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香螯伴醉眠” 宋人的食蟹风尚.docx
《“左手香螯伴醉眠” 宋人的食蟹风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左手香螯伴醉眠” 宋人的食蟹风尚.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左手香螯伴醉眠”宋人的食蟹风尚明代徐渭的黄甲图中,肥阔的荷叶开始凋零,表现了秋天蟹行荷叶下的情态。资料图片南宋的荷蟹图是荷叶与螃蟹题材较早的作品。资料图片宋人喜食蟹,两宋的300多年里,社会上始终风行食蟹。“蟹肥无复羡鱼虾”,“不食螃蟹辜负腹”,“古来把酒持螯者,便作风流一世人”,观宋代诗文可知,螃蟹已经成为彼时人们餐桌上一道常见的美食。著名学者陈寅恪说中华传统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除了文学、哲学、艺术等领域,在生活美学方面,宋代也卓有成就,而食蟹文化就是宋代饮食美学的代表之一。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都对食蟹之趣津津乐道。而文人士大夫自然是将蟹文化上升到美学高度的主力。爱食蟹的文人名
2、士常成群结队地出现,兹举几例。宋庠、宋祁是亲兄弟,安陆(今属湖北)人,同举进士,为文史学家,时号“大小宋”。他俩都喜食蟹。哥哥宋庠诗云“衔杯思左蟹,舒啸忆东皋”(别墅冬霁),“左手螯初美,东篱菊尚开”(和运使王密学见赏公酿),“左手香螯伴醉眠”(醉枕),可见他喜爱蟹到了饮酒而思、食蟹而赘、持螯而眠的地步。弟弟宋祁因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得了“红杏尚书”的雅号。宋祁诗云“黄鸡跖跖美,紫蟹螯螯香”(集),是说黄鸡的脚爪,爪爪都好吃,紫蟹的蟹螯,螯螯都喷香,“下筋未休资快嚼,持螯有味散朝醒”(吴中友人惠蟹),为了供上嘴吃,筷子都停不下来,美味的蟹螯,让宿醉引起的疲倦一扫而光。嗜蟹的鲜活情态毕现。
3、梅尧臣、欧阳修、苏舜钦等人是在洛阳相识的至交文友。梅尧臣是宣城(今属安徽)人,被称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的家乡宣城是知名的螃蟹产地。“淮南秋物盛,稻熟蟹正肥”,他常常以此而自豪。梅尧臣还关注各地产蟹情况,视螃蟹丰产为物阜民丰的标志之一。他一生喜食螃蟹,有“宴盘紫蟹方多味”(送润州通判李屯田),“可以持蟹螯,逍遥此居室”(凝碧堂),“前日扬州去,酒熟美蟹喇”(前日),“得意美鱼蟹,白酒问沙头”(送张唐民)等咏蟹的诗句。他以食蟹为乐,给后辈同乡郭祥正留下深刻印象。郭祥正在哭梅直讲圣俞诗里回忆,“邀我采石渡,烂醉霜蟹肥”。在安徽当涂采石渡的一个秋天,老少二人曾以蟹佐酒,吃得烂醉。欧阳修是庐陵(今江
4、西吉安)人,北宋初文坛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里回忆起与梅尧臣、苏舜钦“对酒把新蟹”的快乐时光。他对梅尧臣有“是时新秋蟹正肥,恨不一醉与君别”的遗憾。人家寄蟹给他,欧阳修便喜不自禁。人家请他吃饭,他要求对方罗列螃蟹。这些都透露了他的饮食旨趣。欧阳修特别喜欢颍州(今安徽阜阳)的螃蟹,说“颍水肥鱼蟹”(戏书黎教授),在给儿子的信中说颍州“巨鱼鲜美,虾蟹极多,皆他郡所无”(给长子欧阳发),而且价钱还很便宜,“闲居之乐,莫此若也”。苏舜钦是开封(今属河南)人,为官时被倾陷,削职后流寓苏州,筑沧浪亭,读书写作以寄愤懑。此时,梅尧臣寄诗劝他“鱼蟹时可缗”,他就“二螯时把蟹”,“霜柑糖蟹新酷美,醉
5、觉人生万事非”(小酌)。在答范资政书里,苏舜钦更说“不得已遂沿南河,且来吴中,既至,则有江山之胜,稻蟹之美”。他把苏州的风景之胜与稻蟹之美并列。苏轼与黄庭坚世称“苏黄”。苏轼是大美食家,自称老饕。在老饕赋里说“嚼霜前之两螯”,“蟹微生而带糟”,两次提到蟹,可见其推崇之情。苏轼在吴兴当太守的时候,友人寄来蟠蚱(俗称梭子蟹),他竟在丁公默送蟠蟀诗里说“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罕见地在诗中用一个“馋”字形容自己,可见爱蟹之深。苏轼从小不喜杀生,然性嗜蟹,故不免杀,经“乌台诗案”入狱后,有见饷蟹者,皆放入江中,可是被流放到惠州时又破戒,“数食蛤蟹”(东坡志林),还是不能顶住蟹味的诱惑。黄庭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左手香螯伴醉眠” 宋人的食蟹风尚 左手 香螯伴醉眠 宋人 风尚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30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