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发言4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58801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发言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发言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发言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发言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发言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发言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发言4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基层一线,是党员干部了解社情民意、向广大群众学习的好课堂,也是领导干部强化宗旨意识、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水平的大考场。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下基层是改进作风、推动工作的切入点,是必须走深走实的第一步。“走遍基层才能心里有数,才能心有灵犀一点通。”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倡导并带头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百姓心声。在正定工作时,3年内骑着“二八”自行车跑遍所有公社和大队;在厦门工作时,一次次上高山、进海岛、下农村、入农户,骑自行车跑企业、坐拖拉机进大山;在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工作制度,一路披荆斩棘、跋山涉水“三进下党”。总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给全党树立了榜样,也教育

2、了广大党员干部:到不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是不是了解群众的呼声,有没有对群众的感情,想问题、做决策、干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不一样,抓工作的力度和效果也就不一样。全省党员干部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下基层的工作方法,把下基层当成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和分内事,切实践行“一线工作法”。下基层,既要“身入”,更要“心到”。下基层有方法问题、能力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感情问题、立场问题。下基层首先要解决感情问题,情感和心灵上的到达,才是真正的到达。下基层不是走形式,也不是“例行公事”、完成“任务”。只有带着忧民、爱民、为民、惠民的深厚感情,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才能真正扑下身子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

3、才能杜绝“车子转一转、隔窗看一看、干部谈一谈”的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下基层,既要结合实际,更要注重实效。结合实际,要求各地各部门的党员干部要紧贴各自的服务对象,找准下基层的行动靶向,让部门的工作职能、个人岗位职责与服务对象所思所忧所盼精准对接,避免“一窝蜂”,避免“挂空挡”。注重实效,要求下基层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干巴巴、硬邦邦,哪种方式利于拉近距离、沟通顺畅,哪种方式能听到更多实情、能收集到更多问题,就采取哪种方式,决不能“为下而下”,决不能把便民惠民搞成扰民。脚下沾泥土,心中有真情。从根本上说,基层情怀就是人民情怀。坚持领导带头、以身示范,坚持各级党员

4、干部应下尽下、能下尽下,深入到一线去、到条件较差的地方去、到情况复杂的地方去,不仅拉近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空间距离,更拉近两者之间的心理和情感距离,我们就能不断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战胜困难挑战的勇气和力量。察民情,是下基层的着力点,也是解民忧的第一步。民情“察”得全面、“察”得精准,才能把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切实转化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效果清单,才能为精准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察民情,要找准群众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首先要充分了解群众真实、具体的需求,而不

5、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拍脑袋”、想当然,一厢情愿、闭门造车不行;偷梁换柱、把部门常规工作算作实事项目不行;大而化之、以共性问题代替个性问题也不行。否则,哪怕愿望良好,也会导致工作不接地气,好事不被认可,甚至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寒了老百姓的心。察民情,要抓好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回望百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都是坚持走群众路线、依靠调查研究而来。此次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扬我们党的光荣传统,让群众说话,听群众意见,冲着问题谋,针对难处干,发现并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事,决不能浮皮潦草,决不能高高在上,决不能搞“假大空”。通过落细落小的调查研究,真正把群众面临的迫切、具体

6、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生产生活不便、不顺的意见收集上来,把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总结出来。察民情,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形成“三个清单,。要通过实地走访“察”、蹲点调研“察”、座谈交流“察”等多种方式,及时汇总、分析、研判,定期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研究确定服务群众的任务清单,跟踪形成任务落实的效果清单,让所办的事情与群众的期待“合拍”,让办出的效果接受群众“评单”。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群众的事群众做主,办什么事、怎么办、办成什么样子,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决不能好心办傻事、办蠢事、办坏事。习近平在正定一书的封面,是一张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1983年

7、,时任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将桌子摆到大街上,直接听取老百姓意见,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千计万计,群众路线是第一计;千难万难,问计群众就不难。群众路线,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从认识论上说,就是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和工作依规,依靠群众创造历史伟业;从方法论上讲,就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将群众意见集中起来形成正确决策,再到群众中去发动、去组织,以此检验实践活动成效。群众怎么盼,我们怎么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通过实践活动的扎实开展,拿出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办成一批群众满意认可的好事实事,让政风社风清新扑面,让党心民心情暖交融。习近平总书

8、记强调:“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解民忧是下基层的关键点,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小处着眼、细处着手,才能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才能确保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解民忧,要变“干部端菜”为“群众点菜”。党员干部为群众“做什么菜”、办什么事,要由群众提、大家定,不能用政府善意思维代替群众切身需求和期盼。老百姓想什么、急什么、愁什么,党员干部就盯什么、谋什么、干什么;什么问题反映最集中最强烈,就先从这里找病灶、动刀子,做到对症下药、标本兼治、精准发力、务求实效,防止资源和需求错配,投入和效果错位

9、,导致“所送”非“所需”、“所做”非“所盼”,更要杜绝随意允诺、夸大承诺、空口许诺,避免不切实际、盲目推进,严防解决问题不成反而制造问题的形式主义。解民忧,要用“小切口”推动“大变化”。群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虽然看起来零零碎碎,却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具体需求,一头连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大局,“民忧”就在这群众生活的方寸之间,在一桩桩、一件件“小事”中。真正解除“民忧”,不能眼高手低、流于表面、搞花架子,而要从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小事实事做起,不因事小而不为,做到抓具体、具体抓,真正将人民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变为党员干部的“操心事”。解民忧,要变“你办我看”为“互商共办”。“人

10、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解民忧不是党员干部的“独角戏”,要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变“政府急”为“同心干”,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尽力、成效共享的生动局面。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村民们的电热炕是什么样的?”“你们的垃圾都运到哪里了?”“去年村里有多少人娶媳妇?”每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问题的关注都是从小问题问起、从家常

11、话唠起,这深刻揭示了民生工作中“小与“大的辩证法,生动彰显了“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大情怀。最是小事解民忧,最是细处暖民心。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干部的大事,说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我们就能通过扎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排忧解难到田头,民生温暖涌心头,让群众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安全感更多。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发言4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感情是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带着感情做事,那是一种温暖,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暖民心是下基层的落脚点,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全省党员

12、干部要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博大胸怀和深厚情怀,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把共解难题的过程变成密切与血肉联系的过程。暖民心,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企业生产经营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和弱项。越是在困难的时候,党员干部越是要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以百姓之心为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聚焦群众和市场主体的燃眉之急,聚焦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多做雪中送炭、救急解困的工作,把好事实事既办出效果,又办出温度,起到办好一件、带动一线、温暖一片的效果。暖民心,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民生诉求纷繁复杂,如何避

13、免“干部干、群众看”现象,避免“干部满腔热情、群众却不领情”困境?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依靠群众,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充分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让群众充分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既是解决好各种“急难愁盼”的最佳途径,也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应有之义。切实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要通过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既实事求是及时解决点上的个性问题,也着眼长远建章立制推动解决面上的共性问题,与群众共商办法,共解难题,共享成果。暖民心,要立足把基层做实做强。社区(村)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直接面向广大群众,是

14、群众家门口的“一线服务窗口”。当前,基层资源相对有限,力量较为薄弱,服务能力不足。要大力推动资源下沉、力量下沉、服务下沉,既提升基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也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实现政府治理和群众自治的有效结合、良性互动。真感情需要面对面、心连心,暖民心需要抓得准、干得实。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要求:“现在,我们共产党的各级干部到哪都要问一声乡亲们:还想过什么样的好生活?更好的生活,我们一起来推动、来实现。”扎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就是要创造性、创新性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要求,推动党员干部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问题在基层发现、办法在现场寻找、矛盾在一线解决。以人民群众认可不认可、同意不同意、高兴不高兴为重要标准,想事谋事、干事成事。只有这样,群众才能跑在前、干得欢、得实惠,基层共商共建共享的局面才有坚实支撑和不竭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