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GNSS-INS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GNSS-INS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docx(3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GNSS-INS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目录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23术语和定义34命名规则55系统组成65.1人工推行测量系统65.2电力驱动测量系统76技术要求96.1使用要求96.2总体要求96.3外观要求126.4电源126.5电力驱动系统136.6数据采集与处理136.7结构参数156.8安全性要求167检验方法177.1适用性检验177.2外观检验177.3电源检验177.4电力驱动单元检验177.5结构参数检验177.6计量性能检验187.7安全性指标检验197.8示值稳定性检验197.9线路测试197.10环境适应性试验228检验规则249标志、随机文件、包装和贮存259.1标志2
2、59.2随机文件259.3包装259.4贮存25附录A(规范性)轨道不平顺检测指标26附录B(规范性)线路测试场地及相关要求29CataIogue1Scope12Normativereferences23Termanddefinition34Namingrule55Systemcomposition65.1Manualmeasurementsystem65.2Electricdrivemeasurementsystem76Technicalrequirements96.1Usagerequirements96.2Generalrequirements96.3Appearancerequirem
3、ents126.4Powersupply126.5Electricdrivesystem136.6Dataacquisitionandprocessing136.7Structuralparameters156.8Safetyrequirements167Testmethod177.1Applicabilitytest177.2Appearanceinspection177.3Powersupplytest177.4Electricdriveunittest177,5Structuralparametertest177.6Measurementperformancetest187.7Safet
4、yindicatortest197.8Indicationstabilitytest197.9Linetest197.10Environmentaladaptabilitytest228Testrule249Sign,attacheddocuments,packagingandstorage259.1Sign259.2Attacheddocuments259.3Packaging259,4Storage25AppendixA(Normative)Trackirregularitydetectionindex26AppendixB(Normative)Linetestsitesandrelate
5、drequirements29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GNSS-INS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简称卫星/惯性轨道测量仪)的术语与定义、命名规则、系统组成、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随机文件、包装和贮存等。本文件适用于GNSS-INS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研制、生产和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6、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fT2423.38-2021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R:水试验方法和导则TB/T31472020铁路轨道检查仪TB 106012009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18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0542010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 101052009改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CH” 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fT 20142016大地测量控制点坐标转换技术规范GJB 2426-1995光纤陀螺仪测试方法GJB 2427-1995激光陀螺仪测试方法GJB 2504-1995石英挠性加速度计通用规范GJB 3183-1
7、998惯性-GPS组合导航系统通用规范科技基200886号客运专线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暂行技术条件铁运2005229号文件关于印发铁路线路里程断链设置与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轨道内部几何参数theinnergeometryparameteroftrack指轨距、超高、水平、轨向、高低、正矢、扭曲(三角坑)、轨距变化率等轨道尺寸、形状几何参数。3.1.2轨道外部几何参数Iheoutergeometryparameteroftrack3.1.3指轨道中线及左右轨在选定坐标系下的绝对三维位置坐标,或相对于设计线位的平面(横向)、高程(垂向)偏差等轨道位置
8、几何参数。3.1.4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navigationsystem(INS)利用惯性传感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进行导航与制导的一种完全自主的导航系统,根据载体相对于惯性空间的惯性加速度和角速度测量值推算载体的瞬时速度、位置和姿态。3.1.5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measurementunit(IMU)测量物体三轴角速度(或角增量)以及惯性加速度(比力)的装置,一般IMU包含了三个单轴的加速度计和三个单轴的陀螺。3.1.6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指所有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包括全球的、区域的和增强的,如中国的
9、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以及相关的增强系统。卫星定位指利用一组卫星的伪距、载波、星历、卫星发射口寸间等观测量,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的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三维坐标。3.1.7卫星惯性轨道测量仪TrackgeometrymeasuringtrolleybasedonGNSS/INSintegration指将惯性测量单元、卫星接收机、轨距尺、里程计等传感器和数据记录单元集成在刚性车体上,配合数据处理软件可测量轨道三维位置坐标、姿态、轨距和水平等参数,据此可算出轨道的内部和外部几何参数的便携式测量设备。3.1.8姿态角attitudeangl
10、e惯性传感器坐标系和当地地理水平坐标系之间的相对角度关系。3.1.9施工坐标系constructioncoordinatesystem供钢轨放样用的一种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一个坐标轴与轨道主轴线一致或平行,原点的坐标值可为假定值。3.1.10工程平均高程面engineeringmeanheight-level工程平均高程面是一个假想的平面,其高程等于工程的平均正常高程。3.1.11工程独立坐标系independentcoordinatesystemforengineeringsurvey为满足铁路工程建设要求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采用与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年西安坐标系/2000国家大
11、地坐标系/世界大地坐标系1984(WGS-84)的参考椭球面平行、与铁路工程平均高程面相切的椭球面为投影面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3.1.12参考站referencestation在一定的观测时间内,一台或几台接收机分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测站上,一直保持跟踪观测卫星,其余接收机在距这些测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设站作业,这些固定测站就称为参考站。3.1.13流动站roverstation在距参考站一定范围内流动作业的接收机所设立的测站。3.1.14基础平面控制网(CPI)horizontalcontrolpointsforbasicnetwork在国家高等级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沿线路走向
12、布设,按G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建立,为线路平面控制网起闭的基准。3.1.15线路平面控制网(CPn)horizontalcontrpointsforroute在基础平面控制网(CPI)的基础上沿线路附近布设,为勘测、施工阶段的线路平面控制和轨道控制网起闭的基准。3.1.16轨道控制网(CPln)horizontal-levelcontrolpointsfortrack沿线路布设的三维控制网,起闭于基础平面控制网(CPI)或线路平面控制网(CPII),-般在线下工程施工完成后实测,为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控制的基3.1.17全跳动量卫星/惯性轨道测量仪各走行轮和其他各工作轮工作面对自身轴承转动轴线的
13、全跳动。型号编制按以下规则:GCLYTW-X-X三T改进尾注(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企业标识(13位英文字母)外部参数测量功能特征(可选)功能基本特征(T)轨道测量仪产品代号其中,测量功能基本特征含义如下:-T型:只具有单侧弦测功能的轨道测量仪。示例:GCLY-TW-X-I型,是指具有单侧弦测功能和外部参数测量功能的铁路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5系统组成5.1人工推行测系统5.1.1结构组成以人工推行模式进行测量作业的卫星/惯性轨道测量仪由以下核心单元组成:1.精密车体2.惯性测量单元(IMU)3.GNSS移动站接收机4.GNSS基准站接收机5.轨距尺6.里程计7.数据采集单元8.数据处理软件5.1.
14、2精密车体精密车体是搭载测量传感器(包括IMU、GNSS移动站接收机、轨距尺、里程计、数据采集单元)的刚性精密机械结构。1.须采用“T字形设计2.要求精密车体的行走轨迹线应能够准确地反映轨道的实际几何形状,并对轨道不平顺的激扰做出正确的动态响应。5.1.3惯性测量单元1.须采用捷联式设计,包括完整的三轴加速度计和三轴陀螺,宜包含内部减震单元以适用于轨道测量工况。2.陀螺零偏稳定性0.05Zh(应符合GJB2426-1995或GJB2427-1995)3.加速度计零偏稳定性0.001ms2(应符合GJB2504-1995)。4.IMU应固联安装在精密车体上。5.1.4GNSS移动站接收机1.应采
15、用具备BDS、GPS等多系统卫星信号接收功能的高精度测量型接收机。2.应固联安装在精密车体上,应采用测量型GNSS天线。5.1.5GNSS基准站接收机1.应采用具备BDS、GPS等多系统卫星信号接收功能的高精度测量型接收机a2.应采用高精度测量型GNSS天线。5.1.6轨距尺指轨距测量单元,应固定安装在精密车体的横梁上,可采用机械式(伸缩杆)或激光测量式传感器。5.1.7里程计测量精密车体沿钢轨的三维行走距离。1.传感器应固定安装在精密车体上;2.宜具备测量仪前进和后退识别能力。5.1.8数据采集单元采集轨道测量仪各传感器的原始数据,宜具备多传感器数据同步和存储功能,存储容量满足连续记录8h或
16、40km数据的要求。5.1.9专用数据处理软件1.应采用后处理模式2.数据处理软件应包含多源数据融合、轨道内部几何参数和外部几何参数等计算功能。5.2电力驱动测系统5.2.1结构组成以电力驱动模式进行测量作业的卫星惯性轨道测量仪由以下核心单元组成:1.精密车体;2.惯性测量单元(IMU);3.GNSS移动站接收机;4.GNSS基准站接收机;5.轨距尺;6.里程计;7.数据采集单元;8.数据处理软件;9.电力驱动系统;5.2.2电力驱动系统电力驱动系统应由电机、电力驱动控制器、电源三部分组成。5.2.3精密车体、IMU、GNSS移动站接收机、GNSS基准站接收机、轨距尺、里程计、数据采集单元、数
17、据处理软件应符合本文件5.1的规定。6.1使用要求卫星/惯性轨道测量仪在下列条件下应可靠工作:允许推行速度:25km/h海拔:三5000m;环境温度:-2(C+5(C;相对湿度:90%;电磁环境:在电气化线路上应稳定可靠工作;通过性:钢轨侧磨不大于21mm时,能平稳通过。6.2总体要求6.2.1适用范围适用于允许速度200km/h以下(仅运行动车组的铁路除外)运营普速铁路的轨道几何状态测量;适用于允许速度350km/h以下新建和运营无昨轨道的内部几何参数检测。(卫星导航/惯导轨道测量仪用于测量允许速度160km/h及以下的线路,独立测量内部几何参数时,可用于测量允许速度不大于350kmh的线路
18、。)6.2.2主要功能卫星惯性轨道测量仪由内部几何参数和外部几何参数测量单元组成,内部几何参数测量单元可独立。1.连续测量轨距、水平、横向倾角、坡度角、方位角、里程、平面位置及高程。2.计算轨道轨距变化率、扭曲、IOm弦高低、Iom弦轨向、正矢(2Om弦)、正矢(6Om弦或96a)、30m弦(或48a)、30Om弦(或48Oa)的轨向和高低轨道平顺性指标、线路横向偏差和垂向偏差。3.具备线路平曲线和竖曲线最优线型拟合功能。4.自动保存测量过程中的传感器数据、线型特性、现场里程、桥隧信息等。5.绘制各测量数据的波形图、线路曲线图,可对波形进行缩放、平移和选段等处理。6.测量模式:移动测量或走走停
19、停式动静结合测量。6.2.3性能指标卫星惯性轨道测量仪测量参数的范围和主要性能应满足表的指标。在卫星信号中断5分钟的情况下仍应满足。6.2.4各项轨道几何参数测量位置应保证处于轨道的同一横截面内,并与测量点记录位置相对应。6.2.5卫星惯性轨道测量仪采用数据后处理方案时,其GNSS基站和移动站接收机采样率不应低于1Hz;采用实时处理方案时,其测量效率应为每点测量时长不大于30s,6.2.6卫星惯性轨道测量仪总质量不应大于45kg。6.2.7野外实时可靠采集,各传感器时间同步精度优于0.2ms。表6.2.7主am性能指标序号项目测量范围误差备注1轨距示值误差1410-1470mm0.30mm适用
20、于静态测量和线路试验;应对使用环境温度的影响实时进行自动修正零位正确性0.15mm可采用静态检定静态测量重复性0.15mm3次测量结果的极差线路测量重.复性0.225mm2轨距变化率示值误差0.02%基长为1m测量重复性0.030%10次测量结果的极差3水平(超高)示值误差200mm0.30mm适用于静态测量和线路试验零位正确性0.15mm可采用静态检定掉头误差0.30mm适用于静态测量静态测量重复性0.15mm3次测量结果的极差线路测量重复性0.225mm4扭曲示值误差30mm0.50mm适用于线路试验测量重复性0.375mm5轨向和高低示值误差IOm50mm0.7mm30m(或48a)0.
21、7mm任意相邻5m矢距差300m(或48Oa)土3.0mm任意相邻15Om矢距差IO测量重复性IOm0.50mm适用于线路试验30m(或48a)0.50mm300m(或480a)2.25mm6止矢示值误差20m400mm1.0mm适用于线路测试60m2.5mm测量重复性20m400mm0.75mm60m2.0mm7线路横向偏差最大允许误差30mm适用于静态测量和线路试验;不计入控制点的绝对误差,2倍中误差测量重复性静态15mm3次测量结果的误差线路15mm8线路乖向偏差最大允许误差40mm适用于静态测量和线路试验:不计入控制点的绝对误差;2倍中误差测量重复性静态20mm3次测量结果的误差线路2
22、0mm9里程9999km1%原始里程计累计误差30mm经GNSS定位校正后的绝对里程6.3外观要求6.3.1卫星惯性轨道测量仪表面应防锈,并在适当位置设置反光标识,其主体颜色宜使用黄色,不应使用红色。6.3.2电镀零件的外观应光滑细致,没有斑点、凸起和未镀上的地方,边缘和棱角不得有烧痕。6.3.3涂漆件的漆层应平整清洁,主要表面美观、光滑,具有较好的光泽,颜色应一致,不应有裂纹、流痕、起泡等缺陷。6.3.4各紧固件固定牢靠,锦接、焊接处不得松动或脱落;各活动部件运动灵活,不应有松动或卡滞现象。6.3.5开关、按钮、操作面板及显示单元应合理布局,便于使用。6.4电源6.4.1电池容量满足以下要求
23、:1.卫星惯性轨道测量仪各单元配备的电池持续工作时间不应少于8h。2.适用时,GNSS基准站接收机、GNSS移动站接收机、IMU、数据采集单元的单块电池持续工作时间不应少于4ho6.4.2电池应方便拆装和充电,宜具备剩余电量提示功能。6.4.3电源适用性参照TB3147第5.9条执行。6.5电力驱动系统6.5.1电力驱动系统应由电机、电力驱动控制器、电源组成。6.5.2电力驱动应稳定、可靠;走行速度分为多挡可选。6.5.3电机控制器应控制灵敏、可靠,具有快速制动功能。6.5.4电源应采用充电电池,电池寿命不应小于3年。6.6数据采集与处理6.6.1数据采集与数据后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应包括数据的
24、实时采集和存储、数据的处理、曲线绘制、缩放、平移、选段以及报表生成等。软件应界面友好、便于操作、易于掌握并便于升级,升级后应向下兼容,系列产品软件的界面总体结构和操作风格应相同。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应适应野外工作的环境条件。6.6.2轨道测量仪产品软件应提供轨距、超高、轨向、高低、外部参数等信息,数据显示分辨力应满足下表的要求。表6.6.1轨道测量仪数据参数分辨力要求项目显示分辨力内部参数轨距、超高0.01mm轨向、l低0.0Imm外部参数绝对位置参数0.01mm6.6.3轨道测量仪应具有运行总里程累计及显示等功能。轨道测量仪应具有记录功能,并应具有便于查找标注处的辅助定位措施。6.6.4轨道测
25、量仪应具有测量数据的存储功能,存储容量应满足连续记录8h数据的要求。存储文件名应包含时间、线名、上下行等信息。文件首行应为字段名列表。6.6.5轨道测量仪各内部参数检测项目应采用等间距采样方式,移动测量每米不应少于5点。6.6.6原始数据记录应符合如下要求:1.轨距:时间(s)、轨距测量值(mm)。2.里程:时间(s),行走里程(m)。3.惯导:时间,X陀螺角增量(rad),y陀螺角增量(rad),Z陀螺角增量(rad),X加速度计速度增量(ms),y加速度计速度增量(ms),z加速度计速度增量(m/s)。4.卫星导航系统:基站与移动站原始数据转成RlNEX格式保存(n、。文件)。6.6.7数
26、据处理所需文件应包括:5.控制网:点号、纬度(deg)、经度(deg),椭球高(m)、北坐标(m)、东坐标(m)、正常高(m)。6.线路投影带文件:中央子午线(dms)、投影面大地高(m)、高程异常(m)、投影带起点里程(m)、投影带终点里程(m)。7.断链表:序号、断链前里程/来向里程(m)、断链后里程/去向里程(m)o8.设计线型参数-平面(交点法):起点里程(m)、起点北坐标(m)、起点东坐标;交点号、桩号(里程,m)、北坐标(m)、东坐标(m)、前缓长(m)、后缓长(m),圆半径(m);终点北坐标(m)、终点东坐标(m)。9.坡度表:变坡点桩号/里程(m)、顶点设计高程(m)、竖曲线半
27、径(m)。6.6.8数据处理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1.输出报表应包括:每条记录至少应包括如下23个字段,各个字段以半角逗号,”隔开,无该项检测功能或未检测如外部参数时数据为空填。2.结果数据应包括序号,轨枕编号,桩号/里程(m),断链属性,左轨向偏差(mm)、右轨向偏差(mm)、左高低偏差(mm)、右高低偏差(mm)、轨距偏差(mm)、水平(mm)、设计超高(mm)、轨距邻点递变(mm)、轨距递变率,扭曲(mm)、导向轨标识、左轨向短波(mm)、右轨向短波(mm)、左高低短波(mm)右高低短波(mm)、左轨向长波(mm)、右轨向长波(mm)、左高低长波(mm)、右高低长波(mm)。其中,轨距”为
28、相对于标准轨距的偏差,字段后面可插入其他记录信息字段(如线路特征标记等信息)。6.6.9数据文件字段的数据填充应符合下述要求:1.左右轨定义:以沿增里程方向为基准。2.超高符号定义:沿增里程方向,测量点处右侧钢轨高出时,超高的符号为正,反之为负。3水平符号定义:沿增里程方向,测量点处排除超高后,右侧钢轨高出时,水平的符号为正,反之为负。4.轨向符号定义:沿增里程方向,测量点处钢轨向右侧弯曲时,轨向符号为正,反之为负。5.高低数据符号定义:测量点处钢轨相对于弦测基准点向上凸起时,高低的符号为正。6.扭曲数据符号定义:沿增里程方向前方右侧高出为正,反之为负。7.以增里程方向前、后点结果之差为最终测
29、量结果的项目,如轨距变化率、扭曲、30m(或48a)弦、60m(或96a)弦的平顺性等,结果应填入小里程点对应记录的相应字段内。8.30m(或48a)弦、60m(或96a)弦的平顺性数据按增里程方向顺序重叠排列,重叠区段长度为0.625m(或a),各重叠段内测量点数据首点归入前一段,其余归入后一段。9.无测量数据的字段,数据空填,不应填入0”或空格。10.在进行数据统计时,曲线起终点归入曲线段。6.6.10测量后数据应按被测轨道的相应检修、修理或检测规程的要求生成测量报表。6.7结构参数6.7.1精密车体应满足如下要求:1.轨道测量仪的三个行走轮应与车体固联,并与钢轨轨顶面在垂向上保持刚性接触
30、,运动过程中应与钢轨保持横向和垂向密贴,不密贴幅度不应大于0.2mm:2.轨距、轨向测量点距走行轮最低基线的有效高度为:15.7mm16.0mm;3.走行轮、测量轮的耐磨性均应满足正常使用50Okm的要求;6.7.2重复拼装可靠性应符合下列规定:1.轨道测量仪横梁与纵梁及外部参数测量装置重复拼装后,在测量范围内,轨距和超高的示值变化量不应大于表对该项目静态测量重复性要求的2/3;2.外部几何参数测量装置重复拆装后,测量装置的基准位置变化,在横向、纵向、高度方向上均不应大于0.10mm;6.7.3轨道测量仪行走稳定,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应小于Iooh。6.8安全性要求6.8.1环境适应性应符合如
31、下要求:1整套装置放置于-20。C的环境条件下恒温4h后,轨距和超高的变化量与该点常温时误差之代数和应符合表6.8.2示值误差的规定。2.整套装置放置于50的环境条件下恒温4h后,轨距和超高的变化量与该点常温时误差之代数和应符合表6.8.2示值误差的规定。3.整套装置放置于40、93%RH的环境条件下2d后应正常工作,且绝缘性能符合6.8.2的要求。4.轨道测量仪按GB2423.38在严酷等级为(105)mmh,D50=(1.9+0.2)mm的雨淋条件下,持续时间30min应可靠工作(不附加外置防雨措施),且绝缘性能符合6.8.2的要求。5.轨道测量仪的电磁兼容性应符合GB/T18268.1-
32、2010第6章(性能判据A)的规定。6.8.2绝缘性能卫星惯性轨道测量仪工作轮自身及各轮之间、机架两侧之间、机架底部最突出部之间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1MC。轨俭仪在任何姿态下都应满足轨选绝缘要求。6.8.3示值稳定性轨道测量仪持续工作8小时,轨距、超高、外部参数零点示值应满足表6.8.2要求。表6.8.2示值稳定性要求序号项目技术要求说明1轨距零点变化量纨07mm2超高变化量0.07mm3外部参数零点0J5mm仅用于相对位置测量7检验方法7.1适用性检验按本文件第6.1条规定的使用要求,对推行速度、海拔、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电磁环境和通过性进行逐条检核,确保轨道测量仪能正常工作,且数据有效。7.
33、2外观检验目测检查外观,开启轨道测量仪电源,预热并试运行,对工作状态进行检查。7.3电源检验电池充满电后开机,在-20C+5(TC状态下,测量电池持续工作时间。7.4电力驱动单元检验检验在最大速度情况下的制动距离。7.5结构参数检验7.5.1各内部参数测量范围结合其示值误差的检验进行确认。7.5.2用深度尺或其他量具,测量轨距、轨向测量点距行走轮最低基线的有效高度。7.5.3用轮廓仪测量走行轮与测量轮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7.5.4用千分表测量走行轮和测量轮工作面对自身轮转动轴线的全跳动量。7.5.5将轨道测量仪平放在检定台上,使各走行轮与检定台上的各测量块接触后,用塞尺测量走行轮与测量快上平面
34、的间隙6I,按式(1)计算得到实际平面度AL检定台应符合TB3147附录D的规定,=2X1XWiW2(1)式中&r-实际平面度的数值,单位为毫米(mm);区一一实际检测到的间隙量的数值,单位为毫米(mm);Wl实际间隙量对应的“接触”长度的数值(见图1),单位为毫米(mm);忆一一轨顶(“1505)位置找到由两端面距离(见图1)较大值,单位为毫米(mm)o图755(I-走行轮;2轨顶(1505”)位置线;3-检定台纵梁(截面)7.5.6重复拼装可靠性检验应满足以下要求:1.调整检定台各参数至正常工作范围内任意位置。在轨道测量仪重复拼装前后分别读出轨距、超高的示值,得到变化量。应满足本文件6.7
35、.2的要求。2.轨道外部几何参数测量装置需要拆装的在平台上将仪器固定后用千分表、示值误差不大于0.02毫米的测距仪以及分度值为0.02毫米的高度尺,经五次重复拆装和测量,得到轨道外部几何参数测量装置基准面的横向、纵向和高度方向位置变化量。7.5.7在走行轮和测量轮轴正上方加150N的压力,用千分表测量走行轮和测量轮的径向弹性变形量。7.5.8走行轮、测量轮的使用寿命(耐磨性)按如下方法检验:先用千分尺测量出被检验轮的直径,然后将被检验轮与专用工装的标准轮(其硬度与钢轨接近)平行接触,在150N相互挤压力的作用下相对均速(速度约8kmh)滚动,持续转动至折合运行里程500km,再次测量直径;用千
36、分表测量其对自身转动轴线的全跳动量。7.6计性能检验7.6.1内部几何参数测量装置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轨道测量仪超高测量范围内选取不少于21点(包括零位”和测量上下限测量点)利用检定台对轨道测量仪各点超高的示值误差和掉头误差进行检测。2.轨距、水平的计量检验7.7安全性指标检验7.7.1绝缘性能检验。用500V兆欧表分别对轨道测量仪工作轮自身及各轮之间、机架两侧之间,机架底部最突出部位之间的绝缘电阻值进行连续一分钟测量。7.7.2电源适应性检验。用可调直流稳压电源替代轨道测量仪电池,分别将电压值调整到额定值的90%和110%。对轨道测量仪进行试验。7.8示值稳定性检验将检定台轨距、超高调
37、整至零位,将轨道测量仪置于检定台上,读出轨道测量仪的轨距、超高外部几何参数,然后将轨道测量仪从检定台上取下,保持开机状态8小时后、再将轨道测量仪置于检定台上,读出轨道测量仪的轨距、超高,得到示值变化量。检定台应符合JJG1091-2013铁路轨道检查仪检定台相关要求。7.9线路测试7.9.1线路测试场试验线路须满足附录B.1要求。7.9.2数据采集与处理卫星惯性轨道测量仪对满足附录B.1要求的测试线路进行3个往返(共计6次)的实际测量。实时采集和记录测量仪的传感器数据,包括GNSS卫星定位,IMU、里程计、轨距尺等数据,同时记录GNSS基准站的同步测量数据,事后进行联合处理,获得轨道的内部和外
38、部几何参数。在测试有效区段(位置见表7.9.2.3),按0625m的里程间距输出各次测量的线路里程、内部和外部几何参数测量值。测量数据的里程对齐轨道测量仪多次测量结果之间,以及与参考真值之间的数据必须对齐才能进行对比评估。统一采用线路里程进行空间对齐,即测量仪输出的所有测量值和参考值均必须有精确的线路里程信息,然后将测量结果和参考真值内插至统一的一组里程点序列上。表7.924试验数据有效区段要求项目名称有效区段起始点位置有效区段长度轨距0Lo轨距变化率0LOL】超高0U扭曲0LO-L2高低轨向5mLlIO0L0-50L0-150线路横向和垂向偏差按实际设定点按实际设定点注1:位置均从直线端(小
39、里程端)为起点。注2:L0为试验区段长度;Ll为轨距变化率基长;Lz为扭曲基长。7.9.3参考值1.线路参考值的采集按照附录B.3要求。采用基于全站仪的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或更高精度轨道精测设备对测试线路的几何形位进行测量,获得轨道左右钢轨及中线的三维位置坐标,并算出轨道的轨向和高低几何参数;2.轨距和水平可采用0级道尺进行逐枕测量;3.轨道内部和外部几何参数的按0.625m的里程间隔输出。7.9.4精度评估1测量重复性在测试有效区段,分别计算表7.9.5所列项目各里程点测量结果与该点6次测量结果平均值之差,对所有点的差异做统计分析。2.测量正确性在测试有效区段,分别计算表7.9.5所列项目各里
40、程点测量结果与参考值之差,对所有点的误差做统计分析。3.精度指标计算计算内符合和外符合误差曲线的统计值,得到误差的分布。计算误差均值、标准差、最大值和分位数等。7.9.5内部几何参数测试1.测试项目卫星惯性测量仪内部几何参数的线路测试项目见表7.9.5。序号项目1轨距测量正确性测量重复性2轨距变化率测量重复性测量正确性3水平(超高)测量正确性测量重复性扭曲测量正确性测量重复性5高低测量正确性10m30m(或48a)300m(或48Oa)测量重复性所有示值误差要求弦长6轨向测量正确性10m30m(或48a)300m(或480a)测量重复性所有示值误差要求弦长7正矢测量正确性20m60m测量重复性
41、20m60m8里程测量正确性2测量重复性各测试项目的重复测量结果符合表要求的合格率不应小于95%。3.测量正确性各测试项目的测量正确性结果符合表要求的合格率不应小于95%。7.9.6外部几何参数测试1.测试项目卫星惯性测量仪外部几何参数的线路测试项目见表7.9.602.测量重复性表7.9.6的外部几何参数重复测量结果符合表要求的合格率不应小于95%。3.测量正确性表7.9.6的外部几何参数重复测量结果符合表要求的合格率不应小于95%。表7.9.6外部参数线路测试项目序号项目1横向偏差测量正确性测量重复性2垂向偏差测量重复性测量正确性7.10环境适应性试验卫星导航/惯导轨道测量仪环境适应性试验方
42、法如下:7.10.1低温试验借助专用试验装置按GB2423.1进行低温试验。先将专用试验装置妥善放置于试验箱内底部,并在常温下开机,将卫星/惯性轨道测量仪稳定地放在专用试验装置上,记录轨距和超高初始测量值以及专用试验装置底部水平测量结果(采用OImm/m条式水平仪,同上),然后将卫星导航/惯导轨道测量仪关机,在低温(-20)状态下恒温4h后开机并预热15min,再观测卫星导航/惯导轨道测量仪的轨距和超高示值以及专用试验装置底部水平的变化量。在根据专用试验装置底部水平的变化量对超高进行修正后,轨距和超高的示值变化量与该点常温时误差之代数和,即为试验点在低温下的示值误差。试验后恢复至常温状态。7.
43、10.2高温试验借助专用试验装置按GB2423.2进行高温试验。先记录卫星/惯性轨道测量仪轨距和超高初始值以及专用试验装置底部水平测量结果,然后将卫星/惯性轨道测量仪关机,在高温(50)状态下恒温4h后开机并预热15min,再观测卫星/惯性轨道测量仪的轨距和超高示值以及专用试验装置底部水平的变化量。在根据专用试验装置底部水平的变化量对超高进行修正后,轨距和超高的示值变化量与该点常温时误差之代数和,即为试验点在高温下的示值误差。7.10.3湿热试验按GB2423.3对卫星导航/惯导轨道测量仪进行恒定湿热试验。卫星导航/惯导轨道测量仪关机,在湿热(40C,93%RH)状态下持续2d,在该湿热条件下
44、,卫星导航/惯导轨道测量仪开机,检查其工作状态。在自然条件下恢复2h后,用兆欧表检测其绝缘电阻。7.10.4卫星导航/惯导轨道测量仪开机,按GB/T2423.38方法Ral对卫星导航/惯导轨道测量仪进行水试验,检查其工作状态,并用兆欧表检测其绝缘电阻。(注:委托国家法定机构检测过,并执行GB”6587-2012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7.10.5卫星导航/惯导轨道测量仪开机,按GB/T2423.38方法LCl对卫星导航/惯导轨道测量仪进行沙尘实验,清除外表面沙尘后,检查其工作状态。7.10.6卫星导航/惯导轨道测量仪开机,按GB/T18268.1-2010表2(外壳部分)进行静电放电(ESD)和射频电磁场辐射试验。8检验规则8.1.1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8.1.2凡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1.新产品定型或产品转厂生产定型时;2.产品的设计和工艺上的变更足以引起某些性能发生变化时,应进行有关项目的型式检验;3.当出厂检验结果与以前的型式检验结果差异较大时;4.产品停产两年以上恢复生产时。8.1.3型式检验的样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至少5台)中抽取1台。8.1.4型式检验及出厂检验项目见表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