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古诗与朗诵社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古诗与朗诵社团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学校:树勋小学班级:四姓名:黄裕萍社团(古诗与朗诵)的方案原有情况分析:班级学生通过三年半的学习,增强了语言的感悟能力,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96%的学生特别喜欢上古诗与朗诵课。在本学期里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古诗,感受快乐。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学期古诗与朗诵课与学科相辅相成,是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古诗内容,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开展特长,愉悦身心,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以开展,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教学措施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朗诵古诗中得到乐趣,感受古诗的丰富的内涵。2、让学生在古诗词地诵读中进一步感受到我们祖国的渊远文化,感受祖国文化的精髓。3、在古诗文地诵读中
2、,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化水平,提高自身地综合素质。教学进度与安排:1江南-汉乐府2咏鹅唐-骆宾王3敕勒歌北朝民歌(斛律金)4风唐-李娇5咏柳唐-贺知章6凉州词唐-王之涣7登鹳雀楼唐-王之涣8春晓一一唐-孟浩然9凉州词唐-王翰IO出塞唐-王昌龄11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12鹿柴唐-王维13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15静夜思唐-李白16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17望庐山瀑布唐-李白18赠汪伦唐-李白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教学内容1、ii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教学要求I会熟读江南,并感悟占诗的意蕴,2.通过有感
3、情的朗诵江南感受的诗人对祖国的热爱。3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重点教学难点会熟读江南,并感悟古诗的意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通过谈话揭示课题2.板书课即。二、初读感知1.引导解释诗!,并简单介绍一下诗的作者.2.学生自读古诗,大体理解诗句粗峰意思,读懂古诗的根本内容。3检查自读情况.三、精读感悟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运用图片,引发想象,促使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3理解田田:莲叶浮水之貌。这四句是明写鱼游,隐喻青年男女在劳动过程中的友好嬉戏。前三句是诗的主体,后四旬只是敷演第三句鱼戏莲叶间,起到洎染、衬托的作用.
4、主体局部的三句,描绘江南采莲凤光,实际着重于表现采莲人的快乐。开头江南可果莲,莲叶何田田,首先把读者引入一个碧叶鲜附、小舟穿行的画面.何田田流露出感慨、赞美的语气.本身是带有情绪的。虽然没有写人,人已在其中.它令我们想到:如此良辰美景,旖旎风光,采莲的人们自然免不了一场嬉闹。然而诗在这里逗了逗.却不再写下去,转笔落到鱼戏莲叶间.。戏是嬉戏取乐。开头两句之后,本该有人的戏,作者却将它转嫁为鱼的戏.这就是移情的表现。但虽是写鱼.戏的情绪却是从上二句流贯而来的。采莲人本是快乐的,看到成群的鱼儿倏忽往来,潜沉浮跃,似乎自己也同鱼一样,轻松活泼,自由自在,无挂无碍。四.课堂小结教后记教学内容2敕勒歌敕勒
5、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教学要求1会熟读敕勒歌,并感悟古诗的意蕴。2.通过有感情的朗诵敕勒歌感受的诗人对祖国的热爱。3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重点教学难点会熟读敕勒歌,并感悟古诗的意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通过谈话揭示课题2.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引导解释诗题,并简单介绍一下诗的作者。2.学生自读古诗,大体理解诗句翟峰意思,读懂古诗的根本内容。3检查自读情况。三、精读感悟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运用图片,引发想象,促使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3.理解注词释义川:指平原。
6、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占自治区中部偏西-带.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见:同现,这里不读jian。古诗今译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四课堂小结教学内容3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教学要求I会熟读咏鹅,并感悟古诗的意殖。2.通过有感情的朗诵咏鹅感受的待人对祖国的热爱。3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j!教学难点会熟读
7、咏鹅,并感悟古诗的意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通过谈话揭示课题2.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引导解释诗题,并简单介绍一下诗的作者。2.学生自读古诗,大体理解诗句翟峰意思,读懂古诗的根本内容。3检查自读情况。三、精读感悟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运用图片,引发想象,促使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3.理解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快乐地连呼三
8、声鹅、鹅、鹅。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四.课堂小结教后记教学内容4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教学要求I会熟读风,并感悟古诗的意蕴.2.通过有感情的朗诵风,感受的待人对祖国的热爱。3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9、重点教学难点会熟读风,并感悟古诗的意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通过谈话揭示课题2.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引导解释诗题,并简单介绍一下诗的作者。2.学生自读古诗,大体理解诗句翟峰意思,读懂古诗的根本内容。3检查自读情况。三、精读感悟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运用图片,引发想象,促使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3.理解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朝诗人李崎的凤.全诗是: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的意思是:能使叶在晚秋时节抻落,能在早春二月时使百花盛开。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对凤有了感性认识:秋风
10、能扫落叶,春风能开鲜花,风能使水生波,风能使竹竿倒伏.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风在作者笔下,变得如此形象生动,读后仿佛满纸是飒飒的风声,似乎手可以捧、鼻可以闻、耳可以听.如果把诗题盖住,这首诗其实就是一那么谜语,这是该诗另一妙处四.课堂小结教后记教学内容5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学要求1会熟读咏柳,并感悟占诗的意殖。2.通过有感情的朗诵咏柳,感受的诗人对祖国的热爱.3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重点教学难点会熟读咏柳,并感悟古诗的意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通过谈话揭示课题2.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引导解释诗题,并简单介绍
11、一下诗的作者。2.学生自读古诗,大体理解诗句翟峰意思,读懂古诗的根本内容。3检查自读情况。三、精读感悟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运用图片,引发想象,促使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3.理解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此诗描写的是垂柳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颜色如碧绿色的玉。妆成: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绦(tdo):用统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假设干局部
12、。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似:好似,如同,似乎.【译文】像碧玉一样梳妆成的高高柳树,千丝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四课堂小结教后记教学内容6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教学要求i会熟读凉亭词,并感悟古诗的意蕴。2.通过有感情的朗诵凉亭词,感受的诗人对祖国的热爱。3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重点教学难点会熟读凉亭词,并感悟古诗的意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通过谈话揭示课题2.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引导解释诗题,并简单介绍一下诗的作者。2.学生自读古诗,大体
13、理解诗句翟峰意思,读懂古诗的根本内容。3检查自读情况。三、精读感悟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运用图片,引发想象,促使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3.理解注释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凉州词在唐代是乐府的常见曲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之事。远一作直.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羌笛:古羌族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畅柳枝,歌
14、词日: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四.课堂小结教后记教学内容7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干里目,更上一层楼。教学要求1会熟读登鹳雀楼,并感悟古诗的意蕴。2.通过有感情的朗诵登鹳雀楼,感受的诗人对祖国的热爱。3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1教学难点会熟读登鹳雀楼,并感悟古诗的意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通过谈话揭示课题2.板
15、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引导解释诗题,并简单介绍一下诗的作者。2.学生自读古诗,大体理解诗句翟峰意思,读懂古诗的根本内容。3检查自读情况。三、精读感悟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运用图片,引发想象,促使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3.理解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卜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2.白日:太阳*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Pn依傍山峦沉落.4.穷;尽.5.千里目:眼界宽阔。6.更:再II(译文X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漂浮,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假设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16、(诗意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非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四.课堂小结教后记教学内容8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教学要求1会熟读春晓,并感悟古诗的意蕴。2.通过有感情的朗诵春晓,感受的诗人对祖国的热爱。3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重点教学难点会熟读春晓,并感悟占诗的意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通过谈话揭示课题2.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引导解释诗题,并简单介绍一下诗的作者。2.学生自读古诗,大体理解诗句翟峰意思,读懂古诗的根本内容。3检查自读情况。三、精读感悟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运用
17、图片,引发想象,促使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3.理解注释(1)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2)不觉:不知不觉,没有觉察到.(3)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4)夜来:夜里.译文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鸣啾。回想起昨夜好似下过雨又刮过风,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四.课堂小结教后记教学内容9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教学要求I会熟读凉亭词,并感悟古诗的意斐。2.通过有感情的朗诵凉亭词,感受的诗人对祖国的热爱.3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甫点教学
18、难点会熟读凉亭词,并感悟古诗的意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通过谈话揭示课题2.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引导解释诗题,并简单介绍一下诗的作者。2.学生自读古诗,大体理解诗旬翟峰意思,读懂古诗的根本内容。3检查自读情况。三、精读感悟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运用图片,引发想象,促使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3.理解注释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而.首句用
19、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萌塘退士评日:作旷达语,倍觉悲哀。K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觇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戌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渭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四.课堂小结教后记教学内容10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教学要求1会熟读出塞,并感悟
20、古诗的意殖。2.通过有感情的朗诵出塞,感受的诗人对祖国的热爱.3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重点教学难点会熟读出塞,并感悟古爵的意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通过谈话揭示课题2.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引导解释诗题,并简单介绍一下诗的作者。2.学生自读古诗,大体理解诗句翟峰意思,读懂古诗的根本内容。3检查自读情况。三、精读感悟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运用图片,引发想象,促使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3.理解注释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
21、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3.但使:只要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寒和内地相距万里,虽
22、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四.课堂小结教学内容1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是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教学要求1会熟读芙菅楼送辛渐,并感悟古诗的意蕴。2.通过有感情的朗诵芙蓉楼送辛渐,感受的诗人对祖国的热爱。3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难点会熟读芙蓉楼送辛渐,并感悟古诗的意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通过谈话揭示课题2.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引导解释诗题,并简单介绍一下诗的作者。2.学生自读古诗,大体理解诗句翟峰意思,读懂古诗的根本内容。3检查自读情况。三、精读感悟1.指导学生正确
2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运用图片,引发想象,促使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3.理解注释.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诗意:在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亮时送走好友只留下蟹山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
24、一样纯洁,未首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中心思想:这首诗借为朋友送行这样一件事,表达了诗人决心保持高洁,清白品格的思想感情.四.课堂小结教后记教学内容12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教学要求1会熟读鹿柴,并感悟古诗的意蕴.2.通过有感情的朗诵鹿柴,感受的i寺人对祖国的热爱。3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重点教学难点会熟读鹿柴,井感悟古诗的意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通过谈话揭示课题2.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引导解释诗题,并简单介绍一下诗的作者。2.学生自读古诗,大体理解诗句翟峰意思,读懂古诗的根本内容。3检查自读情况。三、精读感悟1.指导学生正确、流
25、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运用图片,引发想象,促使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3.理解注释.柴(zhai4),木栅栏。鹿柴,地名。1空,空阔.意思:空阔的山中,看不见-个人2但,只.闻,听见.意思:但偶尔能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3景,阳光。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意思:夕阳的余辉射入茂密的林中。4复,又、再。意思:又映照在绿绿的苔薛上。这首诗写空山非常幽静,但闻人语响J更是静中而有动,似随手拈来,不着痕迹,敏锐的感觉独具匠心。i寺意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影,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返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四.课堂小结教后记教学内容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轻
26、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要求1会熟读送元二使安西,并感悟古诗的意蕴。2.通过有感情的朗诵送元二使安西,感受的诗人对祖国的热爱。3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重点教学难点会熟读送元二使安西,井感悟古诗的意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通过谈话揭示课题2.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引导解释诗题,并简单介绍一下诗的作者。2.学生自读古诗,大体理解诗旬翟峰意思,读懂古诗的根本内容。3检查自读情况。三、精读感悟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运用图片,引发想象,促使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3.理解注释.元二
27、:作者的友人,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称呼,类似现在的元老二.使:出使.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渭城: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泡:湿润。客舍:旅店。更:再.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故人:老朋友。【韵译】: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店映衬柳树的枝条显得格外新鲜。请你再干一杯离别的酒吧,西出阳关后就再没有老朋友了.四.课堂小结教后记教学内容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
28、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教学要求1会熟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感悟古诗的意蕴。2.通过有感情的朗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感受的诗人对祖国的热爱。3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八教学难点会熟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感悟古诗的意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通过谈话揭示课题2.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引导解释诗题,并简单介绍一下诗的作者。2.学生自读古诗,大体理解诗句翟峰意思,读懂古诗的根本内容。3检查自读情况。三、精读感悟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运用图片,引发想象,促使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3.理解注释
29、.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韵译】:单独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觉察少我一人。【评析】: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迫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思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叉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四.课堂小结教后记教学内容15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30、低头思故土.教学要求1会熟读静夜思,并感悟古i寺的意蕴。2.通过有感情的朗诵静夜思,感受的诗人对祖国的热爱。3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八重点救学鹿点会熟读静夜思,并感悟占诗的意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通过谈话揭示课题2.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引导解释诗题,并简单介绍一下诗的作者。2.学生自读古诗,大体理解诗句翟峰意思,读懂古诗的根本内容。3检查自读情况。三、精读感悟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运用图片,引发想象,促使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3.理解注释.【诗文解释】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
31、。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土.【词语解释】举头:抬头.诗文赏析】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完全是信手拈来,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痕,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本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客居他乡的游子,面对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土、不想念亲人呢?如此一个千人吟、万人唱的主题却在这首小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致干年以来脍炙人口,流传不衰!四.课堂小结教后记教学内容16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教学要
32、求1会熟读古朗月行,井感悟古诗的意蕴。2.通过有感情的朗诵古朗月行,感受的诗人对祖国的热爱。3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八重点教学难点会熟读古朗月行,并感悟古诗的意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通过谈话揭示课题2.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引导解释诗题,并简单介绍一下诗的作者。2.学生自读古诗,大体理解诗句翟峰意思,读懂古诗的根本内容。3检查自读情况。三、精读感悟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运用图片,引发想象,促使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3.理解注释.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这里只节选了诗的前四句。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
33、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诗人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顽中透出一股令人感慨的稚气。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十分耐人回味。简单诗意:(注:小学选取的前四句,所以也只有前四句)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又疑心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四.课堂小结教后记教学内容17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教学要求1会熟读望庐山瀑布,并感悟古诗的意蕴。2.通过有感情的朗诵望庐山瀑布,感受的诗人对祖国
34、的热爱。3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八、重点教学难点会熟读望庐山瀑布,并感悟古爵的意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通过谈话揭示课题2.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引导解释诗题,并简单介绍一下诗的作者。2.学生自读古诗,大体理解诗旬翟峰意思,读懂古诗的根本内容。3检查自读情况。三、精读感悟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运用图片,引发想象,促使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3.理解注释.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垂
35、,九天是天的最高层。诗意:庐山雄伟峭拔的香炉峰,在日光照耀下,紫气蒸腾,烟雾缭绕,远看瀑布像一条白链高挂在前边江面上。它那陡峭迅疾的气势,叫人疑心是银河从九天之上泻落下来了啊!四.课堂小结教后记教学内容18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干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教学要求1会熟读赠汪伦,并感悟古i寺的意蕴。2.通过有感情的朗诵赠汪伦,感受的诗人对祖国的热爱。3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八教学难点会熟读赠汪伦,并感悟占诗的意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通过谈话揭示课题2.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引导解释诗题,并简单介绍一下诗的作者。2.学生自读古诗,大体理解诗句
36、翟峰意思,读懂古诗的根本内容。3检查自读情况。三、精读感悟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运用图片,引发想象,促使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3.理解注释.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不及:比不上译文:李白坐着船将要远行,忽听到岸边上有踏歌声.呵,这桃花潭的水呀能深有千尺,也不如你汪伦为我送别的那片实意真情!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四.课堂小
37、结教后记教学内容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教学要求i会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感悟古诗的意蕴。2.通过有感情的朗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感受的待人对祖国的热爱。3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难点会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感悟占诗的意蕴.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通过谈话揭示课题2.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引导解释诗题,并简单介绍一下诗的作者。2.学生自读古诗,大体理解诗句翟峰意思,读懂古诗的根本内容。3检查自读情况。教三、精读感悟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运用图片,引发想象,促使学生领悟古诗
38、的意境,体会古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3.理解注释.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雄伟壮观.、之:往,去、广陵:扬州的旧名.故人:老朋友.(指孟浩然)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烟花:指柳如学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下:沿江顺流而下.尽:消失.唯见:只能见到。天际;天边。译文:春光灿烂,知心朋友扬帆启程,诗人站在楼上,凝望孤帆渐渐远去,直过到它完全隐没在青天绿水之中。最后只见滚滚江水流向天边,诗人的感情也随着江流而起伏。【赏析】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两句表达友人顺江东程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清楚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到达了高度完美的融合。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