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疾病(变态反应发展简史)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敏性疾病(变态反应发展简史)2.ppt(7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过敏性疾病,过敏-新世纪流行病,过敏性疾病是常见病,随着感染性疾病的控制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在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增高趋势,已成为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全球健康问题。世界变态反应组织在世界首个过敏性疾病日公佈对30个国家进行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国家的12亿总人口中,22%(2亿5千万人)患有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结膜炎、湿疹、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和严重过敏反应等。,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约有1亿5千万人患有哮喘,其中50以上的成人及至少80的儿童患者均由过敏因素诱发,每年有180,000多人死于哮喘。,食物过敏、湿疹和药物过敏的患病率
2、近年也明显升高,美国有300万人对花生和坚果过敏,6岁以下儿童食物过敏的患病率为4%,成人为1-2%。食物过敏已成为严重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的主要原因。特应性皮炎在欧美国家和亚太发达地区的婴幼儿和儿童中很常见,其发病率已从60年代的3%上升为90年代的10%。急性荨麻疹影响10-20%美国人的生活,其中50%人的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美国 药物过敏占全部药物不良反应的10%,青霉素是最常见的致敏原因,每年有400人因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而死亡,每5人中有1人过敏,多数人对常见的过敏病不太重视了,认为发作时吃点药缓解一下就可以。其实,过敏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反复发作,会不断加重,并导致其它过敏病发生还
3、会诱发各种并发症,例如喉头水肿会造成窒息死亡;紫癜发展到肾,会诱发肾炎及尿毒症;过敏性鼻炎会引发哮喘等等。经常服用抗过敏西药(抗组织胺药和激素类药)抑制过敏反应不但会致人困乏疲倦,损害肝肾,而激素更可能导致肥胖、感染、色素沉着、骨质疏松等问题。抗过敏药多在用时见效,一停药就复发,导致症状不断加重。,过敏的危害,过敏性疾病是慢性病,由于疾病产生的直接和间接费用对患者及其家庭,对卫生系统和全社会有严重的影响。过敏性疾病的空前流行给很多国家的卫生资源带来巨大的财务负担和压力,全球与过敏性鼻炎相关的费用,包括药物、咨询及工作休假等每年花费已超过200亿美元。全球仅抗变态反应药物这一项的支出已超过80亿
4、美元。美国每年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花费分别高达64和60亿美元,人均花费400至1000美元。,人一生都要防过敏,从婴儿期一直到白发苍苍,有一种疾病可能始终以不同的面目在人的身边徘徊过敏。1岁以内皮肤湿疹。1岁左右食物过敏,如因牛奶产生的胃肠道腹泻。37岁后直至三四十岁过敏性鼻炎及哮喘。三四十岁以后中老年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炎等。,各种各样的过敏,什么是过敏反应?,过敏性疾病,过敏反应超敏反应变态反应,变态反应(过敏反应、超敏反应)科学简史,古代变应性疾病的记载,人类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严重过敏反应(anaphylaxis)发生在公元前3640-300年间(另说公元前2641),埃及法老米尼兹(M
5、enes)被大黄蜂叮咬后神秘死亡,可能是蜂毒造成的过敏性反应。,马蜂蜇伤 引发过敏性休克,大约1900多年前罗马国王克劳狄乌斯(Claudius)的儿子勃里塔尼古斯(Britannicus)对马的皮毛过敏,由于皮疹和结膜充血以致于影响视力,不得不将骑行在少年航海家队伍最前方的荣誉让给Claudius的养子尼禄(Nero),后者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并杀死了勃里塔尼古斯。,尼禄-古罗马帝国的皇帝,春游须防过敏性结膜炎,15世纪的英王理查三世(King Richard III)利用自己对草莓过敏而加害他人。据传他弑侄篡位于12岁的爱德华五世,贵族William Hastings试图保护遭囚禁的爱德
6、华五世兄弟,理查三世明知自己对草莓过敏,还在召见William Hastings前有意食之,导致出现急性荨麻疹而嫁祸于William Hastings,使之在伦敦塔被斩首。,伦敦塔,古希腊医学家“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已经使用“Asthma”一词描述呼吸困难和急促,但对病因却无从所知。,古罗马诗人唯物主义哲学家卢克莱修(Lucretius,公元前93公元前50)曾说过一句既富有哲理,又包含变态反应科学底蕴的名言一“吾之美食,汝之鸩毒”(What is food to one,is to others bitter poison),从一个侧面
7、反映了古代变态反应科学的朦胧状态。,古罗马诗人唯物主义哲学家卢克莱修,19世纪的变态反应科学,人类真正开始对变应性鼻炎等变应性疾病的探索始于16世纪。1565年意大利医学家Leonardo Bottallo首先描述了针对玫瑰等植物花朵出现的呼吸道症状,但并未给出病因和诊断。,1819年英国医师John Bostok(17731846)在皇家医学学会上报告夏季出现的眼部和鼻部不适,认为枯草是导致症状的病因,因而命名为“枯草热(hay fever)”,并将其归人上呼吸道疾病的范畴,但他本人更倾向使用“夏季卡他(summer catarrh)”一词。,1869年英国医师Charles Harriso
8、n Blackley(1822-1900)观察将花粉放置在皮肤破损处的反应,开创了变应原皮肤划痕试验。历史上第一个创用皮肤试验诊断变态反应病的人。,实际上,Blackley正是在自己身上完成上述临床试验,他本人就是枯草热患者。1873年他报告草属花粉是枯草热的直接病因。,1902年,法国生理学家Charles Richet 在印度洋旅行时接触到了一种海葵后,发生了全身荨麻疹。此后,Richet提取这种海葵体内的物质注入狗体内,这只狗在首次注射后并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但连续注射20天后再次注射0.1ml上述提取物数秒后,狗便出现喘息、烦躁不 安、不能站立行走、腹泻、吐血性物,继而昏迷,25 分钟
9、后死亡。Richet认为这种现象是一种“失保护”状态,并把这一现象命名为anaphylaxis(严重过敏反应)。这是首次成功创建过敏性休克实验动物模型。Richet因这项发现获得191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Charles Richet,Nicolas Arthus 1862-1945,实验性局部过敏反应(arthus反应):家兔经皮下反复多次注射马血清,经46次注射后,注射局部出现水肿、出血和坏死等剧烈炎症反应,此现象由arthus于1903年发现,称为阿瑟氏反应。,arthus反应局部照片,20世纪上半叶的变应反应科学,奥地利儿科医师Clemens von Pirquetr 根据希腊
10、语的allos(其他的)+ergos(反应)合成了Allergy(变态反应)一词。他于1906年首次在Allergie一书中提出Allergy(变态反应)一词。因此,1906年也被视为变态反应学发展的元年,人们现将这门学科称作Allergology(变态反应学)。,Clemens von Pirquetr,Pirquet观察到,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可使很多外伤患者避免发生破伤风。但同时又会使不少人在再次注射这种血清时出现强烈的反应,严重者甚至会死亡。von Pirquet将这种反应称作变态反应。,这种现象表明,变态反应不仅不能像免疫接种一样对机体提供保护,还会导致对机体造成损伤的病理生理反应,
11、这是变态反应学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Pirquet也因此被视作变态反应学之祖。,Clemens von Pirquetr,1910年,英国生理学家亨利戴尔在研究麦角的浸出物时,发现其中含有一种能使平滑肌收缩的物质,命名为“组胺”。1911年他首次在动物小肠壁内发现组胺并明确了它的生理学特性,包括收缩平滑肌和扩张血管等,与变应性反应和过敏反应中出现的症状相似。,亨利戴尔,1911年,英国医师Leonard Noon第一次用小剂量花剂浸液注射治疗花粉过敏性鼻炎获得成功,开创了脱敏治疗的先例。,1921年,德国卫生学家Otto CarI W.Prausnitz(18761963)和妇科医生Heinz
12、Kustner(18971963)提出过敏反应的敏感性可通过血清进入另一个体,即当把变应性患者的小量血清注入非变应性个体的皮内时,首次注射后无明显反应,24小时后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立即出现注射部位的风团和红斑,称为P-K反应(Prausnitz-Kustner reaction),试验过程称为普劳斯尼茨-屈斯特纳氏试验(P-K试验),其意义在于证实了人体内存在致敏抗体。实际上,最初的P-K试验就是在Prausnitz和Kustner两人之间进行的,Prausnitz将Kustner对鱼过敏的血清注入自己前臂皮下,出现了上述反应,推测变应性疾病患者血清内存在“皮肤致敏因子 一反应素(reagi
13、n),但由于其在血清中的含量很低,为进一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带来了巨大困难,对这一难题的破解花费了40余年的时间。,1937年在瑞士出生的意大利药理学家DanieI Bouvet(1907-1992)和他的学生Anne-Marie Staub在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成功合成了第一个抗组胺药物,但由于毒性过高而无法应用于人体。经过反复尝试,终于在1944年合成了可用于人体的抗组胺药物吡拉明(pyrilamine),又称新安替根。研究发现,应用抗组胺药物可防止豚鼠出现过敏反应,至此,组胺与变态反应的关系被最终确定。Bouvet因其在抗组胺药物研究领域的贡献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1948年
14、美国医师Philip Hench和化学家Edward Kendall将可的松(cortisone)成功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Hench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到,孕期妇女和黄疸症患者的风湿性关节炎会减轻,由此提出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体内腺体激素异常导致的,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细菌感染。1935年KendaII成功地从肾上腺中提取出可的松。皮质类固醇激素对于哮喘等变应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Hench和KendalI 因为在肾上腺皮质激素领域的贡献,与瑞典化学家Tadeus Reichstein共同获得1950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1953年James F.Riley和Geofrey B.West共同发
15、现人体中的组胺主要来源于肥大细胞中的颗粒。,静息肥大细胞,激活后 5 分钟,激活后 60 分钟,至此,变应性疾病基本治疗方法在20世纪上半叶的全部建立起来了。,20世纪下半叶的变应反应科学,1966年,美籍日本人石坂夫妇首先发现了速发型变态反应的抗体IgE。,1973年丹麦医师Niels Mygind 报告应用二丙酸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BDP)治疗变应性鼻炎(枯草热)取得满意疗效。50年代鼻科医师开始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变应性鼻炎,在控制局部变应性症状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药物副作用。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导致的副作用,局部皮质类固醇应
16、运而生。1972年吸人皮质类固醇首次进入临床应用。Mygind的临床观察从基础研究的角度来看,可能并非突破性进展,但对临床治疗的影响深远,其后的30余年来,鼻用皮质类固醇广泛应用于治疗以变应性鼻炎为代表的鼻科炎性疾病。,1979年瑞典医师和生物化学家Bengt I Samuelsson(1934)正式命名变应性炎症反应中的“慢反应物质”-白三烯。早在1938年,英国学者Charles HallileyKellaway发现动物肺组织中存在过敏反应慢反应物质(slowreacting substance anaphylyaxis,SRS-A)。40年后Samuelsson阐明SRS-A是白三烯LT
17、C4、LTD4和LTE4的混合物,并指出SRS-A是哮喘中的炎性反应介质。Samuelsson以前的同事,美国化学家Elias James Corey(1928)找到了合成白三烯的方法,并阐明如何抑制白三烯的生物活性。Samuelsson由于在前列腺素领域的贡献,与瑞典生化学家Sune K.Bergstrom和John R.Vane分享了1 98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Coreym则由于在合成白三烯等物质领域的贡献,获得1990年诺贝尔化学奖。,从1906年以来变态反应从西欧,传至北美乃至全世界,并且日益发展,已成为临床界一门专门的学科,称之为变态反应学。变态反应学(Allergology)
18、是一门研究变态反应理论及从事变态反应病临床诊治的学科。,目前在国际临床界,变态反应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美国、欧洲一般较完善的医院均设有临床变态反应科室。,1998年已召开了16届世界国际变态反应学术会议。现有国际性专业期刊10余种。,我国变态反应学的现状,张庆松教授是我国变态反应的奠基人,1938年赴美深造学习变态反应。1939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筹设一个变态反应门诊。1941年协和医院被日军占领而被迫停办。,1956年 张庆松、叶世泰 在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开设了新中国第一个变态反应科,开始从事具有中国特色的变态反应临床、科研及教育工作。,1962年8月16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同时报道
19、叶世泰、张金谈等研究证明北京地区秋季型过敏性花粉症的病因主要由蒿属花粉所引起,受到社会对花粉过敏问题的重视。,1963年“过敏性花粉症的鼻粘膜激发试验”一文在中华医学杂志49卷发表,通过花粉的鼻腔内激发试验,终于证实了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致敏花粉是蒿类植物的花粉,从而奠定了中国花粉变态反应研究的基础。,1986年,在协和变态反应科的倡议下,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组织-“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会变态反应学组”。1989、1992、1995、1998年分别在青岛、烟台、北京、广州举办了四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大大推进了我国变态反应学术科研的发展。,“中国气传致敏花粉调查”一书于1991年由北京出版社出
20、版,为我国的花粉过敏问题提供了一份重要的资料。“中国气传致敏真菌调查”一书于1995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为我国的真菌过敏问题提供了初步的参改资料。,1978年我国开始招收变态反应硕士研究生,培养变态反应高级研究人才。1998年我国开始招收变态反应博士研究生。,2000年经中华医学会批准正式成立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2001年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在南昌正式成立。2001年5月全国第一届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召开。,江西省变态反应学的现状,80年代江西医学院一附院、二附院建立了变态反应室。1995年,江西医学院变态反应研究室成立。开展了具有我省特色变态反应科研、临床及教学工作。帮助江西省
21、人民医院、南昌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单位建立了变态反应室。,1993.7-1996.6 螨性变态反应免疫学诊断的研究。(省科委课题)1994.7-1997.6 南昌地区大气致敏花粉的调查及临床应用研究。(省科委课题)1996.7-1999.6 蛔虫过敏原特异变应原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研究。(卫生部青年科技人才基金题)1997.7-2001.6 变态反应性疾病变应原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研究(江西省首批跨学科带头人计划)1998.1-1999.12 蛔虫特异性变应原的研究(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999.1-2001.12 美洲大蠊若虫特异性重组变应原的研制及应用研究(卫生部科研基金题)2007.1-2009.1
22、2 蒿属花粉变应原纳米微囊免疫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动物实验研究(省卫生厅)2009.1-2011.12 以纳米粒子为佐剂蒿属花粉疫苗的实验研究(省教育厅),“世界过敏日”的来历,2005年6月28日,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联合各国变态反应机构共同发起了对抗过敏性疾病的全球倡议,将每年的7月8日定为世界过敏性疾病日,旨在通过增强全民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共同来预防过敏反应如过敏性哮喘。2005年7月8日是世界第一个过敏性疾病日,其主题是:重视和预防过敏性疾病,这也是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主要计划。,2005年7月8日为第一个世界过敏性疾病日 2005年,主题是:重视和预防过敏性
23、疾病2006年,主题是:提高人们对过敏性疾病的知晓度2007年,主题是:关注慢性呼吸道过敏性疾病2008年,主题是:认识过敏2009年,主题是:摆脱过敏,自在人生,世界过敏性疾病日的目标,世界过敏性疾病日将向公众介绍如何预防和控制过敏性疾病的知识。世界过敏性疾病日的目标是:提高人们对过敏性疾病(变态反应疾病)的知晓度;教育医生,患者和公众;强调世界变态反应组织在30个国家对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这些国家12亿总人口中,22(2亿5千万人)患有不同种类过敏性疾病;由于中国目前没有普通人群过敏性疾病全国流行病学数据,希望借此全世界范围的活动,呼吁我国卫生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中国过敏性疾病的流行
24、病学、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研究并给予支持。,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年龄(岁),發生率,鼻炎,气喘,湿疹,食物过敏,过敏四部曲,过敏性疾病发病时间,过敏性疾病知识,世界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世界变态反应组织对30个国家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这些国家的总人口中,22%的人患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结膜炎、湿疹、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美国约有四五千万人有过敏问题,其中3950万人患有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1.5亿哮喘患者,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50%的成人及至少80%的儿童均由过敏因素如花粉引发。季节性
25、过敏性鼻炎如不经治疗,25%-38%将发展为哮喘,最终成为常年哮喘、肺气肿、肺心病。世界卫生组织同时估计,每年有超过18万人死于哮喘,于2005年更有约25万人因哮喘病而导致死亡。,全球与过敏性鼻炎相关的费用,包括药物、咨询及工作休假等每年花费超过200亿美元。全球仅抗变态反应(过敏)药物这一项的支出估计超过80亿美元。过敏性疾病的迅速增多与长期、持续的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西方学者发现,过敏性疾病在发达国家和地区,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乡村,污染地区高于非污染地区;在发展中国家,过敏的增多与城市化生活方式相关,农村孩子较少患过敏性疾病;在城市,家庭条件好的子女较低薪阶层的子女更容易患过敏性疾病。,我国三成人患过敏性鼻炎、哮喘、结膜炎等疾病,1980年北京协和医院对我国变态反应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变态反应病的总患病率为37.74%。根据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专家的研究,我国过敏人群庞大,中青年是过敏高发的年龄段,其中花粉症发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典型的过敏性疾病包括哮喘、鼻炎、结膜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昆虫过敏和过敏性休克等。据调查显示,五分之一以上的人患有不同种类过敏性疾病;我国夏秋季花粉症发病的平均年龄为27岁,15至44岁是鼻炎的高发年龄段,25至54岁是哮喘的高发年龄段。,过敏性疾病是怎么产生的?,过敏性疾病误区(1-3),All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