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复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复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9复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九课复活教学设计课前导入:“复活”在字面上指生命在死亡后再复生,一般指肉身上的复活。这种复活方式只在民间传说与恐怖电影中出现,多含荒诞诡异的元素。还有种复活,在游戏中常常出现,是游戏机制附带的,“复活”相当于多加一命。而作为俄国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复活”是什么样的呢?有怎样的含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复活(节选)。教学目标1.梳理小说情节,结合小说的语言、动作、神态、分析人物心理变化.2、分析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及典型意义。3.理解小说中作者对人生、人性的思考以及小说中“复活”的意o作者简介:列夫托
2、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生于贵族家庭,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1847年退学后,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农奴制改革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创作了诸多文学巨作。1910年11月病逝,享年82岁。时代背景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当时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饥箧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他积极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在他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上
3、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对农民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世界观发生激变,抛弃了贵族地主阶层的传统观点,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观察俄国的社会现实,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故事梗概初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根据小说的情节要素,概括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开端: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Q发展:二人交谈,聂赫留朵夫请求玛丝洛娃的原谅,但被拒绝。高潮:玛丝洛娃经过激烈的心理活动后,决定利用这个男人弄到些好处。结局:聂赫留朵夫决定在精神上唤醒玛丝洛娃,使她恢复本性,但不被理解。再读课文,深入分析按情节顺序分析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玛丝洛娃谄媚意外、痛苦回避痛苦沉默气愤、竭力回避痛苦一一讨好利用一一拒绝怀疑聂赫留朵夫
4、坦诚罪过的犹豫不决一探问旧事后内心愧疚悔恨一从动摇挣扎到坚定分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展示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内心矛盾、灵魂痛苦,艰难迈出忏悔第一步的青年贵族形象。他既是贵族地主阶级罪恶的体现者,同时又是本阶级罪恶的批判者。从玛丝洛娃的“笑”和眼神表情中(个性化的动作、表情)可以看出,遭受了被抛弃、被侮辱、被伤害的经历之后,心灵的痛苦,生活的磨难,已经使她丧失了原本的善良纯朴、天真无邪。文中所展现的是她堕落的时期,这时的她是一个唯利是图,善于讨好,献媚的狡诈、贪婪、世俗的妇女形象玛丝洛娃作为俄国下层群众的典型代表,她已经丧失了生命,失去了
5、灵魂,对决心赎罪、帮助她觉醒的聂赫留朵夫充满了怀疑与不信任,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充满厌恶。作者塑造玛丝洛娃这一人物用意何在?玛丝洛娃是俄国底层民众中的典型代表,作者借她揭露了当时俄国整个官僚体系的腐败,以及各级官吏的丑恶嘴脸,表达了底层人民的反抗精神和革命要求。复活以玛丝洛娃的人生经历与思想沉浮为线索,深入探讨了其精神复活的必然性,不仅凸显了其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更突出了这一形象对于俄国底层人民实现精神复活的重大意义。本文采用全知视角,这样叙述有什么好处?全知视角:叙述者的视点可以自由转瞬,超越时空,具有高度的灵活性1、视角转换,灵活自然对玛丝洛娃,作者多从聂视角写她的神态、肖像、动作;对于
6、聂,作者通过玛的眼睛写他有钱人的形象;有时,作者从第三者视角写他们二人心理活动。自由切换的叙述视角使叙述真实而富有变化。2、视角广阔,内容深刻作者写聂想到“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这时,作者不满足于主人公寥寥几句内心独白,而是凭借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势,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详尽描述他的所思所想,让读者看到人物内心“魔鬼”与“精神的我”激烈交锋,充分展示了人物在矛盾中挣扎的艰难。思考讨论:“复活”就是灵魂拯救的成功,是灵魂的复活小说以复活为题,是指谁的复活?有什么特殊含义?有人认为这里的复活是指聂赫留朵夫,有人认为是指玛丝洛娃,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作品的情节
7、和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理解。观点一:“复活”主要是写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1 .聂赫留朵夫的复活历程一一人生三阶段:第一阶段:单纯善良的大学生第二阶段:放纵堕落的花花公子第三阶段:苏醒忏悔的复活者2 .典型意义: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典型。他的身上体现了19世条己后半期俄国部分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聂赫留朵夫的复活体现了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的精神追求。观点二:“复活”主要是指玛丝洛娃人性和尊严的复活。1 .玛丝洛娃的复活历程一一人生三阶段第一阶段:天真美好的单纯少女第二阶段:遭受凌辱,自暴自弃的风尘女子第三阶段:宽恕复活,重获新生2 .玛丝洛娃“复活”的典型意义。玛丝洛娃身上反映了下
8、层人民的纯洁、善良和自尊,也体现出不合理杜会对他们的残酷迫害。爱和宽恕唤醒了她心中尚存的善良与仁爱,玛丝洛娃最终实现了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复活。她的“复活”代表着人性与尊严的回归。观点三寄托了作者的理想,是托尔斯泰的精神复活。托尔斯泰写复活用了十年时间,六易其稿。小说结局曾写成玛丝洛娃同聂赫留朵夫结婚,移居国外过上了幸福生活。大团圆式的结局只说明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后来托尔斯泰又把结局改成玛丝洛娃和政治犯西蒙松在一起,写出了玛丝洛娃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复活”,从而完整地诠释托尔斯泰的“复活”情感与思想。小说的两个主人公一路走来爱恨情仇,历尽坎坷最终都实现了精神灵魂的“复活”,作者在两个主人公身上寄托了赎罪、宽恕、拯救灵魂、“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美好人性,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的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二本文主旨:课文通过写聂赫留朵夫鼓起勇气面对曾被自己深深伤害的玛丝洛娃,忏悔当年的罪恶,祈求宽恕的故事,塑造了正处于心灵转变关键时刻、内心激烈震荡的聂赫留朵夫和因遭受欺骗、欺凌而精神沉沦的玛丝洛娃这两个人物形象,反映了司法不公、贵族特权等社会问题,揭示了沙皇俄国社会现实的腐朽与黑暗表现出作者对底层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