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及任务分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及任务分工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及任务分工方案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计量工作,“十三五”以来全市计量事业快速发展,计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对产业的支撑和赋能作用更加凸显。为全面提升我市现代先进测量能力和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37号)、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计量工作的意见、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就深入推进计量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2、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计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对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21一2035年)和省、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计量工作的意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聚焦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可控,主动抢抓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大力加强计量科技创新、产业培育、服务供给和社会共治,全面提升我市现代先进测量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计量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为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
3、,全力以赴拼出“速度”,让中国式现代化在充分展现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提供坚实保障与有力支撑。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市现代先进测量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影响力进入省内前列,计量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协同推进计量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计量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培育高水平市级计量技术机构建设,培养2名计量学科带头人(行业专家、领军人才)。 计量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引导发展2家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仪器仪表企业,民生计量产品的合格率明显提升。计量监督管理体制更加健全。积极参与制(修)订省级计量技术规范,贯彻落实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基本要求,全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满足社会85%以
4、上的量值传递溯源需求。 计量基础支撑体系更加完善。推动计量惠民工程实施提质增效,引导培育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单位300家以上,加强计量文化和科普工作,建设1个“计量文化和科普基地”,开展“计量文化宣传大使”选聘活动。到2035年,我市计量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重点领域计量技术取得关键突破,计量保障能力全面提升,计量监管工作全面加强,建成符合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水平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和完善发达的计量技术服务体系。三、加快计量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一)加强现代先进测量技术创新。充分发挥我市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科技资源优势,完善我市计量科技创新协作机制,不断强化全市现代先进测量科技创新基础,在能
5、源资源、航空新材料、洁净环保等领域建立一批现代先进测量实验室,针对复杂环境、实时工况环境和极端环境的测量需求,加强测量传感、远程测试、在线测量、极限参数测试、量子计量等新型技术研究和应用。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民生领域计量创新需求,围绕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开展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和方法研究,开发新型量值传递溯源装置。(二)提升计量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围绕我市现代先进测量产业需求,充分用好上级计量公共服务平台效能,建立完善大型计量测试设备共享机制,提高大型测试设备的利用率。鼓励计量技术机构联合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提升计量技术资源服务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三)培育壮大仪器仪表产业。引导仪器
6、仪表企业集聚发展,支持提升现有仪器仪表企业创新能力,推进仪器仪表相关产业强链补链,积极培育2家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仪器仪表企业,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积极推动仪器仪表产业升级和核心设备自主可控。强化仪器仪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鼓励仪器仪表企业与计量技术机构加强合作,促进仪器仪表产业快速发展。(四)加快标准物质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标准物质研制企业,鼓励技术机构和企业面向先进制造业、民生改善、疫情防控、环境监测、安全生产等领域需求,开展新型标准物质研制,促进标准物质产业发展和能力提升。加强对标准物质生产的监督检查,完善标准物质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保证检测、
7、监测数据结果的可溯源性、可比性和有效性,完善标准物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机制,促进标准物质产业高质量发展。(五)积极参与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建设。围绕产业发展和现代先进测量需求,鼓励和推动我市优秀企业、计量技术人才加入市级及以上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并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引导和推荐我市有优势的现代先进测量领域的企业参与制(修)订省级计量技术规范,为量值传递溯源及计量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四、加快推进计量应用和产业服务(一)服务先进制造业发展。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洁净环保等重点产业链发展对计量的需求,加强关键计量测试技术、测量方法研究和装备研制,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
8、并具有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服务。围绕提升产业计量基础支撑能力,落实工业强基计量支撑计划,重点开展基础零部件特性量及结构成分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基础材料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性能评价、基础工艺过程计量控制研究和应用。(二)服务数字经济发展。加强计量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为发展数字经济夯实测量基础。围绕我市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化发展,针对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重点领域,加强数字计量基础设施建设,以量值为核心,结合计量单位的量子化变革,提升数字终端产品、智能终端产品计量溯源能力。开展关键参数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加快关键技术攻关、计量测试平台建设和示范应用,服务整装和零部件企业协同发展
9、。(三)服务大众健康与安全。围绕疾病防控、生物医药、诊断试剂、高端医疗器械、康复理疗设备、可穿戴设备、营养与保健食品等开展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强体育设施和器材计量技术研究和测试服务,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自然灾害防御计量保障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计量能力。加强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安全生产相关计量器具的研制生产和监督管理。加强公共安全领域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推进交通监管设备、警用装备等计量测试基础设施建设。(四)服务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计量服务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加强碳排放关键计量测试和精密测量技术研究,积极参与开发有关测量装备,探索建立碳计量服务体系,强化重点排
10、放单位的碳计量研究,推进碳评估、碳计算向碳计量转变,逐步实现碳排放数据的准确、可靠。建立完善能源资源环境计量体系,加强能源、资源和环境计量相关技术研究和应用,推进能源、资源和环境计量建设和试点示范,加大计量数据利用力度,服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五)服务交通运输发展。面向铁路、公路和水路等交通领域重大工程、重大装备、重要运营线路计量需求,跟踪交通运输行业综合检测、监测设备量值溯源和保证技术研究,开展智慧计量技术攻关与先进测量装备研发,持续提升计量对交通运输的技术保障能力,服务智慧交通建设。加强船舶和港口领域计量保障,提升港口作业生产和物流效率。开展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设施、停车场收费装置等计量测
11、试技术研究和测试评价,探索远程在线计量技术,加强智能网联汽车计量测试方法研究。五、加强计量服务能力建设(一)建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设适应我市产业发展和实施强制检定需求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实施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体系动态管理,推进建设总量领先、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服务全面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供给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发挥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公益性保障能力。着眼可持续发展,稳定、持续、全额保障强制性检定工作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保持全市量值传递溯源体系稳定运转,为技术机构正常开展公益性工作及时解决工作困难,确保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公益性计量工作持续高效运转。落实法
12、定计量技术机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设主体责任,确保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准确可靠、稳定有效,确保强制检定工作有序顺畅。(三)加快促进现代先进测量技术服务业发展。培育和壮大专业化测量技术服务市场,大力发展计量校准、计量测试、比对、验证等高技术服务业,提升现代先进测量服务业的竞争力,构建多元开放的测量服务新格局。规范各类测量服务市场行为,探索建立测量服务业主体的技术能力和信用第三方评价制度,促进测量服务业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四)参与长三角区域计量协同发展。加强长三角区域计量工作合作,构建统一协调、运行高效、资源共享、多元共治的计量工作格局。积极参与长三角计量科技创新合作,实现长三角计量资源共享互通。参与
13、区域性计量比对活动,推进区域计量能力、结果互认,优化区域计量发展合作机制,推动区域量值等效统一。鼓励有条件的技术机构争取计量比对主导实验室,不断提升我市计量测试能力。(五)推进计量支撑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持续满足全社会计量溯源性要求,推动计量与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领域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相互参考借鉴和共享共用。加强对高校、科研院所所属实验室及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领域在用仪器设备的计量溯源性要求,鼓励建立科研用重点仪器设备的计量评价机制,提高科研数据的准确度和测试结果的可信度。深化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及应用示范创新,鼓励技术机构针对产业发展,形成“计量一标准一检验检测一认证认可”整体技术
14、解决方案。积极发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技术基础设施的协同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体化基础支撑服务。着力提升服务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航天航空、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的能力,打造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模式。(六)建立现代计量人才队伍。加强计量人才培训,完善计量人员培训制度,提升计量队伍的技术能力、监管能力和业务水平。加强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管理,推进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职称、职业技能等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等制度有效衔接。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建立首席计量师、首席工程师、首席研究员等聘任制度。积极参与计量职业技能竞赛,培养一线计量检定校准操作能手。建立全市计
15、量专家库,培养2名计量学科带头人(行业专家、领军人才)。选树计量先进典型,增强新时代计量工作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七)加强计量国际交流和合作。围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国际计量交流和合作,建立健全双多边计量交流合作机制,鼓励参加国际法制计量组织证书互认实验室建设,积极参与国际计量技术交流活动和规则制(修)订,积极参加国际性计量学术交流活动和技术展会,鼓励我市计量器具制造企业取得相关证书,提升我市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八)提升企业计量管理水平。实施企业计量能力提升行动,帮助企业在技术研发早期加强计量工作,建立完善与其研发、设计、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覆盖产业全生命周期的计量测试可靠性保证体系。鼓
16、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自动监测设备仪器,研发专用测量设备和管理系统、通过量值溯源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和计量数据的有效应用。鼓励企业建立计量总监制度,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作用,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建立完善产业链量值统一准确保证体系。六、加强计量监管效能建设(一)完善计量规章制度体系。积极参与国家、省计量法律法规规章的制(修)订,完善计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大力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规范量和单位使用,推进智能计量器具实时监控、失准更换和监督抽查相结合的新型监管制度的落实。推动对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项目量值准确性、可靠性计量评价,鼓励对重点实验室、重点工
17、程、大型仪器等开展量值溯源与保障能力验证。落实市场主体计量风险管控主体责任,强化计量风险防范意识。(二)强化民生计量监督管理。围绕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领域开展计量保障能力建设,切实保障民用水表、燃气表、电能表、电子计价秤、加油(气)机、电动汽车充电桩、验光配镜设备、医疗设备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可靠。围绕精准医疗、可穿戴设备、体育健身、养老等民生领域,完善相关计量保障体系,夯实高品质生活的计量基础。实施计量惠民工程,开展“健康计量进社区”“光明计量进校园”活动。加强诚信计量体系建设,营造诚信计量社会氛围,开展诚信计量示范行动,推进诚信计量自我承诺
18、示范单位建设,引导培育300家以上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单位。强化乡村民生计量保障,推动计量技术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加大对涉农物资的计量监管。(三)创新计量监管模式。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手段,积极打造新型智慧计量监管体系,通过器具智能化、数据系统化,促进计量工作向管数据、管行为、管结果转变,提升计量监管的数字化水平。加强计量监管数字化建设,推进计量工作数据集中统一管理、分级使用维护、实时更新共享,提高计量监管工作有效性。加强计量领域新动向、新情况调查研究,探索开展计量“微创新”活动,完善社会共治,全面提升计量监管效能。(四)完善计量执法体系。加强计量执法协作,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
19、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严厉查处打击制造、销售、使用带有作弊功能计量器具和净含量严重失准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伪造计量数据、出具虚假计量证书和报告的违法行为。加强计量业务监管与综合执法的衔接,推进信息共享,提升执法效率。加强计量执法队伍建设,提升计量执法装备水平。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对举报计量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奖励。七、加强保障体系建设(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对计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计量工作全过程。把计量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有效衔接,明确计量发展重点,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定期听取计量工作情况汇报,加强计量工作统
20、筹协调,及时解决计量事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加大财政保障和政策支持。制定有效政策,将公益性计量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市级财政年度预算,充分发挥现有财政资金对计量能力建设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发挥公益性作用的计量公共服务平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计量惠民工程的支持,保障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有效运行。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计量重大项目、计量创新平台、计量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鼓励社会各方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现代先进测量技术研发、计量关键共性技术成果转化、现代先进计量器具设备研发和应用服务。(三)加强计量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开展计量文化和科普资源收集、整理、保护、传承等工作,
21、培育计量文化产业,积极开展“计量文化宣传大使”选聘活动。集聚各方资源,通过开设计量科普讲座等形式推动计量走进大中小学校园,推动有条件的计量技术机构定期开展“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在“520世界计量日”“质量月”“全国科普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计量主题宣传活动,聚焦群众关心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大力宣传计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推动计量宣传通俗化制度化(四)加强检查和考核评估。对标省、市计量工作绩效考核要求,将公益性计量工作情况作为市质量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检查落实,确保取得实效。市场监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监测,2025年底前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并在此基础
22、上总结典型经验做法,提出下一阶段计量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任务,重要情况及时报告。附件111三任务具体要求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加快计量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一)加强现代先进测量技术创新充分发挥我市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科技资源优势,完善我市计量科技创新协作机制,不断强化全市现代先进测量科技创新基础。科技局发改委、工信局、市场监管局、各区镇在能源资源、航空新材料、洁净环保等领域建立一批现代先进测量实验室,针对复杂环境、实时工况环境和极端环境的测量需求,加强测量传感、远程测试、在线测量、极限参数测试、量子计量等新型技术研究和应用。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民生领域计量创新需求,围绕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开展新
23、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和方法研究,开发新型量值传递溯源装置。市场监管局科技局、工信局、各区镇(二)提升计量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围绕我市现代先进测量产业需求,充分用好上级计量公共服务平台效能,建立完善大型计量测试设备共享机制,提高大型测试设备的利用率。鼓励计量技术机构联合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提升计量技术资源服务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市场监管局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教育局、各区镇(三)培育壮大仪器仪表产业引导仪器仪表企业集聚发展,支持提升现有仪器仪表企业创新能力,推进仪器仪表相关产业强链补链,积极培育2家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仪器仪表企业,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
24、积极推动仪器仪表产业升级和核心设备自主可控。强化仪器仪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鼓励仪器仪表企业与计量技术机构加强合作,促进仪器仪表产市场监管局工信局发改委、科技局、各区镇工色三任务具体要求牵头单位配合单位业快速发展。加快计量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四)加快标准物质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标准物质研制企业,鼓励技术机构和企业面向先进制造业、民生改善、疫情防控、环境监测、安全生产等领域需求,开展新型标准物质研制,促进标准物质产业发展和能力提升。加强对标准物质生产的监督检查,完善标准物质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保证检测、监测数据结果的可溯源性、可比性和有效性,完善标准物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机制,促进标准物质产业高质量
25、发展。市场监管局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生杰环境局、各区镇(五)积极参与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建设围绕产业发展和现代先进测量需求,鼓励和推动我市优秀企业、计量技术人才加入市级及以上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并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引导和推荐我市有优势的现代先进测量领域的企业参与制(修)订省级计量技术规范,为量值传递溯源及计量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市场监管局工信局、各区镇加快推进计量应用和产业服务(一)服务先进制造业发展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洁净环保等重点产业链发展对计量的需求,加强关键计量测试技术、测量方法研究和装备研制,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锥、全寿命周期并具有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服务。
26、围绕提升产业计量基础支撑能力,落实工业强基计量支撑计划,重点开展基础零部件特性量及结构成分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基础材料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性能评价、基础工艺过程计量控制研究和应用。市场监管局工信局发改委、科技局、各区镇(二)服务数字经济发展加强计量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为发展数字经济夯实测量基础。围绕我市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化发展,针对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重点领域,加强数字计量基础设施建设,以量值为核心,结合计量单位的量子化变革,提升数字终端产品、智能终端产品计量溯源能力。开工信局市场监管局、发改委、科技局、大数据管理中心、各区镇工色三任务具体要求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展关
27、键参数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加快关键技术攻关、计量测试平台建设和示范应用,服务整装和零部件企业协同发展。加快推进计量应用和产业服务(三)服务大众健康与安全围绕疾病防控、生物医药、诊断试剂、高端医疗器械、康复理疗设备、可穿戴设备、营养与保健食品等开展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强体育设施和器材计量技术研究和测试服务,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自然灾害防御计量保障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计量能力。加强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安全生产相关计量器具的研制生产和监督管理。加强公共安全领域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推进交通监管设备、警用装备等计量测试基础设施建设。卫健委、文体广旅局、应急局、公安局、交运
28、局等单位按各自职责市场监管局、住建局、生态环境局、工信局、各区镇(四)服务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计量服务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加强碳排放关键计量测试和精密测量技术研究,积极参与开发有关测量装备,探索建立碳计量服务体系,强化重点排放单位的碳计量研究,推进碳评估、碳计算向碳计量转变,逐步实现碳排放数据的准确、可靠。建立完善能源资源环境计量体系,加强能源、资源和环境计量相关技术研究和应用,推进能源、资源和环境计量建设和试点示范,加大计量数据利用力度,服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市场监管局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各区镇(五)服务交通运输发展面向铁路、公路和水路等交通领域重大工程、重大装备、重要运营
29、线路计量需求,跟踪交通运输行业综合检测、监测设备量值溯源和保证技术研究,开展智慧计量技术攻关与先进测量装备研发,持续提升计量对交通运输的技术保障能力,服务智慧交通建设。加强船舶和港口领域计量保障,提升港口作业生产和物流效率。开展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设施、停车场收费装置等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测试评价,探索远程在线计量技术,加强智能网联汽车计交运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工信局、发改委、各区镇工色三任务具体要求牵头单位配合单位量测试方法研究。加强计量服务能力建设(一)建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设适应我市产业发展和实施强制检定需求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实施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体系动态管理,推进
30、建设总量领先、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服务全面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供给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市场监管局各区镇(二)提升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公益性保障能力着眼可持续发展,稳定、持续、全额保障强制性检定工作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保持全市量值传递溯源体系稳定运转,为技术机构正常开展公益性工作及时解决工作困难,确保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公益性计量工作持续高效运转。落实法定计量技术机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设主体责任,确保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准确可靠、稳定有效,确保强制检定工作有序顺畅。市场监管局各区镇(Z)加快促进现代先进测量技术服务业发展培育和壮大专业化测量技术服务市场,大力发展计量校准、计量测试、比对、
31、验证等高技术服务业,提升现代先进测量服务业的竞争力,构建多元开放的测量服务新格局。规范各类测量服务市场行为,探索建立测量服务业主体的技术能力和信用第三方评价制度,促进测量服务业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市场监管局科技局、发改委、各区镇(四)参与长三角区域计量协同发展加强长三角区域计量工作合作,构建统一协调、运行高效、资源共享、多元共治的计量工作格局。积极参与长三角计量科技创新合作,实现长三角计量资源共享互通。参与区域性计量比对活动,推进区域计量能力、结果互认,优化区域计量发展合作机制,推动区域量值等效统一。鼓励有条件的技术机构争取计量比对主导实验室,不断提升我市计量测试能力。市场监管局各区镇工色三任
32、务具体要求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加强计量服务能力建设(五)推进计量支撑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持续满足全社会计量溯源性要求,推动计量与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领域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相互参考借鉴和共享共用。加强对高校、科研院所所属实验室及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领域在用仪器设备的计量溯源性要求,鼓励建立科研用重点仪器设备的计量评价机制,提高科研数据的准确度和测试结果的可信度。深化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及应用示范创新,鼓励技术机构针对产业发展,形成“计量一标准一检验检测一认证认可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积极发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技术基础设施的协同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体化基础支撑服务。着力提
33、升服务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航天航空、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的能力,打造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模式。市场监管局科技局、教育局、各区镇(六)建立现代计量人才队伍加强计量人才培训,完善计量人员培训制度,提升计量队伍的技术能力、监管能力和业务水平。加强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管理,推进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职称、职业技能等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等制度有效衔接。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建立首席计量师、首席工程师、首席研究员等聘任制度。积极参与计量职业技能竞赛,培养一线计量检定校准操作能手。建立全市计量专家库,培养2名计量学科带头人(行业专家、领军人才)。选树计量先进典型,增强新时代计量工作者
34、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市场监管局科技局、教育局、人社局、各区镇(七)加强计量国际交流和合作围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国际计量交流和合作,建立健全双多边计量交流合作机制,鼓励参加国际法制计量组织证书互认实验室建设,积极参与国际计量技术交流活动和规则制(修)订,积极参加国际性计量学术交流活动和技术展会,鼓励我市计量器具制造企业取得相关证书,提升我市企业国际市场监管局科技局、各区镇工色三任务具体要求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市场竞争力。加强计量服务能力建设(八)提升企业计量管理水平实施企业计量能力提升行动,帮助企业在技术研发早期加强计量工作,建立完善与其研发、设计、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覆盖产业全生命周期的计量测
35、试可靠性保证体系。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自动监测设备仪器,研发专用测量设备和管理系统、通过量值溯源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和计量数据的有效应用。鼓励企业建立计量总监制度,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作用,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建立完善产业链量值统一准确保证体系。市场监管局工信局、科技局、发改委、税务局、各区镇加强计量监管效能建设(一)完善计量规章制度体系积极参与国家、省计量法律法规规章的制(修)订,完善计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大力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规范量和单位使用,推进智能计量器具实时监控、失准更换和监督抽查相结合的新型监管制度的落实。推动对基础研究和科
36、技攻关项目量值准确性、可靠性计量评价,鼓励对重点实验室、重点工程、大型仪器等开展量值溯源与保障能力验证。落实市场主体计量风险管控主体责任,强化计量风险防范意识。市场监管局司法局、教育局、科技局、工信局、发改委、各区镇工色三任务具体要求牵头单位配合单位(二)强化民生计量监督管理围绕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领域开展计量保障能力建设,切实保障民用水表、燃气表、电能表、电子计价秤、加油(气)机、电动汽车充电桩、验光配镜设备、医疗设备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可靠。围绕精准医疗、可穿戴设备、体育健身、养老等民生领域,完善相关计量保障体系,夯实高品质生活的计量基础。
37、实施计量惠民工程,开展“健康计量进社区f光明计量进校园”活动。加强诚信计量体系建设,营造诚信计量社会氛围,开展诚信计量示范行动,推进诚信计量自我承诺示范单位建设,引导培育300家以上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单位。强化乡村民生计量保障,推动计量技术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加大对涉农物资的计量监管。市场监管局各区镇加强计量监(三)创新计量监管模式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手段,积极打造新型智慧计量监管体系,通过器具智能化、数据系统化,促进计量工作向管数据、管行为、管结果转变,提升计量监管的数字化水平。加强计量监管数字化建设,推进计量工作数据集中统一管理、分级使用维护、实时更新共享,提高计量监管工作有效
38、性。加强计量领域新动向、新情况调查研究,探索开展计量“微创新”活动,完善社会共治,全面提升计量监管效能。市场监管局工信局、科技局、行政审批局、各区镇管效能建设(四)完善计量执法体系加强计量执法协作,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严厉查处打击制造、销售、使用带有作弊功能计量器具和净含量严重失准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伪造计量数据、出具虚假计量证书和报告的违法行为。加强计量业务监管与综合执法的衔接,推进信息共享,提升执法效率。加强计量执法队伍建设,提升计量执法装备水平。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对举报计量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奖励。市场监管局公安局、工信
39、局、各区镇工色三任务具体要求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加强保障体系建设(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对计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计量工作全过程。把计量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有效衔接,明确计量发展重点,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定期听取计量工作情况汇报,加强计量工作统筹协调,及时解决计量事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市场监管局各区镇/(一)加大财政保障和政策支持制定有效政策,将公益性计量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市级财政年度预算,充分发挥现有财政资金对计量能力建设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发挥公益性作用的计量公共服务平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计量惠民工程的支持,保障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有
40、效运行。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计量重大项目、计量创新平台、计量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鼓励社会各方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现代先进测量技术研发、计量关键共性技术成果转化、现代先进计量器具设备研发和应用服务。财政局金融监管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工信局、各区镇加强保障体系建设(Z)加强计量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开展计量文化和科普资源收集、整理、保护、传承等工作,培育计量文化产业,积极开展“计量文化宣传大使”选聘活动。集聚各方资源,通过开设计量科普讲座等形式推动计量走进大中小学校园,推动有条件的计量技术机构定期开展“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在“520世界计量日质量月全国科普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计量主题宣传活动,聚焦群众关心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大力宣传计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推动计量宣传通俗化制度化。市场监管局教育局科协各区镇(四)加强检查和考核评估对标省、市计量工作绩效考核要求,将公益性计量工作情况作为市质量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检查落实,确保取得实效。市场监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监测,2025年底前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典型经验做法,提出下一阶段计量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任务,重要情况及时报告。市场监管局各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