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解剖学学习资料:完整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35079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解剖学学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神经解剖学学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神经解剖学学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神经解剖学学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神经解剖学学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解剖学学习资料: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解剖学学习资料:完整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神经解剖学期末复习题配合八年制系统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使用风味更佳名词解释部分:1 .脑干网状结构:(340)在中脑水管周围灰质、第四脑室室底灰质和延髓中央灰质的腹外侧,脑干被盖的广大区域内,散在有大小不等的神经细胞核团,称脑干网状结构。其核团大致可分为向小脑投射核群、中缝核群、内侧(中央)核群和外侧核群。可影响睡眠、觉醒和意识状态,控制躯体运动,调节躯体感觉和内脏活动。2 .交感干:(418)位于脊柱两旁的交感神经椎旁神经节借节间支连成左右两条交感干,从颅底到尾骨,可分为颈胸腰觎尾五部,沿脊柱两侧走行;于尾骨前面两干合并,合成一个奇神经节。交感干神经节由多级神经元组成,部分交感神

2、经节后纤维起自交感干中的这些细胞。3 .骈股体:(373)位于大脑纵裂底,由连合左右半球新皮质的纤维构成,纤维向两半球前后左右辐射,广泛联系额、顶、枕、颜叶。前端呈钩形的纤维板,从前往后可分为嘴、膝、干、压部。肿胭体下面构成侧脑室顶。4 .脉络丛:(317)在脑室的一定位置,软脑膜及其血管与该部位的室管膜上皮共同构成脉络组织,某些部位的脉络组织其血管反复分支相互缠绕成丛,夹带表面软脑膜和室管膜上皮一起突入脑室,形成脉络丛,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5 .脊髓圆锥:(304)脊髓下端变细成圆锥状,称脊髓圆锥,成人约平对第一腰椎下缘,新生儿可达第3腰椎下缘,自此处向下延续为无神经的终丝。6 .大脑脚

3、:(316)中脑两侧各有一粗大的纵行隆起,称大脑脚(包括中脑被盖与大脑脚底),其浅部主要由大脑皮质发出的下行纤维构成(自内向外:额桥束,皮质核束、皮质脑干束(锥体束),枕撅桥束)。大脑脚内侧,脚间窝下部有动眼神经根出脑。7 .脊髓灰质:(302,306)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聚集部位,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称灰质。脊髓灰质是神经元胞体及突起、神经胶质和血管等的复合体。灰质内的神经细胞往往聚集成群或层。脊髓白质:(302,309)神经纤维在中枢部聚集的部位,称白质,因髓鞘含类脂质色泽明亮而得名。脊髓白质的神经纤维可分为:传入纤维、传出纤维,长上行纤维、长下行纤维和脊髓固有纤维。8 .基底

4、核:(362)又称基底神经节,为蕴藏在大脑白质深部的灰质团块。基底核位于大脑白质内,位置靠近脑底,包括纹状体、屏状核和杏仁体。其中纹状体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躯体运动的一个主要调节中枢;杏仁体与情绪、内分泌、内脏活动调节有关。9 .内侧丘系:(327,438)由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组成。二核发出内弓状纤维走向中央管腹侧,与对侧纤维交叉称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纤维向上,称内侧丘系,止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外侧丘系:(330,443)由双侧蜗神经核发出的传导听觉的二级纤维和双侧上橄榄核发出的三级听觉纤维组成。大部分纤维经脑桥被盖的腹侧部横行,

5、越过中线斜行交叉至对侧形成斜方体,在上橄榄核背外侧上行,构成外侧丘系,至内侧膝状体。部分纤维先至下丘,发出纤维组成下丘臂,再至内侧膝状体。少部分纤维不交叉,加入同侧外侧丘系上行。一侧外侧丘系传导双侧的听觉。三叉丘系:(333,440)又称三叉丘脑束,由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所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交叉至对侧组成,紧贴于内侧丘系的背外侧,主要传导对侧头面部皮肤、牙及口鼻黏膜的痛温觉和触压觉,止于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脊丘系:(310,327,439)又称脊髓丘脑束,由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纤维组成,起自脊髓灰质I和IVV11I层,发出纤维上升12个节段后经白质前连合交叉,沿对侧脊髓侧、前索

6、上行到脑干合称脊髓丘系,传递对侧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压觉,止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10 .白交通支:(380,418)白、灰交通支属于交感神经系统的结构,为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其中白交通支由发自脊神经进入交感干的有髓神经构成,纤维成分属于内脏运动纤维,源于脊髓灰质侧角的多极神经元。灰交通支:(380,418)由发自交感干的无髓神经纤维,由起于交感干的节后神经纤维构成。11 .海马结构:(362,375)齿状回的外侧,侧脑室下角底壁上有一弓形隆起,称海马,其和齿状回一起构成海马结构。参与海马环路(PaPeZ环路),与学习和记忆、情感等富级神经活动有关。12 .内脏神经:(295)周

7、围神经可根据其在各器官、系统中所分布的不同对象,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内脏神经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平滑肌、腺体。13 .内侧纵束:(312,327,444)位于前索,主要由前庭神经核群发出纤维沿中线上下行,上行纤维至动眼神经核,展神经核,滑车神经核,下行纤维至副神经核脊髓部和上段颈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完成转眼、转头的协调运动。其作用主要是协调眼球的运动和头部的姿势。14 .蓝斑:(317)脑桥腹侧面界沟上端外侧可见蓝灰色小区域,称蓝斑,内含蓝斑核,为含黑色素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聚集的部位,在引起异相睡眠中起重要作用。15 .下丘脑沟(355):两侧背侧丘脑之间为第三脑室,第三脑室侧壁有一从室

8、间孔走向中脑水管上端的浅沟,称下丘脑沟,是背侧丘脑和下丘脑的分界线。16 .边缘系统:(374)由边缘叶及其联系密切的皮质下结构,如杏仁核、隔核、下丘脑、背侧丘脑的前核和中脑被盖的一些结构共同组成。边缘系统司内脏调节、情绪反应和性活动等,(特别是海马)也与集体的高级精神活动学习、记忆密切相关。17 .喉返神经:(412)喉返神经为迷走神经在胸部的分支。右喉返神经在右迷走神经干经右锁骨下动脉前方发出,向下后方钩绕此动脉上行,返回颈部。左喉返神经在左迷走神经干跨过主动脉弓前方时发出,钩绕主动脉弓下后方上行,返回颈部。在颈部,左右喉返神经均走行在气管和食管之间的沟内,至甲状腺侧叶深面,环甲关节后方进

9、入喉内,终支称喉下神经。其中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所有喉肌,般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声门裂以下的喉粘膜。还发出分支心支、气管支、食管支分别参加心丛、肺丛、食管丛的构成。18 .穹窿:(359,373)是由海马到下丘脑乳头体的弓形纤维束,也是下丘脑最粗大的传入纤维束。两侧穹窿经脱脏体下方前行并相互靠近,一部分纤维越至对边,连接对侧海马,称穹窿联合。19 .内囊:(373)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豆状核之间的白质板,分前肢、后肢、膝三部,内囊纤维向上向各方向放射至大脑皮质,称辐射冠。内囊是投射纤维集中的部位,若损伤广泛,患者会出现对侧感觉丧失、对侧偏瘫、对侧偏盲的“三偏”症状。【详见下半部分

10、16】20 .窦汇:(453)窦汇由上矢状窦与直窦在枕内隆凸处汇合而成。21 .狼手:(385)为腕管内正中神经损伤出现的症状,又称腕管综合征,表现为鱼际肌萎缩,手学变平出现猿手。正中神经在手部支配鱼际肌(除拇收肌)、第1、2蚓状肌运动,槎侧半手掌、槎侧半三个半手指掌面及其中节和远节指背皮肤感觉,故当在腕管中正中神经因周围结构的炎症、肿胀和关节病变受压损伤出现腕管综合征时,出现猿手症状,另伴有梳侧半手指和手掌感觉障碍。22 .爪形手:(387)为尺神经损伤后出现的症状,各掌指关节过伸,出现爪形手。尺神经在前臂和手部支配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小鱼际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第3、4蚓状肌

11、运动。故尺神经损伤后,出现爪形手,并伴有运动障碍:屈腕力减弱,环指和小指远节指关节不能屈曲,小鱼际肌和骨间肌萎缩,拇指不能内收,各指不能相互靠拢。23 .鼓索:(407)为面神经在面神经管仲的分支,在面神经出茎乳孔前发出,经鼓室穿岩鼓裂至颍下窝,向前下并入三叉神经下颌神经的分支舌神经中,并随其分布。其味觉纤维随舌神经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传导味觉冲动;副交感神经纤维进入舌神经下方的下颌下神经节,换元后节后纤维分布于下颌下腺和舌下腺,控制腺体分泌。24 .BrOCa区:(371)即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的后部(44、45区),即三角部的喉部和岛盖部,若受损,虽能发音却不能说出具有意义的语言

12、,称运动性失语症。25 .锥体系:(311,444)锥体系为管理骨骼肌运动的神经纤维,由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两级神经元组成。上运动神经元为位于大脑皮质的传出神经元,由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半部的巨型锥体细胞和其他类型锥体细胞以及位于额、顶叶部分区域的锥体细胞组成;下运动神经元为脑神经中一般躯体和特殊内脏运动核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上述细胞的轴突共同组成锥体束,下行至脊髓的纤维束称皮质脊髓束,止于脑干内一般躯体和特殊内脏运动核的纤维束称为皮质核束。26 .锥体外系:(311,447)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所有传导通路,由多级神经元组成,结构复杂,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

13、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以及它们的纤维联系。其纤维最后经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中继,下行终止于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主要功能是协调锥体系活动,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活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等。27 .内脏大神经:(419)是胸交感干分支。由穿过第5或69胸交感神经节的节前纤维组成,向前下方走形中合成一干,并沿锥体前面倾斜下降,穿过膈脚,主要终于腹腔神经节。内脏小神经:(420)是胸交感干分支。由穿过第1012胸交感神经节的节前纤维组成,下行穿过膈脚,主要终于主动脉肾神经节。28 .大脑动脉环:(457)也称WiHiS环,由两侧大脑前

14、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支连通而共同组成,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周围。此环使两侧颈内动脉系与锥-基底动脉系交通,作为一种代偿的潜在装置分配血液,维持大脑血液供应。29 .侧脑室:(360,365)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内含脑脊液。侧脑室延伸至半球的各个叶内,分四部分,中央部位于顶叶,前角伸向额叶,后角伸入枕叶,下角伸至颗叶内。侧脑室经左右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中央部和下角的脑室腔内有脉络丛,产生脑脊液。30 .血脑屏障:(462)位于血液与脑、脊髓的神经细胞之间,其结构基础为:脑和脊髓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无窗孔,内皮细胞之间为紧密连

15、接,使大分子物质难以通过;毛细血管基膜;毛细血管基膜外有星形胶质细胞终足围绕,形成胶质膜。31 .瞳孔对光反射:(442)光照一侧眼的瞳孔,引起两眼瞳孔缩小的反应称为瞳孔对光反射。光照侧眼的反应称为直接对光反射,光未照射侧眼的反应称为间接对光反射。32 .椎前神经节:(418)呈不规则的节状团块,位于脊柱前方,腹主动脉脏支的根部,故称椎前神经节。椎前神经节包括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以及主动脉肾神经节。椎旁神经节:(417,418)即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借节间支连成左右两条交感干。两侧交感干沿脊柱两侧走行,上自颅底,下至尾骨,与尾骨的前面两干合并。交感干全长可分颈、胸、

16、腰、撕、尾5部。每侧有1924个交感干神经节,其中颈部有34个,胸部1012个,腰部4个,舐部23个,尾部两侧合成一个奇神经节。交感干神经节由多极神经元组成,大小不等,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即起自这些细胞,余部则起自椎前神经节。33 .硬脑膜窦:(452,454)硬脑膜在某些部位两层分开,内面衬以内皮细胞,构成硬脑膜窦,窦内含静脉血,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故损伤时不易止血,而容易形成颅内血肿。硬脑膜窦还借导静脉与颅外静脉相交通,故头皮感染也可能蔓延至颅内。34 .海绵窦:(454)位于蝶鞍两侧,为硬脑膜两层间的不规则腔隙,形似海绵。两侧海绵窦借海绵间窦和后窦相连。海绵窦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

17、;窦的外侧壁,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海绵窦主要接受大脑中静脉、眼静脉和视网膜中央静脉。35 .豆纹动脉:(456)大脑中动脉途径前穿质时,发出一些细小的中央支,又称豆纹动脉,垂直向上进入脑实质,供应尾状核、豆状核、内囊膝和后肢的前部。豆纹动脉行程呈“S”形弯曲,因血流动力学关系,在高血压动脉硬化时容易破裂(故又名出血动脉)而导致脑出血,将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36 .本体感觉:(437)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本体感觉又称深感觉。因此,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亦称为深感觉传导通路,包括位置觉、

18、运动觉和震动觉;该传导通路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如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的纹理粗细等)。37 .意识性本体感觉:(438)投射到大脑皮层而产生的本体感觉。非意识性本体感觉:(438)投射到旧小脑皮质而产生的本体感觉。38 .共济失调:(353)运动时,又控制速度、力量、距离上的障碍;肌肉间的协调障碍。39 .意向性震颤:(354)肢体运动不协调,表现为非随意有节奏的摆动,当接近目标时,摆动加剧。二、问答部分:1 .试述脊髓灰质的结构与功能?(305)(1)结构:灰质纵贯呈柱,横切面上这些灰质柱呈突起状称为角。每侧灰质,前部扩大为前角,后部狭细为后角,之间为中间带,中间带外侧部在T1-L3向外伸出侧

19、角。后角由后向前可分为头、颈、基底三部分。中央管前、后灰质分别称灰质前、后联合。(2)功能:灰质是神经元胞体及突起、神经胶质和血管等的复合体。后角头是皮肤感受外界痛、温、触、压觉等刺激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末和侧支的主要接受区,后角颈、基底与运动调节密切相关;中间带外侧部参与姿势与运动的调节,中间带内侧与运动和自主功能有关;于T1L2或L3的侧角的中间外侧核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于S2S4的中间带外侧部的舐副交感核是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前角与肌肉关节运动、肌张力调节有关。2 .试述丘脑的位置与分部?(354)(1)位置:间脑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可分为背侧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下丘脑,其中的背侧

20、丘脑又称丘脑,是间脑中最大的部分。丘脑背面的外侧缘与端脑尾状核之间隔有丘脑终纹,两侧背侧丘脑之间为第三脑室,第三脑室侧壁有一自室间孔走向中脑水管上端的浅沟称下丘脑沟,是背侧丘脑与下丘脑的分界线。(2)分部:丘脑内部有一垂直的“Y”形白质板称内髓板,将背侧丘脑大致分为3个核群: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外侧核群可分为腹背两层,背层包括背外侧核、后外侧核与丘脑枕,腹层分为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内/外侧核),此外还有板内核、正中核、丘脑网状核。丘脑又可根据核团分为古丘脑,为非特异性投射核团(板内核、正中核与丘脑网状核);旧丘脑,为特异性投射核团(外侧核群的腹侧组);新丘脑,为联络性核团(其余核团)

21、。3 .试述小脑的分部、功能及损伤后的症状?(347)(1)分部:小脑借表面两条深沟,分为3叶:原裂以前的小脑半球和小脑蚓为前叶,原裂以后和小脑下面的大部分为后叶,小脑下面的后外侧裂是小脑后叶与绒球小结叶的分界。前叶、后叶合称小脑体。根据小脑皮层梨状细胞轴突的投射规律,可将小脑分成3个纵区:内侧区:(蚓部)皮层的梨状细胞主要投射到顶核,部分投射到前庭外侧核中间区:(蚓旁部)的梨状细胞投射到中间核(球状核、栓状核)外侧区:梨状细胞投射到齿状核。小脑体之外的绒球小结叶投射到前庭核,前庭核可视为小脑的转移核团。(2)功能: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其功能主要是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和

22、管理编程运动。其中,绒球小结叶主要与前庭神经核和前庭神经相联系,称为原小脑、前庭小脑,负责维持平衡和协调眼球运动;内侧区小脑蚓和半球中间区共同组成旧小脑、脊髓小脑,主要接受来自脊髓的信息,传出纤维经顶核、中间核中继传出,负责调节肌张力;外侧区接受大脑皮质经脑桥核中继后的信息,传出纤维经齿状核中继传出,为新小脑、大脑小脑,负责管理骨骼肌随意、精细运动。(3)损伤症状:一侧小脑半球损伤时,运动障碍出现在同侧。损伤症状典型的有共济失调(下肢)、眼球震颤、意向性震颤(上肢)、构音障碍。前庭小脑的损伤导致原小脑综合征,平衡失调、行走时两腿间距过宽、步态蹒跚、眼球震颤;小脑半球的损伤常累及旧小脑导致新小脑

23、综合征,共济失调,指鼻试验阳性,辨距不良,不能作轮替运动,意向性震颤,还可有肌张力低下和眼球震颤。4躯干、四肢意识性和非意识性本体感觉的传导通路?(438)1、意识性该通路由3级神经元组成。第I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胞体多为大、中型,纤维较粗有髓鞘,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肌腱、关节等处的本体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分为长的升支和短的降支。其中,来自第5胸节以下的升支行于后索的内侧部,形成薄束。薄束传导下肢和躯干下部的本体感觉;来自第4胸节以上的升支行于后索的外侧部,形成楔束,传导上肢和躯干上部的本体感觉。两束上行,分别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短的降

24、支至后角或前角,完成脊髓牵张反射。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薄、楔束核内,由此二核发出的纤维形成内弓状纤维向前绕过延髓中央灰质的腹侧,在中线上与对侧薄、楔束核发出的纤维交叉,称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转折向上,在锥体束的背侧呈前后方向排列,行于延髓中线两侧,称内侧丘系。内侧丘系在脑桥呈横位居被盖的前缘,在中脑被盖则位于红核的外侧,最后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外侧核。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腹后外侧核,发出纤维称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主要投射至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部分纤维投射至中央前回。总结:感受器-薄/楔束-薄禊束核-丘脑腹外侧核内囊后肢大脑皮质2、非意识性由2级神经元组成。第1级神经元为脊

25、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终止于第2级神经元C8-L2段胸核和腰舐膨大第V-Vn层外侧部。由胸核发出的2级纤维在同侧脊髓外侧索组成脊髓小脑后束,向上经小脑下角进入旧小脑皮质;由腰舐膨大第V-VII层外侧部发出的第2级纤维组成对侧和同侧的脊髓小脑前束,经小脑上脚止于旧小脑皮质。上述第2级神经元传导躯干(除颈部外)和下肢的本体感觉。传导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的第2级神经元胞体位于颈膨大部的第VI、VIl层和延髓的楔束副核,这两处神经元发出的第2级纤维也经小脑下角进入旧小脑皮质。总结:感受器-脊髓小脑后束/楔束副核前束-小脑下上脚-旧小脑皮

26、质5 .试述躯干、四肢浅感觉的传导通路?(439)(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称浅感觉)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周围突分布于躯体和四肢皮肤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传导痛温觉纤维(细纤维)在后根外侧部入脊髓经背外侧束再终止于第2级神经元,传导触压觉的纤维(粗纤维)经后根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终止于第2级神经元。第2级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脊髓灰质第1、IVV11I层,发出纤维上升12个节段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外侧索和前索上行,组成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合称脊髓丘脑束,上行经延髓下橄榄核的背外侧,脑桥和中脑内侧丘系的外侧,终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第3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发出

27、纤维称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总结:感受器脊髓丘脑前(触压)/侧(痛温)束-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后肢大脑皮质6 .试述头面部浅感觉的传导通路?(440)第I级神经元为三叉神经节、舌咽神经上神经节、迷走神经上神经节和膝神经节细胞,周围突经相应的脑神经分支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及口鼻腔黏膜相关感受器,中枢突经三叉神经根和舌咽、迷走和面神经入脑干;三叉神经传导痛温觉的纤维入脑后下降为三叉神经脊束,连同舌咽、迷走和面神经的纤维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导触压觉的纤维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和脑桥核内,发出纤维交叉越边至对侧,组成三叉丘系,

28、止于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第3级神经元胞体在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下部。总结:感受器-脑神经(三叉、面、舌咽、迷走)三叉神经脊束(痛温)/脑桥(触压)核-三叉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内囊后肢-大脑皮质7 .试述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的传导通路?(444)皮质脊髓束由中央前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叶前半部等处皮质的锥体细胞轴突集中而成,下行经内囊后肢的前部、大脑脚底中3/5的外侧部和脑桥基底部至延髓锥体。在锥体下端,大部分(75%90%)交叉至对侧形成锥体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对侧脊髓侧索内下行,称皮质脊髓侧束,此束沿途发出侧支,终于前角运动神经元,主要支配四肢肌。在延髓锥

29、体交叉,皮质脊髓束中小部分未交叉的纤维在同侧脊髓前索内下行,称皮质脊髓前束,该束仅达上胸髓节段,并经白质前连合逐节交叉至对侧,终于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躯干和四肢骨骼肌的运动。皮质脊髓前束中有一部分纤维始终不交叉而止于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主要支配躯干肌。皮质核束又称皮质脑干束,主要由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的轴突聚集而成,下行经内囊膝至大脑脚底中3/5的内侧部,由此向下陆续分出纤维,大部分终止于双侧脑神经运动核(动眼、滑车、展、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支配上部面肌的细胞群、疑核和副神经脊髓核),这些核发出的纤维依次支配眼球外肌、咀嚼肌、上部面表情肌、咽喉肌、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小部分纤维完全交

30、叉至对侧,终止于面神经核支配下部面肌的神经元细胞群和舌下神经核,二者发出的纤维分别支配对侧面下部的面肌和舌肌。8试述脑干的组成及与脑干各部连接的脑神经?(315)前外侧沟:舌下神经延髓J后外侧沟:舌咽、迷走、副脑干腹侧面J脑干背侧面F延髓脑桥沟:展、面、前庭蜗(自中线向外侧)脑桥1基底部与小脑中脚分界处:三叉,大脑脚内侧脚间窝:动眼中脑j下丘下方与上髓帆之间:滑车神经9 .试述脑脊液的产生与循环?(460)脑脊液主要由侧脑室脉络丛产生,少量由室管膜上皮和毛细血管产生。士室间孔W心中脑水管个皿2以正中孔、外侧孔WEl-*蛛网膜颗粒、侧脑室A第二脑至A第四脑室蛛网膜卜隙上矢状窦(文字说明:侧脑室脉

31、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中脑水管流至第四脑室,再汇合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隙,然后脑脊液再沿蛛网膜下隙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颗粒渗透到硬脑膜窦(主要是上矢状窦)内,回流至血液中)10.试述锥体外系的组成及功能?(环路见书P447)中枢中继终止功能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脑干网状结构及其纤维联系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前庭脊髓束、顶盖脊髓束.脑神经运动核、脊髓前角细胞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活动、维持体态姿势、习惯性动作主要功能是协调锥体系活动,调节肌张

32、力、协调肌肉活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等。IL试比较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与分布?(423)交感副交感低级中枢的部位不同脊髓胸腰部灰质中间外侧核脑干一般内脏运动核、脊髓舐副交感核周围部神经节位置不同脊柱两旁,脊柱前方器官附近、器官壁内节前、后神经元的比例不同个轴突形成多个突触(较长)较少(较短)分布范围不同分布较广,除头颈、胸、腹腔脏器外还有全身的血管、汗腺、竖毛肌不如交感广泛:大部分血管、汗腺、竖毛肌、肾上腺髓质均无支配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心跳加快、血压增高、支气管扩张、瞳孔开大、消化活动受抑制、储尿心跳减慢、血压下降、支气管收缩、瞳孔缩小、消化活动增强、排尿12 .试述颈丛、臂丛、

33、腰丛、18丛的组成、位置、分支如何?1、颈丛(381)(1)组成:由C1-C4颈神经前支交织构成(2)位置: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始端前方(3)主要分支: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膈神经、副膈神经,重要的交通支:颈襟(与舌下神经)皮支枕小神经C2枕部、耳廓背面上部皮肤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行耳大神经C2,C3耳廓及附近皮肤沿胸锁乳突肌表面向耳垂方向上行颈横神经C2,C3颈前部皮肤横跨胸锁乳突肌走行锁骨上神经C3,C4颈侧区下份,胸壁上部和肩部2-4条分支,辐射状行向下方、下外侧,越过所不达胸前壁上份和肩部肌支颈深肌、肩胛提肌膈神经C3,C5膈肌运动胸膜、心包、膈F

34、面腹膜感觉右膈神经感觉纤维分布到肝、胆囊、肝外胆道浆膜前斜角肌上端外侧卜行,锁骨卜.动静脉之间经胸廓上口进入胸腔,与心包膈血管伴行。由肺根前方,在纵隔胸膜与心包间F行到膈,于中心腱附近穿入膈的肌纤维。副膈神经C4,C5,C6不恒定分支,在膈神经外侧下行,于锁骨下静脉上方或下方加入膈神经。交通支颈禊Cl,C2.C3舌骨下肌群Cl神经纤维加入舌下神经后下行,随后离开舌下神经构成舌下神经降支下行,与C2,C3部分纤维会合形成的颈神经降支结合形成颈襟。2、臂丛(383)(1)组成:C58前支、Tl3前支大部分纤维(2)位置:先经斜角肌间隙向外侧穿出,继而在锁骨后方行向外下进入腋窝。进入腋窝前,位于锁骨

35、下动脉的后上方。在腋窝内,3个神经束分别走行于腋动脉的内侧、外侧和后方。(3)分支:胸长神经、肩胛背神经、肩胛上神经、肩胛下神经、胸内侧神经、胸外侧神经、胸背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楼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胸长神C5,C6,C7前锯肌运动起自相应神经根,形成后在臂丛主要结构的后方斜向外下进入腋窝,继沿胸侧壁前锯肌表面伴随胸外侧动脉卜行,分布于前锯肌和乳房外侧份。此神经的损伤可导致前锯肌瘫痪,出现以肩胛骨内侧缘翘起为特征的“翼状肩”体征。肩胛背神经C4,C5菱形肌、肩胛提肌运动自相应脊神经根发出后,穿中斜角肌向后越过肩胛提肌,在肩胛骨和脊柱之间伴肩胛背动脉卜行,分

36、布至菱形肌和肩胛提肌。肩胛上神经C5,C6冈上肌、冈下肌、肩关节运动起自臂丛的上干,向后走行经肩胛上切迹进入冈上窝,继而伴肩胛上动脉一起绕肩胛冈外侧缘转入冈下窝,分布于冈上肌、冈下肌和肩关节。肩胛下神经C5,C6,C7肩胛下肌、大圆肌运动发自臂丛的后束,常分为上支和下支,分别进入肩胛下肌和大圆肌,支配该二肌的运动。胸内侧神经C8,11胸小肌、胸大肌运动发自臂丛内侧束,穿过腋动脉和腋都脉之间弯曲前行,后与胸外侧神经的一支汇合,从深面进入并支配胸小肌,尚有部分纤维传出该肌或绕其下缘分布于胸大肌。胸外侧神经C5,C6,C7胸大肌、胸小肌运动起自臂丛外侧束,跨过腋动、静脉的前方,穿过胸锁筋膜后行于胸大

37、肌深面,并分布至该肌。此神经在走行过程中,尚发出一支与胸内侧神经的分支汇合,分布于胸小肌。腋神经C5,C6穿四边孔,三角肌、小圆肌运动臂外侧上皮神经:肩部和比外侧区上部的皮肤感觉从臂从后束发出,与旋肱后血管伴行向后外方向,穿经腋窝后壁的四边孔后,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发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余部纤维自三角肌后缘传出后延为皮神经,分布于肩部和臂外侧区上部的皮肤,称为臂外侧上皮神经肌皮神经C5,C6,C7喙肱肌、肱肌、肱二头肌运动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外侧份皮肤感觉自臂丛外侧束发出后,向外侧斜穿喙肱肌,在肱二头肌与胧肌之间下行,沿途发支分布于以上三肌。此外另有纤维在肘关节稍下方,从肱二头肌下端外

38、侧穿出深筋膜,分布于前臂外侧份的皮肤,称为前臂外侧皮神经。正中神C6,C7,C8,11除肱槎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所有前臂屈肌和旋前肌,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群,第1、2蚓状肌运动横侧半手掌、梯侧三个半手指掌面皮肤及其中节和远节指背皮肤感觉由分别发自臂丛内侧束和外侧束的内侧根和外侧根汇合而成。两根夹持腋动脉向外下方呈锐角合为正中神经主干后,先行于动脉的外侧,继而在臂部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下行途中,逐渐从外侧跨过肱动脉至其内侧,伴随同名血管一起降至肘窝。从肘窝继续向下穿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腱弓后在前臂正中下行,于指浅、深屈肌之间到达腕部,然后行于楼侧腕屈肌腱与学长肌腱之间,并进入屈肌

39、支持带之间的腕管,最后在掌腱膜深面分布至手掌。尺神经C8,11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及第3、4蚓状肌运动手背尺侧半和小指、环指及中指尺侧半背面皮肤,小鱼际表面、小指掌面和环指尺侧半掌面皮肤感觉自臂丛内侧束发出后,从腋动、价脉之间穿出腋窝,在肱二头肌内侧沟伴行于肱动脉内侧至臂中份。继而穿内侧肌间隔至臂后区内侧,F行进入肱骨内侧段后方的尺神经沟。在此由后向前穿过尺侧腕屈肌的起点,行至前臂前内侧份。到达前臂后,尺神经伴随尺动脉,在其内侧下行于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之间。在槎腕关节上方尺神经发出手背支后,主干在豌豆骨槎侧、屈肌支持带浅面分为浅支和深支,在掌筋

40、膜深面、腕管浅面进入手掌。桃神经C5,C6,C7,C8,11肱三头肌、肘肌、肱桃肌、桃侧腕长伸肌、前臂伸肌群运动臂后皮神经:臂后区皮肤感觉臂外侧下皮神经:臂卜.外侧部皮肤感觉前臂后皮神经:前臂后面皮肤感觉为臂丛后束发出的神经分支。该神经发出后始位于腋动脉的后方,与胧深动脉伴行,先经肱三头肌长头和内侧头之间,继而沿棱神经沟绕肱骨中段后面行向外下,在肱骨外上牌上方穿过外侧肌间隔至肱桃肌勺胧肌之间,后继续下行于肱肌与槎侧腕长伸肌之间。税神经在肱骨外上段上方分为浅支和深支两终末支。税神经浅支为皮支,自肱骨外上牌前外侧向下沿横动脉外侧下行,在前臂中、下1/3交界处转向背侧,继续下行至手背部,分为45支指

41、背神经,分布于手背桃侧半皮肤和梯侧三个半手指近节背面的皮肤。槎神经深支较浅支粗大,主要为肌支。该支在佛骨颈外侧穿过旋后肌至前臂后面,眼前臂骨间膜后面,在前臂浅、深伸肌群之间下行达腕关节背面,沿途发支分布于前臂伸肌群、桃尺远侧关节、腕关节和掌骨间关节。臂内侧皮神经C8,11臂内侧、臂前面皮肤感觉从臂丛内侧束发出后,在腋静脉内侧下行,继而沿肱动脉和贵要静脉内侧下行至臂中份附近浅出,分布于臂内侧和臂前面皮肤。前臂内侧皮神C8,11前臂内侧份的前面、后面的皮肤感觉发自普丛内侧束,初行于腋动、静脉之间,继而沿肱动脉内侧下行,至臂中份浅出后与贵要静脉伴行,终末可远至腕部。该神经在前臂分为前、后两支,分布于

42、前臂内侧份的前面和后面的皮肤。3、腰丛(390)(1)组成:T12前支的一部分、L1-3前支、L4前支一部分(2)位置:位于腰大肌深面,腰椎横突的前方。(3)分支:器腹下神经、骼腹股沟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生殖股神经潞腹下神经12,Ll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等腹壁诸肌运动臀外侧区、腹股沟区、下腹部皮肤感觉腰大肌外侧缘穿出,经肾的后面和腰方肌前面行香外下,在骼崎后份上方进入腹横肌与腹内斜肌之间,由深面穿腹横肌浅出至腹内斜肌与腹外斜肌之间,在腹股沟管浅环上3cm处穿腹外斜肌腱膜至皮下。施腹股沟神经Ll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等腹壁诸肌运动腹股沟部、阴囊或大阴唇感觉在播腹下神经

43、下方出腰大肌外侧缘,斜行跨国腰方肌和骼肌上部,在乾崎前端附近穿腹横肌浅出,续行于腹横肌与腹内斜肌之间,前行入腹股沟管,与精索、子宫圆韧带伴行,从腹股沟管浅环穿出。股神经L2,1.3,L4骼肌、耻骨肌、股四头肌、缝匠肌(大腿前群肌)运动膝关节、股动脉大腿、膝关节前面皮肤区;膑下、小腿内侧面、足内侧缘皮肤腰大肌外侧缘发出,在腰大肌与镭肌之间下行到达腹股沟区,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外侧从深面穿过,于股动脉的外侧进入大腿的股三角区。股神经分支见下。闭孔神L2,1.3,L4闭孔外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内收肌群),偶见耻骨肌运动大腿内侧份皮肤殷关节、膝关节腰大肌外侧缘穿出,紧贴盆壁内面前行,与闭

44、孔血管伴行穿闭孔膜管出盆腔,分为前后两支,分别在短收肌前、后方浅出至大腿内侧区,先入长收肌、后入股薄肌。副闭孔神经耻骨肌和懿关节偶有出现,沿腰大肌内侧缘卜行,在耻骨肌后方跨过耻骨上支后分布于,与闭孔神经之间有交通生殖股神经Lh1.2生殖支:提果肌、阴囊或大阴唇股支:股三角区皮肤自腰大肌前面穿出,在该肌前面下行,斜越输尿管后方行至腹股沟区,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分为生殖支和股支。生殖支于腹股沟管深环进入。股支穿过股鞘和阔筋膜。4、舐丛(392)(1)组成:由来自腰丛的腰舐干和所有的撕、尾神经前支组成。腰IS干由第四腰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和第5腰神经前支的所有纤维在腰丛下方合成,随后下行越过盆腔上口进入小

45、骨盆,加入Ift丛。(2)位置:位于盆腔内,在舐骨和梨状肌前面,骼血管的后方,左侧舐丛前方有乙状结肠,右侧舐丛前方有回肠襟。(3)分支:/臀上神经、臀下神经、月殳后皮神经、阴部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臀上神经L4,L5,Sl臀中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骷丛发出伴随臂上血管经梨状肌上孔出盆腔至臂部,行于臀中、小肌之间,分为上下两支臀下神经L5,Sl,S2臀大肌离开的i丛后,伴随臀下血管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至臀部,行于臀大肌深面股后皮神经SI.S2,S3臀区、股后区、胭窝皮肤感觉舐从发出,相伴臀下神经穿梨状肌下孔出盆腔至臀部,在臀大肌深而下行,达其下缘后浅出至股后区皮肤阴部神经S2,S3,S

46、4会阴部肌群会阴部皮肤、外生殖港皮肤舱丛发出,伴随阴部内动脉穿出梨状肌下孔,绕坐骨棘经坐骨小孔进入会阴的坐骨肛门窝。贴其外侧壁前行,经肛三角、尿生殖三角,沿途分支。(见下)坐骨神经L4,L5,SI,S2,S3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殷关节从舐丛发出,经梨状肌下孔处盆腔至臀大肌深面,在坐骨结节与大转子连线中点深面下行达股后区,行于股二头肌长头深面,在胴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见下)13 .试述上肢、下肢的肌肉各由什么神经支配?(80-86,88-96)1、上肢1)上肢带肌(1)三角肌、小圆肌由腋神经支配(2)冈上肌、冈下肌、肩关节由肩胛上神经支配,大圆肌、肩胛下肌由肩胛下神经支配2)臂肌、前

47、臂肌(1)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由肌皮神经支配(2)肱棱肌、肱三头肌、肘肌与前臂后群肌肉由梭神经支配(3)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由尺神经支配,其余前臂前群、旋前肌由正中神经支配4)手肌(1)除拇收肌外的鱼际肌、第1、2蚓状肌由正中神经支配(2)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第3、4蚓状肌由尺神经支配2、下肢1) 三l(1)腰大肌由腰丛神经分支支配,梨状肌、闭孔内肌、股方肌由箴丛神经支配(2)臀中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由臀上神经支配,臀大肌由臀下神经支配2)大腿肌(1)骼肌*、耻骨肌、股四头肌、缝匠肌由股神经支配(2)内收肌群、闭孔外肌*由闭孔神经支配(3)大腿后群由坐骨神经支配骷肌、闭孔外肌属髅肌3)小腿肌、足肌(1)小腿前群、足背肌由腓深神经支配(2)小腿外侧群由腓浅神经支配(3)小腿后群、足底肌由胫神经支配14 .正中神经、桃神经的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