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研究与建设动态.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11488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教研究与建设动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教研究与建设动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教研究与建设动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教研究与建设动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教研究与建设动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教研究与建设动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教研究与建设动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高教研究与建设动态2012年11月(总第35期)主办:开封大学科研规划处开封大学高教研究室本期导读:本期政策与信息主要关注的是教育部已正式启动现代职教体系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在京召开座谈会并对外发布了本报告。本期高教论坛关注高等职业教育的10年发展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有效改善了区域人力资源结构,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基础;高职院校要体现办学的“高等”层次性,关键在建设一支体现高职特点的“三能”师资队伍;高校主动出击找岗位,78所高校摆摊推销毕业生,说明人才市场供求关系正在发生根本

2、性变化,高等院校工作人员要居安思危,人才培养观念要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他山之石栏目我们介绍了湖南化工职院以分层教学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绵职院多途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以期对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有所启迪。近日,我校与富士康郑州科技园进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标志着双方在校企合作、共建基地、共育人才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校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再添新丁,专业建设又有斩获:“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特色专业建设点”等项目立项建设,对于我校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全国口腔技能大赛西安举行,医学部团队第三次夺取

3、团队第一。 政策与信息错误!未定义书签。鲁昕:教育部已启动现代职教体系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错误!未定义书签。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发布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教论坛错误!未定义书签。高职教育:为区域协调发展奠定基础的十年错误!未定义书签。高职院校“三能”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错误!未定义书签。校企合作的关键不在于利益而在于文化错误!未定义书签。高校主动出击找岗位78所高校摆摊推销毕业生错误!未定义书签。 他山之石错误!未定义书签。湖南化工职院:以分层教学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错误!未定义书签。绵职院多途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错误!未定义书签。 本校动态错误!未定义书签

4、。我校与富士康郑州科技园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在我校举行错误!未定义书签。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再添新丁,专业建设又有斩获错误!未定义书签。全国口腔技能大赛西安举行医学部团队再获殊荣错误!未定义书签。政策与信息鲁昕:教育部已启动现代职教体系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日前举办的2012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为加快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繁荣世界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的情况下,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有力支撑。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这个时期最为

5、紧迫的重大任务。鲁昕透露说,教育部已经正式启动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并正在起草国务院关于建立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定。她相信,伴随这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实施,必将加快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论坛上,鲁昕从确立体系建设国家战略、形成科学发展全新理念、深度构建产教结合机制、建立健全国家制度体系、深入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职教基础能力等六个方面介绍了我国近年来职业教育取得的新进展。目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正按照“三步走”战略深入推进:20112012年重点推进中高职统筹与衔接,2015年初步形成体系框架,2020年

6、建成较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了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创造经验,我国确定了56项职业教育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建立了9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典型经验和实践案例。为进一步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职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鲁昕呼吁中国与东盟同仁要共同努力,提升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把职业教育纳入国家发展总体规划,办成政府切实履责、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受教育者乐于选择和易于选择的一类教育。她指出,目前,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处于重要的机遇期,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的需求也非常迫切。各国在共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校企合作机制

7、、分享优质教学资源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2012-10-8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发布本报讯(记者李洁言)10月26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在京组织召开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座谈会。会上发布了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一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并邀请职业教育界有关专家、部分职业院校校长、新闻界代表围绕职业教育的10年发展进行了座谈。报告指出,10年间,职业教育在服务中求发展,取得了5大成就:一是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2011年,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超过3000万人,依托学校和教育机构开

8、展的各类培训达6000多万人次。二是形成了基本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制度体系。三是探索了行业企业办学、集团化办学、行业与学校对话协作等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四是确立了覆盖广泛的职业教育学生资助体系;五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10年间,职业教育在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作出了7项巨大贡献。一是助推经济增长。10年来,我国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毕业生达7265万人,职业教育对我国主要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长的贡献率为21%。二是提高就业能力。数据显示,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6年达95%以上,近3年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平均为87.6%o三是促进社会公平,9

9、0%中职生和20%高职生享受国家资助。四是优化教育结构,中职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数的48.89%,高职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数的47.67%,初步实现了中央提出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五是服务“三农”发展,“十一五”期间,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L85亿人次。六是推进区域发展,60%以上的毕业生当地就业。七是传承民族文化,开设50多种民族文化和民间工艺特色专业,造就一大批文化传承者。在肯定职业教育发展成就的同时,报告也指出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面临的9大问题:现有的法制体系仍不完善,难以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政府职责履行不到位、政策落实机制不健全;多渠道投

10、入机制尚不完善,绝大多数省份尚未制定生均经费拨款标准;部门联席会议的作用发挥不充分,部门协调工作量和难度较大;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缺乏衔接沟通,国家资格体系尚不完善;基础能力仍然薄弱,办学条件仍需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不适应发展需求;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农村职业教育仍是薄弱环节;职业教育自身的吸引力仍有待加强。来自地方职业教育研究机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行业协会、企业、职业院校、10余家新闻媒体的代表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2012-10-29高教论坛高职教育:为区域协调发展奠定基础的十年马树超范唯高等职

11、业教育的10年发展,正是为区域协调发展打基础的K)年,适应了不同地区青年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有效改善了区域人力资源结构,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基础。一、基于我国基本国情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我国基本国情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水平很不平衡,人们参加高考选拔的意愿十分强烈。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不仅适应了人民群众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有利于规模化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优势。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并在开展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2、。2011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325万人,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数的47.7%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让更多青年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让更多家庭能够走进大学校门,对于国家、民族未来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2到2011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为2299万人。据麦可思调查,2011届高职学校毕业生中,88.1%是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并且连续三届稳定在这一比例。据此推算,近10年高等职业教育为全国2000万家庭实现了高等教育学历“零”的突破,实现了教育代际向上流动。2011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12.7%来自于贫困地区,22.2%来自于西部地区,16.2%来自于民族地区。来自以上三类地区的

13、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23%是在本市入学,83%在本省入学。对于这些地区的老百姓来说,高等职业教育不但帮助他们的孩子圆了“大学梦”,又能够在自己的“家门口”读书,而且“上得起”。高等职业教育将培养目标定位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10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提升。2011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达89.6%,与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基本接近,并且实现连续两届较快的增长;而该届学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2482元,同样实现两届连续上升。毕业生就业和薪资状况的良好表现,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14、二、发展:基于高等教育的管理规范和质量工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质量是重要任务。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开始于2003年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为高等职业教育规范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各省份教育行政部门直接领导与组织的评估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高职学校举办者和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增加了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有效推进了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办学条件明显改善。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是在教育部开展“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背景

15、下组织起草的重要指导性文件,首次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它不仅从政府层面确认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种类型教育的特征、地位和作用,更进一步说明了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方针和目标,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三、改革:基于职业教育的服务宗旨和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要求广大高等职业院校切实把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主要特征。从传统的学科本位模式转向

16、就业导向模式,要求在培养目标上从偏重理论知识转向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在学习制度上从学校为核心、全日制教学为主体转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教学内容上转向重视校内学习与工作经验的一致性,行动导向重于书本知识;在证书制度上转向注重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融通的“双证书”制度;在教学评估上转向重就业能力、重社会评价,注重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的一致性;在学习方法上转向教室与实习地点一体化,使就业成为促进学习的重要动力;在学习过程上转向满足经济界和个人生涯发展的双重需要,为提高就业技能和职业修养打基础;在专业教师的要求上转向强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视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技术技能大师作为兼职教师;在决策

17、管理方面教育行政部门从重决策向重服务转变,更加重视企业用户的意见等等。为此,教育部将高职教育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调整为工作评估,在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对高职教育增加了“做中学、做中教”的要求,在国家名师奖评审指标中增加教师的企业经历和行业影响及贡献,在优秀教学团队评审中增加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和作用等,形成了明显的政策合力。2008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启动新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不但突出强化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和“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

18、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方针,而且提出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评估原则,明确要求“既要考察人才培养效果,又要注重人才培养工作过程,还要关注学校发展潜力”。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高职教育的特色,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实践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强化这些特色,是全面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也是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点。改革后的高职教育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突显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促进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和人才培养工作有特色、上水平。四、在服务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10年来,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主动与区域重点产业布局相适应,为服务“

19、三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为中小微企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为三线城市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首先,高等职业教育在服务农村改革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2011年,全国共有涉农高职院校达343所,占到全国高职院校总数的27%,其中农业类专业点达到1042个,在校生近70万人。其次,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助推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10年来,各地高职院校主动对接产业,培养大批紧缺人才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有效缓解了制约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人才和技术瓶颈问题。2011年,全国在30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有近六成,在5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约三成,

20、成为促进区域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推动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产业集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第三,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助力地县城市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据麦可思对2009-2011届全国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显示,2011届高职毕业生有35%在院校所在市就业,68%在院校所在省(含本市)就业。在被调查的高等职业学校2011届毕业生中,有51.8%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19.6%在西部地区就业,13.9%在民族地区就业,4.9%在贫困地区就业。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县城市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撑。呈现均衡发展的高职院校布局,

21、为地县城市区域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五、展望进一步推进区域均衡的“服务域”和“发展域”面向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将更好服务区域均衡发展,在构建更加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高等职业学校将更加贴近地方产业,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解决区域中小微企业技能人才匮乏、技术研发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高等教育逐步从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过渡,当高等教育资源不再稀缺、而生源稀缺的时候,高职教育将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高等职业学校与县域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新的发展域和增长点。建立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平台,推动城市高职院校

22、与县镇、农村中职学校多种形式的合作,打破部门和所有制限制,实行跨行业、跨学校资源整合,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办学、设备、师资、教学和就业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农村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城乡互动,资源共享,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倡导三线城市的高职学校以服务县域经济和支持“三农”发展为方向,以优化县域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和投入环境为要求,与县级政府共建“县校合作校区”,既为高职学校高年级学生参加基层生产实践教学提供平台,更为提高县域中职教育质量、缓解高职教育生源矛盾提供重要支撑。(本文有删节)信息来源:中国高等教育2012-18高职院校“三能”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高职院校要体现办学

23、的“高等”层次性,在提升人才培养、加强科技开发、提高社会服务等本质属性有所发展,关键在于建设一支体现高职特点的“三能”师资队伍,即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训,还能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当前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必须从“双师素质”的教师过渡到体现高职特点的“三能”教师。一、当前高耿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师资原有基础薄弱、来源渠道单一、业务素质偏低、数量严重不足和培训保障不力等方面。二、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一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对教师的新要求。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

24、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从强调“职业性”,转向正确处理好“职业性”与“高教性”的关系,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必须注意提升自己办学的“层次性”。人才培养在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性上应高于中职生,尤其在培养学生综合动手能力、新技术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要突出其“高教性”的特征。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通过强化职业道德、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等渠道,采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等措施。为此迫切需要高职院校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提高水平,而众多具体的实施最终都要回归到高职教育主体上来,关键是能体现“职业性”和“高教性”的教师队伍。二是加强科技开发能力对教师的新要求。当前我国高职

25、教育已经进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阶段,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能忽视“高等”的层次性,需要加强对自身发展规律的梳理和对相关实践工作进行系统的理论总结,需要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主动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类应用技术服务,以满足区域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实现高职院校促进甚至引领区域产业的发展目标,具有研发能力的高职教师是这一项工作的亲历者和实践者。三是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对教师的新要求。高职院校需要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承担面向区域产业发展的社会培训,以满足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各类岗前、职后、转岗培训需求,所以高职院校应坚持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并举,积极开展各类非

26、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做到教育“面向人人”,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赋予高职教育新的使命,要求高职教育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以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高职教育要努力达到社会服务领先,关键仍然是能体现高职特点的教师队伍。三、高职“三能”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探讨高职“三能”教师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能胜任理论教学;要提高动手能力,能指导学生实训、实践,还要求高职教师参与企业相关研发工作,还能帮助企业克服技术难题,开展应用研究。只有这样,高职教师才有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专业应用能力,才能够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才能起着校企合作的

27、桥梁作用。针对当前高职教师队伍的薄弱点,从学校层面上培养“三能”教师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四个方面。1 .建立高职教师定期下企业锻炼制度。在我国以学校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模式以及教师的引进机制,决定了高职院校大量的教师是“从校门到校门”,呈现出高学历、低技能、低应用能力的现状,这是当前高职师资队伍存在最为突出的问题。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这就表明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职院校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在企业建立一批专业教师实践基地,加强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

28、努力提高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高职院校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进一步打通校企产学研结合的通道,使高职教育更紧密地贴近生产和科技的发展,可以锻炼造就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的教师队伍。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主动接轨企业、接轨市场。2 .要求教师担任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任务。毕业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学生实现从学校学习到岗位工作的过渡环节。从知识角度考虑,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地回顾和总结,起着巩固、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重要作用。从能力角度考虑,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开发和设计能力,是提高

29、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从素质角度考虑,通过毕业设计,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促进学生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3 .要求教师积极开展“立地式”研发服务。科学研究是高校基本职能之一,也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高职院校要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成果转化、项目策划等“立地式”研发服务,即做到两个“立足”,一是立足区域,为区域经济服务,满足区域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二是立足于应用研究和开发服务,坚持为区域行业企业解决实际难题。高职院校要主

30、动建立开发研究机构,发挥研发平台负责人的带头作用,和研发团队的互助作用,学校要出台鼓励教师从事“立地式”研发服务的政策,提供必要的研发条件,调动教师研发工作的积极性。并以校企合作的纽带,使高职教师成为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桥梁,教师在“立地式”的研发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应用和创新能力。4 .要加大“三能”教师的引进力度。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教师总量不足,尤其是“三能”教师数量更少,为提升学院师资质量,必须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在德国、加拿大等经济发达国家,大多数职业教育教师都是有经验的工程师,他们在工作若干年后通过大学职业师范专业的学习,转而成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既重视学历,又重视实际操作技能和工作经历,

31、这就保证了职教师资有很强的实践经验。我国高职院校同样要通过积极与行业企业直接联系,招聘有实践经验的高职教师,要通过提高人才引进的待遇,给具有企业经历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补贴、科研启动资金等吸引有企业背景的优秀人才到高职院校工作。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共享人才的途径,本着“人才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以“学校提供事业编制+企业高薪聘请”的方式,与企业共引共享高层次人才,共引共享人才既参与企业高新技术及决策工作,又参与学院专业建设,为学院提供研发项目等。高职院校只要通过多渠道培养、引进“三能”教师,才能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作者: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丁金昌。本文有

32、删节)信息来源:中国高教研究2012-7校企合作的关键不在于利益而在于文化一鄂湘赣地区38所职业院校齐聚武职探讨如何做好校企合作2012年10月12日,来自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三十八家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校级领导齐聚江城武汉,共同参加由教育部职成司、湖北省教育厅指导,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远东教育家联盟联合主办,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12年鄂湘赣区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学术研讨会”。教育部职教研究中心研究所副所长余祖光在会议上做了题为“校企合作推进产业文化育人”的专家报告。他认为,校企合作的关键不在于利益而在于文化。校企合作不仅要搭设校企间知识技能的桥梁,更要搭建校企间文化

33、融合的桥梁。我国工业化成就举世瞩目,而相应的产业文化建设却滞后,近年来出现的许多重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以及一些青年职工缺乏职业理想和行业文化自信,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不足等现象都是产业文化缺失的表现。现代产业文化的实质是现代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它的核心是尊重一切劳动,尊重一切劳动者的现代工作价值观。实现产业文化育人的路径是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对话合作;补上基础教育产业文化的缺失课;专业课程渗透产业文化;实习实训融入产业文化;借鉴具有产业文化特色的企业管理经验;建设有产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鄂湘赣三省高职

34、院校作了校企合作方面的案例分享。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刘小芹进行案例分享。她以东湖高新技能开发区一一国家高新自主示范区,为切入点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汇报,她表示现在示范区内大部分的企业以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为主,需要的是大批的青年技术人才,学校将针对这一基本点来培养人才。对于如何去实践校企合作,她表示学校要建立与示范区政府的联系,得到政府的支持,促进校企的合作;要明确目标和学校的定位,把学校的专业与示范区的产业、企业的岗位和高新技术对接;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搭建桥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企业与学校共同建立了相关产业的实训基地,在制度有保障、机制的正常运行下,企业和学校两个独立的主体相互依赖、相互进

35、步、共同强大起来。湖南株洲职业技术学院的代表陈忠林进行案例分享,他表示校企合作离不开五个驱动:政府驱动、行业驱动、企业驱动、市场驱动和学校驱动,最重要的是企业和学校的驱动。学校专业的设置、课程体系的规范、师资队伍的成立、实训基地的建立、教学资源的共享、培养过程的共管和校企文化的共融是校企合作的必备条件。江西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的代表孔化表示他们学校最有特色的是国际商务专业,对于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在不断改变。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深入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让学生学习和企业实习交替进行。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的代表李祥雷认为校企合作的建设最关键的是搭建学校与企业的桥梁和对实训基地的建设。信息来源:中

36、国职业技术教育网2012-10-15高校主动出击找岗位78所高校摆摊推销毕业生“您需要哪个专业的学生,可以随时和我们联系”近日,由市人社局主办的“高校与用人单位2013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一改过去“用人单位坐庄、求职者赶场”的惯例:摆摊设点的不是用人单位,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78所高校,逛人才市场的则是450多家企事业单位,用人单位对哪家高校毕业生感兴趣,可以拿着毕业生名单宜接挑选。记者采访发现,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企业热情减退,去年总共来了570多家用人单位,今年减少了21%o相比之下,高校倒是热情许多,参会数量比去年增加30%。在这场校企“相亲会”上,不少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负责人都站在摊位前卖力

37、“推销”毕业生,每当看到用人单位招聘人员经过就会主动迎上前,递上自己的名片和毕业生情况介绍。记者一圈转悠下来,就收到好几份2013届毕业生生源表,上面不仅印有每个专业的毕业人数,还附有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学办副主任费军告诉记者,前来洽谈的企业只有20家左右,其中,以民营企业居多,外资、合资企业几乎没有。不仅是南京各大高校,浙大、哈工大、上海交大等外地名校,也普遍感受到今年就业形势严峻。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潘宇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经济、外贸类专业的毕业生受影响最大,就业选择不如以前多,想要找心仪的工作估计也比较困难。同时,在薪酬待遇方面,用人单位开出的价码也与毕业

38、生的期望值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心理预期一般为月薪1万元左右,但企业开的工资只有五六千元。”对此,前来参会的企业也深表无奈。位于六合区的某技术公司负责人韦海翔透露,今年由于国外订单大幅减少,公司效益下滑,只能压缩用人成本:“首先是招聘经费减少,我们原计划招聘15个人,现在减少到10个人。其次,今年开出的薪酬只比去年高几百元,比如,本科生起薪为3000元,研究生起薪为3500元。”市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孙晓军建议,应届毕业生对自身定位一定要清晰,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能盲目观望等待,遇到合适的用人单位应及早签约。同时要主动出击,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渠道信息,把握好每

39、一次就业机会。(记者肖姗)信息来源:南京日报2012-1008他山之石湖南化工职院:以分层教学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体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发展,充分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遵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新理念,以化学工程系化工技术专业为试点,大刀阔斧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动态分层教学模式。本次教学改革实行“同层同班同法”,即按学生目前学习成绩将学生分成A层班、B层班,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同一层次班采用同一教学方法。分层后的学生并不是固定在某一“层”里,而是暂时的、流动的、递进式的,在学习过程中系部将

40、视其专业能力和学习效果,按照一定的比例决定其进层或降层。为确保此次教学改革的顺利有效地开展,学院要求化学工程系组织力量在师生中广泛开展问卷调查,以确定分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规程以及人才培养具体方案,根据学情整理把课程分为初级课程模块、基础课程模块和提高课程模块来制定课程标准。此次动态分层教学将于明年开始正式实施。动态分层教学模式是我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不仅为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课程改革、创新教育的推行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更是创建示范性特色专业发挥引领和示范的需要。信息来源:湖南省信息网2012-10-18绵职院多途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专业特色和人才

41、培养质量上,“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其核心要素。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所地方高职院校,在高职教育由规模发展转到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将如何打造一支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列为学院的重大课题。借助高水平职业教育机构,提升教师高职教育理念近三年来,绵职院先后派出教师500余人次到德国、澳大利亚、香港、深圳、哈尔滨等地的高水平职教机构学习进修,使广大教师对高职教育认识更加深刻,教育理念更加明晰。广大教师在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指导下,进一步明确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有效地增强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展应用技术和人文社科研

42、究提高教学质量,积淀丰富理论知识,科研是必经之路。近3年来,绵职院有80%以上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获得省级以上课题立项50余项,在各级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为进一步激发教师的科研积极性,绵职院专门设立了“重大项目申报奖”、“重大科技进步奖”、“学术论文奖”、“专利发明奖”等诸多奖项,并每年对学院教师科研成果进行考核,列入个人业务档案等,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学院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依托行业企业,着力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绵职院将依托行业企业,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作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学院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与产品研发、技

43、能培训、生产管理、经营等活动,并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验实训基地等方面与行业企业开展共建活动,组织专业教师先后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服务,包括提高窑、磨产质量、配料方案的优化、综合技改等。近三年来,学院先后选派了60余名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目前,专职教师中具有企业生产管理一线一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已达到81.7%,有力地支撑了突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严格标准,培育优秀教学团队拥有一批优秀教学团队,既是办学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全面推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求。“培养30个院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在绵职院2012年3

44、月新出台的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实施“8138”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意见的文件中,对优秀教学团队的遴选和培养,作了明确要求。在优秀团队遴选中,带头人的学术水平,在本行业技术领域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企业内的研发经历、影响力;教学团队的专业设置是否符合经济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需求,所培养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等成为重点指标。目前,绵职院已培育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在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学院将长期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师德建设与能力提高并进、理论提升与实践能力增强并行的原则,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品牌发

45、展的战略需要。(通讯员陈丽媛)信息来源: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121017本校动态我校与富士康郑州科技园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在我校举行2012年11月3日上午,我校与富士康郑州科技园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在晋安路校区国际教育学院五楼会议厅举行。富士康资深协理张占武、协理蔡明志、经理陆广龙,我校校长拜五四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仪式由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新成主持。我校校长拜五四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指出,与富士康郑州科技园签约,标志着双方在校企合作、共建基地、共育人才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将成为双方发展史上的新起点。拜校长希望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创新的模式开展深度合作,必将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

46、同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富士康资深协理张占武回顾了十六年来富士康与开封大学愉快而富有成效的合作历程,表示富士康也将为同学们提供驰骋人生的舞台,积极为在校生搭建实训、就业平台,真正做到让学生受益、让家长放心、让学校满意。台湾籍协理蔡明志也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富士康的经营与用人理念,对比之前与我校的合作主要是在机械、工程、财经等方面的对接,而现在是第一次在软件方面合作,他鼓励同学们踊跃加入到IT专班,好好利用校企合作提供的平台,争取早日成为技术骨干。随后,校长拜五四和富士康资深协理张占武代表双方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书。我校是富士康落户郑州之后合作开办专班的第一所高校。此次签约扩大了双方合作的

47、领域、提高了合作层次,更密切了双方合作的关系、加深了多年的友谊。(供稿:招生就业处刘红霞)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再添新丁,专业建设又有斩获据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资金预算的通知(豫财教(2012)181号)文件,我校旅游管理实训基地被定为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这是我校第二个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工业2012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教高(2012)859号)文件,我校旅游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化学工程学院的生物化工工艺专业获河南省高等学校“

48、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立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2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教高(2012)979号),我校艺术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专业被评为2012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特色专业建设点”等项目的立项,对于我校专业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辑稿科研规划处魏新生)全国口腔技能大赛西安举行医学部团队再获殊荣在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的第十届全国口腔技能大赛中,来自全国各地45所本科、高职、中职院校的147名选手在西安分别参加了“牙齿雕刻”、“全口义齿排牙”两个项目的比赛。我校医学部不负众望,再创佳绩,4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奖,再次夺得团体第一名。其中吕娟娟、王琳娜分获牙齿雕刻组二、三等奖,邓海健、朱启解分获全口义齿组二、三等奖。四名教师荣获优秀辅导教师。至此,医学部已相继三次获得“团体第一”,也是目前获得全国“团体第一”次数最多的院校,再次奠定了我校在全国口腔技能操作方面的强势地位。(供稿:医学部马惠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