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汗腺炎和下府性脓皮病的诊治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脓性汗腺炎和下府性脓皮病的诊治常规.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化脓性汗腺炎和下府性脓皮病的诊治常规一、化脓性汗腺炎化脓性汗腺炎是一种大汗腺的化脓性感染。好发于腋窝及会阴部,多见于青春发育期的女性。属中医“腋痈”的范畴。【主诉】患者自觉红肿处疼痛。【临床要点】1.主要症状(I)好发于大汗腺分布区,以腋窝多见,也可发生于外阴、肛周及乳晕等处。(2)初起为豌豆大小的硬结,后渐增多扩大,高出皮面,显著红肿伴有疼痛,而后化脓,形成有波动感的半球状脓肿,无中心脓栓。溃破流脓,也可互相融合形成乳头状增生,最终溃破,形成蜂窝状痿管,流出黏稠脓液。痿管可深达数厘米,长久不愈。愈后常形成增生性瘢痕。(3)常伴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继发淋巴结肿大,患肢活动受限。(4)病程迁延,反
2、复发作。多自一侧开始,对侧亦可发生。2 .次要症状贫血、低蛋白血症、发热、淀粉样变。3 .误诊分析(1)方肿:为深部感染。疼痛明显,有脓栓形成,脓液多,病程短。(2)淋巴结炎:结节较大、坚实,炎性浸润较深。附近有化脓性病灶。【辅助检查】1 .细菌培养部分患者可有金黄色葡萄球菌。2 .组织病理检查早期是大汗腺及其周围的炎症性改变,汗管内因充满中性粒细胞而扩张,腺体和真皮区可见成群的球菌。此后可累及小汗腺。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最后形成脓肿。皮肤附属器破坏,残余的腺体被异物巨细胞围绕。愈合区内可见广泛的纤维化。【治疗要点】(一)治疗原则治疗原则为抗感染及局部治疗。(二)具体治疗方法1 .
3、一般治疗(1)全身治疗:早期急性发作者,可选用抗生素或磺胺药;生育期妇女,酌情选用雌激素、黄体酮治疗。(2)局部治疗:0.1%依沙口Y哽或0.5%新霉素溶液湿敷;糖皮质激素加普鲁卡因适量局部封闭对部分病例有效;未溃破者可外用10%鱼石脂软膏,成熟的脓肿应切开引流;对反复发作者,可手术切除患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并予以植皮,或行浅层X线照射。2 .中医治疗(1)辨证施治:肿疡者,治以散血清肝,方用柴胡清肝汤加减;溃疡者,治以托里排脓、理气散结,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遗留硬结不化、加服小金丹或散结灵,还可酌服香贝养荣汤。(2)中成药:牛黄解毒丸1丸,每日3次,口服;龙胆泻肝颗粒IOg,每日3次,口服;牛
4、黄醒消丸3g,每日1次,口服。(3)外治疗法:未溃者,如意金黄膏外敷;成脓者,切开排脓;溃后硬结不化,酌用红升丹掺在阳和解凝膏中外贴。(三)治疗注意事项L注意个人卫生。必要时剃去局部毛发。3 .禁食辛辣及鱼腥食物。二、下府性脓皮病下瘠性脓皮病是一种以硬性无痛性浅表性溃疡为特征的化脓性皮肤病。一般发生于成人。【主诉】患者常表现为颜面及生殖器部位触痛性溃疡。【临床特点】L主要症状初起为小丘疹、脓疱或硬结节,破溃后形成硬性表浅性溃疡,边缘呈堤状,基底面有多少不等的浆液性分泌物。愈后留有表浅性瘢痕,可复发。2 .次要症状好发于颜面及生殖器部位,病损多单发,无自觉症状,附近淋巴结肿大,有触痛。3 .误诊
5、分析需与梅毒性下痞、脓疱疮、原发性皮肤结核、基底细胞癌、鳞癌等相鉴别。【辅助检查】1 .细菌培养有时可见金黄色葡萄球菌。2 .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混合细胞浸润,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真菌及杆菌的特殊染色为阴性。3 暗视野检查螺旋体及梅毒血清试验均阴性。4 .检查注意事项(1)部分患者可带菌,检查后应注意洗手,以免传染他人。(2)细菌培养时应清洁表面浆液后取材。(3)皮肤、淋巴结、肝活检有可能致伤口愈合不良、出血过多、感染等并发症。【治疗要点】(一)治疗原则治疗原则为对症治疗及提高全身抵抗力。(二)具体治疗方法1 .一般治疗(1)全身使用抗生素。(2)局部治疗:可选用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等外用。2 .中医治疗(1)中成药:牛黄解毒片46片,每日3次,口服;安宫牛黄丸或六神丸口服。(2)外治:早期予金黄散外敷;破溃后可予红升丹、提脓丹等提脓祛腐,生肌膏生肌收口。(三)治疗注意事项L勿搔抓患部,勿接触冷水。3 .宜清淡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