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范文)2024年“以金融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专题学习党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篇范文)2024年“以金融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专题学习党课讲稿.docx(2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以金融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专题学习党课同志们: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首次提出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要求,并系统性地提出了主要任务,对我国金融业中长期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一、金融强国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路径会议首次提出“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笔者认为,金融强国是在强大的外交、军事和经济金融基础上,拥有关键国际货币发行权、重要国际金融产品定价能力、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全球金融治理和规则制定主导能力的国家。金融强国应该具有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健全
2、的金融监管体系和完备的金融法律体系,拥有丰富的高质量人力资源、高水准数字化和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已经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与此相适应,我国已经作出过“科技强国”“制造业强国”“海洋强国”“网络强国”等多项重要部署。我国的金融业成长迅速,银行业规模已位于全球第一,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规模都已是全球第二,金融对国内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我国的金融业虽大却不强,其产品功能、市场拓展能力、交易能力、服务方式与质量以及风控水平与发达国家金融业相比尚有一定的距离,与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不相匹配,不利于强国战
3、略的实现。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成为强国,不可能没有金融强国的支撑。强有力、高质量的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必将有助于国家崛起之势的形成和发展。金融强国实现意味着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程度、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境内资本市场开放,境内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将在现有水平上跨越式提升,为中国真正成为强国保驾护航。金融强国将是未来一个时期金融业的奋斗目标。实现金融强国奋斗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会议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其内涵涉及现代金融体系和中国特色两个维度,应该至少包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4、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国家战略服务;以高质量发展作为金融业改革发展的主题,加强国家金融治理建设,全面推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能力建设,加快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持续深入地推进国家金融治理现代化。实现金融强国奋斗目标,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会议指出,“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
5、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金融领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最重要的是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确保中国特色金融之路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会议首次提出,要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的作用。今年3月公布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一是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负责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研究审议金融领域重大政策、重大问题等;二是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统一
6、领导金融系统党的工作,指导金融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本次会议是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组建后首次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凸显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对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是金融强国建设的组织保证。实现金融强国奋斗目标,金融必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会议为今后的全国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就“如何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
7、务”这一问题,本次会议重点作出了三个部署。首先,“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明确了今后几年我国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具体政策措施不会大起大落;不会搞大水漫灌,将继续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稳定性;通过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精准施策以应对国内外多重冲击与经济波动。其次,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这是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意味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未来仍将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8、力度。截至2023年9月末,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贷款余额总计达7万亿元。最后,金融要支持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尤其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领域,对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中西部基建、新能源产业链、农业现代化等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金融业自身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文章。金融监管部门应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综合运用资本、流动性、集中度、拨备等监管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和考核激励机制,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强科技赋能,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三农”、小微企业、老年人等群
9、体的金融服务供给,持续完善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考核激励,金融机构应加大对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支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二、金融强国建设的主要任务根据会议精神,金融强国建设具有很高的标准和要求,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完成一系列艰苦的工作任务,包括机构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更高水平的市场开放、更加强化的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金融强国建设目标是纲,各项任务是目,纲举目张。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首要任务。会议强调,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这与此前中央多次提及的提高直接融资占比的要求一致。在打造现代金融机构体系方面,会
10、议首次提出要“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未来可能会出台更多政策支持投行机构和投行业务发展,为实体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融资渠道。会议强调要完善机构定位、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支持中小金融机构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形成大中小机构合理分布,分工明晰,良性竞争的发展格局;各类政策性银行强化其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的职能定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在打造现代金融市场体系方面,会议再度提出“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目前注册制改革已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未来将积极支持和发展多层次股权市场,进
11、一步提高股票发行的审核注册效率,完善股票发行制度与退市制度。强化市场行为监管,强化对控股股东、高管等“关键少数”的监管,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会议提出要“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未来将继续加强债券市场建设,促进债券市场各类基础设施之间有序互联互通。构建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改革端协同发力,进一步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金融强国建设必须全面强化金融监管。会议强调要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这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框架下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党中央、国
12、务院加强了金融监管的相关部署,通过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成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初步形成了“双峰”监管框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为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做好了顶层设计。未来一个时期,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将成为我国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来看,就是要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尤其是跨业、跨市场的金融业务,不同类型机构间的交叉业务;严禁“无照驾驶”和超范围经营;坚持对多层嵌套的复杂运行结构或金融产品、各类金融行为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以及对中小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市场等重点风险领域的监管。充分运用金融科
13、技尤其监管科技手段,有效提高监管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将有助于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稳定的金融环境。金融高水平开放是金融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会议指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近年来,我国主动有序推动金融业开放,大幅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限制,不断深化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也取得稳步进展。下一步,可能从五个方面发力,持续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是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形成系统性、制度性的开放局面,逐渐与国
14、际规则相融合;从主动接轨国际规则走向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对外开放。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在扩大金融市场准入的基础上,特别重视优化准入后的政策安排与便利。三是深化金融业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在境内设立更多机构,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四是提升金融管理能力,使之与开放水平相匹配。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瞬息万变,全球金融风险频发,要防止外部金融风险对国内产生冲击,加快形成并完善“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金融管理体系。五是加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会议强调,要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未来一个
15、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需要显著提升,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应更加巩固,对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应明显增强。香港需要增强证券、债券、资产管理、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等范畴的竞争力和吸引力,通过政策创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国际金融合作。强化金融风险防范为金融强国建设保驾护航。会议强调,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当前,我国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要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具体来看,未来一个时期,应积极应对以下五方面风险。一是房地产市场风险。由于中长期国内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16、会议将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二是地方债务风险。疫情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尤其在房地产市场下行和土地出让金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地方债务压力凸显。会议特别提出要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三是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中小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面对冲击时往往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有必要完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着力强化早期纠正硬约束,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该出清的稳妥出清。四是非法金融活动风险。会议要求,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包括非法集资、欺诈销售、操纵市场、信息泄露等违法违规行为。五是外汇市场风险。会议强调要“
17、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就需要在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的同时,“稳预期、防超调”,发挥市场供求关系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审慎合理运用相关市场调节工具,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波动风险,保持外汇市场平稳运行。2024“以金融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专题学习党课同志们:“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提“金融强国”目标,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一脉相承,2023年11月10日至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学习
18、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班暨监管工作座谈会,从建体系、防风险、促发展、强党建等方面部署当前金融监管工作,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监管指引。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考验,我国提出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的目标,这无疑是一个宏伟的愿景,也将是一个阵厉奋进的过程。作为金融体系的“毛细血管”,农村中小银行改革成果丰硕,也面临改革发展压力。新时代新使命,农村中小银行要顺应强监管严监管态势,深入推进改革转型实现脱胎换骨,差异化做好“五篇大文章”,在金融强国建设新征程中找准赛道、勇立新功。、首提“金融强国”:明差距找方向“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
19、出金融强国概念,不再简单要求建设一个金融强大的国家,而是更加强调金融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功能性作用。如何提升金融支持经济复苏的质效,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助推实现共同富裕,这都需要金融更好发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受访时表示。当前,我国银行业体量稳居全球第一,保险业体量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保险大国,资本市场体量位列第三从规模上看,我国金融业已经完成了“从小到大”的量变,成为实实在在的金融大国,但与此同时,“大而不强”隐患长期存在。“一是金融风险隐患较多,金融乱象和金融腐败等问题屡禁不止。二是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仍然薄弱。三是金融业助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支撑性作用有待加强
20、。”王文表示,针对上述金融领域的“慢性病”,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对我国金融业和金融消费者提出的新的时代要求。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监管工作座谈会对完善监管体系进行了着重部署,提出“要加快构建完备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坚持强监管严监管,推动五大监管在系统全面落实”“协同构建全覆盖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离不开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实,金融监管发挥着重要的把舵定向作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前瞻性,就是要对金融风险及事态变化有充分预计,早研判、早发现、早处置;精准性,就是监管活动要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通过穿透式
21、监管,聚焦问题、锁定对象;有效性,就是要注重监管成本,追求监管实效,提高监管效能;协同性,就是要厘清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关系,落实属地责任,加强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监管协同,避免交叉监管和重复监管,形成监管合力,实现监管全覆盖。”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李庚南表示,完备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是金融业稳健发展的基本保障。唯有按照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要求,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效能,才能做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及时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地方经济社会秩序稳定。对于全行业而言,“这表明,未来我国金融监管力度将进一步加强,通过持续监管实现严监管强监管常态化,有效防止
22、各类风险事件爆发。同时,全面监管受到重视,监管层将通过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等减少监管漏洞,实现监管全覆盖。此外,监管层更加强调事前监管,提倡应用科技手段,切实提升监管能力。”鲸平台智库专家卜振兴表示。对于中小银行而言,“监管趋严态势仍将延续,有助于解决中小银行机构准入、业务边界、战略定位等环节的模糊不清问题。督促中小银行提升合规经营水平,实现经营管理更安全,并在合规管理领域尝试对标大型机构。”此外,监管工作座谈会强调,着力提高金融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在基层监管工作中,日趋完善的监管体系将发挥更强的预防、补位作用。“五大监管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涵盖了监管的
23、全部内容,是监管理念的创新。五大监管在系统内全面落地,为基层监管部门做好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指明了方向。在基层监管实践中,要按照分工对金融机构从市场准入到市场退出进行全过程监管,避免此前比较突出的新机构监管协调配合不足、央地之间存在监管空白、非法办理金融业务难消除等问题。“一位基层监管人士表示。二、何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要向何处发力?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
24、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监管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以思想大转变促进工作大变样、监管大提升。”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最本质的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金融事业起于为人民服务,兴于为人民服务,必须充分体现人民性,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金融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农村中小银行多年的传承中,始终有一条不变的红色血脉,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农金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推动公司治理筋骨强健,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四会一层”公
25、司治理模式;推动金融服务走深走实,打造“金融村官”“金融助理”“牧民行长”等“农”字头尖兵;推动业务拓展高质高效,党建联建、双向挂职、驻村干部等机制让党的领导扎根在最远处。此外,“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做好金融工作的主线,展现出更强的时代气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自2019年拉开帷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一以贯之的主要方向,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但基于当前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民间投资持续低迷、国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等状况,我国金融供给侧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新时期,金融供
26、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发力?卜振兴认为,“一是推动机构展业模式和业务创新,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二是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满足不同主体的融资需求。三是加快投融资结构转变,提升直接融资比例。四是全面完善金融监管,提升金融机构整体经营质量。”对于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卜振兴表示各自发力的侧重点不同,例如,农村中小银行主要立足于服务本地客户,重在追求特色化、差异化经营。三、做好“五篇大文章”开启发展大空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人民银行数据显示,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等薄弱环节和重
27、点领域得到更多金融支持,其中,截至2023年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8.74万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速约25%o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同时明确,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的挑战。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领会落实会议精神,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将成为下一阶段金融工作的重要发力点。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路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监管工作座谈会均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展开部署,为金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开创新时代工作新局面给出了方向。监管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做好“五篇大文
28、章”,金融机构要聚焦难点堵点提升科技金融质效,聚焦“双碳”目标健全绿色金融体系,聚焦薄弱环节加强普惠金融服务,聚焦现实需求加快发展养老金融,聚焦效能和安全促进数字金融发展。相比于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是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升级,涉及领域更加全面。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做好“五篇大文章”该如何审题?“五篇大文章为银行业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指明方向。科技金融方面,银行业可关注传统产业技术设备改造升级,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紧跟政策热点,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授信的支持力度和覆盖范围。绿色金融方面,银行业需进一步分析绿色
29、产业、绿色企业以及转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根据客户的发展阶段、运营特点、转型难度、风险程度等分类分层,实现客户精细化管理,为不同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覆盖其全生命周期。普惠金融方面,可进一步强化对普惠客户、涉农客户服务,更加重视涉农场景和普惠小微场景的渗透。养老金融方面,增加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支持建设养老金第三支柱。加大对养老机构的信贷支持,多角度设计信贷产品,扩大抵质押物范围,提高相关贷款的可得性和便利度。数字金融方面,探索建立层次更加清晰、衔接更加明确的数字化运行机制。加强数据管理能力,在风险可控范围内适度提升数据共享水平,以更加成熟、更高质量的数字化转型推进运营模式、服务模式以及风控模
30、式的变革。”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对记者详细分析道。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放在首位,释放了什么信号?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科技金融居五篇大文章之首,反映出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发展。当前,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是第一动力。通过推动金融有力支持科技创新活动,推动实体领域创新研发与科研成果转化等,有助于我国产业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金融支持加快核心元器件、卡脖子技术攻关,也是金融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应有之义。”对于总体规模大、个体数量多的农村中小银行而言,“五篇大文章”既蕴含着巨大发展空间,也将带来全新的发展挑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重点在于增强金
31、融服务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适配性。在“五篇大文章”所指明的重点领域,农村中小银行应紧密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自身特点优势,为自身可持续发展开辟动力源。其中,农村中小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具有较大优势。此外,做好“五篇大文章”,需要包括农村中小银行在内的银行业结合客户需求特点,加强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优化等,才能将服务送到市场主体心坎上,同时规避专项业务风险。例如,在开展绿色金融服务时,需妥善应对绿色金融服务定价、产品开发等挑战,研究规避“飘绿、洗绿”现象,探索对外合作机制,有效分散业务风险。当前,金融高质量发展已上升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高度,对各类金融机构履职担当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
32、中小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主力军、普惠金融排头兵、乡村振兴主办行。立足自身优势,勇担时代使命,农村中小银行要胸怀“国之大者”,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中找准位置,提升自身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为金融服务国家大局贡献成色更足的农金担当和作为。2024“以金融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专题学习党课同志们: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无论是在资源配置、资产定价还是在风险管理方面,其工具价值凸显,也日益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重心。对正处在民族复兴关键期的中国而言,是时候全面研究金融发展如何推动国家崛起的议题了。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要立足
33、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10次提到“金融”,高度重视金融发展在百年新征程中的作用与意义。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金融理念的演进,有理由相信,中国版“金融强国”战略已初具雏形,金融助推国家崛起之势正在形成。一、立足中国实际的金融发展改革开放再造中国现代金融业。40多年来,中国金融从小到大,从国内走向国际,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银行、证券、保险、债券、信托、期货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日趋健全。尽管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结构、服务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存在一些矛盾与问题,但不能否认,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业市场、全球前三大证券与保险业市场,是名
34、副其实的全球金融大国。更值得称道的是,在各项具有新时代特征的金融产品与工具如绿色债券、移动支付、普惠金融等转型金融的发展中,中国均居世界领先地位。取得这样的成就,并非易事。过去十年,中国金融政策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努力把握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特点与规律,逐渐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2019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金融”主题再次举行集体学习,不仅首次强调“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等多个新提法,还首次提出“财政与货币双逆周期调节作用”“稳步推进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等具体的金融服务要求,更数次强调要根据国际形
35、势推动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我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能力。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宣布加大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等重大举措。金融开放成为金融业竞争力明显提升的必经之路,也成为中国全方位开放的重中之重。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框架下有I(M字关于“金融”的论述,将金融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2017年7月,五年一度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金融工作的三项任务,即“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强调要加强党对金融工
36、作的领导。金融被定位为“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放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框架下,提出382字金融发展措施、金融监管改革与协调机制建设的内容,还提出让“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最终服务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金融在改革进程中的地位凸显。2017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集体学习,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强调金融的重要基础作用,并将金融安全提到了“国家安全”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这次集体学习后,“全国一盘棋的金融风险防范格局”
37、加速形成,此后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将“防风险”作为决胜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进程的三大攻坚战之一。2015年10月,“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精确针对多年以来金融“过热”趋势以及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和难度上升等现实弊端,为金融“脱虚向实”提供了战略部署与规划指引。金融服务的功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得以进一步明确。党的二十大报告中10次提及“金融”,分别在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金融体系、强化金融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巩固提升香港澳门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
38、加强党对金融企业的领导等10个方面,直接关系到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至此,在海洋强国、文化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多个重要战略部署之后,中国版“金融强国”战略日益清晰。二、中国金融发展道路有别于欧美国家过去十年来,从金融改革、金融服务、金融安全再到金融体系的理念演进,既是对中国现实复杂国情的针对性措施,也是对残酷国际形势变化的经验性总结;既借鉴了欧美发达国家金融发展的诸多成功之处,也汲取了发达国家在金融领域暴露的诸多教训与弊端。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点:金融的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这是中国金融发展有别于欧美国家的根本特征。在中国,金
39、融安全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也是关系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套用欧美战略史上的那句名言,“战争太重要了,不能交给将军们“,在中国,“金融太重要了,不能交给银行家们”。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金融改革发展才能确保正确方向,才能真正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的金融安全与金融法治。在这个过程中,提高领导干部金融工作能力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培养、选拔、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精通金融工作的干部队伍,特别是要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金融高端人才队伍。现在,相当多省级与地市级的领导班子里,都有金融科班出身的成员。金融改革发展稳定的法治、信用与人才保障还在
40、进一步加强。金融的底线是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中国充分认识到,在网络化与全球化双重加速运行的时代,防范金融风险是永恒的主题,绝不允许每十年一次金融危机的美国式周期律在中国上演。一旦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守不住,所有金融工作将功亏一簧,甚至改革开放的成果也将付之东流。基于这个理念,中国将主动防范金融危机、化解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重点风险。2017年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坚决整治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强化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国产化,通过各种科技手段与机制协调,将所有资金流动置于金融监督视野之内。这正是中国与西方金融发
41、展周期律不同的原因。在过去四十年,中国是全球唯一没有发生过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大国,也是唯一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置于国家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的大国。金融的本质是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是新时代下中国金融工作的特殊要求,也是我们区别于发达国家对金融本质理解的显著特征。西方金融学教科书中,金融被理解为跨时空的价值交换,与经济发展相对独立。然而,中国使金融回归本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金融活了、稳了,经济就活、就稳;经济兴了、强了,金融就兴、就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这是对金融本质与规律认识的重大进步。基于这种理念,增强金融服
42、务能力,优化融资结构,强化财政与货币政策双逆周期调节,丰富金融产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精准支持将资金导向实体经济,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政策的主线。金融的方向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永远在路上。为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国金融更要注重在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欧美国家的金融监管机制演变了上百年,是基于市场自由逻辑下的监管后置理念,往往只在金融危机后才有逼迫监管改革的动力。中国金融发展的时代背景更加复杂与多元,监管改革的任务兼具防风险与稳增长的双重使命,唯有以永不停歇的改革自觉意识,直面现实,才能找到改革的突破口与立足点。基于这样的理念,近年来中国在普
43、惠金融、小微金融、农村金融、基建金融、金融扶贫、绿色金融等领域领全球之先,大大弥补了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金融服务不足的短板。更重要的是,通过金融开放,倒逼金融业的改革,促进金融服务质量的加速提升,在G20、金砖机制、“一带一路”倡议上推动资金融通,创建亚投行、金砖新发展银行等国际多边金融机构,推动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极大提升了中国金融的国际话语权。综上所述,中国金融业不能只服务于一部分群体,还应具有普惠性,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于人民的美好生活;中国金融不能周期性地发生危机,而应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守住不发生金融危机的底线;中国金融发展应对接西方金融体系现存的固有框架与国际规则,也应推动金融监管
44、、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基建、金融机制、金融治理的改革与创新,并向世界提出中国方案;中国金融业应坚持党的领导,服务于全国、全民与全社会。有别于近现代化进程中欧美国家的演变,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一直在参考发达国家经验,同时立足于中国现实,借鉴发达国家金融业中的教训,并承担了助推民族复兴、国家崛起与社会发展的多重任务,而这正是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三、没有金融崛起,终难有大国崛起现代大国的竞争,已跨越了军事战争的方式。核武器制衡了大国战争的爆发冲动,战争的巨大破坏力使其成为一项不合算的高成本决策考量。21世纪,金融却越来越成为大国博弈的政策优先项。2019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
45、多次警示,“要深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要适时动态监管国际国内的资金流向流量”“要提高金融业全球竞争能力”“要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等,都是基于对金融已上升到大国博弈重要工具的战略认识。纵观近代化以来的500年大国兴衰史,大国发展的进程一定程度上能浓缩为“金融强国史“。货币兴,则国兴;金融强,则国强。从荷兰到英国再到现在的美国,金融一直扮演着现代世界强国进程中“实力助推机”、“冲突缓冲垫”和“资源整合器”的角色。当前,中国已是全球金融大国,但仍不算是全球金融强国。中国金融业的各项总量指标都居世界领先或前列的位置,但金融服务和发展质量与美国
46、、英国、日本、德国、瑞士等仍有相当大的距离。中国各大城市如上海、深圳等的金融中心建设卓有成效,但其重要性离纽约、伦敦甚至新加坡、东京等城市还有不小的差距。中国的对外投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近年来突飞猛进,但中国金融国际话语权仍跟不上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要求。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金融业也是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正坚定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金融推动国家崛起的战略日益明晰,但真正有效的“金融强国”战略应源于推动国内发展的实效与提升全球治理的成果。从国际看,“金融强国”应实现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中国配置国际资源的能力、加强中国金融国际话语权的战略目标。在这方面
47、,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加大金融双向开放,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尤其是比肩国际一流标准的服务效率,通过政策性金融手段帮助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创新构建国际金融安全网,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实现全球金融治理的民主化、公平化,应是“金融强国”战略的国际目标。从国内看,“金融强国”应实现让人民生活越来越富庶、贫富差距越来越小、让实体经济越来越强大的战略目标。在这方面,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增强中小金融服务机构,提升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与“三农”的金融服务,让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与多层次的金融体系,真正发挥服务社会、建设诚信体系、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坚
48、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防范和化解风险,应是“金融强国”战略风险,应是“金融强国”战略的国内目标。在单边主义、民粹主义与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今天,“金融强国”战略牵一发而动全身,要真正构建并有效实施,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相信假以时日,中国金融终将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课讲稿:扎实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系统总结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阐明机构编制工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职责定位和使命任务,明确提出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则、重要要求和重要部署。习近平总
49、书记重要讲话深化了我们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指引机构编制工作守正创新、砥砺奋进的纲领性文献。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坚持不懈把“两个维护”体现到高质量推进机构编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精神上来旗帜引领方向,使命凝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编委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是做好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征程上推动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最紧要的是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领会透、把握准、落实好。深刻领会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八个必须坚持”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着力把握精神实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党中央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