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电力全能型班组建设实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电力全能型班组建设实务.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电力行业全能型班组建设手册第一章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机房在线实时监测科能管理平台研究第节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自动化运维班组面临挑战第二节用“互联网+”稳步完成班组变革第三节构建电网运行监视APP第四节应用效果显著,系统仍需改进第二章基于VR与无人机技术相结合的急修班组后台专家支持平台第一节一线班组能力不足导致无人机技术应用存在挑战第二节建立仿真系统与后台专家支持平台第三节仿真系统与后台专家支持平台的应用第四节加强青年员工培训,提升配电急修效率第三章基于移动互联操作终端在直配仓储体系中的应用第一节库房管理存在多方面困难第二节建立库房管理规范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系统第三节实用化验证效果达到预期第
2、四节手持作业终端优势明显,有待进一步推广第四章基于二维设计技术的班组一体化工程数据平台创新实践第节内外环境推动三维设计技术发展第二节针对三维设计技术的“软性”与“硬性”研究工作第二节应用三维设计数据平台探索性地开展变电站二维设计第四节案例成果及展望第五章健康服务管理模式在班组建设中的应用第一节健康的概念成为由上至下的战略性要求第二节构建多功能的健康服务模型第三节三方面落地实施健康服务模式第四节案例成果及前景第六章城市能源互联网”成果、案例、讲师、课件”四位一体模式建设第一节内外环境变化下的培训模式变革第二节构建四位体教育培训模式第三节自主学习课件的开发与应用第四节新型培训体系初显成效第七章“全
3、能型数字化班组4.0第一节传统班组运行模式存在三大问题第二节四方面构建班组4.0实践探索第二节系统平台和手持移动终端配合应用实现班组模式创新实践第四节三方面体现传统班组模式优化改进第八章依托物联网技术的二次运维智能管理创新实践第一节新时期二次设备运维重要性提升第二节建立二次运维设备系统,规范专业管理工作流程第三节工作管控与单兵装备结合构成班组变革实践第四节项目方案应用成效第九章基于“互联网+”的班组移动办公终端深化应用第一节能源互联网时代班组移动办公需求提升第二节打造基于“互联网+”的班组移动办公终端第三节应用效果显著,未来影响深刻第十章基于计量关键业务数据管控背景下的计量与采集精益化管理第一
4、节采集运维精益化管理数据质量有待提升第二节实现“分析+治理+发布的全过程运维精益化闭环管理工作第三节数据的分析、治理和发相质量显著提升第四节数据质量提升,应用成果显著第十一章基于4G网络的移动终端监控平台创新研究第一节电力自动化运维系统需要多方位改进第二节设计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移动终端监控平台第三节处于试用阶段,有待继续观察第四节未来应用潜力巨大第十二章“互联网+”变电智能检修作业APP第一节班组信息基础薄弱,日常学习管理受限第二节建立班组信息规范化、协同化系统第三节系统应用效果显著第四节系统未来应用价值巨大推荐作者得新书!1120本土管理实践与创新论坛第一章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机房在线实时监
5、测智能管理平台研究第一节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自动化运维班组面临挑战(一)变电站申报数量增多加大了班组日常维护工作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简称调控中心)自动化运维班成立于2012年“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之后。自班组成立5年多来,面对各项工作任务,始终坚持以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为中心,做好调控中心运行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静海地区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近些年尤其是用户变电站、新能源变电站的申报数量增长迅速,机房内各类系统软硬件新增数量很多,日常维护的工作量较大。需要开展创新活动解放人员的劳动强度。(二)安全新规要求下班组面临安全与效率的双重压力2017年,网络安全提升到国家
6、战略安全的高度,自动化运维专业配置了网络安全专责。目前内网安全监视平台刚刚上线,各项细化网络安全措施也纷纷出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变电站纵向加密装置的监管刚刚起步,如何做到与现有机房监控设备进行实时对接?如何保障在移动专网环境下,进行严格的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同时既保障安全性又保证效率性进行运行数据的过滤和加密?这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课题。(三)分散的机房布局加大了班组日常巡视难度以往对调控综合机房采取工作日双人每日三次巡视制度,做好巡视记录,主要巡视内容为机房内环境状态(空调、新风系统温湿度)、主配网自动化及其他系统运行状态(各类硬件运行指示灯、软件进程运行状态、厂站通道
7、巡检)、电源运行状态(各类表计电压、电流、有功读数)。存在的问题有:受制于现有静海供电公司机关大楼的布局,调控中心所辖各机房比较分散,例如,自动化维护工作室、通信自动化网管机房、调控运行大厅、调控蓄电池室、调控运行大屏幕机房都与调控综合机房距离较远,这不利于日常人员的巡视。(四)系统应急处理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不足静海调控中心不安排自动化运维人员进行非工作时间和节假日的系统应急值班,出现问题往往由调控运行人员代为观察和通报,影响了缺陷处理的专业性和有效性。自动化获取机房信息的手段也只能被动地接收短信通知,无法实时远程监控机房内各类设备的运行状态,不利于主动掌握机房“健康”状态。第二节用“互联网+”
8、稳步完成班组变革(一)“互联网+”调控工作2017年1月1819日,在公司召开的五届二次职代会暨2017年工作会议上,总经理钱朝阳作了题为创新突破转型发展全面加快实现“两个排头兵“目标的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以数字化建设推动管理转型,就是先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移动管理、量化管理上实现突破;再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管理上实现突破,从而实现公司管理由粗放式向高度精益化转型,大幅提升了管理质量和效率效益。新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引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的自动化巡检、消除缺陷工作相结合。所谓“互联网+”,意味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
9、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换言之,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应用,并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互联网+”必将带给电网技术应用、服务模式、发展理念等方面的变化。互联网将与传统电网深度融合,借鉴互联网发展核心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能源资源共享,构建和谐的能源网络环境。“互联网+与电网的深度融合还能够建立合理的能源分配与节能策略,降低用能开支,保持能源的持续可靠供应,确保终端用能安全,实现区域多种能源协调控制和综合能效管理。(二)开发调控管理手机APP目前,调控中心已成立
10、由主任挂帅,副主任担任组长的项目工作组,成员主要包括调控中心青年创新优秀人才、运行班和自动化运维班的骨干力量,APP初步设计已经完成,开发工作正在按照预定的时间节点稳步推进。电力调度运行管理中有很多工作无法用传统方式方法解决。例如,机房的环境、UPS的运行状态等信息的查询需要自动化运维人员走进机房实地观测,而由于目前自动化运维人员实行正常白班制度,因此公休日、夜间则成了监控盲区。为此,我们引用“互联网+”思维,将互联网技术融入日常的调控管理工作,开发一款手机APP,实现机房、UPS主机等设备实时信息的上传与监视,方便我们随时随地从“云端”获取设备运行信息,提升故障判别与处理的速率,进一步保障电
11、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三)广泛引用技术标准主要引用了以下标准来进行班组创新活动:(1) GB/T137302002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2) DL/T634.5101200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3) DL/T634.5104200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4号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2014年);(5)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工信部规(2016)412号。(四)规范涉密信息管理制度在管理方面,自动化班组针对“五位一体管理平台提出针对重点岗位、重点流程进行涉密信息规范的制度和管理意见,对自动化
12、运维数据等采取专盘专人定期备份和管理,严格落实外来技术人员出入机房登记制度,严格按照电力两种工作票的标准来要求调控主站运维人员,做到时刻绷紧保密神经弦。(五)创新载体进行安全建设班组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电网安全为首任,积极创新,学习时代前沿技术,与同行.业企业和协作厂商开展技术交流活动。针对电网运行安全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工作的同时积极发现工作中的风险点,积极排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针对静海调控中心自动化运维人员无法进行24小时运行值班的实际情况,总结了以往的运行经验和教训,联合调控运行专业编写了自动化系统故隙处理手册。自动化系统故障处理手册用于训练调控运行人员在节假日和非工作日期间、自动化运维
13、人员不在场的情况下,迅速判断故障,有效解决一些小问题,为后续自动化、通信运维人员的除缺工作提供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大大缩短了自动化系统故障时间,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管控水平。第三节构建电网运行监视APP构建电网运行监视APP,是自动化运维班结合已有机房监控系统采集模块和工作站,将已有信息通过新研发的手机APP程序进行展示和查询,主要目的是改变以往巡检机房设备状态的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可以突破人员短缺和工作模式的限制,做到全年无死角全天候对调控综合机房进行监控。应用场景主要为调控中心管辖范围内的调控综合机房各类设备。(一)四大模块构建电网运行监视APP构建电网运行监视APP拥有四大模块,分别为机房
14、环境监控模块、电源系统监视模块、电网负荷监视模块、消防状态检测模块。各模块的信息上传原理基本相同,即通过终端的信息采集装置间隔,采集相应信息并上传至采集服务器。采集服务器对获取的采集信息进行处理后,将其通过4G移动无线专网,经过正向隔离设备传送至云端服务器。调控运行人员只需通过安装的手机APP即可从云端轻松获取相关设备实时监测数据,如图1-1所示。图1/电网运行监视APP(二)电网运行监视APP运行三步骤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指数据仓库(ETL)工具负责将分布的、异构数据源中的数据,如关系数据、平面数据文件等抽取到临时中间层后进行清洗、转换、集成,最后加载到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中,成为联机分析
15、处理、数据挖掘的基础。2 .数据存取数据存取包括关系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等。3 .基础架构基础架构包括云存储、分布式文件存储等。第四节应用效果显著,系统仍需改进电网运行监视APP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提高班组巡视效率,改变班组工作模式以往人员从巡视查勘获取数据到形成报表每日约20分钟,实施创新后,报表可以实现系统自动记录,手机实时查看,支持多种格式导出,为以后的设备状态评价提供第一手资料。(二)提高处理缺陷的正确率,改变工作流程以往在非工作日期间和节假日期间依靠被动的短信报警来判断设备故障状态,需要打电话与调控运行人员沟通查
16、看现场机房运行环境,对事故情况进行基本判断,平均通话时间在1030分钟;实施创新成果后,通过手机APP,自动化运维人员可以实时查看需要了解的设备运行工况,通过各种工况的综合分析进行故障基本判断,为后续联系厂商运维人员备齐抢修物资节约宝贵时间,解决了目前由依靠工作站模式到调控运行值班人员代查代转述的麻烦。首先,在应用及推广过程中,需要攻克数据互连及交换技术、云空间存储技术、信息安全口令验证技术、数据上传和下载速度课题是否能推广并实用化的关键问题。考虑网络安全的战略高度,在仅有横向隔离装置处理数据的前提下,尚不适合进行核心电网数据的采样和上传。由于自动化专业的特殊性,任何电网信息是保密且封闭的客体
17、,只有在机房运维方面才能依托“互联网+”思维,将碎片化的各类设备信息组合、打包。项目实施成功后将能够推广应用到电力、通信、医疗等拥有各类大型服务器、工作站等设备的综合机房内,或者对在运设备自身状态或环境信息较敏感的,无法安排专人进行长期值班的场所,例如档案室、小型通信机房等。其次,在成本核算方面,该项目创新的软件开发成本低于市场主流软件开发费用,后期与移动等运营商的专网使用费用目前仍处于高位,考虑到网络速率和流量使用费用的约束,后期可以考虑租用包年宽带模式上传数据。最后,机房内的环境处于实时变化中,各类服务器会出现整体更换、配件更换等现象,需要与维保厂商进行定期沟通,对系统软件进行及时维护,确
18、保显示数据的准确性。第二章基于VR与无人机技术相结合的急修班组后台专家支持平台第一节一线班组能力不足导致无人机技术应用存在挑战目前的一线班组普遍面临着配网自动化设备、无人机等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快速普及和迭代,给班组成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一线班组还面临随着设备的增加人员明显不足,需要及时补充人员,以及班组成员新老更替,如何快速提升新员工工作技能的问题。(一)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存在挑战无人机技术的普及应用,给急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在故障巡视过程中,可以通过无人机系统完成对高山、没有道路等地区的巡视工作,改变以往完全依靠人力进行故障巡视的问题,大大提升了急修工
19、作效率,也大大增加了急修工作的安全性。但无人机的普及使用,对急修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丰富的急修工作经验,能准确判断各种故障,及时隔离故障点;还要能够熟练掌握操控驾驭无人机,让无人机与现场的急修工作实现无缝衔接。从目前班组情况来看,虽然无人机已经得到普及,但是取得无人机驾驶员资格和掌握无人机故障巡视技巧的人还远远不能满足急修工作的要求,急修人员急需提升自身的无人机驾驶水平和经验。即便是一些已取证的无人机驾驶员,也因为没有实地开展过无人机对故障线路的巡视而不敢在急修工作中开展无人机作业。(二)一线班组青年员工急需成长随着电力设备数量的快速增长,一线车间班组普遍面临人员短缺的问题,同时一
20、线班组也在加快新老员工的交替。近年来,新入职员工已快速步入工作岗位,补充了一线工作力量,承担起现场安全生产等重要工作。如何快速提升青年员工的业务技能,特别是急修班这种一线工作任务艰巨的班组,更需要青年员工业务技能的快速累积和增长。因此,帮助青年员工提高故障线路的巡视效率和巡视质量,及时恢复线路故障,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刻不容缓。如在急修班组中,无人机驾驶员的技能水平、无人机本体故障的排查、巡检中配电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各种配电线路故隙的排查和处理熟练掌握,均会对巡视效率和巡视质量产生影响。在该背景下考虑如何提升急修人员的工作业务水平,同时有效地降低在实际作业中培训的风险,提高配电故障处理效
21、率。第二节建立仿真系统与后台专家支持平台针对一线班组建设中存在的新技术普及应用和新员工快速成长的问题,急修班积极探索班组建设新模式,将现代技术应用于班组建设中,开发并应用了基于无人机、VR等新技术的3D物理引擎多旋翼无人机电网巡检技能仿真和电缆故障查找的VR仿真技术应用。通过培训方式的创新,达到解决一线班组提升员工能力和适应新技术的内在要求,最终形成了基于VR与无人机技术相结合的急修班组后台专家支持平台。(一)建立模拟无人机配电故障巡检的仿真系统无人机配电故障巡检的仿真系统是将多旋翼无人机工作理论、VR技术与系统仿真技术相结合,可应用于配电线路的故障巡视及多旋翼无人机技能培训中,是实际多旋翼无
22、人机培训及作业过程在计算机上的虚拟实现,具有突出的空间沉浸、高度仿真的特点。该系统可以将真实多旋翼无人机及纵横沃野的故障线路浓缩在计算机屏幕上,并通过真实操控进行虚拟操作(见图2-1)、闯关训练、科目考核及电网巡视,而且不消耗现实资源和能量,确保培训过程的安全高效,满足多旋翼无人机培训及评价要求,达到提高急修班成员无人机驾驶技能水平的目的。图2-1视觉头盔虚拟操作为实现系统建设目标,该系统建立了简单高效的现场地形构建手段,以方便不同场景下的模拟组建立了科学准确的数学模型,真实显现配电故隙线路设备状况;明确、真实地反映故障线路巡视工作的实际流程;建立了良好的人机界面、功能完善、操作简便,利于现场
23、技术人员培训使用。在构建该系统时,实现了以下几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1)为实现配电故障的真实呈现,让急修班成员达到训练效果,VR平台选型力求成熟性和开放性。(2)系统功能实现组态化开发与维护。通过功能模块的组态化组织,各种属性的定义和功能实现之间的关系定义可重组,从而满足灵活变化的需求。(3)系统提供真实飞行控制的使用。考虑到系统操作的需要,通过该系统的使用,达到急修班成员在训练后能够操控真实的无人机。(4)系统操作的简单化、个性化。系统操作要符合简单的原则,简洁明了,以提升急修人员操控无人机的训练效果。(5)虚拟仿真内容全面、准确,正确反映线路的真实情况。三维虚拟空间必须具备充分的延展空间;
24、沿线路景物,各种配电设备及其运动状态形态逼真;工具和手段符合现场工作要求。(二)建立模拟电缆故隙查找的VR仿真系统电缆故障查找是急修班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电缆设备的快速增加,电缆故障也因外力破坏、接头故障等原因逐年递增,而电缆故障点的查找和隔离对于青年员工来说,经验的积累显得尤为重要。电缆故障点的查找也是青年员工业务技能提升的重要环节,也就是说,电缆故障点的查找能力直接决定了急修工作的完成情况,而且对用户满意度有极大的影响。为了快速提升急修班员工查找电缆故障效率,电力公司完成了电缆故障查找的VR仿真技术开发与应用。该系统通过对电缆故障定位场景、检测设备操作流程和交互动作进行全仿真模拟,一方面
25、使急修人员产生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在VR系统中,急修人员可与场景中的设备、工具进行直接对话,使得培训体验过程生动、有趣,如图22所示。在开发该系统过程中,力求沉浸感强、交互性好,且不受场地因素限制,极大丰富了现有的实景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率,有效节约培训成本。该系统可完成电缆故障查找,包括故障性质判断、故障预定位、路径查找、精确定点,电缆路径查找及电缆识别等相关培训内容。该系统主要有以下三个功能特点。一是VR教学模块。通过文字、语音、动画等形式,介绍电缆故障定位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二是VR联系模块。通过变化不同的作业场景,没有任何引导提示,基于自身知识积累完成所有的操作步骤,达到巩固
26、和加深的目的。三是VR考核模块。以游戏任务的形式,随机设置考核场景,故障类型、电压等级、电缆长度、故障距离、考核时间和要点,急修人员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三)建立以VR技术和无人机技术为支撑的急修后台专家支持平台无人机配电故隙巡检技能的仿真与应用大幅提升了急修人员的无人机驾驶技能,同时,满足了急修人员通过无人机开展配电故障巡视的相关要求。电缆故障查找VR仿真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使青年员工在短期内了解电缆外力故障、本体故障等不同类型故隙的查找方法,切实提升了青年员工查找电缆故障的水平,快速累积了电缆故障查找经验。以上创新的培训方法基本可以满足配电故障处理的要求,但是,遇到相对较复杂的配电故隙,
27、单凭一组急修人员在现场很难快速排查出故障点,这就需要更为强大的配电故障后台专家的支持平台,共同协助解决现场故障,实现故障的快速处置和隔离。该平台的建设基于无人机技术在配电故障现场的应用,利用无人机的多通道传输技术,通过急修现场工作人员操控无人机,采集故障现场画面,将疑似故障点画面通过无人机传输通道传至急修专家后台处,由相关专家协助急修现场人员对故障点进行判断。特别是对电杆杆顶瓷瓶击穿、避雷器击穿等隐蔽故障进行判断。同时解决了现场人员因现场环境恶劣而忽略的一些隐患点和线路运行薄弱点,从而有效提升急修工作效率,确保急修工作的安全稳定开展。为确保该平台的顺利实施,共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确定专家团
28、队,专家团队由急修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运行经验丰富的运行人员、运检部配电专责、配电运检室领导及骨干等组成,遇有恶劣天气、多条线路同时故隙、重要用户线路停电等及时上线参与故障点的判断和处理;二是明确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将现场急修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后台专家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梳理工作流程,确保平台的稳定运行;三是通过形成配电运检专业的无人机巡视管理办法,固化后台急修专家协助处理故障的创新成果。同时,参照国家和公司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等,明确无人机巡检的飞行高度、飞行区域等,确保无人机巡检的安全运行。第三节仿真系统与后台专家支持平台的应用(一)无人机配电故障巡检技能的仿真应用传统的实践培训教学程序,
29、使被培训人员常常处于被动状态,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在虚拟仿真环境进行人机交互式的实践培训教学(见图2-3),有利于调动被培训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增强被培训人员的独立工作能力,有利于被培训人员结合虚拟实训过程来分析思考问题,有利于被培训人员对线路故障知识的消化吸收,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图2-3无人机故障巡视的实操培训(二)电缆故障查找的VR仿真系统应用电脑故障查找的VR仿真系统的应用使急修人员在足不出户,没有检测试验设备,没有真实故隙电缆,没有足够大的培训场地的情况下,就能实现不同电压等级、不同故隙性质、不同场景模式(刮风、下雨、
30、白天、黑夜、喧嚣的马路边等)、不同敷设环境(穿管、沟道、直埋、草坪、水中等),以及不同埋深情况下,不同电缆路径走向,简单环境、复杂环境、多种情况相结合的,真实的电缆故障、电缆识别的教学、练习与考核,给急修人员提供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与操作,以此来切实实现青年员工对电缆故障点查找经验的快速积累,如图2-4所示。图24电缆路径查找的VR仿真培训场景(三)急修班组后台专家支持平台的应用急修人员在开发无人机故障巡视、电缆故障查找等相关培训的同时,着手对急修班组后台专家支持平台进行试运行工作,自2017年5月试运行以来,经历了近年来最严峻的迎峰度夏工作。其中,东丽区“720”特大
31、暴雨造成12条配电线路同时跳闸,临13.522等线路因地处偏远,大雨后道路状况不佳等原因,由无人机提供故障现场巡视,由后台专家协助故障点判断,截至9月,累计完成15条次故障点的处理。全运会保电工作是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完成好此次保电工作,后台专家支持平台还为全运会皮划艇、赛艇、篮球场馆等重要线路的特级保电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空港经济区召开的直升机博览会等重大项目的电源线路保电等,也将该技术纳入了急修预案中,圆满完成了各项保电工作。第四节加强青年员工培训,提升配电急修效率无人机配电故障巡检技能的仿真开发与应用对急修工作人员应用新技术进行线路故障巡检提供了可操作性,提高急修人员的线路故隙巡检技术和
32、技能操作水平,特别是无人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故障急修的生产效率,满足用户对快速恢复送电的需求。该系统在无人机开展故障巡检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分析与研究,采用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虚拟技术,辅以多种表现形式实现培训,包含理论培训、操作培训、训练人员考核评估和仿真培训等功能,软硬件组成合理。该系统不仅适用于配电故障急修专业相关人员的培训,也可以满足配电运行人员对操控无人机开展线路巡视的相关需求,以及配电工程对工程现场勘察、方案制定等相关专业需求。在急修班的班组培训中,共有80人次参加了无人机仿真的相关培训,实现了急修全员培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的目的。参加无人机仿真培训后,急修人员对无人机的操控都有了进一
33、步的认识,一些青年骨干力量已经可以非常熟练地驾驶无人机开展故障急修工作。电缆故障查找的VR仿真系统将电缆故障查找中最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归集,并通过VR仿真的形式进行了呈现,对于电缆故障查找中的主要问题,如故障性质判断、故障预定位、路径查找、精确定点、电缆路径查找,以及电缆识别等内容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练习,确保了学习效果,使急修人员通过使用该系统练习后,对电缆故障查找的步骤、方法有了明确的认知。改变了以往在电缆故障查找现场忘记带各种工具、电缆路径仪和电缆故障查找仪不会使用、故隙查找流程不清楚、故障查找安全风险点不清楚等问题的出现。该系统不仅仅为急修工作人员开展相关电缆故障查找的培训,也为电缆运行人
34、员提供了相关的培训,培训人次达到150人次。同时,东丽公司还组织了输电电缆等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了观摩和培训,对相关专业的专业培训工作也起到了借鉴和推动作用。第三章基于移动互联操作终端在直配仓储体系中的应用第一节库房管理存在多方面困难库房管理班现有组员8人,主要负责市中心库房、旧表库房及12座计量分库房内每年IlO万具各类计量物资的仓储保管工作,工作任务巨大。随着天津公司省级计量中心”四线一库”率先通过国网实用化验收,计量仓储网络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在转变库房作业方式的同时,也对各级各类库房内传统的作业管理理念带来巨大的挑战。目前,各类库房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进行管理,工作效率低下,难以满足
35、公司“三个转型”建设任务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任务下发准确性缺乏监督库房管理班日常作业任务主要参照运营管理室周生产计划进行,由相关生产任务专责独立调度完成。由于人手短缺,每天出入库任务工作量巨大,偶然存在生产计划执行不准确的情况,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二)生产计划安排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由于缺乏相关智能化辅助设备,库房管理班每天出入库作业任务主要凭借班组长多年工作经验来进行决策。随着年轻血液的不断输入,缺乏对大局的整体把控能力,如遇突发情况,难以做到快速、准确应对,计量装置不能及时送达的风险正在加大。(三)现场作业人员主观能动性较差由于信息共享不对称,现场作业人员多为库房各类
36、工作任务的被动接收者,很难调动作业的主动性、能动性,制约了工作效率的提升。(四)台账管理费时费力目前,各类作业任务均采用签工作单的方式进行记录,由业务员专责进行统一管理。随着各类业务工单的不断积压,为后续台账的管理、查询带来巨大的不便。(五)库房信息不透明目前各类库房均已实现视频监控、库存信息自助查询等功能,但仅限于办公环境下才能进行。现场作业人员无法根据现场变化情况进行实时查询,难以实现对突发情况的灵活、准确应对,制约现场服务水平的提高。第二节建立库房管理规范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系统库房管理班以“互联网+”思维,深度整理各项操作流程和标准,开发移动互联操作终端,通过掌机实现中心库房、计量分库房
37、及各业务环节的可视化监控及无缝对接。(一)规范中心库出/入库任务操作省级计量中心平台(以下简称MDS)制定出入库任务后,直接推送到PDA终端生成待办任务,现场作业人员可通过PDA终端在线实时接收配送任务、领用任务、退回任务、移库工单等出入库任务信息,根据任务单上的资产信息核对出入库资产,进行出入库操作。入库操作如下:如果是人工库房,通过PDA终端生成入库结果(包括任务明细、绑定关系及更新储位信息),登记设备配送人员和入库时间;如果是自动入库,PDA终端将入库任务单下发给仓储系统,完成入库操作后,PDA终端接收仓储系统返回的入库结果(包括任务明细、绑定关系及更新储位信息),登记送设备配送人员和入
38、库时间。出库操作如下:通过PDA终端接收出库任务,根据任务信息查询库房内设备信息,按照设备检定日期及入库时间排序。出库任务完成后,PDA终端接收仓储系统返回的出库任务明细,登记领用人员、领用时间,并保存出库信息,自动生成设备出库明细信息,如电能表出库明细信息,互感器出库明细信息,其他设备出库明细信息等。(二)完成出/入库任务智能化排程借助于掌机PDA内嵌智能算法,实现各项出/入库任务智能化排程。库房管理人员将出/入库任务与车辆类型绑定信息通过手持终端进行下发。现场作业人员通过PDA掌机查询各类型车辆的使用情况,通过扫描配送出库工单或是扫描配送出库实物,核验装车设备与信息是否一致(见图3-1),
39、保证实物信息匹配,防止设备装错车的情况发生。同时,系统会根据配送任务的配送点远近、多少等信息,根据“后进先出”规则,在装车时智能提醒对不同配送点设备的装车顺序,防止造成先配送的货物放到配送车辆的最里面。卸车时如有需要全部设备卸货再重新装车的情况发生,尽量减轻现场作业人员的工作负担。通过配送点的位置信息和网络信号双重模式,实现手持终端的定位智能化提醒功能,到达配送目的地后智能提醒需要卸货的设备信息,并可以通过终端扫描方式逐具/逐箱/逐单验证资产的卸车操作,从源头上杜绝卸错货情况发生,保证卸车的实物与信息流的一致,确保各项出/入库任务的准确、可靠。借助于随身携带的手持终端移动作业,不受时间地点的限
40、制,消除了距离和环境的限制,实现资产的所见即所得,信息获取更为及时准确。结合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和简单易用的操作界面,实现配送全流程信息化管控,弥补配送流程管控中的盲区。装卸车初始袋车完成任务缰号:任务状态:设备数里:车牌号码:操作人员:操作时间:7234567891初始100 津 A12345XXX2017/07/287234567891初始100 津 A12345XXX2017/07/28任务编号:7234567891任务状态:初始设爸致*:100车牌号码:津A12345操作人员:XXX操作时间:2017/07/28任务编号:任务状态:设备数里:车牌号码:操作人员:操作时间:图3-1配送装卸
41、车界面截图(三)实现随时随地库房信息共享为解决信息共享不对称的难题,实现随时随地库房信息共享,库房管理班利用公司信息采集专网,将作业信息、库房信息、运行状态监控等功能搬到PDA掌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配送在途监控通过手持终端软件操作,可以对配送任务相关信息和流程进行查询,对配送在途的任务进行实时定位跟踪,对配送车辆进行跟踪,打通计量物资出入/库环节最后一个盲点,实现计量资产全过程监控。2 .自动化移动盘点根据库房管理办法对库房设备盘点要求,通过手持终端软件,可以指定库区、存放区、储位盘点,将盘点最小单元精细化到储位。通过手持终端软件,在终端上选择需要盘点的储位,点击下架盘点,自动化库房进
42、行自动化盘点,并将盘点后的结果回显在终端上。3 .仓储设备智能控制充分利用智能终端的可移动性和便捷性,采用声、光、电引导式操作模式,将仓储控制融入库房操作流程中,在流程的出/入库环节对仓储设备进行控制,完成一系列的出/入库操作。4 .库房信息实时查询、智能预警通过PDA终端可展示MDS系统对各级库房库存量及日常运行情况监控的结果,包括计量中心不同库房的库容量、可用库容量、库存量、已占用的库存百分比;不同设备类别、不同物料名称、不同设备状态的设备在中心区库的库存总量、在各个库房的库存量、在各个库区的库存量及在各个库房库区的占比等信息;可在PDA终端上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提示,如温度、湿度、电磁干扰
43、、空气质量(洁净度)等,以保证预警的及时性,确保库房的正常运作,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全员信息共享。第三节实用化验证效果达到预期该创新实践成果已在天津公司电科院计量中心库房管理班进行了实用化验证。自移动作业终端使用以来,库房管理班每周通过手持终端对计量中心的立体库进行自动化控制操作,按照库房维护管理办法要求,抽取一定数量的储位进行中心立体库移动作业盘点,减少中心立体库的库存碎片化占用,减少账物不一致等情况发生;通过手持终端对库房预警、库房环境异常情况进行监控,及时调整库房设备存储量,库房环境温湿度,减少库存储备量低于预警阈值情况的出现;手持终端推送消息,第一时间获取配送任务信息,杜绝了因信息不对称
44、造成配送出库延误情况发生,并根据配送任务通过手持终端对配送设备进行逐单出库装车扫描,将配送装车末端环节信息化,保证实物流与信息流一致;采用“订单式”服务理念,所有出/入库任务各环节均可在系统中查询,降低了人工查询难度。然后,计量中心选取武清供电公司作为试点单位,验证PDA掌机在计量分库房中的应用情况。在武清计量分库房中,通过手持作业终端,扫描工单条码,终端通过服务交互数据,判断所扫描工单的正确性,工单验证正确,系统自动提示进行装卸车操作。入库操作通过声、光、电指挥引导,无线智能终端与计量仓储体系平台进行信息交互,控制设备进行取放资产操作。在出/入库过程中,全部由设备自动验证资产的正确性,设备采
45、用3次重复扫描验证方式,正确率高达99.9%。整个执行过程中,无线智能终端与平台信息实时交互,获取业务及资产信息数据;资产状态与平台实时同步,确保实物与信息的统一;移动智能终端上实时显示出/入库类型、工单编号、工单需求总数量,工单已经执行的数量和工单剩余的数量等信息,使用户对工单出入库操作情况一目了然,如图3-2所示。工单管理工单扫描执行信息故障处理存放区:武清立体库房任务类型:入库工单编号:620160606747需求数量:24执行数量:24剩余数量:0请到武清立体库房执行入库操作操作提示:L将带资产的周转箱放入理货台O2.按绿色启动按钮依次入库。第四节手持作业终端优势明显,有待进一步推广随
46、着手持作业终端应用的深入与不断完善,其优势愈加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I)货物的精准配送管理;(2)货物的快速出/入库;(3)盘库的速度及准确性;(4)数据的快速收集、整理和上传;(5)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信息获取更为及时准确;(6)消息提醒及时、准确,个性化定制推送;(7)操作简单易用,人性化操作引导,无须培训即可快速上手;(8)库房操作所见即所得,操作方便、直观。库房管理班通过手持终端累计进行装卸车的任务有70笔,未出现一起设备的配送错误事故,百分百保障了设备配送的准确性。以自动化设备为基础,采用无线智能终端进行控制,在解放人力的同时,将出/入库资产的准确率提高至100%;通过与“
47、天津计量仓储配送管理平台无缝对接,在库房操作过程中,与平台实时交互,确保库房实际资产与平台数据统一。做到账物一致,同时减轻配送人员工作负担,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装卸车操作,操作体验明显提升。随着国网公司营销部“订单式直配理念的推行,各网省公司均在大力建设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现代化的仓储网络,以提高服务响应效率与质量。而作为直配式订单管理的有益尝试,在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移动互联操作终端必将拥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第四章基于三维设计技术的班组一体化工程数据平台创新实践第一节内外环境推动三维设计技术发展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设计中心变电室是一个设计技术归口管理班组,除承担天津电网工
48、程35kV50OkV变电站设计、咨询工作外,还承担公司大建设的设计技术支撑和研究工作,是一个技术创新型和人才密集型班组。目前,这个班组面临内外两方面的挑战。(一)外部环境推动三维设计技术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对电网的建设速度及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电室不断探索应用三维设计技术,实现变电站设计、建设和运维的全寿命周期可视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国家电网公司建设部从2016年年底,开始启动三维设计全面推进工作,利用调研、标准和技术导则制定、设计竞赛等多项举措,将三维设计技术逐步全面应用于变电站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二)内部问题拉动三维设计技术需求通过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变电室内各专业设计工作均需要等待其他相关专业提资后,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设计工作,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