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护理.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护理L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电极脱位:电极脱位是植入心脏起搏器术后的常见致命性并发症,早期主要依赖术后心电图表现对电极导线脱位进行鉴别,心电图可呈无脉冲信号,且未见心室激动波,仅表现为低于起搏频率的起搏心律或存在脉冲信号但缺乏有效起搏波或完全房室传导抑制等。临床症状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若患者对起搏器依赖严重,可产生眩晕、黑朦等,甚至会发生阿-斯综合征。目前临床中认为起搏电极脱位可能与术后患者心内膜条件不良、活动不合理、电极导线固定不当或植入位置不佳等多种影响因素相关。电极断裂:电极断裂的发生并不常见,起搏电极断裂可引发起搏或感知功能异常。初期断裂多由术者
2、操作不合理所致,晚期断裂多由锁骨下间隙过小,肋骨、锁骨等和电极长时间摩擦引发。另外,长期剧烈运动也是造成电极断裂的危险因素。囊袋感染:囊袋感染多由残留在囊袋中的细菌感染所致,常出现于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24d。其临床表现为切口红肿热痛、迁延难愈或裂开部位渗出炎性分泌物,也可能导致囊袋处皮肤变薄,产生剧烈痛感,常并发全身症状。罗军等在研究中发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起搏器囊袋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囊袋血肿及起搏器植入频次与囊袋感染存在一定关联。囊袋出血或血肿:囊袋出血与血肿在术后1周内比较常见。其临床表现为囊袋处疼痛、麻木感,局部张力高,会触及波动感,使血象轻度偏高,部分患者可出
3、现局部皮肤红肿或是轻微压痛症状,也可能出现瘀斑,色泽紫暗。起搏器相关的并发症:起搏器综合征是指在单腔心室起搏期间,于心房收缩过程中恰逢房室瓣关闭、心室起搏收缩,心房血至静脉返流,同时激发心房压力感受器,从而引起反射性血压降低等血流动力障碍。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最为多发的并发症之一,其可见于起搏器安置的不同阶段,且于安置早期的发生风险。心律失常的主要诱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心内膜感染与电极发生移位是其常见的影响因素,起搏器故障或电磁场影响其性能亦会导致心律失常发生。此外,外界信号触发心房或心室触发型起搏器也会引起心动过速。肩周炎及静脉血栓:在常规植入永久性起搏器24h后,若患者没有产生不适症状,则
4、可以适度进行肢体轻度无规律活动。相关调查研究显示,高龄、肥胖以及既往存在静脉血栓史可能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诱因,且术后活动受限、血管内皮异常及凝血功能失常等均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而若产生血栓则会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异常、肿胀疼痛及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心肌梗死等。2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电极脱位及电极断裂护理:在进行电极脱位护理时,应注意在术前引导患者床上排便,并指导其在行植入术后72h内选择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减少或预防术侧上肢外展动作与上举行为。若心肌未完全形成瘢痕将电极包裹,剧烈上肢活动可促使电极移位,因此术后1个月内可训练患者进行术侧上肢适当活动,避免深呼吸
5、及剧烈咳嗽,若咳嗽较强,则于伤口处用力按压,并根据医嘱采用镇咳药改善,以免起搏器或电极脱落。在电极断裂护理方面,发现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过程中,选取靠外侧穿刺点,缩小皮肤和穿刺针之间的角度,能预防锁肋三角摩擦或挤压电极线;同时保持适宜的术侧上肢活动幅度,可避免电极导线多次扭曲而引起断裂;在手术过程中切忌采取血管钳夹电极线,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电极断裂。囊袋相关护理及囊袋感染护理:保障手术室无菌环境符合标准化规范是防范囊袋感染的首要条件,因此护理人员应确认手术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术中应采用大小厚度适宜的囊袋,并配合医师依据患者皮肤、体型、筋膜评估起搏器埋置深度。术中将引流条置于囊袋,防止囊袋水肿,并对切
6、口与囊袋进行有效冲洗。另外,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抗生素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严格观察患者体温、血压等临床指标变化,保证实时动态化监测。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遵循无菌操作标准对患者切口位置敷料进行每日更换。对于已出现囊袋感染表现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临床医生实施外科清创处理,及时将患者体内被感染的起搏系统安全取出,重新选择一个和感染病灶相距位置较远的急性起搏器装置,并协助做好合理的抗感染措施,有效防范囊袋感染。囊袋血肿及出血护理:临床试验中提出,若发现起搏器囊袋血肿,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手法按压,对囊袋皮肤予以严格消毒,并覆盖无菌纱布,确保囊袋周边无缝隙。3 .起搏器护理起搏器术后护理:应密切观察患
7、者的自主心律、起搏心律时的血压指标,监测患者是否出现眩晕、气促、疲乏、心悸、晕厥、肺淤血、血管搏动、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状。警惕起搏综合征的发生,发现时尽快报告医师处理,轻者可严格予以血管扩张剂、镇静剂干预,重者在确保安全且未干扰心功能的前提下可利用程控调节起搏频率,保证自主心律作为主导,或是将单腔起搏更换为双腔起搏,这是因为双腔起搏在影响血流动力学上比单腔起搏更为理想。心律失常: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应严格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关注心电图变化,协助术者及时调节电极导管。术后则关注患者是否出现胸闷、疼痛等;术后1周增强心律监测,常规进行全导联心电图,视情况需要拍摄心脏正位片,明确电极位置;与去枕平卧位相比较,高枕卧位患者的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发生风险显著增加,这可能和机械刺激心肌、起搏器电极脱位、电极摆动等因素相关联。同时,叮嘱患者避开高磁场和强电压环境,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广播电线、高压设备、发电设施等。(3)肩周炎及静脉血栓护理:护理人员需引导并协助患者针对性地活动术侧肢体,包括适当伸屈肘关节、活动掌指关节等,但应叮嘱患者注意防止过度活动肩关节,同时把握从低至高的活动量变换,注重循序渐进地引导活动,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在1周内避免肢体高举过头,防止外展,并且逐步过渡至床边活动等传统常规护理。若发生严重阻塞的现象,则于患肢远端静脉注射溶栓剂,通常患者的症状会有所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