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ppt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41880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7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ppt(7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程序、内容、方法、质量控制,评价程序是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实施和进程。评价的基本程序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编制及评审阶段。,职业病危害评价程序,资料初步研读,职业卫生调查,检测点确认,收集相关资料,编制评审稿,选择评价方法,评价程序图,建立项目组,项目工程分析,现场检测采样,建设单位评审,出具评价报告,资料汇总分析,编制评价方案,编制报告初稿,编制送审稿,审批部门评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编制评审阶段,报告内部质控,方案内部质控,1、项目的批准文件:行政部门(计划、建设、规划)出具的立项批文、选址批文等。2、项目的技术资料: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

2、步设计文本为主,可参考项目建议书、环境影响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等文件。一般应包含以下内容:项目建设概况:选址及周边情况;产品名称、产量。生产过程使用的原辅料、中间品的名称、用量、成分、储运方式。生产工艺、设备及其布局情况,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设计图纸: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工艺和设备布局图、厂房立面图、剖面图等。以往检测、体检资料、类比资料 3、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资料收集,控制效果评价尚需补充以下资料: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行政审批部门的审查意见 项目试运行情况、职业卫生管理资料、作业场所检测报告、职业健康检查资料 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是否真

3、实、可靠和详细,可以影响评价报告的真实性。特别是预评价,如果建设单位提供的涉及职业病危害识别、控制的技术资料有误,可能会直接影响评价结论的判定,从而埋下引发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隐患。,编制目的 评价方案是实施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指导性文件,其目的是为了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保障项目能顺利有序开展,并指导项目组成员按照预定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实施评价,在时间、质量方面实现预期的目标。因此,评价方案应以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为原则,在充分研读有关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和现场调查后编制。,方案编制,方案内容 简述项目概况:项目基本情况,包括任务由来;评价目的;项目名称、性质、位置、规模;工程内容、工艺技术及物料消耗量

4、等基本信息。(项目试运行情况)罗列评价依据:根据项目特性收集相关文件资料。确定评价范围:一般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工程内容为准。明确评价内容:原则上以国家、本市安监部门文件规定为准。选择评价方法:根据建设项目特点以及掌握的资料,提出选用的评价方法。项目初步分析:识别危害因素、筛选评价因子、划分评价单元。,估算评价周期:根据建设规模、技术难点,建设单位需求,估算工作进度。指定项目分工:指定项目负责人及成员,明确人员分工,提出经费概算。质量控制措施: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明确评价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筛选类比企业:提出适宜的类比企业,明确取得类比资料的方式。确定调查内容: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

5、度、辅助用室、职业健康检查。现场检测安排: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点;估算采样仪器、采样人员的需求量;估算检测周期等。,报告内部审查 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报告质量的内部控制,一般是在完成初稿时进行,以编制专家评审稿。建设单位组织的专家评审 根据安监总局51号令及市安监局81号文的规定,建设单位组织评价报告专家评审。(建设单位对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安监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 根据安监总局51号令及市安监局81号文的规定,安监部门应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参与审核、审查及竣工验收。,报告审查,1、评价需要收集的资料 2、评价程序的主要阶段 3、类比企业比较相似性的几个方面

6、4、职业卫生调查的主要内容 5、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6、评价方案的主要内容,思考题,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安监总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生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指导意见(市安监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指导意见(市安监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T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要素(DB/T679-2013),职业病危害评价内容,职业病危害评价是一项跨学科跨专业,技术复杂且法律责任强的工作,其卫生学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符合性评价:考察建设项目

7、职业卫生相关内容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并根据符合程度作出建设项目在职业卫生方面是否可行的结论。预测性评价: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用科学的方法对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进行预测,从设计的角度研究如何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从而堵住职业危害的源头。,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特点,检查性评价:控制效果评价时,现场检查贯穿始终,从工程概况、试运行情况、生产工艺、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危害因素分布到预评价建议、卫生审查意见以及“三同时”的落实情况等,现场检查的结果关系到评价结论的正确与否以及对策措施的提出。有效性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通过作业场所的毒物、粉尘、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

8、检测,以及通过采暖、通风、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卫生学指标的检测,以评价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有效性。指导性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发现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并就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补偿措施和对策,指导建设单位采取哪些优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以消除这些问题。,符合政府规划:选址应当符合当地政府的整体规划。避开敏感场所:选址宜避开可能产生或存在危害健康的场所和设施,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气体输送管道,以及水、土壤可能已被原工业企业污染的地区。(自然疫源地)关注频率风向: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建设项目应设在被保护对象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符合防护距离:参照国家现行有效的有关

9、卫生防护距离的标准。避免交叉污染:在同一工业区内布置不同卫生特征的工业企业时,宜避免不同有害因素产生交叉污染和联合作用。,选址、总体布局及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选址,平面布置 分期建设项目宜一次整体规划。总平面布置应符合GB 5018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的要求。总平面布置应明确功能分区,可分为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两者之间。,总体布局,竖向布置 放散大量热量或有害气体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当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宜布置在建筑物

10、的高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工作环境。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单层厂房内。当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时,宜将其安装在底层,并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气的各类管道不宜从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经常停留或通过的辅助用室的空中和地下通过;若需通过时,应严格密闭,并应具备抗压、耐腐蚀等性能,以防止有害气体或蒸气逸散至室内。,生产车间 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应将车间按有无危害、危害的类型及其危害浓度(强度)分开。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车间,宜位于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生产过程放散不同有毒物质的生产设施布置在同一

11、生产车间内时,存在或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场所应与其他场所隔离。高温车间的纵轴宜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当受条件限制时,其夹角不得45。噪声车间与非噪声车间、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应分置。,生产设施 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宜将存在或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设施远离其他设施。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宜将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控制措施。高温热源应尽可能地布置在车间外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不能布置在车间外的高温热源应布置在天窗下方或靠近车间下风侧的外墙侧窗附近。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热源应尽量布置在天窗的下方;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热源应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12、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或进风口的下风侧。,厂房设计 厂房建筑方位应能使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相邻两建筑物的间距一般不宜小于二者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产生大量热气、湿气、有害气体的单层厂房的附属建筑物占用该厂房外墙的长度不得超过外墙全长的30%,且不宜设在厂房的迎风面。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车间天窗设计应满足阻力系数小,通风量大,便于开启的要求,天窗排气口的面积应略大于进风窗口及进风门的面积之和。夏季自然通风的进气窗下端距地面不宜1.2m;冬季自然通风的进气窗下端距地面不宜4m;若4m时,宜采取防止冷风吹向工作地点的有效措施。,建筑卫生设计卫生和辅助用室,特定厂房设

13、计 高温作业厂房:根据夏季主导风向设计高温作业厂房的朝向,使厂房能形成穿堂风或能增加自然通风的风压;高温作业厂房宜设有避风的天窗,侧窗下端距地面不宜1.2m;以自然通风为主的高温作业厂房应有足够的进、排风面积。噪声作业厂房应在控制噪声发生源的基础上,对厂房的建筑设计采取减轻噪声影响的措施。振动作业厂房应在控制振动发生源的基础上,对厂房的建筑设计采取减轻振动影响的措施。空调厂房设计按照GB500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洁净厂房设计按照GB50019和GB5007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特定行业的厂房设计参照国家、地方或行业的有关标准执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新风量 非空调工作场所:人均占用

14、容积20m3,人均新风量30m3/h 人均占用容积20m3,人均新风量20m3/h 采用空气调节的:人均新风量30m3/h 洁净室:人均新风量40m3/h 封闭式车间:人均新风量宜30-50m3/h 新风口 新风口应设置在室外空气清洁区并低于排风口 新风口与周遍环境的关系:排风口、冷却塔,车间卫生用室(浴室、更/存衣室、盥洗室以及在特殊作业、工种或岗位设置的洗衣室)生活室(休息室、就餐场所、厕所)妇女卫生室(由等候间和处理间组成)辅助用室应避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浴室、盥洗室、厕所按劳动者最多的班组人数进行设置;存衣室按车间劳动者实际总数设置。休息室内应设置清洁饮水设施。女工较多的企业,应在

15、车间附近清洁安静处设置孕妇休息室或休息区。车间内的厕所,一般应为水冲式,同时应设洗手池、洗污池。车间卫生用室根据车间的卫生特征设置;厕所蹲位、妇女卫生室按照GBZ1要求设计。就餐场所设置不能与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相邻,并应根据就餐人数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辅助用室,生产过程:可分为化学、物理和生物等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和储存运输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原料、辅料、产品、副产品以及废弃物;因不同生产工艺生成的中间产物;生产装置(辅助生产装置)静态或运行时产生的物理因素;密闭空间作业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过程: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作息制度和超负荷的劳动强度;职业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

16、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工作环境:自然环境、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作业环境空气污染等条件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不足或识别过度的问题,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固有危害: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性,包括急性毒性、刺激与腐蚀性、致敏性、生殖毒性、致癌性、蓄积性、扩散性,以及实际危害后果等。毒物的固有危害性分析,可以按照(GBZ230)。接触危害: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接触危害性,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作业场所存在的形态,如气态、液态、固态等;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方式,如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等;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共同作用:分析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同时或先后共同作用于人体,其毒

17、性效应的独立、相加、协同和拮抗作用。,职业病危害程度分析,接触水平:分析作业场所正常工况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并分析生产装置异常启动和关闭、停车检修或在运行中抢修等特殊工况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可能发生的变化。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合格率、超标倍数、职业接触比值等指标。危害分级:按照GBZ/T229.1-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进行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并提出关键控制点(岗位)及具体防护要求。劳动强度: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参照GBZ/T 189.1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风险类别: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确定风险类别。健康影响:分析

18、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引起的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分析职业健康检查资料(体检率、复查率、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检出率、观察对象检出率、职业禁忌证检出率等)通过对毒理学、作业环境监测、生物监测、健康监护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定性或定量评估职业病危害的健康风险。毒物的风险评估可参照GBZ23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特殊工况的职业病危害程度分析密闭空间: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性对隔离、进出口受限制、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程度分析时要充分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蓄积的危害性。异常运转情况:异常运转主要指生产线(装置)调试、异常启动、意

19、外关闭,以及生产性事故等情况。生产线(装置)调试期间,应考虑生产装置泄漏、控制仪表失灵、连锁装置异常,防护设施不运转等情况;生产线(装置)处于异常启动或关闭、紧急关闭等状态时,往往会导致生产工艺参数的波动,从而产生正常状态下不会出现的职业病危害问题;某些生产性事故会引起有毒物质的异常泄漏与扩散,往往是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的主要原因之一。,设备维修时:随着生产装置自动化、密闭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很多生产装置在正常工况下职业病危害基本能够得到控制。但有些生产装置在检修或维护时会产生一些较难控制的职业病危害问题,需要予以关注。如化工厂的检修,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有腐蚀性的特点

20、,而化工生产的危险性决定了化工维修的危险性。化工设备和管道中有很多残存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而化工检修又离不开动火、进罐作业,稍有疏忽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中毒和化学灼伤等事故。据统计资料表明,国际国内化工企业发生的事故中,停车检修作业或在运行中抢修作业时发生的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源头控制 尘毒控制: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 生产工艺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 噪声控制:采用低噪声生产工艺和技术 选购噪声较低的设备 振动控制:采用低振动生产工艺和技术 选购振动较小的设备 高温控制:采用操作人员远离热源的工艺 非电离辐射控制:采用操作人员远离非电离辐射源的工艺 采取屏蔽措施屏蔽非电离辐射源。,

21、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措施,防护设施设计原则 防尘或防毒设施、自动报警或检测装置、事故通风装置、应急救援设施、降温设施等应按照GBZ1、GBZ/T194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223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的规定设计。噪声防护设施应按GBJ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规定设计。工作场所微小气候的设计应按照GBZ1的规定设计。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中对防护设施设计另有规定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同时满足其要求。,工作场所技术措施 防尘、防毒 循环空气:空气中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的粉尘、纤维,含尘浓度于或等于其爆炸下限的25%时;对于局部通风除尘、排毒系统,在排风经净化

22、后,循环空气中粉尘、有害气体浓度大于或等于其职业接触限值的30%时;空气中含有病原体、恶臭物质及有害物质浓度可能突然增高的工作场所。局部机械排风系统:排气罩应参照 GB/T16758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的要求;罩口风速或控制点风速应足以将发生源产生的尘、毒吸入罩内,确保达到高捕集效率。,防暑、降温 工作场所应采用有效的隔热措施,工作人员经常停留或靠近的高温地面或高温壁板,其表面平均温度不应40,瞬间最高温度也不宜60。热辐射高温工作场所的监控室、操作室、驾驶室等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热辐射强度应700W/m2,室内气温不应28。高温作业工间休息室应远离热源,采取通风、降温、隔热等措施,使温度3

23、0;设有空气调节的休息室室内气温应保持在2428。,防噪、减振 隔声室:为减少噪声的传播,宜设置隔声室。隔声室的天棚、墙体、门窗均应符合隔声、吸声的要求。非噪声工作地点:噪声车间观察(值班)室75 非噪声车间办公室、会议室60 主控室、精密加工室70 工效限值 dB(A)55 工效限值是指工作环境超过卫生限值,但可通过对操作者采取有效的符合人体工效学的个人防护用具或措施的情况下,通过该用具或措施测得的最高限值。在设计上应以卫生限值为准。,个体防护用品的分类 根据劳动防护用品分类与代码(LD/T75-1995)划分:防护部位:可分为9类,头部防护用品、呼吸器官防护用品、眼(面部)防护用品、听觉器

24、官防护用品、手部防护用品、足部防护用品、躯干防护用品、护肤用品、防坠落及其他防护用品等。防护功能:可以分为27类,与职业卫生密切相关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有防尘、防毒、防电磁辐射、防射线、防高温、防酸碱、防噪声、防振、防强光、给氧等。,个体防护措施,个体防护用品选用 根据作业类别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规定了39种作业 根据危害因素 粉尘: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626)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通用技术条件(LD6)毒物: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GB2890)物理因素:职业眼面部防护 焊接防护 第1部分:焊接防护具(GB/T 3609.1)生物因素:

25、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有限空间作业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的通知93号要求,企业应当为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含检测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防护用品和设备。呼吸防护用品应当为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符合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GB/T16556-2007)、呼吸防护长管呼吸器要求(GB6220-2009)等规定。,其他选用方式 生产许可产品:国家已对22种个体防护用品实行生产许可制度。有关文件标准:如劳动防护用品

26、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文)要求电镀作业工人应穿耐酸碱的工作服、工作鞋,佩戴耐酸碱防护手套、各种帽和胶鞋,配备防异物眼护具和防毒护具;热处理作业工人应配备阻燃工作服、工作帽、劳动防护手套和防红外护眼具等。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Z/T195)对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人体作用部位:根据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作用部位及人体尺寸选用,管理机构:设置或指定相应管理机构,负责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包括组织执行职业卫生管理的方针政策;制定职业卫生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制定职业病防治方案,识别、控制和消除职

27、业病危害;负责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专业人员:应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人员按职工总数的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五配备,职工人数少于三百人的至少配备一名。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有效运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要求参照国家安监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档案管理:应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档案内容设置参照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及管理部门的有关文件。,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应急机制 设置应急救援组织、配备急救人员、制订应急救援预案。急救人员的人数宜根据工作场所的规模、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特点、劳动者人数,按0.1%5%的比

28、例配备。检测报警装置 可能发生急性中毒的工作场所应设置检测报警装置,检测报警点设置参照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23)。检测报警装置宜采用固定式,当不具备设置固定式的条件时,应配置便携式检测报警仪。检测报警装置的预报值为MAC或PC-STEL值的1/2,无PC-STEL的为相应超限倍数值的1/2;警报值为MAC或PC-STEL值,无PC-STEL的,警报值可设在相应的超限倍数值。,应急救援措施,事故通风装置 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的室内作业场所,设置事故通风装置,以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事故通风宜由经常使用的通风系统和事故通风系

29、统共同保证。事故通风的风量宜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但换气次数不宜12次/h。事故通风的通风机控制开关应分别设置在室内、室外便于操作的地点。事故排风的进风口,应设在有害气体放散量可能最大或聚集最多的地点。对事故排风的死角处,应采取导流措施。具体要求参照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事故排风装置的排风口不应设在人员经常停留或通行的地点。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的屋面3m以上,当其与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的水平距离20m时,应高于该进风口6m以上。其他设施 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工作场所应根据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和危害特点就近设置冲洗喷淋设备、气体防护

30、柜、个人防护用品、急救箱以及急救药品、转运病人的担架和装置,以及通讯设备等应急救援设施。生产或使用剧毒或高毒物质的用人单位,应设置有毒气体防护站。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的生产车间应设立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以及风向标。,风险分类 按照安监总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进行职业病危害风险类别的确定。风险分类的发展方向通过风险评估确定。可行性问题 通过评价最终要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予以明确,作为审批部门的依据之一。建议 分为整改性、持续改进性、预防性告知三类。注意分析、评价、建议的一致性。,评价结论及建议,1、总体布局的评价内容 2、辅助用室由哪几方面用室组成 3、建筑设计卫生的有关要求

31、 4、排风罩排风量的测定方法 5、事故通风装置的设计要求 6、应急救援措施评价的主要内容 7、防尘、防毒技术措施的标准要求 8、哪些情况不宜采用循环空气,思考题,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过程中,如何根据建设项目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是评价人员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目前,比较明确的评价方法有检查表法、类比法。风险评价法尚无没有具体可操作的规定。,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划分目的 通过评价单元的划分,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建设项目的特征,有利于明确评价范围、确定评价重点、选择评价方法、避免内容遗漏、提高工作效率,并最终可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划分原则 应当根据评价项目的性质、范围、规模,以及备选评价方法,

32、划分评价单元。划分方法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作业场所功能区域、生产工艺流程。,评价单元,检查表法是一种最基础、最简便、广泛应用的的评价方法。检查表法即可用于预评价,也可用于控制效果评价。确定对象:检查对象可以是整个建设项目,如包括选址、总平面布置、工艺布局、防护设施、辅助设施、管理设施等在内的整个工程系统,以及卫生管理体系;也可以只是系统中的一部分。搜集资料:针对检查对象特点搜集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本系统过去曾经发生的事故案例等资料,编制检查表。在搜集资料时,应注意作为编制依据的文本应当是现行有效的,应关注新颁布的文本。,检查表法,编制表格:编制检查表时,检查内容既要全面、完善,又要

33、符合评价对象的特点,具有针对性。编制人员应当能够从大量的条文中选出合适的检查内容,避免在表格中出现漏项或过多“不适用”的检查项目。实施检查:评价人员依照检查表的内容及要求,对照资料或现场逐项比较检查,部分内容还可以通过查阅文献、档案或与有关人员交流的方式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项要进行具体说明。,优点:简明易懂、便于掌握、针对性强。检查项目和内容比较明确,可规范化。检查结果比较直观,可减少评价的随意性。检查结果经建设单位确认,可作为原始凭证存档。缺点:检查表编制易受知识水平和经验的影响。检查过程易受陪同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干扰。检查表法目前仅限于定性分析。如何科学地对检查内容赋予权重,使检查表法向半

34、定量或定量方向发展并在实践中应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类比法是预评价的常用的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类比项目的调查,以及检测、体检资料和职业病发病情况的分析,类推拟评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预测拟采取的防护措施的效果。选择恰当的类比资料是类比法应用的基础和关键。类比资料的完整性受资料来源的影响较大,类比资料的获得主要通过评价单位收集和业主提供两个途径。通过评价机构现场调查、检测所获得的资料其完整性较好,能够较好的反应出拟建项目与类比项目之间的异同。由业主直接提供的类比资料可完整性较差。,类比法,类比与拟建项目的关系 拟建项目为类比项目的扩(迁)建项目。拟建项目与类比项目在设计规模

35、、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原辅料、防护设施以及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基本相同,此时类比项目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比较适用于类比法。此类项目可以从选址、布局到防护设施、管理措施、健康监护以及危害程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类比,类比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类比项目为同行业中的同类型企业。若类比项目评价由同一家评价机构完成,评价人员可通过查阅既往的评价资料来获取类比信息。若类比项目与建设项目为同一业主,即使类比项目在国外,也可通过业主提供评价所需的类比资料。,类比法的优缺点 优点:类比资料可比性较好的基础上,分析结果比较客观。类比资料比较适合推测职业病危害程度、防护设施效果。缺点:选择可类比的项目比较困难。(新兴工业;传

36、统工业生产规 模、工艺流程、防护设施、管理理念的差异)存在法律方面的问题。(商业秘密、技术保护、个人隐私)类比资料的可靠性问题。(非评价机构的检测数据如何验证 其可靠性),类比对象的选择寻找类比对象是预评价中比较困难的工作,很多评价项目难以找到可类比的企业;要寻找到生产规模、工艺流程、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基本相同的类似企业也比较困难。在改建、扩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类比法的应用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诸多因素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状况相似,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具有一定的承继和延续性,以此作类比,得出的结论较可靠。在选择类比企业时,首先采用列表的方式对比说明两个项目的基本情况,并对其可比

37、性进行分析。,类比法的实施,类比调查的内容 评价人员应对类比企业现场实地勘察,了解类比企业的生产过程、并收集以下资料: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及运行;个人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的配置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应急救援设施及预案的制订;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运行情况;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职业病发情况等。对类比企业进行现场调查时,如果类比企业提供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在种类、数量、质量上不能满足评价需求的,评价机构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类比企业的现场检测,以取得符合评价要求的类比数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分析来自生产工艺流程、自动化水平、防护水平、生产规模等各方面的差

38、异均可对检测数据造成一定影响,在对类比数据进行分析时,应结合拟评价项目的具体实际,综合考虑工艺、设备、自动化程度、原材料和防护措施等因素的影响程度,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类推结果。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分析对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分析,除了详细描述类比项目所采取的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外,还应结合检测数据,分析其防护效果,为拟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设计提供指导。,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分析对类比企业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的分析,是对接触人群实际发生职业病危害情况的了解。通过职业病发病情况,以及分布情况的分析,可以间接掌握职业病危害的重点岗位,以及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实际效果,对拟建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计

39、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管理理念和措施类比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大型建设项目,许多在国内没有类似的项目,只有在国外有同类型项目。虽然同属于一家公司,但由于国情不一,难以取得国外同类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和职业健康监护资料,资料的收集无法满足类比法的基本要求。对此,可以通过职业卫生管理理念和措施的类比,对拟建项目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作出一定的推测,从而为评估职业危害程度提供参考。,类比资料的应用问题 对于同一企业的扩建项目,其生产规模和物料用量往往不同,对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可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技术改造项目,其生产工艺的改进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可对作业环境的改善起到关键作用。评价人员进

40、行类比时应审慎下结论。对于某些新兴行业或技术引进项目,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类比企业,可将工艺过程拆分成若干评价单元,多选择几个尽可能相似的企业,以评价单元为单位分别进行类比分析。此时类比数据的引用应以借鉴为主,而不宜成为最终结论的依据。,当类比数据存在超标现象时,应仔细分析超标原因,并确定该原因在拟建项目中是否也存在及其影响程度如何。我国2002年以前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毒物和粉尘的接触限值只有最高容许浓度(MAC),因此,在使用历史检测数据时,应注意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衔接或转换,从而对建设项目做出正确的评价。,风险评价主要是综合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急性毒性、刺激与腐蚀性、致敏性、生殖毒

41、性、致癌性、蓄积性、扩散性)、接触危害(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水平),以及防护水平、接触人数的基础上,选用适合的风险模型进行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危害程度等级。目前,尚没有成熟的针对建设项目的风险模型,各评价机构都在探索中。,风险评价法,集合比数法基础理论来自安全评价危险指数法(主要是DOW化学法和ICI蒙德法),并结合职业病危害评价的需要建立的评价方法。集合比数法从总体评价、单元评价和补偿措施评价三个方面来反映评价对象的职业卫生状况,并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总体评价:从总平面布置、建筑物卫生学、生产工艺布局、采光照明和辅助设施等方面对评价对象的整体设计情况与相关标准、规范的相符性进

42、行比较分析,对符合、基本符合和不符合三种情况分别取值,并计算出总体评价系数,对评价对象的总体设计情况进行分级。单元评价:综合考虑单元内危害因素的物质量、危害程度、接触水平和人数等因素,计算其固有危害和接触危害。单元评价系数结合技术、管理和应急救援能力的补偿作用系数确定评价对象的集合指数,集合指数与项目生产职工人数之比即为集合比数。最终根据集合比数对作业场所的危害级别进行划分。,集合比数法,由于从多方面对事物进行评价难免带有模糊性和主观性,综合评判法利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度”或“隶属函数”理论,对评价项目进行综合评判,尽量使评价结果客观从而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综合评判法在应用过程中不受单个职业病危

43、害因素种类及受害人数的影响,既可相互比较危害程度大小,同时又可以对多种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避免了采用某种有害因素的超标率和合格率作为评价指标,不能对同时存在的多个因素做综合评价的局限性。使用综合评判法进行评价时,各种有害因素的监测数据要用1年内多次测定的结果,因为单独一、二次的测定数据用构成比填入各个等级时,往往会使结果波动较大,代表性较差,难以准确反映一个企业职业危害的真实情况。因此,综合评判法比较适用于现状评价。,综合评判法,1、评价单元划分原则和方法 2、检查表法的概述 3、选择类比工程的基本原则 4、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思考题,评价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具有法律文件的严肃性和技术文

44、件的科学性,因此,评价机构应当按照相同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对评价过程进行规范,以保证出具的评价报告质量稳定。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少数人对评价报告的审核是不够的,必须建立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职业病危害评价质量控制,评价质量控制的特点,管理依据不同 实验室质量管理依据的国际标准: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15481)评价质量管理目前没有公认的国际标准,参考的国际标准:ISO/IEC17020:1998各类检查机构运作的基本准则(GB/T18346)人员要求不同 实验人员:具备检验专业背景和实验室操作经验。评价人员:具备多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分

45、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体系的交叉点 现场检测或采样。,评价质量管理文件结构一般由评价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技术记录等四各层次组成。文件编制原则 符合性:应当满足与体现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要求,以及评价机构资质认证的的要求。可行性:在满足符合性的前提下,要根据机构的实际评价能力和专业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文件。协调性:各层次文件的体例格式、内容要求应当统一,各层次文件间的衔接关系应当明确,保证整个体系文件的协调一致。,评价质量管理文件,评价质量文件框架图,评价程序文件,评价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部门职责、权限,评价人员行为准则,合同评审程序

46、,预评价报告编制程序,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程序,评价报告资料管理程序,预评价报告格式,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格式,文件资料分类编号规则,检查表法规程,文件资料分类编号规则,管理要求 应有质量文件描述从事评价活动的能力和条件。岗位设置合理、职责明确,并对影响评价质量的岗位进行描述。应有责任保险,除非其责任由母体组织或法律规定由国家承担。评价机构或其母体组织,应有经过审计的独立的账目。人员要求 应具备实施评价所需的专业技能,并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团队。应具有专业背景和经验,并经过系统的培训。应建立文件化的培训体系,以确保评价人员得到足够的培训。应保存每个评价人员的学历或其他资格、培训和经历的记录。应为评

47、价人员提供行为指导。,质量态度 质量态度是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要素。质量态度是一种习惯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是在工作环境影响下逐渐形成的。质量态度通过意见和举止反映出来,更主要是反映在行动上,行动上反映出来的态度往往才是真正的态度。评价人员的质量态度一旦形成,在类似的甚至不同的情境中都会表现出来,而且将持续一段时间不会轻易改变。态度一经形成后,就会使人对某种对象或事物采取相应的行为模式,重视质量,就会在工作中把质量放在首位,反之难以把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更谈不上把质量放在首位。,进行技术评估:评价机构接受委托后,应当与建设单位进行技术交流。了解项目的可行性和技术难度,并对评价项目是否可

48、以接受作出技术评估。组织评价小组:统筹考虑承担项目人员能力,明确项目负责人,匹配各学科的人员。技术资料审核: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和详实,直接影响到评价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需要关注的问题 技术评估的必要性:要强调的是,即使具备相应的资质,评价机构也要有规避风险的意识,不是任何评价项目都能接受承担的。由于工业企业的建设项目涉及各行各业,既有传统工业的技术,也有新兴的高新技术;既有简单的工艺过程,也有复杂的工艺过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也不尽相同,因此,有些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如果评价机构不具有结构合理、人员充足的技术团队,或者评价人员不具备与委托的评

49、价项目相关的工业生产知识,容易出现出具的评价报告不符合要求的情况。,技术交流的重要性:项目组成员应当结合文献资料和以往的工作经验,对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进行认真的解读和分析,遇到疑问不能轻易放过,及时与建设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应当不嫌其烦,同时也可以向本机构的专家库成员请教。必要时,应当召开技术交流会,邀请建设单位的资深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负责任的建设单位一般都愿意派与评价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技术交流会,对评价人员提出的技术问题,均能作出详细的解答,即使会上一时解答不了的问题,会后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给予满意的解答。,承诺制度的合理性:为了防止建设单位对技术资料的恶意隐瞒

50、,导致评价报告失实,引发法律纠纷,评价机构除了建立技术资料审核程序外,还应当建立技术资料承诺制度,要求建设单位书面承诺提供的技术资料是真实、齐全、可靠的。技术资料承诺书一般应包括这些内容:委托单位、项目名称、送交的技术资料清单、承诺事项,并由委托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盖上委托单位的公章。同时评价机构还应当建立技术资料和文件立档保存制度,以便一旦出现法律纠纷,可以立即调出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进行查阅。,工程分析:工程分析的质量好坏,关键在于资料收集是否完整、真实、可靠;分析研究是否透彻、仔细、全面,这是工程分析质量控制的要点。类比调查:注意类比资料可信度的论证,可信度低的类比资料宁可放弃,也不要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