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其他科室(临床、医技等)感染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其他科室(临床、医技等)感染管理制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医院其他科室(临床、医技等)感染管理制度一、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L工作人员上班时衣着整洁,不留长指甲、不戴假指甲,不得穿工作服进入会议室、食堂或离院外出。2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接触病人前后、手部有可见污染物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应洗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3 .执行标准预防,正确选择个人防护用品,防止发生职业暴露。(二)环境管理L急诊科、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4 .保持各诊室空气清新,抡救室、治疗室、输液室、注射室等,应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并有记录。5 .诊疗桌、椅、检查床、平车、轮椅等应每日擦拭清洁1次,若被血液、体液
2、污染后应及时擦拭消毒。6 .地面湿式清扫,每日2次;遇有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应先去除污染,再用IOoo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局部擦拭消毒。7 .各诊室应配置合格的手卫生设施。(三)消毒隔离L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按指定路线引导到感染性疾病门诊就诊;被污染的区域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8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侵袭性操作的诊疗用品应一人一用一灭菌;无菌物品分类放置于无菌柜内,柜内保持清洁干燥。无菌包标识清晰,在有效期内使用;无菌持物钳(镶)罐应高压灭菌,干罐保存每4h更换。一次性小包装碘伏、酒精开启有效期7日,使用后应及时盖好瓶盖。9 .接触完整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
3、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先清洗,再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洗净晾干备用。听诊器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腋温表一人一用一消毒,可用75%酒精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10-30分钟,清水冲净,干燥备用。10 各种急诊抢救包、穿刺包、缝合包等必须高压灭菌后备用。各种急诊监护仪器的表面应每日清洁,遇污染及时清洁和消毒。11 吸氧装置、雾化器、氧气湿化瓶、呼吸面罩、呼吸机管道等一人一用一消毒。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每日更换,湿化液用灭菌水;呼吸机管路应每周更换2次。呼吸机螺纹管、湿化器以及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消毒处理后干燥封闭保存。12 吸引器、
4、引流瓶、洗胃机等用后及时消毒,干燥保存备用。13 治疗车上的物品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车上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洗一消毒,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干燥保存备用。14 含氯消毒液配制后先监测浓度合格方可使用,以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15 清洁工具定点放置,分区、分室使用,标志明显,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16 .眼科门诊的检查仪器、器械和用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IL耳鼻喉科门诊的检查器械、雾化器、螺纹管等,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17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严禁重复使用。18 .传染病病人应在隔离留观室留观,严格按传染病的
5、消毒隔离制度执行。19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密闭转运,做好交接登记。二、治疗准备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 .医护人员进入治疗准备室应衣着整洁,无菌操作前戴口罩。2 .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手卫生制度。(二)环境管理1 .室内环境整洁,布局合理,进行配药等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进出。2 .洗手设施符合要求。3 .空气消毒1-2次/日,治疗台面、地面湿式清洁1次/日。(三)物品管理1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存放。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包外标识清楚,在有效期内。2 .一次性医疗器械应一次性使用。由医院统一购置,妥善保管,正确使用。使用前应检
6、查包装的完好性,有无污损,并在有效期内使用。3 .严格执行无菌物品的保存时限,无菌物品(棉签、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铺好的无菌盘应集中使用时间,原则上不保留,如需持续使用,应4小时更换。碘伏、酒精应密闭保存,一次性小包装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4 .进行配药、取用清洁/无菌物品前进行手卫生,并佩戴医用口罩。5 .应根据药品说明书的要求配置药液,现用现配。抽出的药液和配制好的静脉输注用无菌液体,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h;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不应超过24h。6 .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尽可能使用单剂量注射用药;多剂量用药无法避免时,严禁使用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再
7、次抽取药物。7 .室内冰箱每周检查清洁一次,每月除霜一次,药用冰箱不得放置私人物品。8 .科室产生的废弃输液瓶(袋)按照玻璃瓶和塑料瓶分类收集,安全存放,交由医院指定的专人统一回收转运,并做好记录。9 .医疗废物应就地分类处置,禁止二次分拣。三、处置室、治疗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 .医务人员进入室内应衣着整洁,无菌操作前、有体液暴露风险操作应戴医用口罩。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手卫生制度。(二)环境管理1 .室内应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物品定位放置,私人物品不得带入室内。2 .配备合格的手卫生设施,如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液、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3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进行空
8、气消毒并有记录,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4 .治疗台面、物体表面和地面每日湿式清洁2次;遇有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应先去除污染,再用IoOOmg/L含氯消毒液进行局部擦拭消毒。(三)消毒隔离1 .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摘手套后应执行手卫生。2 .操作前评估是否有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风险,根据可能的暴露风险选择适宜的防护用品,包括医用外科口罩、手套、隔离衣、护目镜等。3 .清洁性治疗与感染性治疗应分室或分时段进行,换药应遵循先清洁伤口、再污染伤口、后感染伤口、最后隔离伤口。4 .无菌物品分类放置于无菌柜内,按失效期有序摆放,无菌包标识清晰、在有效期内。无菌敷料罐每天更换并灭菌
9、,置于无菌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应注明开启时间,一经打开使用,不得超过24h,提倡使用小包装。5 .换药用的溶液打开后应注明开启时间,外用生理盐水打开后24h内使用。6 .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使用后按规定分类收集,不得重复使用。7 .治疗车、换药车上的物品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车上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8 .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或银子。持物钳(镜子)与容器配套使用,一容器一器械。干罐储存无菌持物钳(镶)使用时间不应超过4h,注明开启时间。9为特殊感染患者换药时应戴手套,换药的物品应使用一次性,污染敷料应使用双层医疗废物袋分两次密闭
10、包装。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密闭运送至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置,并做好交接。10.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密闭转运,并做好交接记录。四、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管理要求1 .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规、规范、标准和各项制度,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科主任为科室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责任并落实。3 .成立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研究并确定本科室医院感染的重点环节、高危因素及干预措施,对感染高危因素实行监控,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报告感染预防控制科。4 .定期对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进行检查,每季度召开
11、本科室感控会议,定期组织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学习。(二)卫生保洁措施1 .病区应保持整洁、干燥、无卫生死角。空气新鲜无异味,定时开窗通风。2 .病房保持整洁,物表和地面湿式清扫,每日1-2次,遇可见污染时随时清洁与消毒。3 .病床和床头柜湿式清洁,一床一套(巾)、一桌一抹布,遇有污染随时消毒。4 .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脏被服,更换下来的脏被服直接装入被服袋内,由专人负责密闭收取。5 .清洁工具(抹布、拖把等)定点放置,分区使用,标志明显,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三)消毒隔离L进人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
12、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应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一次性使用。6 .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如弯盘、治疗碗等,应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接触完整皮肤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监护仪导联、血压计袖带等应保持清洁,被污染时应及时清洁与消毒。7 .湿化瓶、呼吸机管路、呼吸机等的清洁、消毒与更换,应遵循有关标准的规定。8 .治疗车上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放置清洁与无菌物品,下层放置使用后物品;每天进行清洁与消毒,遇污染随时进行清洁与消毒。9 患者的安置原则是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或传染病患者,
13、应按传染病的有关规定实行隔离或转院,并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10 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加强病房的管理和消毒,严格探视及陪护制度。11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分类收集医疗废物,密闭转运,做好交接,登记资料保存三年以上。(四)患者生活卫生用品的清洁与消毒1 .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应保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2 .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应对其使用过的生活卫生用品应进行终末消毒。3 .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应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管理措施。(五)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1 .应进行定期清洁和(或)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
14、时应进行终末消毒。2 .床单、被套、枕套等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超过一周时,应每周更换;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3 .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应定期清洗与消毒;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六)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与消毒1 .物体表面(包括监护仪器、设备等的表面)应每天湿式清洁,保持清洁、干燥;遇污染时应及时清洁与消毒。2 .擦拭物体表面的布巾,不同患者之间和洁污区域之间应更换,擦拭地面的地巾不同病房及区域之间应更换,用后集中清洗、消毒,干燥保存。3 .应保持通风良好,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时应进行空气消毒。
15、4 .清洁工具分区使用、颜色标记,使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七)隔离1 .应根据疾病传播途径的不同,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或空气隔离措施,标识正确、醒目。2 .隔离的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或隔离的非传染病感染患者,除确诊为同种病原体感染之外,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3 .隔离患者的物品应专人专用,定期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或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4 .接触隔离患者的工作人员,应按照隔离要求,穿戴相应的隔离防护用品,如穿隔离衣、戴医用外科口罩、手套等,并进行手卫生。(八)手卫生1 .应配备符合要求的手卫生设施,包括洗手池、清洁剂、干手设施如干手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2 .应有醒目、正确的手
16、卫生标识,包括洗手流程图或洗手图示等。3 .定期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性和依从性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4 .医务人员诊疗、护理不同的病人,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进行手卫生。五、眼科消毒隔离制度(一)人员及环境管理L工作人员衣着整洁,操作时戴口罩。进行各项诊疗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和无菌操作规范。5 .手卫生设施符合要求,干手设施避免二次污染。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6 .室内保持整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二)消毒隔离L保持室内环境整洁,每日对物体表面和地面湿式清洁,遇明显污染应随时去除污染并消毒。7 .诊室及治疗室的诊疗仪器表面每日清洁1次,患者高频接触的表面用75%酒精
17、或250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8 .诊疗器械、器具等使用后由消毒供应室统一回收处置。9 .遮眼板和眼压计一人一用一消毒,可用75%酒精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10 直接镜、间接镜、裂隙灯、眼压计、同视机等保持清洁,有污染时擦拭消毒。11 受水器或弯盘用后清洗干净,再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清洗晾干备用。12 三面镜、房角镜、超声探头使用后用碘伏擦拭消毒;激光探头的消毒遵循使用说明。13 含氯消毒剂应现配现用,连续使用不超过24小时,盛放消毒液的容器每日彻底刷洗。14 无菌物品的管理符合要求,严禁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15 .用于注射的各种针剂应一人一份,剩余的药品及时清理
18、。16 .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不得混放,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密闭转运,交接有记录。六、病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环境管理L建筑布局符合要求,流程合理,严格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2 .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手卫生设施符合要求,为非手触水龙头。3 .实验室加强通风,工作人员做好防护。(二)消毒隔离1 .工作时,应着工作服、戴圆帽、口罩,检查标本前须戴手套,操作时不得触摸检查台以外的器具和物品。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离开实验室或到污染区以外的区域必须脱掉手套,投入感染性医疗废物桶内。2 .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
19、屏。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有可能污染到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3 .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清洁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并视污染情况向感染预防控制科报告。4 .每次取材后清洁消毒室内物表、地面,掌握消毒剂的性能、使用范围及配制方法。5 .化学试剂应存放在通风良好,远离火源的地方,试剂存放地应贴有警示标识。工作人员在搬运、分装或使用试剂时,做到轻拿轻放,处理试剂时,做好防护措施,戴防护镜及乳胶手套。6 .清理的暂留标本、取材后的样本、病理腊块按病理性废物收集;废弃的二甲苯、
20、甲醛等液体按化学性废物统一收集,交有资质的部门回收处理,严禁随意倒入下水道。7 .接收胎盘、脏器、肢体等标本时应有登记,以便核查。七、放射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及环境管理L室内环境保持清洁,手卫生设施符合要求,方便取用。配备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一次性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等。8 .医务人员应根据可能的暴露风险,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为经飞沫/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检查时(直接接触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并尽量与患者保持21m的距离。9 .呼吸道感染患者接受诊疗检查时,应嘱患者遵守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病情允许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10 进行介入治疗
21、操作时,应遵循外科手术操作管理要求。(二)消毒隔离1 .严格落实手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防止检查过程中的交叉感染。2 .室内保持清洁,桌、椅、门把手、检查台每日清洁一次。遇污染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榛拭消毒。地面湿式清洁,避免杨尘,如遇血液、体液、呕吐物污染时,应先去除污染,局部用lOOO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必要时30分钟后去除消毒剂残留。3 .保持检查室候诊区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检查时,工作人员应戴医用防护口罩,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患者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必要时疏散工作场所无关检查人员,避免交叉感染。检查后对室内空气及患者接触过的环境表面进行消毒。空气消毒装置应正确使
22、用、定期维护。4 .检查时,如需接触患者的粘膜或破损皮肤时,应戴无菌手套,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5 .为患有接触传播疾病如多重耐药菌感染等患者进行检查后,应对患者接触过或可能被污染的仪器、设备、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后方可接诊下一位检查患者。6 .进行注射操作时,应一人一针一管,包括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时。各种静脉、肌肉注射药品应尽量做到单剂量注射,多剂量无法避免时应确保一人一针一管一用。7 .铅衣管理:(1)日常可用清水擦拭,保持清洁。(2)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可用软布蘸取清洁剂擦拭干净,再用消毒剂擦拭消毒。(3)含醇或含氯的消毒剂通常不适用于铅衣消毒。一般铅衣禁止浸泡消毒。日常清洁消毒推荐使用含
23、季核盐类消毒剂湿巾进行擦拭消毒。八、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及保洁措施1 .有明显皮肤感染、或患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性腹泻的医务人员不应参与诊疗工作。2 .微创手术时,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戴帽子、医用外科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施治部位应铺大小适宜的无菌单。参观人员应戴帽子、口罩,人数不应超过5人。3 .保持室内整洁,空气清新,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4 .室内环境表面如桌面、椅、治疗床及地面每日清洁消毒1-2次。(二)消毒隔离1 .操作前严格执行手卫生,进行侵入性操作时,还应进行卫生手消毒。2 .进行微创操作、针刺、针罐时,应对针刺、穿刺部位用75%酒精或碘伏棉球进行
24、消毒。消毒棉球/棉签一穴一换,不得用同一个消毒棉球/棉签擦拭一个以上部位。3 .针灸治疗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一人一针一灭菌,穴位注射一人一针一筒。4 .一次性诊疗器械应一人一用一丢弃(按医疗废物处置),不得重复使用。可复用的诊疗器械、针具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用后送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置。5 .无菌物品如棉球、棉签、纱布等一经打开24h内有效,过期应重新灭菌。6 .无菌持物钳及罐应高压灭菌,有效期为4h;碘伏、酒精瓶每周更换2次,容器应高压灭菌,一次性小包装皮肤消毒剂启用后有效期为7天。7 .拔火罐一人一用一消毒,每日工作结束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后,清洗晾干备用。8 .
25、治疗床上的枕套、床单、毛巾、治疗巾等,每日更换,遇污染时随时更换。九、超声诊断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为规范我院超声诊疗消毒隔离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一)人员及环境管理1 .从事超声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须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具备与超声诊疗环节相关的清洁、消毒或灭菌、职业安全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并落实与超声诊疗相关的规章制度。2 .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的要求,根据超声诊疗环境的不同,配备适宜的手卫生设施和用品,操作前后进行手卫生。3 .检查室内保持清洁整齐,超声仪、检查床等物体表面和地面每日擦拭清洁。窗帘、隔帘定期
26、清洗,遇污染时随时清洗消毒。4 .被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的耦合剂擦拭纸巾和探头保护套/膜按感染性废物处置。(二)消毒隔离1 .不同超声诊疗室的消毒隔离要求:(1) 一般超声诊疗室(经皮肤、粘膜或经食管、阴道、直肠等体腔进行超声检查)须做到防尘、通风、干燥,保持物体表面的清洁及诊疗床清洁,每日更换床单、枕套等,如被污染应及时更换。(2)经皮肤粘膜穿刺、活检、置管、注射药物等介入超声诊疗室应达到二环境标准,并按照手术室的管理要求对人员和器械进行管理。(3)对多重耐药菌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时,需做好各项防护,检查结束立即更换床单、枕套,对超声探头进行消毒。工作人员洗手和卫生手消毒。2 .根据超声诊疗器械
27、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超声探头须做到一人一用一清洁一消毒或灭菌。并遵循以下原则:(1)经皮肤超声检查的探头可采用具耦合功能的消毒凝胶或75%酒精进行探头消毒。(2)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或经食管、阴道、直肠等体腔进行超声检查的探头,可使用具耦合功能的消毒凝胶,并采用薄膜隔离技术,一用一换。检查完毕须对探头进行有效的清洁和消毒。(3)手术中超声探头可采用低温灭菌方法灭菌。使用消毒耦合凝胶外套无菌膜。(4)每班次检查结束后,须对超声探头等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处理,干燥保存。(5)对完整皮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时,无需进行皮肤消毒。对有开放性伤口、皮肤病、皮肤感染性疾病患者或多重
28、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时,应对患者的受检部位进行皮肤消毒。3 .每班工作结束后,对超声主机操作表面频繁接触的按键、手柄和电缆线等部位进行清洁,必要时进行消毒。4 .选择的消毒剂、具耦合功能的消毒凝胶应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有效证件。不推荐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无机抗菌剂纳米银和对人体有一定毒性的乙二醇等,禁止使用含有纤维素的消毒凝胶。5 .耦合剂的使用与管理:(1)所有侵入性操作或探头接触无菌组织、破损皮肤、手术切口时均应使用无菌耦合剂,旦耦合剂为独立包装,在有效期内使用。(2)对婴儿进行超声诊断、治疗时,应使用无菌耦合剂。(3)挤压耦合剂时,瓶口不能接触探头。(4)不宜对耦合剂进行分装。
29、(5)耦合剂应保存于清洁、干燥、通风处,温度40。三、超声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按照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关要求进行分类收集,做好交接及转运。十、急救转运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环境管理L对车内座椅、担架、车载仪器、地面等进行清洁消毒,每天至少1次;遇有污染时及时清洁消毒。2 .车内宜配备血液(体液)溅污处理箱,便于及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3 .抢救仪器及车内物品表面每次使用后清洁消毒。4 .转运感染病患者后根据病原体传播特点进行适宜的终末处理。(二)消毒隔离1 .车内和出诊箱内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手套被污染时避免触摸车内环境表面。2 .配备专用急救防护用物箱,备齐防护用品,
30、包括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医用外科口罩及医用防护口罩、手套、隔离衣,方便医护人员随时取用。3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采取额外预防措施。4 .转运过程中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飞溅及引发气溶胶的操作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等。5 .所有诊疗器械、器具应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喉镜使用后,应彻底清洁,镜片应达到高水平消毒或灭菌,镜柄应达到中水平消毒,有条件时,可选择一次性喉镜套、喉镜片。6 .简易呼吸器一人一用一消毒,应达到中水平以上消毒。7 .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应保持清洁,污染时及时消毒,消毒方法应循产
31、品说明书,消毒剂或消毒方法应与设备材质兼容。(三)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的转运管理1 .有条件时,应使用负压转运车,非负压转运车应保持转运途中通风良好。2 .病情允许时,患者应戴医用外科口罩。3 .指导患者遵循呼吸道卫生。4 .转运中避免进行产生气溶胶的操作。5 .转运结束后,及时对车辆进行终末消毒。十一、医院候诊区消毒隔离制度L候诊区(包括门诊、各诊区及住院部各候诊区)随时保持清洁,湿式清扫每日至少2次,人流量多时应增加清洁与消毒频次。2 .候诊区应有通风设施,保持空气新鲜,在冬春季节呼吸道疾病流行时,应加强空气消毒。3 .候诊区内的物体表面如候诊椅、窗口及台面、门把手、水龙头等公共设施每日擦拭
32、清洁2次,遇有传染病流行时期,用500mgL含氯(1:100)消毒液擦拭消毒。消毒剂的选择应考虑其对物体表面的腐蚀性等因素。4 .如遇有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时,应先去除污染,局部用100omg/L含氯(1:50)消毒液消毒。5 .卫生间应随时保持清洁。在夏秋季节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加强消毒,每日用100omg/L含氯(1:50)消毒液喷洒、擦洗便池。6 .候诊区内禁止吸烟及从事污染环境的其他活动,不得在候诊区内出售商品和食物。十二、食堂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L工作人员上班时衣、帽、工作服干净整洁,保持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手。7 .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食品卫生知识、消毒隔离知
33、识和岗位职责的培训I。8 .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从业前的体格检查,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每年体检一次。对有消化道传染病、化脓性皮肤病应调离工作岗位。(二)卫生保洁措施L室内布局合理,厨房与辅助用房分开,厨房内布局应做到生进熟出一条龙。2.厨房内应有防蚊蝇、防尘、防鼠、防螳螂设施。洗抹布、肉、菜的水池应分开,用后及时清理,保持清洁卫生。(三)食品卫生管理1 .保持食品的清洁卫生,防止食品在加工、运输、分发过程中被污染。2 .食品应按未处理品、半成品、成品分别放置,生、熟食品分开。应有防毒、防鼠、防蝇、防虫和控制温湿度的设施,严禁污染、变质食品入库。3 .操作台面、切菜板、菜刀等做到生、熟分开;冰箱应定期
34、擦拭,保持清洁,必要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公用食具用后必须消毒备用。4 .食品的制作过程必须严格执行卫生标准,熟食不得长时间存放。对剩余饭菜,特别是肉、鱼类再食用前必须检查,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四)消毒隔离1 .室内保持清洁,通风良好,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有灭蜂螂、蚊蝇、老鼠等虫媒的措施。2 .厨房的门、窗、桌、餐具、地面每日擦拭或清洗,餐具用后尽可能放入柜橱内,拖布分室使用、放置。3 .配餐室的台面,在配餐前后应用清水擦拭,抹布每次用后应清洗消毒。4 .参加售饭和送饭人员必须衣帽整洁,戴口罩,洗净双手,再分发食品。5 .送病区的食具用后应刷洗消毒,可选择蒸气消毒15min后备用,洗碗用的布料
35、每次用后与餐具一起消毒。6 .送饭车使用前后应擦拭干净,每周用洗涤剂彻底刷洗一次。十三、医院空气净化系统感染管理制度(一)目的规范医院空气洁净系统的管理,保证空气净化效果。(二)内容L后勤部负责空气洁净系统的维护、保养并记录。使用科室按要求做好回风口的检查,每日检查洁净系统运行后室内显示的各项指标的达标情况,并有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与后勤部联系。感染预防控制科对洁净系统的使用、维护保养及监测工作进行监督。2 .风机组维护与保养(1)粗效滤网宜每2天清洁一次,12月更换一次。(2)中效过滤器宜每周检查一次,3个月更换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更换。(3)亚高效过滤器宜每年更换,发现污染和堵塞及时更换。3
36、.循环机组维护与保养(1)粗效滤网宜每周清洗1次,12周更换一次。(2)中效滤网每月更换1次。(3)高效滤网2年更换1次。4 .风口维护与保养(1)末端高效过滤器宜每年检查一次,当阻力超过设计初阻力160Pa或已经使用3年以上时更换。(2)洁净区域回风口过滤网每周清洗消毒一次,每年更换。特殊污染及时更换,并用消毒剂擦拭回风口内表面。(3)排风口过滤网每月清洗一次,送风口每月擦拭一次。(4)中效过滤器每年更换,发现污染和堵塞及时更换。5 .其它维护与保养(1)每日检查洁净系统机组环境及运行情况。(2)每周检查制冷情况下冷凝水接水盘的排水管,发现脏堵应及时处理。(3)每月检查新风口的防虫网、防雨装
37、置及风道与新风口的衔接密封性,有损坏或异常情况及时处理。(4)每月对洁净机组内部设备如温度传感器、灭菌灯等进行清洁消毒。(5)每季度检查并维护表冷器/换热器翅片和循环水系统,包括清洗过滤器、盘管内腔除垢等。(6)每年进行相关检测,当高效过滤网更换后,还应增加对过滤器滤芯及其安装边框完整性验证。6 .更换负压洁净手术室排风高效过滤器时,应佩戴护目镜、口罩和防护手套操作,以减少感染风险。更换下排风高效过滤器应按感染性废物处理。十四、医院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管理制度(一)目的保证输送空气的卫生质量,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在医院内的传播。(二)内容1 .相关职责(1)后勤部负责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38、,对维护保养人员进行中央空调和通风系统的使用、维护、保养及消毒相关法规、标准等知识的培训。(2)感染预防控制科对中央空调和通风系统维护保养及监测工作进行监督。(3)使用部门检查中央空调和通风系统运行后室内显示的各项指标的达标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后勤部门联系。2 .中央空调和通风系统的安装应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和相关卫生标准的要求。3 .中央空调和通风系统的新风应直接来自室外,严禁从机房、楼道及天棚吊顶等处间接吸取新风。新风口应当远离建筑物的排风口、开放式冷却塔和其他污染源,并设置防护网和初效过滤器。4 .中央空调和通风系统应具备应急关闭回风和新风的装置、控制空调系统分区域运行的
39、装置、空气净化消毒装置、供风管系统清洗、消毒用的可开闭窗口。5 .新建、改建、扩建的中央空调和通风系统行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卫生学评价,评价合格后可投人运行。6 .后勤部负责中央空调的卫生管理工作及相关卫生知识培训,建立健全中央空调和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制度,并张贴在空调主机房。7 .空调机房内应保持清洁、干燥,严禁存放无关物品。8 .医院中央空调系统应按要求进行清洗消毒,并有记录。(1)每年清洗空气处理机组、新风机组、风机盘管、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2)空气过滤器的检查、清洗消毒及更换周期。过滤器种类检查周期评价指标管理要求新风入口过滤器7d(多风沙地区宜更短)网眼被堵塞50%清洗
40、并消毒重复使用型粗效过滤器20d网眼被堵塞50%清洗并消毒一次性使用型粗效过滤器W2个月阻力高于额定初阻力50Pa更换中效过滤器W4个月阻力高于额定初阻力60Pa更换(3)出现冷凝水中检出嗜肺军团菌,送风卫生指标不符合要求,风管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菌总数不符合要求时应对集中空调系统的相关部件进行清洗消毒处理。(4)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相关清洗消毒及效果监测见附件。9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测:(1)以下检测项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冷凝水嗜肺军团菌监测。送风卫生检测:包括PMl0、细菌总数、真菌总数、B溶血性链球菌及嗜肺军团菌。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2)每2个月对空气处理设备的空气消毒装置、过滤器、换热器盘管、凝结水盘以及设备的箱体内壁表面进行生物污染物污染状况检测。10.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空气传播性疾病时,应及时关闭所涉及区域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并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对所涉及区域及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IL后勤部应建立中央空调系统安全应急预案,应急事件发生时,按要求启动该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