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14防治原则.ppt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42492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14防治原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医基础理论14防治原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医基础理论14防治原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医基础理论14防治原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医基础理论14防治原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14防治原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14防治原则.ppt(4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治则治法,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法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而制定的,对临床各科病证的立法、处方、用药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治则与治法 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指导治法的总原则,具有原则性和普遍性意义;治法是从属于一定治则的具体治疗大法、治疗方法及治疗措施,针对性较强,较为具体而灵活。,如:扶正祛邪是治则 扶正:益气、养血、滋阴、补阳 祛邪:发汗、清热、活血、吐下,主导思想,治 则,治 法,治疗八法,具体治法,治疗措施,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如: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内服、外用针灸、推拿,正治反治,治标治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整脏腑调摄精神,三因制宜,治则、

2、治法的层次结构,治病求本,基本治则 扶正祛邪 治病求本 正治反治,治标治本 调整阴阳 调理气血 调整脏腑 三因制宜,扶正与祛邪,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祛邪,即祛除病邪,使邪去而正安。,扶正祛邪相兼 扶正兼祛邪:即扶正为主,辅以祛邪。适用于以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如: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证。祛邪兼扶正:即祛邪为主,辅以扶正。适用于以邪实为主的虚实夹杂证。如:暑热病,耗气伤津。,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求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根本原因进行治疗。是治病的主导思想、根本原则。本,三种理解:,阴阳规律 疾病本质 病变的主要矛盾,治标与治本,标与本是相对而言的,在中医

3、学中常用来概括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关系。,邪正: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病机与症状:病机为本,症状是标;疾病先后:旧病、原发病为本,新病、继发病是标;病位:脏腑病为本,体表病为标。,急则治其标,指在标病紧急,可能危及生命,或后发之标病影响到先发之本病治疗时,要先急治其标病,后缓图其本病。如:大小便不利 大出血 慢性病患者,复感外邪,缓则治其本,指在标病不急时,要针对病证的本质而治疗本病。如:痨病肺肾阴虚之咳嗽,应滋养肺肾以治本;气虚自汗,应补气以治其本。,标本兼治,即标病与本病俱急并重时,应标本同治。如:益气解表。,正治与反治,正治,是指逆其病证候性质而治,又称“逆治”。适用于疾病的本质和现象相一

4、致的病证。“逆者正治”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 寒,指证候的属性;热,指治法和方药的性质。寒证表现为寒象,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称为寒者热之。如: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方药 里寒证用辛热温里方药,热者寒之 热,指证候的属性;寒,指治法和方药的性质。热证表现为热象,用寒凉性质的方药治疗,称为热者寒之。如:表热证用辛凉解表方药 里热证用苦寒清热方药,虚则补之 虚,指证候的属性;补,指治法和方药的功用。虚证表现为虚象,用具有补益功用的方药来治疗,称为虚则补之。如:气虚:补气;血虚:补血 阳虚:补阳;阴虚:补阴,实则泻之 实,指证候的属性;泻,指治法和方药的功用。实证表现为实象

5、,用具有祛邪功用的方药来治疗,称为实则泻之。如:瘀血用活血化瘀法 湿盛用祛湿的方法 食滞用消食导滞的方法。,反治,是指顺从病证性质表现的假象而治,又称为“从治”。适用于疾病本质和现象不完全一致的病证。“从者反治”包括:热因热用、寒因寒用 通因通用、塞因塞用,寒因寒用 前一个寒,指治法和方药的性质;后一个寒,指病证出现的的假寒征象。寒因寒用,是用寒凉性质的方药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阳盛病证,即以寒治寒。适用于真热假寒证。,如:患者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同时见四肢厥冷、脉沉。宜用寒凉的方药。,热因热用 前一个热,指治法和方药的性质;后一个热,指病证出现的的假热征象。热因热

6、用,是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寒盛病证,即以热治热。适用于真寒假热证。,如:患者四肢厥冷、下利稀薄、小便清长、精神萎靡、舌淡苔白;同时见身热、口渴、面赤、脉大。宜用温热的方药。,塞因塞用 前一个塞,指具有补益功用的方药;后一个塞,指因虚而闭塞不通的现象。塞因塞用,是用补益功用的方药治疗闭塞不通的虚证,即以补开塞。适用于真虚假实证。,如:血虚经闭、气虚便秘、脾气虚腹胀等。宜用补益的治法。,通因通用 前一个通,指具有通利功用的方药;后一个通,指实性通泄下利的现象。通因通用,是用具有通利功用的方药治疗通泄下利症状的实证,即以通治通。适用于真实假虚证。,如:食积性腹泻、热结旁流、瘀血性崩漏、

7、膀胱湿热所致的尿频等。宜用通利泻下的治法。,正治与反治 相同之处:正治与反治都是针对疾病的本质而治,故同属于治病求本的范畴。不同之处:正治适用于病变本质和现象相一致的病证;反治则适用于病变本质与临床征象不完全一致的病证。,调整阴阳,调整阴阳,1.损其有余2.补其不足 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虚不能制阴,导致阴盛而出现的虚寒证,采用补阳的方法治疗。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阴虚不能制阳,导致阳亢而出现的虚热证,采用滋阴的方法治疗。阴中求阳:治疗阳偏衰时,在扶阳中佐以滋阴。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阳中求阴: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中佐以助阳,-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阴阳双补,调理

8、气血,调气气虚则补调补脏腑功能(尤重脾胃)调理气机调理气机紊乱的病理状态 顺应脏腑气机的升降规律,调血 血虚则补 调理血液的运行 血瘀活血化瘀 脉流疾迫清热凉血 出血止血,调理气血关系,气滞血瘀 行气为主,佐以活血气虚血虚 补气为主,佐以补血气不摄血 补气为主,佐以止血气随血脱 益气固脱止血气血两虚 益气养血,调津液滋养津液 适用于津液不足证祛除痰饮水湿 适用于痰饮水湿证,调整脏腑,三因制宜,三因制宜,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统称,指治疗疾病时要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而制定相宜的治疗方法。,因时制宜,根据不同时间节律变化和季节气候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应用: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区的地理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应用:西北地区病多风寒,治宜辛温 东南地区病多湿热,治宜苦寒,因人制宜,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年龄老人多虚,宜补;实邪,攻补兼施。小儿多伤食或寒温不调,慎用补法,勿投峻剂,药量宜轻,疗程宜短。性别 妇女宜注意经孕产乳等特殊时期 体质 阳盛阴虚之体慎用温热药 阳虚阴寒之体慎用寒凉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