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docx(7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师业务培训之一:教学不应拒绝预设教师如何精心备课内容提要:备课是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一项预设,是商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决定看课堂教学的成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O教师首先要重视修炼备课这一教学根本功,掌握备课的方法与技巧,努力提升备课的境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太熟悉备课了,谈论备课似乎令人兴味索然,但是哲学家告诉我们,越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往往对它认识越浅,备课对于教师来说,未尝不是如此。备课是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一种预设?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备课,如同影视导演编写脚本,事前功夫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具体操作中的成败。无论教学怎么改革
2、,都不应淡化备课环节。课堂需要即兴发挥,但同样需要有效的预设,所以,教师要重视修炼备课这一教学根本功,掌握备课的方法与技巧,努力提升备课的境界。一、教师备课备什么新的课程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师备课的内容也有所变革。那么教师备课需要备什么呢?(一)备学生的心智水平备课时,首先应该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兴趣和认知状况,要把“假设我是学生作为备课的警醒语。备学生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备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什么,想知什么,什么是难点,教师要心中有数,备课要备到“点子”上。备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包括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
3、习现状、智力状况和生活积累。二是备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身心开展规律,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三是备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准学生的兴奋点,让教学更亲切地走进学生。(二)备教具的使用策略教具使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局部,但也有一个怎么使用、怎么用好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不乏有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由于对使用的教具不熟悉,上课时手忙脚乱,既影响了课堂气氛,又耽误了时间;有的教师由于教具摆放位置不当,学生过早地看见,待使用时,失去了应有的效果,或用完随意一放,牵扯分散了学生继续学习其他内容的注意力。有的教师教具演示时间过短,学生还没来得及看清楚是怎么回事就收了
4、起来,学生感到不满足,影响了学习情绪;或演示时间过长,无意地占去了不少学习时间等。总之,教具应用得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材,激发学习兴趣,反之,那么影响学习效果。在备课时,要认真备好教具:一是熟练掌握所用教具,尤其是电化教具、多媒体软件,对操作程序、使用方法要了然于心,做到操纵自如;二是要明确教具的使用目的,应考虑教具要解决什么问题,完成什么教学任务,使之有针对性、目的性。三是制定好教具的使用时机和演示的时间,做到方式合情,时间合理,时机适当,用量适度;三是安排好教具摆放的位置,该亮相时再亮相。(三)备教材的利用价值“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如何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
5、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研究教材的价值。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在反复认识、全面领悟的根底上,对教材进行居高临下的把握,使教学内容形成一个结构清晰、层次清楚的体系,使知识的发现过程问题化。其次,教师还应该敢于超越教材,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可以对教材里不合理的内容进行大胆批判,可以对教材的顺序进行大胆调整,把教材当着一个例子,一个台阶,个载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第三,在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根底上,确立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四)备教学目标的设计课堂教学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过去,我们把目光集中在知识目标这一维度上,把学生当作是知识的
6、容器,这显然是一种短视的行为。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强调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这三个维度不是三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融合的一个整体,如同立方体长、宽、高三个维度的关系一样,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三者相辅相成。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正确把握好这三维目标之间的内在关联,重视目标的整合,在“三维目标中,”过程和方法”是主轴,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开展,都应该在“过程中表达,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么不应该是我们刻意和直接追求的目标,而是隐含和糅合在前两个维度实现的过程之中。(五)备教学情景的创设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的真
7、切性,以真切的情感调动学生参与认识活动的主动性,以广远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教学情境的途径是多样的,如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考虑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班级特点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不要故弄玄虚,牵强附会。(六)备教学过程的构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想使课堂教学有序、有效地开展,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构建。教学过程的构建,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那么,变程序式课堂教学为建构式课堂教学。教学过程的构建,其次要遵循教材的实际
8、和学生心理开展的特点,教材的内容不同,呈现的形式不同,采取的教学程序也不同。例如:“情境一一活动一一体验”、”问题一一讨论一一总结”、”自择一一自悟一一交流”等等,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优越性。无论采取何种程序,都要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问题的生成,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活动的展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当然,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它常常需要调整和变化。(七)备学习方式的选择现代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学生潜能。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我
9、们说“自主、合作、探究是种教学理念,而不能将其理解成教学模式。所以,“自主、合作、探究既要整体考虑又要分开考虑,既可以贯穿全篇,也可以表达在某个环节上,该用那么用,不该用那么不用。例如合作学习,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有的是简单的问题,自己能解决的就没有必要合作。又如自主学习,是在老师主导的前提下的自主。教师要启发情境、创造条件、指明方向,有针对性地对某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备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备问题的设计、备情境的创设、备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自觉地生成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方式,因为在备课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能预测到,但不能了解到学生活动实质和展现的方式,这还要靠在实际教学中
10、临场的监测和调控,及时调整策略。(八)备师生问题的生成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翻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反对教师的串问,但不能否认教师的问。教师的问要问到关键,问得得法,问得有价值。教师要少问,尽量把问题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地问。问题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效劳的,切入点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但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性、层次性,表达情境性、启发性、艺术性。现在教学最难的是备学生的问题,学生会提什么样的问题是不确定的。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教师也要有预测,预测凭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凭教师的教学经验,凭教师对学生的r解。这就是说要做充实的准
11、备,有积蓄才能沉着应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准备的问题是一回事,学生提出问题是另一回事。教师除了必要的几个问题之外,不要把自己准备的其他问题强加给学生。问题是由学生自己生成,学生的问题还要由学生自己解决,出乎意料的问题师生都解决不了,可放在课后。(九)备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应该是教师、载体(文本、媒体、景观、实物)、学生的对话过程,对话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学习活动分为内隐的和外显的两种:内隐的如:思维想象、自我对话、师生的情态对话等;外显的如:谈话式、问答式、品读式、讨论式、合作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观察式等,具体一点说就是听、说、读、写、算、问、画、演、唱。教师备课时应在什么教学环节上,选
12、择什么样活动方式呢?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来巧妙地安排。教学活动要有设计但不拘泥于设计,教师要有应变的能力,这才是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需要强调的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建议在课堂中起主导的作用。另外,教师也应参与自主活动的设计,为他们出谋划策,提供条件、资料等。(十)备课程资源的开发长期以来,我们根本上是把一本教材、一册教参、一个课堂当着课堂教学的惟一资源,其结果导致生生同书本、师师同教案、校校同结果的局面,课堂呈现一种内容单一、形式呆板、气氛沉闷、效率低下的状况,我们的教学严重地脱离自然,脱离社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现代的课堂教学应该由封
13、闭走向开放,这种开放是全方位的,包括思维的角度、情感态度、内容的选择、学习的方式等。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和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不仅要备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备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要备书本这些传统的“文本性材料,还要备网络上的有关教学资源,即“超文本”材料;不仅要备书本知识,还要备教师经验性知识、学生的体验性知识和生活性知识;不仅要重视教材上预设的结论性、事实性知识,更要重视复杂多变的课堂上师生积极探究而生成的新知识。教师应善于对资源进行筛选、辨识、整合、汲取和优化,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既具有效度,也富有宽度和深度。(十一)备教学语言的优化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
14、启发学生求知,开拓学生视野,指导学生探究的重要渠道,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使之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和穿透力。教师要精心准备好五种课堂教学语言:其一,设计好激情诱趣的“入课语;其二,设计好启发思维的“设问语”;其三,设计好承上启下的“过渡语”;其四,设计好点拨解惑的“讲解语”;其五,设计好画龙点睛的“总结语”。板书也是教师课堂的语言,板书是教案内容的浓缩,是将精心构思的教学思路外化为直观形式展现在黑板上。好的板书应具有符合“这一篇的独特个性;具有符合学生思维、心理特点和学习实际的针对性;具有启发性功能,能带给学生思想上的启迪、视觉上的美感。板书设计应力求简洁、新颖,书写要工整,布局要美观。教
15、师还要注意设计自己的体态语言,使之成为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辅助力量。(十二)备学科作业的设计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的反响形式,备作业应做到“三个清楚”、两个注重”、两个指导”、两个注意”、一个知道。三个清楚:一弄清楚作业的训练意图,训练目的。二弄清楚作业在内容上的广度与深度。比方答题,需要答复出几个方面内容,答复到什么程度。三弄清楚作业的格式要求。两个注重:注重留“以少胜多的作业,注重留能力含金量高的作业。两个指导:备如何指导作业中的难点;备如何指导后进生。两个注意:注意将作业中的有关思考与练习题有机地纳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与以前同类作业比拟异同,使作业发挥稳固、开展学生技能的作用,防止简单机械的重复
16、练习。一个知道:知道学生完成作业大体需要多长时间,注意分量适当,使学生的课业负担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当然,作业的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从作业的载体看,有纸笔作业、口头作业、电声作业、音像作业、网络作业;从作业的内容看,有积累稳固性作业、实验操作性作业、演说交际性作业、品味鉴赏性作业、采集编创性作业、调研探究性作业、考察体验性作业、问题争辩性作业;从作业完成的方式来看,有独立作业、合作作业。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使作业的设计有价值、有意义、有效果。总之,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得备好课,而备课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教师要学习新的理念,研窕教材,研究学生,掌握可行的教学策略,合理应对学生提出的各方面的
17、要求,这样才能灵活贯穿,更好的实施教学。二、教师备课怎么备(一)备学生摸清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摸清了学生的知识储量、认知水平、学习方法、思维习惯以及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程度,教学才有依据,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也只有摸清了学生的学情,讲解才能讲到点子上,解到关节处,才能有效地克服“学生熟知的我们还喋喋不休,学生难解的我们却不了了之”的倾向。备学生是备课的难点,难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非常活泼又参差不齐的思维体,作为教师,要做到胸有成“人,就必须经常自觉地深入学生,从课堂内外的每一个环节了解和研究学生。(二)备教具选准穿插点教具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辅助手段,其使用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具使用不
18、当(实为穿插点没选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其原因主要是在实际备课中往往重视了使用什么样的教具而无视了使用教具的最正确时机。从教具的作用来说,备课时一旦遇到语言表述非常抽象的情况,或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印象,就要考虑使用教具的问题。相反,如果三言两语可说清道明的问题,使用教具反而就成了多此一举。(三)备教材一吃透潜在点“潜在”是相对于显露而言的。以语文教材为例。其潜在点主要有三点:第一是要吃透字、词、句、段的特殊含义;第二是要吃透每一篇课文的鲜明特色,包括思想意义和写作技巧;第三是要吃透教材“写的是什么一一怎样写的一一为什么要这样写”的三步设问。从一课一得的角度来权衡,突破了这三个重点,
19、事实上就是吃透了教材。其他各科教材也都有其潜在点,教师应吃透教材“潜在点”的前提下,实现教材价值的充分而有效的利用。(四)备目标一落实结合点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鼓励、评价等诸多功能。过去我们曾把知识目标作为教学目标的惟维度,导致课堂上生命活力的缺失,所以,新课程强调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要关注过程方法与情感体验。但随之而来又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之间缺乏内在的和谐。如有的教师把三个维度的目标简单叠加,不注重其内在的关联,“过程与方法”游离于知识与能力”之外,”情
20、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时髦的“标签,所以,在教学中顾此失彼,目标难以得到真正的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是一个互相融合的整体,”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这两个维度都要和谐地渗透和融合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中。三维目标之间必须统一起来,完整把握,找准结合点,既不能偏废,也不能割裂。无视“知识和能力,就会使教学失去底线,学生的“地基就不牢;不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的生命开展就贫乏、狭隘、不完整。(五)备情境一把握和谐点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和谐的
21、教学情境那么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和谐是课堂情境的生命、灵魂和根底。课堂和谐应包括教材、环境、多媒体等设备的和谐,也包括生活事件、思想感情、情景气氛、师生关系等的和谐。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情境、走进生活。课堂教学呈现生活情景,感悟教学情景如同感悟生活,使学生有一种眼见其物、耳闻其声、心感其情、身临其境之感。(六)备程序一巧组过渡点教学的一般程序(即步骤),对已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大都是轻车熟路。但就如何使一个教学段过渡过到另一个教学段,却为不少教师所无视,这就势必影响到一堂课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而且由于缺少必要的过渡,致使局部根底较差的学生出
22、现思维和认识上的“落伍。因此,在备教学程序时要舍得花精力巧设过渡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随着教学程序的推进而顺利到达知识的此岸。教学程序的过渡要力求自然、紧凑、简洁而巧妙。无论温故知新的铺垫,还是由分到总的聚合等,都应该如此。(七)备教法切中契合点教学方法是教学实践的产物,是教师经验的结晶,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方法的效力不在于方法本身,而在于选择和运用。备教法要切中契合点,就是要依据教师、学生、教材等方面的不同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最能使三者融通的方法,使教师能驾轻就熟,使学生能吸纳接受,使教材能化难为易,使教学高质有效。(八)备问题一选准切入点新课程倡导要增强问题意识,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为纽
23、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但是,我们一些教师误解了问题教学的真实内涵,问题设计缺乏质量,缺乏效度。主要表现为以下“误区”:其一,问题过多,课堂从过去的“满堂灌”走向满堂问”,一堂课下来几十个问题,把学生问得晕头转向;其二,问题过浅,学生有口无心,随声应和,激发不了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其三,问题过难,远离学生的认知世界和生活世界,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其四,问题过死,没有充分展开和发散的余地,缺乏灵活度和开放性。有效的问题设计应该选准切入点,并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参与和回应。它应该具备以下特性:第,问题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尽可能引导学生认清问题的实质,抓住问题的关键,具有启发性;第二,
24、问题要揭示矛盾,形成一种认知冲突,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跃跃欲试,具有挑战性;第三,问题要拓展课程领域,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开放性;第四,问题要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要尽可能形成科学的、有梯度的问题链,问题的展开以及问题的难易度都要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心理开展路向,具有层次性;第五,问题要能调动学生的情味,引起学生的兴味,具有趣味性。(九)备活动一找准落脚点伴随着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确实立,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形式特征的“群言堂逐渐刷新了以教师意志为主宰的“一言堂”,课堂变得活泼了,生动了。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课堂变“花”了,变浮”了,变“虚”了。课上,学生一会儿唱
25、,一会儿画,一会儿辩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看录像,一会儿听音乐,把戏翻新,别出心裁。但这些“活动”往往注重形式的花哨,是浮于外表的“演,是信马由缰的“说,是似是而非的“听,是走马观花的“看。在热闹的背后,却透露出急躁、浅薄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学生的“参与”和“活动”只不过是一种“虚假的繁荣。课堂教学需要设计一些活动,但活动要找准落脚点,每一项活动的设计,教师都要追问这样几个问题:活动的目的是什么?采取什么活动形式?在什么环节活动?活动的效果将会如何?总之,要走出形式主义的误区,要让学生从活动的边缘走向中心,从形式走向实质。(十)备资源一抓住相关点随着课改不断深入
26、,正确的教材观正在逐步建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也并被越来越多的教师用在教学实践中。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剑走偏锋”的现象,有些教师在资源的利用方面完全不顾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不考虑与教学内容的关联,随意拓展,无目的利用,甚至与教学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结果导致课堂上“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课堂教学不能简单地囿于教材之中,确实需要适当拓展延伸,需要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但这里也有一个“适度的空间”,理性的做法是围绕教学目标,潜心挖掘教材富含的价值,并在此根底上,按照相关性的原那么,合理利用与之相关的各种有效资源。(十一)备语言一凸显精要
27、点教师的语言要充分发挥引导、点拨、启发作用。在设计时要抓住“精要这一关键,做到简明、精当、扼要。第一,引入语要精粹。或激情引趣,或联旧唤“新,或设疑启思。第二,过渡语要精炼。三言两语,巧妙衔接,穿针引线,上下勾联。第三,提示语要精要。提示语一般出现在问题过大、过难,过于抽象而学生又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它或是提示思路或是提示方法,教师要通过精彩的设计,使之让学生心领神会,豁然开朗。第四,插入语要精妙。教学中的插人语一般有两种:一是与教学内容无关,但可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充满鼓励和鼓舞的话语。二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这样的插人语有助于学生深透理解知识。第五,总结语要精
28、辟。总结语或画龙点睛,或鼓励、或号召、或希望,要注意与引人语照应,首尾圆合、浑然一体。(十二)备作业强化重难点作业设计是教学的反响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作业的范围、要求和时机,确保作业富有典型性、启发性和实效性,从而到达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作业效果。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设计一些趣味性、多样性的题目,强化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并有效地化解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使作业真正发挥稳固、深化教学内容的作用。三、教案编写如何写教案编写是备课的重要形式,教案的编写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教案包含以下内容:
29、(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三)教学时间:(说明需几课时,或属于第几课时)(四)教学目标:(或称教学目的要求,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七)教学方法:(说明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方法)(八)教学媒体:(或教具准备、资源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九)教学过程:(或称课堂教学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措施及时间安排等,这是教案的主体内容)(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一)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处理书面
30、或口头作业)(十二)教后记:(施教后完成,总结教案在实施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教案既要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又不能完全格式化,可以因学科、因内容、因人而异,要做到原那么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教师可采用多样的备课格式,如提纲式、随笔式、表格式和框图式,以表达个性化教学的风格,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四、教师备课应处理好三大关系(一)个人教案与成品教案的关系所谓成品教案主要是指现成的书本教案或网上可查阅的电子教案。毋庸置疑,它是作者领会和理解教材的智慧之果,但其毕竟是作者从自身研究的实际出发的。因此,要创造自己的教学特色,我们就必须首先闭门独立思考,以排除成品教窠对自己思维的干扰,并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和想象。
31、待个人教案初稿完成后,再去借鉴、学习他人的教案及其相关信息,以检测自己的定位是否科学、精当,为此再进行二次、三次的备课,不断加以修正和完善。(二)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优秀的、高效率的课堂来自于集体的智慧,因此备课中应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加强集体备课,但必须先进行个人备课,找出疑点,再进行集体备课,寻求突破点,最后再回到个人备课,整理知识点,突出能力点。(三)整体备课和要素备课的关系个人备课时,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整体把握教材体系。教师首先既要看到本堂课知识的内在联系,又要看到它在本章节、乃至在全书中的地位;其次在要素备课时,目标上应始终围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等素质教育方面的教
32、学要求进行设计,方法上尽管教无定法,但心中应始终想着学生这个主体,更多地思考学生是否参与了,最难点的突破上应充分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5分钟,但要使这45分钟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时间和精力。一位教师在成功执教了一堂课之后,当别人问及他准备了多久时,他是这样答复的:“我用我的一生来准备我的教学,而就这一堂课而言,我只花了15分钟。寥寥数语,道出了备课的真谛。操作点化俗话说得好:“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备好课。教师备好课的四步骤是:第一步:知书明理即吃透教材、武装自己。教师首先自己要深刻而准确地理解所讲教材
33、内容,分析所讲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承上启下的关系,从而确定或详或略,宜简还是宜繁,进一步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通过“知书,明确教学中需要搜集的各种资料,以作为对所讲内容的有益辅佐或补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容易消化和理解。合理安排所讲内容各局部之间的关系,选择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用具和教学方法,从而到达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延伸拓展的目的。第二步:知人定法即对教学对象文化层次、性格特点等方面的素质,做到知根知底、心中有数,并能有针对性地确定正确的教学方法。学生来源面广,家庭背景、知识层次、知识结构各不相同,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梳理排队,从而确定最正确的教学方法,以到达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
34、目的。比方:采用对话讨论、合作探究、实验操作的方法等等。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可能制定出适应学生的正确教学方法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措施。第三步:编制教案即将所要讲述的内容,所要援引的资料,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所要安排的活动等加以组织安排并编写出来的过程,它是对教学内容及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逻辑归纳,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教案一般要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环节。但是要编写出一个好的教案,首先要求教案要紧扣所讲主题,要围绕主题去展开、阐述、说明,教案扣题是教案的核心,一个只有形式上标准但内容不扣主题的教案,自然达不到教学目的。其次,教案要围绕“三个作用的发挥去编写,教案的“三
35、个作用”即:其一,使教授过程条理化、标准化,防止内容杂乱无章,缺乏逻辑性;其二,编写教案还要起到对方案中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审查作用,有利于发现新问题,做到及时的补充或修正;其三,教案也要起到备忘录的作用,在教授过程中提示教授人。只有扣题而标准的教窠,才能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第四步,试讲梳理这是备课的最后一道环节,是授课人授课前的一次实战演习,将试讲中成功的正确的东西加以肯定和保存,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乏加以修正和补充,也就是在正式教学之前的一次复查。试讲可以发现教案中的各种问题,比方:讲授内容的整体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式是否贴切地适合内容的需要;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或对某具体概念的解释是否适合学
36、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如何用词方显恰当、用何语气才能完善地表达讲授人的意图、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听者的理解等问题,并将暴露出的问题及时梳理,对成功或峡乏加以肯定或补充。同时也要针对学生善模仿的特点,教师在备课中要注意推敲自己教学语言的生动,举止行为的得体,从而使每次备课和授课,都能在学生中起到示范作用,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业务培训之二一一课堂,让生命诗意地徜徉课堂,让生命诗意地徜徉一一教师如何上好课内容提要:课堂应该是一个生命飞扬的广场,挑战问题的赛场,生成智慧的牧场,心灵共鸣的磁场;课堂应该是一个愉悦的过程,是一个幸福的体验,是一座智慧的王国,是一片诗意的栖居地。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上
37、好课,应该在课堂上挥洒自己的才情和灵性,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生命润泽生命。生命是一个灿烂的历程,教育是要让每一颗心灵都得到智慧的滋润,是要让每一程人生都充满燃烧的激情,因此,课堂不应是“沉重”的,而应是“生动”的;不应是“枯燥的,而应是“灵趣”的;不应是“痛苦”的,而应是“享受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愉悦的过程,是一种幸福的体验,是一座智慧的王国,是一片诗意的栖居地。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上好课,在课堂上挥洒自己的才情和灵性,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生命润泽生命,我们的课堂应该拥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发现,拥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收获,拥有“
38、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和谐共鸣,拥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心灵释放,拥有“精鹫八极,神游四方的思想流淌。一、一堂好课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一堂好课不应该是死记ABC或硬背三字经,不应该是两手放后、两脚放平地坐45分钟,不应该是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地猜着老师的脸色行事,不应该是坐在角落的一隅观看其他学生的表演,不应该是度课如年地期待着下课、期待着放学的厌烦心态,不应该是充满了不快、对抗、矛盾和敌意。一堂好课是师生平等交流、互动生成、智慧碰撞、情趣横生、心灵融合、共同开展的课堂。一堂好课,是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在课堂中教师能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
39、索、自主学习的时空;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意义的问题与情境;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强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多维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实施个别化的差异教学。一堂好课以学生的开展为本,呵护自尊,培育自信,鼓励自强。一堂好课,是闪耀智慧光辉的课堂。在课堂中教师能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问题化、活动化、情趣化。依靠知识本身内在的魅力或者创设童趣化的课堂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开展合作学习,灵活地处置好生成性教学资源,实施开展性的教学评价
40、。一堂好课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一堂好课,是洋溢成长气息的课堂。在课堂中学生受教师的启发与鼓励,满怀兴趣和探究热情,主动地参与智慧性、挑战性的学习活动,通过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创造力,将外在的知识进行选择、重组,以个性化方式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并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个性不断开展。与此同时,教师也通过自己的生命实践活动一一教学,使自我价值不断得以实现,并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而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与学相长的过程。一堂好课,应该成为学生激情燃烧的广场。课堂就是亲历生活,体验着由服从、沉默、竞争、合作、展示、成功、失败等
41、带来的种种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在课堂上,人类的美好情感、大自然的瑰丽风光,历史的风云变幻,伟人的沉浮拼搏精神等一一展现,学生的思想得以共鸣,充分地燃烧着自己的思想激情,或痛恨,或赞美,或抒怀,或感慨,或悔恨课堂理应成为学生精神世界成长的场所。一堂好课,应该成为学生思想碰撞的原野。课堂上几十个精神世界共聚一起,该有多大的精神能量。教师要激活这一个个沉睡的精神原子弹,让他们的思想体验在课堂上尽情交流、碰撞,区分人世间的真善美,欢呼理想与美好,让学生学会认识生活,认识世界,即使眼光有些短浅,思想有些幼稚,但决不能熄灭他们心中涌动的思想之火,应像呵护叶尖上的露珠一样呵护学生的个性体验,给他们的思想之火
42、添薪加柴,等待有一天燎原成他们成长中的精神原野。一堂好课,成为应该学生放飞梦想的天堂。课堂学习是学生生命活动的组成局部。因此要让课堂成为学生最美好的精神之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科学文化的殿堂里尽情游乐。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不断地生长梦想,满怀激情地与书本拥抱,与大师对话,与人类崇高的精神交流,不断地积淀着文化的底蕴。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共同学会自信自强,永不放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低头,充满旺盛斗志,兴趣广泛,学会思考,学会合作,赢得效率。课堂上师生鉴赏着人类的文化精品,陶冶着高雅情趣,精神营养不断充实,人格塑造不断完善,科学素养不断丰厚,然后放飞心灵,放飞梦想,将人类的文化精华转化为自
43、己生存的火炬,从而成为新世纪的精神巨人。二、如何有效构建一堂好课(一)树立“三生”意识1 .生命意识教育的底线是生命,作为教育的重要场所一一课堂,应该成为培育生命、放飞生命的诗意原野,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自我生命的实现者,引导学生在属于他们的课堂天地里尽情展示生命的力量,使生命在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旺盛的拔节和自由地生长。确立课堂的生命意识,首先要求教师关爱生命,体贴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体验的一个难忘而美丽的历程;确立课堂的生命意识,其次要求教师尊重生命,尊重学生的独特本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框定学生的生命开展;
44、确立课堂的生命意识,其三要求教师从居高临下的课堂主宰中走出,和学生建立平等的“人一一人”交往关系,不能用教师的话语霸权来压制学生个性化的思想和创造性的生命活动,让课堂成为由教师、文本、学生建构起来的具有生命意识的、生命与生命相互碰撞的、生命的完善与运动的过程。总之,在以提高生命质量为指归的“生命课堂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尊重,学生的青春本色得以回归,个性化的“倾听”与言说得到赏识,学生在课堂里充分感受到流光溢彩的生命涌动,成为既具有知性、理性又充盈着感性、灵性的整体的人。2 .生活意识现代课堂呼唤生活的回归,强调课堂应该从科学世界回到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流动的生活世界中来。学生走进课堂,不是
45、走进一个外在于他们实际生活的概念世界,而是要与充分、旺盛而又丰富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课堂这一生动的天地里,领略到现实世界为书本世界的运用所提供的诱人境界和无限风光。强调课堂的生活意识,首先要求教师在理念上实现由知识中心向人的开展为中心的转变,了解并关心学生这个真实的、生活着的、有思想、有情感、有需求的独立的人,能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扎根于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现实的生活境遇发生关联,理解学生具体生活的每一形态,理解学生所面临的各种生活问题,在课堂中引领着他们过一种积极有意义的生活。强调课堂的生活意识,其次要求教师要将课堂生活化,要创造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使课堂充满着生活的鲜活和多彩,充满生
46、活的自由和轻松,课堂里没有压抑,没有刻板,有的是学生自由的言说,快乐的舒展,学生能自主“放牧自己独立的思想,学生能“胸藏万江凭吞吐,话有千钧任翕张,课堂常常给学生带来说不出的喜悦,抹不去的记忆。强调课堂的生活意识,其三要求教师要走出课堂这一狭小的天地,将学生引人缤纷灿烂的社会生活,实现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有机贯穿,实现对无穷无尽的生活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运用知识、激发联想和生成创意。3 .生成意识“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强调课堂应该成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应该成为教学内容持续生长与转化、不断建构与创生的过程。在表
47、达“生成意识”的课堂里,教师把目光锁定在教学过程本身,教学的重心由过去的课前备课转移到对教学现场的即时运作,教师更关注的是课堂的现实生成和直接生成,教师不是把课堂当作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对课前“预设”随时做出富有创意的调整,教师的任务不是把学生的所有问题在课上全部解决,而是要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在课堂里不断生成新的问题,并使之成为新的教育契机。在表达“生成意识”的课堂里,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的灌输与接受、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课堂上师生相互研究与切磋,相互砥砺与启迪,共同演绎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成长话剧。教科书也不再是神圣不可触犯的“圣经
48、,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添删、重组、整合。在表达“生成意识”的课堂里,教师追求的不是教学内容的完美无缺和教学过程的滴水不漏,而是允许有偏差的存在,允许与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的发生,而这一切,又都成为一种新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二)实现六大转变1 .从“向师”到向生”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客观上成为课堂的中心,学生围绕着教师转,是教学的“执行者,是课堂的“边缘人。教师是作为一个满腹经纶的“知识富翁”而存在,对学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知识垄断所孵化的“教育霸权”强调的是学生对教师的绝对服从,于是,课堂就像是神圣的“教堂,教师就像“传教士,学习的材料就像“圣经”,而学生只是接受教师权威话语的忠实“信徒。而新课程视界下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共享者,教师因学生而存在,为学生效劳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导游。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的知识王国,而是学生自主开展的舞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2 .从“蓝本”到文本传统的课堂里,教材是不可动摇的“蓝本”,是圣经,教材、教参上所说的一切都是“上帝”的声音,老师扮演着“传声筒的角色,把教材、教参的内容机械地复制给学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