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60507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16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高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高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高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高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6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高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2011-2015)时期,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历经“二次创业、再铸辉煌”的奋斗历程,站在我县发展的新起点上,顺应发展环境的新变化,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发展面临的新挑战,科学谋划和推进“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创造建设富强、文明、秀美、和谐的新高唐,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本纲要是今后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人

2、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一、基础条件和发展环境(一)“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十一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大政方针,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和聊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以建设富强、文明、秀美、和谐的新高唐为目标,解放思想,二次创业,埋头苦干,再铸辉煌,实现了高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为顺利开启“十二五”规划、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奠定了决定性基础。1、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十一五”时期、特别是近三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切实造福高唐人民为根本目的,

3、全党抓经济,全民抓创业,重点抓工业,突出抓环境,关键抓落实,卓有成效地实施“258”工程、“项目突破年”和“双百行动”,不仅一举扭转了“十一五”前期一度下滑的经济态势,而且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严峻挑战,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占得先机、争得主动,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突破性地跃上新台阶。经济增长明显加快。2010年全县GDP达到224.5亿元,突破200亿大关,为2005年的2.3倍,“十一五”年均增长14虬五年间累计创造的GDP总量86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6倍。图1-1“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运行质量明显提高。财政汲取能力迅速提高,地方财

4、政收入年均增幅明显高于同期GDP年均增幅。2010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7亿元二十一五”年均增长16.8%,比同期GDP年均增幅高出2.8个百分点。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持续提高。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90.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48.4亿元、利税55.6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9倍、3.26倍、3.3倍,年均分别增长24.2%、27%、27.5%o图1-2“十一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单位:亿元)投资总量显著扩大。2010年全县完成全社会投资131.5亿元,为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长22%。“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425亿元,是“十五”

5、时期的2.9倍。社会消费强劲增长。201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5亿元,为2005年的2.4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9%。“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2倍。图1-3“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单位:亿元)会资资消零 社定投会品额 全固产社费售 2、结构调整形成新格局。“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迅速。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3.2:70.4:16.4调整为20次年的11.2:69.6:19.2,五年间农业增加值降低了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提高了2.8个百分点。着力农业做优做精,农业内部结构显著优化

6、。奠定了畜牧大县、畜牧强县的发展基础。按照“稳定粮棉、巩固产业、主抓畜牧”的总体思路,集中力量发展畜牧业,增加农民现金收入。全县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300余处;畜牧养殖业新增农民人均收入近千元;畜牧总产值占农业比重达到50%;粮食总产连续八年递增,达到49.8万吨。着力工业做强做久,初步走出发展循环经济和新型化工业的新路子。增强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新突破,泉林20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打造全国最大的生态环保浆纸基地;利用时风电动轿车列入国家“863”计划,重点抓好新能源汽车项目。建构合理的企业规模结构有新突破,实施“258”工程,既抓顶天立地、更抓铺天盖地,大、中、小企业规模结构更加合理,

7、龙头带动、梯次发展的良好工业生态群落初步形成。着力服务业繁荣发展,特色服务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围绕培植特色物流,初步建设千千佳、恒冠、物资能源储运以及粮食、棉花五大物流基地建设;围绕培植特色文化,依托“中国书画艺术之乡”金字招牌,市场化运作中国(高唐)书画博览会,建立鲁台书画艺术交流基地,谋划建设艺术家馆群,打响“苦禅故里、书画高唐”品牌;围绕培植特色市场,加快建设华银南方商贸城等专业市场;围绕培植特色旅游,开发建设总投资6亿元的圣树湾温泉度假村项目,鱼邱湖被评为3A级风景区,清平镇成为省级特色景观旅游乡镇,清平森林公园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图1-4“十一五”期间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十一五”末三

8、次产业结构“十一五”初三次产业结构3、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十一五”期间,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城镇合理扩容,城乡建设面貌焕然一新。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6.5%。我县荣获“全省人居环境范例奖”,被评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和全省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投资8亿元实施鱼丘湖南岸综合整治工程,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8平方公里,比2005年增加5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5%。城中村改造和农村社区建设迈出较大步伐。农村水利设施和农村社区建设等取得显著成绩。2010年,全县行政村油路通达率达到100%O4、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投资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及城

9、市垃圾处理场,我县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全国造纸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宣贯暨治污经验交流会在我县召开,我县被命名为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山东省循环经济示范县。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全面完成“十一五”C0D、二氧化硫减排任务,万元GDP能耗较“十五”末下降23%。5、民生速设得到新加强。“十一五”期间,我县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健康发展。投资近亿元的体育运动中心完工,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完工。2009年我县被评为全省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先进县,“六个一”帮扶活动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还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

10、乡。教育事业迈出新的步伐。教学条件大为改善,新设立第二实验中学和第二、三、四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幼儿园,维修加固了12处中小学危旧校舍。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县医院已达到高标准的二级甲等医疗机构水平,中医院新门诊楼主体完工,乡镇卫生院标准化、规范化创建工作已圆满完成,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按规范化建设的标准全部完成,疾病预防、健康保健均高于全市标准。保障救助能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我县以促进就业、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为重点,构筑起以医疗、企业养老、机关养老、农村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为主体的覆盖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提高到

11、2008年以来的10096,社会保障能力居全市首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累计征缴养老保险金4.8亿元,社会化发放率100机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960元,比2005年增加6942元,年均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49元,比2005年增加2589元,年均增长11%以上。图1-5“十一五”城乡居民收入(单位:元)6、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2009年我县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产学研合作创新先进单位、全省知识产权示范县。时风、泉林被科技部、国资委和全国总工会三部委联合确定为第三批创新型试点企业。目前,全县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

12、中心15家。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4.3%o7、改革开放焕发新活力。积极深化体制改革,完善了人事代理,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和管理等关键环节上进行了积极探索,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将体制改革深入到经济发展各个领域,巩固扩大了各项社会事业改革成果,并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迅速成长壮大。四大产业群体规模、效益翻番增长,2010年个体私营企业户数达到1360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到356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实施了“大开放、大招商、促进大发展”的战略,实行

13、科学、理性、精准化招商方式,招大引强成效明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高唐,与国际500强、央企实现了突破性对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构筑“大经贸”的发展格局,外经外贸上了一个新台阶。“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L4亿美元,是“十五”的4.5倍,其中出口6.8亿美元,年均增长22.8%;实际利用外资6614万美元,居全市首位。图6“十一五”期间出口总额(单位:万美元)“十一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实践,为“十二五”及今后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坚持解放思想,聚力创业谋求大发展。通过不断解放思想,形成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好作风,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14、。“二次创业、再铸辉煌”的奋斗目标,引领高唐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全力实施“项目突破”暨“双百行动”大会战的决策部署,推动高唐进入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实施“项目年”、“机遇年”、“全面提升年”重大举措,进一步夯实了“二次创业、再铸辉煌”的坚实基础。坚持“团结、学习、实干、公正、廉洁”的理念,倡导“三宽四不五有”的干部导向,营造形成了“坚韧不拔、团结实干、开放包容、敢于争先”的高唐精神,成为凝聚、团结、鼓励全县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二是坚持创新转型,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大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转变经济增长方

15、式,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258”工程,贯彻“抓二带三促一、抓大带中促小、抓内促外”的转型发展思路,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全面提升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五大建设水平。三是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消除束缚科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着力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探索干部选拔任用新路子,实行“一个工程七条线”工作机制,强化科学监督考评问责体系,以打造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体制改革等在内的综合配套改革。四是坚持统筹规划,

16、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在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指导方针,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二次创业。推进城乡协调发展;通过覆盖城乡的重大项目投入,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通过强化政策指导,努力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社会管理一体化。五是坚持执政为民,更加关注民生发展。确立了“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执政理念,把切实造福高唐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

17、促进民生改善;更加注重发挥人的因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依法行政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协调机制,推进社会公平公正;加大对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六是坚持优化环境,保证稳定发展和谐发展。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和民主执政,整顿机关作风和纪律,提高服务质量,维护正常发展秩序,提升政府软实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以优化投资环境为重点,大力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大力拓展服务业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推动全县开放型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十一五”期间在取得辉煌成就和跨越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因循守

18、旧、安于现状的观念根深蒂固,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风气尚待弘扬;经济总量有待进一步扩大,发展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二产大而不强,三产比重偏低且发展速度较慢,民营实体偏小且不够活跃;产业对财政贡献率不高;缺乏高科技、高技能和创新型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对外合作的开放型经济路子有待拓宽。(二)“十二五”面临的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同在,但总体上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基础更加巩固,发展动力更加充足,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具有明显的科学跨越发展的后发优势。但是,我们所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不确定因素增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迫切、外在压力加大,实

19、现富民强县历史性跨越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十分紧迫,非常艰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是具备了科学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为今后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特别是双百会战两年建设235个过千万的重点项目,258培育工程成效翻番,使全县站在了科学跨越发展的崭新历史起点上。二是具有较优越的区位优势。我县位于济南、聊城、德州三个大中城市构成的“金三角”中心,津冀鲁豫四省市的经汇处,兼得我国东中部发展之利。一方面,接受东部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和产业转移,依托沿海庞大的市场实现产业规模化和推进深加工,特别是伴随省内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青岛、济南两大都市圈的迅速崛起,我县作为承

20、东传西的枢纽和节点城市,发展东部发达地区转移而至的先进技术和产业的优势十分明显;另一方面,利用中西部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等资源发展能源产业,并向中西部广阔腹地开拓市场,便于形成能源和物流商贸大优势。三是,面临与济南同城化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已具备了向大都市和带动整个周边地区向都市圈化发展的雄厚基础。“十二五”期间,随着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城六市”一体化发展步伐的加快,济南对整个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极化、辐射和带动作用将大大增强,势必成为面向环渤海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大都市,并进而伸入周边广阔腹地一起构成济南都市圈。我县东依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西靠京九铁路,连接京

21、九、京广、京沪三大南北铁路的东西通道邯济铁路穿境而过,国道105线、308线和两条省道交汇于县城;青银高速公路和高临高速公路在我县境内形成黄金交叉。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使得我县具有与济南同城化发展的独特优势。济南都市圈化发展,将加快我县与济南同城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我县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目前我县经济总量规模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科技和高端人才支撑能力不足,土地瓶颈制约因素依然突出,金融支撑能力不强,城市化水平发展空间大,城乡统筹的压力较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经济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科学跨越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

22、导思想今后五年以及更长一段时期内,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执政理念,全面学习借鉴张家港精神,涵养和弘扬“坚韧不拔、团结实干、开放包容、敢于争先”的高唐精神,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文化兴县战略,培植有机农业、新型工业和特色服务业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构绿色产业,书画名城,生态宜居,幸福高唐。经过五年努力,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翻番,在经济发展水平上

23、再造一个新高唐,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三十强,跨入全国百强县,实现“二次创业、再铸辉煌”的奋斗目标。(二)基本原则1、坚持解放思想,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第一要务。把科学发展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和总纲领,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科教优先、富民优先、民生优先、环保优先,坚持包容性增长,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实现跨越发展、率先发展,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2、坚持抓投入,不断扩大经济增长总量。把加大投入作为推动“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放大消费对经济社会发

24、展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提高居民收入,稳定扩大就业,加强社会保障,完善消费政策;强化政府投向引导,激活扩大民间投资,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入力度,加快构建内生增长的长效机制。3、坚持转调并重,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高端产业主导、产业融合发展、国际化承接、集群化发展和都市圈功能区布局,推动一二三产业统筹协调发展。坚持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走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升发展质量,增进发展效益,促进经济步入良性循环,保持平稳较快发展。4、坚持

25、科技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增强活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大综合配套体制改革的攻坚力度,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的竞争与合作,增强发展的融合性和开放度。5、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全县发展“一盘棋”的思想,从省内、国内、国际等多层次和广视角审视和把握全县发展大局,既牢牢抓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又清醒认识发展面临的挑战,统筹产业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

26、当前和长远发展,坚持民生优先共享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6、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实干是能力,落实是水平。要立足本职,围绕大局实干,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用心工作,把各项工作创造性地落到实处。要坚韧不拔,带着激情实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攻坚克难,在艰苦的地方建功立业,到困难的地方打开局面。要雷厉风行,立说立行,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善于团结方方面面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营造万众一心、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三)发展目标至2015年,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分别实现翻番

27、,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再造一个新高唐,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三十强,跨入全国百强县,实现“二次创业、再铸辉煌”的奋斗目标。初步形成高(唐)-济(南)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有机对接、规制管理融合互动的发展框架;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有机农业、新型化工业和特色服务业为支柱的绿色增长产业基础;初步实现由高唐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优势的战略转变。经济发展。至“十二五”末,GDP达到450亿元,实现翻番。地方财政收入翻番,力争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五年累计完成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o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8%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62:

28、30o初步形成绿色增长的产业基础。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投资结构明显优化。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到30%以上。城乡建设。至“十二五”末,城镇化率达到60%,县城区建成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达到25万人。城区内外深度融合,城区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区品位明显提升。加快县城和乡镇建设,形成新型城镇布局;加快农民向市民转变,新农村建设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生态环境。到“十二五”末,生态县建设有突破性进展。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比2010年减少20%,万元GDP能耗较一五”下降18.5虬危险废物得到全

29、面、安全、规范处置。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虬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2%,创建省级园林城。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一一人民生活。“十二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全县新增就业岗位达到5.5万个,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达到1.4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城镇居民养老、失业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农合覆盖率稳定在97%以上。形成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o以内

30、。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事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改革开放。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民营经济、农村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建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到201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8亿美元,其中出口4亿美元、进口4亿美元,进出口实绩企业达70家。5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走出去”企业16家,境外投资总额2000万美元。三、

31、加快建构现代产业体系(一)创建全国生态有机农业示范县到2015年,初步形成有机农业为主导,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等为支柱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努力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县。“十二五”期间继续落实“稳定粮棉、巩固产业、主抓畜牧”的发展思路,实现全县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主要农产品产量、质量适应市场需求,主导产业优势突出,农业标准化、产业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1、突破发展有机农业。“十二五”期间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构建高唐生态、循环、安全、高效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打造高唐有机循环生态农业品牌,实现高唐农业的跨越式发展。以金铭集团有机牛、有机兔示范基地为依托,以生物技

32、术、沼气技术为支撑,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推广发酵床养殖法,实现养殖污染零排放。每乡镇(街道)至少有3处规模养殖场(小区)实行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探索引进“三安”(产地安全、生产过程安全和产品安全)农业生产模式,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粮油、畜牧、果品、蔬菜等几个方面建设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到2015年,全县80%以上的农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认证,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20个,面积60万亩。“十二五”期间打造全县有机农业产业示范园区12个,生态农业示范园区5个,把清平、赵寨子等5个乡镇培植成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乡镇,把我县打造成“全国生态有机农业示范

33、县”。2、发展高效特色种植农业。“十二五”期间努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使特色种植农业发展壮大。发展食用菌、器麻、紫穗槐、紫甘薯、花卉苗木等特色种植专业村33个,特色种植面积10万亩,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努力扩大绿色蔬菜面积,发展优质高效品种,全面提高蔬菜质量。林果业生产以实现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为导向,着力发展经济林、用材林产业。以清平、赵寨子、卅里铺等乡镇和国营林场为核心,着力培育以苹果、葡萄为重点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到2015年全县完成经济林基地建设10万亩。抓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模高唐项目区建设。充分挖掘传统农业潜力,建设粮、棉、油作物高产示范方25个、12万亩。设立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服

34、务中心,推广免耕播种4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60万亩。姜店、杨屯、梁村、尹集率先实现吨粮镇(乡),2015年实现吨粮县。3、持续发展壮大畜牧业。“十二五”期间要集中力量建设山东省畜牧强县,使畜牧业成为我县农业的特色主导产业,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培育壮大一批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与规模养殖基地相配套的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好蓝山集团、荣达公司、金铭集团等畜牧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继续抓好澳士达公司肉牛、獭兔宰杀线,实施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完善闭合产业链条。通过发展规模化养殖场、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小区等多种形式,大力膨胀发展肉猪、肉牛、肉鸭、肉鸡等畜

35、牧养殖业规模,力争新建规模养殖场400处,发展畜牧养殖专业村33个。特别是抓好总投资10亿元,规划IOoo亩,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的六和荣达产业园建设。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设立产业发展风险基金,保障养殖户的利益。到2015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55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4、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副产品的增值与转化。重点扶持一批上规模、档次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村产品加工企业和流通营销企业,进一步壮大六和荣达、金铭集团、蓝山和美等龙头企业带动实力,注重引进有实力的高科技企业以及与优势产业关联度高、比较优势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高唐。粮食以和兴面粉、

36、荣达饲料等粮食加工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深加工和精加工。棉花以卅里铺棉花加工群体和超越纺织、智德纺织、利泰纺织等龙头企业为依托,积极开展棉花产业化经营。吸引蔬菜加工企业到我县开展蔬菜加工保鲜,开发菜汁、蔬菜脆片、脱水菜、速冻方便菜等,促进蔬菜产品增值。规范化建设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十二五”期间发展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5个,省级示范合作社15个。到2015年,全县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力争实现全县发展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5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50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0家,年销售收入实现630亿元以上。5、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一是在主导产业集中产

37、区,培育一批较大型专业批发市场。重点建设完善尹集鲁高蔬菜批发市场、固河蔬菜批发市场、清平花生市场、赵寨子和卅里铺西瓜市场等。二是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易条件。加强市场的供水、供电、场地硬化、冷藏设施、通讯和信息系统、电子结算系统、质量检验检测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标准化程度高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建设和发展电子交易、电子结算系统,试点开展农产品拍卖、远程交易、网上交易、集中配售、农超对接、连锁经营等新型交易和经营方式。三是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主体。扶持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鼓励生产大户、运销大户领办合作组织,向企业化、公司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加快农民经纪人队伍

38、建设,组建经纪人协会,使农民经纪人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二)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依托泉林总公司、时风集团等在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生态工业等方面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同行业前面的骨干企业,以打造生态工业群体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为途径,努力把我县生态工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整个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将科技创新作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运输机械、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信息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与技改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淘汰落后产能,进行设备升级改造,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15年实现四个翻番,主

39、营业务收入由2010年的748.4亿元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15%;利税由2010年的55.6亿元达到1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10年的364家达到720家以上,年均增长15%;“258”工程企业由2010年的43家达到过100家,年均增长18%。提高三个占比,工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由2010年的70%提高到75%;高新技术产值率由2010年的24.3%提高到30%;技术改造占固定资产投入的比重由2010年的60%提高到71%o1、推动新型工业化产业发展。以全力推进“258”工程为总抓手,坚持工业强县、产业富民主题,把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科学有效投入、增强自主创新

40、能力贯穿始终,全面优化工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升质量效益,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壮大工业经济综合实力,率先进入全省工业30强之列。一是做大做强两大支柱产业。时风汽车和零部件产业。时风集团以实施汽车产业园项目为依托,加快形成年产30万辆新能源汽车和轻微卡汽车的生产能力,用汽车工艺技术提升低速载货车、三轮汽车和农业装备,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把握纯电动汽车市场的主动权;加快轻微卡汽车规模化,进入全国轻微卡汽车行业三甲之列;保持主导产品的优势地位,研制轻量化、智能化、绿色化、组合化的农用汽车;以环保、节能技术为突破口,大力开发新能源汽车和多缸环保节能型发动机;以不分行玉米联合收割机、大马力拖拉机

41、为重点,发展多功能农业装备;以巨型全钢工程子午胎为基础,自主研发汽车用全钢子午胎,全面提升中国轮胎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橡胶行业科技进步;巩固提高低速载货车、三轮汽车产业优势,成为中国驰名、世界著名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同时带动13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电子电气系统、模塑化工产品、机加工配件”三大板块,完善产业链。十二五期间完成“三大转型升级”,即着力推进由农用汽车为主向汽车产业为主转型升级,着力推进由传统农业机械向现代农业装备转型升级,着力推进由机械制造为主体向机械制造、热电、轮胎化纤产业共同发展转型升级。到2015年该产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打造中国绿色汽车工业

42、城。泉林本色浆纸循环经济产业。泉林集团以实施20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为载体,以“清洁制浆新技术”、“环保型本色浆制品技术研究”、“制浆废液精制有机肥技术”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为支撑,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秸秆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全力建设优质商品浆基地、高档文化纸和生活用纸基地、食品医疗包装盒基地、绿色有机肥料制造基地、制浆造纸环保设备自主设计基地五大基地,建设以泉林集团为核心的全球最大的非木材纤维浆及其衍生产品研发、生产中心,带动形成包括纷美包装、凯隆造纸、泉洁造纸和纸品产业园等在内的产业群,为中国非木材纤维制浆造纸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树立典范

43、,成为世界知名、国内顶尖的本色浆纸集团,构建全国独树一帜的泉林循环经济模式。到2015年,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打造中国本色纸都。二是提升壮大四个传统产业。纺织服装产业。利用当地丰富的优质棉花、熟练劳动力和充足的热电等资源,依托智德纺织、超越纺织、利泰纺织、艺唐针织、广盛棉业等棉纺织企业,重点发展棉花加工、棉纺、针织,积极开发服装、产业用纺织品,通过纺织品的深加工和外向拓展,延伸提升从棉花贸易、棉纺织加工到制衣的产业链,提高传统产品技术含量和档次,围绕高档服饰的需要,开发新型面料,争取创建高唐服装品牌。以时风集团及其它汽车厂家配套为方向和产业链,开发生产汽车内饰材料。力争建成省内重

44、要的新兴棉纺织服装加工产业集聚区。到2015年,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食品加工产业。以蓝山集团为龙头,大力发展冷轧花生油、花生蛋白、大豆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带动花生种植、初级加工向产业集聚。以六合荣达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肉鸭、积极发展肉猪产加销一体化。以金铭集团为龙头,大力发展有机牛、有机兔的养殖、加工和销售。积极发展面粉加工、幼儿食品和造酒业。突出“绿色”、“健康”、“有机”品牌,按国际质量标准和要求规范食品加工业,用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食品工业,扩大外贸出口规模,建成区域性食品加工制造基地。到2015年,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化工化纤产业。以时风集团为主体,

45、快速膨胀化纤业,带动化纤纺织加工群体的形成,打造新的百亿产业;以奥克特公司为主体,积极发展无水甜菜碱、氯化胆碱、甲醛等精细化工,扩大氯化胆碱生产能力和出口规模,建成国内最大的胆碱生产基地,成为全球最大的氯化胆碱供应商;培育壮大木质素产业园。到2015年,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亿元。木材加工产业。扶植金如意、盛世豪鼎等企业成为木材加工业的产业龙头,扩大加工规模,优化产品结构,开发多种类型的板材,发展家具、地板加工,提高附加值,建成全省重要的木材加工基地,形成并完善龙头企业、加工业户、乡镇政府、金融机构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到2015年,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亿元。三是培育发展四个战略性新

46、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为“258”工程扩量升级打造生态、节能、环保模式。突出抓好机械加工、化工、建材、电力、纺织等五大重点耗能行业和13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大力支持一批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实现资源循环式利用。在工农业互动领域,建立以秸秆综合利用为主体的工农业循环经济复合模式。在工业内部领域,实行各具特色的闭合式循环经济模式,突出抓好泉林本色浆纸、时风节能环保发动机、菁华抽油杆(管)再制造、奔达可轮胎再制造、昌佳节能变电器、鑫海燃油添加剂、圣联鑫蜂窝陶瓷载体,提高节能环保产业的占比。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突出抓好以大马力拖拉机、高

47、端收获机械以及发动机为主的农业装备;抓好以本色造纸机械、环保餐盒生产设备为主的造纸装备;抓好以三坐标测量仪、二次元投影仪等为主的精密量仪装备。积极培育直线导轨自动化功能部件、自动化节能环保砖机、特种钢材等装备制造业。电动汽车产业。坚持自主开发和引进先进技术相结合,按照低、中、高速电动汽车“三步走”的原则,加快电动汽车研发、升级、技术储备工作,积极生产新型、安全、舒适、经济电动汽车,建设电机、电控、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争取时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重点规划项目。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做好电动汽车推广示范工作。新信息产业。“十二五”期间,建成领先的创新性、示范性山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48、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重点扶持天海电装、泉海科技和启辉电子等电子信息企业做大做强。支持电子信息企业进军物联网领域,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2、促进支柱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共同发展。到2015年,“258”工程企业个数超过100家,其中支柱企业6家,骨干企业20家,重点企业80家。一是做强支柱企业。按照支柱企业再造和再造支柱企业的原则,大力推进支柱企业营造产品领先、科技领先、人才领先的新高地,打造一批以时风、泉林集团为引领的航母级企业。到2015年,时风集团纳税超过4亿元,泉林集团纳税超过4亿元,纷美包装纳税超过2亿元,智德、奥克特化工、热电(或凯隆公司)均纳税超过5000万元。二是突破骨干企业。

49、按照集中力量、政策倾斜、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原则,坚持个数与个头并重,大力扶植骨干企业快速发展。到2015年,蓝山、六合荣达、利泰、超越、永恒棉业、金铭、菁华、东大齐风、金如意等10家企业纳税超过1000万元;泉海科技、风帆电机、天海电装、中探机械、宏泰纺织、高鑫棉业、亿溪纺织、汇新轴承、洁宇化工等10家企业纳税超过500万元。三是膨胀重点企业。按照创造环境、政策扶植、产业拉动、加快发展的原则,大力扩张重点企业总量规模。到2015年,艺唐针织、合盛化纺、中信建工、昌佳变电、第二造纸、鑫海汽配、高远高铁、长顺皮革、奥特锦熔、新星精密、泉洁纸业、锦博士啤酒等30多家企业纳税超过300万元;飞腾工贸、腾飞机械、恒泰工贸、金源标准件、华驰高铁、田园工贸、盛世豪鼎、三星量具、兴文纸业、地探机械等40多家企业纳税均超过100万元。3、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是壮大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是统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