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系统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22605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8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校园系统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智慧校园系统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智慧校园系统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智慧校园系统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智慧校园系统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慧校园系统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校园系统建设方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智慧校园系统建设方案第一章建设背景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体要求,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以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为核心理念,从应用融合向创新融合发展转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优质教师智力资源供给新形态的智慧学习路网,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学校,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

2、,是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和新型的教育教学空间,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充分释放先进技术的优势和人类的智慧,为师生提供以人为本、智能开放的个性化创新服务,促进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第二章建设目标、思路及原则2.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面向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十三五”期间,将坚持服务全局、融合创新、

3、深化应用、完善机制的原则,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为发展方向,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为核心理念,以应用为导向,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推进应用融合向创新融合发展转变。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虚拟仿真、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立优质教师智力资源供给新形态的智慧学习路网,构建互联网+”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2.2建设目标(1)提升校园基础环境智能化水平。建成能够无线互联、感知环境、识别情境、记录行为、联接社群的教育教学环

4、境,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提高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服务、师生交互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智能化水平。(2)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常态化与创新发展,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3)推进教育治理精准化应用。支持学校服务与管理流程的优化与再造,提供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实现管理决策模式、家校互动方式都在智慧型应用的支撑下发生重大变革与创新。(4)实现用户信息素养提升。提升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升技术人员的信息化服务能力。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3.1

5、智慧校园核心应用系统智慧校园核心应用系统为本校学生、教师、管理者等提供各类教育信息化服务。主要由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成长及智慧校园基础支撑平台等几部分组成。3.1.1智慧教学智慧教学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内容,是实现智慧教育的核心环节。智慧教学模块应用,实现教师网上备课、授课、微视频制作与管理,学生网上强化训练、巩固知识,并方便与教师进行答疑交流,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智慧教学主要包括校本资源共建共享系统、课堂同步备课系统、备课工具、课堂同步学习系统、教学质量评测分析系统及教学资源及工具几部分组成。3.1.1.1校本资源共建共享系统校本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汇聚和共享教学智慧的信息化支撑平台,构建全新

6、的智慧教育生态,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形成资源建设发展需要的各种标准、规范,建立、完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保证资源内容的不断更新、补充,实现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学科教师备课与教学提供必要的素材内,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实现对校本资源的统一存储和管理,克服信息孤岛”,有效避免资源重复建设现象的发生。3.1.1.1.1资源管理形成学校资源建设发展需要的各种标准、规范,建立、完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以保证资源内容的不断更新、补充,实现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学科教师备课与教学提供必要的素材内容,促进教学质量提升。3.1.1.1.2题库管理题库管理从素质教育出发,以

7、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为目标,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试题既反映重点,又照顾全面,既检查掌握程度,又考核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练习、考试等形式正确引导学生认真、全面地学习课程内容,系统地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学方法创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局。3.1.1.1.3微视频资源管理能够支撑教师方便录制、编辑和有效管理微课的支撑环境,能够开发和制作支撑讲授型、自主协作型、探究自主协作型三种教学模型的微课资源。中心由微课管理系统、微课录制系统、微课编辑制作工具组成。微课库微谭争源编遗批遂维指停分录播乾型ZW手机麦克风手写板*0电子白Ifi/文

8、互电次3.1.1.2学科教学资源库学科教学资源库包含教材同步资源、优质课大赛课例、微课资源和涉及中高考学科的复习等资源。3.1.1.3备课工具为学科教师提供多媒体环境及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备课与教学支撑工具,解决教师难以进行个性化教学内容编排与教学活动组织,以及随时随地备课、讲授与引导学生学习等问题。以学科为单位,提供同步课堂、同步训练、疑难点解析、综合训练、知识体系梳理等类别的学习支撑环境与学习指导、评价服务。解决当前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疑难知识学习困难、学生间协作困难、评价指导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备课工具包括备课助手、学科教学OFFICE插件。3.1.1.3.1备课助手学科教学平台软件为各学科

9、教学方法创新提供支撑。主要分为理科教学平台与文科教学平台两大类。理科主要提供有效支持学科内容快速编辑、抽象知识理解、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平台;文科主要提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够将各类资料有效集成的工具。满足教师备课、互动教研,组织学生课堂学习、课后辅导学生、对学生进行测试与评价等需要,帮助学生在课上及课后开展自主与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训练与测试、问题求教等。学科教学平台为教师提供备课、讲课、组织学生学习的工具软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动态组合教学软件,解决个性化教学软件制作困难问题。为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

10、与式教学转变,使网络环境下基于内容的教研和互动教学成为可能,为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创新、给学习带来革命性变化提供了必要的保障。3.1.1.3.2学科OFFICE工具插件学科OFFICE工具库是一款支撑教师备课、授课的工具软件。以OffiCeWord、PPT软件为依托,整合个性化学科资源和学科工具,旨在帮助教师实现学科教学内容的快速编辑和生成,重难知识点的可视化呈现以及探究学习环境的构建。为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备课、组织学生课堂学习、课后辅导学生、对学生进行测试与评价等提供有效支撑,为实现最佳学与教过程、构建智慧课堂、实现智慧教育提供必要保障。意图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支撑学科

11、教学目标、模式与方法的变革,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性革命。3.1.1.4课堂同步备课系统备课管理系统的建设,旨在解决教师备课学校管理、跟踪、监测困难的实际问题;同时集成云平台提供的大量优质资源和学科工具,最大限度的减轻教师备课中遇到的资源检索困难、工具集成应用困难等问题;此外,还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师备授课工作效率,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对学科教师编写的教学设计进行管理和统计,为教务管理人员提供分析的依据,为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提供教学设计支撑。3.1.1.4.1备课管理为学科教师提供同步优质备课资源、工具,支撑教师日常教学及备课。覆盖全国基础教育主要学科主流版本的册、单元(章)、

12、课(节)所需教学资源;提供个性化备课所需的教学工具,为各学科教学方法创新提供支撑。3.L1.4.2教学分析动态采集云平台提供的大量优质资源和学科教学工具备课过程数据,有效对学科教师编写的教学设计进行管理和统计,为教务管理人员提供分析的依据,为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提供教学设计支撑,促进教师信息化能力发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夕/ B*9H2*BKiI M v n, BMncm25%教师可以根据学期查看教学轨迹统计情况,教学轨迹包括日常备课记录、课堂记录,实现教学过程的实时动态监测,为教务管理人员、教师提供科学的分析依据,为教学活动提供大数据支撑。3.1.1.4.3智能授课为教师提供基于多媒体授课环境的

13、互动教学讲授平台,为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全方位的系列教学软件支撑,支持学科特色课程构建,一体化资源输送,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为教师提供便捷的移动端服务,提供教学资源的同步呈现,包括导学、课件、作业。在移动端查看/发布/共享导学、课件、作业。教师在移动端批阅作业,给每个学生添加个性化评语。支持查看题本、教学报告。支持移动端参与主题活动,支持在移动端上传作品及交流讨论。支持教师可以根据学期查看自己的教学情况,包括日常备课情况和课堂互动情况。支持教师查看作业详情与作业报告。3.1.1.5课堂同步学习系统学生课堂同步学习应用服务为学生提供一套支撑开展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的智慧

14、学习服务系统。为学生提供了课程资源学习、导学任务学习、智能作业、探究学习和错题本、探究学习、拓展学习、主题活动和学情分析等功能,解决了当前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疑难知识点难以攻破、学生学习过程缺乏个性化以及教师评价指导缺乏针对性等问题。3.1.1.5.1课程资源学习学生在课前或课中学习老师布置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由学科office工具或个性化学科教学资源制作工具生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及课堂教学互动提供支撑。3.1.1.5.2导学预习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完成导学任务的学习,学习资料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资源,导学完成后学生可以在线练习,查看练习题正确答案、解析等内容;学科教师通过编排

15、的任务环节驱动学生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以及协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对导学任务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对微课、资源、动画等各类学习素材进行学习,完成任务中的达标训练。3.1.1.5.3智能作业实现学生课后作业的管理功能,学生可以随时接收到教师发布的课后作业,在线完成作业,查看作业批阅结果等;通过对试题的“客观化”处理,平台能够实现客观化”试题的自动批阅,试题支持配套解析微课,学生作业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反馈,作业提交后直接生成作业分析报告,一方面提供给学科教师用于指导教学,另一方面发送给学生及家长,及时了解作业问题。3.1.1.5.4题本学生题本分为做错的题和收藏的题。系统自动将错题收录到错题本,并支持

16、学生自我管理错题本。支持按题型、分类(态度类、技能类、知识点掌握类)和状态(己掌握、未掌握)筛选试题,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更好的进行补救学习。学生可以手动将自己认为好的试题收藏到题本中,有助于学生对好题的集中管理。3.1.1.5.5探究学习探究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套能够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平台。提供多种、灵活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知识学习。为学生搭建能够深入理解知识、形成解决问题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的探究学习环境,突出地解决某一问题的重点与难点,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使学生能够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去探索问题,总结知识、归纳知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3

17、.1.1.5.6拓展学习(1)支持按学科、分类、关键字检索学习资源;(2)支持资源列表显示资源的浏览数量;(3)支持查看资源详情及同学动态。(4)支持对某个专题的系统化探究,并提供适当的操作提示。(5)支持移动端查看和操作。3.1.1.5.7主题活动(1)支持学生查看全部主题活动,也可查看参与的主题活动;(2)支持按活动状态、活动发布人、最新、最热和关键字检索主题活动:(3)支持学生查看活动介绍、活动作品、学生自己的作品及活动统计信息:(4)支持学生上传文本、音频、视频等形式的作品。(5)支持查看作品详情、点赞数、浏览量、评论数和发布时间;(6)活动统计包括活动的参与人数、作品数量、总浏览量、

18、总点赞量和总评论量,同时支持按作品数量、浏览量、点赞量和评论量排序。(7)支持学生对作品进行点赞和评论。3.1.1.5.8学情分析提供学生个人学习档案和班级学习档案,包括题集管理,学情分析等。为学生学习提供日常学习轨迹、成绩分析、知识点分析报告,动态指导和辅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实现学习增效。3.1.1.5.9移动端APP服务(1)支持在移动端查看老师发布的导学、课件、作业;支持学生查看文本、图片、视频、音频资源的预览学习;(2)支持学生在移动端对客观题直接作答,主观题支持文本、拍照、视频、语音方式作答。(3)支持查看题本、学业报告;(4)支持移动端参与主题活动,支持在移动端上传作品及交流讨论。

19、(5)支持在移动端进行拓展学习。3.1.1.6虚拟仿真实验室软件软件虚拟仿真实验室软件应能够解决实验教学中受限于实验条件的有限性、实验操作的熟练性、规范性、实验现象不明显不易观察等问题,让学生能够随时做实验、反复做实验、规范做实验,实验现象清晰可见,对关键重点实验能按照学科原理进行建模,实现器材的仿真,并能按反应原理、规律自动生成动画;应能够在探究方案的设计、探究步骤中实施探究环境和支撑条件、探究结果的讨论等方面提供支撑;应能够根据使用者的设置,模拟真实情境,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应能够对实验器材使用和注意事项做系统全面的介绍,对重点实验器材进行立体的三维展示,展示实验器材的内部结构等。针对学科

20、教学内容,能够构建虚拟实验环境以及问题驱动式学习环境,为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和问题驱动式学习提供有效支持。能够满足教师实验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的需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界面友好、科学准确、内容丰富的实验操作平台。主要包括初中理化生虚拟仿真实验室软件和高中理化生虚拟仿真实验室软件。3.1.1.7教学质量评测分析系统为学校考试过程中的命题、考场编排、考试组织、阅卷、成绩管理等每个环节进行有效支撑,以满足校内考试需求,使考试流程规范化、合理化,考试成绩公平化、透明化,减轻学科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对每位学生在校的相对发展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对各班级(学

21、科教师)学科教学绩效实施诊断性评价,为学校教学行政管理及教学指导提供数据依据。数据分发答题卡试卷服务器成绩合成考试管理系统通过校园平台代理提供权限认证和基础数据信息;对系统内部由四个子系统组成,分别是命题管理系统、考务管理系统、自动阅卷管理系统、成绩管理与分系统。考试管理系统能够与区域考试、评价与教学质量监测系统成绩信息、评价信息共享,便于对本区域的成绩进行监测。3.L1.8家校互动系统通过家校互动APP应用,能够建立起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等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实现教师指导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等的网上互动平台。利用家校互动系统学生用户可以方便地获取个性化的学习信息,作业信息、成绩信

22、息、课堂表现评价等信息、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用户可以向家长推送与孩子相关的学习信息、课堂评价和校内的相关通知;家长用户还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孩子学习信息,与任课教师或孩子进行及时沟通交流等。家校互动主要包括即时通讯、通知公告、作业、微课、文章、课程表等。系统逻辑结构图如下:3.1.2智慧管理智慧校园管理平台是一套全面支撑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系统,统筹学校的人、事、物的协同管理,能为管理者、教师解决日常办公的需求。利用互联网和手机app,帮助校长和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透明度。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便捷的实现家长、学生、

23、教师、学校管理者的互动交流。主要包括:办公系统管理、智能排课系统。3.1.2.1教育办公管理系统支撑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日常办公和事务管理的软件支撑系统,是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水平的重要切入点。为管理者、职工等实现不同的功能权限,解决各自的业务问题。主要支持:通知公告、新闻资讯、考勤管理、问卷调查。系统针对学校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设计开发,方便易用、设置灵活、功能强大,搭建了一个“网络化、一体化、规范化、自动化的学校教育办公管理系统,为提升学校日常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持。3.L2.2智能排选课系统智能排选课系统是一套全面支持学校教务处开展

24、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平台。系统根据全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支持为各个年级建立课程方案和任课计划;支持自动排课,并提供年级课表、班级课表、教师课表等查询。解决了以往教务管理不系统、不规范,教务信息难于查询、汇总、分析等困难,提供了智能化管理模式。4.3.2.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是一套支持学校对学生开展多维度、多层次、多方式评价和管理的信息化平台,通过对学生成长过程中表现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一般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系统可以帮助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客观、公正、全面的掌握和评价每一个学生的综合情

25、况;督促家长及时关注和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辅助学校管理者全面掌握各个学校、年级、班级、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发展、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管理思路和手段。学生修合M讷介*统3.1.2.3教师考核评价系统教师考核评价系统支持学校开展教师的考核评价工作,实现评价方案设计、评价任务配置、多种方式在线评价和评价结果自动汇总的信息化系统,支持包括:学校领导评价、教务处评价、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多种评价方式。教师考核评价系统Sm方案管理jfcvww3.1.3智慧成长学生智慧成长是面向新高考改革应用提升工程是结合教材编写、教师培训、线上软件使用、线下硬件场馆体验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主要面向高中学生

26、,切实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探索和发现自己的能力特长,让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行业类型与职业特点,有效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做好在校的选科,选课,专业选择和学业规划,做好未来的生涯发展规划。4.3.3.1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平台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平台的软件系统,包括高中生职业倾向测试系统,大学专业、职业资讯系统,教育大数据分析系统,学业评价与督导管理平台,多元智能测试中心。从知己、知彼、抉择、规划、践行、省察等维度全面支撑高中生的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系统包括测评分析系统、职业资讯系统、高考信息查询系统、学业督导系统、六选三选科分析系统、教辅资源系统。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职业与专业、诊断学业问题并确立发展

27、目标;助教师开展课程、掌握实操技能并提升指导水平;助管理者优化办学理念、宏观把控学业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打造生涯发展指导中心;助家长掌握孩子学习动态,帮助孩子规划未来。4.3.3.2六选三选科指导与智能排课系统教务管理平台针对新高考的课程设置、考试安排特点,对于走班制教学模式,教师、教室的分配与管理至关重要,教务管理平台能够为学校教师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管理环境,在走班选课中,学生从固定班转变成走班,跟随学科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教室的管理也比以前相对复杂,教务管理平台为学校实施走班制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化辅助工具。教务管理平台能够完全支撑学校从规划学校课程方案、设置任课计划、每学期(半学期)自动

28、排课、调课,到学生6选3选课、6选3分班、校本选修课选课等流程,满足学校教务管理全部核心需求。4.3.3.3电子班牌管理系统电子班牌以支撑新高考排选课、学生出勤管理和班级信息展示为主体,集射频卡技术、语音技术、多媒体技术、后台管理软件技术、智能门禁系统技术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系统。通过智慧班牌设备和后台教务管理软件的统一管理,在智慧班牌上,将实现班牌展示、学生上课刷卡考勤、考勤状况汇总展示、课表展示、优秀标兵展示、校园通知展示、班级文化图片展示、调查问卷等多种功能。4.3.3.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是一套支持学校对学生开展多维度、多层次、多方式评价和管理的信息化平台,通过对

29、学生成长过程中表现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系统可以帮助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客观、公正、全面的掌握和评价每一个学生的综合情况;督促家长及时关注和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辅助学校管理者全面掌握各个学校、年级、班级、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发展、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管理思路和手段。4.3.3.5生涯规划师教师培训新高考改革沿着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方向发展,目的是选拔综合素质强的学生,因此在高中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和学生学业发展指导势在必行。这对于学生、家长和中学的老师都提出了新的挑战。班主任不只要

30、抓成绩,也要指导学生做好三年学业发展规划,了解行业、职业发展趋势。生涯规划教师培训旨在帮助一线有需要的教师、学校领导了解国内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的内涵,理解生涯教育在其中的重要价值;理解并认同中学生涯教育的愿景、目标、内容和方式;唤醒老师生涯规划意识,清楚中学阶段开设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了解并掌握生涯规划教育思路,掌握生涯教育的基本理论;系统学习掌握生涯规划知识及技术。3.1.4基础支撑平台基础支撑平台是整个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支撑。各种应用通过基础支撑平台可以非常方便快速构建个性化服务,实现单点登录及数据共享,有效地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和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使教与学信息化、教师能力提高信息化及管理信息化

31、等各类应用集成为一个整体,为各类用户提供教育信息化服务。基础支撑平台包括校园门户网站、基础数据管理、统一认证等应用。3.1.4.1统一认证统一认证实现用户一次登录平台门户,即可使用系统中所提供的各项授权服务。统一认证中心主要包括身份认证、单点登录、授权访问控制、统一审计管理等功能。I应用系统门户网站 互动我研系统 教师培训系块 资源共建共享人事累筑3.1.4.2基础数据管理基础核心数据库一方面承担着存储最基础的组织机构、教工、学生信息的责任,另一方面记录了核心业务的业务记录,同时从教育决策管理对统计分析和查询提供支撑。基础数据库划分为核心数据库、业务应用数据库、统计分析数据库和公共服务查询库。

32、基础数据库建设行人WB0文1S公fe同办公公 盼开k E瓶 夯 WffiiWC;里夜校互动*就个人、核心数 据库忌务管9na办公38名 学,怯看 柞58理 slktt!lk W阮H理 *Bii幅X豪S务理国许习抬戈网络绘训 教AflBSW评价 i函 霞谍蒙筑 依葡资唔认证.理 Eftitr W 呼SMtfiSml疟枳机陶4KlfB且li3ja皖一身画蜘E3.1.4.3教育运行状态监测与分析以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建立全局的教育中心数据库,统一资源标准及数据存储结构,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系统将教育系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所提供的基础数据及公共资源内容形成中心数据

33、库。基于数据分析与预警预报系统,实现对教育活动及教育运行状态进行动态监测及异常情况预警预报,为相关领导和部门动态掌握教育运行状况,以及教育运行的异常情提供支持,实现智慧化决策。教育运行状态与分析系统统计包含五个维度:基础信息监测,教学行为监测,学习行为监测,资源建设状态监测。3.1.4.4网络学习空间构建工具网络学习空间是根据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流程,按照每个人和机构的需要建设的一套能够实现网络空间人人有、人人通的平台系统。通过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能够实现教与学、教研与培训、教育管理、家校互动、教育信息发布与反馈等各类应用服务的无缝对接集成和信息展示,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即可快速、便捷的获取其他应用服

34、务的数据,建立个人和机构统管数据的信息中心。同时用户通过网络学习空间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各种交互及交流沟通。并且针对各类用户、机构的个性化需求,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系统帮助用户根据自己的业务流程构建个人私有与公开的混合云空间、机构的云空间。网飨空间人人有 国缰空间人人通个人公育E个人MEl tWE)Vllt与学欢研与冷凰有管理 京校互动IBAftB充将平台M,一 GK裁累*平台:Ord. Dl Sqfiezen MySqI衣存Ute沧 云彼作ML Xt0flVM/VMWw VSv94*-v3.1.4.5信息发布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是校园宣传的核心,是展示校园资源、校园建设、校园文化的窗口,实现家校沟通、

35、教务管理、智慧教学和校园信息管理的综合性平台。通过服务集成接口、用户认证接口与教育信息化、教育管理等各类系统进行整合,为各类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角色门户,并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入口。本校己有门户网站,需要与统一认证系统进行对接,并与集成相关业务系统。3.2智慧教室环境设计智慧教室是一套支撑智慧教学的数字化环境,能够支撑优秀教师教学智慧的物化与传播,促进教师能力水平提高,提升教学质量;支撑学生开展自主与协作、个性化、泛在学习,让学生在学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升创新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轻松、愉快、主动、高质高效的学习,培养智慧型人才。智慧教室环境主要包括电子书包软件以及所需要的网络硬件设施两部分组成

36、。智慧教室逻辑图:智慧教室实景图3.2.1课堂互动教学系统智慧教室互动教学平台为教师提供全场景的教学服务,帮助教师通过全方位互动教学实现智慧教学,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和智慧发展,满足教师常态化、个性化教学。3.2.2网络硬件设备建议在智慧教育理念与实施方法指导下,根据智慧教室支持系统运行的需要,基于智慧校园感知环境,引进新型多媒体互动交互设备、移动教学终端设备,重构传统的多媒体教室网络硬件环境,搭建智慧教室。实现讲授型、认知自主协作型和探究自主协作型三种教学模型的智慧教育教学支撑环境。设备配置建议表:智慧教室环境硬名称个数件显示设备投影仪1台(任选其)电子白板触摸一体机交互电视理想云盒1台推

37、拉式黑板(可选)1个分组r清录播系统(可选)1套智能移动学习平板根据学生数量适配充电柜学生数量/60软件平板端:电子书包互动教学软件课堂交互服务器:电子书包学科课堂交互服务器软件+电子书包备课工具第四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4.1信息化应用水平培训一是对教师(信息技术教师、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学员对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本体准确、系统理解和掌握的能力;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本体创新教学方法、构思教学过程的能力,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影响人,用灵活自然的教学过程和激趣引思的教学活动吸引人,进而引领周围教师共同发展,成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教科研能力的、在教育界有

38、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名师队伍。二是对全员教师及管理者进行使用操作方面的培训三是通过网络进行软件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4.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能力培训通过专家(现场和远程两种方式)在教育信息化理论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的培训、指导,培养教师能够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和教育规律,用现代教育思想,主动思考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育创新能力;即,在实践中培训,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应用,在实践中指导,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发展。培养教师能够按照学科教与学的需要,养成经常对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管理的终身学习习惯,不断地提高学科知识的拓展能力;通过专家理论结合

39、实践地培训、指导,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的能力和应用水平。第五章智慧校园应用指导5.1指导思想以技术智慧构建学习智慧环境,以种子教师跟踪式培养发展其高阶思维,以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5.2工作目标通过智慧教育”种子教师的培养,带动全体教师共同改造教育,改造学习,构建支持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体系。从目标角度,能够让学生系统形成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体系、学会自主学习并提升创新性思维能力;从学习方式方法角度,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轻松愉快学习、个性化学习,尽可能以探究方式学习;从教学方式方法角度

40、,教师能够正确引领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合适方式学习、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准备有效的支撑资源和环境、准确判定学生总体学习状况并进行合适的引导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佳效果。打造一批信息化素养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形成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课例及支撑体系。5.3工作任务(1)种子教师筛选(2)构建智慧课堂的理念、思路与方法指导(3)智慧教育课题研究选题与智慧课堂选题(4)智慧课堂设计(5)软件支撑课题研究成果物化(6)智慧课堂教学展示与改进(7)种子教师跟踪管理(8)智慧教育高位均衡第六章技术服务与运行维护方案要保障智慧校园达到预期建设目标需要提供培训、服务于运行维护科学高效的支持

41、,具体方案如下。6.1技术服务6.1.1服务内容为了保障整套系统正常运转,需提供全面、优质、及时技术服务,内容如下:(1)安装培训服务令安装部署提供两种部署方式,即现场安装部署及远程安装部署。1.现场安装、部署客户提供安装软件所需服务器环境、网络环境,由技术支持人员到现场对服务器进行软件的安装、部署及调试。2.远程安装、部署客户提供安装软件所需服务器环境、网络环境、远程方式(QQ远程、远程桌面连接、TeanlVieVer、向日葵、VPN等),由技术支持人员通过远程方式对服务器进行软件的安装、部署及调试。令使用培训使用培训采用集中讲授、实例分析及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方式相结合,针对本项目的平台应用

42、进行培训。1.由培训讲师对管理人员、骨干教师进行现场集中培训,培训讲师为参加培训受教人员提供系统掌握软件的各项功能的详细培训。2.根据实际情况,培训讲师可以指导参加学员进行上机操作练习,直到受教人员能够掌握本系统平台操作为止。培训结束后,提供操作视频及使用手册等相关资料。3通过网络在线方式(视频会议及QQ视频等),对相关软件进行各项功能的详细培训。(2)应用支撑平台服务定期上门巡检(检查运行状态、分析系统日志)(每月一次);定期维护培训(每学期一次);应急故障响应(确诊故障及突发事件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以降低故障及突发事件重复发生率,提高系统可用性);应用支撑系统的调优(根据实际状况,

43、对系统软件进行补丁修正、升级以及调优,消除相关的漏洞和缺陷,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0对日常的工作进行统计分析,编写日常基本维护手册;提交服务报告;协助制定管理制度,避免因为制度的缺陷造成的问题。(3)应用系统服务定期维护升级在系统维护期内,以相关厂商公布的相关系统软件的补丁为依据,根据软件的实际的状况,对应用系统进行补丁修正和升级,消除系统软件相关的漏洞和缺陷,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令运行状态分析根据日常运行维护工作的报表对应用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分析,了解运行状态的资料,为性能优化和相应的业务调整提供依据。错误日志分析定期整理分析错误日志内容,对软件运行中的报错信息做出相应的分析,按照错误

44、的级别和种类分类整理记录,对于可能引起运行故障的高级别错误做出相应的跟踪,并提出解决办法,尽量在不影响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故障排除当出现故障的时候,积极调动各方资源诊断和解决,做出相应的诊断,确定故障的来源,分析故障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解决问题。对日常的工作进行统计分析,编写日常基本维护手册提交服务报告令协助制定管理制度,避免因为制度的缺陷造成的问题6.1.2服务方式针对整套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采用现场、电话、网络在线及远程管理等多种方式进行相应的服务。1.现场技术支持服务方式出现故障要求在24小时内赶到现场维护,72小时内解决问题,以保证的正常工作。2.电话服务方式提供5X8小时电话及

45、时响应。客户服务电话:4000400662传真:0431-856833683.QQ、电子邮件、网站在线服务方式需要提供专门的QQ、电子邮件、网站等在线服务满足各种条件下服务要求。4.远程管理服务方式在特殊情况时能提供快速的远程管理服务,及时的解决问题。6.2运行维护6.2.1运维责任部门责任部门:应由软件集成方或聘请的第三方负责。工作职责:运维责任部门应该负责整个工程建设的后期保障及维护工作。如:硬件及软件的故障应由运维责任部门统一负责督促在保修期内用最短的时间解决,教育局及学校无需自行联络生产厂商解决故障。在接到教育局及学校技术支持请求或故障报告后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了解服务内容,提供相应解

46、答,并指导学校工作人员进行维修操作逐步解决故障。对于无法立即电话解决的技术问题,需派现场工程师协助学校解决。6.2.2运维规章制度各区、学校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运行维护规章制度,如:故障登记制度:接线人员对用户反映的问题应进行登记,并根据现象能进行初步判断问题所在,如判断为非用户问题,应及时通知维护人员。故障响应与反馈制度:维护人员在接到维护通知后,应在第一时间与用户取得联系,并及时进行维修,同时填写维修反馈单。网络监控制度:维护人员应对网络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网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维护并记录。紧急响应与通报制度:对于因病毒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网络重大故障,维护人员应及时通报,并与其他部门合作,查找原因,力争尽快解决问题,并形成处理报告。6.2.3系统维护系统维护应包括应用程序维护、数据维护、代码维护、硬件设备维护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