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22316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153 大小:18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15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魔幻的颜色教学设计(造型表现)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极感兴趣,但是自控能力差,部分学生在练习时可能会出现因为兴奋而乱涂乱画的现象,教师要把握大胆表现与信手涂鸦的尺度,培养学生在游戏性的涂画中掌握必要的绘画技巧。二、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知识点是三原色,教师可以利用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的相互流动,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也可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利用两种原色调配出第三种颜色的知识。拓展部分可让学生课后运用三原色或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画彩虹桥,也可画或拼贴七色花等。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三原色,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个原色调和出的第三

2、个颜色(间色)。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过程与方法】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趣的调色练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拍手传花的游戏,将学习气氛推向高潮,突破教学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观察的能力以及对颜色的热爱。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在相互调配后出现的色彩变化。教学难点:掌握运用三原色调配出三间色的规律,并用调配出的颜色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解决措施:教师通过配色演示及学生的调色练习,使学生直观地感受色彩的变化,突出本课重点。通过动画欣赏、互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大胆的进行

3、创作,突破本课难点。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色卡、水粉颜料、调色盘、水粉笔、小水桶。学生准备:水粉颜料、调色盘、水粉笔、小水桶等。(注:考虑到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如果没有水粉色等工具材料,可以使用油画棒或蜡笔等进行练习)六、课时:1课时(40分钟)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引导阶段(3分钟)一、导入新课出示4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这些图片美不美?正因为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世界才变得绚丽多彩,在这么多颜色中,你们最喜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教师提问。依次出示图片“导入1”到“导入4”欢哪些颜色呢?小结:今天我们就进入魔幻的色彩世界,去认识魔幻的颜色!(板书)一魔幻的颜色二、探索新知1

4、.认识三原色。提问:在这么多的颜色思考、回答问中有三种颜色非常神奇,它题。发展阶段:基础知识的讲授,过程、方法步骤演示(9分钟)们相加可以调和出很多颜色,但是其他颜色却无法调和出它们来,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颜色吗?小结:它们就是红、黄、蓝三种颜色。因为它们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和,所以被称为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学生观察、思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红、考,通过教师提黄、蓝三种颜色的卡片,并示,初步认识原写出定义。色。2.认识三间色。教师:接下来老师就带大家去见识一下三原色的神奇魅力。观看动画,回播放动画三原色(1)播放动画,出示答教师提问,初步调和出三间色的公式。播放动画:三原色调和出

5、三间色的规律公式,引导学生认识三原色两两相加变化出的颜色。提问: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后回答。)教师小结,出示以下公式:认识间色。规律公式红+黄=橙观察并说出黄+蓝=绿自己所观察到的蓝+红=紫(2)做实验,进一步现象。证实三个公式。播放实验视频教师:通过色水实验,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这三个公式是正确的。说明了三原色两两相加会产生橙、绿、紫三种颜色。(3)得出定义。小结:通过刚才的讲解和实验,我们发现不管橙、绿、紫这三种颜色中的哪种颜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根据这一点,我们给间色下定义:用两种原色调和成的颜色

6、叫间色。播放视频文件“调色实验”3.名家作品欣赏。导语:知道了三原色和三间色,现在我们来欣赏用这些颜色构成的美丽画面吧。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油欣赏名家作品,拓宽创作思路。出示名家作品画百老汇的爵士乐。提问: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小结:这幅画是由线条和色块组成的,虽然只用了些许线条和几个彩色格子,但能让我们联想到各种不同的事物。作业指导(8分钟)三、教师演示讲解:1 .构图。用几何图形或简单图形重叠组成画面。(如演示图1)2 .准备。将三原色挤在调色碟中,涮笔罐倒水,将水粉笔浸泡在水中。调色要求:用水粉笔沾上适当的水,选择三原色进行间色的调和。注意不要多种颜色混调,换颜色时将

7、水粉笔清洗干净。认真观察教师演示,记住练习要点。3.上色。(如演示图2)画面中不重叠的部分涂原色,重叠的部分按调色规律涂上相应的间色。课堂实践,学生进行制作(15分钟)四、能力反馈(学生动手实践)作业要求:使用三原色和调和出的三间色进行涂色练习。调色时注意水分的掌握。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鼓励有创意的学生。创作并完成作业。展示作品、评价交流(5分钟)五、作业讲评1.展示学生作业,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提问:你觉得谁的作品最漂亮、最有新意?他(她)的作品中用了哪些颜色?你是如何运用三原色进行创作的?展示作业,进行评价,回答问题。2.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红、黄、

8、蓝三种颜色被我们称为三原色,因为它们不能用其它颜色来调配。用两种原色调配成的颜色称为间色,我们把橙、绿、紫三种颜色称为三间色。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够充分利用三原色规律,创作出更多缤纷绚丽的作品O拓展延伸(1分钟)五、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尝试用三原色调和出更多的颜色。课后尝试。第2课万花筒教学设计(设计应用造型表现)一、学情分析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由于低年级学生肌肉力量较小,手指协调性较弱,所以不必过多要求学生作品的精致性,学生能基本掌握表现万花筒中对称图案的方法即可。个别学生将单个花样设计得过于复杂,不利于对称图案的再复制,教师要给予指导纠正。二、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造型表现领域,主要引导学生了

9、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制作出各种对称图案。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画、剪纸或拼贴等形式表现各种对称图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先画或剪出一个图案然后再制作出其它部分的图案。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万花筒图案的对称性,并描述它的对称方式。用剪贴方法表现出万花筒中的对称图案,并能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分析万花筒图案的特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通过制作方法的讨论和演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色彩表现力以及对色彩和对称图案的热爱。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

10、: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现类似于万花筒中的对称图案。教学难点:对称图案的表现方法及色彩的搭配。解决措施:在学习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分析万花筒图案的特点。教师示范制作方法,紧抓教学重点。通过动画欣赏,使学生初步掌握色彩搭配知识,激发学生大胆创作的欲望。在学生进行创作时,教师巡视指导,突破本课教学难点。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万花筒、万花筒中的对称图案图片、剪刀、彩纸、水彩笔、胶水。学生准备:万花筒、剪刀、彩纸、水彩笔、胶水。六、课时:1课时(40分钟)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引导阶段(2分钟)一、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展示万花筒。提问:今天老师

11、带来了一个玩具,这是什么玩具?教师:万花筒中有丰富多彩的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万花筒,用齐声回答:万花筒。我们手中的材料制作万花筒中美丽的图案。(板书)一万花筒明确课题。发展阶段:二、探索新知1.寻找万花筒的特点。在万花筒里有一面可以反光的三角镜,在最底部有一些小颗粒,随着转动,万花筒里的图案就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出示万花筒的图案)思考、回答问基础知识教师:这些图案漂亮题。播放动画“对称”的讲授,过程、方法步骤演示吗?谁能告诉我万花筒里的图案有什么特点?(图案是对称的)思考、回答教(15分钟)提示:万花筒里的图案师提问,了解万花都是对称的。播放动画“对筒图案的特点。称”。教师:万花筒里

12、的图案是如何对称的?小结:因为镜面反射的原因,万花筒中的图案都是中心对称图案。2.演示制作对称图案的方法。教师:对称图案是一种很符合人类审美观的图案,因为对称更符合我们人类的审美。生活中我们能发现很多对称的事物,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图案对称?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制作出对称图案。播放动画“制作万花筒的对称图案”引导学生观察学习。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观看动画演示,学习对称图案制作方法。播放动画“制作万花筒的对称图案”3.学习制作方法:教师:大家想不想把你看到的万花筒图案呈现在纸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剪贴的方法来表现万花筒图案。播放演示视频。观看视频演示,学习万花筒图案剪贴方法。教师:通过这段视频大家

13、一定学会了制作的方法,请大家还要注意其中颜色搭配也是对称的。同学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播放视频文件“演示视频”课堂实践,学生进行制作(18分钟)三、能力反馈作业要求:用剪贴的方法,根据自己的想象制作一幅万花筒的对称图案作品。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要注意色彩的搭配规律。创作并完成作业。展示学生作品、评价交流(5分钟)四、作业讲评展示学生作业,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提问:你觉得哪幅万花筒图案做得漂亮?为什么?教师总结、评价,以鼓励为主。本课总结:通过今天的自评、互评,回答问题。学习,我们了解了万花筒中的图案之所以那么漂亮,就是因为它利用三棱镜反射出了对称的图案,看上去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同时我们通过

14、动画欣赏及老师的讲解学习了用剪贴的方法表现了对称图案。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利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我们的环境打造的更加美好。J拓展延伸(1分钟)五、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尝试用自己绘制的图案制作一个多面镜的万花筒。课后尝试制作。第3课大人国与小人国教学设计(造型表现、欣赏评述)一、学情分析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此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模式化,可能会出现学生的想象力不够丰富、大胆,创作表现力不够多样化的现象。诸如此类现象,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多鼓励学生,多给予肯定。二、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欣赏评述领域,主要要求学生知道大与小的概念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使学生能够用

15、比较的方法,创作“大人国”或“小人国”的作品,并让学生谈谈大与小的感受。在拓展部分可以用泥塑、拼贴等形式,把生活中小的东西放大或把大的东西缩小。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明确大与小是通过比较表现出来的,并能在作品中表现出“大”与“小”。【过程与方法】欣赏图片,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想象力;通过动手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表现大小的对比关系。教学难点:启发想象,能够创作一幅表现“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有情趣的作品。解

16、决措施:引导学生欣赏图片,使其初步感知大与小的关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开拓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大胆想象。通过对学生作品的欣赏与分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再通过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突破教学重难点。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六、课时:1课时(40分钟)乜三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引导阶段(3分钟)一、导入新课教师:传说有一个叫格列佛的人,到过一些奇怪的国家,我们一起去看看他都有哪些经历。教师出示“格列佛游记”相关图片。通过图片的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欣赏图片的同时,教师提问: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故事?你们知道故事主人

17、公是在大人国还是在小欣赏图片,思考,回答问题,初步认识大与小的关系。出示图片:格列佛游记人国?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新课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大小的对比关系。教师总结学生发言,以鼓励为主。教师:今天我们就去大人国和小人国转一转,看一看我们能发现什么奇迹!(板书)一大人国与小人国二、探索新知教师:我们相对爸爸妈观看图片,探发展阶段:基础知识的讲授,过程、方法步骤演示(15分钟)妈,是小的;对于婴儿呢,又是大的。大和小总是相对出现的,接下来我们欣赏一组图片,看一看这些图片是如何表现大与小的对比关系的。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认识大与小。究发现。回答问题,了解大小对比的特点。出示图片:大与小

18、的对比出示大与小对比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大与小。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明确通过改变画面中的人物或景物,可以产生大小的变化。J2.创设情境,拓展学生思维。教师:如果你去大人国或小人国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想象、思考、讨论,并将自己想象的故事讲给大家听。3.欣赏学生作品。教师: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作品中是如何表现大与小的。出示学生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提问:这些作品表现的是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作者用了怎样的方法表现欣赏作品,拓展视野。出示学生作品“大”与“小”?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运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大”和“小”,接下来就是发挥你们创作才智的时候了,用你们手

19、中的画笔创作一幅表现大人国或者小人国的有趣画面吧!课堂实践,学生进行制作(16分钟)三、能力反馈(学生动手实践)作业要求:结合自己的想象与感受,把你想象中的大人国或者“小人国”的故事画成一幅画。步骤提示:1 .在画纸上用铅笔构图,注意“大”与“小”在画面上的关系及对比。2 .起稿完成之后用勾线笔勾边。3 .选择适用的工具:按要求完成作业。如水彩笔及油画棒填色。教师巡视、指导,以鼓励学生创作为主。II展示作品、评价交流(5分钟)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展示各组有特色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欣赏、互相提问,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问:1 .哪幅作品的想象力丰富?是怎样表现的?2 .哪幅作品“大”

20、与“小”的对比准确?为什么?教师总结、评价,以鼓励为主。本课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与小的概念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只有对比我们才能区分事物的大与小。自评、互评,回答教师提问。在我们的绘画中正确掌握大与小的关系可以使画面的构图更具有协调性,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更好的掌握大与小的关系并运用到我们的绘画当中。拓展延伸(1分钟)五、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用泥塑、拼贴等多种表现形式,表现你心目中的“大人国”或“小人国”O课后尝试制作。第4课前前后后教学设计(造型表现、欣赏评述)一、学情分析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由于三年级学生逻辑思维不是很发达,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很难理解

21、抽象的概念。有的学生运用遮挡方法表现前后关系时容易将遮挡部分重叠画出,教师要及时纠正。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要求学生学会用绘画或拼贴等形式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理解并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拼贴、绘制或粘贴出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过程与方法】以欣赏生活中的透视图片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再以有透视现象和无透视现象的绘画作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理解“近大远小”

22、的规律。通过动画欣赏,使学生了解如何表现透视现象。最后通过学生具体的绘画实践,来解决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能够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教学难点:在画面中正确表现物体的前后遮挡关系。解决措施: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有透视现象的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透视规律。再通过绘画作品的对比、分析以及动画欣赏,使学生明确如何利用“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完成一幅作品Q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再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或拼贴作品的创作,突破教学重难点。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剪纸气球、

23、树木、圆圈,胶水。学生准备:彩纸、圆头剪刀、硬卡纸、彩笔、胶水、绘画纸等。六、课时:1课时(40分钟)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引导阶段(5分钟)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规律的图片。(教室,道路,体育场的座椅,出操的学生等)教师提问:这些景物有什么规律?教师引导学生从近景和远景比较,近处的树高,远处的树矮;近处的树间距大,远处的树间距小;近处的座椅大,远处的座椅小;近处的学生高,远处的学生矮等。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大,距离我们远的就看起来小,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前观察图片、思考,回答教师提问,带着兴趣进入

24、新课学习。展示生活中的透视图片4张面,这是一种透视现象,也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内谷刖刖后后。(板书)一前前后后发展阶段:基础知识的讲授,过程、方法步骤演示(12分钟)二、探索新知1.播放动画气球升空。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一前一后的关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作欲望,并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小结:(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观看动画,回答教师提问。播放动画气球升空2.播放动画知识窗。观看动画,思播放动画知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动画。提问:这个动画是如何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教师小

25、结:(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考、讨论,回答问题。识窗3.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教师:在创作前还是先来看看同学们的作品吧。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拓宽学生创作思路,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欣赏作品,拓宽思路。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课堂实践,学生进行制作(16分钟)三、能力反馈(学生动手实践)播放动画拼贴一幅有前后关系的画,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进行创作。播放动画拼贴一幅有前后关系的画欣赏分析,启发学生创作。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回。步骤提示:1 .练习前先观察身边具有近大远小或前后遮挡关系的景物。

26、2 .用彩纸剪制好相关景物。3 .在背景彩纸上拼贴剪制好的景物,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教师从绘画顺序、绘画比例等方面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创作。展示学生作品、评价交流(5分钟)四、作业评价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L你的作品有前后关自评、互评,回答问题。系吗?你是怎么做到的?2.谁的作品透视现象明显?说说他是怎么做到的?教师评价、总结,以鼓励为主。(教师从作品是否体现透视关系,是否能正确表达近大远小的规律等方面评价)本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即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大,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看起来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近大远小

27、”。此外,画面中的遮挡关系也具有透视现象,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留意观察就会发现。拓展延伸(2分钟)五、拓展延伸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名画。观看有透视现象的名画,课后寻找、搜集图片,出示有透视请学生课后寻找、收集有明显透视现象的图片,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书面评论。并进行评论。现象的名画第5课登山游戏教学设计(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一、学情分析学生对登山运动和游戏棋的设计和制作充满热情与兴趣,敢想敢画,不受约束,创作的积极性很高,在创作中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评价与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二、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领域,学习要点是以登山作为题材,开展登山游戏棋的设计和制作。教师在

28、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采用绘画、泥塑等方法设计制作登山游戏棋。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运用各种材料,采用绘画、泥塑等方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绘画和游戏创意结合,设计登山游戏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一)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游戏导入,初步认识游戏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通过游戏棋结构的探究,启发学生发现登山游戏棋的特点;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作品欣赏,引导学生学习设计制作登山游戏棋的方法,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制作,培养学生合作和相互协调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登山游戏棋的设计制作和共同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体协作意识。四

29、、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设计制作一套以登山为题材的游戏棋,并进行游戏。教学难点:棋盘的设计与制作。解决措施:方法一:通过对游戏棋的观察和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欣赏师生共同搜集到的游戏棋,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想象力,启发学生了解登山游戏棋的组成及游戏规则。方法二:通过对登山这一运动的回忆与交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再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创作出“登山游戏棋”。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各种游戏棋的图片、彩泥、彩纸等。学具准备:彩纸、瓶盖、剪刀、胶水、彩笔、橡皮泥等。六、课时:1课时(40分钟)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30、媒体使用引导阶段一、导入新课师:大家来看一看老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游戏棋,课件出示课题(5分钟)师带来什么棋?(出示游戏棋)师:你还见过哪些游戏棋?它们表现的主题有哪些?小结:我们就来学习绘制登山地图,并将它制作成有趣的游戏棋。(板书)登山游戏了解游戏棋的游艺主题,带着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发展阶段:基础知识的讲授,过程、方法步骤演示(17分钟)二、探索新知1.了解游戏棋的组成。提问:游戏棋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小结:游戏棋由棋盘,角色棋子,骰子,游戏说明组成。提问:游戏棋的棋盘设计有哪些内容?小结:一般包括名称、路线图、用于设置障碍和奖励方法的图标、装饰美学生老师引导下发现归纳出游戏棋的组成了解游

31、戏棋的结构化的图案、游戏方法介绍等等。(出示课件)2.探究设计登山游戏棋盘的内容和表现方法出示登山图提问:图上有哪些内容?小结:路线棋格、停靠点、奖励点、惩罚点、山景等。提问:(1)同学们,你和父母出游时爬过什么山?山上有哪些美景?(2)爬山过程中有哪些情况可以设计成棋盘上的停靠点?哪些情况可以进行奖励和惩罚?(3)起点和终点有什么特点?小结:同学们设计构思的这些环节真是太有趣学生欣赏图片,开拓视野,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了解棋子和骰子的造型特点,拓展学生巧妙运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出示图片:棋盘、棋子、骰子了!提问:,棋子和骰子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小结:彩泥、瓶盖、彩纸等都是不错的选择3.学

32、生作品欣赏。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制作的登山游戏棋吧。出示学生作品提问:(1)你特别喜欢那个作品?为什么?(2)这些作品还用到了哪些表现方法?(3)你知道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学生观察,交流制作方法小结:剪、贴、画等制作和表现手法。欣赏学生作品,开拓视野,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C出示学生作品图4.教师示范。(1)在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的线。(2)根据弯弯曲曲的画面,结合日常学习、活动中有意义的事件,想象创作内容要安排的景物。(3)安排棋子的行进路线图或序号。(4)根据画面想象如何进行登山游戏示范制作过程,直观解决教学难点。课堂实践,学生进行制作(13分钟)三、能力反馈(学生动手实践)作业要

33、求:路线清晰、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四人为一组合作完成。步骤提示:1.在画纸上画出设计的登山路线和棋格。学生思考、讨论并合作制作登山游戏棋。2 .画出登山过程中的景物。3 .制作棋子和骰子。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合作,提高工作效率。肯定学生的大胆构思,激励学生打破常规,自由地创作和表现。展示学生作品、评价交流(4分钟)四、作业讲评组织各小组展示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分析。提问:L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选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玩法与规则,谈谈小组与众不同的创想2 .对路线清晰、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的作品提出表扬。3 .玩一玩:学生自愿各小组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结成

34、小组,进行登山游戏。本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设计制作登山游戏棋,其实,我们还可以再大胆一些,用多种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制作更有趣的登山游戏棋。拓展延伸(1分钟)五、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尝试采用立体创作的手法,进行“游戏棋”的制作。学生课后尝试。第6课黑与白教学设计(造型表现、欣赏评述)一、学情分析学生对黑和白两色组成的画面充满好奇与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欣赏、比较中进一步感受黑白作品的装饰美感,了解其构成特点,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二、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欣赏评述领域,黑白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只有尝试才能了解,本课通过欣赏不同手法的黑白画培养学生积极想象,敢于表

35、达自己对画的理解感受的能力及大胆构思设计的创造力。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方法。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黑白画。(二)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导入,初步感受黑白图形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对黑白图画组成形式的观察与探究,发现黑白图形的创作规律,学会来表现黑白效果的艺术作品;通过教师示范和作品欣赏,引导学生学习绘制的方法,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培养学生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大胆创作,通过黑与白的结合表现生活中发现的美。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艺术作品,使学生

36、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方法。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黑白画。解决措施:方法一:通过对不同黑白图形的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黑白图形在艺术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它们之间的组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带来的独特艺术感受。方法二:通过对书中作品的欣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并通过对黑白作品的欣赏、分析与归纳,了解黑白作品的创作方法;再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启发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方法。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展示台、投影机、多媒体电脑、绘画工具。学具准备:收集资料。六、课时:1课时(40分钟)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引导阶段(5分钟),导入新课引

37、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出示课件)提问:课件出示图片画面带给你什么样的学生欣赏黑感受?白作品感受其美小结:黑白两色的作感。品带给我们生动鲜明、对比强烈的感觉。提问: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有关黑白的实物学生欣赏生和图形?活中的有关的黑小结:黑白图形因为与白的图形,感受其强烈的视觉对比,在生黑与白图形之间活中应用比较广泛,而它的独特的视觉美们的组合也会产生意想不感。到的视觉效果,带给我们独特的艺术感受。(板书)黑与白发展阶二、探索新知段:基础知L欣赏书中作品,了识的讲授,解黑白图形作品的不同特课件出示图过程、方法点片步骤演示出示图片(1)视觉上产生错觉(13分的黑白图片:鲁宾杯学生欣赏、体钟)

38、(2)美学上渐变的黑白图片:埃舍尔的天空和水。(3)不规则图形组成的画面。提问:你对哪幅作品感兴趣?为什么?小结:图片结构简练、造型夸张,再加上黑白两色的巧妙组合,使画面具有对比强烈的独特美感。提问: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小结:归纳总结黑白图形的表现方法(出示课件):(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画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J会图片结构简练、造型夸张,再加上黑白两色的巧妙组合,获得的对比强烈的画面感觉学生在观察图形,分析图形、讨论交流中,总结归纳出不同的表现方式,构成不同效果图,为后面学生的创作奠定基础。(3)重复法组成的画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39、。2.欣赏书中步骤范图,探究创作方法出示书中范图提问:这两幅作品的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它们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小结:使用绘画和剪刻的形式进行表现。绘画法:(1)画动物外形。(2)水平分割。(3)垂直分割。(4)涂色。剪刻法:(1)画出造型(2)分割(3)剪刻观察书中范图,深入探究创作方法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图片3.学生作品欣赏。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的作品吧。出示学生作品(出示图片)提问:你特别喜欢那个作品?为什么?提问:你想表现什么内容和形式的黑白作品?小结:大胆构思,将你们的创意以黑白作品的形式自由地表现出来。学生欣赏观察,思考讨论,拓宽思路。出示学生作品图4.教师示范。5.(1)绘画

40、法(2)剪刻法示范制作过程,直观解决教学难点,实物投影仪示范课堂实践,学生进行制作(17分钟)三、能力反馈(学生动手实践)1.作业要求:(1)选择一种方法制作一幅黑白画。学生思考、讨论并进行临摹或创作,大胆构思,自由地创作和表(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2.巡视指导教师进行集体和个别辅导,及时处理学生呈现的问题,发现与众不同的作品及时肯定与鼓励。现黑白作品。展示学生作品、评价交流(4分钟)四、作业讲评组织各小组展示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分析。(1)引导学生欣赏评价,说说喜欢哪一幅作品和喜欢的理由。(2)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说说自己这幅画有何需要改进的地方。(3)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学

41、生成功之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实物投影仪拓展延伸五、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运学生课后尝试。(1分钟)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为身边的人创作一幅黑白画,注意体现作品的形式美。第7课快乐的回忆教学设计(造型表现、欣赏评述)一、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用美术课上学习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敢想敢画,不受约束,创作的积极性很高,在创作中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评价与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二、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欣赏评述领域,学习要点是以快乐的回忆作为题材,开展艺术创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采用绘画等方法进行创作。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引

42、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等形式表现出来。(一)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展示交流自己带着美好回忆的照片,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对画家作品的欣赏和探究,启发学生发现创作构思和构图的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作品欣赏,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构思与构图的方法,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并引导学生用绘画等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绘画与创作,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感受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或纸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难点:

43、画面构思构图的方法。解决措施:方法一:通过对画家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发展学生想象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了解画面构思和构图的方法。方法二:通过交流学生快乐的回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再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启发学生的了解创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创作出“快乐的回忆”。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图画纸、绘画工具等。学具准备:图画纸、绘画工具等。六、课时:1课时(40分钟)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引导阶段(5分钟)一、导入新课师: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会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和无尽的回忆!小结:我们就来学习用绘画等美术课上学过的方法表现出我们心中快乐的回忆。(板书)快乐的回忆学生了解学习任务,带着好奇进入新课的学习。发展阶段:二、探索新知投影仪下展基础知识的讲授,过程、方法步骤演示(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