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0048民俗学在线作业一、二、三作业答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30970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0048民俗学在线作业一、二、三作业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0048民俗学在线作业一、二、三作业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0048民俗学在线作业一、二、三作业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0048民俗学在线作业一、二、三作业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0048民俗学在线作业一、二、三作业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0048民俗学在线作业一、二、三作业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0048民俗学在线作业一、二、三作业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民俗学在线作业一单选:第1题(4分)物质生活民俗,包括()、服饰、居住、建筑及器用等方面的民俗。饮食J言语禁忌婚礼习俗生养习俗单选:第2题(4分)八大菜系中粤菜是以广州、()、东江三种地方菜为主体的菜系。汕头潮州,东莞佛山单选:第3题(4分)中国现存最伟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中国古建筑艺术最典型的代表是()长城颐和园圆明园故宫J单选:第4题(4分)中国十二生肖的出现,是()的一种表现。天地崇祀水火崇祀动物崇祀鬼神崇祀单选:第5题(4分)英国的詹姆斯,乔治弗雷泽(JameSGeorgeFraZer)在著名的()书中谈到禁忌的原则。金枝民俗学概论什么是民俗原始文化单选:第6题(

2、4分)菊花与刀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写的一部研究日本国民性和日本民族文化的书弗罗伊德本尼迪克特J利奇泰勒单选:第7题(4分)FondOre为民俗学国际通用术语,由民俗学开创者()率先提出,它本是FoIk与Iore合成的。Lore为知识,研究之义,Folk意为没有文化,土里士气的乡下民众。汤姆斯(ThomaS)马林诺夫斯基列维斯特劳斯盖塔霍克斯单选:第8题(4分)有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恋爱节”,或可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狂欢节”。腊八节乞巧节端午节春游J单选:第9题(4分)我国著名民俗学专家()在中国当代民俗学研究重整旗鼓之际,敏锐地指出,当前我们的民俗学研究“不能固守英国民俗学早期的旧框框”,要

3、“以国家民族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现象为对象”,并首先提出了“民众的生活相”的新概念。钟敬文都丙安顾颉刚何思敬单选:第10题(4分)民俗内容变异的规律不包括()。累积沉淀实存形亡J化旧立新形存实亡单选:第11题(4分)民俗的载体包括口承的、心意的和()的载体历史典籍文字艺术符号行为J单选:第12题(4分)史诗,叙事诗如诗经中的生民公刘,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史诗江格尔,苗族史诗古歌等凭借()传播。口承载体J心意载体心意载体多种载体结合单选:第13题(4分)()是华北地区的传统民居样式:砖木结构,在抬梁式木构架的外围砌砖墙。其建筑样式,与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地理条件和民众心态是十分协调和一致的。I

4、干拦式建筑四合院J木屋堂房单选:第14题(4分)我国早期婚俗中,()普遍实行族外婚姻。神农时代炎帝时代远古时期黄帝时代单选:第15题(4分)先民囿于物质条件和社会生产的限制和初民唯有的野性思维能力,最初持万物与人一样有灵的观念,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并借助想象,企图支配、征服自然万物,由此而萌发了中国先民童年阶段的最早的民俗一()神话、巫术崇拜图腾禁忌I简答:第1题(20分)答题要求:对本题目的回答不能低于10字。为什么说民俗不仅仅是“文化遗留物”?答:它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当地人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当地文明的一部分。托姆斯(ThomS)在他的民俗概念和民俗研究中吸收了海德一格林(Herde

5、r-Grimm)的把民俗定义为民族遗留物的观点,但它也受到了“泰勒的科学”的进化观的影响。1871年爱德华莫莱特泰勒(EdwardMurnettTylor)在他的作品原始文化中声称文化是泛人类野蛮过去的结果,文化的发展可以由一些“遗留物”一一风俗和思想的事实来证明,这些风俗和思想只有在它们产生的原始环境下才有意义,环境很大程度上与现代野蛮部落的条件是一致的。尽管泰勒相信人类心理的一致性和文明归功于野蛮祖先,对民俗学家来说,野蛮和文明却被认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野蛮和文明的区分被看作是遗传的和不可克服的,“农民和未受教育的”不能被归为文明的另一面。泰勒在过去只注意到“英国农民和非洲黑人之间的微

6、小差异”。但对民俗学家来说,这不是随意的类比而是基本原理。泰勒(Tylor)的进化论改变了过去话语的性质。第一、以前认为民俗作为遗留物是野蛮人类的远古过去,不仅仅是民族学定义的民俗的古昔时代。第二、民俗(即残存物)是文明发展中被遗忘而不是被珍惜或挽救的东西。最后,海德和格林兄弟对民族的最初定义和区分是由血统路线决定的一一也就是,沿着民族之线一一而英国的遗留物民族学家则沿着“等级”之线。一个农民作为个体出现;他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况是如此不同超乎人们的想象9o民俗学家想要掌握游离于文化之外的这个阶层的心理状况,他们的知识是口头相传,他们的风俗是地域性的、丰富的,不是上面强加的。简答:第2题(20分

7、)答题要求:对本题目的回答不能低于10字。解释民俗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答:民风民俗是贴身的“老棉袄外国人来中国最喜欢搜罗那至民风民俗的残迹和余物,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久远的民族个性。随着时光流逝,我们保留下来的民风民俗逐渐减少了。但是每年在特定的日子,它们会卷土重来,这些日子主要是指传统的节日,尤以春节最为重要。如今民风民俗仍在,但也许已经具有了新的含义,它在于我们重新找回自己的身份证明,重新体验一种“回老家”的感觉,在这个年关的时候怀念那些已经过完了的岁岁年年。结婚的时候要找一个好日子;女子结婚上轿双脚不能踩地,要由他人背上轿子;出行的时候,一定要翻一翻老皇历;公鸡可以食五毒,因此公鸡的

8、剪纸可以辟邪这些计较和习惯,今天的文明人已经把它们统统都当成迷信来对待了。但是不论人们如何从理性上来反对这些旧习,还是有好多人兢兢业业地遵循着它们。且不说那些禁忌如何地没有依据与可笑,只是考虑一下那些禁忌与说法所具有的独特的仪式般的神秘感,以及这种神秘感的作用。比如结婚的那些奇异风俗,恰好因为它们的繁琐,而使得结婚的仪式显得更为隆重,而结婚的人也因此被一种神秘感所紧紧包围着。这种包围就是那些外在的习俗所营造出来的,于是结婚双方都会对婚姻这桩大事具有一种敬畏之感,这会增加他们对婚姻的珍惜。从好的一个方面讲,这类古老的民俗对于传统社会组织与家庭伦理的维持,具有着某种正面的作用。从坏的一方面看,因为

9、一些民俗缺乏科学性,容易破坏人们的正常思维,从而对社会具有破坏作用。在浙江青田,进矿挖煤,不可说“洞”字,而老鼠却成了矿工们的吉祥物。他们认为“老鼠”代表着安全。这里面也许有科学依据,因为在矿井下,如果有很多老鼠,也许能证明这里有通向外面的孔穴,因此有利于安全。由此看来许多民俗其实具有着某种科学的成分,但是这种科学的成分是以非科学的包装而出现的,远离了科学的本性了。而有些民族禁忌,则有着某种心理学的解释。有些禁忌是古老的信仰,人们信仰万物有灵论。人们认为我们身边的每个东西都有生命,有自己的想法,不仅仅是动植物,就是茶杯、茶壶等也有自己的生命,所以它们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比如茶壶的嘴不能对着

10、自己的客人,因为茶壶的谐音是“茶虎”,如果对着客人自然就是冒犯他了。这些鸡零狗碎的细节,其实也是一种交流感情的方式,比如一个拙于言语的人不能向自己的客人用话语表示亲近和好感,他就可以利用这些小细节来让客人体会到主人对他的尊重。这不也给平凡的生活添加了很多神秘的乐趣吗。民俗学在线作业二论述:第1题(100分)答题要求:对本题目的回答不能低于50字。从以下题目中选取1个题目作答。1 .阐述中西饮食习俗观念的差异。2 .民俗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3 .为什么在流传过程中,民俗分向本土偏移?4 .中西建筑在风格方程的主要差异是什么?5 .举例说明民俗的不成文的特征。1 .阐述中西饮食习俗观念的差异J答

11、:中国人的饮食习俗: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但在不同阶层中,食物的配置比例不尽相同。因此古代有称在位者为肉食者。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民掘中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火,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这种聚食古俗,一直至后世。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在食具方面,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许多欧美人看到东方人使用筷子,叹为观止

12、,赞为一种艺术创造。实际上,东方各国使用筷子其源多出自中国。中国人的祖先发明筷子,确实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西式餐饮:法国,由于历代法国国王崇尚美食,使得当时的法国名厨辈出,烹怔菱也很我,奠定了法式菜在西餐中的重要地位。但目前法餐却趋于保守,发展较为缓慢。意大利,意大利地处南欧的亚平宁半岛,优越的地理条件使意大利的受精和食品加工业都很发达,其以面条,奶酪,色拉米肉肠著称于世。时至今日,意大利菜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英国,英国的农业有发达,粮食每年主要靠进口,英国人也不像法国人那样崇尚美食,因此英式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英国人也常自嘲自己不善烹调。但英式菜的早餐却很丰盛,受到西方各国的普遍欢

13、迎。美国,由于在美国的英国移民较多,所以美式菜基本上是在英式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外,由于美国的历史短,传统、保守思想较少,在生活习惯上也不墨守成规,美国人得当地丰富的农牧产品,结合欧洲其他移民和当地印第安人的生活习惯,形成了独特的美国饮食文化。俄罗斯,俄式菜受法式菜影响较大,奥地利、匈牙利等国菜式的一些特点,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逐渐形成顾具特色的俄式菜。德式菜看以丰盛实惠、朴实无华而著称。2 .民俗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答:从根本上说,民俗文化的传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纵向的传播,即按照历史的发展进程或人类生活的改善规律依序地由原始社会到古代社会到近代社会到现代社会到今天的现实生活进行传播。民

14、俗文化的纵向传播仅仅是一种传播的形式,在纵向传播的形式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也可以把这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叫做模式。根据传播方式和介体的不同,把它分为链式传播模式、相互传播模式、根式传播模式三种模式。另一种是横向传播,即由一个族群向另一个族群,一个地域向另个地域,一个民族向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由近向远(或有时也存在跳跃式)的传播。民俗文化的横向传播是民俗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不仅表达了不同地域之间的民俗文化存在着相互之间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不同民俗文化之间存在的相互碰撞和交往以及吸收和保存。3 .为什么在流传过程中,民俗分向本土偏移?答:当两种文化相遇的时候,相撞的时

15、候,往往有一种比较强的文化,向他自己靠拢。碰撞的时候不是偏向他往往就是偏向他。很少有一种平等的,这种叫做文化的偏移。文化的偏移就是向外偏移或者向内偏移。站着本土立场上,我们所指的本们偏移其他的一种文化,江苏的文化到上海来了。比如说外地人来到上海,当他溶入了上海这个文化圈以后,形成了和当地文化的一种偏移。在上海本位偏移的事情很多。上海你什么菜肴都可以吃到,但是你要吃某一个地方的正宗菜肴,或者说这种菜肴在上海真的要生根,要落脚,要有生意,它不得不发生本们偏移,这是最典型的事情。4 .中西建筑在风格方程的主要差异是什么?答: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

16、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笛,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所以,西方建筑的“基本词汇”是柱子,即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石头。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那么屋顶则是其“主要句式”。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

17、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句式”,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2.

18、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3.建筑的发展不同,表现了中西方对革新态度的差别。从建筑发展过程看,中国建筑是保守的。据文献资料可知,中国的建筑形式和所用的材料3000年不变。与中国不同,西方建筑经常求变,其结构和材料演变得比较急剧。4.建筑价值的不同,显现中西方审美观念的异殊。从建筑的价值来看,中国的建筑着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着眼于实物体。5 .举例说明民俗的不成文的特征。答: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民俗这种不成文的客

19、观现实,越来越被一些有识之士重视。有的对此作了专门的描述记录,如我国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南朝宗慎荆楚岁时记o有的在书中大量转录运用民俗材料,如汉刘安淮南子,唐段成式酋阳杂俎,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吴自牧梦粱录以及奇书山海经等。从形式上看,民俗在此都有文字的描述,但这并不改变它那种不成文规矩的特点。民俗的文字描述,在这里仅是对这一存在的客观记录,这种记录,不具有章程、法律的意义。简言之,它只是表明有这么回事罢了。至于它如何动作,这种文字记录不起任何规范作用,起作用的,还是民俗本身在现实中的展现。所以,民俗不论有无文字的记录,就它实施的实际效应的形态看,仍是一种没明文规定的不成文的规矩。例子:在广州,

20、每当主人为客人倒茶、斟酒时,客人马上会伸出手指叩桌,以示谢意。据说,这是清代乾隆皇帝与随从微服私访时留下的。一次在饮茶时,乾隆不经意提起茶壶为随从斟茶。堂堂一朝天子,要为区区仆人倒,这是何等的折罪。随从惊恐不已,又不便公开叫嚷谢恩,情急生智,伸出手指叩桌,以代叩拜谢礼。后人效法,遂蔚然成风。我们不必去考证它的真伪,然而,作为一种感谢的俗规,这一流行的习俗在广东一带居民饮茶喝酒中,现实地存在着。民俗学在线作业三论述:第1题(100分)答题要求:对本题目的回答不能低于1200字。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作答,字数要求1000-3000字之间。1 .考察当地某一具有悠久历史的民俗事象。方式:对当地的

21、老年人进行访谈,了解这一民俗事象形成的原因;关注当地人对这一民俗事象的各种解释。观察当地人是如何完成这一民俗事象的。2 .讲述当地一种有特色的民俗事象。(侧重讲述过程和文化内涵)答: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

22、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

23、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

24、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自古以来,无论是公祭人文初祖,还是民祭己逝的亲人、祖先;无论是国家祀典,还是民间的扫墓上坟,都在庄重地对先人、先祖送上自己的思念和敬意。这种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年年轮回,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传承了中华文明“礼仪”的祭祀文化,抒发了人们尊祖敬宗、慎终追远、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清明祭祖是中华文明礼仪的优良传统。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宗法文明传承史的国家。古人认为为人死之后,灵魂和躯壳相分离,躯壳可以腐烂消失,而灵魂却会永生不朽。为了得到自小哺育、养育和教育自己已经去世的父母、祖辈、历代列祖的保佑,故人们往往用供品,十分虔诚地去向神主行礼,这种社

25、会活动就是祭祀。祭祀作为人类一种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不仅源远流长,而且被看作是头等重要的大事。我们知道,国史和国家文明史的传承,是靠个人和家庭的传续来完成的,无个人和家庭的传续,历史将是苍白的、抽象的,且是无人情味的。逢年过节特别是清明的祭奠仪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才使今人的身份清晰而神圣。清明时节对祖先“祭之以礼”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寻根谒祖的心愿满足。人们之所以缅怀先人,祭祀祖先,是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这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天下之人皆有本源,公民各有祖先,民族亦似同理。个体之祖先赖于血缘所系,民族之祖先显于象征血缘。虽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交融时代,“我是谁”的心灵追问的寻根意识仍不可避免,或招之聚于华夏,或去之散于五洲,公祭人文初祖或回家扫墓上坟谒祖,这种祭祀礼仪正好满足了海内外华夏赤子的心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