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50872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推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推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推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推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推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和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喜人,但依然落后于城市经济,而且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使得我国既有经济社会发达的“百强县”,也有大量“欠发达县”的存在。因而,发展县域经济,尤其是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引起了各级政府以及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仅以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为起点,在分析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一、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重要推动,优化配置

2、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是相对于发达地区县域而言,一般是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不同产业间的产值、比值等指标体系均劣于发达地区的县。身为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体,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总体看县域经济是指县级行政区划内的区域经济,属农村经济范畴,既有农业经济,又有城镇经济,包括一、二、三产业的各行各业。县一级社会和经济部门齐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和单元;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是国民经济纵向体系中一个十分特殊而重要的层次,具有发展的横向差异性、经济体系的完整性和经济决策的自主

3、性等鲜明的特征。全国共有两千多个县级行政区,就经济发展水平来说,可分为发达、中等发达和欠发达三种类型,其中欠发达县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加快发展欠发达县域经济对实现区域共同发展、社会共同致富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有利于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县域经济是欠发达地区经济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一方面发展县域经济可以承接城市经济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各生产要素的积聚和产业结构的对接,进而形成农业、工业、商业协同发展的格局,全面推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2 .有利于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

4、的转移。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批欠发达地区的富余劳动力涌入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经济圈,给这些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够给当地的富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打工、经商的农民打造新的职业生涯平台,加快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了大中城市的社会管理负担。3 .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是实现我国现阶段城乡统筹重大战略举措的中坚力量。一方面,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在统筹农业、工业和商业的协调发展上,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在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物品提供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

5、的发展有利于缩减城乡差距,改变现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4 .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在我国,由于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集聚在县一级。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薄弱,农村人口比重大,只有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进而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二、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和问题、误区虽然近年来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推动上,我国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进程很快,但是现存的发展困境使得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 .环境建设

6、滞后,竞争能力不强。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滞后表现在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上。从硬环境看,欠发达地区地域较偏僻,交通、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整体滞后。从软环境看,在某些欠发达地区,一些部门受利益驱动,对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严重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营。另外社会治安差、行政效率低下等软、硬环境的不良表现,减弱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2 .招商引资困难,发展后劲不足。多数欠发达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府的失信行为使得承诺的招商引资优惠和奖励政策难以兑现,这加大了招商引资的难度,也阻碍了大型投资项目的落户。同时,政府官本位思

7、想严重、缺乏与招商项目相支撑的特色资源、招商方法陈旧等也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的难度,削弱了发展后劲。3 .民营经济稚嫩,带动能力有限。虽然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的经验得出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最具增长潜力的因素,但是在欠发达地区由于法制环境不健全,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民营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公平地位。特别是在获取金融机构贷款融资方面,只有少数民营企业能够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同时,欠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相对匮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对地方经济的带动能力有限。4 .科技力量薄弱,创新意识淡薄。欠发达地区各县所辖区域大多处于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落

8、后,生活环境和科研条件相对较差,给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带来了难题,也导致了科技力量薄弱,从源头上减弱了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创新方面,欠发达地区表现为创新意识淡薄,创新体系尚未建立,而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大发展,这也是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一直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5 .思想观念陈旧,发展氛围不浓。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政府官员安于现状,危机和忧患意识不强,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到位,不善于抢抓机遇,不敢为人先,不愿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害怕承担市场风险。受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欠发达地区的农民“重农轻商”的理念根深蒂固,经济发展氛围不浓,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些陈旧落后的观

9、念和意识影响了欠发达地区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成为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综合来看,多数欠发达县都存在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合理的问题,民生欠账较多,人均指标落后,财力相对紧张,要素拉动不足,创业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进入新时代后,人民从对基本物质文化需求转变为对更高质量的美好生活向往,这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将更为突出。目前,粗放式发展弊病已有集中显现,“三期”叠加、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阶段性特征更为明显,客观上倒逼发展转型、寻求“五位一体”协同的高质量发展。1、经济总量偏小,综合实力仍需加强。县一级承担着政治、经济、文化、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等综合性任务,偏低的经济总量、不高的收入水平将直接影响县

10、委、县政府在统筹县域发展、保障民生支出方面的能力。以省县为例,“十三五”时期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十三五”后,生产总值增速也始终保持在8%左右,但经济总量始终处在省下游水平。同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部财政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总量指标均排在全省中下游。经济总量偏低和金融不活跃且撬动性不足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凸显。2、产业结构还需优化,发展质量仍需提高。产业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但受资源禀赋、发展环境等因素影响,欠发达县的产业结构普遍存在一产比重偏大、产业层级不高、生产集约化程度偏低等问题,尚处在工业发展中期阶段,实现三产同转共进、全

11、域协调联动的良性科学循环难度较大。3、高端要素难以集聚,创新带动能力不足。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能的重要抓手。但实施创新驱动主要依靠高端人才的引领带动,而在实际工作中,受体制机制以及教育、文化、医疗等因素影响,一般县城对高端人才、科研机构等先进生产要素的吸纳能力相对不足,难以产生创新和新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产业生态。4、民生事业缺口较大,难以满足群众需求。长期以来,受限于经济实力不强、财政收入不足等因素,欠发达县一般在民生上的绝对投入相对欠缺,无论是项目资金还是人才队伍都存在较大缺口,民生事业整体布局和建设也缺乏长远规划,社

12、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同时.,县乡之间、东西部乡村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不断拉大,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资源分布不均,“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频繁出现,直接影响广大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5、发展环境还需优化,行政效能有待提升。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竞争力,制度落后将阻碍“资源优势”及时转变为“效益优势”。但欠发达县普遍存在政府职能未能全面转变,服务与管理意识相对淡薄的问题。以县为例,服务客商、马上就办的“态度”在全省小有名气,但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还有个别部门担当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不强,一些涉及部门较多的项目仍

13、存在提报材料多、办理时限长、互开证明、审批手续繁杂、办事窗口设置不足等问题,改革实效与群众期盼仍存在一定差距。欠发达县发展思路的误区根据调研考察,当前欠发达县的发展存在诸多误区,主要是:1、盲目攀比发达地区有什么产业我们就发展什么产业,忽视了自身的承载能力,企业来了无法配套和支持。比如,现在许多企业投资要求政府配套产业基金,很多地方财政十分困难,根本没有实力设立产业基金,已经设立的产业基金要么规模小,要么是个空壳,企业来了,基金投资也跟不上去。前面所指的主要是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而市场化的基金一般不往欠发达地区投资,因为欠发达地区的项目少、优质项目更少、营商环境差(政府信用差)。2、招商饥渴症

14、现在的招商,有的地方为了招引某些龙头企业,承诺了许多苛刻条件,税收返还、零地价、政府采购,等等,各种优惠条件无底线,各地之间为了争一个项目,你敢承诺税收优惠20%,我就敢承诺优惠50%,他就敢税收全部返还,导致大企业的胃口原来越高,本应缴纳的税收被一些地方以看似合法合规的方式返还给了企业。有的为了引进所谓的大项目、高新项目,对投资方缺乏最基本的鉴别和调查,企业说啥就信啥,说投几个亿就相信投几个亿,引进了不少李鬼项目,导致既圈地又骗补,园区一堆烂尾项目。3、贪大求全一些地方不顾发展实际,发达地区发展什么产业,就跟着发展什么产业,根本不考虑有没有新产业所需的生态,不考虑最急需的是什么产业,其实,绝

15、大部分县城还是应当发展能够解决大量就业的产业,比如晋江的鞋服产业、诸暨的袜业,这些发达的县域并没有盲目攀比发展高精尖产业,而是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不断把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化升级,实际已经证明,贪大求全的结果,只能是导致原来的优势产业日渐式微,想要培育的产业又没有培育起来。4、急于求成渴望短期改变落后现状,这是人之常情,但违背了正常的经济发展规律,尤其是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土地、环保、安全等方方面面的约束条件越来越严苛,不太可能向过去那样粗放的发展。有的地方为了出政绩,追求显绩,潜绩则放在一边,短期能看见效益的就做,短期看不见效益的就不做。比如,有的地方马路越修月宽敞,城市排水系统却一塌糊涂

16、。三、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宏观(框架)建议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虽然面临诸多困境,但是自十六大以来,国家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了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如果欠发达地区能够及时转变观念,采取相应的应对之策,充分运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就能够推动县域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1 .抓实招商引资。改善基础设施环境,满足客商投资兴业的基本用水、用电、用地、道路、通讯需求。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对重点项目实行领导挂点、首问负责和定期走访。加强与上级新闻媒体、省外媒体的联系,宣传本县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积极参加省、市等周边地区组织的招商引

17、资洽谈会,吸引客商来县考察投资。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动全员招商,组建专业的招商队伍选择投资意向明确、信息质量较高的项目制定完整的招商策略和方案,以提高招商的针对性。2 .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由政府牵线,建立银行与民营企业沟通的平台,促进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协助银企之间建立诚信互利的双赢关系,促进银企合作。积极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兼并、收购、租赁或承包中小企业,组建大型的企业集团,增强发展后劲。支持骨干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高级人才引进,为骨干民营企业争取更多的国家、省、市有关优惠政策,加快企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3 .实行科技振兴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

18、观念,加强基础设施和城市软环境建设,不断改善生产、生活、居住条件,创造吸引、留住人才工作的环境。构建企事业单位与高等院校合作的平台,积极推行以项目、课题、技术难题招标为纽带的合同方式来吸引人才。以科技人才为依托,促进农业科技推广,推动农业生产由粗放式、传统型向市场农业、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转变。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体系,扶持和鼓励企业引进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产品。4 .倡导全民创业。积极宣传创业典型,表彰创业先锋,鼓励广大农民群众打破传统思想的禁锢,营造“创业光荣”的文化,培育“勇于进取、

19、不怕困难”的创业精神。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走小商品、大市场”的总体思路,引导农民从“打工-挣钱-回村修房-务农-打工”生存模式转变为“打工-挣钱-自主创业”的新生模式。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要求,从市场准入、税收减免、人才使用、信贷支持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邀请外部专家为广大群众开展创业知识培训I,充分发挥各种民间协会作用加强对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和职业技术培训。5 .构建服务型政府。以服务人民、服务市场为己任,实现“政府推动和行政管理向服务导向型政府转变,政府行政命令型向指导、协调与引导转变,政府作风官僚型、本位型向公开透明化转变二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

20、确保企业或投资人的利益和财产安全不受损害,对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执法的人员进行严厉打击。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对常规事务一起实行“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变“脏、舌L、差”的现状,塑造良好的投资、生活、消费环境。加强城市软环境建设,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严厉打击干扰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村痞”、“街霸”行为。四、推进欠发达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讨“县乃国之基”,全国个县级行政区划占据国土总面积的、常住人口的、生产总值的左右,发展潜力巨大,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是建立在普遍县域达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基础之上的。推

21、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成为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让群众拥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补齐区域经济发展短板的现实需要。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必须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社会大局的安全稳定。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激发存量经济,使传统动能焕发新活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速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以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为突破口,打造服务于孵化和成果转化的推进服务平台体系,形成欠发达县域特色的创新驱动。加快技术装备更新,持续提升生

22、产效率。加速产业链条延伸,努力扩大行业影响。加强高端产品研发,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完善政策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技术成果的引进和中试平台的建设力度,通过购置研发检测设备、聘请研发人员、优化研发环境来提升研发水平,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建立产业共性技术平台,不断提升产品设计水平,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档升级。落实协调要求,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宜居宜业新家园。理顺各方面、各环节、各因素的关系,做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县城首位度、聚集力和辐射力。建好园区平台,促进县域经济集约集聚、高端高效发展。坚持以产兴城,进一步优化县域生产

23、力空间布局,推动有限资源合理、高效配置,破解县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县域产业布局分散等难题,促进园区与县城资源共享、设施配套、功能互补、融合发展。强化镇村建设,实现城乡居民人居环境同步提升。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统一规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合理布局融合互促,构建科学合理的乡镇、村体系和村落空间布局,努力打造一批独具特色、设施完善的工业镇、商贸镇、旅游镇,建设一批美丽乡村。夯实绿色基础,扎实改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实践证明,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高质量项目和人才入驻,促进更高质量的发展。因此,绝不能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对立起来,而是要以保护生态环境就

24、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路,扎实做好环境改善、项目准入等各项工作。一方面,必须把好生态环境准入关。要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的辩证关系,宁可少上一个项目、少招一家企业,也要严格准入门槛,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必须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的运营监管,强化面源污染精细化管控,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自然生态。走好开放道路,努力实现招大引强,让新动能落地生效。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加强同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通过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性障碍,全面提高对外

25、开放水平,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活力激发出来、释放出来。加大引进能够撑起县域经济发展的高质量项目,尝试引进发展一批服务型制造业来筑巢引凤。加快新兴优势产业培育,全面加快升级步伐。加强现代农业发展,建立起能够为工业和服务业提供支撑的现代农业体系。提升服务效能,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互联网+政务服务”等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在强化基础设施、政务服务、金融服务等方面出实招,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企业经营成本等方面求实效,最大限度地释放“放管服”改革红利,全面提升县、乡级政府服务效能,把县域打造成为优秀人才、优质项目、先进要素聚集的高地。牢记共享目标,尽快补齐民生短板,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共享发展是社会公

26、平正义的保证。当前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人民群众热切期吩着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继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不断健全和完善“免费体检”等健康扶贫模式,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全力做好教育、健康等工作,加快推进县级医院扩大医疗保障规模、新型养老院建设、初高中学等民生工程建设,重点围绕“老、幼、弱、病”群体再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让老百姓在点滴变化中不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总之,县委、县政府作为发展县域经济政治组织的主体,在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中,要加强引导,做好规划,充分发挥自

27、身职能,在国家、省市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国家、省、市的各项产业政策、宏观调控政策,制定规范、有力的政策措施,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一是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打破片面追求速度第一、增量至上的惯性思维;二是构建新时代高质量的产城融合发展县域,汇聚更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发展要素;三是通过政策鼓励、财政支持、税收减免、无息贷款、引进外资、引进人才等方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转换支撑,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四是建立政企合作机制,政府主要发挥引导服务作用,减少对企业经营的直接干预,建立起规范、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为

28、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五是完善科学的政绩考评体系,落实目标责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排除执行干扰、解决制度梗阻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制度的亲和力和执行力。通过县域经济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五、加快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要善于把握宏观形势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处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部,是承上启下、连接城乡的重要层次,属中观经济范畴,其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效益,必然受到整个宏观形势变化的制约。加快发展欠发达县域经济,必须善于“算命”和“切脉”,注重观察、研究大气候,学会预测、分析宏观形势

29、,对不断变化着的宏观环境始终保持高度的敏感,并善于根据大气候来改造小气候,善于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对策,做到抢先一拍,超前行动。宏观形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化,二是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三是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宏观形势的每一次变化都伴有机遇产生,但机遇稍纵即逝,而且总是与挑战并存,因此必须善于把握宏观形势,果断抢抓机遇,主动接受挑战。当前,是国家宏观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对加快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来说,既充满着极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就机遇来说,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来看,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正处在体制转轨和机制转变的过渡时期,既非铁板一块的计划经

30、济,也非体制和机制完全到位的市场经济,由于旧的经济体制的影响没有完全消除,新体制的规则也未完全确立,加之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明显拉大,生产要素的流动和流向具有很大的人为性。作为宏观经济单元的县域经济,往往表现为“县域领导者战略家经济”,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经济则往往表现为“企业家经济”。这也是市场机制显现的必然,因为市场经济本质上也是一种“能人经济”、“强人经济”。这种态势是经济欠发达县域抢抓机遇,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能人效应,发挥后发优势,找准缝隙,“混水摸鱼”,争取后来居上的最佳时机。谁能够认识、把握和顺应这种态势,抓住这个机遇,并按市场规律办事,见事早,动手快,谁就能赢得主动,赢得发展。就挑战

31、来说,当前,全国上下出现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热潮,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周边地区都在自加压力,加快发展,区域经济竞争将更加激烈,加快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的难度更大、任务更重。从宏观环境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国家将继续实行稳中求进的方针,生产要素的纵向流动逐渐减少,向上争取大投入、布点大项目的难度进一步增大。从内部发展状况来看,由于地方工业不发达,缺乏产业支撑力,缺少地产品,市场基本上被外地产品占领,成了外地产品的走廊。花巨资到外地进产品,在县内批零销售,县内人民对生产、生活资料的消费需求拉动了县外产业的发展,而没有拉动本地产业的发展,从区域经济资本积累的角度讲,不

32、是资本流入而是资本被动流失,这对区域经济发展来说是很危险的。这就相当于一个国家经济被殖民化了,市场被外地分割和瓜分,没有了民族工业,进口大于出口,甚至几乎没有出口,外汇出现巨大逆差,造成国内资本流失。面对这种情况,国家有关税壁垒的对策,可实行“进口替代”的战略,来保护民族工业,而区域经济则无法画地为牢。作为一个地区来讲,如果长期没有地方工业支撑,区域经济的资本积累就会枯竭。对策只有一条,那就是创造“低交易成本和低生产成本”的“双低”投资环境,通过加快资本、人才和市场主体的三个倍增,提高产业支撑力,提高本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实现地产品的“区域替代工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欠发达县域的干群

33、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想尽办法克服困难,变压力为动力,尽快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六、加快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要注重发挥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在区域关系和空间布局上,有一个从不平衡到相对平衡的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地区依靠自己的种种优势率先发展起来,同时,也总有一些地区因为种种原因而处于落后状态。但是,这种状况只是暂时的、动态的。欠发达县域,并不意味着永远是落后的。欠发达县域不仅可以逐步缩小与先发展地区的区位差,有的还能够实现后来居上,这是因为,相对于先发展地区而言,欠发达县域拥有自己的后发效应。先发展地区由于起步较早,有其

34、先发机遇提供的先发效应,欠发达县域不能相提并论;但是,欠发达县域由于起步较迟,而时代进步了、环境变化了,可以获得先发展地区原来缺乏的新机遇,就是后发效应。这是空间差与时间差相交错而产生的有利条件,为调整和缩小经济发展的区位差开辟了一条捷径,使欠发达县域不致始终随着先发展地区的步伐而落在后面,有可能发展得较快一些,较好一些。后发效应,归纳到一点,就是欠发达县域因势利导地运用发展的区位差,把先发展地区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设法引进,并结合本地实际加以吸收、消化,节省自己的时间和成本,力争与先发展地区尽可能同步达到相同程度的现代化。这也可以说是后发展战略,或称“捷径战略”。欠发达

35、县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后发效应,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一要抢抓机遇,吸取经验。紧紧把握目前最佳时机,因势利导地运用发展的时空差,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吸收先发展地区的成功经验,并以他们的教训为戒,减少探索成本和风险,少走弯路。二要迎头赶上,享受新科技。要突出“科教兴县”战略,积极组织实施“人才”工程,对内培养实用人才,对外引进特殊人才;要加快科技创新,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三高”农业;要以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为载体,提高各类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要以科技为先导,以产学研联合为载体,加快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三要充分运用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发达地区开展低成本竞争。四要努

36、力用足用好国家的扶持政策,主动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五要全面发动,全员参与,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吸引外地生产要素向本地流动和富集。七、加快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要坚持探索一条切合实际的路子加快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最基本的工作是要明确发展的主攻方向,形成科学清晰的经济发展思路。县域经济没有固定的、统一的发展模式。各个县份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应立足实际,各具特色,走自己的路,对已经形成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广东模式”等只能学习借鉴,而不能机械照搬。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欠发达县域,具有自己的特殊困难和矛盾,主要表现为经济市场化程度低,经济总量小,资本原始积累速度慢,缺乏产业支撑力。特别是随着市场

37、经济条件下区域竞争的加剧,日益显现出三大尖锐的矛盾,即国家投入少与扩张经济总量的矛盾,骨干财源少与迅速增加财政收入的矛盾,城乡居民收入少与加快富民步伐的矛盾。欠发达县域在制定发展方略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困难和矛盾,围绕解决自己的特殊矛盾来找准发展路子。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解决这些矛盾、加快经济发展?关键是要坚持“两个为主”、做好“四篇文章”。“两个为主”,即官资、外资、民资以民资为主;国际市场、外地市场、本地市场以本地市场为主。拉动经济增长,一靠投资,二靠市场。扩大投资,无外乎官资、外资和民资三个方面,政府投资虽对刺激投资需求起主导作用,但受到财力与机制的双重制约;引进外资虽是扩大投资的重要途

38、径,但其增长势头受阻于国际金融危机,这在客观上就要求以民间投资作为投资拉动的主体。欠发达县域“希望在民间,活力在民营,发展靠民力,稳定靠民风”,只要重视民资,肯在启动民资上下功夫,就能在宏观经济环境比较严峻的形势下,保持一方经济发展的活力。市场拉动,离不开国际、外地和本地三个市场,对欠发达县域而言,只有部分产品能进入国际市场和外地市场,因而,国际和外地市场对本地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是有限的。在国际市场、外地市场和本地市场三类市场中,对地方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只有本地市场。重点要通过培育购买力、扩大内需力、增强内驱力、提高产业支撑力来启动本地市场,拉动经济发展。“四篇文章”,即以农业产业化为

39、方向,以个体私营经济为突破口,以城镇化为抓手,以人力资源转化为根本。第一,以农业产业化为方向。欠发达县域大多是以农村经济为主,而农村经济又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加快欠发达县域经济的发展,基础在于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是,由于市场化进程太慢,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不高,农副产品加工、流通增值能力不够,欠发达县域的农业仍是一种弱质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直接制约了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长。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关键是要加快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转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城镇经济接轨,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

40、会化服务,把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这有利于农户通过龙头占领和开拓市场,实现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从而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生产规模的扩大,先进技术的推广和企业管理手段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提高农业的经营水平和效益;有利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有利于打破城乡壁垒,推进城乡一体化;有利于推动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多次增值,使农民获得在单一农业经营条件下无法得到的一部分工商利润,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为依托,以大户为载体,以培育壮大加工和流通龙头

41、企业为关键,坚持抓大户、上规模,抓特色、建基地,抓服务、建体系,抓龙头、促工贸,抓典型、带全面。对欠发达县域来讲,加快农业产业化,最迫切的工作有三项:一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坚持一手抓粮棉油的稳定提高,一手抓多种经营的突破。粮棉油生产,主要通过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土地产出率,达到增收的目的。同时,大力调整种植业和种养业内部结构,迅速提高经济作物和养殖业的比重。二是科学合理规划。在目标上,要做到户户有项目、组组有大户、村村有特色、乡乡有规模、业业有龙头;在产业层次上,坚持“县级抓规模主导产业,乡级抓区域性支柱产业,村级抓名特优新稀野特色产业”;在布局安排上,把沿路、沿河、沿边和基地、专业经济小区

42、作为重点,真正形成一批专业村、基地乡和专业经济小区。三是突出龙头建设。“农业发展快,要靠龙头带;农业进市场,要靠龙头帮工欠发达县域在狠抓农业生产强壮“龙身”的基础上,要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加工和流通企业振兴“龙头:深化龙头企业生成机制创新,坚持“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原则,通过完善一-批、改造一批、新建一批,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品市场占有份额高、经济效益好和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力争建成一批工厂、形成一批市场、组织一批营销队伍,真正做到业业有龙头,“大龙带小龙,群龙共齐舞:要引导龙头企业尽可能采用合作制的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与农民利益均沾、风险共担,使农民在加工和销售

43、环节中真正得到实惠。要大力发展农民运销合作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扶持运销大户,发挥他们的“头羊”和“纽带”作用,通过他们把千家万户引进市场。通过推进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以市场牵龙头、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连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格局。第二,以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为农民构造三种收入。一个地方经济活不活,关键是体制和机制的问题。欠发达县域经济之所以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运行的体制和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缺乏应有的活力。要加快经济发展就要通过体制和机制的转轨,增强发展活力,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发展壮大多元化的市场主体。联动个体私营经济的集体经济以其明晰的产权、灵活的机制、无穷的活力和强烈的市场适应性,已

44、经逐渐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是真正的市场主体,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联动个体私营经济的集体经济对市场具有“先知性”,在加快区域经济市场化进程中起先导作用;个体私营经济具有容纳和发展现有生产力的巨大潜能,是生产力结构中最具活力和生机的新的增长点,在提高产业支撑力中起主体作用;而联动个体私营经济的集体经济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主渠道,在提高购买力、扩大内需力中起基础作用;联动个体私营经济的集体经济分布在二、三产业,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所有制结构调整中起关键作用;联动个体私营经济的集体经济是劳动力转移消化、农副产品加工流通增值主渠道,民间资本是开发自然资源的主要资金来源,在

45、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中起推动作用;联动个体私营经济的集体经济面广量大,很容易“遍地开花”,在扩张总量中起主导作用,很容易实现先富带后富的领头雁效应。加快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大力发展联动个体私营经济的集体经济为突破口,全面实施“内培外引”工程。内培方面:坚持对内彻底放开、依靠民力的方针,按照“哪一级优惠就执行哪一级,哪一条优惠就执行哪一条”的原则,进一步放开、放宽、放活政策,鼓励各类人员,包括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兴办私营企业。外引方面:坚持对外全面开放、借助外力的方针,主动适应政府垄断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变、生产要素从纵向流动向横向流动转变的总体态势,把发展壮大集体经

46、济作为招商引资吸引外地生产要素向本地流动和富集的最主要方式,敞开大门欢迎外来人才的竞争和挑战,欢迎外来思想的同化和渗透,欢迎外来生产要素的富集和激活。全民发动,全面动员,人人积极参与个体私营经济联动集体经济、争当政策的宣传员、争当本地环境的塑造员和市场中介员。坚持“县域之外都是外”、“能给老外的政策都给老内”,创造“低生产成本、低交易成本”的双低投资环境,形成“洼地”效应。坚持把扩张经济总量放在首位,在有条件、尽可能引进大项目的同时,首先解决“有没有”和“有多少”的问题,而不是“要不要”和“好不好”的问题,把扩张经济总量放在突出位置。浙江人说得好,“头上头发少,理什么发型都难;头上头发多了,理

47、什么发型都可以“,因此,要坚持“老板不在大小,能来本地就行;投资不在多少,钱花在本地就行”的宗旨,凡是对本地经济发展有利的生产要素都敞开吸纳、广泛富集。在项目的选择上不苛求规模,不害怕竞争,不担心重复,除环境污染和精神污染项目外,其它一律大开绿灯。在产业导向上不唯上,不模仿,不主观人为地确定所谓骨干行业、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而是让市场去选择,让总量去定名,让效益去定位,让竞争去提高。第三,以城镇化为抓手。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欠发达县域经济之所以发展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镇化程度不高,人口城镇化率太低,城镇经济发展缓慢,经济中心辐射作用不强,龙头带动能力很弱。不加快扭转

48、这种“小马拉大车”的格局,欠发达县域经济就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加快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很多,但最为重要的抓手就在于加快城镇化步伐。城镇化是实现三次产业比例结构及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调整得以全面、综合、系统、集成和联动优化的枢纽和核心;城镇化是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农村产业多样化,通过减少农民达到致富农民目的的根本途径;城镇化是培育购买力、扩大内需力、增强内驱力、提高产业支撑力的关键措施;城镇化是促进经济增长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形成互动,有效避免整个区域经济增长陷入“低度均衡陷阱”的必然选择。那么,如何提高欠发达县域的城镇化水平?关键在于加快小城镇建设,并以小城镇为载体大力发展

49、城镇经济,重点是构筑三大体系:一是加快构筑城镇体系。小城镇具有农副产品的集散地、二产的“开发区”、三产的媒体和市场的载体四大功能,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启动、拉动、驱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手段和措施。对于经济欠发达县域来说,小城镇建设是形成“群马拉车”局面,增强经济辐射力的龙头工程;是牵住市场“无形之手”,引发区域经济发展拉动力的牵引工程;是推动一、二、三产业快速协调发展,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枢纽工程;是克服“双就地”工业化模式弊端,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的集约工程;是改变农民“泥腿子”形象,提高整体素质的文明工程;是改善欠发达县域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加速器二欠发达县域要以实施“群镇崛起、拉动内需;群马拉车、增强辐射”的战略为核心,遵循“以改造投资环境为主,重点建设县城;以大量扩充人口为主,加快建设小城镇;以创建文明村镇为主,逐步建设中心村”的方针,按照“小市之城,小城之镇,小镇之乡,小乡之村,小康之家”的发展模式,加快构筑“星罗棋布”、“众星拱月”式的城镇体系。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来说,城镇是载体,交通是命脉,电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