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3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62492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3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近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会议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统筹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统筹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统筹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在推进共同富裕上先行示范,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一体化发展,交通是基础。要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契机,以交通为纽带,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在这方面,三省一市毗邻区是重点,要做好省市间交通互联的共同规划,协调施工期,打通断头路。不

2、久前,长三角三省一市签署合作备忘录,提升长三角交通运输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随着交通一体化各项举措的落实,将更好地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实现产业、就业等协同发展,让“近邻”变“紧邻”。一体化发展,产业是关键。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动产业协同和互补,打造高质量产业发展集群。积极促进各个城市间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有效对接,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产业格局。特别是在高科技、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推动先进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一体化发展,创新是动力。长三角高校和大院大所集中。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更好联动长江经

3、济带、辐射全国。跨区域、跨部门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实现强强联合,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营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一体化发展,绿色是底色。要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加强节能减排降碳区域政策协同,建设区域绿色制造体系。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做强做优绿色低碳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还需建立跨区域排污权交易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路径,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一体化发展,民生是目标。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在长三角地区

4、,可实现异地报销、无纸化报销;公积金信息共享,让异地提取、使用公积金成为现实对于长三角地区的居民来说,“同城生活”的美好愿景正在变成现实。当前,长三角区域正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呼唤更规范的公共服务。对此,应完善标准体系,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要聚焦群众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推出更多“能感知、有温度、见效果”的举措,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学习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落实“四个统筹”心得体会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举足轻重。如何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5、?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提出“四个统筹”的明确要求,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提供了方法指引、明确了实践路径。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这是全面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的关键所在。长三角地区人才富集、科技资源丰富、科技创新实力领先,拥有丰富的创新协同发展资源。数据显示,目前长三角地区拥有两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5个;G60科创走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比重上升到1/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15%;2022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较2011年增长了近L5倍,年均增速达9.47%。事实证明,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跨

6、区域协同,不仅有助于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也能更好联动长江经济带、辐射全国,营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统筹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这是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效能的必然要求。有这样的一个比方:沪苏浙皖,伸开去是“五指”,各有所长;握起来是“拳头”,更有力道。一体化,从来不是简单的“1+1=2,而是优势互补、协同发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近5年来,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展所长,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共同形成产业协作一体化新格局。从三省一市的实际来看,上海是开放前沿、创新高地,江苏实体经济强劲,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安徽拥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厚积薄发的科技资源。充分发挥优势、彰显特色

7、,深化合作、相互赋能,把各地自身优势变为区域优势,定能共拉长板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效能。统筹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这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走深走实的基础工程。这些变化看得见、摸得着:省际“断头路”逐渐消失了,地铁、公路、铁路更加紧密了,半小时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24小时包邮圈变为现实了,轨道交通“一码通行”、医保异地结算更方便了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公共服务“软联通”,为长三角一体化按下“加速键”。然而要看到,物理上的“断头路打通不难,破除一些无形的壁垒尤需久久为功。面向未来,增强一体化意识,坚持一盘棋思想,加强各类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标准跨区域衔接,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为一体化发展提供

8、制度保障,才能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使长三角真正成为区域发展共同体。统筹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这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亮丽的底色。长三角地区能不能在绿色发展上闯出新路、在低碳转型上开辟新局?关乎全局大局。目前,长三角地区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制度体系初步形成,2022年59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中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92.1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太湖、新安江一千岛湖流域等跨界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建立。接下来,既要做好“共保联治”的文章,抓好加强三省一市生态保护红线无缝衔接、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共同保护等要求的落地落实,

9、也要在“机制创新”上重点着墨。比如建立跨区域排污权交易制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健全生杰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路径,这些何尝不是“先行探路”的题中之义。学习领会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一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意义,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10、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提出并实施这一战略5年来,长三角区域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和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的作用日益显现,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赢得了战略主动。同时也要看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许多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新征程上,要坚持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不断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

11、,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更好联动长江经济带、辐射全国。要跨区域、跨部门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实现强强联合,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营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必须增强一体化意识,坚持一盘棋思想,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为一体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循序渐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衔接、政策协同、标准趋同,加强各类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标准跨区域衔接。要加快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

12、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推进跨区域共建共享,使长三角真正成为区域发展共同体。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区域要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推进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改革经验互学互鉴和复制推广,努力成为畅通我国经济大循环的强大引擎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要加快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推动长三角优势产能、优质装备、适用技术和标准“走出去”。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要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

13、色。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强三省一市生态保护红线无缝衔接,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加强节能减排降碳区域政策协同,建设区域绿色制造体系。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做强做优绿色低碳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要建立跨区域排污权交易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路径,牢牢守住长三角区域的生态保护红线。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统

14、筹好发展和安全,盯住关系国家和区域安全的科技、产业、金融等领域和重大基础设施,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夯实安全发展的基础。要充分发挥长三角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加强全过程风险防控。要高度重视对外合作安全,引导产业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要健全城市安全预防体系,强化城市基本运行保障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充分发挥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坚持规划纲要的战略引领功能。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解决重大问题,抓好重大改革落地、重点任务落实,激励干部大胆开拓、担当作为,以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为契机,以严的纪律、实的作风、廉的操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