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焦桐树 愿做焦桐树(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仰望焦桐树 愿做焦桐树(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仰望焦桐树愿做焦桐树(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学史明智、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大家好,我是来自党支部的一名新党员。让我们一同在“赶考路”上,再寻焦裕禄。在党的历史中,涌现了一大批“牺牲在前、奉献在前、吃苦在前”的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带领兰考人民治理风沙,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人民称颂他为“党的好干部:兰考“三害”,风沙为最。焦裕禄依靠群众,找了治理风沙的良方一一广植泡桐树。1963年,焦裕禄在朱庄村亲手栽种了一棵泡桐树。兰考人民为缅怀焦裕禄,称这棵泡桐为“焦桐”。“焦桐”已经成为焦裕禄精神的象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调研期间强调:“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
2、榜样。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J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曾经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1962年冬天,焦裕禄书记初至兰考,彼时兰考黄沙弥漫,枯草飘摇,内涝洼窝里冰凌堆积,盐碱地上白茫茫一片。为掌握沙、碱、水的发展规律,他动中肯繁,深入一线,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摸底子,找路子,总结出“贴膏药”“扎针”等符合实际情况的除害办法,发现了工程治理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创新路径,真正为群众解决了“急难愁盼”,奠定了幸福底色。如今,兰考沙丘俨然成了沃土,泡
3、桐连片,澄碧千顷。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的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树一棵一棵种,精神一代一代传,而我也相信,会有许许多多的人把焦裕禄精神作为立身、立行、立言、立德的宝贵指南,带着自己的使命与职责,尽心尽力做一棵挺拔的“焦桐”,为更多人带去荫庇和启示。“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J这是焦裕禄同志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肩披外套、双手叉腰、侧脸目视远方,背后斜伸出一枝泡桐。照片中的泡桐树,便是他为了改变兰考贫困面貌,不顾肝病,带领兰考人民投入封沙、治水、改地与严重的自然灾害顽强斗争,找到的治理风沙良方,被兰考人民亲切地称作“焦桐二“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焦裕禄精神是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
4、党员干部永恒的人生“坐标”。仰望“焦桐”,看到的是焦裕禄带领全县人民治“三害”的顽强意志和坚韧干劲。1962年12月6日,焦裕禄来到豫东平原兰考县任县委书记,那时的兰考,正面临风沙、盐碱、内涝“三害”严重侵袭,一年中有多半是漫天黄沙飞扬,全县有24万亩沙荒地、大小沙丘1600多个;白色的盐碱不仅要碱死几十万亩禾苗,还浸蚀千家万户的墙脚和锅台;内涝淹死了大片庄稼,有幸护住苗的,一亩地打下几十斤或上百斤粮食就算是好年景,兰考百姓流传着“冬春风沙狂,夏秋水汪汪;一年辛劳半年糠,扶老携幼去逃荒”的民谣。为阻止灾民逃荒,县里成立了“劝阻办”,而焦裕禄刚到兰考不久,就把“劝阻办”牌子换成“除三害办公室”,
5、抽调一百二十名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调查队,开展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工作,历时100多天,跋涉方圆五千多里,基本摸清了沙、碱、水的发生和变化规律。尽管焦裕禄患有严重肝病,但他总是战斗在治理“三害”第一线,他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正是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和变化,也正是雨最大的时候。他认为这是掌握风沙、水害规律最有利的时机,他就是这样带着调查队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为找到治沙的有效方法,他连续几天住在饲养员肖位芬家的牛屋,晚上与老人促膝长谈,老人告诉他种泡桐树是治沙的好方法,随后他就发动干部群众大种泡桐。当初兰考的飞沙地、老洼窝、盐碱
6、滩,几年下来已种满成片的泡桐;他向老庄稼户魏铎彬请教如何封住被风沙吹毁的坟萤,魏老汉告诉他,下挖一米翻出黏土淤泥盖在沙堆上,就能固定住风沙,他及时总结出“贴膏药(挖淤泥)”“扎针(种树)”的治沙方法在全县推广。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到1965年,兰考第一次实现粮食自给;1964年冬至1965年春,兰考刮了72次大风,没有发生风沙打死庄稼的灾害,19万亩沙区林带把风沙牢牢地锁住了;1965年秋天,兰考连续下了384毫米的暴雨,全县没有一个大队受灾。仰望“焦桐”,感受的是焦裕禄做人为官的亲民形象和人格魅力。刚到兰考没几天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带着县领导班子成员来到火车站,一群衣衫褴褛、拖儿带女
7、的灾民挤满整个车站,火车一到,不管是装木材的还是运煤的,逃荒要饭的灾民就蜂拥般冲向车厢,爬的爬、挤的挤,火车开动了还在拼命追。看到这一情景,他动情地对县委一班人说:“乡亲们是被灾荒逼迫背井离乡的,不能责怪他们。党把这个县的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当时全县有20万人在外逃荒要饭,占总人数的56%。这让从小要过饭、打过长工的焦裕禄心痛不已,怀着对兰考人民的赤子之心,他发誓,不除掉“三害”决不离开兰考!刚到兰考的那年冬天,风雪铺天盖地袭来,他要求县里机关全部下乡察灾情、访农户,他自己一天走了九个村子。在许楼大队,焦裕禄走进一个低矮的柴门,老大爷有病躺在床上
8、,老大娘是个盲人,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老人问他大雪天来干啥,他说“毛主席叫我来看您老人家”,焦裕禄就是这样,始终与贫苦群众心贴在一起。1963年夏天,兰考下了七天七夜的大雨,全县成了一片汪洋,焦裕禄带着办公室三名同志,每人拄着一根棍子,探着走着,在湍急的洪水中,他画了一张又一张洪水流向草图,正在这时,焦裕禄肝病复发了,他不时弯下腰用左手按住肝区,随行的同志劝他回去休息,而他却说:“洪水最急时,正是最能看清水情的时候,这个大好时机我怎么能回去呢?”焦裕禄对待工作充满了无限热忱,而他对家人又是那样的“刻薄”,爱人在机关食堂打了一瓶开水没付钱,被他严肃批评,儿子看了一场“白戏”,他
9、立即让儿子去剧场补交两角钱看戏费,并在第二天县委会上作自我批评。他不仅对家人“苛刻”,对自己更是这样,我们在焦裕禄纪念馆见到了他办公室的那把藤椅,右边有个碗口大的窟窿,那是他肝痛时用手顶在肝区顶出来的呀!见到这把藤椅,参观者无不为之落泪,这就是人民公仆焦裕禄。焦裕禄从1962年12月6日至1964年3月22日离开兰考去北京和郑州治疗,忍着病痛在兰考工作战斗了475天;全县149个大队,他用双脚和一辆自行车已经跑遍了120多个。在生命最后时刻,他对来看望的县委副书记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1964年5月14日
10、,焦裕禄同志因病去世,年仅42岁,当时条件受限,遗体只能在郑州安葬。1966年,河南省委应兰考人民的强烈请求,决定将焦裕禄遗体重新安葬于兰考。2月26日那一天,焦裕禄同志遗体运回兰考时,全县上万群众披麻戴孝跪在地上迎灵,兰考大地哭声震天,从火车站到墓地只有3公里路,而送葬队伍竟走了2个多小时,这就是好党员、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女一一焦裕禄!仰望“焦桐”,激发的是践行焦裕禄精神、做焦禄式好干部的拼搏干劲和强大动力。1990年7月15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读了新华社穆青等三位记者写的人民呼唤焦裕禄,深情地写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其中写道:“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J站在高大的“焦桐”树下,我
11、陷入了沉思,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20个字“焦裕禄精神”,想起了总书记对县委书记提出的“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焦裕禄式好干部的要求。我思索着,在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要是我们党员干部都能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心中有党、有民、有责、有戒,还有什么雪山草地不能穿越、还有什么娄山关腊子口不能突破?我思索着,学习焦裕禄精神,应该立足当下、从自身做起,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做到“心中有党不负恩”,不能忘记自己的成长进步都是党组织培养的结果,一言一行都要对照党章要求去做,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工作,把党对基层工作全面领导落实到基层
12、实践的各方面全过程;要做到“心中有民不忘本”,强化基层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扎实开展工作;要做到“心中有责不懈怠”,牢记职责使命,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戒不妄为”,进一步强化法纪意识和自律意识,知敬畏、守规矩,不越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永葆党员干部政治本色。今年是焦裕禄同志诞辰I(X)周年。当年种下的“焦桐”,如今已挺拔伟岸,亭亭如盖。“焦桐精神”也犹如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久地矗立在我们的心中,也展现在新时代的奋斗征程上,砥砺我们不惧风雨,不畏艰难,不断前行。愿做一棵“焦桐”,饱含“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公仆情怀,乐于为
13、民服务。在解决兰考风沙、盐碱、内涝之患,遭遇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不仅没有退缩,并首先想到的是群众,带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面对老乡“你是谁”的疑问,一句“我是您的儿子”,让老乡热泪盈眶。愿做一棵“焦桐”,保持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勤于扎入一线。从到兰考的第二天起,焦裕禄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笃信“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一年多的时间,跑遍了全县120多个大队,通过勤走勤看、向群众求教等方式获得了第一手资料,详细记录下全县84个风口、1600座沙丘以及所有的洼地、淤塞河道的位置,全面了解灾情形成的原因,开出除“三害”的方子。愿做一棵“焦桐”,坚持“革
14、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勇于迎接风雨。面对严重的风沙灾害,他为了掌握灾情,用舌头尝碱,总是挺在最前线,带领调查队勘察沙丘和风口状况,和群众一起大规模栽种既能挡风又能压沙的泡桐树,把一片荒芜的沙丘变成绿洲。愿做一棵“焦桐”,乐于为民遮阳挡雨:饱含“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文中写道: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焦裕禄一心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史的最低水平。为了让人民摆脱贫困,他没有退缩,选择带领全县人民
15、全身心投入封沙、治水、改地斗争。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群众,带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面对老乡“你是谁”的疑问,一句“我是您的儿子”,让老乡热泪盈眶。对标焦裕禄,就要学习他心中始终装着群众,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做百姓的贴心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家事”,深入实施为民服务“十百千万”行动,风雨无阻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愿做一棵“焦桐”,勤于扎入基层一线:保持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从到兰考的第二天起,焦裕禄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笃信“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一年
16、多的时间,走访了全县的120多个大队,通过勤走勤看、向群众求教等方式获得了第一手资料,详细记录下全县84个风口、1600座沙丘以及所有的洼地、淤塞河道的位置,全面了解灾情和风沙、内涝、盐碱形成的原因,摸清了底子,开出除“三害”的方子。对标焦裕禄,就要学习他求真务实的精气神,从实际出发谋事,脚踏实地干事,深入田间地头等一线实地察民意,迈开步子,到村(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调研摸实情,主动走近群众,俯下身子拜群众为师,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狠抓工作落实。愿做一棵“焦桐”,勇于迎接疾风沙:坚持“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焦裕禄说过一句话,“认准了,就要抓住死不丢二
17、面对严重的风沙灾害,他带领调查队奋战在一线勘察沙丘和风口状况,和群众一起大规模栽种既能挡风又能压沙的泡桐树,把沙丘变绿洲。涝灾发生后,他带头踵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每当下大雨,焦裕禄总往屋外跑,一路跟着水流去观察,用他的话讲,就是去找水的“老家”,找到规律和解决办法;为了掌握盐碱灾情,他到灾情最严重的地方,用舌头亲自尝碱;风沙严重的时候,他总是站在治理风沙的最前线。这就是焦裕禄的“不取得胜利就决不收兵”的干劲。对标焦裕禄,就要学习他“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沿着焦裕禄同志的足迹,学习他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不惧条件艰苦,不畏工作繁忙,全心全意奋斗在工作前线,只管“揩起袖子加油干”,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中心工作,持续抓好重点工作落实,争做风沙中傲然屹立的那棵“焦桐”,以实干实绩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