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机制研究.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90882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机制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机制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机制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机制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机制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机制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机制研究.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专业:会计学题目: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机制研究公司治理重点在于解决所有者和管理者两者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一种手段,有着监督和评价的功能,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可监管着企业的管理运作。每个公司都有特定的审计机制。从大量的企业间的审计机制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找出相关问题的启示。鉴于此,本文结合了所学的一些知识,立足于我国现实,研究了公司治理里内部审计机制的现况和所隐藏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可靠的建议,精确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定位,提升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并且扩充内部审计的职能领域,以完善现在我国的内部审计机制体系。关键词公司治理模式内部审计机制问题对策毕业论文外文

2、摘要TitleStUdyOntheinternalauditmechanismbasedOnCorPorategovernancemodeAbstractCorporategovernancefocusesonsolvingtheproblemofresourcewastecausedbyasymmetricinformationbetweenownersandmanagers.Internalauditasameansofcorporategovernance,withthefunctionofsupervisionandevaluation,bothintheshorttermorlong

3、-term,canmonitorthemanagementofenterprises.Eachcompanyhasaspecificauditmechanism.Fromalargenumberofenterprisesintheauditmechanismbetweenthestudy,wecanfindouttherelevantissuesofinspiration.Inviewofthis,thisarticlecombinessomeoftheknowledgelearned,basedonourreality,studiedtheinternalauditmechanismofco

4、rporategovernanceandhiddenproblems,andputforwardareliableproposal,accurateinternalauditincorporategovernancepositioning,Toenhancetheindependenceoftheinternalauditinstitutions,andexpandthefunctionalareasofinternalaudittoimproveChina,scurrentinternalauditmechanismsystem.KeywordsCorporategovernancemode

5、InternalauditmechanismProblemsCountermeasur本科毕业论文第I页共I页目次1绪论11.1 选题的背景11.2 研究内容11.3 研究意义12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概述22.1 公司治理及不同的治理模式22.2 内部审计的治理内涵和内部审计机制32.3 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关系43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的三种内部审计机制63.1 股权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内部审计机制63.2 债权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内部审计机制73.3 家族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内部审计机制84三种典型公司治理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机制比较104.1 三种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104.2 三种公司治理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机制

6、比较115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内部审计机制分析115.1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115.2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内部审计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35.3 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内部审计机制的对策建议14结论17致谢18参考文献191雌1.1 选题的背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经济危机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等问题纷至沓来,公司治理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公司治理的实践过程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但是现在学术界在对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相关研究中,主要关注内部审计的作用、方法、技术型路径和审计委员会的设置这些方面上。对于内部审计在不同的公司治理中

7、是怎样起作用等一些问题上研究的较少。就这点而言,本选题存在理论探索价值。另一方面,近几年来的各种丑闻,如美国的安然,中国的三九药业等,都表明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严重缺失。虽然这些问题是多因素导致的,但是在公司治理当中,内部审计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基于公司治理结构,找出是什么导致了内部审计机制不起作用并且解决这些问题,建立起符合我国当下国情的内审机制。就这点而言,本选题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1.2 研究内容基于公司治理模式,本文调研分析了企业内部审计机制的现状,并比较了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内部审计机制的优缺点,结合了我们所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再综合我国的实际国情,究

8、基于公司治理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原因并提出有指向性的政策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现有的内部审计机制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分为了五个部分进行研究和论证,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二章为相关理论介绍,简述了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的内涵、理论基础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三章概述了现有的三种内部审计机制,主要从股权型模式、债权型模式和家族型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比较了三种内部治理模式及其内部审计机制,为我国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第五章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制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剖析,并基于公司治理模式的企业内部审计机制的完善提出了建设性

9、的建议。1.3 研究意义本文基于公司治理对内部审计机制进行了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具体体现在:(1)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本文基于公司治理模式的视角下,分析比较了不同公司治理模式的内部审计机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探究在公司治理模式中企业内部审计机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剖析其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完善我国现有的内部审计机制体系。(2)在公司治理国际化、全球化的大时代下,研究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的审计机制,可以使我国公司治理中的内审模式更好更快地与国际衔接,使审计机制变得更加高效,让其监督职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并且确认保证披露的信息真实发生,最大程度地维护股东和相关利益者

10、的权益,使市场对其有一定的信心,促使社会经济稳中求进。2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概述2.1 公司治理及不同的治理模式2.1.1 公司治理的内涵系统性的公司治理的概念于上世纪80年代在国外首先被提出,上世纪90年代我国公司治理概念开始出现。我们知道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但总的来说,可以总结为两个观点:传统观点和新观点。传统观点即权力制衡观,根据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我们又可以把它分为股东权力至上观和相关者利益观。股东权力至上观是将股东的单边治理奉为最优治理,这样一来,因为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而导致的代理成本会得到有效的降低,股东的利益从而得到了保护。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严武、张维迎

11、、李小平等。而相关者利益观的看法则是,一系列利益相关者拥有公司,公司应该努力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公司治理目标应该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这种观点倡导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主要代表学者有杨瑞龙、苏晓红、杨林等。基于传统理论观点的新观点即科学决策观,由奥利弗哈特在2000年提出。公司治理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维护公司与其所有者以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确保公司能够进行科学的决策,最终保证公司方方面面的权益。因此,治理目标不但是要最大限度地维护股东的权益,还要确保企业能够科学决策,进而使得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得到最大的利益。2.1.2 公司治理的核心笔者认为,利益相关者理论就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利益

12、相关者理论包含了狭义和广义。狭义的利益相关者是指组织没有其支持,就不能存在的群体或者个人。广义的利益相关者是指对实现组织目标有影响力的个人或群体,或者会受到反馈影响的个人或群体。笔者认为,利益相关者指的是投了一些专用性的资金进了企业,并且承担了相应风险的群体或个人,它的行为活动会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影响力,或者反受到企业目标实现的影响。2.1.3 公司治理的模式因为公司治理的目的不同,所以模式也不一样,目前极具代表性的公司治理模式有三种,一种为以英美为代表的股权型模式,这两个国家的融资方式特别依赖他们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股权为主、债权为辅,构成了他们的资本结构;一种为以德日为代表的债权型模

13、式,这两国的融资方式主要通过银行间接融资,以债权为主,股权为轴;最后一种为以东亚及东南亚为代表的家族型模式,这种模式在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公司比较常见,它的资本结构的核心是家族,家族以合股和合资的形式来形成对企业的控股。2.2 内部审计的治理内涵和内部审计机制2.2.1治理内涵及其发展趋势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价值和绩效,它的保证具有客观性,通过提高控制和管理的效率来帮助企业完成组织目标,是一项独立的咨询活动。在探讨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时,通常把70年作为一个刻度点,把它分成两个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是内部审计的初期阶段,财务审计处于主导地位。与近代企业内部

14、审计相比,它的目标并没有很大的变化,还只是位于一个过渡阶段,直到1941年,才出现了一本内部审计学,阐述了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很多国外的学者将这一时期认定为萌芽阶段,因为在这一阶段,绩效审计与经营审计等许多新兴审计开始萌现。70年代之后,许多新兴审计项目逐渐发展了起来,如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3E以及5E审计等。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直接管理内部审计机构。除了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的目标还向着风险防范方向发展,职能也逐步转变为建设性职能。在审计方法方面,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开始被大力推广,大量的资金也被投进了对审计软件的研究开发里来。企业内部

15、审计人员也在被要求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他们不仅要求掌握会计、审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懂得如何进行企业管理,以及要不断地学习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现在,国际内部审计正在向着两个方向发展转变:一是由管理保障向风险保障转变;二是由被动审计向主动审计转变。这两个转变,让内部审计变得更加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综观内部审计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财产受托责任导致了最初内部审计的诞生。当委托人将其财产交与受托人进行管理时,为了监督受托人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就需要一个第三方来进行验证,于是审计就此诞生。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组织形式越来越复杂,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多,就必须要给各阶层的管理人员一定的权

16、限与责任,使受托责任多极化,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为了监督企业内部受托责任确切有用地履行,内部审计不断扩大其职能范围,发展到了今天,形成了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2. 2.2内部审计机制内部审计机制是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旨在实现内部审计目标。通常来说,内部审计由内部审计目标、内部审计组织形式以及内部审计信息传递等要素构成。财务与管理审计构成了内部审计的目标。这两个目标,既是为了鼓励和管制经营者,优化决策,又是为了可以高效地进行经营。在公司治理的演变历程中,财务审计目标经过几轮变换,从维护股东权益的防弊审计到保障债权人权益的审查还款能力审计,再到经营者处于主要地位的公允审计,最后到利益相关者的

17、可靠性审计和揭露严重弊事的双元审计。管理审计则是管理层为了提高经营绩效,履行其管理责任,而展开的审计。它由业务审计逐渐转变为经营、内控与战略衡重的内部审计。它旨在实现科学决策,提高经营效益,将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和事中审计,使内部审计更加地规范化。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是基于现有的机制来完成审计目标的路径,是审计主体采用的一种审计行为,是审计的权力和能力、内部审计和治理主体之间的交流途径等。内部审计信息,主要评估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可靠性,以及风险管控、治理成果等的实施情况,描述、反映和传递审计行为或者事项。按照信息的内容分类,可以分为财务和管理这两大类。2.3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关系2.3.1公司治理

18、与内部审计之间具有一致性在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的综述中,还有这两者理论依据分析中,以及在各自背景中,两者产生于委托代理关系,有共同的理论基础,也就是委托代理理论。传统的公司治理侧重于内部治理结构的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内部治理结构。目前企业面临的情形更加复杂,企业管理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风险更也比较大,企业治理不再仅局限于内部结构,而是开始注重内外部风险,风险管理已经变成了内部审计的一个新职能。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大有可观的作用,内部审计和企业治理有了共同的对象一一风险管理。公司以利润为导向,公司治理的主旨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内部审计在

19、公司治理中有着风险管理和监督控制的用途。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督策管理部门及各部门切实地履行委托经济责任,让企业能够更好地增值。风险管理能够评估与控制一系列业务活动的风险,预防损失,降低损耗,这对增加企业的价值是很有意义的,和公司治理的目标相同。2. 3.2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之间相互作用公司治理影响着内部审计的环境,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治理可以说是一套制度安排,用来处理公司的往来关系。建立内部审计部门,能够有效地监督受托责任的履行,因为它会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评估与风险防控,所以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改善公司治理的结构。内部审计就像是一个内部治理结

20、构,应该把它作为各级管理层和外部的审计助手,确保业务活动健康有序发展。内部审计由内部审计委员会管控,这样就等于将内部审计升级到了公司的管理层,使它变成了治理结构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具有评价和监督作用。内部审计借助审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财务报表,限制了股东、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之间操控会计信息的投机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信性,确保了利益相关者的各种权益。在公司的治理过程当中,内部审计总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审计单位而存在的,无论隶属于哪个部门,内部审计都保持着独立审计,客观评价经营业务活动,减少了在代理活动中存在的道德风险。它具有把握业务活动信息的优势,可以随时监控企业的风险情况,避免一

21、些不必要的风险,进行透彻的分析,弥补了外部审计的缺陷。管理层可以综合内审和外审的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加强对有隐藏问题部分的关注,完善治理结构。3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的三种内部审计机制每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都是不一样的,历史人情风土文化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每个国家的公司治理也不尽相同。目前国际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治理模式有三种:一种是美英的市场主导型,即股权型公司治理模式;一种是德日的银行主导型,即债权型公司治理模式;还有一种是东南亚的家族主导型,即家族型公司治理模式。2.1 股权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内部审计机制股东至上是英美两国公司治理的原则,这两个国家对保护股东的权益很是看重。英美的公司治理

22、模式一一股权主导型,基于其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而形成。发达的股票市场、积极的外部控制权市场给公司治理提供了发挥其作用的空间。由于公司股权的分散,股东不能轻易地直接影响经营者,因此对董事会的监督控制这一作用就格外注重。另外,股票市场繁荣,外部市场对公司的控制就至关重要,股东对公司的控制主要由“用脚投票”来实现,这就形成了一种以控股市场为核心的外部监督机制。2.1.1 公司治理模式特点首先,从公司资本结构的角度看,股权投资公司在融资结构上的直接融资比例很高,股本比例很大。然后,从企业的资本构造影响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这种结构的特点注定了外部的直接融资需要倚赖证券市场,间接融资的占比不高,企业受到银行

23、的影响因素不大,因此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干预非常有限。同时,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也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公司治理。一方面,在企业所有制结构中小股东的地位不是很高,便会产生一种“搭便车”想法;另一方面,由于真正的所有者并不是机构投资人,而只是该投资基金受益人的代理人,所以他们只关心公司向他们支付的股息有多少,企业的经营情况在他们看来则无足轻重。在这种股权结构下,公司股东主要通过证券市场的股票交易活动来掣肘经理层。股票市场的飞速发展便利了这种约束机制,具体体现在美国证券市场不断的交易以及企业高频的并购方面。综上所述,英美资本结构的特点注定了它的公司治理内外部机制,也就是以股权为中心的治理模式。2.1.2 内

24、部审计目标把股东作为核心是股权型公司治理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机制。财务审计起主导地位通常出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管理审计起主导地位则出现在信息相对透明的情况下。审计的目的,一是鼓励和制约经营者,帮助他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二是辅助经营者达成经营目标。财务审计主要审计公司的财务活动和财务信息,目标是保证资产的完整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杜绝营私现象的发生。从委托关系上看,审计师并不能确定审计目标,而是交给股东及股东会提出。3.1.3内部审计组织形式设置一个审计委员会,由它负责检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披露舞弊事件,调整错误等。审计委员会与董事会和企业经营层直接交流,并且直接掌管企业的内外部审计,董事

25、会确定内部审计的负责人,确保其独立性。内部审计由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可以更好地发挥审计职能,改善监管控制的成效。2.1.4 内部审计信息传递股权型的公司治理模式中,最典型的是设立一个审计委员会,由它领导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并对其负责。通过审计流程,内部审计部门监督评价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并且向审计委员会传递它收集到的有关公司的经营决策、财务等方面的审计信息,再由审计委员会向董事会传递内部审计的相关信息,从而维护股东的利益。2.2 债权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内部审计机制德日的公司治理模式以债权为主导,不依赖外部市场,由集中持股的机构来主导公司治理是其典型特征。集中持有公司的股权、集团成员至关重要、银行

26、参与治理、证券市场低迷、资本流通性不强等是这种公司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监事会和执行董事是这种公司治理的核心,主银行和持股法人起着外部的监督约束作用。表现形式多为企业内部互相持股,间接持股的主银行能够实际操控公司。3.2.1公司治理模式特点德国和日本是债权型公司治理模式的最典型国家。在融资结构上,金融机构间接融资是它的主要方式,且银行债权占比高。在资本所有权构造上,德日两国的股权相对汇中,银行和公司法人为主要持股人。外源融资形式主要是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融资方式的不一样影响着所有者和经营者间的控制权分配,不同的公司治理也就由此而成。从公司的资本构造特点来看,公司的多数资金是经过银行借债而来,企业

27、决策中的银行因素不可小觑。融资结构会干扰到股权结构,在股权构造上,德日产生了法人相互持股,股权较为集中的特点。因为个体股东所持的股较少,很少有个体股东能够掌控企业,而身为大股东的法人股东,他们拥有股份主要就是为了能有一个长久且又稳健的交易关系,不会轻而易举地卖出他们自己所持的股票。在这个股权结构里,股东通常“用手发言”来监控企业。3. 2.2内部审计目标财务与管理审计是债权型的内部审计目标。信息不对称的时候,主要以财务审计作为主体,信息对称或公开的时候,主要以管理审计作为主体。拥护股东的权益,保障债权人及员工的利益,实现科学决策、高效运营,保证财产物资的完整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财务审计的目的

28、。科学决策,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实现战略目标,提高经营效率则是管理审计的目的。3. 2.3内部审计组织形式监事会可以审查公司的账目以及各种财产物资,也可以托付给监事会里的成员或者相关的专家去完成审查目标。在监事会当中建立一个审计委员会,专门负责确定审计的重点,处理审计事项,判断经营风险等。监事会在挑选审计人员的时候,必须要事前取得可能影响到该审计人员进行独立审计的关系说明。公司的审计事务交给监事会负责,能够保证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充分发挥出分工专业的优势,起到很好的监控效果。4. 2.4内部审计信息传递企业经营者会带领内部审计,同时内部审计也可以直接向监事会负责,审计信息可以直接汇报给监事

29、会,外部审计信息也可以经过董事会传达至监事会。但是为了保证只有企业经营者才会收到审计信息,一些重要的审计信息很可能会被阻断。为了让不同层级的治理主体时刻跟进了解企业的情况,应该把审计信息传递给企业经营者、监事会和董事会。3.3家族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内部审计机制因为有家族的成分掺杂在公司里面,家族型公司有着更加错综相连的公司治理结构,家族成员兴许还是公司的所有者或者公司里的其他扮演者。从实质上来讲,家族型的公司治理就是一套由家庭成员掌控权力的制度策画,是一种基于受托责任的控制体制。3.3.1公司治理模式特点股权集中是家族型公司治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企业还没有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割,企业和家族合

30、二为一,家族人员掌握着企业的主要控制权,是这种治理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决策家长化是家族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东南亚的家族企业在用人方面特别注重血缘关系,强调家族观念。在家族公司里面,家族人员控制公司的所有与经营权,公司的重大决策,比如人事任命和罢免、创办新企业、扩展新业务等都是由家族里的大家长一个人做出决定,家族里的其他成员也需要得到家族的同意才能做出决策。最后一个特点是激励约束双重化。在家族企业里,亲情和利益会同时牵制着经营者。对于创始人来说,他们的创业行为不仅是为了让自己的家庭过上更优渥的生活,还想造福子孙后代,使他们不愁生计。对于继承者来说,继承父辈产业并将

31、其发扬光大,担起家族的责任并且维持家族的亲情,是制衡和鼓舞他们的主要机制。3.3.2内部审计目标内部审计是以内部审计目标作为出发点,需要综合考虑企业所处的环境和所有的性质。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双重性有别,家族企业的内部审计目标是独一的,就是为了增进企业价值以及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企业最实质的公司治理属性与产权属性在家族企业的内部审计目标当中得到体现,即基于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帮助组织成员提高效率,推动企业增值,最终达成组织目标。3.3.3内部审计组织形式小规模的家族企业里,股东人数较少,工作和决策机制都相对灵活,通常内部审计机构会直属于股东会的高管,保证了内审人员的权威性。而大规模的家族企业里

32、,则会由董事会领导内部审计机构,并且在内部审计机构里安排几位深谙审计知识和操作流程的独立董事,保证了内部审计机构的自主性,能更好地监督与评价审计工作。3.3.4内部审计信息传递在家族型公司治理模式里,最常见的审计机制当属公司总裁领导型。在这种机制里又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第一种是总裁直接领导,即总裁会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来指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展开,内部审计部门直接接受最高层的指令。缺点是通常来讲最高领导层公务比较繁忙,很少会有时间去深入地了解审计事项。第二种是总裁主管、副总裁协管,即总裁将各种重要的管理事项交代给副总裁,副总裁贯彻落实一些具体方案,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更加深入细致地与管理层共同研究内

33、部审计工作,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地沟通解决。缺点是在执行最高领导指示时,容易出现工作交接方面的一些问题。第三种是副总裁直接领导,即副总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审计的重点方向,内部审计部门有很多的机会与分管领导研讨内部审计问题。缺点是各层分管领导之间的协调会比较繁琐。4三种典型公司治理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机制比较1.1 三种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股权结构:在英美的治理模式里,股权相对而言并不集中,机构投资者与个体掌握着大部分的股权,所以股权有着很大的流动性,这使得公司兼并现象显得尤为常见。在德日的治理模式里,公司经营中的各方各面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公众意识,股权的流动性并不是很强,所以公司兼并的现象并不

34、像英美那样频发。在东南亚的治理模式里,股权被把持在家族的核心人物手中,所以股权基本没有很大的流动性。公司治理文化:英美国家推崇个人主义,他们倾向于“自由企业制度”,政府及一些社会组织的作用在他们看来可有可无。区别与英美,德日更注重共同主义,有着很强的集体观念,所以一些外部组织对于他们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企业员工对企业也十分忠心耿耿。东南亚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企业管理当中到处都能体现这点,他们致力于创造出一种家庭氛围,让员工能够拥有归属感,建立起团结一心的治理文化。董事会制度:英美公司治理中采用的是单层董事会结构,经理层在这种权利的分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德日公司治理中通常都是由高层经理担任内部董

35、事,这样一来他就会有很大的决策权。东南亚公司治理中的董事会形同虚设,家族长老才是掌握实权的人。监督机制:英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主要是靠着其外部市场发育的相当不错,可以借着外部监管机制对管理层进行控制与监督。德日的公司治理模式则截然不同,他们把内部监管当做了重点。法人股东比如说银行等,将公司股权牢牢的抓在手心,他们能够使用“公开投票”使其权力得到有效的发挥,让管理层犯下的错误得到挽回。东南亚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中握有绝对权力的就是家族的董事。综合上述的几点,再结合其他一些文献资料,我们可以总结出三种公司治理模式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具体见表4-1。表4-1三种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比较类型英美股权模式德日债

36、权模式家族治理模式股权结构机构投资者为主公司法人和银行为主家族为主治理结构一会制,下设分委员会两会制,下设监事会一会制治理文化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家庭主义治理特色强管理层弱股东主银行制或全能银行制股东管理层一体监督机制外部监督法人股东内部监督家族股东内部监督董事会制度经理层经理高层家族长老治理机制不足董事会流于形式股权流动性低侵害小股东利益4. 2三种公司治理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机制比较公司治理模式不一样,所对应的内部审计机制也会不一样,而这些不同的内部审计机制都有自己独到的地方和缺点。总结一下来说的话,所有公司治理模式的内部审计都是为了让相关者的利益得到保障,使公司的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提升公司的

37、信誉,加快提高经济效益并且让企业实现增值。总的来说,在三种治理模式下去看内部审计的话,在实现其目标可以用到的具体做法又各有千秋。在审计目标、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审计路径、审计信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见表4-2O表4-2三种公司治理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机制比较公司治理模式内部审计机制审计目标组织机构审计路径审计信息股权模式开展财务与代理人绩效审计董事会战略决策和监督专门委员会制财务与代理人绩效债权模式开展财务与战略审计监事会战略决策和和监督专门委员会制财务与管理家族模式开展财务与管理审计在董事会下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家族领导制财务与管理5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内部审计机制分析5.1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分

38、析及存在问题5.1.1 审计委托人缺位,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委托人、被审人和代理人这三者组成了审计关系,其中委托人是最合适的监督者,只有投资人的监督得到加强,才能有效地管控代理问题。在我国如今的国情下,减少国有持股,使得国有股能够退出市场角逐,这样有利于重塑有效委托人。但是就目前来看,委托人缺位这一问题仍然很严重。内部人控制指的是企业的剩余控制权由企业的内部人员掌握,或者同时掌握了剩余索取和控制权。内部控制还有法律和事实之分。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是指企业内部人员因为有企业的股权,所以得到了企业的控制权;但其实是指企业内部人员通过不正常的途径来夺得企业的控制权,但他并没有得到企业的股权,法律上的所有者

39、并不是他。这样一来,经理层控制了本应该控制它的董事会,董事会成了与股东大会一样的空壳机构。经营管理层垄断企业的控制权,使得原来正常的治理框架被改变。因为我国现在在内部人控制问题方面有着严重的漏洞,这使得企业的董事会与管理当局的交互程度并不低,在这样的情形中,审计监督的体制已经徒有其名,董事会的财务与管理审计目标都都只是一纸空谈,保证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也只是一纸空文。5.1.2 独立董事监督功能较弱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我国的独立董事的监督功能比较弱,所以如果要求独立董事再去管理监督经理层,可能要事倍功半。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这两者在公司治理中要做到相对应,但如果从独立董事制度看,剩

40、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在相对应方面并没有做到很好,所以说独立董事的权力并不足以让它去完成它的责任。独立董事与公司高层之间信息并不对称,这会形成问题,而且必然会使得独立董事会依赖高管层而去获得信息。正常来说的话,独立董事并不能去干扰公司的实际运作,那么他们能得到的只是由高管层单方面提供的有关信息,这样一来,他们就不能很好的处理公司问题,也使得其独立董事制度的初衷背道而驰。5.1.3 董事会下设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的重叠和冲突如果从制度上的角度去分析,财务监督权方集中了董事会所下设的监事会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的冲突与重叠。关于规划独立董事的权力范围,我们国家的证监会发布了几条规章制度来予以规定,如上市

41、公司章程指引等,从以上的章程规定中,不难看出的是,独立董事比较重要的任务就是监督。另外,颁布的公司法在监事会的职权方面有着比较确切的划分,监事会的主要职权是监督,它的范围有业务执行与公司财务,它监督的人员包括高管,也就是董事会和经理等。这两者核心的监督内容都是公司财务;两者都有资格去监督高管们是否违法,也有权力召开临时的股东大会。两个机构都有同一职责,这会导致混乱,使得两者之间混搅不清,职责也分不好,从而使得内部审计目标、审计的组织受到干扰,还影响到了审计信息的传递。5.2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内部审计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5. 2.1内部审计定位模糊削弱了其内部治理作用1993年颁布的公司法有说到

42、,监事会的职责就是检查公司对董事和经理这些高层执行公务时是否违法,或者有没有违反公司章程的行为,但是如果细细了解后的话会发现条款太过简单,实际可操作性并不是很强。在这之后,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它要求公司如果要上市的话就必须在董事会下在加设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管理将被包含在审计委员会中。其中在审计委员会里面有大部分人都是独立董事并且担任了召集人,而且最少应该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人才。2003年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冠以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工作必须要在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如果有单位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那么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再去设立审计委员会,搭配总审计师。我国的内审机构看起

43、来和国外一样是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但实际上受到很多其他部门的掣肘,独立性并不是很好,甚至其他部门的负责人也成为了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头,但这样子做监督制度并没有什么意义,形同虚设,使得隶属关系杂乱。5. 2.2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治理中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相较于金融监督、会计监督等经济监督有着不同的独立性,要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话它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现在来看在现在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状况,绝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采取的模式都与其他部门是平行运行的,由管理部门统一管理,需要经过管理部门的批准才可以确定其工作范围并展开审计工作。由于企业本身限制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经济利益,因此审计工作必定会受到内部制约,这样就会

44、影响审计的独立和客观性,也会干扰到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长此以往,内部审计就会失去它原有的效用,不能在公司治理中做出它原本该有的贡献。5. 2.3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审计质量不高在公司治理的过程中,关于内部审计的委托关系,同一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可以说细致到同一审计人员,他们对着不同的委托人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简单来说就是不能做到客观。举个容易理解的例子,对于其他公司,内审单位一般都可以做到秉公处理,但如果换成能影响到自己的本公司,内审就很难客观公正的去工作。而且,目前为止,处在公司治理之中内部审计质量没有高到哪去。一方面,之前到现在的工作造成了审计人员思维方法的局限性,并不能很好的接受新事物,很

45、少人能做到寻根探源,他们不能对企业进行全局分析,做不到很好的信息提供。另一方面,企业领导往往只注重审计的数量,而忽略了审计的质量,厚此薄彼,注重形式而轻视了效果,从而使得审计质量不高。除此以外,内审人员通常只是重视账面上的审计,忽视了对经济权益的监督和制衡,并且轻视了企业的宏观管理水平,在审计前没有做好充分的计划准备,也没有完善审计中的程序,对审计结果也没有很好地复核,仅记录了审计问题事项,这让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里没有发挥其真正的效果,不能良好地预防和控制企业风险。5.3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内部审计机制的对策建议5. 3.1明确公司治理内部审计组织模式的定位显然,要改变这一系列的情况,就必须

46、要在企业的所有者,董事会及经营管理者之间建立起一个科学的的权力分配系统。公司治理是一个公司良好经营管理的基础,当企业划定了治理层的范围规模时,各部门各司其职,才代表相互制约机制的建成,也只有这样的独立审计,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特征。如果要想让公司治理模式和方法更加完善,可以借鉴国外一些企业的方法,扬长避短。可以将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方式进行调整,设立一个下属于董事会的审计或风险委员会,由董事会领导,并设立一名专业的小组负责人,向董事会定时报告审计结果。同时在公司总部设立一个内部审计总部,在各分公司设立内部审计分部,其组织和工资关系都隶属于上级内部审计机构。这样的垂直管理,会使内部审计不再受以

47、往那么多的管辖和束缚,能够更加独立地做出公正客观的审计结果。5. 3.2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客观地来说,内审机构里的领导在公司中所处的地位越高,那么内部审计就会更加权威和独立。我国有关单位对国内的上市公司有如下要求:下属于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或者风险委员会直接领导企业内审机构,审计委员会处理来自内部审计机构的报告工作。现在绝大多数跨国公司还有一些上市公司都使用的是这种模式。现在可以借鉴于社会审计模式,让外界去检验内审机构是否拥有客观性与独立性,换个说法,内部审计得出的结论不能照抄,我们不能否认可能还会有外界审计人士的检验,只有这样子,所得出的结果才能更加具有信服力。要能够确立内审人员和内

48、审机构的权威性,他们还需要一定的权力。只有让他们拥有了法律赋予的合法权力,这才能让内部审计机构才不至于徒有其名,它才可以有效地去履行它的职责。内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才可以更加有效且稳定地去开展各项工作。内审机构非常有理由去建立一个反馈系统,在跟踪审计结果出来后做出的惩罚或处理建议的后续实施,完善之后的工作流程,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企业的高管必须秉公执法,把审计中查出来的各类违规行为都进行认真的处置,不能息事宁人,要用行动来表现出对内部审计部门坚持原则的理解与肯定。5. 3.3重构委托关系由于上面所述的现象和其出现的原因,使得重新定义和分配审计任务这两个部分变得相当重要。一是有公司治理机制的企业,可以设置董事会的专口领导,或者下属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领导,也可以才去两重领导,审计委员会直接听从董事会,提高审计结果的真实可取性。内审人员将审计后的结果给审计委员会,可以极大程度的地做到独立性;二是企业如果没有公司治理机制的话,可以使用垂直的管理方式,每个分部的内审人员都把业务工作报告给总部内部审计机构,使得各项审计活动能有独立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