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五)》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城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五)》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五)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四声猿:2、神怪小说:3、桐城派参考答案:1 .四声猿是明代徐渭的四部杂剧的合称,四声猿语出于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则更属断肠之歌。作为一组杂剧,四声猿包括了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四本短戏。王骤德“曲律”称“四声猿”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2 .明代后期,通俗小说在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灵怪”、“妖术”、“神仙”等小说话本的影响,吸取了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后产生的。其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
2、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地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并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3 .桐城派在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与刘大概、姚鼐等一起,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方苞标举“义法”,提倡言之有物而文有条理;到姚鼐提倡“义理、考据、辞章”合一,成为具有严密体系的古文理论,成为纵贯清代文坛的一大文派。二、简答题1、述“沈汤之争”的背景、论争的焦点及文学史意义。2、简述红楼梦在人物塑造上的特点。3、谈谈王士祯的神韵说和其神韵诗。4、简述牡丹亭“以情反理”的文化意义。参考答案:1、(1)明代南戏的雅化过程中,文人分别从情感、文辞、曲律等方面对南戏进行改造并体现在戏曲创和批评中。(2
3、)沈璟、吕玉绳曾将牡丹亭改编成同梦记,引起了汤显祖的极大不满,“沈汤之争”由此而生,王骏德认为“临川之于吴江,故自冰炭”,两位大家到了水火难容的地步。沈璟认为“宁协律而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叶,是曲中之工巧”,汤显祖认为“倘使曲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二(3)吕天成对于对于“沈汤之争”,提出了“倘能守词隐先生之矩,而运以清远道人之才情,岂非合之双美者乎?”这是十分公允的评判。“沈汤之争”直接启发了后来桃花扇、长生殿的创作,使戏曲的情意、文辞、曲律几者之间都达到高度和谐。2、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塑造出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作者善于将不同人物,特别是相近人物进行对
4、比,以突出他们的独特性。红楼梦完全改变了过去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的丰富性。红楼梦突破了说书人叙事的传统,叙述角度上创造性地以叙述人多角度复合叙述,取代了说书人单一的全知角度的叙述。叙事角度的灵活运用,使作品写得更加真实,人物性格更为鲜明。(1)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对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皴染,使其丰富多彩的各个层面立体呈现。(2)将相近人物进行对照,在相似中显出独特性,真实性。(3)通过环境的描写以展示人物的性格。(4)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心理描写细腻真切感人。3、王士祺论诗以神韵为宗。其主旨与锤蝶诗品的“滋味”说、司空图的“韵外之致”和严羽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5、(沧浪诗话)为最高境界一脉相承,其所谓神韵,是要求诗歌具有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的特点。以此为宗旨,对清幽淡远、不可凑泊而富有诗情画意的诗特别推崇,唐代王维、孟浩然的诗正是其创作的典范。王士稹的诗歌创作,早年从明七子入手,“中岁逾三唐而事两宋”,晚年又转而宗唐,但是在这三次转变中,提倡“神韵说”是贯穿始终的。在他的诗作中,风神独绝的神韵诗占了主流,尤其是模山范水、批风抹月的“山水清音”,冲和淡远,风致清新,继承王维、孟浩然一派的家数,含情绵渺而出之纤徐曲折,惨淡经营却不露斧凿痕迹,词句明隽圆润,音节流利跌宕,代表了其诗的主要成就和特色。4、(1)是汤显祖“至情论”的集中反映。(2)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3)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4)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5)成为古代爱情戏中继西厢记以来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