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22303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兴旺国家先后掀起面向21世纪的根底教育课程改革浪潮。几乎所有国家都开始将技术和生产劳动引进整个校内外活动之中,并成为整体课程设置中的内容。我国从80年代初正式开始使用“劳动技术这个课程名称。纵观人类社会的开展,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局部,也是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技术的开展水平反映了社会的开展水平。因此,劳动技术教育是一种提高未来社会成员根本技术素养的教育,是一种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开展的教育,是一种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在根底教育阶段,劳动技术课程是中小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活动或者与他人

2、合作,在设计、制作、使用、维修等一系列劳动体验和实际探究的技术活动过程中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作,增强技术意识,提高技术素养的一门根底课程。劳动技术课程具有如下特征:实践性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程区别于其他知识类课程的最大特点。任何技术知识、技术操作、技术意识的形成都不可能脱离学生亲身的技术活动体验。要求每个学习者都要通过技术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提高运用能力。综合性劳动技术课程融科学、技术、人文于一体,它涉及到设计、材料、工艺、能源、环境等技术领域。它需要学生运用数、理、化、生、美等多门学科的知识,通过技术活动,实现知识内化,提升综合应用的能力。创造性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给学生提供较多自主探窕、创新

3、应用、创造创造等空间的课程,有利于唤醒、激发、提升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开展。(二)、课程理念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根底教育的必修课程,其根本使命旨在全面提高国民的根本技术素养,培养具有技术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劳动技术课程应表达以下根本理念:1、以提高技术素养为目标,关注学生终身开展劳动技术课程以学生开展为本,培养学生使用、管理、评价和理解技术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劳动技术课程在技术教育过程中,综合“科学与“社会(即STS)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认识技术的本质、作用和价值,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使学生在实际体验和实践探究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技术能力、技术意识,形成一定的与技术

4、相联系的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平安意识、经济意识、伦理意识、审美意识以及推动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及其终身开展的要求奠定根底。2、以掌握根本知识、技能为基点,促进学生对技术的理解与应用劳动技术课程以劳动教育为引导、以技术教育为主干、以实际工程为载体、以探究学习为方法,建立起一个科学的现代化的学科新体系。课程内容以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开展为线索,让学生在这些领域掌握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重视对技术的理解,结合现代技术的内容,加强传统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设置根底型、拓展型、研究型的课程,课程的内容具有弹性和选择性。3、以激发技术学习的兴趣为引导,开发学生的

5、创造潜能劳动技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技术问题,培养学生对技术学习的兴趣,树立技术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4、以解决实际技术问题为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人们用技术来改造自然界以适应自身的需要。技术存在于生活和生产的过程中,涉及设计与制造、能源与动力、农业与生物、电子电工等领域。劳动技术教育通过设计一个工程、完成一件制作、满足一种需求、解决一个问题等活动,让学生经历需求的产生、方案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工具的使用、评估与改良等过程,掌握根本的技术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知

6、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活动着重于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5、以实施多元评价为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技术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变化和开展,重视个性的形成。依据评价内容、评价手段及评价行为,进行多元化、开展性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评价真正起到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个性开展的作用。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中小学劳动技术学科的总目标是通过学科教与学的实践,使每个学生都“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

7、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概括描述:1、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有关材料、工具等根本知识;学会加工、制作、表达的根本技能,重视技术活动中的操作标准;认识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了解技术的一些根本要素和核心概念。2、使学生了解技术活动的一般过程;掌握根本的技术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3、使学生接受劳动观念和创新精神的熊陶,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初步建立技术价值观;形成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团队意识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激发振兴中华、效劳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阶段目标1、小学小学作为技术素养的启蒙阶段,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技术学习兴趣、根本技能及根本的操

8、作标准。(1)知识与技能了解身边常见事物的根本技术内容及制作的简单加工方法了解假设干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加工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初步学会根据设想选择材料能正确使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手工工具,并能合理地选择工具能识读一些简单的图样,并利用工具平安、有效地对材料进行加工(2)过程与方法从某些熟悉的环境出发,利用已有知识及调查的结果,产生技术需求通过对各种想法的选择制订出一个设计草案并能给出选择的理由通过语言、文字、简单的图示对设想和作品进行描述或介绍根据设想及使用情况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估并能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建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勤俭、负责、守纪的劳动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养成珍惜劳动成果、保护

9、工具、节约材料的习惯培养对技术问题的兴趣,引发探究的欲望形成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气氛,养成老实、负责、进取、热爱生活的精神品质培养不怕挫折、勇于创新的精神了解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2、初中该阶段对小学与高中阶段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着重于培养学生根本的技术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1)知识与技能知道常见材料的特性,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施对常见材料进行简易加工掌握简易设计与制作的根本步骤,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制作简单的技术作品在制作和改良技术作品的实践过程中,能从多方面作出有一定根据的评价(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发现自己或他人的需求,确定设计的要求和构思的方案通过语言、文字或简单的图样表

10、达设计的意图通过评价与交流,发现和提出技术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修改原来的设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技术实践活动中,深化劳动体验,初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关注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技术问题,根本形成持续而稳定的技术学习兴趣,具有初步的技术意识和创新意识理解从事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质与态度,能够平安而负责地参加技术活动;具有初步的与他人进行技术合作、技术交流的能力认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高中该阶段着重于开展学生对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以提高其技术素养,使学生能正确地使用技术,客观地评价技术。(1)知识与技能理解生活、生产中常见材料的特性和用途,能从质量、效益、环保等多角度分析比拟,选用适宜的

11、材料学会使用常见的工具和简单的设备,了解一些比拟先进的工具、设备能够依据技术图样安排工艺,完成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作品制作知道技术的一些根本要素:设计、加工与制作、检测与使用、评价与改良了解技术的一些核心概念:系统、“资源”(包括工具和机器、材料、信息、能源、资本、时间和人力等)、“制约条件”、优化和权衡、“过程、控制”等(2)过程与方法在技术活动中,能选择适宜的材料和工具、运用合理的技术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交流和评价,开展技术思维通过调查分析他人与社会的需求,运用一定的技术原理和方法进行技术设计活动,提出设计方案,用图样和文字正确表达设计意图,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获得反应,修正和优化设计

12、方案能够依据技术图样,安排工艺,标准使用工具设备,进行实际加工和装配,完成作品制作任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和保持技术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关注技术对社会开展的影响尊重技术和技术人才,认识技术的价值观,为进入技术世界做好准备增强劳动观念,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合作意识、质量意识、经济意识、环保意识和伦理意识等养成积极、负责、严谨、平安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勇于技术创新,追求精益求精,坚持实事求是认识到技术对社会、经济开展的意义,并能对技术进行客观的评价课程设置(一)、学段设置劳动技术课程设置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四、五年级第二学段:六至九年级第三学段:十至十二年级(二)、课时安排根底型课程局部的课

13、时安排:第一学段:共68课时第二学段:共170课时第三学段:共136课时四至五年级每课时以35分钟计,六至十二年级每课时以40分钟计。四至十一年级每学年以34周计,十二年级每学年以30周计。说明:各学科根底型课程局部的总课时是指令性的,各校要严格执行。在指定的学段范围内,各学科课程的课时具体安排(各周课时安排,起始年级确实定等),由学校统筹。内容与要求(一)、四至五年级1、根底型课程局部(1)问题与设想问题与设想局部为设计的根底,主要从产生并确定需求、收集信息、提出并表达设想、选择工具与材料、拟定工艺等方面对教材.、教法进行一些方向性的指导,使原本隐含在技术活动内部的线索,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

14、的反复训练,转化为学生显性且标准的活动习惯。(2)加工与制作此局部的内容为加工制作的启蒙教育,主要从认识材料和工具、加工方法、组装、反思等方面对教材、教法进行一些方向性的指导,使学生能利用工具对材料进行有序的合理操作,通过有目的的分类与指导,让学生从本局部所划分的主题内容角度加以提炼和升华,为问题与设想局部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根底。2、拓展型课程局部、问题与设想(2)加工与制作(3)交流与评价课程实施(一)教材编写1、教材使命与特色教材是课程主要表现形式,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其使命是贯彻普通中小学培养目标,具体落实“通过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的课程目标。因此劳

15、动技术教材要充分表达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劳动技术教材是以实际工程为载体,以技术活动过程为主线,设计学生的技术实践和探究、创造、创造的学习活动。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教材应具有上海特色。它以上海构建国际化大都市为背景,努力反映上海的城市开展战略、产业结构和高新技术成果,表达教材的适切性和先进性。2、教材内容选择内容选择应注意:(1)技术的开展性与多样性纵向关系上,正确处理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关系,重视技术史料的启发和教育作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革命性作用;重视常用材料、手工工具和简单机械的根底技术实践和创造作用,突出现代技术的高效作用,使学生了解由传

16、统技术到现代技术开展的过程。横向关系上,重点选择和利用制造技术、建筑技术、能源与动力技术、农业及生物技术等众多领域的技术教育载体,使学生理解技术世界的多样性。(2)技术过程的完整性设计是表达劳动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方面。教材编写应注意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引导学生能根据需求(自己、他人、社会)进行设计,形成创新意识。技术操作是表达劳动技术课程培养学生技术实践能力的重要方面。教材编写应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材料、工具、工艺、能源的理解,引导学生能根据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进行操作,使技术与科学知识有机结合。评价是技术活动的一个组成局部,是培养学生现代技术意识和劳动价值观的重

17、要手段。教材编写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技术活动过程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对技术性质、技术文化和质量效益、平安环保等技术意识的理解;引导学生能根据现代技术意识和劳动价值观进行技术评价,使技术、科学、社会有机结合。(3)教材的根底性与开放性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产、技术开展的实际,选择具有通性、通法、通那么的根底技术和有关知识作为教材主体内容。此外,为了便于各学校开展有个性的教学活动,可适当增加一些选择性的教学内容。主体内容应以前述的根底型课程内容为依据,以保证大局部学校能完成根本的教学;选择性内容可来源于前述的拓展型课程内容,具体的编写方式应以根底型课程的要求为标准,使教材成为既兼顾了根底性与开放性,又充

18、分考虑了不同学校根本教学条件与个性教学共同开展的根底型教材(4)教材的综合性和教育性教材内容要有利于发挥劳动技术课程的综合教育功能,即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劳动教育传统,有利于提高劳动价值观、社会效劳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对技术价值、技术标准、技术伦理、技术平安、技术环保等的理解。3、教材组织(1)按三学段(小学、初中、高中)两系列(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组织教材。它们都包含了技术体系和技术活动的相对完整性,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体系;同时它们相互连贯,相互沟通,有利于学生技术素养的螺旋形上升。(2)组织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是:以技术工程为载体,技术活动过程为主线,突出劳动技术课程学习的过程性、体验性、探究性和

19、创造性。(3)将技术工程载体、技术活动过程与相关的技术知识、根本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的拓展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打好根底,为学生终身学习、使用技术作好准备。(4)教材体例可采用设置专栏、建构教学板块、设计学习活动等形式,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样,从而形成系统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兼有的教材体系。(5)劳动技术课程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教材内容的选择、活动工程的设计要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识水平、体能水平和心理特点。4、教材呈现方式(1)教材以教科书为主,教学参考书、教具(挂图、模型实物)、学具、电子视听教材(包括网络、软件资源)等同步配套。(2)教材的编写形式应呈现多样性,根底型课程教材主要

20、以多种技术工程为载体,拓展型课程教材可以是某种技术工程为载体的单行本教材。(3)劳动技术教材主要以情景、问题方式呈现,激发学生参与技术活动的愿望,引起学生探究活动的兴趣。同时又可采用加注生动的阅读材料、插图、告示或说明等多种形式,使教材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生动活泼。(4)教材应图文并茂,要求图文配合恰当,使教材具有更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图:主题突出、科学标准、画面精美、图像清晰文:文字简练、标准、生动,科学技术性强(5)对于初中、高中两个学段的劳动技术教材中的专用技术名词要注意标准,并加注英语名称。5、教材内容总量教材内容总量宜为各学段劳动技术课程课时数的90%。根底型课程在时空上要腾出余地、

21、留有窗口,加强与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在根底型课程中开展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创造性学习活动。6、活动设计(1)教材中学习活动的设计,应表达技术活动的全过程。技术活动教学一般有创设情境、设计、操作实践和评价活动等几个局部组成,不同的工程载体、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学目标,要有不同的侧重和开发。(2)学习活动的设计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接受根底知识、模仿和练习的同时要加强知识与实践的相互联系。重视观察、体验的实效,要注重探究发现、创造创造、合作交流,提供更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活动。(3)学习活动的设计要注意开放性、弹性和选择性,要充分运用网络等资源,使学生可以开展丰富的、生动

22、活泼的学习活动。(二)教学过程1、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是技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技术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把握课堂教学目标,表达本学科以技术活动为主线的特点,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2、在技术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发现某项技术中含有的可迁移的技术要素,培养学生用技术要素去把握技术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从“学会技术”变为会学技术”。3、教师应了解学生实际技术水平,把握技术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与学生一起探索,从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4、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节约材料、保护工具、重视质量等习惯,逐步形成平安、环境和合作等意识。

23、5、劳动技术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家庭、学校、劳动技术教育中心、社区等各种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每种教学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的场合,它们的长处和缺乏可以互相弥补。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三)学习训练学习训练是反应教与学质量的主要环节,是表达教材思想和内容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中小学劳动技术学科的学习训练是以训练学生动手操作,丰富学生技术意识为目标的,它不仅让学生知道怎么做,还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做和怎样做得更好。应表达:1、根底性原那么根底性原那么表达在同一领域的不同技术工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和根底要求,因此,劳动技术学科的学习训练应强调根底性

24、。(D在不同的技术领域中选择假设干个(或一定数量)技术工程,作为根本要求进行教与学。(2)同一技术工程需按不同学段(或年级),规定不同程度的根底和训练内容。2、选择性原那么(1)根据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志向,设置不同的学习训练内容供学生选择。(2)在课堂教学的工程载体内,设置不同的学习训练工程,供学生体验和训练。(3)设置与课堂教学的工程载体相关的其他技术训练内容,供学生进行拓宽劳动技术学科学习的实践训练。3、体验性原那么(1)学生的学习训练通过一系列技术活动过程来完成对技术知识认识和理解,学生的学习训练是对知识进行综合和内化。(2)劳动技术课程的学习训练要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的情感体验有利

25、于学生对技术的正确认识与理解。4、实践性原那么(1)技术学习的训练内容源于社会生活实际,课堂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2)学习训练的内容应具有拓展性,有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技术的理解和运用。5、阶段性与层次性原那么劳动技术学科分小学,初中,高中三阶段来实施。学习训练应按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来设计,对技术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应遵循由低到高,且呈螺旋上升的开展规律。技术的学习训练要关注技术的全过程,防止单一、机械的技能训练的方式。在设计训练活动中要留有学生开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评价1、完善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劳动技术素养纳入根底教育总体评价之中。劳动技术学习的评价内容应包括劳

26、动技术知识和技术操作的学习和应用,劳动技术意识、态度与习惯的养成,以及劳动技术学习成果的质量。2、劳动技术学习的评价应以开展性评价为主。评价的对象、方式、过程、手段都要以有利于学生开展为原那么,既要关注学生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操作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开展。凡参与劳动技术学习与实践过程,完成或根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学生,都应当给予肯定。对那些设计和制作成果特别优秀的,或在技术活动中有所创造和创新的学生,应建立鼓励机制给予特别的鼓励。3、评价的方法应当灵活多样,除学期考试外,还可以采用作品展示、心得体会撰写、专题活动、相互交流、作品评定、自我评估、日常观察等多种形式。

27、4、劳动技术学习的评价过程即是学生再一次接受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评价的主体应当是学生本人,其次包括教师、家长和其他有关人员。教师评价需要适时地运用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的结果,并将这些评价与家长、社会对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以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度。5、劳动技术的考核可以结合教学过程进行随堂、阶段性和总结性测试。考核内容包括技术活动中的技术知识、技术操作和技术意识三个方面,采用书面考试和操作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可以侧重于某一方面或层面的单项考核,学期(或学年)那么应全面反映整个学期(学年)学习的综合考核。要注意记载学期(学年)考核的评语和等级,

28、并对平时学习的评价材料、成果加以整理和聚集,由此加强学生劳动技术学习的档案建设。6、以学生劳动技术学习的态度和习惯为根底,以技术操作和技术设计为重点,实行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的考核和合格证书制度,还可与劳动局的专业证书结合起来。小学生每完成一个学期的劳动技术课程学习,经考核测试,成绩计入学生评价手册和学习档案。初中和高中学生必须参加劳动技术等级测试,并以获得相应的劳动技术等级合格证书,作为初、高中毕业、就业、升学的依据之一。劳动技术学习过程记录及评价表说明:1、带“*的工程,对小学年级可能不适宜,可以不用。2、评价时请依据教学目标在相应的水平上打3、综合评价建议采用相对模糊的方法,即在“优秀、达

29、标、再努力中打J,打最多一项,为最终的成绩,适当考虑其他两项。“达标属于合格,意是“到达目标;“再努力属于不合格,建议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使用“再努力的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以免伤害他们的学习积极性。4、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合理选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在学段结束时作最终评价,在综合评价栏目内须标明“优秀”、”合格、”不合格。5、建议结合学习过程,分阶段并随时使用评价表,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以此为依据得出学期(学年)总评,并计入积分。保障措施1、加强课时管理,保障每个学生接受课程方案规定的劳动技术教育的合法权益。2、重视对劳动技术课师资的培养和培训,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逐步建立中小

30、学劳动技术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形成一支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稳定的师资队伍。3、学校应设置劳动技术专用教室(小学1个以上、初中和高中2个以上专用教室)和添置必要的装备(根据劳动技术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需求完善专用教室的配备),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落实设备保养和维修以及教具、学具保质保量地按时配置到位,以确保劳动技术课程的实施。4、区(县)劳动技术教育中心是上海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教学的重要基地,对于场地要求大、设备要求高、投资较大的工程,可由各区(县)劳动技术教学中心集中运行。区(县)教育领导部门要逐步理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的体制,提高劳动技术教育中心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加强现代化技术装备,有方

31、案地扩充规模,开展特色工程,使其成为培养未来优秀技术人才的摇篮。课程标准的结构1、课程标准的结构2、课程标准结构的简要说明劳动技术学科课程标准的设计,遵循以学生主体性学习为主线的根本思路。(1)在课程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分层递进,实现课程目标。在认知、技能、情意三方面目标动词的水平分级如下:在认知方面,分为“知道或了解、理解两级水平。”知道或了解指技术知识的常识性了解或识记,能辨识工具、仪器、材料、图样等;理解”指明了技术知识的含意,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技术知识的内涵,并能指导操作实践。在技能方面,分为“初步学会、学会(或会)两级水平。初步学会”指依据教师语言、示范、

32、文字、图像等的引导,逐步完成操作;“学会”指能独立完成操作,并能到达规定的技术要求。在情意方面,分为“接受或认识、“养成或形成两级水平。”接受或认识指学生通过技术教育活动,在思想上能引起共鸣,在行为上能有接受的意愿;”养成或形成指养成正确的思想情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2)课程设置根底型、拓展型、研究型根底型课程内容供全体学生学习,其中打*的内容供学生选学;拓展型课程内容是在学习根底型课程的同时,供局部学生拓展学习;研窕型课程内容供学生自主选修。根底型课程内容是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表达劳动技术教育在内容上的结构性和方向性。其内容的结构形式为:小学和初中阶段以技术要素为教学内容的

33、级主题,而高中阶段以典型技术为一级主题,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开展。拓展型课程内容是为满足学生向不同技术工程方向与不同层次开展而设计的,使其在内容的广度或深度上有一定的拓展。拓展型课程可以按某一单项技术工程为主线进行构建。区(县)或学校可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各自装备的条件,选择相应的技术工程。拓展型课程设置的工程可局部替代根底型课程的工程。研窕型课程内容是学生在已学习的根底型和拓展型课程的根底上,通过建立研究课题,在解决实际的技术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3)为了保障劳动技术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必须加强师资、设备、材料等的管理和整体优化。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评价(一

34、)评价原那么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以开展性评价、鼓励性评价为根本宗旨。凡参与劳动与技术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完成或根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都应当子以肯定。对那些劳动与技术学习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或有所创造与创造的应给子特别鼓励。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考核等级一般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考核的结果应当记入学生素质报告单,作为综合评价的依据之一,(二)评价内容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是对学生多方面开展目标的整体性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知识的学习及其应用、设计与操作技能、实践与创造能力、学习的成果质量等。在全面评价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态度与习惯、学生的技术意识形成等方面的评价。(三)评价方式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评价中可采取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等多种方式。要吸引教师、家长以及其他人员积极参与评价工作。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应当注意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与技术操作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开展和变化:既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习得与创新,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的进步与开展。评价应当删繁就简,方法应当灵活多样。可以采用产品展示、作品评定、撰写心得体会、相互交流、专题活动、日常观察、学期考核等多种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