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810”行动计划(2023-2026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810”行动计划(2023-2026年).docx(5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南昌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810行动计划(2023-2026年)为深入落实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坚定实施省会引领战略,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建设体现南昌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的通知(II府字202340号)文件精神,制定如下行动计划。一、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按照市委决策部署,围绕一枢纽四中心发展定位
2、,坚定制造业立市不动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统筹发展和安全,以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为总体目标,以优势主导产业链为重点,以高效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完善产业链、畅通供应链、优化政策链、融合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强化链群协同发展,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二、主要目标到2026年,4+4+X产业体系持续深化完善(电子信息、航空、汽车及装备、新能源4个新兴产业,新材料、医药健康、绿色食品、轻工纺织4个特色产业,工业设计、智慧物流、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等若干生产性服务业),力争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810目标,即:电
3、子信息、航空、汽车及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健康、绿色食品、轻工纺织8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打造VR、光电及通信、航空装备、汽车、新型储能、铝型材、医疗器械、针纺8个优势明显、集中度高、关联性强、有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集群,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统筹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取得明显成效,基本构筑支撑可靠有韧性、动态平衡有活力的产业链体系。三、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一)8条重点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链。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软件和硬件协同发展,推进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全力聚焦移动智能终端、LED、VR等优势细分产业链,探索布局5G、新型显示、物联网、
4、汽车电子、航空电子等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优势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3000亿元。航空产业链。坚持以整机制造为牵引,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培育、引进龙头企业为重点,聚力发展国产民机、教练机、无人机等优势领域,全面构筑研发、制造、试验、试飞、运营和配套服务为一体的航空产业链,着力打造航空制造、民航运输、航空服务、临空经济四位一体产业发展体系。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600亿元。汽车及装备产业链。坚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聚力发展汽车产业链,强化整车、整机与材料、零部件协同,做强商用车、做大乘用车、做特专用车。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
5、技术、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链融合发展,强化研发、制造、服务协同推进,重点突破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积极培育高端装备零部件精密加工,发展数控机床、轨道交通等装备产业链。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2300亿元。新能源产业链。紧盯双碳战略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多元互补、协同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布局,聚力发展锂电、光伏等细分产业链,培育氢能、钠离子电池和其他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链,不断提升资源绿色供给和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构建发、储、送、用一体化的新能源发展体系。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000亿元.新材料产业链。坚持高端化、低碳化、集群化方向,强化钢、铝、咨、告精深加
6、工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衔接,重点发展铝合金光伏支架、高端铝合金门窗、高品质特钢、建筑用钢结构等金属材料产品,积极培育发展铝箔、汽车轻量化材料等铝基新材料,推动研发、生产、应用、回收全链条协同,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向先进材料领域迈进。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500亿元。医药健康产业链。强化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中国(南昌)现代医疗器械科创城引领作用,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聚力发展中医药、化学药、生物药、医疗器械等细分产业链,以强龙头、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为主线,加快建设产品研发、生产、营销、流通T化产业链条。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300亿元
7、。绿色食品产业链。坚持绿色、健康、安全导向,立足资源禀赋,聚焦饮品、粮油、畜禽、饲料四大传统领域,重点发力预制菜、地方特色食品等细分领域,加快完善绿色食品田间一车间一舌尖全产业链,构建特色鲜明、全链融合、绿色安全的产业体系。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000亿元。轻工纺织产业链。以满足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为导向,统筹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质量提升,聚焦织布、印染、品牌建设等纺织产业链核心环节,丰富纸制品、家具、文具、日化用品、烟花等多轻工产品元化供给,持续拓展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产品,不断提升消费供给能力。到2026年
8、,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000亿元。(二)8个标志性产业集群VR产业集群。以红谷滩区、高新区、南昌县(小蓝经开区)为主阵地,重点依托未来科学城、VR科创城、小蓝VR产业基地、5G+VR特色产业园等产业承载平台,瞄准VR技术研发、硬件制造、内容制作、创新应用、人才培育等产业链环节,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整合要素资源,加强区域分工合作,加快构建泛VR产业的产、学、研、用、融生态圈体系,打造世界级VR中心城市品牌。光电及通信产业集群。以高新区、经开区为主阵地,辐射带动新建区、青山湖区、进贤县、安义县等配套支撑区,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产业协作,进一步强化南昌电子信息产业链在全省的引领带
9、动作用,瞄准移动智能终端ODM制造,深耕LED芯片制造和封装,补齐产业链短板,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综合竞争力,有效提升产业链发展的内生性、稳定性和自主性,打造全国重要的移动智能终端制造基地以硅衬底LED为特色、以应用端为突破的南昌光谷。航空装备产业集群。以高新区、经开区为主阵地,辐射带动南昌县(小蓝经开区)、安义县、青云谱区、新建区等配套支撑区,加快推动南昌航空城、空港新城等平台建设,紧跟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参与大飞机国产化替代进程,深入挖掘在机体复合材料、航电系统、机电系统、相关结构零部件制造等细分领域优势,积极承接C929制造任务,不断延伸拓展ARJ21产业链,打造国内一流的高端航空产品
10、研发、制造中心。汽车产业集群。以南昌县(小蓝经开区)、经开区为主阵地,辐射带动新建区、高新区等产业协同区,充分发挥5气车整车制造企业引领作用,推动整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协同发展,补链强链、集链成群,不断提升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建设,促进汽车产业链与人工智能、电子、信息通讯、道路运输等领域深度融合,打造面向全球、辐射亚洲的轻型商用车生产基期口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乘用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以经开区、新建区为主阵地,辐射带动高新区、南昌县(小蓝经开区)、安义县等配套支撑区,积极抢抓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机遇,围绕储能材料、储能核心设备、储能
11、系统集成电源管理系统、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推动新型储能多场景应用,前瞻布局新一代储能技术及装备,加快促进新型储能与能源、电力、电召言息等领域深度融合,推动火光氢储多维发力,源网荷储一体化推进,打造中部地区新型储能产业集聚区和融合应用示范区。铝型材产业集群。以安义县为主阵地,带动南昌县(小蓝经开区)、经开区协同发展,以强龙头、不隈条、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铝精深加工产业链,逐步向建筑铝模板、工业散热管、光伏铝边框、汽车轻量化材料、新能源铝箔等铝基新材料领域迈进,健全完善研发中心、检测中心、认证中心等产业服务体系,加速推动铝型材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
12、、品牌化、集群化发展,打造中部地区铝基材料产业高地。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以进贤县为主阵地,带动高新区、南昌县(小蓝经开区)、青云谱区协同发展,巩固扩大一次性输注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领域优势,重点发展高值耗材、体外诊断医疗器械、血液净化器械等中高端医疗器械。持续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研发生产、孵化转化、检测临床、注册办证和人才培育功能为一体的产业服务体系,促进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打造全国驰名的卫生材料生产基地。针纺产业集群。以青山湖区为主阵地,带动南昌县(小蓝经开区)、安义县协同发展,加快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重塑,推动纺纱、织布、染整、印花、成衣加工全链条提升(I聚焦
13、个性化、多样化、时尚化消费需求,完善提升创意设计、时尚会展、电子商务、检验检测、仓储物流等产业配套体系,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和配套中小企业垂直整合、兼并收购、产能对接、联合攻关,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针织服装产业高地。四、主要轴重点围绕机制引领、强链建圈、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平台提升、企业培育、融合发展、要素聚焦工作思路,实施八大行动。(一)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引领行动Il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健全完善产业链链长制运行机制,市级层面由市政府市长担任总链长,市政府其他市级领导担任各重点产业链链长,探索推行重点产业链链长+链主+工作模式。推进链长+链主工作模式,建立健全常态化、制度化政企沟通渠道,链主
14、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联动链上企业及时向链长反映重大发展诉求,不断完善链长统筹协调、链主牵头反馈、部门跟踪落实的全流程服务体系。推进链长+园区工作模式,链长指导规范产业发展导向和产业区域布局,研究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县区、开发区集中资源力量统筹推进本区域产业链项目建设、企业培育、招商引资,打造产业集群。探索建立产业链+链主企业+X(产业基金、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运作机制,推动产业链补链强链、完善平台、技术创新。责任单位: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责任部门,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二)实施产业强链建圈攻坚行动。加快推动产业链强链
15、、补链、延链,依托世界VR产业大会、中国航空产业大会暨南昌飞行大会等重大活动平台,加强国际产业链合作,主动对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紧盯产业链关键环节,力争引进落地一批高大上链群配项目。加快落实一产一策,统筹开展一批产销、产用、产融、人才、技术等对接活动,推动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关键设备以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市场应用等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协同联动,增强产业协同配套能力,提高产业链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打造一批标志性产业链。依托未来科学城建设,积极布局培育未来产业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坚定实施省会引领战略,充分发挥
16、南昌产业引领作用,落实市际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加强与箍江新区产业协同,不断强化区域合作,推进创新链紧密协同、产业链深度耦合、人才链交互共享、资金链精准配置,加快构建链式关联、梯度布局、协同融合的产业链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委人才办、市金融办、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三)实施产业创新能力升级行动.围绕8条重点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发挥作用、协同攻关,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促进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市场化运作机制,打造形成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
17、动、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深入实施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科技示范工程,建立重大科研任务重大专项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深入开展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加快推进专精特新、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优化创新资源布局,切实加强区域统筹,积极引导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提速建设,努力创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推动高端创新资源要素加速集聚,形成东、西交相呼应的区域创新格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四)实施产业链数字蹴能彳亍动。加快新一代
18、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和集成应用,充分发挥南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作用,分类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推动工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园区数字化转型,探索建设产业大脑。深入推进5G+智慧工厂试点示范建设,推动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智能工厂、智能产线、智能车间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链数字化水平。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存储算力基础设施等建设,切实运行好、管理好、利用好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加快建设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西分院和中国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江西分中心,积极培育国字号工业互联网平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中小企业局、市发改委,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五)实施产
19、业平台优化提升行动.持续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健全优化管委会+公司和一区多园管理模式,推动开发区提能升级。高标准推进未来科学城建设,充分发挥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作用,重点突破数字产业、智能制造等方向,探索推进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建设。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厂房、设备等资源,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建立健全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标准体系,提升开发区承载功能。强化发展实体经济主责主业,进一步聚焦主导产业和首位产业,着力构建布局优化、结构合理、链条完善、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强化区域分工和优势互补,积极融入全省产业链分工体系,发挥省会引领作用,协同打造电子信息、航空等一批跨区域的产业集群,积极创建国家级
20、先进制造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科技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六)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推动龙头骨干企业倍增发展,深入推进领航标杆企业培育工作,建立重点培育清单,一企一策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健全完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强化五上企业培育工作,扶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专业化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深化拓展供应链合作关系,加快构建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引导独角兽、瞪羚企业及培育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建立研发机构、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上市和发行公司债券融资,全力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企业上市映
21、山红行动升级工程,实现境内外上市公司质量和数量显著提升。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中小企业局、市金融办,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七)实施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行动.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科技咨询、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广服务型制造模式,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深化产业链链间协作,推动基础材料产业链与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中后端应用类产业链融合。全面梳理供应链关键流程、关键环节,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探索建立关键重要领域备份系统。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与工业安全生产深度融合,全面落实企业
22、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应急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八)实施产业要素保障提升行动综合运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产业链现代化指数、产业集群先进性指数和企业亩均论英雄等评价结果,合理配置资金、土地、水、电、气、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充分发挥南昌现代产业引导基金、南昌VR产业母基金、江西映山红股权投资基金等引导作用,加强与国家级产业基金体系开展资本合作,推动产业补短板强弱项。积极发挥新人才10条顶尖领军人才领航计划南昌市双高工程等政策作用,充实南昌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快南昌技师学啸口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等技工院校建设,培养、输送、储
23、备一大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在放宽市场准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优化服务模式,落实一网选中介,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扎实推进工业企业大走访、大帮扶活动,优化帮扶工作的各个环节,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五、组织实施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产业链推进工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链长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牵头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研究建立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工作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市直相关部门要把链长制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重要范畴,市统计局要研究建立产业链统计监测体系,各县(区)、开发区要建
24、立相应的产业链推进工作机制,树立全市一盘棋意识,形成抓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合力。建立健全常态化、制度化政企沟通渠道,更好发挥企业家推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作用,健全企业家参与重大产业政策制定的制度。加大对推进产业链发展特色典型经验案例的发掘和宣传推广力度,营造抓产业链、抓制造业的共识和氛围.附件:1.南昌市电子信息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2.南昌市航空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3.南昌市汽车及装备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4.南昌市新能源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5.南昌市新材料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
25、3-2026年)6.南昌市医药健康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7南昌市绿色食品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8.南昌市轻工纺织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附件1南昌市电子信息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为进一步推动南昌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业对南昌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例口产业链现代化,进一步提高南昌在国内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地位,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
26、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优化产业生态圈,增强产业链发展韧性,聚焦高端化、规模化,培育具备国内一流市场竞争力、产业辐射力和创新活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我市工业万亿时代的新增长极,引领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跨越发展。全力聚焦移动智能终端、LED、VR3个主导优势产业链,探索发展新型显示、汽车电子、电子材料、物联网等N个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全力打造中部电子信息重镇国家级电子信息制造基地和世界级VR中心.(二)主要目标。到2026年,3+N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链全产业链规模达到30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2600亿元,电子信息服务业400亿元.全省电子信
27、息产业创新高地基本确立,产业链不隈强链取得明显成效。企业实力显著提升。力争培育1家千亿级企业集团,1家500亿级企业,2家300亿级企业,5家百亿级企业,50家10亿级企业;聚集20家以上中国VR50强企业;新增5家上市公司。要素支撑显著提升。产业基金体系加快构建,优质专业人才、资本、平台等一批要素资源向我市集聚。高新区、经开区两大支撑区以及南昌VR科创城、小蓝VR产业基地、青山湖区电子信息产业园、进贤县印刷电路板产业园等专业特色园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移动智能终端、半导体照明等产业链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承担一批省部级研发和产业化项目
28、,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深度参与制定一批国家及国际行业标准,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产业孵化方面取得一批显著成果。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力争手机ODM年产量达到1.5亿台,笔记本电脑ODM年产量达到3000万台规模,产量位居全国前三;LED外延芯片和封装年产量分别进入全国前五,VR技术在教育实训、文化旅游、党建宣传、社会治理等重点应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二、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一)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链。一是做大整机制造规模。支持高新区进一步集聚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支持ODM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着力培育本地特色终端品牌。积极拓展终端产品种类,积极引进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车载
29、终端、智能水电气仪表等企业。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在终端的集成应用,鼓励整机企业开发具备5G应用、全面屏、高清显示屏、柔性显示、人工智能图形处理器、人脸识别、无线充电等新技术的高端产品.二是延伸关键零部件链条。支持龙头企业继续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发展,进一步扩大产能。布局光学镜头、虹膜识别摄像头、摄像头模组、手机闪光灯、受话器、耳机、玻璃盖板、陶瓷后盖等元器件的研发和制造,打造智能终端元器件领域的综合型产业集群。开展屏幕发声、屏下摄像头等新T弋视听技术研发创新,抢占未来手机技术发展先机。三是提升配套软件水平。加快突破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等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在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应用,支持移动智
30、能终端制造企业与软件企业联合开展终端软件更新和适配,打造整机方案设计、个性化定制等应用服务。(二)LED产业链。一是扩大上游芯片规模。优先支持硅衬底LED技术,强化硅基LED技术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发,加快硅基LED产业化进程,将硅衬底LED芯片辐射到全国LED产业主要集聚区。二是拓展中游封装市场。突出硅衬底LED芯片大功率方向光的技术优势,重点发展硅衬底大功率LED封装,优先支持功率型白光LED封装、新型显示LED封装、紫外LED封装、红外LED封装项目。拓展硅衬底LED封装在户外照明、背光源、紫外照明,以及汽车、手机闪光灯、安防、家电等领域的新应用。三是发展下游应用环节。重点发展中、高端LED
31、应用产品,大力发展室内功能性照明、户外功能性照明、景观照明、LED显示屏、交通指示灯、电视背光、手机和键盘背光源、Mini/Mier。LED背光、装饰灯等LED传统应用产品;积极拓展智能照明、紫外固化杀菌消毒、红外应用、光通信、汽车照明灯等LED新兴应用产业.重点支持LED照明、大尺寸LED背光源、全彩显示屏等产业的发展,优先发展LED大功率照明应用产品。以太阳能LED路灯项目为切入点,推进LED产业与光伏产业的互动与联合.四是突破关键设备及配套材料。重点突破硅基LED材料制备专用高端设备(MOCVD),发展自动封装设备、光电测试筛选仪器等设备。发展智能化、全自动化LED应用生产线。重点发展为
32、LED配套的Mo源以及荧光粉、胶水、支架、专用二次光学器件、专用驱动电源等基础材料项目,构筑与LED全产业链相适应的配套系统。(=)VR产业链。一是做大终端设备规模。大力发展面向普及型消费领域的PC端、移动端、电视端、一体机、CAVE沉浸式系统等多形态虚拟现实终端及显示系统。重点发展面向工业制造、教育、医疗健康、文化艺术、商贸等重点行业及特定应用场景的终端设备产品。二是加快发展配套产品。核心组件方面,重点发展光学镜头、衍射光学元件、影像模组、三维建模模组、三维相机等。配套设备方面,重点发展数据手套、数据衣服、操纵杆、触/力觉反馈装置、三维位置传感器和三维声音产生器等交互设备,以及内容采集、编辑
33、、处理等虚拟现实相关设备。三是加快研发软件产品。重点发展虚拟现实专用软件,包括虚拟现实操作系统、软件工具包(SDK)、中间件、三维引擎、影像合成和绘图工具软件、行业解决方案、内容制作以及开发平台等。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现实系统开发平台和开发引擎,提升虚拟现实产品软硬件集成能力。四是推广行业融合应用。重点开展虚拟现实技术在制造、教育、岗位实训、旅游、文娱、医疗等行业场景的示范应用。发展面向移动端、客户端、网页版的虚拟现实游戏、动漫内容、网络原创视听节目的创作生产。积极发展虚拟现实融合业态,推动虚拟现实在各行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四)其他领域。积极布局5G、新型显示、物联网、汽车电子、云计算和
34、大数据等新兴电子信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势产业与新T弋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新型显示产业重点发展Mini-LED、Micro-LEDsOLED等显示面板产品和配套材料。5G产业重点发展适用5G智能终端产品、关键器件和行业应用。物联网产业重点发展芯片、传感器件等关键元器件以及行业解决方案。汽车电子产业重点发展车载电子核心零部件及应用产品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重点发展存储、处理、网络等算力资源的租用服务。三、重点彳王务坚持产业发展生态思维,重点实施平台联动、龙头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服务促动等五大工程,不断优化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一)实施平台联动工程。充分发挥以高新区、经开区为核心集聚区,以
35、红谷滩区为创新引领区的两核一新集聚功能,夯实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撑。高新区依托移动智能终端VR硬件制造全产业链;经开区以LED、移动智能终端产业为主导,推动区域内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红谷滩区全力发展VR、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力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同时,积极发挥南昌县(小蓝经开区)、新建区、青山湖区、进贤县、安义县等县区(开发区)的多点配套功能,根据本地资源禀赋,错位发展独具特色的县区(开发区)积极探索跨区域合作模式,促进我市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协作互补。(二)实施龙头拉动工程。围绕移动智能终端、LED、VR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在项目试点示范推广、优质人才团队引培等
36、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向千亿、五百亿的标志性领军企业迈进。深化政企协同,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部委,以及江西省各主管部门的沟通对接,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级、省级重大专项和试点示范等扶持政策,加快提升品牌知名度。对于龙头企业进行中的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一项目一工作组的方式,派专人全方位、全过程参与项目推进实施,协调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增设分厂等方式,整合南昌及周边业务资源,加大在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等创新集聚区的战略布局,向具备全球影响力的企业梯队迈进。(三)实施项目带动工程。一方面,着力激活存量。支持现
37、有企业扩产扩建,推动龙头骨干企业继续增资扩产,推动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另一方面,着力引进增量。办好世界VR产业大会、南昌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大会等重要对接活动,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交流,招引一批电子信息领域高成长项目和行业龙头及配套企业。移动智能终端领域,着力完善二、三级配套环节,加快推动显示屏、光学镜头、内存芯片、传感器、手机精密马达等零部件配套生产;LED领域,针对性地补强我市LED下游应用薄弱环节,引进普通照明、显示屏、背光源等传统应用和植物照明、健康照明、深紫外、智慧照明等新兴应用企业,同时,引进荧光粉、胶水、支架、专用二次光学器件、专用驱动电源等短板配套项目;VR领域,聚焦虚
38、拟现实终端、感知交互外设、内容采集制作设备等环节招引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四)实施创新驱动工程。做强国家级平台,落实配套资源、政策支持,提升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在技术攻关、产品研发、人才培育等方面的引领能力;实施年营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自建或共建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支持行业头部企业和战略科研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补助政策,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促进重大新产品和关键技术产业化;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研发费用后补助政策、揭榜挂帅、科技重大专项等方式,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重点鼓励企业围绕Micro/M
39、inLED等新型显示技术以及近眼显示、感知交互、三维传感、云化渲染等VR领域核心技术开展科学研发,推动解决行业重大需求或产业关键技术难题。(五)实施服务促动工程。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持续保障企业投资、建设、运营、发展全过程中的各类要素供应,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一是夯实政策支持。做好现有政策的兑现工作,引导各类政策资源向产业链上下游集聚。以市场化机制提出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服务需求,促进政策与产业链发展同向发力。二是夯实机制支撑。强化日常调度机制,完善日常监测机制,切关注重点区域、重点集群、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及时准确掌握重大情况和变化,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三是夯实人才支撑。依托骨
40、干企业、产业基地、重大科研或工程项目,重点引进一批电子信息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驻昌公办院校与电子信息骨干企业加强订单式培养合作,推进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提高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匹配度。四是夯实金融支撑。鼓励金融机构针对电子信息类中小企业,积极创新科贷通等特色金融产品,量身定制开发金融产品。加快推进江西VR产业母基金、世纪华通XR产业链基金、浙江大学南昌研究院产业投资基金等的组建,尽快开展子基金及优质标的项目遴选,加快推动优质项目的孵化和发展。四、组织实施(一)强化统筹推进。全面落实全省深化发展和改革一号工程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市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统筹推动作用,推动各县区(开发区)、各部门
41、找准定位,强化工作联动,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强化调度监督。强化日常调度机制,根据工作需要召开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会议,调度重点工作,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完善日常监测机制,做好电子信息产业运行监测工作,密切关注重点区域、重点集群、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分析各地产业动态,及时准确掌握重大情况和变化。(三)强化人才支撑。支持高校联合重点企业、重点园区探索建立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和骨干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长效机制,加强专业人才订单式培育,分批次大力培养电子信息类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健全弹性引进人才机制,柔性引进高端电子信息领域人才。附件2南昌市航空产业健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42、)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江西省航空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等有关工作部署,加快推进南昌一枢纽四中心建设,进一步推动航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一)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产业链构建和产业集群培育,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各方资源,不断拓展产业规模,优化空间布局和配套层级,稳步提升科研水平,形成航空制造、民航运输、航空服务、临空经济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努力将南昌建设成为国内一流
43、的高端航空产品研发、制造中心,中部地区重要的航空运输枢纽,国产民机产业承接和维修基地及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二)主要目标。到2026年,全市航空产业营业收入力争突破1600亿元,其中航空制造营业收入力争突破650亿元,航空制造营业收入实现全省第一、中部第一、全国领先的目标。形成以高新区南昌航空城、经开区空港新城为重点,以南昌县(小蓝经开区)、新建区、青山湖区、红谷滩区等地为支撑的双核引领、错位发展、多区协同航空产业发展格局,着力将南昌建设成为国产民机研发制造示范基地,教练机、无人机研制重要基地及航空发动机重要的试飞试验基地,构筑成集研发、制造、试验、试飞、运营和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完整航空制造产
44、业集群,成为国际知名的高端、高效、高辐射航空产业基地。二、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一)聚焦国产大飞机发展,打造国内重要的国产民机产业制造、试飞、维修基地。大力发展国产大飞机机体设计、复材研制、发动机试验等研发环节。发展国产大飞机大部件制造、零部件加工,做强试验、试飞、完工交付等制造环节,成为中国商飞第二制造基地。拓展国产大飞机运营、维修等相关业务,依托基地航司,建立国产民机维修中心。(二)助推军用飞机军民融合发展,形成国内一流的高端航空产品研发制造中心。推动教练机、无人机、直升机等整机研制工作。积极对接国内外用户需求,大力开拓军贸市场,巩固提升南昌军机产业在国内的地位和影响力。围绕军机产业开展军民
45、融合配套工作,做大做强零部件制造、机载系统等配套产业。(三)紧盯通航产业发展机遇,打造国内重要的通航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发展通用飞机、民用直升机等整机研发、制造,加快现有机型军转民步伐。推动无人机产业发展,引进无人机整机、系统、配套、培训等产业配套企业。加快培育通航服务产业市场,打造从通航研制到通航运营的产业链生态。(四)大力推动民航运输发展,打造中部地区重要区域枢纽。重点打造南昌空港新城,建设综合功能较强的航空服务园区,大力发展航空客货运,建立现代航空物流体系,带动航空食品加工、航空培训与会展经济的全面发展与产业升级,成为国内一流的航空枢纽中心。(五)加快培育临空经济,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46、。重点发展航空维修、航空客改货等航空核心产业,发展临空商务、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轻量化高端智能装备等临空高端制造业,以及跨境电商、航空培训等临空现代服务业,形成完备的临空产业体系。(六)做大航空会展经济,打造商努会展基地,树立航空会展品牌。按照一东一西、一城一郊的模式,依托中国航空产业大会暨南昌飞行大会的影响力,合力打造商务会展基地。在瑶湖机场,依托现有厂房设施,举办航空飞行器展、航空装备制造展、飞行测试展;在空港新城,利用临空优势,举办跨境电商展、工程机械展、汽车展。三、重点4壬务(一)构建协同融合的航空产业创新体系。一是培育一批创新型航空企业。加大航空产业研发投入及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军民两
47、用教练机、直升机、通用飞机、无人机、大飞机及相关设备系统的技术水平。以南昌航空城为依托,围绕C919大飞机、ARJ系列支线飞机、C929宽体客机、发动机、军民教练机、直升机、中高端公务机等,积极争取参与研制工作的国内外企业落户南昌,引导企业参与整机及零部件、大部件、发动机、机载系统、复合材料研制,尽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深度融入国际国内航空制造分工体系新格局。二是打造一批航空产业研发创新平台。围绕军民两用飞机研究、开发、集成、试验、试飞等,加快建设高水平的航空科创城、航空研究院、国家级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等。加强与国内知名航空研发机构、高校对接合作
48、,建设一批核心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以企业为主导,依托科研与产业项目,建立企业与研究机构科研联合攻关机制,建设多个航空协同创新平台,探索在南昌综保区内建设航空产业保税研发设计、航空发动机检测维修中心。整合航空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科技资源,积极推进国家航空器试飞改装基地建设。三是充分发挥军民融合创新的推动作用。以创建国家(昌景)军民融合创新建设区为引领,充分发挥军机研发制造优势,大力开展民参军军转民科技创新,加大对军工技术转化产品的建设和推广应用.重点推动龙头企业军转民发展,引导企业制定专项实施计划,编制产能释放清单和承接企业清单,带动军转民中小企业发展。在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和完成自身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分类推进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重大试验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等国防科技资源向民用领域开放。(二)构建一体化发展的航空制造体系。一是大力发展以整机制造、总装交付为牵引的主干产业。干支线飞机方面,以国产C919大飞机项目试飞基地运营为契机,争取ARJ21生产试飞、C919完工交付等更多任务落户南昌。军民用教练机方面,瞄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