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挑山工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挑山工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读文方式,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而先登上极顶”的行动中,学习挑山工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地向上攀登的精神。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语境,理解词义及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词语和句子在文中表达的意思和情感,感悟课文的语言准确性和艺术感染力,为今后学生的习作打下基础。3引导学生能从具体的感性形象中提炼出相关的道理,激发学生从小树立奋斗目标,明确做事要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坚忍不拔,水不停歇,(二)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做事要一心向着目标,努力向着目标奋力攀登的精神,2、联系生活
2、实际,理解词义及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课文的语言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师:现在,我们继续学习挑山工这一课。(师板书课题。)师:通过前面读课文,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什么是挑山工吗?生:肩挑重物上山。师: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泰山是一座怎样的山?谁知道?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生上泰山是五岳之首,很雄伟,我登过泰山。生2:泰山有十八盘,听说很陡的,师:在这样雄伟而陡峭的山路上,行走都很难,更别说肩挑重物往上攀登了。可想而知一一生:很难。师,那么在泰山上做挑山工,他们要走什么样的路线?(课件出示书上描写折尺形路线的语句。)(出示句子,他们走
3、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自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大屏幕出示挑山工登山的画面。)设计意图:学生读书时往往会遇到阅读障碍,如本课中挑山工所走的折尺形路线,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阅读障碍,如何巧妙地帮助学生理解呢?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折尺形路线,明确挑山工路程的特殊性,体会挑山工登山时的艰辛与行走时间的漫长,充分发挥课件中面面的直观性,做到一目了然,就很顺利地扫除了阅读障碍。看来,把话变成画,确实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生练读。)师,路程长了,用的时间应该比游人多,是这样的吗?(生表不同意。)师,这就奇怪了,但挑山工却走
4、得比游人都快,为什么呢?用作者冯骥才的话说,这真是个不解之谜。设计意图:学生释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明确折尺形路线,然后设疑,抓住重点,充分给予学生读书的时间,利用质疑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读一一理解一一感悟一一读的指导下领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理解感悟、表达、朗读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求知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读书释疑(弄清挑山工速度不慢的原因。)师:作者的这个疑问是怎么解决的呢?文中作者和挑山工几次相遇?请大家一边读书,一边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相遇地点的语句,找到作者对挑山工的描写。(生边读书,边画出相关语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
5、络,结合语境,理解词义及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典型特征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师:作者和挑山工第一次相遇是在山下,山下相遇作者是怎样描写挑山工的呢?(生找到描写挑山工外貌的句子读出来。)师:第一次相遇作者对挑山工进行外貌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生,又矮又黑。师(归纳总结):作者紧紧抓住了做挑山工这个职业的人又矮又黑的鲜明特点,看来描写人物外貌抓住典型特征很重要。师:山下相遇,作者和友人很快超过了这个挑山工,不知不觉来到了回马岭,读一读作者此时对挑山工的描写。大屏幕出示句子: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踢黝的肌肉。(生同桌练读、试读。)
6、师:作者和挑山工第三次相遇是在五松亭,作者刚要歇歇脚,猛然发现有个人在那株姿态奇异的古松下整理挑子,那正是他。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生:太吃惊了,不可思议。师:书上有一个词写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生:惊异。师:你能不能给“惊异”换个词?生:惊诧,惊奇,意外,设计意图:通过换词方法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词语“惊异”的意思,体会词语在文中表达的意思和情感,感悟课文语言的准确性,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使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师:在和挑山工的对话中,作者解开了心中的谜团,让我们看看作者和挑山工的对话吧!(出示对话。)我: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在我们前头了?你们有什么近道吗?”挑山工:我们哪
7、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走的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也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要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生多种形式练读对话。)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练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理解挑山工话语中的真正含义,明确挑山工速度不慢的真正原因:步步踏实,持续前行,一心向着目标奋力攀登。师:挑山工这样肩挑重物,路线曲折地登上高而陡的泰山是一天两天吗?你从哪读到的?(生读出相关语句。)师:有一种能力叫概括
8、,老师考考你的概括能力,刚才你理解到的挑山工与游人的不同,你能用因为.所以你的理解吗?生:因为挑山工不东看西看,所以登山时节约了很多时间,生:因为心中有目标,所以挑山工不停歇地一直往前走。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读学写,做到读写结合。通过训练学生运用关联词语,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能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为学生写作打下基础。3、深化明理,感悟人生师:作家冯骥才从泰山一游,深深地为挑山工的执着所感动,一起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师:作者仅仅想为我们展现一幅画吗?他最想让我们看到什么?生:看到挑山工的那种精神。师:什么精神?生:朝着一个目
9、标坚持不懈、努力的精神。生:明确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地向前的精神。师:由事悟理是本文写法上的特点,课文读到这儿,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生:我懂得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踏踏实实,坚持到底,这样人生才会美好、充实而有意义。设计意图:启发式的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层层深入,结合具体语境,抓住事情的关联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和情感,领悟文章中心,感悟文本艺术的感染力与审美情趣,使学生明确挑山工在登山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哲理性内涵,陶冶学生的情操并感悟人生哲理。4、点明中心,结束全文师:愿每个人心中都珍藏一幅挑山工的图画,愿挑山工的精神珍藏在每个人的心中。设计意图:升华主题,使学生在理解挑山工精神
10、的基础上,让挑山工精神激励自己去取得成功,使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产生共鸣。二、教学反思在讲过挑山工一课后,我对语文课又有了新的认识,在语文课上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又要培养其深刻理解课文,领悟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在这两者之间掌握好度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本节课抓住重点,有详有略的教学理念,我利用质疑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读中悟,悟中读、以读促写的方法下领悟课文内容。回顾本课的教学,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成功的地方:1谈话导入,问题激趣。上课伊始,我板书课题,调动学生已有的了解,初步解题,然后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进行学习,做到抓住重点,详略得当。2巧用视频
11、,解决难题。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挑山工登山时的录像,学生边看,教师边解说原理,同学们对折尺形路线便一目了然,解决了折尺形路线的难题。3.大胆取舍,突出重点。文章篇幅过长,要想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目标,就要尝试大胆取舍,经过反复分析文章内容,最后,我采用挑山工肩挑重物,走折尺形路线,可速度却不比游人慢。这是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质疑。在视觉与听觉共同努力下找到答案即可,腾出更多时间来研究挑山工的外貌和语言。结合语境,理解词义及含义深刻的句子,休会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典型特征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舍弃,保证了时间,也使得文章的重点更为突出。这样处理既能让学生学习作
12、者在人物描写方法上的特点,又领悟了挑山工精神内涵。4.引导学习,层层深入。在组织学生学习三遇三见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相应答案,并指导学生从读学写,做到促写。通过训练学生运用关联词语,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能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为学生写作打下基础。接着组织学生边读边感悟理解,品味挑山工话语,体会挑山工精神的内涵,达到深化主题,明确人生哲理的作用。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虽然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但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不足之处:L激情过于泛滥。挑山工应该是比较朴实的,学生泛读他的话时,声音过于激昂,不符合人物性格。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相应的读书方式和情感。2.评价不够客观。我在处理课堂评价语言时,只顾表扬,没有达到客观品评,对学生学习发展没有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表扬用词也比较单调。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努力抓住课堂生成,给予学生客观评价,使评价语言起到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作用。而且每到紧张时,我总会表情过于激品,让人觉得有些夺张,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竭力控制自己的教态,做到落落大方,亲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