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稿信息)关于“双减”政策实施取得的成效、需关注的苗头性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约稿信息)关于“双减”政策实施取得的成效、需关注的苗头性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双减”政策实施取得的成效、需关注的苗头性问题及对策建议“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以来,各级各部门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落实、高质量推进,以扎实有效的行动推动“双减”落地见效,着力构筑良好教育生态,“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控制。据中国新闻教育网报道,目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设;学校作业总量和时长调控基本达到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部分留下的培训机构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服务;不适合转非的将被进一步注销。培训市场虚火大幅降温,广告基本绝迹,
2、资本大幅撤离,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全社会支持和认可“双减”政策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二是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有92.7%的学校开展了文艺体育类活动,88.3%的学校开展了阅读类活动,87.3%的学校开展了科普、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课后服务吸引力显著增强。目前,有91.9%的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99%以上的学校做到了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注重做好幼小衔接、小初衔接;普遍建立了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98.7%的教师参与了辅导答疑,切实做到减负提质,保障学生学业质量。三是双减政策得到社会支持认可。据国家统计局在秋季开学后的专题调查显示,校内减负成效初显,作
3、业负担明显减轻,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时间比“双减”前明显减少,85.4%的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72.7%的家长反映教育焦虑有所缓解。学校直报平台收到了7714万份家长无记名调查问卷,97.3%的家长对学校减负提质工作表示满意。四是社会教育观念发生积极转变。“双减”工作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校长教师、家长、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科学教育观念得到广泛支持和认同,许多家长改变了以往让孩子拼时间、多刷题、盲目报班等行为。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70.3%的家长认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育儿理念,66.2%的受访家长表示要鼓励、陪伴孩子参加校外体育活动,65.5%的受访家长
4、表示不再额外给孩子增加课业负担,表明了人们更加关注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身心健康发展,素质教育更加深入人心。但据基层发现,“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中小学生作业负担虽明显减轻,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市场也得到很大程度整治。但受教育体制、家长观念等因素影响,“双减”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重视。一是校外教育机构加速转型或退出,存在裁员、欠薪、退费难等问题。“双减”政策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利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科培训”,直接限制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规模,对校外培训机构影响巨大。例如,新东方宣布在2021年11月底之前停止经营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
5、业务;好未来教培机构在微博上宣布,将从2022年起,退出初中和小学学科类培训,中国内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将于2021年12月31日截止。校外教育机构的加速转型或退出,出现了裁员、欠薪、退费难等问题。例如,近日估值”超10亿美元”的明星在线教育独角兽学霸君被传倒闭,据此前报道,2021年3月,有爆料称学霸君拖欠离职员工工资;7月,学霸君APP被曝出拍照搜题现大量违规不雅问答内容;8月,学霸君又陷入拖延退费风波,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学霸君的“退费难”“解除贷款难”等的投诉量多达上千条,有家长表示,退款拖了7个月。二是隐形变异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地大力推进校外培训
6、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一些地方出现了学科类培训转入“地下”,换个“马甲”逃避监管等隐形变异问题,非学科类机构或托管机构以“素质拓展”“思维训练”“作业辅导”等名义超范围开展学科类培训行为,市场上存在“家政服务”“众筹私教”“研学”等名义变相进行的违规学科类培训,影响政策实施,造成不良影响。三是家长教育焦虑大,转变思想认识难,部分家长都不买账。家长普遍存在焦虑心理,担心校内教育“吃不饱”、影响孩子升学。一些家长对课后服务内容安排是否充实、服务时间能否高效利用、服务是否满足孩子学习需求表示担忧。当教师严格按照规定的作业量标准布置作业,并指导学生利用在校的课余时间完成作业时,有部分家长却认为作业量太
7、少并且在学校里完成的作业不是作业,还要强烈要求教师布置学生“在家做的作业”,使教师在作业布置上出现“众口难调”的尴尬现象。甚至一些保守的家长更是觉得,这种转型有点“玩物丧志”的感觉,在这种状态下,又开始寻找家教。据一名中学生家长李女士表示,当前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大多都退出了,而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又较差,他们正在考虑选择聘请家教开展一对一辅导。在这种需求下,“地下辅导”市场屡禁不止。据科技日报报道,此次期末考试季,一些微信群中流传着一种号称可在短时间内提升学习成绩的“聪明药”。有服药者”现身说法”表示,“聪明药”能让人在短期内变“聪明”,这使一些习惯考前“临阵磨枪”的学生看到了希望。“聪明药”仍
8、在一些地方被广泛滥用,反衬出学生的期末考试压力还较大,为学生“减负”仍须作出努力。四是作业的校内完成时间和课后服务要求之间存在矛盾。文件明确规定: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但实际上校内完成作业的时间大部分是课后服务时间,很多学生想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完成或基本完成作业,影响了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段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五是作业量标准与学生学习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文件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作业时间不超过90分钟。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这些规定学
9、习时长较难满足所有孩子的需求。如,对部分一、二年级学生来说,可能不做书面作业不能很好地巩固当天所学内容,而对于初中生来讲,一道稍有难度的数学拓展题可能需要耗去优等生15分钟左右时间,而成绩稍差些的学生花费的时间可能会更多。六是校内服务跟进需要时间,教师教学压力增加。当前,学校课后服务主要以在校教师为主,退休教师、志愿者为辅,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学校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辅导学生写作业和开展社团活动,服务内容还不够丰富,尚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据部分老师在网上反映,“双减”政策明确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和质量,“双减”政策实施后,教师要
10、在上完一天课后,再开展一小时的课后服务,这也导致很多老师只能把学生作业带回家批改及备课,大大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对此,基层建议:一是改革教育评价机制,打破“唯分数论”,从源头上杜绝不良竞争。应试教育下,人们将高考视为学习的指挥棒,学生、家长、老师一应人等都围绕学生能在高考中考取高分而努力。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应抓住评价这个“牛鼻子”,从“指挥棒”入手,从根上入手,优化评价体系,精准施策,打破“唯分数论”,发挥多元主体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强化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二是建立全社会的“双减”协同机制,满足学生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社会各方
11、力量,形成协同机制。学校应根据要求严控作业量;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消去焦虑情绪,为孩子营造快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增加教育投入,为学校结合实际创新开展课后服务提供全方位保障,切实帮助学校和家长解决好“管理难”“没地去”的烦恼,为落实“双减”提供政策保障与资金支持。三是进一步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乱象的治理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部门协同治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办学行为,提高违法违规办学的成本。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协会在行业发展、规范、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形成监管合力。同时,从严审批相关机构的办学资质,确保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在线;通过内容备案、过程监管等方式,对超纲、超前教学行为坚决说“不”,破解校外教育“剧场效应”对学校教育的绑架;创新监管方式,设立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费资金专户,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等加强资金监管,规范培训机构乱收费现象。四是建立科学规范机制,确保课后作业“提质减量”。应修订或出台有关作业教学的规定和指导意见,设置作业红线,规范作业布置流程、内容和批改形式,审核学校制定的作业监控办法。学校应严格落实有关文件要求,从人员、时间、场所、服务内容等方面,进一步规范课后服务工作。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加强作业教学研究,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切实做到课后作业“提质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