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常委代表在政协常委会会议上的发言材料汇编(1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协常委代表在政协常委会会议上的发言材料汇编(13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政协常委代表在政协常委会会议上的发言材料汇编(13篇)目录L深入推进强科技行动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232 .重塑符合XX实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43 .推动县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54 .有效提升二次消费水平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265 .大力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276 .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几点建议287 .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均衡发展298 .强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309 .加快推动全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3110 .加强城市小区党组织建设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能力.3211 .提升县城综合集聚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3312 .抓好两端畅通中间推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高效配
2、置3513 .发展生态健康农业推进和美乡村建设38深入推进强科技行动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近年来,虽然我市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XX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对此我建议:一是在培育创新主体上激发新活力。要持之以恒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她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承担科技重大项目,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让科技创新离需求更近、离实用更近、离产业更近。二是在产业转型升级中赋予新动能。要依靠科技创新巩固提升支柱产业,“一业一策”实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不断拓展我市集成电路封测、智能终端制造、数据信息等电子信息产业优势。三是在突破关键
3、技术上取得新成效。要突出重点产业做大做强,梳理完善重点产业链上下游核心关联企业、创新资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链长制”科技服务体系,扶持“链主”企业长远布局,努力在集成电路、装备制造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技术难题。四是在科技合作交流中催生新效益。要健全产学研工作机制,建立由市级领导召集,科技部门牵头,发改、财政、教育、工信、科协、高校院所等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合作机制,促进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资源共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重塑符合XX实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当前,全市大抓工业的产业导向鲜明,新型工业化发展已达成共识,重塑工业新优势,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未来可期。对此我建议: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围绕建设“
4、集成电路封测产业聚集区”“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目标,争取将XX纳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在西北地区的战略备链首选地、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国家重点扶持地。培育新兴产业新优势。依托全市37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加快XX等重点项目达产达效,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强化数字化赋能产业新优势。积极争取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政策支持,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研发、制造等各环节的深度应用,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大力发展基础零部件智能装置、通用智能装备等新型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推动智能工厂和智慧供应链建设。增强创新驱动新优势。完善校企交流合作机制,充分利用XX省“集成电路制造材料创
5、新联合体”“高档数控机床产业链创新联合体”等省级以上技术研发平台作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把高校的学科优势、成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人才优势、创新优势,提升创新赋能水平。推动县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在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扩大就业、城乡居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提升金融服务效能。加大特色产业贷款投放量,加快特色产业贷款的推荐、办理进度,发挥风险补偿金的作用,放大县担保公司的担保基金额度。抓住省级财政对创业贷款的贴息利好政策,不断扩大创业贷款的覆盖面和调动群众创业的积极性,同时要降低“准入”门槛,有效扩大创业贷款的受益群体范围。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支持培育创新型小微企业,加强
6、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并依托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人才培训基她、创业孵化基她,打造一批资源共享、具有特色服务功能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大力引进与全市产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成长性好、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干部联系帮扶民营企业机制,积极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在民营企业手续办理、市场准入等方面提供全程化服务。依法保护企业字号、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杜绝利用公权力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有效提升二次消费水平助
7、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文旅业界普遍将景区门票以外的消费,统称为二次消费。随着文旅产业迭代升级,其已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此我建议:一是要转变新的发展理念。文旅产业的二次消费点主要在日渐兴起的文旅新业态,“新”首先在于推动发展的思维方式之“新这就要求我们汲取优秀经验的同时,应加强对关键问题的深度研究和专业培训,从而全方位提升推动文旅二次消费的专业能力。二是要抓好新的产业项目。要充分发挥XX文投公司的引领作用,深化与省文旅投资集团等文旅运营商的合作,用市场化手段谋划运营活动,开拓消费增量,提升游客粘性,拉长旅游时间。要充分发挥生态等资源优势,打造“医药养健游”一体化的产业集群,让“夕阳
8、红”团队来我市驻足康养。要抓住产业新“风口”,深挖三国、伏羲等文化资源,整合文博场馆、工业遗产、文化遗存,吸引青年群体来XX观文品史。三是要采取新的引流方式。既要持续加强与新媒体合作,又要引导游客自发传播,还要精准策划城市话题。四是要构建新的变现模式。一方面要开发特色文旅产品,一方面要推动文旅消费与其他消费融合及再造文旅消费场景。五是要营造新的旅游环境。这就要求持续优化城市环境,完善文旅服务设施,同时不断提升消费体验。大力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如何进一步完善机制,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认真探索研究的重大课题。建议要聚焦三类问题,提高基层协商选题的准确性
9、。人民政协可以开展协商的内容涵盖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社会管理等各领域,如何从中精选“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的议题,决定基层协商的成效。聚焦三类问题选择协商议题,一是事关发展大局的问题,二是事关民生期盼的难题,三是事关政协所能的课题。要突出三个关键,提高基层协商调研的科学性。必须把调研放在协商之前,做到不调研不协商。调研中要坚持三项原则,一是时间上突出超前性,二是方法上突出灵活性,三是作风上突出务实性。要吸纳六方意见,扩大基层协商人员的广泛性。建议基层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直接参与,邀请人大代表、党代表和乡贤名人参与协商,以及群众代表广泛参与。要完善三项机制,提高基层协商成果的价值性
10、。大力推进基层协商成果转化,一是完善成果报送机制,二是完善跟踪督办机制,三是完善反馈通报机制。要做到三个结合,提升基层协商部门的联动性。一是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二是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三是与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几点建议要着力调整设施农业布局。一是坚持以“果菜畜药高品质现代化特色农业先行区”建设为方向,着力构建布局科学、用地节约、智慧高效、绿色安全、保障有力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格局。二是推动设施农业发展全面升级。支持龙头企业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有效对接,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三是突出产业规模效应。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
11、产业链延伸等方式,培育更多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着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一是有序推进老旧设施大棚改造提升。二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三是抓好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积极融入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和“菜篮子”应急保供能力。要着力加大财政金融支持。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抢抓5年过渡期重大政策机遇,充分利用有效资金,整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撬动各方资金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大重点项目奖补力度。三是进一步拓宽现代农业融资渠道。四是创新涉农金融产品。要着力强化要素投入保障。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应用推广。二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三是加强人才队
12、伍培训。四是加大涉农专业大学毕业生的招录力度。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在持续推进我市由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人口环境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我建议:一是完善服务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以“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完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基层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养老托育功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二是强化政策支持,激发生育意愿。着眼“生”和“育”,进一步完善生育政策体系。三是分类精准施策,提升托育水平。进一步强化政府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监督保障职能,健全完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和服务体系。四是坚持规划引领,加
13、强养老服务。科学制定全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规划和应对策略,加快建立居家医养、社区医养等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为老年人群提供标准化、个性化、多样化、精准化医养结合服务。五是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公共服务。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向城镇聚集,进一步强化民生服务保障,切实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对人口集聚和吸纳的有效支撑。六是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创业。坚持以主导产业为抓手,延长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挥优势,加快提升产业发展层级。强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扩大,我市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农村优质
14、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小班额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我建议:要优化学校布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新型城镇化进程、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等各类动态变化因素,纳入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二是优化学校布局。探索以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和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为主体,乡村小规模学校为补充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形成城乡互补、均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三是加快城镇教育资源扩容提质。按照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在新城区开发建设、老城区改造等方面优先考虑教育发展和资源拓展。要强化资源配置,促进校际均衡发展。一要科学建设布局,二要健全服务功能,三要探索高效管理模式。要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加强联盟办
15、学。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办学模式,探索实践义务教育联盟办学。二是加强城乡结对。三是加强校际合作交流。要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一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引导优秀教师有序流动、城乡互动、学科联动。二是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三是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加快推动全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市公立医院发展与卫生健康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保健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此我建议:一是进一步理顺工作体制机制。坚持把加快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政府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建立重
16、点改革任务定期统筹调度以及清单管理制度。二是进一步加快人才扩容提质。健全完善编制调整机制,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有效解决因编制不足留不住高层次人才等突出问题。三是进一步加大重点专科建设。坚持以市域内致病率高、致死率高、外转率高的疾病为重点,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创新和重点学科建设,不断提升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四是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快XX省南部区域医疗中心、区域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和X东南中医药传承创新等中心建设,形成临床重点专科群,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技术攻关,整体提升我市医疗科研及诊疗服务能力。五是进一步加快智慧医院建设。进一步发挥5G、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
17、重要作用,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院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等便捷服务。加强城市小区党组织建设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能力针对目前城市小区党组织建设现状,总结小区党组织在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方面的经验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建议:一是理顺组织架构。建设以小区党组织为“主心骨”,居民小组、业主委员会为纽带,物业服务企业为依托,小区居民为主体的小区治理体系,明确“1+3”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组织架构,强化小区党组织领导政治功能。二是配强党组织书记。按照“有能力、有威望、有公心、有热情”的“四有”标准,严把小区党组织书记人选关口。三是建好党建阵地。将党支部建在居民小区,党小组建在网格、楼栋院落,党
18、员作用发挥在楼栋单元。四是打造红色物业。大力实施红色物业工程,在物业服务企业中成立物业企业党支部,对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居民小区,进一步加大党员排摸力度,确保业主委员会应建尽建。五是创新治理模式。推行“双线双办双评”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模式。六是推行网格化管理。完善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包网联户机制,构建高效的“社区党委一小区(网格)党支部一楼栋党小组一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和服务格局,实现小区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智慧化。七是搭建议事平台。在居民小区分别成立党组织和居民小组,有条件的小区建立健全小区党组织、小区居民小组、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议事协调机制。提升县城综合集聚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近年来,我省城镇
19、体系结构更趋合理,县城综合承载力持续增强,但城乡融合发展总体面临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县城产业集聚发展能力不强、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为此建议:一、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增强县城集聚力加快构建“XX都市圈+省域经济副中心+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的现代新型城镇体系。高质量做强XX都市圈。充分发挥XX各县城作用,发展一批承接都市圈功能疏解、产业与人口集聚承载力较强的卫星县城。加快省域经济副中心及XX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把握中心城市定位,以产业集聚为重点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以产业合理布局推动区域内县域经济发展,形成多节点、多特色、多功能的县域。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以推动县域经济繁荣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县
20、城、中心镇建设,培育专业特色镇,建成一批县域副中心。实施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行动,建设绿色宜居韧性智慧县城。加强完整社区建设,打造“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二、强化县域特色差异化产业集聚力提升产业平台功能,依托产业集聚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平台,重点支持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从产业主体培育等方面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增强县城产业支撑力。建设一批特色制造业强县。围绕制造业基础较好的县域,强化科研院所协作攻关,延伸产业链条。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传统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向中高端跃升、向精深加工迈进。高质量编制农业强省规划,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强县。强化农业优先发展,夯实“
21、XX粮仓”基底,做强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形成农业龙头企业牵引带动的产供销“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格局。特色文旅兴县。发挥“XX旅游名县”示范引领效应,共推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成势见效。发挥县域经济、乡村振兴等各类省级先进县的示范作用,形成城乡融合强大合力。引导特色产业向县城集聚。建立省统筹、市协同、县主体的协调机制,持续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提升县城产业集聚能力。支持县城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更多企业发展。三、提升县城建设和公共服务集聚力立足交通、区位、产业和人口流动趋势,科学把握县城建设发展客观规律,强化规划设计,破除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为县城建设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以提升县城建设和公共服务集聚力
22、为重点,提高县城引领城乡融合发展的能力。坚持县城是行政、商业和文化的有机生命体,全力做强做优县城,打造生态城郊,承接乡镇转移人口。挖掘县城历史文化价值,保护与利用街巷古道、古树名木、遗址遗存,形成有故事的县城与传统村落。根据各县城文化历史特点进行产业布局和人居环境、空间结构、社会治理改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引领县城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搭建智慧县城平台。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打造舒适安全韧性县城。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机制。完善县城商业服务体系,推进“健康XX”县城行动。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让县城吸引人、留得住人。抓好两端畅通中间推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高效配置省
23、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对我省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高效配置作出系列部署要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是我省卫生健康工作的痛点、难点。为此建议:一、强化一体设计,突出融合联动,统筹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坚持“一盘棋”统筹推进。强化省级统筹、市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各级党委城乡医疗卫生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支持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坚持“一揽子”政策支撑。及时出台XX省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在医保付费等关键环节和人、财、物等重点要素上给予政策支撑。坚持“一竿子”督促指导。建立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督导评估机制,统筹考虑资源禀赋、
24、功能定位、发展基础等因素,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二、用好关键一招,再塑体制优势,均衡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按照因地制宜、先立后破的原则,加强县域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从注重机构全覆盖转向更加注重服务全覆盖。重点依托两项改革后的县域副中心、中心镇、特色镇,按照国家二级综合医院标准规划布局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强化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功能。组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为枢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为支撑、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一体化四级协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公办村卫生室,转为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服务点。力争常住人口超过5
25、万人或服务半径较大的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乡镇卫生院全面提升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村卫生室强化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推进城乡医防融合协同发展。建议推广XX模式,大力实施全民健康工程,持续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从依靠卫健系统向社会整体联动转变。三、深化三权赋能*打破要素梗阻,高效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建设更富效率的城乡医疗卫生体系。赋予人事权。优化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管理政策,探索“岗编适度分离”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和“县招乡用”“乡招村用”试点。探索把45岁以下的乡村卫生人才队伍,全部纳入
26、大专学历层次教育。赋予干事权。全面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等8项行政许可下放至县(市、区),探索下放“两病”认定权限,统一“两病”用药目录。推动县域内医疗、公卫管理同质化,推行县域内人口信息、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和公共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共享,推进“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补偿机制和“两个允许”激励机制改革试点,实行竞聘上岗,激发干事活力。赋予财务权。落实政府投入保障主体责任,尤其是加大对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投入。健全完善医共体内上下协调、平衡互利的收入管理、资金结算、绩效考核、薪酬分配机制,实现县乡医疗机构财务统一核算。发展生态健康农业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发展生
27、态健康农业非常具有前瞻性、挑战性。我省乡村地域广袤,农业资源富集,发展生态健康农业,基础扎实、未来可期。为此建议:一、功能导向、统筹布局,充分发挥生态健康农业对和美乡村建设的引领作用生态健康农业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以统筹合理布局引领全X农业提质增效、和美乡村成势发展。规划保护一批农业主体功能区。将耕地连片集中、生态优良、农业产业基础和生产条件较好的区域,建设成为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为农产品主产区,打造更高水平“XX粮仓”。严格保护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落实管护责任、制度和措施。规划建设一批生态农场。在全X分区域遴选培育一批现代高效生态健康农业市场主体,总
28、结推广一批建设技术方案,探索构建一套发展扶持政策,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规划建设一批田园综合体。打造一批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以传统文化为支撑、以休闲旅游为纽带、以康养疗愈为亮点的农文旅融合田园综合体,构建生态为底、生产为基、健康为要、治理为上的三产联动新型乡村产业发展体系。二、多向发力、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生态健康农业对和美乡村建设的支撑作用生态健康农业具有鲜明的安全康养特质,结合全省五大经济区实际,突出“生态+”“健康+”多种功能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乡村和美发展。推行“农业+生态”模式。以生态治理为先导,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培育一批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大县。推动先进
29、农机装备等项目实施,加快高效设施农业智能化应用发展,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行“农业+健康”模式。打造集生态、特色、营养、高值为一体的“XX健康”农产品品牌。引育一批带动力强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以及功能性农产品。实行农产品源头管控、过程监管、质量追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行“生态+健康”模式。加大对特色农产品保健、药用等功能性研究,发展一批健康食药材基地、生物医药制造基地。统筹各地生态环境、地域文化等资源,升级“民宿养老”模式,推出“认养农田”“互联网+医疗照护”等新项目,打造“候鸟式”“旅居式”等复合型乡村住养游新业态。三、科学指引、综合施
30、策,充分发挥生态健康农业对和美乡村建设的促进作用生态健康农业具有强大的“聚合”功能,充分用好省级“指挥棒”,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加强工作部署。生态健康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应纳入全省战略一体推进。加强分类指导。针对农产品主产区县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等不同特征,按照“一县一策”的原则,指导各县深入研究、科学确定本地区发展定位,做大做强生态健康农业。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生态健康农业发展中长期战略规划,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探索建立乡贤返乡创业激励保障机制,发挥乡贤服务生态健康农业作用。健全农村金融服务组织架构,支持政策性金融完善拓展业务边界和产品创新。强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