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说课稿参考教案精选5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诫子书》说课稿参考教案精选5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诫子书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本篇文章是篇文言,富含道德劝喻意味的家书。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巩,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因其文短意长,言辞恳切,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本篇文言重在说理,先提出观点,再做阐发,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思路比较清晰,文章中句式整齐,名句耳熟能详。二、说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初读熟读成诵.2、研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3,精读妙点,赏析精彩语句.=、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能准确翻译课文。2.体会诫子书倡导的学习和做人之道。教学难点:1.识记重点词语,准确翻译课文;2.思考诫子书的现代价值,反思
2、自己在修身、学习上的不足之处。四、说学情七年级学生之前学习文言文共3篇,在此基础上学习本篇家训,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本篇是议论性的文言文,文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紧密,需要指导学生理解句意入手,划分层次,从而理解层次间的逻辑关系。五、说教法学法1、以朗读贯穿全文,反复朗读,最终熟读成诵。朗读分三个层次,分别是要读出韵味,读出理趣,读出深情。2、淡化纯说理的色彩,以标题为突破口,用教子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课文与学生的距离,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加深对课文思想的理解,并能够受到课文的哲理的启发,指导自己的人生。3、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上课。积累文言字词,疏通、翻译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在
3、自主的基础上与同学合作完成。课堂上检查预习,巩固强调重点字词,翻译。六、说教学过程步骤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1、屏幕打出对联,猜猜他是谁?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1)典故、故事:三顾茅庐、隆中对策、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等(2)称颂他的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一陆游书愤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代表作:前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诫子书非宁
4、静无以致远,非澹泊无以明志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杜甫、陆游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慈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诸葛亮的诫子书,一起去了解这位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2、解题。这篇文章是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弟侄,予以教会与勉励,这是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步骤二、研读品析: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二今天我们就先以读为主,来学习这篇高度概括了作者一生做人的准则,堪称教子的千古范文的文章。(屏显:诫子书全文)(一)通读,感知内容。1、读准字音。读得流畅、自
5、然。发音准确清晰,不增字,不减字,不重夏。2、读好停顿。划分节奏3、读出感情。读得有韵味,注意语调的轻重,语速的快慢,词句的停顿。文言文要读出一些味道来,必须把自己沉进去,把握好语气和感情。你认为本文寄托了作者对儿子怎样的情感?(本篇文短情长,蕴意深远;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意味深长,沉重,语重心长)这是诸葛亮五十四岁时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信。蜀国后期,国势衰颓,后继无人。忠心耿耿的诸葛亮是多么盼望儿子能快些长大,成为国之栋梁。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是个早熟的人才,从小聪明伶俐,诸葛亮清醒地认识到儿子成长过程中的隐患,他在给哥哥的一封信中写到:瞻今己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6、J请同学们齐读,读出一位慈父的殷殷期盼。正是这一年的八月,发动第五次北伐的诸葛亮终于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身为儿子,更应该牢记父亲最后的教诲,身心感念父亲的一片苦心,请大家读出慈父的语重心长、良苦用心。那么长大后的诸葛瞻是否能如父所愿呢?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诸葛瞻多才多艺,擅长书画,十七岁时即被后主刘禅招为驸马,是备受蜀国人民爱戴的英雄。他三十七岁时便和儿子一起战死沙场,可谓国之栋梁,诸葛亮对他的早期教育起到了重大影响,可以说诫子书一路伴他成长。本篇文短情长,蕴意深远;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在后面的学习中期待大家能有更多的体会。(一).译读
7、,疏通文意。文言文的翻译是一项很扎实的基本功,(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一信、达、雅,文言直译的方法一一九字法)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结合课文注解和老师补充的注释,翻译课文,圈画不理解的地方共同讨论。译文赏析: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三)、品读
8、,积累拓展这封家书虽然只有八十六个字,但问世之后却天下闻名,广为传颂,这字字珠现,句句哲理的家书既是对儿子的谆谆告诫,也是诸葛亮自己学习修养的实践总结。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可结合历史故事,也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或谈谈由此你联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根据你们对诸葛亮的了解,结合诸葛亮的人生经历和人格品行,你觉得诸葛亮本人最喜欢的可能是其中的哪句?示例:1、“淫慢则不能励精”他受任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奔走驱驰,为了国事,为了蜀地。南征北战,婵精竭虑,他曾五次北伐,为国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积劳成疾,病死于战场。可见他一生都实践了淫慢则不能励精”。大家要记住勤奋勤勉的
9、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表达很简洁,道理很深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人生理想,其中修身是前提。那么诸葛亮的修身经验是“静以修身,他在帮助刘备之前,一直隐居隆中读书苦行,是一种内心的宁静。“俭以养德”,他一生非常勤俭,在平定南中叛乱中深入不毛,非常节俭。他曾经向后主刘禅主动申报自己的家产,说自己“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他在病危时立下遗嘱说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他一生实践了他的俭以养德。据说诸葛亮最欣赏的是挂在书房里的一副对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二这是他一生无意于功名利禄,不受外界的任何诱惑的写照。我希望大家也能做到这一点,成长路上坚守
10、自己内心的平静,不受外界的干扰好好学习,立志成才。这封箴规子弟,泽被后世的家书,是诸葛亮自己学习修养的基本点,更是修身养德,勤学指引。如果你从中学习的一两句送给你在座的同学,你会选哪句?送给谁?师:真正的智慧可以穿越时空,让这些经典语句永驻我们心中,伴我们行走一生!步骤三、拓展提升: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2、课外阅读推荐:现代文:傅雷家书(傅雷)古诗文:出师表(诸葛亮)蜀相(杜甫)三国志诸葛亮传(陈寿)七、说板书设计诫子书诸葛亮静俭志向:淡泊宁静辞约意丰句句哲理 字短情长学习;静性格:惜时:淫慢险躁将复何及?八、说教学反思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诸葛亮的诫子书。这是一篇篇幅较短的文言文,为了
11、让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有所学、有所悟、有所思,我是按照“生读一-生悟一一生思的模式来执教这节课,整个课堂中都以“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和收获是本节课的主要立足点。诵读”和积累知识两个部分进行较为顺利,学生课堂活动较为踊跃,而且基本每个同学都能完成学习目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导学案设置比较合理,逐层深入,从基础到延伸”都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但这节课的授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1、“赏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但由于导”的不到位,部分同学不能动起来,不能出亮点,“赏”出水平,导致气氛不够活跃,对文章中富有哲理又有警醒作用的句子领悟不够到位。在这个环节,如能适当让学生自己“质疑”,
12、然后解疑,相信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会大大增强。2、课堂上小组运用不够成功。一遇到问题就让学生自己讨论,有时都没有给学生自己考虑的时间就讨论,这样浪费了很多有价值的时间;另外,有些问题确实不值得小组讨论,而我不合时机的运用小组讨论,出现了课堂懒散的局面,如:让学生讨论课文译文,这就属于画蛇添足,多余之举。在今后的授课中,我一定会不断摸索,让小组讨论真正发挥它的实效性。15诫子书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内容及其地位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一篇具有启发告诫学生的课文,符合七年级孩子开启初中课堂的大门。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
13、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这篇课文是诸葛亮对儿子的教导。学习本课,在提高学生文言水平的同时,结合课文内容,聆听先哲教导,勤学励志,修身养性。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开阔视野,体会情感,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读成诵,正确理解文中的字词句,积累本文的重点文言词;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自译文本;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培养学生敢于实践,用于发现,大胆参与的
14、学习精神,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通过以上三个目标,提升学生的古文理解能力,掌握本篇文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背诵课文,积累警句。难点: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二、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年龄较小,还没有完全适应初中课堂,对文言文理解能力不足,以及对本篇作者了解不多,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还有部分同学语文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这是学生的基本情况。三、设计理念本课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是学生对于诸葛亮是有一定了解的,另外也有一定的学习方法的积累,只要重视诵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
15、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对于学生掌握课文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论证方法的学习还需要再深一步。考虑到七年级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四、教学方法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对
16、课文反复诵读,才能对文章的美产生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2.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呈现图片,视频等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3.活动探究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
17、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五、教学过程本课主要设计了悬念导入,激发兴趣;初读文本,培养语感;译读文本,合作质疑;品读赏析,背诵课文,拓展提升,布置作业”五大环节进行教学。第一环节悬念导入,激发兴趣。屏幕打出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让学生猜猜他是谁。由此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诸葛亮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要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
18、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式的导语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特定的情景,为下面课堂教学做好铺垫。第二环节一一初读文本,培养语感。1.听读体会。听音频朗读,要求学生轻声跟读,注意字音、句子停顿以及语气语调的变化。示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把握朗读节奏停顿3.朗读感悟。通过齐读、分组读、指名读等多种诵读形式整体感知课文,要求读出感情,朗读中师生进行多方位评价。诵读是语感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本环节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又为翻译全文、感受文章深刻内涵打下基础。第三环节-译读文本,合作质疑。七年级的学生已
19、经具备了相当的文言基础,翻译古文已不必由老师包办代替,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文言知识,借助书下注释或工具书自行解决。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探讨交流,如果小组内确实解决不了的,可以在班级交流展示成果的时候提出来,由别组的同学来解答,实在难度很大难以解决的问题,由老师点拨、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寻求最佳答案,并不是直接公布结果,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提升。在全班交流完疑难后,老师先找学习水平高的同学通译文章,然后再同桌互译,老师强调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这一系列的环节下来,学生基本做到字词能当堂消化,课堂效率也会提高。第四环节一一品读赏析,背诵课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
20、理清思路,并采用故事助读法,理解赏析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并熟读成诵。1.读警句,谈感受。围绕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这个问题,深入讨论交流,使学生能够把握整篇文章内容。而后,用一开放性的问题“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可结合历史故事,也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将学生的思维拓宽拓深。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结合老子的“静为躁之君这句名言以及诸葛亮自身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的故事来引导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抓住淡泊”宁静与立志“致远”的关系,让学生联系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来赏读,使学生心灵
21、受到震撼,明白在充满诱惑的滚滚红尘中,切不可随波逐流,迷失志向。“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点拨学生联想已学过的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跣,体会出人生短促,如白驹过隙,要倍加珍惜青春年华。这样,在默读思考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理解,也会使思想受到净化,为树立正确的理想观打下良好基础。2.熟读成诵,积累警句。新课标强调了背诵是培养文言语感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课堂上用轻松的语言营造氛围,并提示方法,指导背诵。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按提示背接龙背f全班齐背的步骤,由易到难,逐步达到熟读成诵。第五环节一一拓展提升,布置作业。“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道德的楷模,
22、家喻户晓,他的很多故事广为流传。请同学们课外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名言、成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或研究诸葛亮的“智”,或研究诸葛亮的“德”,或研究诫子书与诸葛家族的关系。这一作业的设置,不仅将学生的视野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同时又一次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六、本课的板书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以修身”治学惜时为主线,以文中志当存高远的名句非淡泊无以名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为主体。这一板书,既可以提示思路,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言简意赅,突出了教学重点,是师生语言交流的有益补充。七、结束语本节课我根据七
23、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诫子书说课稿-、导入新课开课之始,我会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俗语开篇,然后请学生列举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例如;草船借箭、三顾茅庐、三气周瑜、空城计、借东风)其目的是通过学生固有知识,加深对作者的认识,提高学生兴趣,便于课程开展。二、出示学习目标。根据七年学生初学文言文的特点,我制定了相对简单的学习目标。三、走进作者
24、,检查预习。以检查的方式了解作者、介绍背景资料。此环节以学生为主,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以及其他学生的讨论补充完成填空内容而背景资料的介绍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帮助。四、初读一一熟读课文1.首先,教师范读,并在范读过程中提示长句的停顿,例如: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此时,要求学生标记生字注音,注意词句停顿。)2.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之间互读。(此时,教师应走进课堂随时与学生讨论交流)3.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准备点评,并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五、精读,疏通文意。(教给孩子直译为主的翻译方法)1.首先我自学一一学生自主
25、学习: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师巡回指导。2.其次我主讲一一找学生代表作为主讲人,带领学生疏通文意。要求主讲人讲解内容正确、充实,声音洪亮。(其他同学应注意听讲、随时积累)3.我评判:主讲人讲解完毕后,其他同学应指出主讲人讲解不正确或有遗漏的地方。并指出正确答案。4.我提问:主讲人及在评判环节中提出疑问的学生有权利,向其他同学提问(文言实词和句子翻译)5.我听老师讲:在以上环节中,作为老师的我会全程记录,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判(以鼓励表扬为主),并最后总结,对相关知识作纠正补充,保证知识的正确性、完整性。六、研读,赏析文章首先我会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
26、,将课文分作三部分。如幻灯片所示,我用不同的颜色标出,然后,我会让学生以自由讨论的方式思考:每一段都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第一部分,作者了告诉我们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宁静专一、节俭、淡泊名利第二部分,作者阐明了志与学的关系,阐明了勤学励志的观点,再次强调了静对于学习重要性。第三部分:从反面论述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作为七年级的新生,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一定困难为此,我会在学生讨论前提示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加以突破(如静、俭、淡泊等)。此外,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及时引导学生思考,找出正确的答案。即使学生在表述过程中不够准确,我也会给予学生鼓励,并以引导的方式给予改正。文
27、中多次提到静字,可见静对于修身养性、勤学励志的重要性,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静的反义词,学生应该不难找出躁”字,接下来我会继续引导,文章前半部分讲静对于勤学励志、修身养性作用,后半部分又讲险躁的危害,这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呢。讲到这里,对比手法变呼之欲出了。再次环节,我避免了把此篇文章当作议论文来讲,是考虑到此阶段的学生对议论文比较陌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最后,我会紧扣研读部分,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研读部分的学习,学生应该能总结出修身养性,生活节俭,勤学励志的关键词。为此我会以此为契机告诫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如诸葛先生所言,做一个:宁静专一,勤俭节约、勤学励志的社会主义合格青年。诫子书说课稿大家
28、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2016年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一一诫子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说教材本单元的文言文基本都是属于议论抒情一类的文章,学习本单元,在提高学生文言水平的同时,结合课文内容,适时进行人文关怀和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巩,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开阔视野,体会情感,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二、
29、说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精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正确理解文中的字词句,积累本文重点文言词,把握文章主旨;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2、过程、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自译文本;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背诵课文,积累警句。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三、说教法、学法。1、诵读法。新课标规定:“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诗文尤其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
30、有对课文反复诵读,才能对文章的美产生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2、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上,调动各种手段,引进竞争机制,通过自主学习,分组合作,让学生的眼、耳、脑、手各个感官都调动起来,整个过程,学生是主角,课堂则是学生的舞台,教师是导演,搭台引导学生入戏,不喧宾夺主,充分的让位给学生,只在必要的时候穿针引线,或鼓励激趣、或点拨提示、或启发引导,让学生在诵读了解大意之后深入品读,由浅入深地学习。学生有了充分的朗读、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各项教学目标能落到实处,同时学生在自主一一合作中也能逐步学会学习。四、说教学过程。本课主要设计了“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初读文本,培养语感;
31、译读文本,合作质疑;品读赏析,背诵课文”四大板块进行教学。第一环节设置悬念,激趣导入:屏幕打出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让学生猜猜他是谁。由此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诸葛亮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口,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因此,要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式的导语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特定的情景,为下面课堂教
32、学做好铺垫。第二环节一一初读文本,培养语感:1、听读体会听音频朗读,要求学生轻声跟读,注意字音、句子停顿以及语气语调的变化。示例: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r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把握朗读节奏停顿。3、朗读感悟通过齐读、分组读、指名读等多种诵读形式整体感知课文,要求读出感情,朗读中师生进行多方位评价。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一再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二而诵读是语感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本环节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又为翻译全文、感受文章深刻内涵打下基础。第三
33、环节一一译读文本,合作质疑。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翻译古文已不必由老师包办代替,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运用己经掌握的文言知识,借助书下注释或工具书自行解决。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探讨交流,如果小组内确实解决不了的,可以在班级交流展示成果的时候提出来,由别组的同学来解答,实在难度很大难以解决的问题,由老师点拨、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寻求最佳答案,并不是直接公布结果,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提升。在全班交流完疑难后,老师先找学习水平高的同学通译文章,然后再同桌互译,老师强调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这一系列的环节下来,学生基本做到字词能当堂消化,课堂效率也会提高。第四环节-
34、品读赏析,背诵课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并采用故事助读法,理解赏析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并熟读成诵。1、读警句,谈感受。围绕“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这个问题,深入讨论交流,使学生能够把握整篇文章内容。而后,用一开放性的问题“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可结合历史故事,也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将学生的思维拓宽拓深。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结合老子的静为躁之君”这句名言以及诸葛亮自身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的故事来引导理解。“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抓住“澹泊“宁静与立志”致远的关系,让学
35、生联系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来赏读,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明白在充满诱惑的滚滚红尘中,切不可随波逐流,迷失志向。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点拨学生联想已学过的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院”,体会出人生短促,如白驹过隙,要倍加珍惜青春年华。这样,在默读思考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理解,也会使思想受到净化,为树立正确的理想观打下良好基础。2、熟读成诵,积累警句。新课标强调了背诵是培养文言语感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课堂上用轻松的语言营造氛围,并提示方法,指导背诵。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按提示背一接龙背一全班齐背的步骤,由易到难,逐步达到熟读成诵。第五环节-拓展提升,布置
36、作业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道德的楷模,家喻户晓,他的很多故事广为流传。请同学们课外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名言、成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或研究诸葛亮的“智”,或研究诸葛亮的“德”,或研究诫子书与诸葛家族的关系这一作业的设置,不仅将学生的视野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同时又一次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说板书:以“修身治学惜时”为主线,以文中志当存高远的名句:非澹泊无以名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为主体。这一板书,既可以提示思路,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言简意赅,突出了教学重点,是师生语言交流的有益补充。本课件主要采用powerpoint,制作,插入图片、音频、文字资料,画面背景古色古香,与课文的
37、情境相称,让学生在视觉的享受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另外设置了超级链接,各界面交换自如,每一个略有微机常识的老师都能操作使用。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愿与大家交流分享,如有不当之处,还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诫子书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诫子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这篇课文正是诸葛亮对儿子的教导。学习本课,在提高学生文言水平的同时,结合课文内容,聆听先哲教
38、导,汲取精神养料,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小精悍,虽然只有短短86个字,却字字珠班,既有慈父的殷殷期待,又有圣贤的谆谆教诲。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识文词、知文句、懂文意、感文情。最后通过写作手法的分析,体会情感,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二)教学目标部编本教材要求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立足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对于7-9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
39、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目标:1借助课下注释,积累文言字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2.综合运用自读、精读、品读、等多种阅读方式,以读贯穿课堂始终,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和写作手法。3.通过研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读书修身,宁静致远。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理解课文内容,熟读成诵。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二、说学情本课虽然只有短短的86个字,但对于初一的学生的文言积累来说,翻译字词、疏通文意还是比较困难。因此在课上要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学案,理解重点
40、实词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其次,重视诵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三、说教法、学法。1、诵读法。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对课文反第通读,才能对文章的美产生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2、自主-合作-探究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理解文本。秉承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训练是主线的新课标思想。学生是主角,课堂则是学生的舞台,教师是导演,搭台引导学生入戏,不喧宾夺主,充分的让位给学生,只在必要的时候穿针引线,让学生在诵读了解大意之后深入品读,由浅入深地学习。学生有了充分的朗读、思考、讨论、交流
41、的时间,各项教学目标能落到实处,同时学生在自主一一合作中也能逐步学会学习。四、说教学过程。本课主要设计了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初读文本,识文知句;译读文本,合作质疑;品读赏析,把握感情;赏析经典,分析写法:拓展提升,布置作业几大板块进行教学。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武侯祠里有一首关于杜甫的写诸葛亮的诗蜀相,武侯祠很多学生都去过,对杜甫和诸葛亮页有一定了解,以诗歌导入由此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诸葛亮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要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诸葛亮的形象,通过一些有代表性扮演者展示,引导
42、学生理解经过艺术加工的诸葛亮和语文教材中,回归文本中的诸葛亮的区别,影视人物既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特定的情景,为下面课堂教学做好铺垫。第二环节-初读文本,识文知句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句子节奏以及语气语调的变化。示例: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朗读感悟通过齐读、分组读、指名读等多种诵读形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而诵读是语感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本环节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又为翻译全文、感受文章深刻内涵打下基础。第三环节-译读文本,合作质疑。虽然
43、七年级对于文言文学习有一定难度,但课下注释比较详细,可以借助进行翻译,不必由老师包办代替,可以放手让学生运用己经掌握的文言知识,并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自行解决。因为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必须引导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就意译,无论哪种翻译都应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双重否定句)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如果自主遇到困难,可以以同桌或前后桌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探讨交流,如果确实解决不了的,可以提出来,由老师点拨、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寻求最佳答案,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提升。在全班交流后,找学习水平高的同学通译文章,然后再自译,对于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老师要加以强调,力求学生基本做到字词能当
44、堂消化,提高课堂效率。第四环节-品读赏析,把握感情。诫子书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德,既有慈父的殷殷期待,又有圣贤的谆谆教诲。而文言文的朗读又是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分别站在父亲和儿子的角度上读出感情读出味道。第五环节一赏析经典,分析写法。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为什么)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通过这个问题,深入讨论交流,使学生能够把握整篇文章内容。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怎么写)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
45、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须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这道题的理解练习册有相关知识链接,学生归纳出结论应该比较容易,课上要着重注意方法的引导。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怎么写)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宁静: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这四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淡泊、宁静、立志、惜时&淡泊”、宁静是成才的前提,而“立志、惜时是成才的关键,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学之道。作为七年级的新生,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一定困难为此,我会在学生讨论前提示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加以突
46、破(如静、俭、淡泊等)。此外,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及时引导学生思考,找出正确的答案。即使学生在表述过程中不够准确,我也会给予学生鼓励,并以引导的方式给予改正。第六环节-拓展提升,布置作业这封家书虽然只有八十六个字,但问世之后却天下闻名,广为传颂,人们被诸葛亮的智慧所深深地折服,字字珠现,句句哲理,发人深省。用我从文中句中,读出了一个的诸葛亮。也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最后,我会紧扣研读部分,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研读部分的学习,学生应该能总结出修身养性,生活节俭,勤学励志的关键词。为此我会以此为契机告诫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如诸葛先生所言,做一个:宁静专一,勤俭节约、勤学励志的社会主义合格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