2022海南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1049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海南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海南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海南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海南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海南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海南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海南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海南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促进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有效提高我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及海南省有关文件精神及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相关内容,结合我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实际,特制定本要求。一、教学准备1 .明确目标树立明确的目标意识以及目标引领内容和方法的思想,将本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具体化为每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难度适宜,可操作性强,综合体现课程核心素养的思想。结合教材内容,根据所教学生的学情做好学段教学计划、大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着眼于学生核

2、心素养的培育,将课程核心素养细化到不同类别教学计划的教学目标之中,最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落实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2 .制订计划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学校教学工作安排及学科组(备课组)工作计划制订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围绕课程核心素养,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从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向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制订各类教学计划时,应保证教学计划安排和实施的灵活性,应根据本校情况、学生情况、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气候等实际情况,系统的、科学的制订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包含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及学期课程目标、学情分析、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分析、减负提质措施、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学业质量

3、标准、教学评价等。认真研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分析不同水平段要达到的课程目标及相对应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依据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科学地、系统地做好与不同阶段相适应的教学目标规划。例如,“健康教育”部分内容的学习在四个水平目标中体现为循序渐进、衔接递进的关系,体现如下:水平一要求能说出体育锻炼对健康的益处,并参与户外运动或游戏,愿意与同伴交往,尽量避免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健康生活,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和读写姿势,表现出积极情绪,初步适应体育活动环境和学习环境;水平二要求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发生运动伤病时能进行简单处理,能识别并且避免使用“三无产品”,注意用眼

4、卫生,接受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并注意保健,表现出调控情绪的意识,适应体育运动环境和学习环境;水平三要求认同体育锻炼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规律的科学锻炼保持正常体重,能在运动中保护自己,平衡膳食,接受青春期生理与心理的各种变化,学会处理运动损伤,保持情绪稳定,能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水平四要求体育锻炼时能进行自我监控,调控情绪、缓解压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逸结合,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遇到各类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时能自我保护、逃生和求助等。这样的设计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行为。3 .课程设计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根据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

5、整体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保证基础、重视多样、关注融合、强调运用等理念。课程教学的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学情,科学制订教学目标。按照大单元教学进行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的课程设计,以保证学生能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和健康技能等,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在12年级,重点通过体育游戏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在36年级,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中各选择至少1个运动项目进行教学,原则上每学期指导学生学练

6、2个不同的运动项目,在重点发展学生各种体能的基础上发展多项运动技能,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运动需求;在78年级,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的四类中各选择1个运动项目进行教学,其中必须包括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原则上一个学期指导学生学练1个运动项目,在继续发展学生体能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专项运动技能;在9年级,可以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1个运动项目进行为期1年的学习,保证学生初中毕业时掌握12项运动技能。4 .认真备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在各层次的学习目标中,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应包括条件(在什么情境中)、行为与表现(做什么和怎么做)、结果(做到什么程度)三个部分。认真

7、分析、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体质状况、运动基础、兴趣和需求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个体差异,内容选择上要避免孤立、静态地进行单个动作技术、单个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专项运动技能教学设计大单元化,注重采用结构化知识与技能教学,加强学生对所学运动项目的完整体验和理解,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经验建立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撰写好教案。教案是一份完整的、直接的可以指导教学的具体文本,是备课成果的体现,也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因此,教案要明确教什么、为谁教、怎么教、怎么学,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分配教与学的时间。体育与健康课的教案内容应包括教案名称、课的

8、基本信息(年级、人数、单元课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的结构、课的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与要求、运动量(时间、次数、强度)、安全防范、场地器材、预计负荷、课后反思等。5 .上课准备要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优势,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提前做好教学场地布置,检查器材是否有破损、是否数量足够,确保教学活动安全有序进行。二、课堂教学6 .改进教学方式根据体育学习实践性和健康教育实用性的特点,课堂教学要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将过分关注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变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将教师的动作示范、重点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

9、学习、探究学习有机结合,将集体学练、小组学练与个人学练有机结合,注重将健康教育教学理论讲授、交流互动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7 .科学实施教学(1)创设运动情境。根据学习目标、教学进度等,将“学、练、赛”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对抗练习、体育展示或比赛等真实、复杂的运动情境中获得丰富的运动体验和认知,让学生尽早、充分地体验完整的运动,在完整学习活动中享受运动乐趣,形成丰富、深刻的运动体验。(2)注重启发引导。教师要学会运用提问,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提问后要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应尽可能减少无效、低效的提问

10、。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合理的变换问题进行追问,起到引导和引发深度思考的作用,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体育学习潜能。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习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抓住关键的教学与学习环节,合理运用学生独立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乐,增强实效。(3)加强学法指导。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全面而具体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听讲的方法、观察的方法、练习的方法、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和观察,提升学生评价的能力,让学生从本质上掌握体育学习的方法,享受体育课堂的乐趣,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科学设置运动负荷。运动负荷由群体运动密度、个体运

11、动密度和运动强度衡量。群体运动密度是指一节体育实践课所有学生总体运动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比例;个体运动密度是指一节体育实践课单个学生的运动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比例。合理的运动负荷是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课程核心素养的根本保证,是衡量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安全运动等教学的前提下,教师应避免讲得多、学生练的少的情况,改变“不出汗、无负荷”的课堂教学现状,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每节课群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50%;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平均心率原则上再140160次/分。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

12、的体能练习。同时,要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运动负荷,在保证运动安全的基础上增强学习效果。(5)发展学生体能。水平一应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主要发展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为学生发展体能和学练专项运动技能奠定良好基础。在进行基本运动技能教学时,应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开展游戏化教学,引导学生模仿;运动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加深对不同形状及身体表达的认知;重视组织学生进行身体双侧协调练习,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身体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注意跨学科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多样化的活动,入追逐跑中根据不同信号做出不同的停止动作,丰富运动体验,培养学生对时空变

13、化和身体变化的感知。水平二至水平四的体能教学中,要关注本水平学生的体能发展敏感期,注重学生体能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学生体制健康水平的提高;要采用生动有趣、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方式开展体能教学,注重体能学练内容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开展简便易行的游戏和比赛,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能活动;关注体能的关联性和完整性,引导学生参与结构化、整合性的体能学练,促进学生体能全面协调发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体能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尤其应创设有利于体能较弱的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能练习的教学情境与活动,增强学练的自信心,提高自身的体能水平;引导学生在日常体能锻炼中定期对各项体能进行自测,根据结果合理

14、调整锻炼目标;应根据季节和气候等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体能学练。(6)重视健康教育课。健康教育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采用课堂讲授、演讲汇报、交流研讨、健康主题日活动、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或途径,有效利用互联网等信息资源,将知识教学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启发学生思考和学习,让学生掌握健康的基本知识,并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康行为,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7)针对性教学策略。根据运动项目的技能特点,一般分为开放式运动技能和封闭式运动技能,二者在学习和运用过程中有明显区别。在进行开放式运动技能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的教学

15、时,应从一开始就要加强学生对某项运动的完整体验和学练,在理解与体验完整运动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和运用各种技能,特别强调通过创设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活动和比赛情境,使学生在活动和比赛情境中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培养学生在学练中自主学习、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在进行封闭式运动技能项目如体操、武术、健美操、游泳等的教学时,应注意单个动作与完整运动的有机联系,不必过分追求单一动作或技术完美后才进行完整运动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在基本掌握单一动作或技术后立即进行完整运动的练习,使学生尽早体验和理解完整运动,从而提高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的技术水平和运用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完成完整运动或参

16、加展示与比赛的基础上,不断挑战自我,提高运动成绩和形成良好品德。为了避免封闭式运动技能学习时的枯燥乏味,教师应采用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辅助性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乐于反复练习,不断提高所学运动项目的技能水平和完整运动能力。(8)加强跨学科主题学习。要立足于核心素养,结合课程的目标体系,设置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内容。(9)运用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感性认知能力强、初中生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快速发展的特点,积极开发与利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帮助学生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打破学习的时空壁垒,为学生提供更

17、多现代化的学习体验,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拓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视野。三、作业布置8 .科学布置作业落实“教学、勤练、常赛”“学生每天校内锻炼1小时、校外锻炼1小时”的要求,加强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的多元联动。布置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与家长共同完成的体育家庭作业,还可依托信息技术平台,通过体育锻炼APP、网络视频等布置体育作业、进行指导、收集锻炼中出现的问题。体育作业的布置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运动内容易于开展,并且要与本水平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相结合,有利于增进学生与家长、同伴的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意识。体育

18、作业还可与传统体育项目结合,例如跳房子、掷沙包、跳皮筋等,既增加了体育锻炼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的体育锻炼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使民族传统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传承。9 .作业批改与展示可采用问卷调查、课上考查、学期末展示等形式检测体育作业完成情况,确保体育作业完成的有效性,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更好地形成核心素养。四、课外辅导10 .有效开展课后服务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结合学校的师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开设体育活动课后服务。可以将课后服务与体育课程内容相串联,加强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基本实现青少

19、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IL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学生每天校内锻炼1小时、校外锻炼1小时”的要求,利用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社团活动、体育竞赛活动、课外训练等体育活动形式,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身育人功能,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五、考试与评价12 .科学设置考试内容考试应基于核心素养内涵,以四个水平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质量合格标准为依据,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反应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及学业质量的达成情况。考试情境可以由考核内容、应用场所和参与方式组合而成。考试包含实践测试和纸笔测试两种类型,以实践测试为主。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

20、的学习情况、展示或比赛中的表现、日常锻炼的行为、体育欣赏与评价能力等。13 .评价方式多元化(1)评价内容多样化。既有体育学科规定的考试技能,同时将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掌握体育技能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不仅要有老师参与,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同时可以将其与家庭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不同方法的特点和优势,多角度评定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2)评价过程全方位。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应将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不仅要注重测试结果成绩,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结合具体的内容,选择适宜的方法,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

21、成部分,有效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过程和程度。(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实时和精准的评价。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采集数据并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及时反馈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利用运动检测设备记录学生的课堂行为和运动负荷,准确分析和评价学生的运动能力等。(4)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应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采用口头评价、记录表呈现等不同方式,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改进学习。六、教学总结14 .坚持做好课后反思聚焦“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关注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适切,学习活动及评价是否有利于目标的达成,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是否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等。利用“课后反思”、“教学随笔”等方式呈现课后反思小结,进行自我诊断、自我评价,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5 .聚焦问题形成研究聚焦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开展专项研究或者课题研究,主动承担校内外公开课任务,积极参加观课议课活动,认真记录,及时整理,形成有价值的课例分析报告或活动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