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62391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3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3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3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23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省长王忠林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2022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湖北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的严重冲击,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在省委坚强领导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奋发作为、顽强拼搏,顺利完成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交出了难中求成、

2、殊为不易的发展答卷。经济增长顶压前行、稳中向好。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政策靠前发力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以自身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3%,在过五万亿经济大省中增速领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在10个工业大省中增速第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增速全国第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8%,居全国前列。投资、进出口、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分别比预期目标高5、2.9、1.5个百分点。我省经济激流勇进、逆势上扬,始终保持奔腾向前的势头。先行区建设夯基垒台、全面起势。突出目标导向、规划引领,编制完成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三区三线”国土空间规划、“

3、荆楚安澜”现代水网规划。区域经济竞相发力,武汉经济总量接近2万亿,襄阳、宜昌加速迈向6000亿,荆州可望达到3000亿,2000亿以上城市增至9个,全国百强县增至8个,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科技创新聚势突破,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汉江实验室实现我省国家实验室“零的突破”,数字建造、智能设计与数控2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揭牌运行,国家级研究中心、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8家,湖北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1377个、历年最多,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135个、再创新高。黄黄、郑渝2条高铁建成通车,高铁里程超过2000公里,从全国

4、第14位跃升至第8位。沿江高铁、引江补汉等重大战略性工程加快推进,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专业货运机场花湖机场正式投运,武汉超算中心、三峡东岳庙数据中心等一批新基建标志性项目建成启用。先行区建设起步稳健、开局良好,展现出充足后劲和光明前景。动能转换积厚成势、加力提速。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产业转型步伐加快,“51020”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崛起,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7%、高于规上工业14.7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41.2%;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98%,“光芯屏端网”产值突破7000亿元,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

5、。创新主体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两年翻番,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4万家、增长70%,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00亿元、增长42%。湖北经济冲刺新赛道、澎湃新动能,沿着高质量发展轨道阔步前行。改革开放蹄疾步稳、活力迸发。坚持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互促共进,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我省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由“高”组别升至“非常高,组别。新增市场主体144.4万户、再创历史新高,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68家、上市企业21家,19家企业入围中国民企500强,均为历年最多。5家国企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省联投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国资国企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对外

6、开放持续扩大,习近平总书记视频出席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并发表重要致辞,疫情之下坚持“打伞干活”,成功举办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汉交会等14场国际性全国性活动。进出口总额突破6000亿元,连续三年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台阶。湖北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多重目标动态平衡、协同推进。坚持系统观念、统筹理念,实现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防风险的良性互动。强化就业优先,新增城镇就业91.6万人,留鄂来鄂高校毕业生42.4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初目标。千方百计促进增收,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5.8%、7.9%,均居全国第Io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

7、明思想,污染防治工作获评国家考核优秀等次,蓝天碧水成为常态。克服历史同期降水最少、高温持续时间最长、受旱范围最广影响,粮食总产达到548亿斤,大旱之年实现稳产丰收。坚持主动防、早发现、快处置,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病毒变异和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我省疫情防控经验值得总结。一年来,我们保持闯劲拼劲韧劲,以统筹之策应对非常之难,以务实之为力求非常之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回稳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坚持稳字当头,强化经济运行趋势性研判和精准化调度,着力稳主体、扩内需、畅循环,把

8、牢发展主动权。助企纾困成效明显。全面落实中央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制定实施我省133项工作清单等配套措施,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全年减免税费1192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增长26.9%。加强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和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新组建湖北国控、楚象2家供应链平台企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重大项目支撑有力。宁德邦普、吉利路特斯等1030个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随州至信阳高速等80个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建设,孝感汉川电厂四期、宜昌清江抽水蓄能等398个重大能源项目加快推进。争取新增地方政府债2243亿元,历年最多。新

9、批项目用地46.6万亩、增长30.8%,供地54万亩、增长16.4%,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力保障能源电力供应,顺利迎峰度夏度冬,没有发生拉闸限电。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先后投放14.3亿元消费券,直接拉动消费52.5亿元。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家电下乡,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149%。组建新零售联盟,促进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线上团购等新型消费,网上零售额增速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我省经济在多重压力下稳住基本盘,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巨大潜能。(二)全力以赴促转型,发展新动能持续壮大。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经济创新力、产业竞争力,打通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科技强省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10、出台武汉科创中心建设意见及实施方案,清单化项目化落实51项国家重点支持事项。脉冲强磁场大科学装置优化提升项目启动建设,杂交水稻、作物遗传改良2家重点实验室纳入首批标杆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建设,武汉、宜昌、襄阳、孝感、黄石5地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4家企业入选国家创新技术示范企业、数量全国第2o产业结构加快迈向中高端。深入推进“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2469个、完成投资3332亿元,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2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3家、全国第6o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培育行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占比提升至22%,光电

11、与医疗装备科技园入选全国首批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荆州油气钻采装备、咸宁安全应急装备、潜江微电子材料等7家基地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实施数字经济跃升工程,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2.4万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上云工业企业达到4.6万家,5G全连接工厂108家,5G网络实现县城全覆盖;12个项目入选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数量全国第2,13个项目入选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数量全国第3。创新动能茁壮成长,新兴产业强筋壮骨,湖北经济量质并进的特征更加鲜明。(三)全力以赴优布局,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统筹城乡区域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全方位调动发展要素、激活发展引擎,形成

12、更多经济增长点。三大都市圈加快建设。着力推进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复,襄阳、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完成;武阳高速、当松高速等圈域互联互通项目加快推进;光谷科创大走廊187个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创新要素聚集、策源能力突出、科创活力迸发、创新生态一流的大走廊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武汉光电子信息集群、“武襄十随“汽车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宜荆荆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黄冈(光谷)科创中心开园;公积金、社保、旅游、公交等领域52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市通办。县域经济稳步发展。加快推进人口向县城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功能向城镇集成,126项经

13、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到79个县(市、区),33个县域公共服务项目试点扎实推进,84个省级开发区“二次创业”,114个县域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千亿县达到4个,过500亿县达到19个。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围绕“五大振兴”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丹江口、枣阳、公安、老河口4县市获批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加快发展,新增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246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过L2万亿元;新建美丽乡村569个,新改建农村公路1.6万公里,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超过95%;充实基层卫生技术人员8398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L2万人,开展高素

14、质农民培训3万人,乡村振兴多元化人才支撑明显增强。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3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成106个主导产业,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4%,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湖北区域联动、城乡融合的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四)全力以赴拓空间,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激发。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更宽视野扩大对外开放。“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每季度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集中整治营商环境突出问题204项,“一事联力、”高频事项达到41项、数量全国第2,“一网通办”主题事项达到2149项,“一窗通力、

15、”实现全域覆盖,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行政备案规范管理改革试点经验全国推广。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基本完成,28家省属企业重组整合为10家,健全完善投资管理、业绩考核、薪酬待遇等市场化机制,“一主业一主体”格局加快形成。加强省农担、再担、科担等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能力,创新设立省科创天使母基金、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纾困基金、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奖补资金,全面推广“301”快贷模式,激励引导金融机构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改革全面推行,农业农村、供销合作社、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加快完善。武汉获批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襄阳获

16、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荆州铁水联运等3个项目入围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总数达到8个、全国第1。新开武汉一老挝等9条货运通道,中欧班列全年开行610列、增长34.1%。着力提升货物通关便利化水平,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2L9%、31.8%o抢抓RCEP实施机遇,对东盟进出口增长34.9%。活力涌动的湖北正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五)全力以赴保生态,美丽湖北建设持续推进。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长江保护修复提档升级。深入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累计整治长江入河排污口9067个,新增植树造林231万亩、湿

17、地修复4万亩,长江干流出境水质保持在II类,“水清岸绿、江豚逐浪”的美景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污染防治攻坚提速加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提高到94.2%。武汉、襄阳、宜昌、黄石纳入“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清江获评全国“最美家乡河”,恩施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提质增效。加快推进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绿电装机占比达到63.7%o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超过60%。稻虾共作、猪沼粮、果沼茶等生态循环农业蓬勃发展,稻渔种养规模802万亩、全国第Io钟祥、通城、建始等7地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宜昌环百里荒、十堰武当山获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建设

18、走深走实,荆楚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六)全力以赴惠民生,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始终把保障民生放在首位,大力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就业优先政策有效落实。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8.8亿元、稳定岗位422万个,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46万人,灵活就业“零工驿站”实现县(市、区)全覆盖,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获评国家考核A类,稳就业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扬。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医保补助标准分别提高8.7%.5.2%o17个市州全部实现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药品耗材

19、集采为群众节约医疗费用近30亿元。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053个,建设棚改房3.64万套,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1.75万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5.6万户,解决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住房2.8万套。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7所高校32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行列,学科总数全国第4。新建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5.1万个,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6.8万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5.1万个,统筹安置10.3万名随迁子女就近入学。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为1941所中小学建设校舍249万平方米、运动场地109万平方米。健康湖北建设扎实推进。开展慢阻肺、心脑血管等疾病免费筛查2159万人次,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

20、267万人次,新生儿出生缺陷免费筛查58万人次。1180个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项目竣工,独立指挥型急救中心实现市州全覆盖,疾控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实现系统重塑、全面提升,有力有效应对了疫情反复冲击。武汉、宜昌入选全国健康样板城市。文体事业加快发展。“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惠及群众2700万人次,8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新发现的邮县人3号头骨化石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3项制茶技艺列入世界非遗名录。荆楚健儿在重大体育赛事中摘金夺银。社会治理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2.5%、16.6%,没有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健全信访矛盾多元

21、化解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获评全国平安建设优秀省份。(七)全力以赴提效能,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依法行政有力推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决定,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9件,制定、修改、废止政府规章14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30件、政协提案632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武汉、襄阳、鄂州入选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地区。行政效率明显提高。严格执行省政府党组工作规则、常务会议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22、,大力推行“四不两直”“一线工作法”,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透明度均居全国第7o作风建设不断加强。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等19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数量全国第2o清廉守正、担当实干成为政府工作的鲜明导向。各位代表!2022年是本届政府任期届满之年。五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橹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进,实施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湖北发展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这是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跃升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情深似海、

23、厚望如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五次亲临考察,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赋予“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光荣使命,为湖北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鼓舞了信心斗志。在疫情肆虐的至暗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不顾个人安危亲临湖北一线指挥抗疫,深刻指出“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给湖北人民加油鼓劲、指明方向;在疫后重振的关键时刻,殷切寄望湖北“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一定能够浴火重生,一定能够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并亲自研究制定一揽子支持政策,推动湖北加快复苏重振;在开启新征程的重要关头,去年6月28日再次莅临湖北考察指导,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赋予湖北新的重大使命。湖北人民深切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

24、终是风雨来袭时最可靠的主心骨英雄的人民身边,有人民的领袖,英雄的城市背后,是伟大的祖国:全省上下深怀感恩之心、砥砺奋斗之志,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五年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4万亿、5万亿两个大台阶,居全国第7位;“九纵五横四环”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型,“四纵四横一核心”高铁枢纽网加快构建,“双枢纽、多支线”航空客货运通达全球;市场主体数量由450万户增加到736万户,来鄂投资世界500强企业由257家增加到325家。湖北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这是迎难而上、向难求成,大战大考赢得历史性胜利的五年。过去五年,风险挑战接踵而至、矛盾困难泰山压顶,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

25、国人民鼎力支持下,我们始终保持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一仗接着一仗打、一关接着一关闯。面对突如其来的世纪疫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决定性成果,为全国抗疫争取了战略主动。湖北这方屈原留诗、岳飞屯兵、辛亥首义的英雄之地,以危难时刻爆发出的不屈力量,成为中国抗疫斗争的精神坐标。面对疫情“加试题”和经济下行的重压,如期完成581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湖北篇章。面对疫后恢复重振的艰巨任务,用两年半时间实现从跌出主赛道到重回主赛道再到领跑主赛道的强势复苏。这一切,都充分彰显了党的全面领导的强大政治优势,充分彰显了

26、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凝聚合力办成事的制度优越性,充分彰显了荆楚儿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顽强意志和磅礴力量!这是浴火重生、华彩蝶变,转型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是唯一出路”重要要求,保持战略定力、顶住转型阵痛,跑出了动能转换加速度,塑造了创新发展新优势。区域创新能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获国家科技奖励总数居全国前五,成功研发全球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珞珈一号”、全球存储密度最高的三维闪存芯片、全球首款新冠病毒人免疫球蛋白等一批重大成果,国产航母、大飞机、中国空间站等都凝聚湖北智慧。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存储器、商业航天等4大国家级

27、产业基地加快建设,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4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达到10家、数量全国第3,国家级高新区达到12家、数量全国第4。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5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以年均3.1%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5.2%的经济增长。新引擎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湖北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广。这是砥砺初心、矢志为民,民生福祉获得实质性改善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用心用情办实事、惠民生,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75%以上。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7.4%,跑赢经济增长,城乡收入比从2.31缩小到2.16。保障体系

28、更加完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456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2.8%,130万住房困难群众搬进新居,农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建成,人均预期寿命提高2.3岁、达到78.9岁。城市乡村更加宜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4.6个百分点、达到64.5%,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客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更加美丽,森林覆盖率达到42%,省控断面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国考城市PM2.5浓度均值下降18.2%。人民群众日子更有奔头、未来更有盼头,一年更比一年好。这是黝力同心、奋发进取,精神力量得到革命性锻造的五年。五年来,我们

29、全力以赴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全省上下在应变局开新局中淬炼了能力作风、磨砺了责任担当,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党群干群鱼水情深,干事创业激情昂扬。6100万荆楚儿女正以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奋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各位代表!五年风雨兼程,五年砥砺奋进。湖北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伟大变革的生动缩影。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人民一起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

30、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鄂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中央驻鄂单位,向关心支持湖北发展的海内外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湖北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给我省经济运行造成的影响加深。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意愿不强,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难度加大,市场主体特别是量大面广的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稳就业任务艰巨。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凸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很重,科技创新支撑产

31、业发展能力不强,部分行业领域“卡脖子”问题突出,房地产、金融等领域风险交织,基层财政收支压力较大,社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关键阶段。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全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同时也要看到,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从全球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国

32、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从全国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从湖北看,我省发展正处在宏观政策加持窗口期、疫后恢复成势见效期、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期、区域实力整体提升期,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持续巩固,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持续增强,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战略位势持续提升。我们既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更要增强信心、保持定力,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33、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荆楚篇章。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一是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0%,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显著增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制造强国高地、数字经济发展

34、高地、现代农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基本建成。二是先行区建设实现新跨越。以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为引领,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影响全国、辐射全球的重要增长极,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强县工程取得显著进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70%,努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路径。三是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统一开放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水平显著提升,花湖机场内陆自由贸易港加快建设,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的“大通道一大枢纽一大网络一大平台”体系基本建成,把“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转化

35、为“九州通衢”的发展胜势。四是美丽湖北建设绘就新画卷。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取得重大进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碳达峰稳妥有序推进,绿色产业、清洁能源、低碳生活走在全国前列,夯实生态优先、绿色超越的根基,以更低能源资源消耗支撑更高质量经济发展。五是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统筹“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积极鼓励勤劳致富、创新致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跻身全国第一梯队,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增长、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双富裕。

36、六是统筹发展和安全达到新高度。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核心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更加完善,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北、法治湖北,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坚决守牢水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底线,确保社会安宁、人民安康、发展安全。实现以上目标,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关键:(一)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坚定捍卫“两个确立L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善于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方法、找答案,一丝不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二)坚定不移探索

37、湖北路径。扛牢扛实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政治责任,锚定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目标定位,切实担起湖北之责、激发湖北之能、推动湖北之进、砥砺湖北之为,勇于创新、大胆突破,开辟新领域、抢占新赛道、激发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探索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湖北路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湖北力量。(三)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持续用力,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善作善成,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上久久为功,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荆楚人民。(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发展

38、信心,谋划推进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深入推进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切实打造湖北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多用改革的思路、巧用市场的力量、善用开放的资源,让政府作用更好发挥、市场机制更有效率、微观主体更具活力,推动湖北从沿海开放的“后队”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五)坚定不移努力团结奋斗。牢记力量源于团结、奋斗创造奇迹,在省委坚强领导下把6100万湖北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激发出来、凝聚起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以奋发有为的状态、日日精进的作风、“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真抓实干、勇于担当,为湖北的今天尽心尽责、奋力打拼,为湖北的明天聚势赋能、增光添彩。三、2023年工

39、作建议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的关键之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产量保持在500亿斤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经济增长6.5%左右,这是一个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目标,符合中央要求,符合湖北实际,符合人民期待,有利于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凝聚力量;这是一个综合考量、量质兼取的目标,系统考虑了当前发展实际和中长期发展需要,既立足促进经济稳定向好,又

40、着眼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是一个自我加压、克难奋进的目标,在复杂严峻形势和多重困难挑战之下,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倍加艰苦的努力。我们要以斗争精神迎接挑战、以奋进拼搏开辟未来,扎实做好强信心、稳增长、防风险、推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这个工作总基调,奋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坚定不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开展“稳预期、扩内需、促消费,十大行动,推动供需协同发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提振有效需求稳定经济增长。精准扩大有效投资。锚定投资这个最大内需,开展重大项目高质量建设年

41、活动,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的大项目好项目,投资增长10%以上。对省里谋划的总投资3.45万亿的14万个亿元以上项目,紧盯不放、能开则开、能快则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夯实产业支撑,加快武汉中航锂电、襄阳比亚迪、宜昌欣旺达、荆门亿纬动力、孝感楚能新能源、十堰万润新能源等重大项目建设。织密交通网络,加快沿江高铁等8个铁路项目、京港澳高速湖北段改扩建等39个高速项目、天河机场三跑道等10个机场项目建设进度。补齐水利短板,加快推进引江补汉、鄂北二期等重大工程,谋划实施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荆汉运河等重大项目。强化能源保障,加快鄂州电厂四期、随州电厂建设,着力推进咸宁大幕山等11个抽

42、水蓄能项目、华润仙桃等10个百万千瓦级“风光水储”一体化项目。适度超前布局新基建,加快推进“东数西算”中部枢纽节点、中金武汉数谷等25个重大项目,新建5G宏基站2万个以上。促进消费恢复提振。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释放消费潜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全力保障商业场所能开尽开、营销活动能办尽办,加快提振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旅体育等传统消费,尽快让消费旺起来、经济活起来。大力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消费,促进智慧养老、数字家政等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社交电商、即时零售、线上服务等消费新业态。着力拓展消费场景,新建10个地标性商圈商街、

43、20个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支持汉口北国际贸易城、潜江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等百亿级交易市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美誉度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倾力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帮扶,大力推行“精细服务、简化流程、直达快享”,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让政策红利快速从“纸上”落到企业“账上”。更好发挥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功能,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年新增贷款8000亿元以上。推动个转企、小进规、规改股、股上市,新增市场主体130万户以上、规上工业企业1500家以上、上市公司20家以上,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44、(二)牢牢把握动能转换这个主攻方向,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持续加力打造“51020”现代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行动。完善“链长+链主+链创推进机制,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5大优势产业,超前布局量子信息、类脑科学、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抢占产业制高点、塑造竞争新优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支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打造“世界光谷”,支持华星光电t5、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心、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支持东风猛士、上汽通用奥特

45、能、小鹏汽车、集度汽车等加快发展,推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车型10款以上,产量突破50万辆,加速形成“下一代汽车产业生态圈。深入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发挥科教和制造优势,加强芯片、工业母机等卡脖子领域联合攻关、设备研发和国产替代,振兴湖北制造、叫响湖北品牌。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行动,推动钢铁、化工、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技改投资增长12%以上。深入实施服务业提质增效行动。鼓励模式创新、跨业融合、多维拓展,促进现代物流、商务咨询、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化专业化升级,推动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延伸,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竞争

46、力强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深入实施数字经济跃升工程。坚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双向发力,全面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打造人工智能、超算服务、空天信息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数字产业集群,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广典型应用场景100个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三)牢牢把握教育科技人才这个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努力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坚持教育优先、创新驱动、人才引领,全方位赋能高质量发展。用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工程、县域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工程,新建义务教育结对帮扶示范性教联体10

47、0个,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5万个,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坚持产教融合、产学互动,加快建设同市场需求相适应、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部属省属高校加快发展,深入实施高校“双一流”建设,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加大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聚力做强科技创新引擎。全力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推进9家湖北实验室高效运行,争创光谷国家实验室,办好国家级“东湖论坛:强力推进32项“尖刀”技术攻关工程,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加快推进汉

48、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支持发展“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更多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创新共同体,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促进更多创新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以上。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中心。深入实施“楚天英才”计划,坚持“引育用留”多措并举,深入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国家试点,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发展环境,五年内集聚50名战略科学家、500名科技领军人才、2500名卓越工程师、IoOoO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打造最具活力、最富吸引力、最有竞争力的一流人才高

49、地。(四)牢牢把握深化改革这个根本动力,深度激发全社会发展活力。坚定不移推进深层次改革,着力破除机制性梗阻和体制性障碍,激励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迭代升级“四力、”改革,能优化的流程全部优化,能精简的环节坚决精简,能压缩的时限压缩到底跨省通办”事项扩大到150项以上、“一业一证”改革行业拓展到25个以上。创新实施“承诺即入”“企业码”“金融链长”等制度,大力整治隐性审批、体外循环,加快建设成本最低、审批最少、效率最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发展高地。以关键领域为抓手推动深层次改革。实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推动国有资本向创新链关键环节、产业链核心节点和价值链高端领域集中。全面深化与三峡、东风、中信科等在鄂央企战略合作。深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深化市场监管、供销平台、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改革,争创全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以公平竞争为导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清理取消资质许可、政府采购、招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