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职初教师职业适应的支持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职初教师职业适应的支持策略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幼儿园职初教师职业适应的支持策略研究芷江中路幼儿园郑惠萍摘要对初次踏上幼教工作岗位的职初教师而言,在角色、教育行为以及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不适应”,如何帮助她们尽快摆脱这些不适应,加速其专业成长的步伐,成为大家共同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对此我们首先解读了关于职初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理论资料,明确了课题研究中的主要概念以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立足园所实践,就角色适应、教育行为适应以及文化适应的支持策略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究,形成了本课题研究的中期报告。在实践探索中,我们首先通过调研分析诊断职初教师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性及原因,明确其目标和发展定位;然后针对职初教师“适应问题”进行策略研究,构建
2、并实施支持策略框架体系,从诊断定位系统、培训培养系统、评估反馈系统三个纵向维度以及角色适应、文化适应、教育行为适应横向维度来研究支持策略,。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究,我们的课题取得了初步成效:总结了支持策略如诊断评价策略、目标定位策略、多元化推进策略、扬长激励策略、同质共构学习策略、异质互动策略、文本指引策略以及自我反思评价策略等;完善新教师培训课程、积累经典家常课活动案例以及职初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取得的成绩等。关键词:职初教师职业适应支持策略一、问题的提出新一轮幼儿入园高峰的到来,迫切需求大量的幼儿园教师,尤其是郊区及部分城区面临着幼儿园教师急缺的现象。在这样一种刚性需求下,很多“新教师”加入到
3、幼教队伍中来,这为幼教师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带来了一些现实、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园所规模扩大,我园也有许多新教师不断加入进来。通过日常观察以及与她们的沟通交流,我们发现虽然新教师理念比较新,但在具体的带班、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经验比较缺乏,从而使其在短时间内很难较快较好地适应教育实践工作。从国内外关于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来看,我们发现:一方面关于职初教师的成长和培养问题,大家关注更多的是通过外部的要求以及施加的影响来帮助她们成长,而较少从她们自身需求来考虑;另一方面研究大多针对中小学,并且以理论研究居多,关于幼儿园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立足于幼儿
4、园实践来系统研究幼儿园职初教师的培养问题更多不见。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考虑以及园所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我们试图立足于园所实践来研究幼儿园职初教师的培养问题。在研究中我们注重职初教师角色适应、教育行为适应以及文化适应方面的支持策略的研究。二、理论解读与概念界定通过对国内外教师职业发展阶段尤其是对教师入职阶段的学习解读,我们对教师在入职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所关注的问题以及所需要得到的帮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教师职业发展的最初阶段,职初教师由于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初次接触教育教学实践,没有实际教学经验可以借鉴,在很多问题如角色转换、班级管理、教学活动开展等方面都面临着挑战。对新入职的教师来说,在入职
5、阶段的适应期她们关注的首先是生存问题,如能否在陌生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问题并尽快融入其中,然后是班级管理、教育教学、家长工作以及外界的评价等。由此可见,在入职阶段,对职初教师给予理解、鼓励、支持和帮助,帮助她们尽快认识自己的角色、工作性质以及自我定位,采取策略帮助其尽快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研究中的主要概念:职初教师:主要是指初次踏上幼教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一是从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到工作不满三年的老师;二是非学前教育专业大学毕业且工作不满三年的老师(或从其他行业转过来但从事幼教工作不满三年的老师)o职业适应:主要是指刚踏上幼教工作岗位的教师在入职阶段、新手阶段,即初步学习、积累教育实践经验的适应
6、阶段(通常为3年)所面对的角色适应、行为适应和文化适应。支持策略:主要是指在SH期待与教师自我期待的双重考虑下,在以教师为主体的前提下,通过教师的自我发展以及幼儿园等外界的帮助以及施加的积极影响,激活教师的内在成长需求,将内外部作用结合起来,共同促进职初教师成长。三、预研究:调研问题、分析研讨,提供策略为了能够有针对性地对职初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加速其专业成长的步伐,避免其少走弯路,我们自2006年开始就对“新教师的成长问题”倍加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支持其尽快适应教育实践。(一)通过访谈、实地观摩等调查职初教师的问题为了能够全面、客观了解职初教师的问题,我们设计问卷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
7、,我们又进一步通过实地观摩、访谈等发现问题、获取资料。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职初教师反映最多的是“作为新老师,进入教室连基本章法都不知道,怎么把好教育质量关”。(二)汇总归纳职初教师的困惑和问题为了解答新教师的疑问与困惑,满足她们的要求,帮助她们获得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帮助,我们首先对新教师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汇总:如何做好新生入园的准备工作、开学第一天老师该做些什么、每天带班的时候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如何处理突发问题、如何做好家长工作O(三)研讨分析,提供策略针对问题,我们首先从不同角度来确立问题,并对新、老教师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分类汇总;然后再请有经验的教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对一的解答,提供具体
8、的操作方法和策略,然后再通过深度汇谈等对这些策略进行研讨,以增强策略的可行性、可操作性。最后,再将这些问题和策略进行梳理,成为“课程”,具体操作如图所示:新、老师提出问题汇总与整理根据经验对应回答杭理成课程团队研讨、智慧碰撞四、关于职初教师职业适应支持策略的理性思考(一)明确“职业适应”的内涵角色适应:主要包括从“大学生”到“幼儿园教师、从妈妈眼中的“宝贝”到家长眼中的“小老师”、从大学时代的“同学”到幼儿园的“同事”等角色的转换。这些问题是职初教师在适应期首先面对且迫切需要解决的,并且适应的程度以及效果如何,将关系到职初教师对自我的认识和定位,进而影响其职业发展生涯。教育行为适应:主要包括活
9、动设计、师幼互动、家长工作、家园互动、班级管理工作、常规培养等内容,并且这些内容体现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文化适应:主要包括对幼儿园文化尤其是教学文化的适应、对区域文化乃至对“二期课改”文化、当代教育背景文化等的适应。(二)构建职初教师职业适应的支持策略框架体系针对职初教师角色适应、文化适应以及教育行为适应的问题,我们尝试构建了职初教师职业适应的支持策略框架体系,如图:职初教师职业适应的支持策略框架体系五、实践探索一实施支持策略框架体系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围绕着职初教师职业适应的问题,根据支持策略框架体系,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和探索。(一)目标、诊断策略为了让职初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
10、我们鼓励她们积极制定并实施个人的三年发展规划。具体流程如下:新教师自我评价教师之间互相诊断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互动交流完善个人发展规划。通过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职初教师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明确自己在三年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可能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并为此而努力;另一方面通过查看、讨论新教师制定的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幼儿园可以对不同能力、不同层次的新教师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加速其成长,而不是“一刀切”。(二)角色适应、文化适应的多元推进策略1、生动形象的小品表演,激发职业认同感在正式开学前,我们提供一些机会让职初教师了解幼儿园文化、了解教育实践,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暑期的全员
11、培训活动,以其生动的表演、鲜活的案例成为每年新教师培训的必备内容,成为帮助职初教师角色转换、了解园所文化和氛围的重要途径。“只有参与进来,才有深刻体会”,在组织暑期培训时,团支部会邀请包括职初教师在内的团员青年参加,其表演的内容、形式等都是通过大家群策群力并且紧紧围绕着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实践及其发展而进行。如“团员派主题班会”,通过青年教师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遇到的困难、得到的支持帮助以及以后的发展目标等内容,给职初教师启迪并表明自己的决心和态度;如“李阿姨讲故事”、“小猪有约”等以教育实践中真实而感人的实践案例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职初教师的成长历程,阐释了她们是如何寻找人生价值、体脸工作价值的。2
12、、以园为本的各种培训,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在对职初教师的调查访谈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提及自己虽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真正到了实践中却发现很多理论行不通,体会到了“理论是美好的,实践是残酷的”。针对这样一种情况,一方面我们鼓励职初教师要多从具体的教育实践出发来考虑问题,并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提升实践,另一方面我们还通过以园为本的培训来帮助职初教师尽快了解园所乃至当前课改文化情况。如在暑期培训中我们组织了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针对职初教师对当前“二期课改”内容知之甚少的情况,我们聘请上海市课改专家黄琼老师开展了关于“二期课改”实施情况的专题讲座,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了以生活、运动、游戏以及学习为主的基础
13、性课程及其关注的重点。(三)文本指引策略对刚踏入幼教工作岗位的职初教师来说,面对新的环境她们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角色意识不明确,甚至对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都不是很清楚。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尝试进行了文木指引策略的探究。如通过对规章制度、师德规范文本的学习,让职初教师明白作为教师应该具有为人师表的风范与形象,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等;通过“我准备好了吗”的门背后提示,让职初教师明白在一日活动中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并通过自我评价来提醒自己。通过了解,我们发现对这些文本策略,职初教师都很赞同,因为有了这些参考她们就会比较清楚要做什么了,并且这种方法也使得大部分新教师进步很快。(四)同质共构学习
14、策略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尽管良好的园所氛围为职初教师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由于年龄、经验等因素,她们总觉得和老教师在沟通交流时不能完全敞开心扉,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尝试其他方法呢?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以职初教师为主体的“同质共构学习小组”形成了。1、同质共构学习小组形成以龙潭园中班级组的“同质共构学习小组”为例:本小组主要由中班级组的三位职初教师组成,包括:初入职的中一班杨老师、工作一年的中二班袁老师和工作两年的中三班陈老师。之所以称其为“同质”小组,是因为她们都处于职业适应期,所面对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且三位教师年龄相仿,教龄相近,相互之间沟通更为容易,也更容易相互探讨学习。2、同质共构学习小组活
15、动形式同质共构学习小组活动形式主要为空班讨论学习、教育教学活动展示交流、网络讨论、教研组援助方式,同时辅以午餐聊天以及外出活动中的交流,其中小组网络讨论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她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对遇到的问题都能找到商量的伙伴。因为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鲜活的小生命、不同的个体,为此在教育实践中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为此小组研究学习活动基本上每周至少一次,以便能及时地就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寻求策略,尽量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初步的研究尝试表明,这样的方式有助于职初教师共同反思,协同去解决问题,相互间取长补短,同时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的讨论也使她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使其能够以良好的
16、状态投入到工作学习中。3、同质共构学习小组活动内容依托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同质小组活动的内容也涵盖了教育实践工作的很多方面,如班级管理工作、一日活动常规工作、家长工作等。以班级常规管理工作为例 班级常规管理工作对于新教师来说,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会发生许多不同的事情,不同的问题,为此常规的建立是最基础的一个环节。如:在幼儿自主游戏的时候,一开始杨老师并没有太重视这段“自由玩玩具”的时间,没有提过任何要求。可是后来问题就发生了,许多幼儿会互换玩具,然后又拿着他人的玩具再次进行交换。在这件事发生之后,她去请教了隔壁班级的袁老师。虽然袁老师工作只有一年,但是她在班级常规管理方面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如她告
17、诉杨老师自由活动时也要有要求,如不能离开座位,换玩具只能跟同组的小朋友换等。受此启发,杨老师也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如告诉幼儿不要带有尖角的玩具,以消除玩耍之中的安全隐患等。在杨老师对幼儿提出这些基本要求后,她开心地发现幼儿自由玩玩具时的常规好多了,也很少再发生碰伤、幼儿哭的情况了。4、同质共构学习小组活动成效通过对以职初教师为主体的同质共构学习小组活动的观察、了解与分析,我们发现她们相互学习、共同寻求进步的尽头提高了,正如她们的感悟:我们在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路更加得开阔,各自优势互补,工作上也更有干劲了。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她们逐渐学会合作,学会适应,在互相鼓励中团结协作,在探讨中
18、逐步掌握沟通的技巧和策略。这样的活动也使她们善于发现和学习他人的优点或长处,吸收、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在学会适应中形成优势互补,为准确寻找自身的成长方向提供参考,为自身的专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五)异质互动策略为了充分利用园所优秀教师资源,挖掘资深教师的优势,帮助职初教师尽快成长,使其少走弯路,我们进行了旨在促进职初教师专业成长的异质互动策略研究,并重点就“家常课”、家长工作进行了研究。以“家常课”为例:定时、定人、成制度:每个学期开始,大教研组长会根据本学期周安排内容,预定家常活动的时间以及人选,从而给资深教师示经验、给职初教师观摩学习的机会,流程明确、形式多样:教师自主设计活动、制定计划
19、一教学活动展示一现场反思一新老教师互动研讨一整理与完善。为了提高“家常课”研究质量,使其成为提高职初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抓手,在在“家常课”开展过程中,我们还采用“同课异构”、“滚雪球”等方式,积累了许多好课好例,供大家在实践教学中传阅、分享,成为职初教师的借鉴学习的重要内容。深入研究:看、听、说、思、研为了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和需要,切实提高“家常课”研究质量和实效,我们在“家常课”具体操作过程中进行了五个方面的探索:看、听、说、思、研。看一一看计划与纪录,借鉴与学习他人的经验;听一一听课,专题、示范课,观摩课与听课相结合;说一一说课,重点不是仅仅围绕检测成功与否,而是分析其背后的缘
20、由;思一一反思,活动前、中、后的不同侧面地反思;研一一集体讨论研读分析,给予一些支持性策略。“家常课”评价,提供参考结合“名师工作室”,我们将一些有经验的教师聚在一起,重点对“家常课”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研讨,设计了“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评价记录表”(试行稿),尝试将观察、评价、调整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部分展开,同时将“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引”能真正落到教师的具体教育行为中去。(六)自我反思评价策略为了让职初教师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的成长情况,知道自己下一步需要去做些什么,并且也让带教的师傅、园所知道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参考幼儿园已有的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月评价准则以及幼儿园教师成长
21、手册等内容,我们尝试进行了关于“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评价”的实践研究,包括班级管理、家长工作、来园接待等。除了以职初教师为主的自我评价外,我们还通过平时的常规检查、定期的汇报交流等监控和评估她们的适应情况、发展情况等,在此基础上,将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梳理、反馈,再次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分析,使其能够持续发展。(七)扬长激励策略为了突显职初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她们尽快成长并彰显个性和特色,我们进行了扬长机制与激励策略的实践探索。如通过“自夸墙”活动,放大教师们的“能”,给新教师斩露头脚的机会,使“自夸墙”成为激发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学习动力机制,成为大家开
22、发自我潜能的重要方式。又如项目招标制,为了针对不同教师的个性和特点进行重点培养,尤其是充分发挥新教师的优势,我们进行了科研课题研究中的项目招标制,将课题研究内容分成一个个小的专题,鼓励职初教师尤其是本科生积极认领、承担子课题研究,并按照要求来完成相应工作。实践证明,“扬长”机制使职初教师的强项更强,弱项不断提高。六、研究成效(一)职初教师得到了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发展 在新苗奖评比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有两名新教师连着两届分别获得“新苗奖”评比一等奖,有的教师获得二三等奖。 进行不同层次的公开展示活动如有的老师在工作半年后就向华师大学前系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了集体教学活动展示;有的老师向市区幼教同仁
23、进行了公开展示活动;除此之外,其他职初教师也积极参与公开展示活动,曾先后向市区、港澳乃至国内外幼教专家、同仁进行了区域活动、专业活动室等的展/Ko 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提高了从刚开始进班时需要搭班帮忙到现在自己一个人独立带好半日活动,并且基本上做到有序;独立做好家长工作的能力提高了:从刚开始“看到家长往后躲”到现在基本上能与家长就孩子情况进行沟通交流、甚至独立进行家访,并且逐步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认可;独立开展活动的能力提高了:从家常课活动的设计到开展到说课、反思,基本上都能够独立进行;独立承担带班任务,如小二班就是由刚满三年的周老师和金老师来带班,其工作能力和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二)形成了一
24、批经典家常课活动案例“家常课”作为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各园所每个学期基本上开展12次家常活动,职初教师全部参与,并且向全园教师展示活动。在“家常课”研究中,通过“一课多研、同课异构”等方式,形成了一批经典活动案例,包括教案、课件、反思以及研讨实录,并集成幼儿园自主性”探索-表达”活动一书出版。(三)完善了新教师培训课程在己有新教师培训课程的基础上,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对职初教师职业适应情况的观察和分析我们进一步发现,职初教师在独立带班时会碰到许多的问题:如来园、离园、家长工作、一日活动等,为此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成为我们培训课程关注的重点。对此我们尝试先让新教师暑期来园进几天班,通过带班获得一
25、些感性的经验,尝试提出一些问题,然后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对新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经典经验梳理”,将具体做法结构化,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已有的新教师培训课程内容,为新教师提供不同的经验菜单,供其选择使用,给予她们选择性的平台,使其不断寻求自我提高。七、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职初教师的职业适应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在适应期她们面临着角色适应、教育行为适应以及文化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初期研究,并将研究进展情况及其取得的初步成效进行梳理、总结,撰写中期结题报告。在总结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下一阶段要继续深化研究的问题:1、进一步探索职初教师职业适应的支持策略,分析其对职初教师产生的影响。2、
26、构建并完善培养职初教师的管理机制,总结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3、完善新教师培训课程,包括培训目标、内容、形式等。4、完善针对职初教师职业适应及其发展情况的评估系统,既包括以职初教师为主体的自我评价也包括以监控评估为辅的常规检查等。主要参考文献1、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探新.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陈勇.新教师入职培训新模式构想.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1).4、金燕.二期课改背景下“三新”教师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4).5、张建平.论新教师的教学成长.中小学教师培训,2(X)6,(8).6、胡金姣.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学前教育研究,2009,(8).7、邓泽军.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与建议.学前教育研究,2007,(5).8、周玮.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调查报告.教育导刊,2007,(11).9、陈金菊.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阻碍因素之分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1).10、崔哲、张树雄、赖映红.人本管理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研究,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