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儿童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儿童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城市儿童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0)为全面落实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目标任务,科学规划儿童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引领千万儿童勇担新使命、建功新时代,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所称儿童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一、发展基础(-)发展成效。过去十年是全面实施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重要时期,儿童发展和儿童事业进入新阶段。省各方面,突出目标导向,注重问题导向,建立健全政府主责、妇儿工委协调、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儿童工作机制,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权利实现的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儿童发展和儿童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儿童健康状态持续改善,儿童受教育程
2、度普遍提高,儿童福利范围进一步扩大,儿童优先发展理念得到进一步认可,儿童发展保障机制更加完善,儿童生存环境更加优化。(二)面临形势。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我省儿童发展和儿童事业仍然面临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不适应新要求和儿童及其家庭的新期盼。贯彻儿童优先原则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保障儿童权利的法治建设需要持续推进,儿童发展的城乡、区域和群体差距需要进一步缩小,基层儿童保护服务网络需要进一步织牢,新思维、新技术、新变革对儿童成长发展不断带来新挑战。未来十年,是加快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建设的关键阶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以人民
3、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儿童福祉,培育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儿童事业健康发展使命光荣、任重道远。二、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走特色儿童发展道路,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和完善最有利于儿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儿童发展环境,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权利,全面提升儿童综合素质,为儿童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二)基本原则。1.坚持全面领导。把握儿童事业发展的政治方向,贯彻落实关于儿童事业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切实把领导贯彻到儿童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2
4、,坚持对儿童发展的优先保障。在出台法规政策、编制规划、配置资源、部署工作中优先考虑儿童的利益和发展需求。3 .坚持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促进儿童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实现全面发展。4 .坚持保障儿童平等发展。创造公平社会环境,消除对儿童一切形式的歧视,保障所有儿童平等享有发展的权利和机会。5 .坚持鼓励儿童参与。尊重儿童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儿童参与家庭、社会和文化生活,创造有利于儿童参与的社会环境。(三)总体目标。儿童事业和儿童发展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弘扬儿童优先理念,建立健全保障儿童权利的法规政策体系,完善儿童发展工作机制,构建更加均等
5、和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平台,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儿童发展的差距,使儿童享有更加普惠和优越的福利保障,享有更加和谐、友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在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领域的权利进一步实现,思想道德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全面发展的人。三、发展重点(-)儿童与健康。策略措施:3.加大儿童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健康知识普及度。强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以家庭、社区、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为依托,宣传普及预防疾病、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合理膳食、应急避险、心理健康等儿童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儿童、父母或
6、其他监护人健康意识和素养,促进儿童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完善全媒体健康知识传播机制。发挥健康科普专家资源库作用。推进医疗机构规范设置孕妇学校和家长课堂,鼓励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专业社会组织等参与健康科普活动。预防和制止儿童吸烟(含电子烟)、酗酒,保护儿童远离烟酒、毒品。6提高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水平。推动儿童保健门诊标准化建设。全面开展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扎实推进以视力、听力、肢体、智力及孤独症等五类残疾为重点的0-6岁儿童残疾筛查。加强筛查、诊断、康复、救助工作的衔接机制建设。加强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的常见病预防保健能力,按标准配备校医、卫生保健人员和必要保健设备。提升残障儿童保健理念,推
7、行政府、医疗机构、家庭、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供给的保健服务模式。加强公共卫生薄弱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孤儿、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9提高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水平。强化多部门之间的协作互动,推进涵盖良好健康、充足营养、回应性照护、早期学习、安全保障等多维度的儿童早期发展综合服务。拓宽宣传渠道,加强对家庭和托育机构的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服务。推动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开展母子健康项目农村试点工作,探索推广入户家访指导等适合农村边远地区儿童、困境儿童的早期发展服务模式。10.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关注儿童生命早期IoOo天营养,开展孕前、孕产期营养与膳食评价指导
8、。实施母乳喂养促进行动,强化爰婴医院管理,加强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母婴设施建设,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普及为6月龄以上儿童合理添加辅食的知识技能。开展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评价,推进个性化营养指导工作。提倡科学均衡饮食、吃动平衡,预防控制儿童超重和肥胖。提高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的营养膳食管理水平,推进学生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工作。开展儿童科学膳食知识宣传培训I。加大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力度,健全食品标签体系。IL有效控制儿童近视。有效推进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推动建立儿童视力电子档案,提升基本公共卫生儿童眼保健服务能力,鼓励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屈光不正矫治和干预工作。进一步落实学生学业
9、减负工作,督促学生坚持做好眼保健操、纠正不良读写姿势,保障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室内采光、照明和课桌椅、黑板等达到规定标准。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知识,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引导儿童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保障儿童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不少于1小时。(二)儿童与安全。策略措施:1创建儿童安全环境。树立儿童伤害防控意识,采用宣传教育、改善儿童生活环境、加强执法、使用安全产品、开展评估等措施,为儿童创造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加强安全自我救护教育,提升儿童及监护人安全意识与防护能力,培养儿童的安全行为习惯。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社区等普遍开展儿童防伤害、防暴力、避灾险、会自护自救等教育及演练活动
10、。建立健全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等的安全管理机制,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社区环境建设,完善社区儿童健身设备、游乐设施配备,并健全安全标准与检查制度。6.加强涉及儿童的食品安全监管。强化婴幼儿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意识,建立婴幼儿食品安全风险监控机制。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和辅助食品管理,加大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力度,加强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持续推动儿童食品追溯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儿童食品全产业链可追溯管理。健全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加强对小饭桌托管机构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消除儿童集体用餐
11、各环节食品安全隐患。加强对农村地区食品市场及互联网儿童食品经营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四)儿童与福利。主要目标:5.加快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和托位数量持续增加。策略措施:5.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编制托育服务发展专项规划,强化政策引导,综合运用土地、住房、财政、金融、人才等支持政策,扩大托育服务供给。完善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托社区提供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建设一批承担指导功能的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并在全省进行推广。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
12、3岁幼儿。12.健全基层儿童保护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儿童保护机制。督促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医疗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村(居)民委员会等主体强化主动报告意识,履行困境儿童和受暴力伤害儿童强制报告义务。开通全国统一的儿童保护热线,及时受理、转介侵犯儿童合法权益的投诉、举报,探索完善接报、评估、处置、帮扶等一体化工作流程,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协作程序,形成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工作机制。通过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提升儿童保护服务水平。(五)儿童与家庭。策略措施:8.基本建成有效的支持家庭生育养育儿童的法规政策体系。参与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及实施。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促进
13、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降低家庭生育养育负担,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全面落实产假制度和生育津贴,探索实行父母育儿假。落实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政策,增加优质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探索通过多种方式优先对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家庭支持与保障。加快完善家政服务标准,促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形式多样的家庭服务,提高家庭服务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鼓励用人单位创办母婴室和托育服务设施,实施弹性工时、居家办公等灵活的家庭友好措施。推动家庭、学校、社区、婴幼儿照护机构等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六)儿童与环境。策略措施:IL加强针对儿童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建设。在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中优先考
14、虑儿童身心特点,满足儿童特殊需求。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校外教育机构和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活动,提高教职工、儿童及其监护人对灾害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儿童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以及灾后恢复与重建过程中,都应对儿童采取优先保护措施,力图将灾害对儿童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加强校园三防建设,确保省内中小学幼儿园专职保安配备率100%,中小学幼儿园封闭化管理达到100%,中小学幼儿园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达标率(接入公安网)达到100%,护学岗设置率达到100%o四、规划实施(-)组织实施。1 .坚持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走
15、特色儿童发展道路,把领导贯穿于规划组织实施全过程。贯彻关于儿童事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儿童优先原则,统筹推进规划实施。2 .落实规划实施责任。完善落实领导、政府主责、妇儿工委协调、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规划实施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负责规划实施工作,各级妇儿工委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工作,各级妇儿工委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有关部门、相关机构和人民团体结合职责,承担规划相关目标任务落实工作。在出台法规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贯彻落实儿童优先原则,切实保障儿童权益,促进儿童优先发展。3 .加强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中贯彻落实儿童优先原则,将本规划
16、实施以及儿童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部署要求推进本规划实施,实现儿童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落实。4 .制定地方儿童发展规划和部门实施方案。市、县级政府依据本规划以及上一级儿童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级儿童发展规划。市、县级规划发布后1个月内报送上一级妇儿工委办公室。承担规划目标任务的有关部门、相关机构和人民团体结合职责,按照任务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并报送同级妇儿工委办公室。5 .完善实施规划的工作制度机制。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将规划实施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和考核内容,将规划目标分解到责任单位并纳入目标管理和考核内容。健
17、全督导检查制度,定期对规划落实情况开展督查。健全报告制度,责任单位每年向同级妇儿工委报告规划实施情况和下一年工作安排,下级妇儿工委每年向上一级妇儿工委报告本地规划实施总体情况和下一年的工作安排。健全议事协调制度,定期召开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妇儿工委全体会议、联络员会议等,总结交流情况,研究解决问题,部署工作任务。健全规划实施示范制度,充分发挥示范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对实施规划先进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表彰。6 .加强儿童发展经费支持。各级政府要将实施规划所需财政保障经费纳入本级预算,实现儿童事业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相对贫困地区儿童发展,支持特殊困难儿童群体发展。动
18、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源,发展儿童事业。7 .坚持和创新实施规划的有效做法。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构建促进儿童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完善儿童权益保障机制,实施促进儿童发展的民生实事项目。通过分类指导、示范先行,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发挥社会力量推进规划实施的作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交流互鉴经验,讲好儿童发展故事。8 .加强规划实施能力建设。将关于儿童和儿童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儿童优先原则有关内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纳入各级干部学习内容,将实施规划所需知识纳入培训计划,举办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增强政府有关部门、相关机构和人员实施规划的责任意识
19、和能力。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各级妇儿工委及其办公室能力建设,推进机构职能优化高效,为更好履职尽责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为规划实施提供组织保障。9 .加大规划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关于儿童和儿童工作的重要论述,宣传对儿童事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在坚强领导下儿童事业发展的成就,宣传儿童优先原则和保障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儿童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规划内容及规划实施中的经验、成效,努力营造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社会氛围。10 .加强儿童发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妇儿工委及其办公室作用,加强儿童发展专家队伍建设,依托高校、研究机构、社会组织等建设儿童发展研究基地,培育专业研究力量,广泛开展理论及实践研究,
20、为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提供参考。11 .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规划实施。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和公益人士参与保障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儿童发展的工作。鼓励儿童参与规划实施,提高儿童在参与规划实施中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二)监测评估。1 .加强监测评估制度建设。对规划实施实行年度监测、中期评估、终期评估。落实并逐步完善儿童统计监测方案。各级统计部门牵头组织开展年度监测,各级妇儿工委成员单位、有关部门、相关机构向同级统计部门报送年度监测数据,及时收集、分析反映儿童发展状况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各级妇儿工委组织开展中期和终期评估,各级妇儿工委成员单位、有关部门及相关机构向同级妇儿工委提
21、交中期和终期评估报告。通过评估,了解掌握规划实施进程和儿童发展状况,系统分析评价规划目标达标情况,评判规划策略措施的实施效果,总结有益经验,找出突出问题,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对策建议。监测评估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 .加强监测评估工作组织领导。各级妇儿工委设立监测评估领导小组,由同级妇儿工委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负责监测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监测评估方案的审批,监测评估报告的审核等。领导小组下设监测组和评估组。监测组由各级统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负责规划实施情况统计监测的人员参加,负责监测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制定监测方案和指标体系,收集、分析数据信息,向同级妇儿工委提交年度、中期和终期监
22、测报告等。监测组成员负责统筹协调本部门规划实施监测、分析、数据上报、分性别分年龄指标完善等工作。评估组由各级妇儿工委办公室牵头,相关部门负责规划实施的人员参加,负责评估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制定评估方案,组织开展评估工作,向同级妇儿工委提交中期和终期评估报告。评估组成员负责统筹协调本部门规划实施自我评估工作,参加妇儿工委组织的评估工作。支持评估组相关部门就儿童保护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调查、评估,结果可供中期和终期评估参考。3 .加强分性别统计监测。规范完善性别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根据需要调整扩充儿童发展统计指标,推动纳入审核部门常规统计以及统计调查制度,加强部门分性别统计工作,推进分性别
23、统计监测制度化建设。省、市建立完善儿童发展统计监测数据库,支持县级儿童发展统计监测数据库建设。鼓励支持相关部门对儿童发展缺项数据开展专项统计调查。4提升监测评估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监测评估工作培训和部门协作,规范监测数据收集渠道、报送方式,提高数据质量。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丰富儿童发展和分性别统计信息。科学设计评估方案和方法,探索开展第三方评估。提升监测评估工作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5.有效利用监测评估成果。发挥监测评估结果服务决策的作用,定期向同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报送监测评估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建立监测评估报告交流、反馈和发布机制。加强监测评估结果的研判和运用,对预计达标困难、波动较大的监测指标及时进行预警,对评估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对成功经验及时总结推广。运用监测评估结果指导下一阶段规划实施,实现规划实施的常态化监测、动态化预警、精准化干预、高质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