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9181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县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县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县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县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县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过去的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面临经济增速放缓、配套资金压力增大、疫情反复的叠加冲击,我们全局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六讲六做”大宣讲活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省走前列、市保第一”的要求,围绕“五富五美”,聚力“六创六争”,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防范风险”和“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工作导向,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以当家的理念履行管家的职责,科学理财用财,为推动我县高质量赶超

2、发展,建设“富美*”美好未来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回顾过去,2022年财政作成绩有目共睹、值得肯定这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市对县考核和全县综合考核中均获得一等奖(连续六年保持稳定),实现了全县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财政国资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奋勇争先,我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聚焦组织收入,高标准完成年度目标2022年,我县首次实现财政收入半年度破百亿,全年财政总收入*亿元,增长*%,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增长*%,总量分别为全市第一、第二,超额完成年度收入目标。恢复性增长贯穿全

3、年,有效化解疫情性减收、税收征管体制变化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平衡好年度收入增幅,实现了稳中有进。在组织收入过程中,保持2022年收入增长的同时,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培育涵养优质税源,为2023年可持续增长提供保障。(二)突出发展要务,高效率落实财政政策一是落实各类减税降费政策。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受冲击较大企业的税费负担,2022年全县累计减免各类税收*亿元。二是落实“争资金”“争项目”要求。2022年争取上级资金*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亿元,为我县重点工作推进和收支平衡提供财力保障。三是落实完善常态化直达资金监管机制。全面助推惠民利企“两直”政策落地,2022年共落实直达资

4、金*亿元,分配进度100%,支出进度99.7%,惠及企业*家次,群众*人次。四是落实支持一二三产业发展政策。2022年专项政策共计支出6.7亿元,加快资金拨付,及时兑现三大产业政策资金,加大科技人才投入,积极助推经济创新发展。五是落实推进“奖改投”政策。转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设立政策性和引导性产业基金,变传统专项资金普惠支持方式为产业基金精准扶持方式,放大资金杠杆效应。在全省率先组建首支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侧重扶持科技创新能力强,成长性高又处于初创期资金需求大但融资难的项目。截至2022年底,*县产业基金管理规模达*亿元,总计已投资项目60个,完成投资金额*亿元,其中落地或投资于*本地项

5、目30个,先后撬动社会资本近50亿元。(三)完善民生事业,高站位推动共同富裕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人民过“好日子”思想,发挥财政“扩中提低”调节作用,兜牢民生底线,优先保障“六稳”“六保”重点工作资金需求,推动共同富裕。2022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一是支持文教体育事业发展。安排教育支出*亿元,全力保障财政教育支出和生均教育支出“只增不减”,统筹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支持基本公共文化建设及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统筹做好全民健身经费保障。二是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安排节能环保支出*亿元,用于污水零直排、治水治气治尘、循环经济、节能

6、降耗、矿山生态复绿、地质灾害防治、饮用水源保护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为抓手,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守护“绿水青山”。三是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安排农林水支出*亿元,集中力量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十百千万”助农增收等。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优化乡村建设新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领域,动员和完善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四是支持医疗卫生保障。安排卫生健康支出*亿元,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经费,完善财政对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的应急保障机制,切实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7、。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完善医共体建设,建立合理的医疗补偿和激励机制。五是支持就业和困难帮扶。安排社保和就业支出*亿元,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困难群体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持续完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特困帮扶、抚恤优待等托底政策,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四)坚持底线思维,高要求防范财政风险一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积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紧盯年度化债任务,通过有效途径化解存量债务。进一步强化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构建管理规范、风险可控的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确保全县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二是

8、防范化解社保风险。加强社会保障风险准备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等保险基金的预算管理,推进多层次社保支付保障体系的构建。夯实社会保障体系支撑能力,防范中长期风险。防范化解基层财政风险,系统完善乡镇(街道、园区)财政管理体系,组织开展“乡镇(街道、园区)财政管理强基固本落实年”行动。三是防范资金管理风险。制定出台*县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强化和规范乡镇(街道、园区)财政管理的若干意见(长财预(2022)*号)、*县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园区)财政资金监督管理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长财预(2022)*号)、*县财政局关于印发*县乡镇(街道、园区)预算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长财预(2022)*号)等文件,

9、进一步强化制度约束。(五)激发改革活力,高起点推进财政改革一是做实监督机制,重构预算绩效体系。系统重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研究制定了预算绩效监督五项制度和一个联动监督机制(“5+1”)相关配套制度,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2022年开展预算绩效重点评价项目12个,涉及资金*亿元,开展乡镇(街道、园区)整体绩效评价试点3个(*镇、*乡、*街道),开展部门整体绩效评价试点3个(环保局、商务局、残联)。首次启动53个部门,18个乡镇(街道、园区)整体绩效自评,推动了单位自评、部门评价、财政重点评价工作相结合,提升预算绩效评价层级,逐步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跟踪问效。二是做优财政分配体

10、制,出台新一轮财政体制。根据乡镇(街道、园区)社会发展状况、税源基础、财政收入、产业、区域等特点,出台新一轮乡镇(街道、园区)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权责关系,合理划分收支范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赋予乡镇(街道、园区)履行事权相匹配的财力,实施更倾斜、更优化财政分配体制,全力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三是做强国资监管体系,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完善考核体系,将国有企业降本增效攻坚行动纳入“双提十攻坚”行动;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营资本,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监管模式,构建科学的企业股权结构;积极推动市场化项目发展,形成有效产业支撑,增强核心业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四是做稳信息化建设,助推财政数字化改革。积极

11、开展信息化建设,全面依托“浙政钉等软件,开展数字化办公。按照财政数字化改革方案,积极开展预算管理一体化试点工作,推动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建设,优化国库统一集中支付,推进政采云网上超市“全省一张网”。五是做好部门协调沟通,促进部门征收工作落地。稳妥做好土地出让收入等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工作。(六)着眼能力建设,高水平打造财政铁军一是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坚持落实“三重一大”、“五不直接分管”、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每名班子成员自觉增强维护工作大局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化全局意识,自觉把精神和精力集中到财政国资工作大局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力做好分工合作和相互补台,形成了

12、财政国资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干事创业局面。加强年轻干部培养。积极开展青年人才库选送培养,共有1人入选省高端会计领军人才,人入选省厅政研、监督、行财等专业人才库。新招录人员名,其中事业干部名,编外人员名,按照“压担子、提素质”的要求,将年轻干部放到业务专业性较强、工作接触面较复杂的工作岗位,全力提升年轻干部工作能力水平。二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八个一”行动,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力度,针对全局工作中涉及到人、财、物,审核审批,工程招标,公章印签等等有关制度全面梳理。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充分运用“四种形态”的第一、二种形态,及时发现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提醒和诫勉谈话,抓早

13、抓小、防微杜渐,真正做到堵塞漏洞。二、立足当前,深刻认识财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我们上下戮力同心、担当作为,奋勇争先、难中求成,克服了不少困难,战胜了不少挑战,成绩来之不易。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我们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财政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对复杂形势下推进财政高质量发展也有了更深的体会。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将“两个确立”“两个维护”贯穿财政工作全过程,做到“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到哪里,财政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二是以民为本谋发展。围绕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持续做大做好“蛋糕”、努力切好分好“蛋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三是以当家思维担管家责任。

14、善于跳出财政看财政、跳出财政干财政,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四是统筹发展守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决守住财政风险底线。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财政工作还存在一些难题。一是收支平衡难。疫情不确定性叠加经济下行压力,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加上开启新征程,共同富裕建设、数字化改革、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决策部署已经开局,支出需求很大,减收和增支的矛盾突出,财政收入平衡难度较大。二是收入组织难。随着征管体制改革的推进,更大力度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组织收入面临回旋空间收窄等困难。同时由于消费税总量大等原因,我县收入结构不够优化,如何加强财源建设,壮大地方财政

15、实力,仍是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三是风险防范难。随着疫情持续影响,减税降费不断深入,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难度逐渐加大;其次我县债务化解已进入攻坚期,化解债务风险的压力较大。以上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深入调研,系统研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项予以破解。三、着眼当下,为开创“富美*”美好未来干在先、走在前新的一年,*县财政工作将紧紧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按照“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原则和“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财思路,做好“生财.、聚财、用财”文章,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科学组织收入,服务中心工作,突出“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服务“六稳”“六保”工作大局,聚力高质量赶超,奋力现代化先行,围绕“五

16、富五美”,聚力“六创六争”,重点做到“六个聚焦六个新。为开创“富美*”美好未来展现财政作为、体现财政担当、作出财政贡献。(-)抓收入,切实夯实经济发展财力基础坚持科学预测分析,抓好组织收入。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合作,密切与乡镇(街道、园区)的服务联系,合理把握组织收入力度、进度和节奏。密切关注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业、休闲旅游等新兴行业和新型经济体的发展走向,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增强收入分析的主动性与针对性,确保全年收入目标。(二)促发展,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发挥政策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折不扣执行好各项财政扶持政策,加快兑现各项涉企政策资金,促进经济增长和转型

17、升级。突出精准发力,用好产业政策,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支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支持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全链条升级。二是创新支持方向。围绕实体经济振兴、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优化培育、推进“数字经济”、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引育等重点支持领域,积极对上争取,帮扶重点财源,服务好大项目、大企业。三是用好产业基金。运作好政府产业基金,转变财政资金支持发展方式,发挥好财政资金政策的杠杆作用,壮大本地优势产业。四是减轻企业负担。认真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措施,确保企业应享尽享;严格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减免。五是深化服务保障。深化开展“三服务”活动,扎实开展专员专班专服务,深入开

18、展“上门服务至少一次”活动,持续开展“沉一线优服务求实效”专项行动,将更多服务转化为稳企业促发展的成果。(三)保共富,积极打造共同富裕示范样本坚持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事业,发挥财政“扩中提低”调节作用,兜住民生底线,推动共同富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完善统筹保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健全财政主动配合保障机制,对支持共同富裕的有关项目及时主动地做好有关财政资金保障工作。二是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为抓手,持续加大对财政投入力度,重点优化完善生态文明财政政策,健全全域环境质量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

19、范区和生态样板城市建设。三是推进乡村振兴发展。集中力量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探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集成项目,推动农村环境优化,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双扶”力度,支持村集体经济壮大和低收入农户增收。继续完善社会化投入激励财政奖补机制,支持农村公共社会事业发展四是健全医疗卫生保障。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财政对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的应急保障机制,切实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完善医共体建设,建立合理的医疗补偿和激励机制。推进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现县域医保政策制度一体化。五是支持文教体育事业发展。统筹安排

20、教育支出,全力保障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支持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普及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统筹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进高水平均衡发展的基础教育。支持全面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统筹做好全民健身经费保障。六是强化就业和困难帮扶。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持续完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特困帮扶、抚恤优待等托底政策,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四)推改革,深入推进财政数字化改革一是推进预算绩效数字化改革。作为全省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试点单位,认真做好各项数据归集工作,推动预算单位电子化支付全覆盖,为下一步全面上线做好前期准备。将绩效业务规范全面融入预

21、算一体化系统,实现绩效全过程闭环管理。基于浙政钉框架,创新搭建“*绩效”数字化应用平台,使绩效数据从“碎片化”转变为“一体化二二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完善“目标、指标、审核、评价”组成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健全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三是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积极引导支持国有企业优化资产质量,提升企业信用评级。以项目为抓手,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全力加快市场化转型发展。四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不断拓展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加强政府采购需求,夯实采购人主体责任,完善政府采购裁决机制,防范化解矛盾纠纷。(五)增投入,不断增强重大任务实施财力保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财力支持重大任务、重点工作。

22、支持数字化改革、智能制造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助推创新平台发展能级提升,健全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培育机制。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提高对企业科研创新的奖励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着力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健全人才政策,完善引才、育才、用才的财政支持政策,加强重点人才项目资金保障,推进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六)强管理,有效提升财政理财用财水平一是加强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科学编制好四本预算和部门预算,强化支出预算约束;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完善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和专

23、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项目整合力度。二是加强支出管理。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俭办一切事业,严控党政机关办公经费开支,全县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预算只减不增。三是加强绩效管理。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快标准化建设,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不断完善财政与纪检、审计等部门检查成果共享和检查协作长效机制,把财政监督和纪律监督、审计监督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形成监督合力。强化结果运用,建立健全预算安排与绩效目标、资金使用效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推进新一轮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推进社保基金的保值

24、增值。(七)求创新,继续探索财政体制机制改革一是构建新一轮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将现有政策、资金、事项进行梳理整合,因地制宜进一步优化“大事-政策-财力”三张清单,健全三大产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集中财力办大项目库”,按照轻重缓急,保障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实行滚动安排。二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完善“目标、指标、审核、评价”四个体系组成的全过程管理机制,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健全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三是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履行好出资人职责,加强国有企业监管,引导我县国有企业优化资产质量,提升企业信用评级,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管理效能。切实推进市场化运行,引导国

25、有企业真正建设一批主业突出、市场化程度高、带动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全力加快市场化转型发展。同时,强化考核晾晒,继续突出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国有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八)防风险,着力防范化解各类债务风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要求和我县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具体安排,通过市场化转型、盘活存量资金资产、预算安排等方式,有序推进化债方案落实,千方百计想办法,确保隐性债务化解落到实处。深入推进乡镇“关闸门”,强化债务管理和资金管控,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有序出让土地、做优做活资源等举措及时筹措化债资金,切实防范风险发生。加强养老保险基金收

26、支分析,研究制定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预案,有效防范基金运行风险。(九)严纪律,深化财政各个领域监督管理一是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和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新预算法,切实加强财政管理,规范收支行为。严格落实国家统一的各类财税政策,不折不扣执行到位,确保落地见效。二是加强乡镇财务管理。强化对乡镇的财政财务指导,积极上门服务,探索开展乡镇财务互审制度,规范乡镇财政建设。三是加强会计监督。持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探索实施会计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办法,推进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行业协会自律监管机制,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开展会计人员培训,提高财会人员能力素质。(十)强队伍,全面打造素质过硬财政铁军一是加快建设

27、变革性组织。不断重塑“六大体系。积极实施“六大工程。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不断提升干部的业务水平,增强干部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一线的能力,着力打造担当型、学习型、专业型、清廉型组织,不断提升干部队伍塑造变革的能力。二是加强培养选拔。严格落实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对干部的工作能力考察,完善全面、立体、透视察人识人机制,综合运用以事察人等方法和手段,多渠道多层次多维度考察干部,注重在参与项目服务、助推经济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等重点工作中考察干部,进行立体画像,为变革型组织建设提供人力支撑。全面加强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提升干部工作的全面性、针对性、鲜活性、激励性。三是强化铸造财政铁军。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开展“八个一”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各项规定,营造风清气正的财政文化。扎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层层签订责任书,认真排查系统内廉政风险点,经常开展谈心谈话。提升干部职工自我革新的能力,弘扬“严谨、坚守、创新、奉献”的财政职业精神,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高素质专业化财政铁军升级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