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小柴胡汤治疗瘟疫病的研究综述 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小柴胡汤治疗瘟疫病的研究综述 中.docx(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柴胡汤治疗瘟疫病的研究综述中“中国人的医学,是如此地肤浅。”一一为什么说肤浅?就是Onlyskindeep罗。“人体明明那么多里面内脏,中国这些野蛮人,就在皮肤表面这里扎一下、那里扎一下,就说这样可以医,人可是有里面J的啊!”一一用这样的角度看我们的中医学,就会觉得我们怎么这么肤浅:“开刀给他割下去,才是真的拳拳到肉,明明这么重要的东西都在里面,怎么可以说,在这么浅的地方这里扎一针、那里扎一针,就可以医好它?”这是彼此的视野不一样。在中医的世界里面,如果我们认为“灵魂的身体才是真正的树干,这些长出来的肉体的内脏,只是它的附随”的时候,那我们为什么不治好那棵真正的树?为什么不在这里扎针?那棵活
2、在另一个次元里、真正的树健康了,果实才能健康不是?这就是中医的观点跟外国人的观点很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我们会说我们要疏通太阳经、疏通少阳经、疏通胆经,会针灸的人可能用针灸就可以弄得很好,像我是不会针灸,就吃药,就像脚痛,痛在胆经上吃柴胡汤啊、痛在太阴经上吃理中汤啊,其实还是会套用经络的观念,这是一点。另一点就是,几乎所有的经络都走在三焦膜网上面,这个三焦也就管理到我们很多切换的功能,像中国人就说,一个人如果胆热,就会很爱睡,胆虚寒,就会很不能睡,如果“胆热”跟“胆虚寒”这些象征词我们先不说,这个人能不能睡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我们人体是有一个自我侦测机能的,比如说老人家,不少老人家好像睡眠都很浅,
3、睡一下就会忽然惊醒了,这个惊醒是为什么?有人研究就说,其实人体虽然在睡觉,但身体还是有一个监控的功能,虽然睡觉的时候心跳、血管收缩等等都会缓和下来,但缓和到一个程度以下人就会死,老人家已经比较虚了,所以当这个“缓和”在身体睡着的程度之下开始加深的时候,他的身体的“膜”会警觉到:“再down下去就要死掉啦!”所以要赶快把人给摇醒,所以人就夜半惊醒过来。又或者是,如果老人家在半夜睡一睡,第二天就没醒过来了,好像又有一个统计说,最容易在半夜睡一睡就死掉的是什么时候?是我们十二经络气血流注,从肝经流到肺经的那个时候。那个地方是人体十二经的危险关卡,因为我们肝经走到期门穴、走到尽头,就潜下去了,潜下去以
4、后,它会从肺经的中府、云门那边再出来,这一条地下水道,如果没有足够的气的话,可能在中间就断掉了,所以如果十二经上的营气在这个时间断掉,人就走了。一一其实,我觉得这也很好,当我们很虚的时候,就睡一睡就死了,非常安然。一一但相反而言,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人睡一睡会忽然醒的,多半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醒来?这种状态反而是常见的,不是失眠,可是就在这时候醒来,也就是说这一段,会最引起我们说的三焦的注意。三焦系统对于人体自我监控的功能,大概是这个感觉。那么,我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个“膜”的世界呢?其实也没有什么中医书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它是一个灵魂的身体”,中医书会说是“膜网”,用比较隐晦的方法讲这件事,因为看不
5、到,所以用一个象征物。但是我是有这样的治疗经验,比如有同学练气功练得太认真了,平常没在练功的时候都觉得气在身上窜,我帮他看到后来,觉得怎么搞都不能收他的这个气,我就问他“打掉重练好不好?”他说好,我就开了伤寒论里面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给他,吃一阵子以后,那些气就都不见了,而柴胡龙骨牡蛎汤,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清膜网的药,当我们能把药开到三焦膜网的时候,这些在膜网平原上脱轨的列车就能一起扫掉,这是有临床上实际开药的经验,所以要提出这样一个假设性的区块,这是一点。另外呢,就是在我们教五脏跟情志的时候,有提到一个东西,就是西方的心理治疗学派,跟中国的针灸学派,混种了以后产生了一个东西,比如说,他们说生气过
6、后,心灵的创伤会留在肝经上面,挫折的创伤会留在胆经上面,如何证明呢?比如说,他们就说摸一摸胆经的穴位,就可以唤醒过去因为挫折造成的心理创伤;摸一摸大肠经,就可以唤醒无奈造成的心理创伤;摸一摸肺经,就可以唤醒悲伤造成的心理创伤这其实是我们中国人学问的余渣而已,只是不晓得为什么普罗大众好像都只吃得到余渣、都吃不到好菜。但他们这种做法让我们证明了一件事,就是:我们中国人说什么情绪会伤什么脏,的确存在,而且这个伤,是形而上的经脉为优先,先伤形而上的经脉,然后实质的脏才受伤,是有这个发生顺位存在的,先形而上,再形而下。他们的疗愈是怎么疗愈呢?有两个做法,一个是按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一个是按在手少阳三焦
7、经的穴位,据说当我们按在三焦经上的穴位,告诉自己“要把过去的某些创伤溶解掉”的时候,这些创伤就真的溶解掉了,也就是说,十二经脉的创伤,包括任、督二脉的话,十四经脉的创伤,都可以由三焦经下指令去溶解,不然就是用太阳经。就像前面说小孩子的体质,我们说是“稚阳之体”,如果我们对于三焦的假设是:“三焦是人的灵魂,形成了一个肉体的模子”的话,一个人的身体还没长完的时候,他的能量一定是很密集地运作在这个区块的,灵魂那一边的能量,透过这个膜,分化到实质的肉体来。所以这个时候,你要治他什么病,都可以从“膜网”下手,膜网好了,灵魂那边的能量过得来了,身体状况就戏剧性地大好起来,因为这段岁月,他的这个模子还在大量
8、使用,像是补三焦的代表药味“黄耆”,神农本草经说它:“主小儿百病”,你要治大人百病,它可没办法!等到长好了,三十多岁了,这个模子就可以休息了、很多机制就可以不用运转了。所以在人的成长期,很多病可能要从所谓的三焦来治。比如说,小孩子很多莫名其妙的病,小柴胡汤其实都可以摆平;或者是小孩子各种身体的虚损,用一个黄耆建中汤,马上就统统都好起来;或是治儿童的扁桃腺发炎的体质,跟治大人要从少阴治,这也是不一样的,以这样的角度来看。当然,以西医的观点来看“稚阳之体”,那是对应到人体的“免疫大王”的“胸腺”,这个腺体,一旦人类性功能发展全了,就逐渐退化掉了。那你如果要说“中医补三焦的药是在补胸腺”,我也不能反
9、对。不过,其中的机制,好像今天还没研究出什么名堂。一开始也说了,我搞的中医是“象征物”,用“象征物”来操作“真理”的技术,叫“巫术”,意思就是:你不懂原理没关系,会用就好。如果手电筒落到原始人手里,就变成巫术了。中医是超前我们现今科学进度很多的东西,我们的科技,还不能把它理解得很透澈,所以,它最适当的名份,就是“巫术”,我一点也不赞成要帮它漂白、洗刷污名什么的,因为硬帮它这样搞,反而不诚实,反而是对中医的一种污辱了啊。它既然是这样的一种东西,我们就如实地承认它是这样的东西。可是,即使不理解,我也等不到五百年后科学进步了才来吃中药啊,我们现在就会生病了啊。另外,说得俗一点,如果我们人体的灵魂的模
10、子,是照我们刚刚讲的假设那样的话,那一个人的肥胖,不就是这个“铸模”松掉了吗?那,古方的世界很清楚地看得出,“补三焦”的方子是黄耆建中汤,那意思是不是说,黄耆建中汤会是减肥最有效的方?五两黄耆的黄耆建中汤,的的确确是一个补三焦非常强的方子,跟它类似的方子,陈士铎治肥人的补气消痰饮,也是很像这个结构的东西。如果有人吃黄耆建中汤吃一年,都吃得很勤,虚劳病都好了,但却没有减肥成功,这个假设不是就要被推翻了吗?究竟能不能瘦,恐怕就要看有没有同学是黄耆建中汤体质、刚好又是胖的,看看吃了几个月有没有猛瘦,有的话,或许就证明刚才说的假设是对的,没有的话,这个关于三焦的假设还要再修正。所以我现在是抱着这样的风
11、险,战战兢兢地在教书。当然,我上课的一些论点,也得很自打嘴巴地说,那,也是一种暂用来理解和记忆的。柴胡证小柴胡汤(二)辨证技法:太阳病中的少阳,少阳主证提纲今天我们就先来讲什么是柴胡证,来教完小柴胡汤这帖汤,有些比较复杂的条文,我们可能就留待之后再来处理。跟柴胡汤主证相关的条文,我们先看三之十四条、三之二十条,这两条根本可以说是黄帝内经的热论,三之十四条根本就是抄黄帝内经抄来的,这其实也是伤寒论跟黄帝内经很明显的交会点,有人说,张仲景的六经辨证,是讲感冒的六个层次,跟经络是没有关系的,可是我觉得,伤寒论学得越熟,越会感到张仲景其实还蛮尊重黄帝内经的那一套,少阳病,它的确有牵涉到少阳经;太阳病有
12、牵涉到太阳经。只是张仲景所谈论的问题,是比“单论某一条经本身”还要更广泛的问题,不像黄帝内经讲的那样单纯,张仲景的书有比较细部的层次。【桂3T4/宋.例13】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肠;络于耳,故胸肠;痛而耳聋。此三经受病,未入于腑者,皆可汗而已。三四日,是照六经的传法,通常是先太阳、再阳明、再少阳,它说因为少阳经,经过这些地方,所以它经过的地方可能就会胸部、身体侧面痛、耳朵听不清楚。少阳病的辨证点,特征之一是脉弦,所以感冒的时候如果把到弦脉,那就要考虑有可能是少阳病。因为每一个人的弦脉,以初学者来讲,得自己跟自己比,也就是这个脉会比平常把到它的时候更瘦一点,但在瘦的同时,
13、会觉得它也绷得更紧一点。就像是太阳病的脉是整片浮起来平常要摸到皮肤,再稍微按下去才感受到它的跳动;现在好像才贴到皮肤表面一点点,就感觉得出它的跳动了,这就是浮脉弦脉的话,我想也是自己跟自己比,就是平常摸起来没有绷成一条的,现在摸起来绷成一条了。但这个一条,也不能太沉,因为太沉的话,就变成少阴病的“脉沉细”了,那就不是标准的弦脉。它还要有点力气,但那个力气,大概只是跟平常的脉象相比,“几乎感觉不出来的”强一点点,如果很明显比平常又浮又紧的脉,那大概就是麻黄、大青龙汤类的;如果是很有力的洪脉就是白虎、承气一类的勒成细细一根、不太沉、不比平常的脉没力。所以弦脉,是少阳病的第一个指标。当病气处在身体的
14、夹缝之中的时候少阳区块很像是身体里的夹缝(媵理)当病气在媵理里钻的时候,脉象就好像夹在墙缝里一样,所以就勒得变得“弦”,这样的一个脉象。书里也给了其它的辨证点,少阳病很专门的一个辨证点,就是:身体“侧面”或连到胸部会闷、胀、或是痛,有的人是不摸不痛、摸了才痛;有些人是不摸也痛;还有的人是可以摸到有一颗一颗、硬硬的淋巴结跑出来但是胸月务闷痛呢,有的时候是一摸外面就有感觉,就是身体外面在痛,但是,像日本的腹诊法比较仔细一点,有时候他们说要在肋骨的部位稍微抠进去一点摸,看有没有痛?有痛的话就是少阳病了,这样抓可能会抓得比较仔细一点。但大家要有点心理准备,少阳病的辨证,是相当不容易的,即使是学医三四年
15、的老手,在抓少阳病的时候还是会失手,因为少阳病的辨证点,是东一点西一点的,有时候只抓一两个主证,会抓错。所以我之前有讲过,真武汤可以不要管它书上的辨证点,看一个“水毒体质”就好;但,少阳病,刚好是相反的。小柴胡汤,是体质不管,要抓辨证点。所以小柴胡汤,是非常凸显出经方医学,所谓“抓主证”的这个功夫的方子。如果抓主证的功夫没有很好的话,小柴胡汤就会开得不太好。但换句话来讲,小柴胡汤本来就是个积年累月之下,会越开越好的方,所以学了之后的一年以内都开得不太好,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小柴胡汤这个方子,会随着辨证功夫越来越好,也越来越知道什么情况可以用。小柴胡汤,其实对体质,往往不太确定要对到什么体质的;抓
16、主证,用起来会比较有效。所以,柴胡汤其实也是中医某一件事的冠军王一一如果要叫所有经方交出履历表,“履历表最大本”的就是小柴胡汤。这个方,简直是医过万病、是仙丹但,其实不是。它医过的病,的确是种类最多,但,绝不是每种病都必定用小柴胡汤,是那个病刚好有小柴胡汤证,所以用小柴胡汤就医好了。如果不会抓柴胡证的话,看到小柴胡汤的相关医案,可能会觉得“一帖小柴胡汤就能走遍天下”,其实不是的,要有小柴胡汤的主证,它才会有用。【桂3-20/宋.无】传少阳,脉弦而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往来寒热,热多寒少,宜小柴胡汤。不差,与大柴胡汤。这讲得也很清楚,是非常标准的柴胡证。“口苦”是柴胡证最好用的辨证点之一,
17、因为其他的病比较不太会口苦,唯一也会口苦的阳明病,又跟柴胡证的口苦非常好分,我们说早上、清晨是少阳病的时间,下午、傍晚是阳明的时间。张仲景的这个说法,在临床上还真的蛮有意义。少阳病的口苦,早上起来的时候最苦;阳明病的口苦,是吃晚饭前最苦,所以如果口苦是吃晚饭前最苦,就往阳明病想;如果是早上起来的时候最苦,通常八九不离十,就是少阳病。所以口苦是一个很好的辨证点,脉弦加早上口苦,就可以开小柴胡汤了。“咽干”是一个很烂的辨证点,少阳病会不会咽干?会,那为什么少阳病会咽干,我们教柴胡汤之后,在阳明篇有一个相关的条文,还有唐代的医书的一些说法,会解释咽干的问题。但咽干却不是一个很好的辨证点,因为太多其他
18、的证都也咽干,所以即使是少阳病会咽干,它仍然没有办法提供我们一个断证的必要条件。所以咽干,我们知道它可能存在就好了,临床上我们不容易仅藉着咽干,去辨认出它是或不是少阳。“头晕,目眩”,也是一个柴胡汤证中,存在、而不好用的辨证点。柴胡汤证,往往会牵涉到西医解剖说的淋巴,淋巴关系到人体的很多水,这些水,包不包括耳朵里面管平衡的那些水?包括。所以当人淋巴不干净的时候,它的的确确有可能造成这种头昏的状态的,比较代表性的少阳方治晕眩的,小柴胡汤可以;但临床上常常是温胆汤更好用,用半夏跟竹茹,竹茹是竹子的皮,竹的膜网,一样可以把药性引入少阳。不过,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了:同样是晕眩,有可能是五苓散证、真武汤
19、证、苓桂术甘汤证、泽泻汤证这怎么办?这就只好抓各个汤不同的、属于自己的辨证点,也就是遇到晕眩的时候,最好是能找到“另一个证明它是少阳病”的辨证点,如果找不到的话,柴胡汤用下去也未必会有效。之前教晕眩的时候,苓桂术甘汤、真武汤、泽泻汤、防眩汤的辨证点都有讲过了,除了这些之外,当我们认识了少阳区块之后,就要多晓得:有一种晕眩可能会伴随其他明显的少阳证,比方说又晕眩、又口苦;或者又晕眩、脉又弦当然苓桂术甘汤的脉也会弦,但它是沉弦,但柴胡汤的脉是不沉的所以,晕眩是一个可以用、但要找到其他证才能用的辨证点,不然没办法开柴胡汤的。如果不该开而开,还是可能会吃坏的,所以柴胡汤尽量不要开错。因为啊,柴胡汤喝起
20、来,往往会给人一种错觉,大部分的人都觉得它很温和,所以就以为吃不对没关系,但实际上柴胡汤吃错了对身体还是会有影响的,虽然它的杀伤力不像麻黄那么明显,但也不轻,我们之后会讲到。说到“目眩”柴胡汤证有没有可能牵涉到眼睛?有可能。柴胡汤证牵涉到眼睛,是怎么一回事?我们治疗眼病的针灸穴道,有些穴道是在少阳经上、有的是阳明经上、有的是太阳经上,所以当这条经有病的时候,当然眼睛有可能也会病了,所以黄帝内经里有一段内容说眼睛痛的时候、起红丝的时候,要看红丝从哪里长出来:灵枢论疾诊尺第七十四: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如果是从上面长下来的,代表邪气是从上面传下来的、太
21、阳经传下来的;如果从下面往上的话,是阳明经传过来的;如果是从外面往里面的,是少阳经传过来的。这个眼睛红丝,不用管西医说是角膜炎、还是结膜炎,看它从哪里长,就用哪一经的感冒药。这样看这个红丝的话,是可以找出少阳病的线索的。不过啊,现在我们在临床上看到的状况,眼睛红,西医说是急性角、结膜炎的病人,有的时候把脉,不是太阳、阳明、少阳的脉,他的肝脉是很沉很沉的,那是肝里面太寒,所以肝里面的阳气被挤出来,上到眼睛里面烧,这个时候我们要破他的肝阴实,这样阳气才能重新回家,这是吴茱萸汤证,所以看老经方家出手治眼睛红、肿,用吴茱萸汤,他们在辨证的时候,能够发现这个人具有肝阴实的状态就是阴寒之气占据肝的状态一一
22、反而是吴茱萸汤比较有效。一吃下去,一般说的什么睫膜角膜炎就退了;一般中医照常规开,清肝解热的药吃一堆还医不好。别的地区我不知道,但在台湾,吴茱萸汤证的人非常多,因为吴茱萸汤证是很好制造的,只要多吃寒冷的东西,吃到胃发寒就行了。比如说每天都喝三杯浓浓的高山生茶,就有可能在一星期之内制造出吴茱萸汤证,因为它让胃寒了,通常胃寒了,肝也寒,这时候吴茱萸汤证就出现了。所以通常每天必喝生茶的人,因为胃太寒,容易得到长年不能治愈的偏头痛,头痛又烦,烦得想去撞墙,这个“头痛而烦躁”,是吴茱萸汤证。“头痛的时候会想吐”,这个也是吴茱萸汤证。都是肝跟胃已经寒到阴实了,这样的人其实是肝癌、胃癌的高危险群。所以现在说
23、到黄帝内经说的眼睛红,大概只能占到一部分的正确,如果看到血丝的确是从哪一经的方向来,通常照着那一经的感冒药开下去会好。基本上太阳、阳明是葛根汤加味,少阳用柴胡汤,就可以处理得不错。不过我想要特别说明的是,黄帝内经这几句话之外,还是有这些事情存在的。“往来寒热,热多寒少”,这个是柴胡汤的特征之一,柴胡汤的特征就是人会烧一烧又不烧,烧一烧又不烧,因为这样烧烧停停的,那个人会真的发冷吗?其实也还好,虽然疟疾的打摆子,还是有机会用柴胡汤医;但是少阳病的“往来寒热”的“寒”,并不是像疟疾打摆子那样的冷到发抖,通常顶多冷到桂枝汤证等级的怕冷而已。基本上少阳证是一个比较偏热的症,寒热比并不均等,它是热一热、
24、不热;“烧一烧又不烧”的这一种,所以比较偏到热症这一边。基本上这是一个蛮好的辨证点,最清楚能看出是少阳病的,是感冒好得差不多了,觉得早上起来没烧了、可以上班了,结果在公司觉得越来越烧、到下午又烧起来,这样子以天为周期慢慢烧起来的,是比较标准的少阳病。标准少阳病,如果跟以前我们教的桂麻各半汤之类的各半汤系相比的话,就会看到各半汤的烧,是“日二三度发”,因为正气已经把病邪逼到体表,觉得想要赶快把它打掉,所以就比较积极地在打,所以次数稍微多。一天烧两次三次的是各半汤;一天一次的比较是少阳。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烧一烧觉得冷,烧一烧又觉得冷,是一天四、五次的,那又多半算是少阳了,各半汤证没有那么琐碎。四
25、五次的,那是因为调节体温的中枢真的已经当机了,所以一天会烧一烧不烧那么多次。所以就是一天一次、或是一天五六次,这样的冷热交替,比较是柴胡汤证。那么,一天两三次的,还有没有可能是柴胡汤证?有可能,所以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光以发烧而言,跟各半汤证很难分辨。那,怎么办?我们可以不要只用“烧”当唯一的辨证点嘛!像各半汤的脉,一定是像桂枝汤或是麻黄汤的脉,是整片浮上来的;少阳病的脉就是比较弦细的,再加上有没有口苦、脐肋不舒服,多一两个辨证点,就可以分出来了。这些都是对少阳的症状的基本认识。接下来我们看【桂7-68/宋.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膝苦满,不欲食饮,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
26、痛,或膝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而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汤的这个条文,有四个大主证、七个小兼证。我想,我们能够抓到四个大主证就好了,七个兼证等开药时遇到了再照书抄方就好,不要把自己脑袋搞得负荷太大。四个主证我们要记得,最好会背。其他的兼证我们依稀有印象,生病了再翻书就好。那么,这一条它说,伤寒五六日,中风,这是很单纯地在说:伤寒或中风,又过了几天一-这其实是在说太阳初感对不对?因为只有太阳初感的时候我们才会伤寒、中风,分那么清楚;少阳病、阳明病,真的已经变柴胡证、白虎证,就不需管是伤寒还是中风了。所以讲到伤寒或中风的时候,这句有一个“提纲”的作用,就是它所讨论的,是“太
27、阳病中的少阳病”,这是什么意思?因为,接下来有条文会说:“柴胡汤的主证,抓到一个就好,不必都有J这种话其实也要以太阳病中的少阳病为前提,才能这么讲。因为如果是独立的纯少阳病的话,不能只抓一个主证,那样会不准,这一条的前提是:太阳病里的少阳病,所以,它没有说“脉是不是弦脉”,因为这条,在临床上,基本上不关系到脉,因为脉一旦变弦了,就很容易认出是柴胡证、是少阳。少阳病的四个特征:柴胡证有一个特征,就是它常常是混杂在太阳病、阳明病、或者太阴病之中,所以脉象往往还是太阳、阳明、或者太阴脉,这个时候还是要抓主证,才能决定是不是用柴胡汤来治。这是柴胡汤证的一个特征,这个特征一定要先知道,不然你光是期待一个
28、完美的少阳病出现,这真的很难遇到,因为它是混杂型的。历代医家,对于小柴胡汤证、少阳病给的四个特征,第一个叫作“经腑同病”。历代的注解家,在分析太阳篇也好、阳明篇也好,他们都会觉得太阳篇、阳明篇有一个排列的方法:比如说太阳“经”受邪的时候是桂枝汤证、麻黄汤证等等,怕风啦,畏寒啦之类的症状。但是这个邪气传经传到实质的“膀胱”,有很多不好的能量聚集在那儿的时候,可能会尿尿尿不出来,所以历代医家有人就认为五苓散证,是一个膀胱腑那里有邪气的“腑病”一一当然,这个说法已经被质疑了,现在伤寒学的归纳,认为五苓散证是全身水循环的问题,不能只单说是病一个膀胱腑。不过,如果把全身的水循功能、还有排尿时所发生的“气
29、化”这件事,都看成和膀胱腑相关,你倒也不能说它是错。一一另外像桃核承气汤证、抵当汤证,那是小腹、膀胱周围的地方瘀血,历代中医就推测说:瘀血瘀在那的地方,一定是因为膀胱腑周围有很多邪气,才把血烧得瘀在那个地方。所以他们会认为五苓散证、桃核承气汤证、或者抵当汤证,是膀胱腑那个地方的病,就是肉体的膀胱位置的病,所以太阳病,我们一般会习惯说它有经证、有腑证,经有经的治法、腑有腑的治法。同样地,当病邪走在足阳明经上的时候,是白虎汤证或葛根汤证;可是当它入了手阳明大肠腑了,里面结出硬硬的大便了,白虎汤也没用了,要用承气汤把大便冲下来。所以阳明病也很清楚地分成经上的病、跟腑中的病,经上的病是比较形而上的,腑
30、里的病是比较具体有东西的。所以太阳病跟阳明病,都有这样的特征,甚至说少阴病,也有经病跟脏病之分,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是打少阴经,真武汤在救少阴脏(肾与心),朱鸟汤(黄连阿胶汤)也救少阴脏(心),所以少阴病也有这样的特征。但是少阳病,它是这样子:当我们的少阳胆经出问题的时候,同时之间,就是我们三焦腑出问题的时候,所以胆经跟三焦腑是一起病的,所以一般说“经病再传腑病”,少阳病却往往是经跟腑同步生病,所以说经腑同病,通常胆经有病的时候,往往淋巴上就摸得到肿块了一一少阳病经腑同病的说法,是这样来的。不过,经腑同病这个说法,有没有瑕疵呢?有的。因为历代医家所研究的伤寒论是宋本,宋本的少阳篇里,没有桂林本有的
31、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的症状,是直接指向黄帝内经里面讲的“胆腑病”,所以在我们桂林本的少阳篇里,是有一条专门在讲胆腑病,可是在宋本是没有这一条的,所以一般医家如果用宋本去归纳的话,就会觉得“少阳病,没有腑病”,没有胆腑病,只有少阳经病跟三焦腑一起病的这个现象。但实际临床上,是有胆腑病的。像临床上对付“胆结石”最有用的三经个方,一个是大柴胡汤、一个是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一个是柴胡加芒硝汤。这三个对胆结石非常有效的方,都处理到胆结石了,这样是不是可以说其实是有胆腑病的?胆经的病是小柴胡汤,胆腑的病是另外几个方所以到现在桂林古本出来了,就让人知道其实还是有胆腑的病。不过话又说回来了,
32、我们中医古代,好像没有“胆结石”这个病名哦?我们的解剖学一直没有发展到这个地步。肚子痛?有剧痛?有。但是,胆结石?不知道。所以到现在西医发现人有胆结石这个东西之后,我们再回头用胆结石去倒扣这些有效的中药方剂,才知道少阳果然是有“腑”病的。如果没有西医发现胆结石的话,我们也搞不清楚少阳腑病是什么东西。因为,如果没有“胆结石”这种认识当做协助,可能我们所知道的少阳腑病,就是自律神经功能紊乱,就是消化系统的讯息传递一团乱,但这一样是算到三焦腑,不能完全地指到胆腑。所以或许我们要谢谢西医发现胆结石,少阳“经腑同病”的说法就被消灭了。第二个特征,是说:少阳病的时候,人的气容易郁结不通,而在郁结不通的时候
33、,会容易化火,也就是说少阳病容易因为郁闷而造成三焦里面闷着有上火的现象。所以少阳病的用药,通常都会用一些比较有降温效果的药,像柴胡这味药就是微凉的;芍药也是凉的、枳实也是凉的;柴胡汤里的黄苓,也是标准的退火药。所以历代的医家会发现说,少阳病以体质来讲,在它的郁闷之中,会有变成热症的可能性,就是容易郁而化火。第三个特征,是说少阳病容易牵涉到痰饮、水,就是少阳病一旦病起来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往往会跟着堆一些东西,就是淋巴系统会堆不该堆的东西,当然严格地划分,淋巴系统会堆东西、或肿起来,那问题往往是在血液里面,不是淋巴里面,但我想我们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当身体里面有水的代谢问题、被塞住的时候,少阳病是蛮
34、常牵涉到这个现象的,所以少阳病往往会摸到淋巴有些肿块,那么这些在那里不能动的水,算不算痰饮、死水呢?我想当然是有可能的,所以少阳病往往牵涉到痰饮症,像小柴胡汤就有用到半夏啦,加减法中有牡蛎壳,也有括篓,都算是去痰药。痰饮这个部分,我想我们以后推扩到其他方剂的时候,比如说柴胡龙骨牡蛎汤、温胆汤,这些方子会更让人看到少阳区的痰,是如何在影响人体的。第四个特征,是容易跟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所以柴胡汤要抓主证,一些比较复杂的条文先不讲,我们目前只讲最简单的。那些比较复杂的条文,很像是张仲景要我们在一堆太阳、或阳明、或太阴的框架里面,去挖出来什么归少阳、什么不归少阳,是一些比较有难度的辨证点,但是在张
35、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这部书里面,会看得出,张仲景对于柴胡汤的辨证,是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在着墨的。什么着墨的方法呢?就是:“它是一个太阴病、或者太阳病、或者阳明病,如何在这些f别的经的病里找到柴胡证的痕迹?”辨证要辨得好才行。临床上开柴胡汤要开得好,辨证的功夫要在这里多作一些比较不一样的训练:“从别经的病的主证框里,挖出柴胡证”。今天的这个六十八条,就是要在太阳病里,找到柴胡证。前面一开始我们从标准的少阳病开始介绍“口苦、咽干、往来寒热、热多寒少”,但是真的在生病的时候,少阳证没有那么好抓。六十八条实际上的用法是像这样的:脉浮、觉得身上热热燥燥的,觉得怕风、怕冷,觉得咳嗽,觉得好像是葛根汤证之类的,可
36、是怎么葛根汤吃了,没好?又过一阵子,觉得嘴巴好像有点苦苦的,想到:“会不会是少阳?”结果一吃小柴胡汤,果然就好了。或是,觉得脉有点浮了,手脚有点酸,桂枝汤吃了五克、八克都没好,怎么会这样?后来同事说要一起去吃饭的时候,发觉自己不但不想吃,反而还觉得“干嘛要叫人家吃饭啦!我不又想吃!”还有点儿生气了?“这是不是少阳?”这就是少阳病的难抓,当它跟别经的病混杂在一起的时候。我想我们学经方到现在,一定都有漏接过,明明是完美的桂枝汤证、葛根汤证,怎么吃了桂枝汤、吃了葛根汤,却没有好?其实可能就是那时候已经有混到少阳了,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所以不会好。我觉得这条其实蛮重要的,因为有时候我们觉得学了经方,怎么
37、感冒吃了药还是没好?通常败在这一条上的情况还蛮多的,是因为它其实掺杂了少阳证,只是我们没有发觉而已。所以,少阳病的主证是很讨厌的,除非是心力很敏锐的人,否则一般少阳证是很容易被它唬弄过去的,所以现在我们要来讲怎样“在太阳病中”抓“少阳证”,它是以太阳病为前提。这个身体感,如果我们用幻想的,幻想自己现在是麻黄汤证、青龙汤证,身体酸痛、怕风、咳嗽那个状况之下,我们来找少阳病的症状,这就是这一条条文,临床上的用法。第一个主证,是往来寒热,如果我们现在是葛根汤证,葛根汤证的脉是什么?太阳、阳明之间,脉是浮而长,然后觉得有点怕风、又觉得有点出不了汗,觉得皮肤表面有点燥热、渴渴的一一这是葛根汤证。在葛根汤
38、证的情况下,又觉得:“怎么感冒到现在,有种要烧不烧的感觉?到底要不要发烧啊?”这时候就可能是少阳了,这时候可能葛根汤就吃不好,要吃小柴胡汤才会好。这个主证是这样在抓的,也就是在一个觉得自己在感冒的前提,发现自己的体温不稳定,早上起来觉得三十八度半要请假,到了中午觉得也还好啊,变成三十六度半,到了办公室发现又变成三十八度半一一这样的往来寒热。这是第一个主证,因为少阳区块牵涉到人的体温调节中枢,所以体温会处在一个“烧一烧又不烧、烧一烧又不烧”的状态。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说,人的免疫功能要不要启动,这个开关也是少阳区块在管的,当少阳经这条经有病的时候,它自己也搞不清楚状况,变成打一打又不打、打一打又不
39、打,所以我们要从这些细节,去注意我们的身体到底有没有“往来寒热”,或是感冒的时候有没有觉得早上起来上班上课,到了下午开始发烧,回到家又退了,而第二天又如此这个时候就是少阳了,但是其他症状可能是指向完美的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可是都吃不好。第二个主证是胸脐苦满,我们都知道,张仲景的“满”,都可以念“闷”,那胸膝苦闷这件事,我们之前已经讲过要怎么摸怎么抠了,它可以是侧面不压也有痛的感觉,或者摸了、压了有痛的感觉,或者是按得到淋巴有突出一坨一坨,或者是都没什么感觉,可是从肋骨下往里轻轻一抠就有痛的感觉,这样都算。如果感冒的过程中,有这些感觉出现,就要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的少阳证,如果有其他的少阳证的话,
40、那就要吃柴胡汤了。笫三个主证是“不欲食饮”,这是怎么样一个状况呢?其实我们少阳区块的气郁结的时候,大概都是闷在我们身体偏侧面,身体侧面的气,要说是胆气也对、三焦气也对、肝气也对,我们一般所说的疏肝解郁、肝气郁闷的气,跟少阳病郁闷的气,其实是差不多的东西,所以我甚至没办法说得很清楚,怎样是肝生了闷气的气,怎样是少阳病的气。大概而言,一般的假设是:人体的气有一个网络,用形而上的观点看三焦的时候,会觉得三焦就是人的身体里一个气的流动的场域,这个场域是从膀胱、命门那个地方有能量升上来,然后经过所谓的三焦,汇聚在人的胸口,变成胸中大气,胸中大气凝聚到够了,再透过肺的肃降的力量,然后从人的身体前面走到脚,
41、这个降下来的气的流动叫作“气街”。所以在古中医经典里,有句话说“三焦,其腑在气街”,三焦里的气,跟气街的气是一对的三焦是相对的阴,气街是相对的阳。正常来讲,肾脏的气,有一路要经过肝胆区块,升上来到胸口,然后会合以后,再降下去。而当一个人生闷气的时候,他的气会怎么样?人在发脾气的时候,气会上冲;而“生闷气”呢?-觉得在办公室不能发飙,硬把它憋住一一当我们把这股冲上来的气,用意志力硬着憋住的时候,其实就等于我们把所有上来的气都憋住了,所以肝脉就会跳得尖尖的。一有脾气如果就大爆发的话,肝脉不一定会变得那么尖的,但是如果真的是“闷气”的话,肝脉把起来就好像“隔着一层布,有支原子笔尖一直在戳上来,就像沸
42、腾的水要找出口那种感觉。当我们把气这样闷住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状况?最好不要多受刺激,不然的话怕会爆炸一一这时候人会有什么反应?是不是:希望尽量不要跟别人讲到话?尽量不要跟人有互动,免得忍不住发火?在生闷气的时候的这样的感觉,刚好就是少阳经有病的时候、气不通的时候,身体的状况是很类似的,所以得少阳病的时候,整个人的情志表现,就像在生闷气一样,我们可以说人是一种“物心不二”的动物,身体跟心情是会互相影响的。就像我们说少阴病的人“不想面对现实”也是一个辨证点对不对?所以少阳病的那种郁闷不通的气,刚好会唤起人生气而憋气的身体感,所以自然会有那样的情绪反应,当然,肝气不通的人一定会肝乘脾,脾胃会当掉,
43、所以一定胃口不好,这样的人要找少阳证,就是平常到了吃午饭的时候都会跟同事一起去吃饭谈笑的人,有天找他一起去吃饭,他嫌烦,就可能是少阳病了。就是对于跟人讲话、一起吃饭,对于这些事情的好感度,比平常降低很多一一这样的一种感觉。接下来,我们看小柴胡汤证四大主证的第四个主证,“心烦喜呕”这一点。首先,单说心烦,不一定要动到柴胡汤。在这个汤证里面的心烦,我们说少阳病会郁而化火,所以这是上焦有热气闷着,影响到心神,人就会有心烦的感觉。但其实三焦郁火、上焦火郁在这里,单一味桅子就解决了,并不一定会形成柴胡证,所以上焦有火郁,要搭配“喜呕”这个条件,才能够形成比较像样的柴胡证。光说心烦,它根本不能拿来当这条的
44、辨证点,因为心烦的可能性太多了,捞不到柴胡证。为什么柴胡汤会心烦喜呕?不知道同学还有没有印象,我们从前看过的有些条文,说“张仲景用呕吐来标示少阳病”,为什么少阳这个区块的病,要特别喜欢谈到呕呢?其实这是个在辨证上,让人有点困惑的事。因为六经之病,其实都可能呕的。所以本来我们不能把呕当做一个辨证点,但,在张仲景的书里面,我们又可以看出张仲景很喜欢拿呕来标示少阳病,这个看起来有点矛盾的两件事,要怎么解释呢?我们可以说,其他经病的呕,不见得是因为这个人的消化机能有问题,比方说,太阳病的呕,我们说这个人是因为正气都在体表抵抗病邪,所以消化系统的能量不够,所以没力道消化,那就只好呕;又或者,张仲景又说,
45、如果是两条经一起得病的话,那一定会吐,因为两条经一起病的时候,抵抗力都忙不过来,所以就没有多余的力气顾到消化这一块了。这样子的说法,其实在说一件事:消化系统没有问题,只是因为身体的能量去做别的事了,所以整个消化系统就当机在那儿了。又或者是,像阳明篇、太阴篇,本身就是因为消化系统受邪,所以消化机能变差,那也会呕,大概是这样子。但是,柴胡证的呕、少阳区的呕,要谈到这件事情,比较方便的方式会是,先跳过去看第六十九条,因为这一条在解释少阳病的形成,我觉得从这个解释来看,会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仲景要这样子写:【桂7-69/宋.97血弱气虚,媵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月务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
46、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我们想一想,我们现在还在太阳篇,我们说太阳经受邪,这个邪气不是被卫气拦下来、就是被营气拦下来,对不对?卫气拦下来的是桂枝汤证,营气拦下来的是麻黄汤证,是不是这样?所以,基本上太阳病的世界,是用“营”或者“卫”来挡这个病邪的,那如果说营、卫都不够它打的话呢?其实这里讲的“血、气”,就有点在暗示我们讲的“营、卫”。像这样的行笔,不止这里这样写,张仲景讲阳明病的形成,也会说当人得到太阳病的时候,如果津液不够,于是烧一烧、打一打,人就干掉了,干掉了以后,太阳寒水区域就稀薄化了,所以就转移阵地
47、,跑到阳明去打了,也就是说,当太阳区不足以构成战场的时候,就会转移阵地。“血弱气虚,媵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这里讲“血弱气虚”,宋本是讲“血弱气尽”,当气、血都不够用的时候,跟病邪交战的战场就不够了,于是就“媵理开、邪气因入”,媵理是什么呢?张仲景是有解释的,“媵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一一身体里面的元气的运转,是透过我们的三焦,在我们身体里面这些通气的缝隙一一“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一一“理”的话,是皮肤脏腑的缝隙,大概是这样。所以呢,基本上“媵理”,其实已经在暗示人的三焦区块了,当血跟气都不够、营卫都不足以形成战场的时候,它的确就有可能转移到我们身体营、卫之间的缝隙
48、,这些缝隙其实就是我们人体的三焦场域、就进入少阳区块了。进来了之后,就跟正气相搏一一“结于月制下,以膝下这个区域为主,我觉得这也有道理啦,刚开始受邪,总不至于是先往脚底去吧?虽然少阳胆经有到那里,但我想人受邪,大概是比较先上半身受邪,所以就会“结于膝下”。为什么会结于膈下?我不知道。但西医也有观察到,如果我们在小老鼠的淋巴液里面注射染料,再去检查,就会发现这些颜料全都堆在脐肋这个地方,我们说不出什么道理,但它就是会堆积。所以要选战场,大概就会选在这个地方,因此这个人就觉得脐肋这个地方不太舒服。“正邪纷争,往来寒热”,张仲景的这个说法,比较是在说正气跟邪气一直打来打去,所以就烧一烧又不烧、再烧一
49、烧又不烧,这是张仲景对于病机的思考。后代的人大概就是从这些地方去推扩,说:正邪纷争的意思,就是推到太阳区块人就会恶寒,推到阳明区块人就会恶热,所以就说少阳,是夹在阳明跟太阳中间的一个东西这当然也不是很正确的讲法。但是,其实有的时候看这种条文,我们会放自己、也放张仲景一马,因为三焦区块,是一个大家都搞不清楚的区块,如果张仲景在这个地方写得比较含糊点,那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张仲景可能看得出来“邪气到了三焦区块,人会有往来寒热的现象”,但为什么三焦、少阳区块会让人往来寒热?这件事情可能当年大家也不是很清楚,所以会有很多揣测。我想到后代西医比较精密的检验就会发觉,少阳区块比较关系的其实是人脑里面控制体温的开关,这样比较能够解释这个问题,所以,这个部分,我们是不是完全要用“正、邪推来推去,导致往来寒热”来解释?我想这也是一个未知,我不敢说它对或是不对,我们现在不太能够非常确认这个病机是不是正确。“休作有时”,可以说是“固定有周期”的,也可以说是“一阵阵”的。“嘿嘿不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