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21918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完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完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完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完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完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L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哪个。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答案:Do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什么。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答案:Bo3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什么。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识活动D.实践活动答案:Ao4 .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谁。A.赫尔巴特B,杜威C,夸美纽斯D.洛克答案:Bo5 .培养劳动者是什么。A.社会

2、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8 .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答案:Ao9 .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谁。A.杜威B.斯塔弗尔比姆C.泰勒D.裴斯泰洛齐答案:Co10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什么。A,直观性原则11 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答案:Ao8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什么。A.实验法B.讲解法C.讨论法D.演示法答案:Do9 .马克思认为,实

3、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什么。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10 德、智、体全面发展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答案:Co10.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哪个。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C.教师资格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答案:BoIL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什么。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的要求D.课程管理层次答案:Co12 .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什么。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8. 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

4、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答案:Ao13 .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什么。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答案:Co14 .正确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教学方法则是实现教学策略的具体手段。因此,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15 .各学科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因为各学科教学可以通过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16 .道

5、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是由皮亚杰提出的,该理论认为道德认知是在认知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17 .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京师同文馆,该学校于1862年由清政府开办,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开端。18 .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平行管理,即班级内部的权力分配是平等的,班级管理应该是学生自我管理和教师引导下的群体管理。19 .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是一种较全面且应用广泛的品德评价方法,该方法可以评价被评价者的品德情况,同时也可以评价其研究成绩和行为表现。20 .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相对评价,因为评价的标准是相对于其他竞争者的表现而言,而不是绝对的标

6、准。L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遍性,是法律规定的。21 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22 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三个主要领域:认知的、情感的和动作技能的。23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质量标准。24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25 理想信念是道德之本,教育观念是师德之魂。26 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主要是由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和不作为侵权行为造成的。27 平等、民主、合作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28 教学大纲侧重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

7、而课程标准除了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外,还关注学生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9 .课程综合性是新课程的特点之一,其综合性表现为加强学科综合、设置综合课程和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30 .教学大纲相对强调教师的教,而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的学,强调研究的过程与方法。31 .新课程标准从内容上看,关注学生的研究兴趣与经验,以及终身研究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32 .校本课程是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33 .传统的课堂教学被认为偏重科学世界,离开生活世界和儿童世界。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发展,需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34 .根据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将其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这样

8、的划分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35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从普通职业型转变为专业职业型,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这是教师发展的必经之路。36 .教师侵害学生受教育权的表现形式包括:侵犯学生受教育机会平等的权利、侵害学生参加考试的权利、侵犯学生上课研究的权利、侵害学生受教育的选择权和侵犯学生在升学、复学方面的同等权利。37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以爱为基础,信任、理解学生,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讲求民主,宽松和谐,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38 .确立三维目标有利于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注重研究主体的实践和体验,注重研究者的研究经历和研究经验,有利于学

9、生在研究中掌握方法,使课程本身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激发学生的研究潜能。39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行为需要从重知识传授向重全面发展转变,从“大一统”教育向让每一个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从“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从重结果向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从知识权威向平等和谐转变,从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40 .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在于淡化甄别与选拔,重视发展,在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关注个体差异,在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在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41 .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和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

10、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坚持终身研究,实现角色的转变,并提高育人责任感。23、某校初中二年级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讲话,经老师多次教育仍无改变。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教。班主任赵老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赵老师认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研究,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于是他多次找费某谈话,要其自动退学。费某在老师的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便于2002年5月20日,未经家长同意,辍学回家。这位班主任老师的做法不合理,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教师应该依法执教,不能随意不让学生上课,更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和感情

11、用事。后进生的转化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偏爱,要讲究教育艺术。24、结合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实际,谈谈从“知识本位”教学设计向“育人为本”教学设计转变的基本要领。教学设计要实现从“知识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变,即从单一的知识目标向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的目标转变。内容选择和转化要实现从“封闭、单一、确定性内容”向同时兼有“开放、多元、不确定性内容”转变。教师要变单向学生传授固定知识向促进学生学会研究转变,要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展,要不断增加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由过去过份关注教师的教向更多关注学生的研究兴趣、要求、体验等转变。在教学过

12、程中,要由过去过分关注结论、结果向同时关注过程、方法、态度等转变。在教学评价中,要由过去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向同时关注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培养学生丰富个性等转变。25、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的经验是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没有反思的经验是封闭的、僵化的和有局限的。在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以下功能:(1)反思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2)反思使教师隐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3)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