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实现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若干关键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65972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实现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若干关键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关于加快实现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若干关键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关于加快实现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若干关键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关于加快实现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若干关键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关于加快实现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若干关键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实现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若干关键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实现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若干关键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加快实现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若干关键问题的调研报告过去十年间,全国共有13个城市经济总量从5000亿元左右增长至1万亿元左右。为研究这些城市跨越式发展经验,从中获得有益启示,进一步明确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举措,推动XX加快实现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市委政研室赴部分新晋万亿级城市进行了专题调研。一、外地经验做法综合考虑经验做法的可借鉴性,我们从13个城市中选择了xxXXxx、xxxx5个城市,系统梳理了他们在迈向万亿级经济总量过程中的发展思路和关键举措。(一)XX市。XX市位于XX北部,与XX、XXXX等地隔江而望。XX年至XX年,XX市用7年时间实现经济总量从5038亿元增至10036亿元,年均增

2、速达10.3%(指名义GDP增速,下同),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1.7个百分点,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排名位次前进3位,成为XX省第四个“万亿之城”。XX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宽领域融入苏南,深层次接轨XX,实现高效协同发展。具体而言,主要抓住了三个方面:一是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抢抓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新一轮沿海开发等重大机遇,推动崇启大桥、沪苏通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并落地实施,补齐过江通道和高铁建设短板,全面融入苏南和XX一小时交通圈,极大提升了城市资源要素集聚能力。二是推动产业发展一体化。加强同XX、XX等重点城市在制造业领域的垂直分工协作,

3、探索出“总部+协同中心”、“离岸创新”等协同创新路径,实现“沪苏孵化、XX转化”、“沪苏制造、XX配套”,推动沪苏通三地产业优势互补、深层次协同发展。当前,XX与XX、苏南长期合作的企业占比超50%,近三年吸引xxXX落户XX的规上制造业企业超500家。三是推动人才流动一体化。持续实施针对XX籍人口的“通籍英才归雁”计划,推动沪通两地“三个一百”工程(xxl00家创新型企业与xxlOO个重点学科的100个创新团队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全方位承接沪苏地区优质人才资源。自XX年以来通籍高校毕业生回通就业率持续增高,扭转“出去一火车,回来一卡车”的人才外流局面,为城市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二)XX

4、市。XX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仅用14年时间就实现经济总量从千亿元到万亿元的跨越。XX年至XX年,xx市用6年时间实现经济总量从5158亿元升至10045亿元,年均增速达11.7%,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3.7个百分点,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排名位次前进10位,被称为“最大黑马城市”。XX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前瞻布局“风口产业”,系统性重塑产业体系,形成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具体而言,主要抓好了三个方面:一是坚持深度研究产业。以国际视野、前瞻眼光研判产业发展趋势,结合自身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前瞻布局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风口产业”,引入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汽车等龙头企业

5、,在做大产业规模的同时加快动能转换,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7.9%,为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二是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针对“风口产业”投资风险大、回报周期长等问题,XX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引领作用,以国有平台公司为主体,建立多元化立体化投融资体系,撬动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长期投资,实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双赢。截至XX年底,XX市已累计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超过1600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市属国企资产总额突破IOoOO亿元。三是打造专业化干部队伍。将打造“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干部队伍作为抓好“风口产业”的关键,领导干部带头

6、研究行业报告、产业投融资政策等专业化知识,自上而下提升干部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选派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赴国家部委、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以及沪苏浙等先发地区学习,在帮助干部开阔视野、积累经验、提升素质的同时推介地方形象、扩大对外交往、促进合作共赢。从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大等单位引进优秀年轻人才到政府部门挂职,参与重大项目论证、重要规划起草,有效带动提升干部的专业化水平。(三)XX市。XX市工业发展起步较早,产业体系较为完备,是上个世纪“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XX年至XX年,XX市用7年时间实现经济总量从5273亿元增至9550亿元,年均增速达8.8%,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在全国地级以

7、上城市排名位次前进10位,预计今年将突破IooOO亿元。XX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区域经济重构机遇,锚定新能源万亿级产业引龙头建链条育集群,实现弯道超车。具体而言,主要是把握好了三个方面:一是紧盯前沿技术,把握机遇窗口期。过去十年中,储能技术革命深刻影响了汽车、光伏等行业,重塑了产业格局。XX市凭借敏锐的产业嗅觉和中长期的产业布局意识,抢抓新能源产业颠覆性技术带来的“黄金窗口期”,以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为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为城市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建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动能。建设中科院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中航

8、锂电研究院等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设立“龙城人才计划”新能源专项,以科技创新助力新能源之都建设。在迈向万亿级过程中,XX市科技进步贡献率由61%升至67%,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1126家增至3680家,创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目前,XX市不仅新能源汽车电池相关专利超4000件,还超前布局了氢能新赛道,在巩固创新优势的同时,为未来发展赢得主动。三是依托链主企业,培育产业集群。围绕新能源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引入理想、比亚迪2家整车企业,中创新航、蜂巢能源、XX时代、时代上汽、北电爱思特5家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众多上下游零部件企业,新能源产业集聚度位列全国前三,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高达97%,居

9、全国首位,是长三角锂电池产业链最全、最长的地区,也是全国最大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XX年,XX新能源领域产值突破5000亿元,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三大产业同比增长96.5%,对XX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102.2%o(四)XX市。XX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XX年至XX年,XX市用6年时间实现经济总量从5619亿元增至10535亿元,年均增速达11%,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L4个百分点,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排名位次前进5位。XX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一手抓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手抓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城市软硬实力同步提升,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强大动

10、能。具体而言,主要是把握好了两个方面:一是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夯实发展根基。围绕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1+2+N”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即1个工程机械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先进储能材料、安全可靠计算机及创新应用2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半导体等N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推进集群建设上,首创“链长制”,围绕工程机械等重点产业链,安排市领导担任”链长”,形成了“链长牵总、盟长搭台、校长支撑、行长帮扶”的“四长联动”良性互动体系,有效推动了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的协同发力和有机融合。当前,先进制造业已由工程机械

11、一业独大,发展至拥有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五个千亿级园区、逾3000家规模工业企业,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量居全国第一。二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抢抓消费升级机遇,在消费人口、消费场景、创意品牌三个方面精准发力,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围绕做大消费人口,不断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和顶尖医疗资源优势,持续加大“房住不炒”的强力调控,近十年人口净增300万以上,其中80%为年轻人。围绕打造创意消费场景,大力推进“商业+旅游+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消费地标和商圈建设,将核心商圈周边的老城区改造成城市烟火、现代气息、历史古韵并存的街区,并通过共享和引流核心商圈的人流,打造

12、文商旅深度融合、线上与线下一体化、科技与时尚交互共生的全新消费场景,为游客带来沉浸式、交互式、智能化的文旅消费新体验。围绕做强创意品牌,依托XX广播电视台培养的内容营销、创意人才优势,牢牢抓住短视频等新型传播渠道,支持火宫殿、玉楼东等传统网红品牌转型升级,培育了文和友、茶颜悦色等一批新锐网红品牌,全国知名新消费品牌数量超80个。(五)XX市。XX市地处东南沿海,是XX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全国首批“民营经济示范城市”。XX年至XX年,XX市用7年时间实现经济总量从5218亿元增至10158亿元,年均增速达10%,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L4个百分点,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排名位次前进5位。民营经济是XX

13、的最大特色和优势,XX年,XX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85%,在24个万亿级GDP城市中比例最高。XX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以“政府有为”推动“市场有效。充分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具体而言,主要是把握好了3个方面:一是为民营经济营造最宽松的发展环境。强化政策赋能,推出支持民营企业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开放、绿色发展的“1+1+N”政策包,系统集成114条真招实策,让民企发展有信心有预期。坚持服务优化,常态化开展“局长走流程、走基层”,推动审批流程做“减法”,服务质量做“加法”,让民企轻装上阵。出台鼓励支持民营投资项目清单,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公共交通、教育医疗养老、

14、城市公共停车场、防洪排涝等领域,拓宽民营企业发展空间。二是支持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XX市拥有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家居、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纸业印刷、电子信息等九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总体上以传统产业为主,对于转型升级具有迫切需求。XX年起,XX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2016年起又实施以智能化为引领的“xx制造2025”,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截至目前,XX超半数规上企业已完成关键环节数控化改造,2500多家规上企业参与智能化改造,平均减少劳动用工40%,极大地提高了XX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三是优化民营企业融资机制。优化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

15、展服务,细化用足用好货币政策,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打造特色“科技+金融”信贷产品,加大金融对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创新平台服务,持续推进“政银企担”融资月度对接机制,支持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发行债券融资。XX年XX市存贷款余额均突破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突破2100亿元、同比增长超20%。除了以上这5个城市,XXXXXXXXXXxxxxxx8个城市在迈向万亿级过程中也有许多值得我市学习借鉴的做法。比如,XX、XX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风口”,XX、XX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但由于这些城市拥有一些独有优势,比

16、如xxXX、xxXX作为省会城市拥有资源集聚优势,XX拥有港口优势,xxXX拥有对XX、XX的资源承接优势等,因此未单独提炼。二、实现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需要把握的关键问题这些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能够把握发展大势,科学分析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深刻把握面临的关键问题,在顺应变革趋势中促创新、谋发展、求突破。(一)把握地区发展分化极化趋势,通过厚植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呈现出一些显著趋势:区域发展分化明显,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经济总量差距逐年拉大,过去十年中,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区生产总值总和从22.4万亿元提高到58万亿元,在全国占比从42%提升到4

17、8%;东北地区生产总值从3.7万亿元提升到5.8万亿元,在全国占比从7%下降到4.8%。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五大城市群GDP总量占全国的70.4%。珠三角城市群9个城市中,4个万亿级城市经济总量占整个地区的81.3%;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中,8个万亿级城市经济总量占整个地区的64.6%o专家预测,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分化极化态势仍将延续,70%以上的新动能都将出现在都市圈和城市群内。深入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有两个明显特征值得关注:一是都市圈和城市群内城市分化会出现先拉大后缩小的现象。在区域经

18、济一体化的早期,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产生明显的“虹吸效应”。随着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又对周边城市带来正向溢出。XX、XXXX等城市的发展都呈现出类似特征。二是产业结构一体化是城市群内部均衡发展的关键。成熟的都市圈通过内部构建明晰的产业分工和互补的产业体系,最大程度发挥不同城市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实现快速增长。比如,长三角城市群中,XX、XX、XX以总部经济、研发设计、金融等服务经济为主,高技术产业沿沪宁杭沿线地区布局,重型工业着重布局航运和水资源便利的沿长江和沿海发展带。从XX、XX、XX、XX等城市的万亿级路径来看,融入都市圈、城市群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找准自身在区域产业分工中

19、的定位、构建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是承接中心城市资源外溢的关键。对XX而言,作为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地区分化极化的大趋势下,面临着资源持续外流、发展被边缘化的风险。如果不能找准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在未来发展中将面临极大被动。(二)积极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入推进,要素向投入回报更高的地方流动、产业向综合成本更低的地方聚集的态势将会愈加明显,区域间竞争的内涵将发生巨大变化。准确把握这种变化,对城市塑造比较优势至关重要。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当中,三个特征值得关注:一是商品和要素流动的壁垒加速消除,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拥有的产业配套

20、优势、要素成本优势、交易成本优势将会进一步放大,表现出对优质企业、要素资源更强的集聚能力。二是区域间产业分工将更加明晰,产业发展呈现出集群化态势,重复建设和产业同质化问题将趋于缓解,区域之间竞争将表现为各地区优质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三是区域竞争内涵发生本质变化,地方政府比拼的重点从拼优惠政策、补贴转向拼公共服务质量、产业配套完善程度。从XX、XX、XX、XX等城市的万亿级路径来看,正是由于把准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趋势,打通了要素流通渠道,培育了一批国际一流的新兴产业集群,成功推动城市发展能级跃升,在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对XX而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加速建设虽然有利于我市龙头企业优化供应链布局,

21、但也将动摇许多传统优势产业的“护城河”。我市一些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在市场驱动下将更倾向于向综合成本低、效率效益高的地区集聚等。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对资源要素的集聚能力,城市经济增长的基础就不牢固,实现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就会支撑不足。(三)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在区域经济格局重构中抢得先机。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从国内来看,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实现了一系列技术突破,重塑了全国生产力布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三个突出特征:一是科技革命呈现多点突破态势,不再由单一技术主

22、导,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可能出现革命性技术。二是科技和产业的结合更为紧密,互动更为密切,技术变革能够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三是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从根本上改变技术路径、产品形态、产业模式,能够快速重构区域经济版图。回顾一些万亿级城市的发展历程,XX市前瞻布局新型显示、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风口产业。经济总量平均不到2年就跨过一个千亿级台阶,短短14年时间内从1073亿元增加到10046亿元;XX市抢抓新能源汽车科技革命机遇,在不到十年时间内一跃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这些城市弯道超车的关键,就是抓住了颠覆性技术带来的产业变革机遇。与一线、二线城市相比,我市对创新资源

23、、高层次人才的集聚能力较弱,产业的能级偏低。如果不能成功通过科技创新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就难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陷入失速甚至衰退的局面。(四)顺应消费变化新趋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过去十年中,随着我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接近尾声,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经出现了明显减弱,消费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消费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一是服务消费正在成为主导性消费。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在人均GDP低于1万美元的时候,消费以家用电器、汽车等耐用消费品为主;人均GDP超过1.5万美元的时候,服务消费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L2万美元

24、,正在迈入服务消费快速发展并成为主导消费的过渡阶段。二是新消费催生消费内涵加速转变。主要表现在消费对象以年轻消费者为主,更加注重个性化、实现自身价值;消费方式更加强调客户体验,在体验中消费、在社交中消费的比例快速上升;消费渠道从传统“面对面”消费拓展到线上消费、非接触消费,抖音、小红书等社交电商快速崛起。XXXX、XXXX等新晋万亿级城市,都将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出台了不同的政策刺激消费。比如,XX市倾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通过吸引珠三角人口来XX消费对冲其长期以来的虹吸效应;XX市、XX市针对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安排购置补贴,有效拉动本地相关企业的销售;XX市大力发展沉浸式、智慧化

25、、在线化的文旅新业态,以文化赋能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对XX而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对我市文旅产业和制造业都将带来一些新变化。从我市来看,虽然消费拉动将为我市新文旅产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应当看到,文旅产业的竞争核心是消费人口的竞争,当前文旅文创产业已经从“资源为王”向“创意为王”转变,文旅资源缺乏的地区也能够通过颠覆性创意打造出现象级的消费热点,成为消费人口争夺战中的有力竞争者。如果我市不能以好的创意赋能开发文旅产品,即便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也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从制造业来看,我市制造业终端消费品比重和层次偏低,如果不转变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层次,将与扩大内需政策带来的红利失之交臂。(

26、五)抢抓人口关键资源,在区域增减分化态势中积蓄优势。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呈现出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总的来看,有三个方面突出特点:一是人口总量和劳动年龄人口双双下降。受生育水平持续走低、老龄化加剧等因素影响,去年全国总人口较上年末减少85万人,是1962年以来全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总量比上年末减少666万人。目前已公布人口数据的286个城市中有156个下降,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二是区域人口增减分化态势明显。受都市圈和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的影响,人口持续向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经济发达地区集聚,2010年至XX年

27、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城市群人口分别增长了2312万人、1861万人、620万人,而东北三省人口减少了近80万人,降幅达10.4%。三是人口省内流动趋势逐渐增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随着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全国人口流动趋势由大规模跨省流动转向省内流动。目前,约三分之二的人口流动为省内近距离流动,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对人口的吸附能力持续增强。比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至XX年,我省新增人口的74%流入了XX,推动XX市人口突破千万大关。人口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从13个万亿级城市发展历程来看,过去十年中,这些城市通过放开落户门槛、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吸引大学

28、毕业生就业等多种手段吸引人口流入,常住人口平均增长了133.7万,平均增幅达16.5%,不仅显著高于全国人口增速,也高于所在省、所属城市群的人口增速。随着老龄化、少子化问题日益突出,预计我市劳动力人口比重将持续下降。如果不采取有效手段吸引人口流入、遏制人口流出,将导致人口结构的进一步失衡,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三、工作建议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XX必须立足实际,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主动把握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加快推动经济总量向万亿级迈进。(一)要在区域协同发展中赢得自身发展主动。要学习近平、XX等地经验,紧盯中心城市发展方向,以产业一体化为突破口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一是抓好国家

29、战略与地方发展的有机衔接。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是党中央做出的决策部署。要推动XX高质量发展,必须从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寻找机遇,抓好XX机场建设、呼南高铁豫西通道等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把XX自身发展放在全国、全省大局中谋划,结合省委对XX“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的战略定位和我市“三项重点工作”,积极谋划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大助力。二是与周边城市构建合理产业分工体系。要立足我市“四新一装备”等重点发展产业,与XX、XX两都市圈之间建立起功能互补、产业错位的分工体系。比如,XX、

30、XX两市都计划建设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到2025年预计产能突破200万辆。我市可以在动力电池、铝车身、车用工程塑料、功率半导体等领域与其配套,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三是推动省级层面建立城市协同发展机制。要深入学习借鉴长三角推进一体化的制度设计,推动省级层面强化区域内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省市联动多方合作的组织机制、分工合理的产业协作机制、跨区域人才培养和供给机制、利益共享和补偿机制等,有效破除行政分割和碎片化发展问题,构建科学高效的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体系,有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二)要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中重塑发展优势。学习近平、XX、XX等城市发展经验,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找准自

31、身定位,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产业合作、资源整合、市场拓展,开辟产业发展新空间,在区域竞争中形成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快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全省唯一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点市建设为引领,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产业园区金融服务等领域先行先试,加快建设各类要素交易平台,破除影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要素流通和配置效率,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是加快打造具备国内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聚焦我市17条重点产业链,通过做强链主企业、拓展产业空间、推进精准招商、建设创新载体、完善公共服务、用好产业基金等途径,以“链主”企业为核心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在操作层面,可以学习近

32、平市“一集群、一基金、一展会、一论坛、一协会、一联盟、一团队”的推进机制,引导集群企业通过行业联盟(协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业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三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和审批流程标准化规范化,深化综合事项“一窗办理”改革,探索“承诺即可准营”、“先证后查”等更多XX新模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服务和审批效率。全力服务企业发展,推出“信用评估融资服务”、“一对一辅导上市”等服务企业的真招实招,加快打造“信易贷”、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等金融服务平台,真正为企业纾困解难。着力抓好干部队伍教育培训,推动领导干部加快转变思维理念,下更大功

33、夫提升把握产业“风口”、市场运作等方面专业能力,为集聚要素资源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三)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重塑产业格局。当前,我市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一是持续加强对产业的前瞻性研究。科技革命一方面能够打破过去相对固化的生产力布局,给予内陆城市通过科技创新进入新赛道快速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能够在一些过去长期依赖进口的领域催生国产替代的巨大增量空间,比如风电轴承目前国内超八成市场份额仍被进口产品占据,具备广阔的国产替代空间。我市要抢抓科技革命机遇,必须加强对产业的深入研究。要聚焦“四新一装备”科

34、技攻关方向,认真梳理轴承、农机等传统优势行业哪些具备大规模国产替代的可能,对相关领域进行重点扶持;针对新能源电池、第三代半导体、新型显示材料等“风口产业”,要重点研究当今世界前沿技术和卡脖子环节,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二是发挥好国有资本的引领作用。重点抓好资本招商和本地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两项工作。围绕资本招商,用好CVC(企业风险投资)等新型资本招商手段,借助行业头部企业的品牌、渠道、资源和网络,快速吸引高成长性的项目落地。围绕本地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我市拥有大量具备核心技术的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拥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但缺乏融资渠道。建议积极搭建平台组织企业与政府投资基金开展深度对接,为企业提供融资

35、支持。三是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的布局。当前,重大理论发现和科学突破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实验装备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科研条件的支撑,使得技术前沿研究越来越离不开“国家队”的支持。积极争取重大科学装置落户已经成为各地推动科技创新的主要发力方向。目前,国家已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了7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数布局在一线城市,比如XX市的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XX的核聚变实验装置等。我省目前大科学装置主要集中在XX,比如XX超算中心、“中原之光”大科学装置等。建议以XX科技大学、龙门实验室等高校、新型研发机构为依托,以伊滨科技城、高新区、XX经开区等为载体,积极

36、争取国家、省级层面重大科学装置、重点科研项目落户,打造我市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四)要顺应消费需求新变化提升供给质量。XX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和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大背景下,要一手抓新文旅产业,一手抓消费品工业,提升消费产品供给质量。具体而言,建议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做大做强新文旅产业。围绕打造只看XX、“活化博物馆”等文化旅游新品牌,依托XX博物馆、大河荟等重点场所,用好“全城剧本杀”等全新旅游模式,打造XX特色全城全市全域的新消费产品。以城市夜间灯光和“盛唐文化”为特色,推出“夜游XX”等夜游精品路线,并支持夜游路线周边餐饮企业或老字号店延时、错时或24小时经营,打造夜间城市

37、文化活跃区。结合XX卫视的宣传优势,打造XX文化体验真人秀节目,以影视明星、网络达人为嘉宾,催生消费人气,集聚新一轮消费人口。举办XX文化嘉年华、汉服大会等系列贴近年轻游客喜好的文旅消费活动,将XX打造为网红集聚打卡地,不断培育消费热点。二是加快培育多层级消费中心。针对我市商圈建设普遍存在的建设规模小、亮点少、消费吸附能力不足等问题,学习借鉴XX太古里、XX五一广场、XX芙蓉新天地特色街区等城市特色街区建设经验,引进更多年轻态、国际化的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提高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学习近平市超级文和友“餐饮+文创”等新业态,依托小街天府、丽景门等高人气高口碑的本地品牌推出网红美食打卡地,建设特色鲜

38、明的夜间餐饮主题街区,在提升城市烟火气的同时激活夜经济。三是打造特色消费品产业集群。持续做大消费品工业规模,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学习近平市在打造区域品牌方面的建设经验,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创新营销模式、加强品牌宣传等方式,培育做大偃师摩托车、制鞋,宜阳县休闲食品,汝阳白酒等优势产业集群,增强消费者的认可度和忠诚度。加快推动新型显示材料等与下游消费品联系密切的产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招引下游企业,实现由“卖面粉”向“卖面包”转变。(五)要在人口流动新趋势下推进人口集聚和结构优化。在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大背景下,必须深刻认识人口流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带动作用,持续优化创新创

39、业环境,强化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扩大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现代化XX建设。一是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加快构建“五级四类”城乡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养老产业和养老事业,切实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探索实施生育补贴制度,完善生育休假和待遇保障机制,持续扩大普惠性托幼、学前教育服务供给,着力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二是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大力发展青年友好型产业,加快推进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智能装备等“风口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支持各城市区依托资源禀赋建好科技产业社区,用好大学生实训基地、青年众创空间、青年创业园等平台,为青年人才

40、提供低成本、开放性的创新创业服务。完善租、售、补一体化的安居保障体系,为青年人才提供多样化安居支持。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适当放宽人才政策覆盖范围,用好期权、股权激励等措施,探索赋予企业人才评价更大自主权,提高人才政策针对性与吸引力。三是促进人口向城区城镇集聚。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提升中心城区宜居宜业水平,促进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深入研究城乡统筹发展问题,一体化推进县城扩容提质、产城融合发展,增强县城人口承载力。壮大中心镇发展规模,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推动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对发展潜力大、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多的城镇适度增加用地计划指标并优先给予保障,为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造更多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