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女性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037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强女性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增强女性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增强女性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增强女性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增强女性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增强女性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强女性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实施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增强女性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实施方案一、坚持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在江苏十四五发展大局中系统谋划落实妇女事业、妇女发展重大举措、重点项目、发展支撑和制度保障。二、十四五妇女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迈入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篇章,为妇女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为妇女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建设数字江苏等,为促进妇女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但也要认识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深度影响,

2、妇女事业发展仍然面临挑战;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新特征新要求,妇女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全社会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支持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妇女身心健康素质和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妇女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创新创业就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管理的能力与水平有待全面提升,妇女合法权益保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妇女整体素质与新时代新要求仍有差距,妇女民生保障和美好生活期盼短板亟待补齐,妇女发展的城乡、区域和群体差距依然存在,妇女工作数字化、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同时,科技进步和生活方式变革给妇女发展和妇女工作带

3、来新挑战,让性别平等全面落到实处、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实现江苏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三、增强女性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有利于妇女参与技术创新、科技进步的制度和环境。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打造科学素质建设生态,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推动科普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乡村,不断提高女性科学素质。引导中小学女生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培养科学兴趣和钻研精神。鼓励女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新实践、科技竞赛等活动,增强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不断提高人才队伍中女性比例。发挥优秀女科技人才榜样示范作用,引领青年科技女性成长成才。深入实施

4、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支持农村妇女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四、妇女与经济1、加大妇女平等参与经济发展的保障力度完善保障妇女平等获得经济资源、参与经济建设、享有经济发展成果的法规政策,保障妇女在就业创业、职业发展、劳动报酬、职业健康和安全、职业退出和土地等方面的权益,保障新业态女性从业人员劳动权益。创新制度机制,为妇女充分参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创造有利条件。2、加大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工作力度全面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创造性别平等的就业机制和市场环境。加强对决策部门、执法部门及其他重点人群的宣传和培训,促进性别平等就业法规政策的落实执行。畅通就业性别歧视投诉

5、和处置渠道,对涉嫌就业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有关部门进行联合约谈、依法惩处。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协调监督作用,督促用人单位加强就业性别歧视自查自纠。3、积极拓展妇女就业渠道健全公共就业政策支持体系,完善就业促进机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妇女就业良性互动。发挥新经济新业态吸纳就业的功能,不断提高女性在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中的比例。建立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就业机制,探索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提升分级分类精准服务效能,为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4、促进妇女创新创业在政策扶持、创业补贴、财税金融等方面为创业妇女提供支持和服务。建立健全培训学习、创业实践、咨询指导、跟踪帮扶等一体

6、化创业培训体系,推动妇女参与互联网+创业行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增效。构建全要素、全链条、全周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引导女企业家、女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创新创业。鼓励外出务工妇女返乡创业,支持有意愿的妇女下乡创业。创新金融、保险产品和服务模式,拓宽妇女创业融资渠道。将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和提升妇女创业意识和创业成功率。5、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建立涵盖毕业生校内校外各阶段、求职就业各环节、创新创业全过程的服务体系。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实施基层成长就业项目,加强对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培训和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

7、策,深化创业导师行动,鼓励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在城乡基层、中小微企业和新经济新业态领域创业就业。对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女大学生实施就业帮扶。6、为生育后女性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禁止用人单位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工资、恶意调岗、予以辞退、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推动落实生育奖励假期间的工资待遇,定期开展女职工生育权益保障专项督查。为女性生育后回归岗位或再就业提供技能培训和社会适应服务。优化科研和工作环境,支持孕哺期女性科技人才科研工作。高校、研究机构等用人单位探索建立生育后科研回归基金、落实放宽科研项目申报年龄政策,为女科技人员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先进评选等方面创造条件

8、。加大公办和普惠性托育机构、幼儿园的供给,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托管服务,推动用人单位建设女职工哺乳室、托儿点、女职工卫生室等标准化母婴设施。鼓励用人单位探索实行备员制,暂时代岗处于孕期、产期、哺乳期等假期缺勤女职工。7、关注特殊群体妇女就业兜牢就业困难妇女就业底线,促进共同富裕。鼓励灵活就业,发展社区服务、电子商务等,为就业困难妇女拓展就业渠道。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对就业困难妇女、城乡相对贫困妇女的帮扶。8、加强女性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女性人才培养体系,在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和科技计划中加大对女性的支持力度,省高层次人才培训班中确保女

9、性参训比例。各类科技评审专家库入库人员、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女性应占有一定比例。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建立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拓宽人才上升通道,提升女性专业技能人才比例。建设乡土人才培训载体,设立大师工作室、传承基地、传习中心开展师徒结对、技艺传承活动,加快培育女性乡土人才。建强并发挥省、市、县三级女性人才库的作用,加强对入库人才的动态管理和培养使用。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双促进机制。加大对各类优秀女性人才的宣传力度,营造促进女性人才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9、缩小男女两性收入差距全面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工资

10、收入分配制度,确保男女同工同酬。保障女性对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掌握和应用,保障女性在职业发展和职务职级晋升中的平等权利和机会,提高女性职业竞争力。加强收入的分性别统计,动态掌握男女两性收入状况。10、保障女职工劳动权益全面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安全监督,依法查处侵犯女职工劳动权益的行为。探索灵活就业妇女的劳动权益保障机制。督促用人单位规范用工行为,依法与女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扩大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协商覆盖面。加强劳动用工领域信用建设,加大对侵犯女职工劳动权益行为的失信惩戒力度。发挥工会及其女职工委员会作用,有效维护女职工劳动权益。广泛开展劳动安全

11、和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增强用人单位和女性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意识。完善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措施,重点做好女职工经期、孕期、哺乳期的特殊保护,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11、引领妇女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开展女性乡土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技能培训、市场信息、项目扶持等服务。发挥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等平台作用,帮助农村妇女、返乡妇女、下乡创业妇女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农村休闲旅游、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贡献力量。12、保障农村妇女平等享有

12、各项经济权益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定、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工作中保障农村妇女权益。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办法,完善包括征地补偿安置在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收益内部分配机制,保障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股权量化、权益流转和继承等环节中,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家庭成员平等享有知情权、参与决策权和收益权。保障进城落户女农民的经济权益。畅通经济权益受侵害农村妇女的维权渠道。五、三孩生育政策实施推进项目构建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实施的制度保障和服务供给体系。研究实施差异化租赁和购房优惠政策,完善生育保险生育医疗费用支付及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制度,做优妇女生殖健康、辅助

13、生殖技术、母婴安全保障、出生缺陷防治等服务,保障生育保健服务到位和生育经济支持落实。鼓励和引导用人单位落实父母育儿假、产假、护理假、托育托管服务等有利于职工生育的配套措施。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大力发展公办托育服务机构,多形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托育服务供给,探索托幼一体化、社区托育点、家庭互助式托育等服务模式。鼓励有关单位和社会力量用好各类社区服务儿童的阵地,普遍开展课后、假期托管服务。推进家政服务进社区,引导优秀家政企业在社区设置工作站点,加大社区家政税费减免、场地提供等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居家养老服务、月嫂服务、育婴服务、家庭照护服务等家政服务发展。六、妇女与教育科技1、在教育工作全

14、过程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法规政策和规划制定、修订、执行与评估中增加性别视角,将性别平等纳入教育现代化考评指标。加强对教材编制、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的性别平等评估,加强对教师的性别平等培训,性别平等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思政教育内容、相关课程体系和讲座内容,融入校园文化、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对象的性别意识。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性别平等教育模式。2、加强妇女理论研究和女性学相关学科建设支持鼓励高等学校开设女性学相关课程、举办专题讲座、打造精品课程。增加社科基金项目等重大研究项目中妇女或性别研究相关选题的立项比例。加强性别平等理论研究,设立妇女发展研究专项

15、课题,探索女性学学位点建设。加强妇女发展研究智库建设。设区市依托高校、研究机构设立性别研究基地(中心)1个以上。3、保障女性平等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满足女性发展需求。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籍互换、资源互通的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开展学科选择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高女性自主选择能力,破除性别因素对女性学业和职业发展的影响。4、提高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在招生录取工作中坚持男女平等,保障女性平等接受高等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提高女性尤其是劳动年龄人口中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鼓励引导女性消除性别刻板印象和传统观念对专业选择的不利影响,促进高等教

16、育学科领域的性别结构均衡。5、提高女性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水平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支持条件具备的高等职业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畅通中等职业教育一高等职业教育一职业教育本科、应用型本科教育成才通道。加快发展职业导向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探索推行中国特色的企业新型学徒制。鼓励女性参加职业教育学习,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女性人才和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加强对农村妇女、生育后返岗妇女、残疾妇女、待业妇女等人群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享受创业培训、技能培训补贴的女性比例。6、增强女性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有利于妇女参与技术创新、科技进步的制度和环境。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打造科学素质建

17、设生态,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推动科普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乡村,不断提高女性科学素质。引导中小学女生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培养科学兴趣和钻研精神。鼓励女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新实践、科技竞赛等活动,增强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不断提高人才队伍中女性比例。发挥优秀女科技人才榜样示范作用,引领青年科技女性成长成才。深入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支持农村妇女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7、建设灵活开放的妇女终身教育体系引导妇女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继续教育参与率,提升妇女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拓宽学历教育渠道,打造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

18、注册学习、弹性学习和继续教育网络,满足女性多样化学习需求。关注因生育中断学业的女性和职业女性的发展需求。增加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加快老年大学和老年女子大学建设步伐。整合资源推进城乡社区教育发展。建立完善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和学习成果认定制度。8、构建平等尊重和安全友善的校园环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建立相互尊重、平等和睦的师生、同学关系,鼓励学校设置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生殖健康教育以及防性侵、防性骚扰相关课程和讲座,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各类学校建立完善预防性侵和性骚扰工作机制,加强日常管理、预防排查、受理投诉和调查处置。资料参考:江苏省妇女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