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北京市各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学年北京市各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2学年北京市各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2022学年北京市各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一、诗歌鉴赏1.(2022北京东城八年级期末)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列各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鬲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唾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下
2、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OA.诗歌开篇运用写实的手法,写出了秋风的威力,渲染了凄苦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焦灼和痛惜的心情。B.诗人用“老无力”“呼不得”“叹息”等词语表现了自己对群童抢茅的愤懑和无奈。C.诗人把“雨脚”比作“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连绵细密,正面表现出他的生活十分凄苦。D.诗歌结尾并未停留在对诗人不幸境遇的描述上,而是借助议论和抒情,推己及人,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2)有人认为诗歌结尾“呜呼”有些突兀,没起到什么作用,可以删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本诗内容说明理由。(2022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结合诗经主题阅读,完成下面小题。诗经主题阅读关雎关关雎鸠,O窈窕淑女,。参
3、差苻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苻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苻菜,左右老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莱葭紫葭苍苍,.所谓伊人,O溯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紫葭姜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涧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堆。菜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漠。溯涧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让。2 .诗经中的诗节奏鲜明,多是四字一句。请默读两首诗,在横线处补写诗句。3 .这两首诗都吟咏了个人的情感追求。关雎记叙了男子对“”思慕、追求的过程,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兼葭摹写了主人公左右求索、反复寻找”
4、的行动,抒发了O4 .有人说,最美不过诗经。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解。(2022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OA.本诗开头,“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
5、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B.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一问一答,写出卖炭翁别无余财,全指望着自己千辛万苦烧成的一车炭卖个好价钱来维持生计的困窘。C.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写出“宫使”潇洒儒雅的风度,与卖炭翁的苍老憔悴形成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奢靡之风。D.全诗未有直接议论抒情,主要通过白描手法写出卖炭翁烧炭、运炭、卖炭以及炭车被抢的经过,讲述催人泪下的悲剧故事,融爱憎于字里行间。6. 白居易卖炭翁用“,这一反常心理写出了卖炭翁生活的艰难凄苦;而宋人张俞蚕妇一诗中则用“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一现象来控诉不劳而获、劳而不获的不公。这些诗句都表达了诗人7.
6、 (2022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问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全诗前三节叙事:第一节写秋风破屋,吹飞茅草:第二节写:第三节写秋雨漏屋,生活简陋。第四节转为议论抒情
7、,写诗人在沉思中振作起来,祈求广厦存寒士,表达了诗人的情怀。(2)杜甫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本诗画线句都写到了下雨的情景。请你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借“雨”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8. (2022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问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
8、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这首诗开头写秋风怒号,一个“”字直接写出狂风破屋威力之大。通过群童抱茅写出了诗人的心情。接着,作者由秋雨中自家生活的穷困艰苦推己“,表示宁愿,也要使天下人得到安乐,表现了一种博大的胸怀。(2)人们常把本诗与白居易的卖炭翁相提并论。请简要分析两位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怀有何相同之处。9. (2022北京昌平八年级期末)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身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
9、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溪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下列选项中对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甲】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茅草乱飞渡江而去,散落在对岸的江边,飞得高的挂在了高高的树梢,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到了池塘水中,写出了风力之大和诗人无力挽救草屋的焦急、痛惜之情。【乙】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南村群童欺负我年老无力,竟然狠心当面做抢
10、掠的事,写出了群童的恶劣、无赖之相和诗人的怨愤之情。【丙】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屋漏床湿没有干爽的地方,房顶的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写出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内心的凄苦。(2)诗歌最后一节直抒胸臆,触动读者心灵。请你结合诗句内容说说触动读者心灵的原因是什么。(2022北京平谷八年级期末)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各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湎江郊,高者挂身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
11、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千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0.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B.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不仅表现作者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而且表现他盼望战乱频繁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祸中解脱出来。C. “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11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杜甫早年便立下的宏伟志愿。即使存于乱
12、世,他始终心怀天下。“家国情怀”从未在他的心中褪去。请结合此诗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杜甫的“家国情怀”的理解。【链接材料】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答:(2022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晚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歌。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
13、,系向牛头充炭直。12 .卖炭翁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而对宫使则充满了,这些情感蕴含在诗歌的叙述、描写和强烈的手法之中。13 .请结合诗中具体内容,说说你怎样理解宫使“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的行为。14.(2022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阅读石壕吏,完成问题。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本诗从诗人“暮投石壕村”
14、到天明登途,从差吏(用三字原文)到带妇应役,从老翁“逾墙走”到潜归独别线索丰富完整,情节紧张压抑。诗人首尾叙事,中间写话,巧借老妇之口,诉说其一家的悲惨遭遇,揭示了给底层人民生活造成的深重苦难。(2)本诗中的“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和白居易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都表现了人物的矛盾心理。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作者表现这种矛盾心理的深层用意。参考答案:1.(I)C(2)不能删。作者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至死不渝的情感。【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雨脚如麻未断绝”诗人把“雨脚比作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连绵细密
15、,侧面表现出他的生活十分凄苦。C项中“正面表现出他的生活十分凄苦”有误。故选C。(2)本题考查诗歌重点词语的赏析。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呜呼”不能删。“呜呼”是书面感叹词,表示叹息,相当于“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的词儿如1“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至死不渝的情感,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