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方案集合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方案集合4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年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方案集合4篇2023年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同志们: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市、县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镇就要积极、主动的去实施。3月7日,我们组织各村(社区)支部书记、主任、水井村20名村民代表、相关站所工作人员到梁平区柏家镇、金带镇,垫江县沙坪镇实地学习了他们的做法,感悟很深。下面就我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工作和“康养鹤游、清洁家园”行动讲以下几点意见:一、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工作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确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
2、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三、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和“康养鹤游、清洁家园”工作(一)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工作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围绕“
3、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要求,切实解决好几个关键问题。1、乡村振兴的标志一是在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上,乡村产业向多样化发展,乡村就业创业机会增多;二是乡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三是乡村的功能价值日益凸显,吸引力显著增强。2、如何推动乡村振兴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统一规划,因户施策;整合资源,产业带动的原则,有序推进、水井村、其余村(居)试点一个社或一个区域的试点工作。一是突出“四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实施出行公路、生产生活便道、住宅院坝和排水沟的硬化,实现出行、生产便捷;在公路沿线新增植树造林10
4、0亩,大力提升绿化水平,形成景观绿化带;推广美化村民住宅工作,鼓励村民在房屋周边种植果木花草,实现出门看见花、抬头看见绿;实施亮化行动,在村社道路、院落安装太阳能路灯,实现亮化全覆盖,解决群众夜间出行安全问题。二是突出“七改”,完善生活设施。通过改厨房、改厕所、改电、改能源、改庭院、改风貌、改习惯,逐步打造生态宜人、环境优美的新农村,描绘一幅幅绿树成荫、瓜果飘香、鸡犬相闻等随处可见美丽乡村的迷人画卷。三是突出“一旺”,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实现产业兴旺。利用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集中力量发掘本土农业特色亮点,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注重发挥农业生态、休闲功能,重点发展绿色农
5、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四是突出“三归”,改善居住环境。通过宣传教育引导,逐步改善群众生活习惯,实现畜禽归圈、生活用品摆放归位、垃圾归箱,注重清扫保洁,实现垃圾、污水自收治理,让居家环境变得干净整洁,切实提升群众生活舒适感。五是突出“四治”,实现乡风文明。通过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德治、法治、自治合一,将农村进行有效治理,推动和谐稳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员干部队伍固本强基,有效增强党员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激情,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党组织对农村工作的指导;围绕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文明素质的主线,通过以文化人,以典型引导人,开展一系列活动,评选五好文明家庭、除陋习树新风、星
6、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组建志愿者队伍,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建立乡规民约,强化村民自治,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法制教育,努力实现农村安全稳定和谐。3、时间步骤(1)调查摸底(20XX年3月10日前)要迈开步子、扑下身子,到社区、到农村、到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真实愿望,掌控真实情况,针对实际情况,实时调整工作措施,确保乡村振兴试点工作顺利推进。(2)宣传发动(20xx年3月20日前)整合各方面的宣传资源,创新宣传方式,通过镇村动员会、到村到社院坝会、组织群众代表外出参观考察、发放宣传资料、微一一光村务群等形式,积
7、极营造抬头可见、驻足即观的良好效果,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围。(3)具体实施(20xx年7月30日前)根据工作方案,不急功近利,不搞低水平分散建设,全力推进各项项目实施,确保高效高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验收总结(20XX年8月10日前)镇党委、政府将对乡村振兴试点实施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查找不足,落实整改措施。并对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先进做法、优秀人物、典型事例进行提炼总结,形成可全面推广的经验。(二)扎实推动“康养鹤游、清洁家园”活动1、实施办法围绕群众动手、村上督促、镇里考评的工作思路,按照“干净、整齐、归位、治理、定时”十字来具体操作,其标准是干净整洁、摆放整齐、环境优美
8、、乡风文明,确保高效优质开展“清洁家园”活动。一是群众动手。通过宣传动员、教育引导,广泛发动广大群众自觉参与保洁行动,创建宜居宜业生态环境。按照“干净、整齐、归位、治理、定时”十个字来操作。“干净”(扫干净、洗干净、擦干净),扫干净就是室内庭院、交通道路、田间地头打扫干净,形成常态。洗干净就是换洗衣服、鞋子、碗盘洗干净,形成常态。擦干净就是门、窗、桌、椅擦干净,成为常态。“整齐”(摆整齐、码整齐、放整齐),摆整齐就是鞋子、书报、床铺、家具特别是厨房等东西摆整齐。码整齐就是柴草燃料、畜禽饲料、生产肥料等码整齐。放整齐就是生活用品等放整齐。归位”(畜禽归圈、东西归位、垃圾归箱),畜禽归圈就是畜禽定
9、点饲养,家禽和牲畜定点圈养。东西归位就是家中生活用品归位,早出门农具取走,回家洗干净放回原处。垃圾归箱,勤捡看得见的垃圾,放入设置垃圾箱和垃圾车,做到生产生活垃圾投放至垃圾箱;“治理”(治水、治脏、治乱)。治水就是整治污水横流现象,实现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有效治理,保护好饮用水源。治脏就是重点解决好不干净、垃圾成堆、乱丢乱倒的行为。治乱就是整治垃圾乱撒乱扔、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行为。“定时”(定时清扫、定时督查、定时考评):定时清扫就是做到每月逢十每户大扫除。定时督查就是由村上定期督促检查(逢一),镇纪委牵头,建立健全综合整治评比打分制度,抽调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地对清洁家园开展情况进行督
10、查,出具督查通报。定时考评就是由镇村对村组进行考评,对宣传不积极、工作不努力、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进行滚动曝光,对户评比,对完成不好的户进行通报曝光,对工作努力、完成情况好的单位进行表扬,以此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二是村上督促。通过各类惠民政策“激”、各类评选活动“推”、党员干部“带”、齐心协力“帮”等行动,让“卫生成为习惯,习惯成为自然”逐步成为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实现由村、社干部向党员和村民代表向一般群众循序推开,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统一。一是做好定期宣传,坚持每月20日开展清洁家园宣传活动,通过奖勤罚懒,让群众主动改变观念。二是做好定期检查,村(居)委、村民小组制定检查计划,成立检查小组,
11、每月逢一进湾入户检查督促一次,同时做好随机抽查。三是做好定期考评,村社干部坚持将每月、每旬检查结果通过每月20日的两代表一委员接待日通报曝光,利用好村村响,在全村范围进行通报,每一季度将考评结果进行汇总,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三是镇上考评。将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和抓好整改相结合,开展检查考核和评比工作。定期检查要做到“三严格”,严格检查。开展定期与不定期、一一与交叉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评比结果客观公正。严格督导。成立督导组,每月对村的工作情况或者典型案例进行督查、通报。严格考核。一是年终评选出做得好的每村10户,在全镇范围内进行表彰;二是将“清洁家园”纳入各村(居)目标考核和市政管理考核,对机制
12、不健全、经费保障不到位、工作排位靠后和群众满意度低的村(居)委,进行约谈和通报。2、实施步骤一是宣传动员。在20xx年3月10日前,召开动员大会,压实单位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召开小组院坝宣讲会,重点人群交心谈心会,学校学生家长会,动员全民凝心聚力抓,共创村容整洁美。二是全面推进。在全镇范围内全力推进“清洁家园”工作,召开清洁家园阶段性小结会议,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完成全镇范围内的清洁家园行动计划。四、责任分工镇党委政府成立乡村振兴试点和清洁家园活动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李德飞为第一组长,镇长夏建忠为组长,党委副书记胡昌田、副镇长田雨鑫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相关站所负责人、试点村书记、主任为成员,
13、办公室下设在镇农业服务中心,由党委副书记胡昌田担任办公室主任,董军、陈贤海等同志负责处理具体事务,力求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政策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和清洁家园活动工作。五、保障措施一是落实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和一班人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落实村联系领导和驻村干部参与工作,驻村干部和联系领导要深入村社,认真调查研究,围绕村容整洁,制定整村保洁规划,切实改善脏乱差的人居环境。三是落实镇辖单位和相关站所室力量,筹措和整合各类政策资金,争取县级部门支持,为推动乡村振兴和清洁家园行动提供强有力的政策资金。四是广泛动员全镇村居民自
14、觉投入,完善居民自治,积极开展庭院及道路沿线大扫除行动,做到家家户户干净整洁。2023年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方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据中央和省委、咸宁市委相关文件精神,结合赤壁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咸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
15、、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目标任务设立5年过渡期,围绕乡村振兴总目标,分类推进。将区位条件优越,区域经济发展质量高,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轻的乡镇定为先行示范乡镇,实行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到2025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将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较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一般的乡镇定为正常推进乡镇,通过政策扶持、接续推进,到2025年初步建成农业农村现代化体系,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将经济基础、产业基础、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重的乡镇定为持续攻坚乡镇,坚持集
16、中资源、重点推进,到2025年全面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工作体制机制,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提升。到2035年,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市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三、工作措施1.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适应目标任务变化,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出台赤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兜底救助、投入保障和要素支撑类政策保持稳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产业就业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发展类政策适时调整优化;教育、
17、医疗、住房和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类政策,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2 .健全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充分运用全国防返贫监测系统和相关行业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识别标注和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状况、分户子女家庭条件,合理确定监测标准。建立健全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实行帮扶对
18、象动态管理,完善核查和销号制度,实行动态清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每年用于购买“防贫保”、“保灾+保价”助农兴农双保险的资金不低于800万元。3 .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教育、卫健、住建、医保、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形成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监管和推动合力。强化控辍保学责任制,定期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组织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高中阶段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等重点项目。坚持县域政策范围内医疗保障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做好脱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有效防
19、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继续落实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政策,定期开展农村住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对全市所有行政村逐户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消除农村房屋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加强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项目建设,稳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完善饮水安全应急保障机制,实施饮水安全提升工程,通过兴建小型饮水设施、管网延伸等方式提升安全饮水质量。4 .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围绕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深入实施产业发展、就业扶持、“双基”提升、社会融入“四大工程”,提高搬迁群众产业发展能力和就业技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进一步完善安置点基础
20、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到位、环境优美的文明幸福新家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安置点基层组织建设,实施区域网格化管理,引导搬迁群众参与社会管理,促进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5 .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按照公益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到户类资产进行分类梳理,全面摸清扶贫项目资产底数,市、镇、村建立资产台账。明确管理责任主体,实行县级政府统筹、行业主管、乡村共管。对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公益性资产,要明确管护责任,细化管护标准,落实管护经费。对特色产业基地、光伏扶贫电站、扶贫车间等经营性资产,要按照规范程序实施确权,资产收益重点用
21、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6 .持续推进产业就业帮扶。坚持以农民增收为基点,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着力点,大力实施茶叶、狮猴桃、小龙虾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培育优质渔业(锦鲤)、特色水果、中药材等新兴产业,大力拓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努力打造“百村万亩”“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落实咸宁市提出的十个100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引进100个种养殖业新品种、推广100项农业生产性技术,培育10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培育100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建设100个乡村生鲜冷链仓储基
22、地、培育100个农场品区域公共品牌、建成100个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发展100家农产品场地深加工企业、培育100个传统农村工艺产品和民间技艺项目、培养100名知名网络主播)。对企业参与就业扶贫,吸纳脱贫户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实际就业1年以上的,按吸纳1人补贴2000元的标准给予奖补。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新农人,按规定给予2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对经认定属于返乡创业的新农人,给予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已享受过其他一次性创业补贴的除外。支持培育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大力实施消费帮扶,持续发挥政府采购、工会组织
23、采购等示范引导作用,在现行职工集体福利支出限额标准基础上,按照每人不低于500元的标准购买我市农副产品;推进“专柜、专馆、专区”建设运营,每年从财政衔接资金中安排20万元以奖代补金鼓励扶贫“专柜、专馆、专区”建设和扶贫产品推介。充分发挥劳务协作机制作用,做好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服务。多渠道增加脱贫户收入,已脱贫村光伏电站收益80%用于“十员”(村级保洁员、绿化护林员、河库管理员、乡村道路维护员、森林防火员、基础信息统计员、乡村水电保障协管员、村级公用设施管护员、乡村综合治理网格员、村务协管员等)专岗,“十员”专岗不少于2000个,积极帮助弱劳动力、半劳动力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7 .全面实施乡
24、村建设行动。由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向加快推进村级“十有”(有年收入10万以上的稳定集体经济收入;有不低于300平方米的农村综合服务场所;有硬化的通村主干道;有客运公交站;有合格的卫生室;有安全合格的自来水;有合格规范的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线路架设;有与农村生活相适应的大中型清洁能源工程)扩展。加快推进厕所革命,确保复核条件的农村户用厕所改造率达到Io0%,实现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全覆盖。大力推进村庄“四旁”植树、农田林网和庭院林、“湾子林”等建设,通过治山、治水、治气、治土、治村等,标本兼治,让美丽乡村外化于行,内化于规。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实施“路长制”,加快推进
25、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推进燃气下乡。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积极推进千兆光网、5G网络等建设。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加强文化体育、公共照明等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实现快递物流、村级电商服务站点村村全覆盖。持之以恒抓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十年禁渔,。统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推动教育、医疗、文化均衡配置,巩固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8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推进扩权强镇,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镇。开展“擦亮小城镇”三年行动,加快赵李桥镇、新店镇、黄盖湖镇省际口子镇和赤壁镇、官塘驿镇等集镇建设。加快建设华润赤壁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示范区。加快乡遇鸡公山、阡陌
26、东柳、休闲柳林等一批田园综合体建设。完善市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等建设。完善农村生活性服务业设施建设,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网点,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9 .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过渡期内在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和财力状况,合理安排财政投入规模,优化支出结构,突出支持重点。保留并调整优化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聚焦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适当向乡村振兴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倾斜,并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
27、,优先支持乡村振兴。加大对帮扶效果明显的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对支持脱贫村产业发展效果明显的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在调整优化基础上继续实施。增量的15%和每年清理回收可统筹使用的存量资金中50%以上预算衔接资金。各地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乡村振兴。推进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对利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用于发展农产品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过渡期内按照规定继续落实脱贫攻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10 .不断完善社会帮扶机制。开展“百企帮百村”结对帮扶行动,引导国有、民营企业在后续巩固、深化合作、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等方面发力,加强对接、扩大帮
28、扶效益,同时鼓励各类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引导企业投身社会事业,鼓励企业和商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健全社会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的社会帮扶工作机制。11 .坚持完善驻村工作制度。继续坚持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驻村帮扶机制,安排有能力的部门、单位和企业承担更多责任。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工作重心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围绕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开展帮扶,实行市、镇双重管理,派驻单位与驻点村实行责任“捆绑二市财政列支驻村工作经费,为驻村工作队员提供生活保障和安全保障,并为驻村工作队员和镇、村扶贫专干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确保扶贫干部真正下得
29、去、待得住、干得好,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12 .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办检查。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绩考核范围。借鉴脱贫攻坚做法,实施严格的考核评估,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完善激励和问责机制。对市直各相关单位、乡镇乡村振兴工作落实情况实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各相关部门要立足单位职责职能,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落实责任到人。建立常态化督办检查机制,推动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地。13 .狠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深化村党组织书记
30、“红色头雁”工程。持续开展“一村多”培养计划,按照一村培养一名大学生、一名村医、一名后备干部、一名致富带头人、一名网络主播的要求,每年定向培养200名左右乡村急缺技术人才,对已脱贫村每村培育不少于5人。持续加强脱贫村党组织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多措并举化解村级债务,20XX年底前实现23个出列贫困村债务全部清零,5年内村级债务全部清零,逐步实现村村都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14 .强化工作机构。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将市扶贫办重组为乡村振兴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健全议事协调机构,调整完善赤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吸纳相关部门作为成员
31、单位,领导小组下设“一办六组”。专项组分别为:巩固拓展专项组、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专项组、产业振兴和农民就业专项组、文化振兴专项组、生态振兴专项组、宣传推介专项组,各专项组长分别由分管相关领域工作的市委常委或副市长担任。15 .压实党委和政府工作责任。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目标任务、重点工作纳入乡村振兴规划,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步推进。强化市镇乡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将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
32、导等工作机制,根据实际需要运用到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坚持市镇村三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市、镇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都要确定联系点,市镇党委要定期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发挥市委农村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作用,构建责任明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领导体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力量、组织保障、制度建设、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将工作重心转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上来。2023年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各乡镇人民政府:为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
33、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精神和黄山市民政局扶贫开发局关于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要求,现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认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5年过渡期内,按照中央“四个不摘”的工作要求,保持民政领域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全力保障好符合救助条件的脱贫人口基本生活。调整优化民政政策措施,补齐民生
34、保障短板弱项,适度扩大兜底保障和福利政策覆盖范围,提高民政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二、工作重点1、着力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抓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和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健全工作机制,着力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专项社会救助为支撑、急难社会救助为辅助、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分层分类的综合救助体系。2、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加强与教育局、人社局、住建局、医保局、乡村振兴局、应急管理局等专项社会救助部门的数据共享,建立全县低收入人口基础信息库。完善县、乡镇、
35、村(居)三级监测管理网络,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实现由“人找政策”逐步向“政策找人”转变。充分发挥村(居)基层组织作用,将“发现机制”和主动救助纳入村(居)组织职责范围并落实专人负责,切实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提供24小时救助服务。3、持续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将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依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及时与相关部门共享信息,按规定协助开展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经本
36、人申请,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落实就业成本扣减、低保渐退等政策,对已脱贫农村低保对象在核算低保家庭收入时按规定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收入超过低保标准后给予一定期限的渐退期,增强其就业的稳定性。4、健全完善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加强合同执行情况监管。健全完善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按照黄山市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要求,实施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增强县级供养机构失能照护和集中供养能力,提升护理型床位占比,并配备专业化照护人员,强化失能、部分失能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照护服务能力。盘活乡镇敬老院设施资
37、源,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增强运行活力,将服务范围延伸至村级幸福院和居家老人。加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好农村互助幸福院等设施,丰富互助养老服务内容,提高服务便捷性,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需求。5、持续做好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福利保障工作。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措施,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探索拓展补贴发放范围,逐步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至农村无固定收入、农村低收入家庭、重残无业、一户多残、老残一体、依老养残等残疾人困难群体,护理补贴覆盖至三级、四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探索依托有空余床位的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推进农村残疾人社会化照护服务。鼓励社
38、会工作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不断加大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康复工作力度。指导农村地区做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为农村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社会交往、工作技能训练、心理疏导等多方面的社会服务。6、持续做好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工作。开展农村“三留守”人员定期探访,完善以农村空巢、留守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重点的定期探访制度,加强信息动态管理。依靠村“两委”班子、驻村干部、儿童主任、社会工作者、亲朋邻里等,日常巡访掌握基本情况,及时防范、积极化解风险隐患。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严格保障标准,细化保障措施,确保不漏一人,防止发生涉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39、权益保障的极端个案。加强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制度建设,完善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措施。7、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以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乡镇为重点,持续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强化乡镇基础作用。加快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网络,推广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积分制管理,提升社区服务的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信息化水平,畅通惠民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工作,创新社区工作法,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全面开展社区协商,加强村级议事协商规范化建设。积极争创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8、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指导社区社
40、会组织培育发展,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和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引导、鼓励慈善力量通过投入资金、捐助物资、捐建设施、开展培训、实施项目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鼓励引导村(社区)工作者等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培育乡土社工人才。探索实施全县首批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引导专业社工力量扎根乡村参与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鼓励和支持各地依托民政服务机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乡镇社工站设立志愿服务站点,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个人和慈善项目申报“安徽慈善奖”评选表彰。9、持续做好区划地名工作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规范地名命名更名管理和地名标志设置,申报安徽省“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地名
41、文化遗产,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和信息化建设。加强区划界线管理和平安边界建设,依法组织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积极消除界线纠纷隐患,扎实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四、进度安排(一)动态监测、摸清底数(20XX年6月-7月)。结合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各乡镇要全面开展摸底排查,通过自主申报、入户走访、热线反映、数据比对等方式,摸清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的底数,纳入监测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帮扶范围。6月底前,配合民政部初步建成低收入人口信息库。7月底前,各乡镇全面结合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开展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全面排查、动态管理,实现救助对象有进有出、精准认定
42、。(二)政策落实、应保尽保(20XX年8月TO月)。全力推进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的拓展和应用,各乡镇要密切关注低收入人口情况变化,及时分析并筛查出有潜在风险的对象,强化主动发现机制,组织人员一户不漏、一人不落地进行实地调查,一旦发现需要救助的低收入困难群众,及时给予救助帮扶,做到应保尽保。(三)查漏补缺、巩固深化(20XX年11月-12月)。11月底前,县民政局、县乡村振兴局将结合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通过机动式明察暗访、随机检查、互查抽查、第三方机构调查等方式,进一步查漏补缺,及时解决发现的个案问题,确保兜底保障网更严密、更牢固、更有效。12月底前,省民政厅、省乡村振兴局
43、将结合重点工作,开展暗访督查,并系统总结梳理各地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提炼行动成效和工作经验。四、保障措施(一)强化领导责任。各乡镇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属地责任,将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民政系统的重中之重,纳入民政重点工作范围,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统筹做好政策衔接相关工作,不断提升民政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二)加强队伍建设。加快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协理员队伍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配备专职村级社会救助协理员,办理社会救助事务。加快乡镇社工站、未成年人工作保护站和农村社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基层实际,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养老服务员、儿童福利督导员、社
44、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业务培训,提升各类人才业务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农村社会治理、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工作水平。(三)强化督促调度。紧密围绕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加强监督检查,强化执纪问责。健全完善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深化拓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成果。2023年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衡阳市委、耒阳市委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的工作要求以及中央1号文件,中央、省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要求,对照湖南省文明城市创建的工作标准,以基层党组织整建提质专项行动
45、为抓手,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推进乡风文明为目标,以村为载体,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衡阳市委相关文件要求,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推进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行动,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树立勤俭节约、文明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二、目标任务建立健全推进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工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效应、“衡阳群众耒阳志愿者”的劝导督促作用和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的教化促进作用,通过抓
46、好“关键少数”,引领“广大多数”,抵制封建迷信、薄养厚葬、大操大办、好逸恶劳、盲目攀比、打牌赌博等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倡导崇尚科学、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合法经营、邻里和睦等时代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培育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进一步改善乡村生活条件,繁荣兴盛乡村文化,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主要内容(一)强化思想引领,培育核心价值1、强化理想信念。紧紧围绕迎接学习宣传贯彻深入宣传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走过的非凡十年,广泛宣传党和人民创造的新作为新业绩,激励全镇干部群众攻坚
47、克难、开拓奋进。把重大主题宣传、政策理论教育、群众文化活动与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工程有机结合,广泛开展“强国复兴有我”“我的衡阳我的奋斗”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强音。2、推进理论普及。用好“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耒阳新闻网、“衡阳群众”及“文明耒阳”APP等平台阵地,实现“广覆盖、常使用、真效果”。及时跟进学习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村村响”广播等载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豕。3、筑牢核心价值。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系列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入脑入心。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地方特
48、色的方式,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培育熏染农民群众道德情操。(二)强化道德培育,推进移风易俗1、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制定或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日常行为规范、引导民风民俗等纳入村规民约内容。在村党组织统一领导下,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湾村明白人、“衡阳群众”志愿服务队等基层群众组织作用,引导和鼓励村民委员会依据村规民约出台具体约束性措施,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攀比炫富、铺张浪费、薄养厚葬等进行治理。通过教育、规劝、奖惩等措施,引导村民遵守相关规定。2、培育婚丧喜庆新风。倡导婚事新办,提倡举办集体婚礼、家庭婚礼、旅行婚礼等有纪念意义的婚礼;
49、反对奢侈浪费,提倡控制迎亲车辆、宴席桌数和标准,抵制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风气;反对低俗闹洞房等行为,提倡文明健康的娱庆活动。倡导丧事简办,提倡简化仪式、限制规模、文明节俭的治丧方式;反对乱埋乱葬、修活人墓、超标准建墓立碑,提倡遗体火化、节地生态安葬。喜庆事宜节约办。除婚丧以外的其他喜庆事宜,提倡不办酒席。确需办酒席庆贺的,提倡仅邀请亲戚俭办聚会,反对把人情厚薄用金钱多少来衡量,提倡健康文明的人际交往方式。推进农村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清廉家庭等创建活动,培育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3、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努力满足基层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村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