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 第4单元 训练11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 第4单元 训练11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四单元训练11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选择题1(每小题2分,共20分)1.明清时期,江南丝织巨镇盛泽,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止,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专业化生产不断发展B.城镇经济的发展繁荣C.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D.区域性商人群体产生2. 1618世纪,南海是东西方贸易的集中地,中国的“朝贡贸易”规则被世界各国普遍遵守,白银产量的一半也流入中国,南海因此有“东方地中海”之称。该局面的形成主要得益于()A.农耕文明的发达B.郑和下西洋的推
2、动C.“海禁”政策的松弛D.白银货币化的影响3. (2022金华十校模拟)清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跨区域的商业贸易,商人担心长途贩运的商品被暴力抢夺,就雇用一批人护送货物,镖行应运而生。镖行兴起于康熙年间,晚清时期逐渐衰落。镖行衰落的原因可能是()飞钱出现票号兴盛交子使用交通发展A.B.C.D.4. 顾炎武对寻章摘句的“俗儒之学”十分鄙弃,他不屑于做玩弄辞章的“文人”,对天文、地理、九经、诸史、河漕、兵工、山岳、风俗、吏治、财赋、典礼、制度、文物,莫不加以精究。由此可见,顾炎武()A.崇尚个性自由B.重视学术的社会担当C.批判孔孟儒学D.继承心学的治学精神5 .顾炎武在郡县论中阐述了“
3、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具体内容为:“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顾炎武这一主张的目的在于()A.恢复分封制度C.精简地方机构B.提高地方权力D.完善选官程序6 .很多名人名言被后人奉为座右铭。下列名言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A.B.0C.D.7 .(2023浙江A9协作体联考)法国学者认为明末“是一个文化沸腾、创新、高度好奇和思想自由的时代”。下列选项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汤若望、南怀仁等主持钦天监工作8 .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C佛教
4、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D.瑞典中国宫建筑风格深受中国文化影响8. 有学者指出,在中国科技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清朝文化处于低谷。不过,在当时较为严峻的社会环境中闪现出的一些文化成就,犹如凌寒独开的梅花,越发显得可贵。下列项中,属于清朝“闪现”的“文化成就”是()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描摹人情世界的小说有更为成功的表现徽戏进京,京剧艺术特点己形成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A.B.C.D.9. (2022德州三模)明清徽商鄙视腰缠万贯而又唯利是图的人,他们尊奉“利以义制”的信条,许多徽商还将诚实不欺、公平守信作为自己的经营原则。该现象反映出()A.商人名利观念的淡化B.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社
5、会主流价值的影响D.传统经济政策的调整10. (2022枣庄二模)下图所示为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的市镇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据此可以推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口嘉靖-万历Ia乾隆-嘉庆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B.重农抑商有所松弛C.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D.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二、选择题11(每小题3分,共15分)11.(2022浙南名校联盟联考)如图为18世纪的武昌汉口鸟瞰图,此图可直接用于研究()A.城市坊市分离制度的瓦解B.长江流域商业巨镇的繁盛C.“苏湖熟,天下足”的盛况D.大运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12.黄宗羲曾有这样的论述:“自姚江指点出良知人人现在,一反观而自得,便人人有个作圣之路”.
6、下列观点与文中提及的“姚江”搭配正确的是()A.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B.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D.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仁民爱物13(2023温州高三模拟)某年春节联欢晚会一曲本草纲目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新一轮深层次的思考。木草纲目最大的价值在于()A.奠定了传统中医基础理论B.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医学著作C.是研究传统药物学的瑰宝D.集中体现了民间医学的精华14. (2022德州高三模拟)如表为明朝中后期南方手工业生产与原料供应状况。由此可见()手工业生产中心原料供应地丝织业苏州、杭州等地湖州棉织业松江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冶铁业广东佛山镇广东
7、罗定、阳春、阳江各县A.新的经营方式出现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手工工场规模扩大D.区域经济联系加强15. (2022宁波高三模拟)清代乾嘉时期郸县志记载:“御麦(玉米)俗呼六谷,土人谓五谷之外又一种也。”但据光绪时期奉化县志记载:“邺县志作六谷其说无据,盖陆乃陆地之陆(注:宁波方言中六和陆读音相同),此种多产于山,故名陆谷。”对这一争议理解最准确的是()A.需要实物史料的支持才能结束争议B.方言阻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C.对玉米这一新作物的认识逐渐丰富D.玉米传播路线不同导致称呼各异三、非选择题(共25分)16. (2022浙江十校联考)(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4世纪末明代开国
8、者对贸易、职业活动、地理迁移强加的严格限制,大大减缓了中国境内贸易的发展。但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帝国开始了比前次转型幅度更大的第二次商业革命。商业化扩散至地方乡村社会的情况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首次出现大量中国农业家庭将自有之相当比例的农产品售出跨区域的贸易也开始包括了主食作物,与其他单位价格较低的项目,如棉花、谷物、豆类、植物油等。摘编自罗威廉大清:最后的中华帝国材料二在明清之际学风开始发生变化。人们既不满意“心学”的束书不观,也不满意“理学”偏离实际的空谈义理。作为替代物,一方面,关心社会现实的观念得到复兴;另一方面,回到经典,即经以求道的实证性“经学”倾向也开始出现,成为乾嘉考据学
9、的向导。此外,以基督教为中心的“西学”东渐中国,出现了像利玛窦那样的融会基督教和儒教的杰出人物。摘编自林甘泉、张海鹏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大大减缓中国境内贸易发展”的政策因素。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第二次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领域的新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视角,分析黄宗羲“关心社会现实”的经济主张。(5分)1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辽西夏对峙时期,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性商业都会。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
10、动也更为自由。在县城下面,有许多镇市,城镇郊外的农村还有草市定期集市贸易。在南宋统治区内,商业以杭州为中心,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发展。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展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朝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一摘编自刘克、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1)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3分)(2)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镇兴起的原因。(7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