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训字偶拾.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9228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训字偶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反训字偶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反训字偶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训字偶拾.docx(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反训字偶拾一个字兼有正反两方面的意义,释其一面,则与另一面形成相反的状态,称之为相反为训”,亦称反训”。利用事物的两面性,以反面去诠释正面,达到令人接受的目的。这是客观事物的矛盾性在语言上的一种反映,是古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然而,这种现象却给阅读古医籍带来了莫大的不便,稍有疏忽,往往会弄反原意。训诂学术语。用反义词解释词义。有些词古代含有相反两义,如乱字有扰乱和治理两义。以治解释乱,就是反训。最早提出“反训”的是晋代郭璞。他在尔雅释故下“治、肆、古,故也,肆、故,今也”条下注云:“肆既为故,又为今,今亦为故,故亦为今,此义相反而兼通者J又于同篇“徂、在,存也”条下注云:“以徂为存,犹以乱为治

2、,以曩为曩,以故为今。此皆诂训义有反覆旁通,美恶不嫌同名。”他在方言注中又说:“苦而为快者,犹以臭为香,乱为治,徂为存:此训义之反覆用之者也J(方言“苦,快也”郭注)宋人刑曷撰尔雅疏云:“美恶不嫌同名者,若此篇往也、死也亦称徂,是恶也;存也亦称徂,是美也:各有其义,故称美恶不嫌同名。”刑曷的说法是对郭璞的继承,并无多大新意,但可以说明当时以刑禺为代表的学者注意并且承认了这种语言现象。清代是训诂学的黄金时代,成就之大,远胜前朝。王念孙广雅疏证云:“敛为欲,而又为与;乞、丐为求,而又为与;贷为借,而又为与;禀为受,而又为与:义有相反而实相因者,皆此类也。”又云:“凡一字两训而反复旁通者,若乱之为治,故之为今,扰为为安,臭之为香,可不悉数J(尔雅疏证卷三下)他明确提出反训是“一字两训,反复旁痛”,“义相反而实相因;他肯定反训在古代汉语中是普遍存在,”不可悉数二至于“反训”这个名称的确定,恐怕要算清代另一位学者刘淇之功了。他在所著助字辩略中,把“反训”作为一种主要的训诂手段加以肯定和运用。其文曰:“其训释之立反六:曰正训,曰反训,曰通训,曰借训I,日互训,曰转训。正训如仁者人也是也;反训如故训I今是也”(助字辩略?自序)刘淇所说的“正训”,及以同义词训释,是义训之常法,故列为第一,次列反训,可见反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