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19909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策略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策略研究一、序言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商业银行就经历了一场剧烈的变革金融脱媒,这场变革最早出现在经济金融发达的美国,并成为完整经历金融脱媒的成功典型。美国金融脱媒现象比较明显的出现在Q条例颁布后,美国国内长期的高通货膨胀率使得市场利率开始明显上升,并超过Q条例对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规定的利率上限,为了资产的保值和追求更高回报率,大量储蓄存款流出银行体系进入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商业银行资金来源R益枯竭;同时为了摆脱分业管制和Q条例等的限制,市场主体创新火热,货币市场基金等应运而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资本市场也发展迅速,企业找到了更为便利的融资渠道一一脱离传统银行中介的直接

2、融资,于是金融脱媒现象应运而生。金融脱媒的出现给商业银行造成了经营困境,但也带来了更高层次发展的机遇,美国商业银行正是抓住了这个机遇,勇敢创新,改变了传统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成功的经受了“金融脱媒的考验,逐渐发展成为有竞争力的全能型商业银行。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国民财富的不断增加,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脱媒现象在我国己经显现,并有加深之趋势。因此,及早深入的研究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脱媒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找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将具有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中,银行在整个经济、金融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

3、喻,它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有着很大的不同,同样遭受金融脱媒,所反映出来的状况却不尽相同。特别是2010年以来,我国开始面临市场上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央行两年来连续5次加息,1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宏观经济形势和趋紧的信贷政策加剧了金融脱媒趋势。那么,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定位、确定脱媒的发展程度、衡量脱媒的利弊、制定长远合理的发展战略?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站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立场来分析“金融脱媒现象并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目的。二、金融脱媒基础理论概述(一)金融脱媒的概念金鬲的兑媒也称资金的体外循环,是指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壮大,资金绕开传

4、统的银行的体系,通过一些新的手段和机构绕开商业银行,从而直接输送到资金需求单位。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金融的去中介化现象逐步扩大。从贷款市场看,资金的需求方在绕开高成本的银行去获得自己,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和商业票据就可以获得资金,而无需再向银行借款。从借款市场看,资金绕开低利率的银行系统,直接流向高利率的基金、股票等领域。(二)金融脱媒起源和现状金融脱媒最早出现在美国,大约在上个世纪60年代,很多企业转向依靠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股票和债券来融资,此后很多企业纷纷效仿,金融去中介化愈演愈烈,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商业票据的发行取代了部分银行对公司的短期信贷,与此同时,居民也倾向于比储蓄收益更大的股票和

5、基金,商业银行的原有业务受到巨大冲击,利差收入大大减少,传统的银行业务已不足以让银行维持现状,很多银行转而采取相应的丽寸措施,以变革求生存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通过银行间接融资在中国经济中占据重要比例,相关资料显示,到2006年底,银行货币存款达到36.6万亿,股票市场的市值为3.4万亿,银行贷款比例仍然高居79.2%o故而,随着直接融资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现阶段中国金融也的现在是脱媒趋势已经形成,但是还未完全“脱媒,传统商业银行的势力仍然很大。三、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一)金融脱媒改善了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外部环境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渠道逐渐拓宽,改变了过去企业高度

6、依赖银行贷款融资的局面。长期以来,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偏高和银行风险过于集中,一方面也是由过去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经营绩效差、对银行贷款高度依赖形成的高负债率造成的。现在,随着金融脱媒的深化,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增加股本的比例,以降低融资成本和负债比率,并可以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来补充短期流动资金,有效的分散了银行体系的风险,改善了商业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另外,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单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导致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落后、经营风险积聚、资本充足率低和经营绩效不佳的根本原因,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和股份制改革创造了条件。从2003年底的中国

7、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到2009年的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国有商业银行用了6年时间基本完成了股份制改革。通过股份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开上市的股份制改革,完善银行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初步建立现代银行制度,为我国银行业向富有竞争力的全能型银行发展奠定基础。(二)金融脱媒为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创造机遇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被替代,然而金融脱媒也为新的业务发展创造了机会和空间。首先,资本市场的发展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然而会有一部分资金以金融机构同业存款等的形式回流至银行。其次,企业也会随着可投资品种和自有资金的增加,市场主体和风险意识的提高,更加注重现金

8、和资产管理,这无疑为商业银行开拓相关中间业务提供了机会。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为顾客提供多样化的投资组合,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风险收益偏好,增加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吸引力,从而将以存贷差为主的利息收入模式转化为以手续费等中间业务为主的m环IJ息收入模式。除了代理理财,支付清算等低端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应该向领域更广的资产管理、投资银行、资产证券化、信用担保、信息咨询、融资融券企业兼并收购、基金证券保险的代销和托管等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拓展,增加非利息收入来源,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加快全能型银行建设步伐。(三)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和盈利能力造成负面影响首先,从资产业务来看,金融脱媒导致商业银行的贷

9、款增长速度下降。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的便利,大中型优质企业通过股票、债券、短期融资券等筹集资金,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创业板、货币市场基金、短期融资券等获得资金支持,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大大降低。2011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2z83万亿元,其中企业债券净融资1.37万亿元,同比多2595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0.6%,为历史最高水平,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其次,从负债业务来看,金融脱媒导致大量储蓄存款流出银行金融机构。随着证券市场上的投资品种不断增多,并且越来越个性化,能够满足市场主体不同的消费需求,有趋利性倾向的市场主体投资热情高涨,从而对商业

10、银行的存款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再次,从盈利能力来看,商业银行传统的利差收入呈现减少趋势,盈利能力下降。由于金融脱媒会直接导致商业银行一部分优质客户流失,为了稳定现有客户,挖掘新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商业银行不得不采取优惠措施和新的营销策略,导致营销成本上升,从而缩减利润空间;另外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上的垄断地位受到削弱,直接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经营规模小、资金成本高、贷款定价能力低、利润来源相对更加依赖存贷利差,同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更加处于劣势地位。贷款方面,信贷从紧的情况下,不仅大型企业开始转向债券和股票市场,大量的中小型企业也很无奈的脱媒。从今年

11、上市银行的财务报表可以看出,银行利润增长最快的业务模块是中间业务,其中大部分是债券承销商和各种创新的金融产品销售收入。止匕外,由于紧缩,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得到贷款,被迫转向民间借贷领域,这也导致了社会资金的注入,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四)金融脱媒分流了银行的部分优质客户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有了更好的融资渠道直接融资,融资成本较低而且融资效率比较高,于是商业银行原有的优质客户业绩优良且资金调配能力较强的大型上市公司会直接通过股票、债券或者成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筹集资金,不再高度依赖银行贷款这种传统的融资方式。随着短期融资券以及创业板市场的推出,给质地优良的中小企业也提供了更为便利的

12、融资渠道,部分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同时也导致商业银行丧失了这一部分优质客户。金融脱媒不仅造成商业银行流失大量优质客户,分流了企业在银行的存、贷款量,还使得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遭遇重大变化不得不增加信用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客户和零售客户,加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压力。(五)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无处不在,不同的业务具有不同的风险。面对金融脱媒的挑战,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脱媒导致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短期化而企业贷款长期化,银行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期限不匹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种依靠短期资金

13、支持长期贷款的现象使得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加大。2011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大幅波动,每逢季末存款都会大幅增加,然后到下一个月存款又会再度流出银行,使得银行资金来源不稳定,加大了流动性管理难度。随着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优质客户形成的分流压力,未来风险相对较大的中小企业贷款在银行信贷业务中的比重将会大大提高,商业银行客户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和贷款定价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接融资的发展使得市场波动加大,利率、汇率等Ilj场风险会导敛丽业银行投融资成木发生变动,因此在金融脱媒景下商业银行也必须注重对市场风险的防范和管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全面风险管理方而缺乏经验,而利差收入又一

14、直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化,金融脱媒会导致我国银行利差收入进一步缩小,影响其盈利能力。四、金融脱媒出现的原因分析(一)制度创新和变迁随着中国间接融资的不断壮大,金融市场的风险也随之增高。同时,由于信托、基金、股票、债券、保险等金融市场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资本市场的融资效率。因此,中国金融改革的目标就是通过制度安排,进行金融业的顶层设计,重构金融市场的格局。(二)外资金融机构的冲击。中国加入WTO以后,金融领域逐步对外资开放,国外大量的金融机构进驻中国市场,分散了中国居民原来的存款流量,不仅如此,这些金融机构以期高标准的服务质量,逐渐稀释了原来属于商业银行的融资安排方

15、面的业务。(三)中国的股票市场逐渐走向理性和成熟随着一些原来困扰股市发展的因素逐渐被剔除,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向深层推进,中国股市相关的法律法律大量出台,这些都是股市新的发展契机,中国的股市发展正处于一个转折性的发展机遇期,股市的投机行为逐渐减少,其融资更能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了金融脱媒的深化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现有银行体系依靠利差获利的能力逐步降!氐,随着理财观念和理财工具的推广,居民的自己比如涌向投资回报率高的其它资本市场,商业银行原有的盈利模式将发生重要转变。五、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的策略(一)抓住机遇,增长方式调整发展战略,转变经营方式大企业优质客户的流失迫

16、使商业银行调整客户结构,将服务重点对象转向中小企业和个人金融。为此,商业银行应该分类进行深入细致的行业分析和客户需求分析,并逐步建立起一套大中小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级体系。大企业一向是各大银行争夺的优质客户,但是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大型优质企业逐渐摆脱银行这一中介转向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面对大量优质客户的流逝,银行在忍受割肉和被抛弃的疼痛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创新,希望能继续为这些曾经的合作伙伴提供服务。凡事都有两面性,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商机,同样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商业银行也不甘落后,努力学习并为大企业提供与资本市场融资相关的金融服务,不但又留住了大企业客户,而且还增加了新的利润来

17、源大量的中间业务等非利息收入。面对传统的银行业务被直接融资市场所分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成为各商业银行的战略重点。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指明中间业务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在传统银行业务受到挤压的时候,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寻找新的银行业务,拓展收入来源,零售银行业务就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山于零售业务的风险相对较小,而且目前我国零售业务的发展起步缓慢,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消费需求,这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无论是信用风险的控制还是盈利能力的提高,都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商业银行应该及时抓住这一机遇,转变经营策略,改变主要依靠利差收入的

18、利润增长模式。首先大胆开发有潜力的客户群体,了解客户需求,然后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零售业务,并注意用精细优质的服务和个性化产品创新设计满足客户需求,进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留住客户。目前的信用卡业务、耐用消费品贷款、住房抵押贷款等零售银行业务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将服务对象延伸至具有消费需求和未来偿还能力的客户群体会大有作为,例如80、90后一代高校在读或者已工作学生将会成为未来消费主体。(二)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带来各种机遇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了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风险,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还存在

19、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不良贷款率依然偏高,银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偏弱,资本充足率水平整体依然偏低。虽然近期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10年12月末,我国共有281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超过8%,但这不管是与本国银行总数相比,还是与国外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相比,我国银行的整体资本充兄率水平依然偏低。因此,资本市场的发展在为商业银行发展提供各种机遇的同时也放大了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极有可能发生经营危机,例如美国次贷危机中大量倒闭的银行就是一次惨痛的教训I。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在总结借鉴国际银行风险管理经验的同时,改革传统的风险管理方法,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逐步建立一套完

20、善的内部评级机制和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全面提高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三)大小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优势,竞提升自己的核心争力本文根据银行的资产规模来界定大、小商业银行的分类,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5家大型商业银行归类为大银行,将除大型商业银行之外的其他银行金融机构归类为小银行。从图可以看出大小银行呈现数量和规模的双金字塔结构:大银行数量少,小银行数量多;大银行规模大,小银行规模小。在融资的过程中,由于资金的提供者与资金的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使银行经营充满风险,所以按照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大、

21、小商业银行由于自身优劣势在选择服务对象时也会箱所偏好。大银行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巩固大型优质客户的同时,利用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之提供更多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同时重点发展中间业务、零售银行业务、网上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针对高端客户的私人银行业务),并通过参股、并购等手段扩大资本实力和业务经营领域、范围,实现国际化多元化经营,力争成为国际化的多功能银行。小银行也要利用自身优势和目前政府针对中小企业信贷的优惠政策,将业务重点放在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中小企业融资上,在自身积累和国内外借鉴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做好做大做强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挖掘与之相关的中间、Ik务和潜在客户逐步形成自己的一批中小企

22、业优质客户,努力成为区域内优秀模范银行;另外也要JI则Z资本市场的发展,灵活应对金融脱媒的冲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使利润来源多元化,增强自身竞争力。(四)提高银行的外部效应提高商业银行的外部效应,主要是提高银行为顾客服务过程中的顾客价值,以此来提高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忠诚度,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利润。如前所述,服务业中与顾客的让渡价值相关的因素有:为顾客创造的服务效用、服务过程质量、服务的价格与获得服务的成本。前两者为顾客总价值,后两者为顾客总成本,下文便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分析。提高顾客的服务效用,首先应该保证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与服务,能满足客户需求。但我国商业银行在尝试提高顾客服

23、务效用中,应该避免盲目求大,“求全而忽视对客户的市场细分。应该认识到任I可一个金融企业,无论其规模如何,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不可能满足全部市场的需要,而只能满足其中的一部分。而且,顾客的价值是有差异的,银行不应该期望满足每一位客户的要求,而应当抓住最有价值的客户并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同时也可以避免因盲目投资而造成的资源损失。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化道路上,各银行为实现盈利目标的首要举动是扩大业务范围,而且,按照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这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产品的增多,对众多金融产品管理的难度会增加,一家商业银行不可能做好全部的工作,而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最具优势的部

24、分。且结合前文分析来看,把主要精力放在优势业务上也有利于银行形象的塑造。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目甜在扩大业务的同时,要注意挖掘自己的独特优势,发掘潜在客户群。提高服务效用还要做好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银行要利用新技术和新金融市场体制,适时地创造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需要。如针对届民个人的收i结构为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一卡通;针对中产阶层收入特点为其设计个性化地财服务,JT发投资连接型保险、银保、银证联合等产品和服务。此外,在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方面,银行积极推出旅行支票、卖方信贷、分期支付消费贷款、信息咨询服务、个性化理财服务等符合顾客需要的新业务,还有ATM、电话银行、网络银行的使用都提高

25、了顾客的服务效用。但是,创新金融产品不是盲目跟风,盲目引进和开发新项目、新产品,而要符合自身实力与特点.同时,创新金融产品还要学会运用现代市场营销手段及时抓住潜在的市场需求,并把新产品、新服务及时传递给客户。银行业只有不断地开发客户新需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降低顾客总成本。在顾客总价值不变的情况下,总成本越低,顾客的让渡价值越高,银行就越能吸引顾客。结合M外商业银行的发展可知,这些成本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会依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运用、专业化经营、银行机构之间的联合,他们也的确能很好的降低顾客的产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和精力成本。在我国各企业、各银行都在人力借助高科技降低产

26、品成本、提高经背效率的情况下,银行业的电子化经营合作化经营显得尤为重要。六、结论金融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而作为金融业核心的商业银行则更受关注。但是,在金融业的市场化中,金融中介机构尤其是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其中介作用逐渐削弱,很多国家都出现过金融脱媒现象。对于金融脱媒的产生,一般原因在于金融政策法规对银行存款利率、业务范围和经营地域的各种限制降低了银行竞争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银行原有的信息成本低和处理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优势;而企业和居民投融资环境和理财观念的变化降低了银行的盈利能力。金融脱媒的结果是银行的存贷业务减少、利息收入降彳麻口经营管理、风险管理的难度增加。由于脱

27、媒给银行带来的威胁,银行必须采取措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因而,当国外出现金融脱媒时,他们纷纷并购以扩大经营规模、通过各种措施提供全能化服务、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在国外的研究中,具体的措施包括了进行市场细分、提供有特色的产品、专业化经营、增加风险贷款等等,都显示了国外商业银行在为客户服务中的优越性。虽然,本文对银行和金融脱媒的分析还不完善,有很多地方考虑得不够仔细或没考虑到。如对国外商业银行的分析与借鉴不深入、在提高银行内外部效应的措施上比较抽象而不具体等等,这些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学习与实践研究。但是,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经验的积累,在激烈的竞争中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尽早做好充足准备,

28、就能应又或艮行在经济发展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参考文献梁涛.分业监管模式下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J.发展研究.2013(09)2魏永芬,赵桂娟.我国影子银行发展问题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05)3陈坤,孙伟我国影子银行的研究分析及监管建议J.中国商贸.2013(22)4冯曰欣,姜白白,许骁.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3(02)邓向荣,苗萌萌.美国社区银行发展及启示J.中国金融2013(04)6卢盼盼,张长全.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稳健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3(01)刀唐黎军.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的应甜g施J特区经济.2012(04)8严正,于瑶.美国混业经营制度的产生与中国金融制度的发展J.当代经济.2012(07)9冯日欣,刘砚平.金融脱媒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变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01)10彭阳,王燕.我国金融脱媒度量问题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04)11唐旭.金融脱媒与多层次金融市场几新金融2006(Sl)12谢平.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J.经济研究.1992(11)13陆岷峰,任亚军,施勇.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J.上海金融.2008(06)14吴修翠.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基于顾客价值的应对策略分析J.价值工程.2008(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