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24年课程设置方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20550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2024年课程设置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学2024年课程设置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学2024年课程设置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学2024年课程设置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学2024年课程设置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2024年课程设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2024年课程设置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XX中学2024年课程设置方案学校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以三个面向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20年修订版)和X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XX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精神,立足学校实际,设置学校高中教育阶段课程,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教育创新,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一、指导思想以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

2、育公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目标任务普通高中课程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一)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远大志向。遵纪守法,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

3、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法治意识、道德观念。热心公益、志愿服务,具有奉献精神。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维护民族团结,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二)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人文积淀,发展理性思维,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敢于批判质疑,探索解决问题,勤于动手,善于反思,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会获取、判断和处理信息,具备信息化时代的学习与发展能力。(三)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4、坚持锻炼身体,养成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珍爱生命,强健体魄。自尊自信自爱,坚韧乐观,奋发向上,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具有发现、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会独立生活,热爱劳动,具备社会适应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具有一定的生涯规划能力。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尊重他人,与人和谐相处。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和一定的组织活动能力,具备全球化时代所需要的交往能力。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开放意识和国际视野。三、实施原则(一)促进学校发展的原则。充分尊重学校的自主性,激发学校和教职员工的课程意识,引导并激励学校及教师通过反思,强化学习机制,提高学校及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学校课程

5、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不断进步,并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提供多样性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自己所需课程,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学校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最终追求。(三)合作开放的原则。在学校课程实施中,参与各方是合作伙伴关系,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使所有关心学校课程建设的人或机构都有机会了解学校课程,并积极投入到学校课程建设的活动中去,共同完成课程建设任务。(四)目标导向的原则。以国家确定的教育目标为课程实施的准则与导向,减少课程实施的随意性,既保证国家对高中教育的

6、基本要求,又体现学校教育的独特性、针对性和多样性。(五)时代性原则。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六)基础性原则。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既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七)选择性原则。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

7、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四、课程设置(一)学制与课时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每周35课时,每课时按45分钟计。18课时为1学分。(二)课程类别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其中,必修、选择性必修为国家课程,选修为校本课程。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必须在本类课程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关科目修

8、习;其他学生结合兴趣爱好,也必须选择部分科目内容修习,以满足毕业学分的要求。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学科课程标准的建议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开发设置,学生自主选择修习。(三)开设科目与学分普通高中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国家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具体学分安排如下:科目必修学分选择性必修学分选修学分语文8。飞0%数学8060%外语6080飞思想政治60飞OF历史40飞(T4地理40飞OF物理60飞0“4化学406OF生物学40飞(

9、T4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6(TI80“4音乐、美术6018OF体育与健康12Or80、4综合实践活动8劳动6合计88242214说明:校本课程不少于14学分。其中,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计的学科拓展、提高类课程之外的课程不少于8学分。(四)科目安排科目内容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设计。必修内容原则上按学期或学年设计,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内容原则上按模块设计。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体现学科内在逻辑。模块教学时间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一般为18课时的倍数。外语包括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学校自主选择英语作为第一外语语种。学校创造条件开设日语作为第二外语。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10、其必修内容分别按3学分设计模块。艺术可与音乐、美术两科相互替代,具体开设科目由学校自行确定。体育与健康的必修内容,必须在高中三学年持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共8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研究性学习6学分(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o劳动共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其余4学分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五)毕业学分要求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并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学生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14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42学分,选修课程14学分。五、课

11、程实施与评价(一)科学编制课程标准与教材课程标准研制应遵循本课程方案的总体要求,明确学科的育人价值,确定学科核心素养和目标,明确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以指导和规范教材编写、教学与评价。教材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思想性、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的基本原则精选课程内容,创新呈现方式,充分反映课程性质和理念。教材编写应有利于学校组织安排教学,有利于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二)合理制订课程实施规划学校应依据国家课程设置要求,结合办学目标、学生特点和实际条件,制订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实施规划。开齐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

12、体育与健康等课程;开足规定的课时,如果确有需要,可适当调整课堂教学时长,但应保证科目教学时间总量不变。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因地制宜,科学安排综合实践活动,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三)切实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学校应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专门队伍,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指导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正确地认识自我,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处理好兴趣特长、潜能倾向与社会需要的关系,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提高生涯规划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学校应建立

13、选课指导制度,提供课程说明和选课指南,安排班主任或导师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指导学生选课,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方案,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四)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与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创设与生活关联的、任务导向的真实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健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平等互助的教学研究共同体,倡导自我反思与同伴合作,营造民主、开放、共享的教学研究文化,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形成教学风格和特

14、色。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科学安排每学年授课科目,特别是控制高一年级必修课程并开科目数量。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严格控制周课时总量。探索建立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统筹教师调度、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学设施配套等资源和条件,为走班教学的实施提供保障。(五)努力完善考试评价制度建立学分认定和管理制度。学生修习的学分由学校认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学分认定的指导和管理。学校应依据有关规定制订学分认定的具体办法。学分认定应综合考虑学生实际修习的课时、学习表现,并达到课程标准或相关文件的要求。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校应制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建立学生综

15、合素质档案,指导学生客观记录成长过程,记录集中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综合实践活动、选修课程的修习情况应作为综合素质档案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加强对学生成长的指导。规范考试评价要求。校内评价或考试、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均应以本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国家相关教学文件为依据。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以必修课程要求为准,考试成绩合格是毕业的重要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和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以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综合要求为准。考试命题应注重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强调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

16、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六)充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统筹各方力量,创设课程实施条件和环境,开发课程实施所需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便利的实践体验机会。课程资源可以由学校独立开发,也可与其他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联合开发,鼓励共建共享。学校要系统规划校内外课程资源的使用,提高课程资源的有效性和利用率。六、指导思想和保障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坚持实事求是、积极进取、整体规划、分类指导”的指导思想,并提供以下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学校应建立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具体负责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落实。(二)教研保障。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开发学校课程的环境。(三)师资保障。学校在落实校本培训的同时,要加强与教研部门、高等院校等机构建立联系,形成有力地推动学校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教师进修的网络。要逐步建立起教师共享机制。(四)课程资源保障。学校要充分挖掘、积极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鼓励联校或联合开发学校课程,逐步实现课程共享和课程资源的共享。(五)选课指导保障。学校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六)制度保律。学校要制定包括课程审议制度、教学管理条例、校内课程评价制度、教师教育制度、校内课程管理岗位职责及激励制度等,保障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