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高校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8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某高校“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某高校二C)XX年XX月XX日目录一、总论1二、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4三、建设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7(一)指导思想及总体建设目标7(二)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8(三)建设内容和建设项目14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41.地球表层系统学科群142 .地球化学学科群213 .地球物质科学与材料学学科群254 .国土资源勘查评价学科群3O5 .XX工程学科群356 .地球探测与信息应用技术学科群407 .地下水资源与XX环境保护学科群47公共服务体系项目521.校园网扩建及数字地大工程522 .图书文献保障系统二期工程553 .博物馆馆藏及信息化建设58师资队伍建设项目60
2、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5纳米矿物材料工程中心65四、资金筹措和年度资金安排681 .中央专项资金及主要用向682 .学校自筹资金683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安排694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经费安排695 .师资队伍建设69五、建设实施进度安排70第2页共85页木、预期效益分析72七、对招标投标的基本安排77八、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和附表78附件1某高校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专家组整体审核意见附件2某高校”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专家组仪器设备购置审核意见附表:附表1:211工程”拟建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汇总表附表2:“211工程”建设项目计划表附表3:“211工程”建设项目分
3、年度安排计划表附表4:“211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基本情况表一、总论(一)项目名称:某高校“211工程”建设(二)建设地点:XXXXXX市、(三)建设单位:某高校(四)建设单位基本情况:某高校是一所以XX、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在北京、XXX两地办学,大学总部在XXX。某高校占地面积达1277279m2,建筑面积达99294311f固定资产82433万元,图书馆藏书达177.8万册。学校设有地球科学院、工程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11个学院;能源系、外语系等5个系。35个本科专业,40多个专业方向,所有本科专业均有学士学位授予权。有硕士点33个
4、,博士点1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目前XXX省批准正在建设硕士点13个,博士点7个。现有教职工3627人,其中专业教师1463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8人,正教授347人,副教授820人。现有各类在校学生42348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生20744人,研究生3127人(博士998人,硕士2129人)、工程硕士963人,留学生133人,成人、网络教育学生18344人。某高校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现有国家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国家的专业实验室2个,部级开放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中心1个。20xx年以来,已完成国家攀登项目,国家攻关专题等国家级项目363项,部重大重点攻关项目21
5、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0项,重大横向科研项目349项。研究成果突出,20xx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省部的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9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63项;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二等奖1项;发明专利10余项。“国际二叠一三叠界线层型剖面和点”和“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剖面及综合研究二项成果入选20xx年全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教师在国外发表论文300余篇,被SCI、ELSTP收集论文203篇。国内发表论文3075篇。(五)可研报告研究范围和重点研究内容人口、资源、环境
6、是人类社会在新世纪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主要课题,当今,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灾害频发、水资源紧张、地面沉降等问题已对人类生存提出了严峻挑战,影响了可持续发展,这些领域的研究是我校的传统优势,也是可研报告的主要研究范围。重点研究内容:为解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重点研究:1)研究XX历史时期重大XX事件与相对生物地区和复苏过程,高精度地层对比。研究非史密斯地层、造山带XX及造山带成矿体系。东亚大地构造的定量化研究与历史分析2)岩石圈地球化学和岩石流变学、理论地球化学和计算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3)研究区域成矿系统与资源环境效应研究资源定量预测理论与方法体
7、系、非传统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4)纳米矿物材料研究天然水合物成矿条件分析与评价。5)海相碳酸岩油气田勘探评价理论、方法与技术、深部油气藏成藏机理与评价技术。6)岩石破碎钻凿新理论、新方法,钻掘工程新技术、新工艺,天然气水分物钻探工艺、MWD技术(地下导航遥测技术)。7)研究高精度高分辨率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和技术。研究核磁共振找水理论和方法。8)研究能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型基础软件平台,地理信息工程理论与方法。9) XX环境工程、水文学与水资源、地下水文学。以上研究内容,有的是国民经济发展、生产实际过程中提出要急需解决的问题,有的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提出要解决的难题,因此,研究内容均结合生产、科
8、研、教学进行,具有可操作性。(六)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计社会20xx11505号文件。2 .“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211部协办20xx2号文件。3 .教育部“211工程”办公室教重办20xx第2号文件。4 .“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通知。5 .学校发展规划上述中央文件精神和学校发展规划是可研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七)主要建设内容1 .七个重点学科群建设项目2 .三个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3 .师资队伍建设项目4 .一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八)建设总投资12255万元其中:(1)中央财政6000万元(国家计委3000万元,财政部300
9、0万元)(2)学校自筹6255万元总投资中,用于购买仪器设备的为6530万元。(九)基本结论1 .211工程”建设项目,是在“九五”“211工程”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的,项目设置具有连续性,科学性、合理性,另外项目设置是结合我校优势学科进行的,研究实力雄厚,加之项目完全是结合生产实际,科学研究、教学改革进行的,因此,学校项目设计既符合国家要求,又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又有实力较强的队伍承担,完全具有可行性。2 .可研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是经过校领导和学科带头人认真、反复研究过的,思想认识一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另外,不少项目已进行了多年研究,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目标、任务的确定,较为合理,实
10、事求是,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3 .具体方法可操作性项目研究以生产、科研、教学为截体,以先进的仪器设备为手段,具备可操作性。4 .资金筹集可实现性:学校自筹6750万元,主要来源三个方面:(1)科研经费提成4450万元(2)学校自筹2300万元(3)社会赞助合作开发(十)项目法人组织为加强“211工程”建设项目的领导,使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根据我校“211工程”建设需要,决定成立某高校“211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211工程”项目法人组织,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全面负责“211工程”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建设项目的管理,下设大学设大工程”办公室。大学领导小组及法人代表:大学领导小组及法人组织成员:
11、建设项目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地球表层系统学科群2地球化学学科群3地球物质科学与材料学学科群4国土资源勘查评价学科群5XX工程学科群6地球探测与信息应用技术学科群7地下水资源与XX环境保护学科群公共服务体系项目1校园网扩建及数字地大工程2图书文献保障系统一期工程3博物馆馆藏及信息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米矿物材料工程中心某高校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九五”期间,在原国土资源部和国家计委、教育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实施了211工程:学校坚持“211工程”建设的宗旨,坚持用“211工程”建设的高标准要求各方面的工作。因此,“21
12、1工程”建设的成果不仅表现为重点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的改善,而且带动了全局,对学校整体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综观全局,学校“211工程”建设也存在问题和不足,一是211工程”一期建设成果,为实现国家批准的学校总体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总体目标还不能说已实现;二是重点学科建设有成绩,有进展,但五年时间建设毕竟太短,特别是面临21世纪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传统地学受到严重挑战,急待加快发展;三是把学校办成教学研究型尚有一定差距;四是师资队伍现状还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进行期间“211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一)建设某高校是我国XX事业发
13、展需要。我国已加入WTO,各方面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地学也不例外。我国在地学教育、生产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不少优异成绩,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还有一定差距,要使我国由地学大国变成地学强国,某高校应做出自己贡献。(二)建设某高校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面对21世纪,人类面临资源、环境、人口三大难题,某高校在解决资源、环境两大难题方面,必将能作出重大贡献。当今,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粮食短缺、环境恶化、灾害频发等问题已对人类生存提出了严峻挑战,影响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我国是发展中大国,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等都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和问题。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
14、一半,45种主要矿产品已探明储量,预计到2010年只能满足需求量的三分之一。环境问题也极为突出,尤其是水资源问题,全国60%的城市水资源不足,21.6%的城市面临缺水危机。XX灾害频繁发生,地震、泥石流、滑坡、地面沉降等所造成的损害每年达300亿元。继续搞好211工程”建设,可以使某高校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地学人才,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做出更多新贡献,为人类造福。(三)建设某高校是振兴中国高等地学教育,培养高层次地学人才的需要资源是国家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空间。寻找各种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地学科学工作者的神圣任务。培养大批合格的、有真才实学的,特别是有奉献精神的地学科技工
15、作者是地学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但是,这些年来,地矿行业不景气,愿学艰苦专业的青年学生越来越少,即使毕了业,也不愿到地矿部门工作,致使有些部门和单位10年得不到人才补充,使地学人才再次出现了断层。从事地学教育的院校又纷纷改名,更使地学人才培养雪上加霜。现在用XX命名的学校只有某高校。从国家利益出发,从振兴中国地学高等教育出发,都必须加强某高校建设。(四)建设某高校是地球科学发展的需要21世纪,人类自身与地球的协调发展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研究人类生存的唯一地球的地球科学正面临重大转折。一方面地学研究和服务领域从过去单纯矿产资源已拓宽到资源、环境、灾害等社会问题上,地学已成为跨基础自然科学
16、、工程技术科学并与人文社会科学密切相关和交叉渗透的综合性系统科学;另一方面地学对高新技术的依赖和高新技术对地学发展的促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我校具有优势的传统XX学科必需用XX理论和高新技术的新成就加以充实和提高,甚至必要的更新和改造。而某高校211工程”项目的建设,又必将促使地球科学的发展、拓宽、延伸,为人类生存发展做出新贡献。(五)建设某高校是落实江泽民同志“五四讲话”关于建设若干所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点学科需要。我校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九五”期间以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为依托,组建了五个学科群,经过建设,地学特色更加明显,实力、优势更加突出。根据国家重
17、点学科新的发展和新的优势学科涌现;根据地学发展和国家建设的实际需要,期间,我校确定重点建设七个学科群,相信通过建设,还会产生若干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点学科。三、建设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某高校规划主要内容:1 .办学总目标:以XX、资源、环境和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为主,理工文管多学科协调发展,整体办学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国家重点学科达到国际先进。2 .学科建设:本着加强重点、突出特色、扩大优势,协调发展的原则,大大加强学科建设,使国家重点学科力争增加2个,达到7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增加4个,达到15个;硕士点增加12个,达到4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零的突破。3 .科学研究:期间计划完成
18、科研项目700项,到位科研经费4亿元。出版专著64部,发表论文5000篇,入选三大检索论文约300篇o4 .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治学严谨、教研水平高、满足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五年内新增院士12人;国家级杰出人才2人以上,长江学者35人,学科带头人50人。(一)指导思想及总体建设目标指导思想:1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的要求,面向世界,瞄准前沿,锐意创新,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把学校建设成知识创新、科技开发基地,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及“科教兴地”做出新贡献。2 .继续以重点学科
19、建设为核心,坚持高标准、高水平,调整学科结构,大力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的信息、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学科。3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努力满足现代化建设对地学人才的需求。“211工程”建设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体现先进性、超前性和可行性;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的方针;4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与时俱进。创新是“211工程”建设的灵魂。要以重点学科群建设为依托,注重并积极参与对学科及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加强高新技术开发研究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出更多的
20、创新性成果,使学校在若干领域内成为国家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基地。总体建设目标:在“九五”“211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抓好重点学科建设,向高新技术学科倾斜,狠抓人才培养,为真正把某高校建设成以XX、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整体办学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国家重点学科达到国际先进,并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的现代型、开放型、国际型的大学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力争把学校办成地矿类世界一流大学。(二)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1 .建设目标(1) “九五”期间,学校实施“211工程”建设,建设效益显著,标志性成果突出,突出地表现在: 地学特色更加明显,实现了学科交叉、渗透。经过
21、五大学科群的建设,以XX、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学科体系基本建成。国家重点学科由4个增至5个,又新增了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现有硕士点33个,博士点1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XXX省批准立项建设的硕士点13个,博士点7个,教育部还批准了六个特聘教授岗位。 科研实力明显增强,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在211工程”支持下,建设了两个国家级专业实验室,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一个部级工程中心。新购置等离子光质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24件,使学校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和先进手段。“九五”期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16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含973计划、863计划及自然科学
22、基金项目240项,在XX类高校中名列第一。发表论文3075篇,其中进入三大检索203篇,“九五”期间科研经费3亿元,比“八五”增加五倍。标志性成果突出,据统计有37项标志性成果,其中“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剖面及综合研究”和“国际二叠一三叠界线层型剖面和点”2项成果入选2001年全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XXX、北京两校区建成了校园网,入网户数1564户,进网计算机1558台。图书馆馆藏增加64万册,总藏书量达185.3万册,新建电子阅览室4个,拥有计算机120台。相继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公共基础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拥有计算机近IOoO台,使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
23、质量稳步提高。20年以来,建成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3门,省、市优质课程11门,校一类课11门,10部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学校四、六级英语考试一次通过率超过全国重点高校平均水平。教学成果24项获奖,其中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有四项。 办学环境改善,办学实力增强。“211工程”建设促进了学校全面发展和建设,校容、校貌、精神文明建设都发生了极大变化,1999年学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办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单位”,教务处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研究生院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单位”,学工处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二学校综合实力增强,师资队伍强
24、大,专任教师1415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8人,教授230人,副教授495人。在学术榜上,某高校综合实力名列地学教育和科研机构前茅。如1998、1999两年中科院发布的“科学发展报告”在XX学科领域发表论文最多及被引用数量最多的前5个单位中,我校均名列第一。办学规模扩大,2001年各类在校生33200人,比20xx年5448人增加27752人,是96年的6倍。由于“211工程”建设成绩突出,2001年教育部以何继善院土为组长的验收专家组,对学校“211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全面验收,一致认为:某高校按照原计划全面完成了“211工程”项目的建设。“211工程”建设是在“九五”建设基础上进行的,因此,
25、起点要高,要有继承性。(2) “211工程”建设目标。在“九五”建设基础上,继续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支持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使国家级重点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生一批对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贡献突出的标志性成果;进一步完善以XX、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学科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使学校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成为培养高层次地学人才和解决国家资源、环境以及地方经济、科技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3) 设任务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2
26、11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1)把实施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作为期间“211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任务,使我校重点学科在队伍建设、条件保证、教学及科研成果上有显著提高。初步形成面向21世纪科教、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学科体系。本着加强重点、突出特色、扩大优势、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强XX、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拓宽学科面,形成以地学为主要特色、理工为主、理工文管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并具有开拓相关学科领域和开展前沿性科学研究的能力,在重大科学考察和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等代表国家高水平的科技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国家重点学科为核心,重点建设好地球表层系统学科群;某高校211工程建
27、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地球物质科学与材料学学科群;地球化学学科群;国土资源勘查评价学科群;XX工程学科群;地球探测与信息应用技术学科群;地下水资源与XX环境保护学科群;通过调整、拓宽、改造,建设新型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一批新兴交叉学科,并使之成为适应21世纪科教、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新的重点学科群体。大力加强应用、前沿学科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纳米、材料、生物、能源、环保六大新兴交叉学科领域,是学校学科结构调整的重点。其中信息、材料、能源、环保是学校优势学科领域,纳米科技目前也有很好的基础,以现有微生物学及DNA实验室为基础,规划拓展到生物领域。(2)科学研究。根据“重
28、视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开发、推动成果转化、规范产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切实抓好科学研究。地学传统领域要继续保持优势,承担的研究项目应多数是国家级攻关项目、“863”计划项目、“973”项目等。研究成果应是国内领先,部分国际领先,真正使某高校成为国家基础XX研究、地学工程技术开发和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面临的XX、资源、环境、灾害等重大课题的依托和重要研究基地。信息、材料、纳米、环保、社科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要力争有大的突破,力争成为解决本学科有关科技问题的重要力量。科技成果转化,如MAPGIS,纳米技术、矿物新材料的推广要上新台阶,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力争五年到位科研经费4亿元。其中含一批
29、国家级及省部级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政治素质建设、业务能力建设、道德学风建设相结合,以中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为重点,建设一支适应办现代型、开放型、国际型大学需要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努力实现“一流大学,要有一流师资”的目标。完善引进人才机制,积极采取措施,稳定骨干队伍,真正做到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实施教学名师计划培养大师级人才;以重大科研项目为核心,建立科研集体,实行传帮带,加快培养年青的重点学科带头人;完善人才培养资助体系,创造条件,让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出国进修,参加国际会议。进一步提高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造就一
30、批国内外知名的中青年学术骨干。(4)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扩改建计算机校园网,建设“数字地大工程”大力改善基础课实验室条件,进一步加强野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优良条件。切实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力争建成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建设国内地学图书文献信息中心和国际地学学术交流中心。进一步加强代表性学术刊物建设,办好出版社。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扬校风、学风和学校的优良传统。建设文明校园,优化美化育人环境。(三)建设内容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学科建设指导思想:(1)在“211工程”“九五”建设基础上,积极延伸拓展和深化一期建设成果,既要有连续性,更要有创新性
31、;(2)以学科交叉、渗透和联合为前提组织学科群,以加强基础XX理论创新、应用和发展新技术为目标,对传统学科进行更新和改造,以创新为灵魂,突出新学科生长点;(3)学科有一流方向,队伍有一流人才,实验室有一流设备,三位一体,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学科。(4)设置重点学科子方向,要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实际需要,坚持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紧密结合相关学科发展趋势,坚持加强基础性研究,确保出高质量,高水平标志性成果。(5)恰当区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要有前瞻性、探索性和研究性,专业建设要有成熟性、稳定性和普适性,但两者的基础是创新性。第一、地球表层系统学科群建设2个子项目:(1)地球环境与生命进
32、程子项目;(2)地史关键期生物圈与沉积圈协同演化子项目。含古生物与地层学、构造XX学、第四纪XX学、古海洋学、生物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首席科学家殷鸿福院士。(一)项目建设内容1 .主攻的学科方向、科学技术问题及学术思想创新。以“全球构造活动论和地史发展阶段论”为指导,通过沉积作用、生物群演替和构造运动等方面的XX记录及其节律性的研究,探索地球表层系统的历史发展规律及其对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地球演化突变期浅部层圈协同演化及其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为突破口,侧重地球表层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环境演变过程研究,以解决与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理论与实践为重点,带动学科的
33、深入发展。为此,学科的主要发展方向为:(1)地球环境与生命进程XX历史时期重大XX事件与相关生物灭绝、复苏及其对现代生物圈变化研究的启示:以重大地史转折期环境演变为主线,对照研究古、中生代之交和晚新生代以来我国不同XX背景区域的生命记录和环境标志,采用“将今论古”和“以古示今”的历史科学研究方法揭示地史变革期的地球环境状态及其与生物演变之间的协同关系,重塑该重大转折期地球的环境和生命过程,进而为当代生物分异与全球变化分析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启示。 进化古生物学:在系统古生物学、中生代生物地层学、华夏植物群和陆相遗迹化石与环境关系、热河动物群生态环境及埋藏、以及地史关键时期生物的绝灭-残存-复苏
34、-辐射型式等方面有望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在进化古生物学研究领域,除了要巩固我校的研究特色以外,还要在下列几个方面不断拓展:(1)古生物学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方法的研究;(2)古生物学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研究;(3)古生物学研究与重大XX问题研究的结合。 分子古生物学:重点研究华南第四纪大熊猫、剑齿象、猛马象和包括西安半坡人在内的古人类的古DNA及其分子演化。 第四纪XX学与全球变化:充分利用第四纪XX学与全球变化研究的新成果,侧重研究长江中游流域和中国北方第四系以来地球环境变化和气候变化及生物演化的基本规律,预测环境和气候变化的趋势。(2)地史关键期生物圈与沉积圈协同演化高分辨率综合地层和年代地
35、层自然界线: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手段对地球演化突变期的XX记录进行岩石地层、生物地层、事件地层以及生态地层、磁性地层和同位素地层等多学科的高分辨率综合地层研究,揭示地层记录中各种特征演化的自然节律,重建生物圈与沉积圈的协同演化和各种XX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把年代地层与地球演化的节律相结合,对现行的确定GSSP方法程序提出深化和改善方案,逐步建立反映地球演化自然节律的年代地层界线。层序地层和海平面变化:以露头层序地层学为主,对地球演化突变期各种沉积相区进行深入的层序地层研究,建立高分辨率地层序列和地层格架与海平面变化旋回,在层序地层学及其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方面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完善了层
36、序地层级别体系及其与天文周期的可能联系,试图使年代地层系统反映地球和天体相互影响的自然周期。加速推广露头层序地层学在油气资源与沉积矿产勘探和区域XX制图方面的实际应用。从而在露头层序地层学的理论、方法、实践等方面提出新的认识,努力建立中国层序一年代地层系统,补充和完善XX年代表。古地理和古大陆再造:以全球古大陆再造为重点,综合运用古地磁、生物古地理、沉积和古气候等资料,重视GIS和计算机自动成图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开发和应用,通过地球演化突变期沉积作用、地层格架、生物古地理、地球化学等的研究分析,研究大地构造分区和不同大地构造单元之间的相互联系。把古地理研究与地球动力学相结合,探讨地球表层的行为
37、及其与深部作用之间的关系。把古地理研究与盆地分析、岩浆活动、火山作用与地球的深部过程联系起来,重建地史时期地球动力学演化特征,揭示地球的整体演化的某些规律。古海洋学:重点研究南海海域的生物化石记录、沉积地球化学记录与高频气候变化,西太平洋一北印度洋表层热传输及其对华南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孟加拉湾古海洋学信号对青藏高原构造隆升的响应。将在15万年以来西太平洋一北印度洋温盐传输体系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我国西南地区的降雨影响、350万年以来孟加拉湾水域表层水团化学性质和营养度的变化与青藏高原隆升的耦合关系等方向可能取得重要突破。(3)非史密斯地层学与造山带XX学重点研究造山带地层学的理论、方法及其在XX
38、制图中的应用;昆仑山和大别山造山带历史构造演化及动力学;滇西与东南亚古特提斯对比及冈瓦纳大陆裂解与劳亚大陆增生。力争形成出能反映我国造山带XX学特征的造山带XX理论。(4)东亚大地构造的定量化研究和历史分析以东亚大地构造为主要对象,将构造变形、古生物、沉积古某高校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地理研究与地球物理(包括古地磁测试)、地球化学相结合,定量化地研究东亚地区岩石圈演化的形态学、运动学及动力学机制,初步实现东亚大地构造学的定量化研究。将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构造解析研究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研究相结合,对重点区域(强构造变形区和沉积盆地区)进行解剖性研究,力争总结出能反映我国特征的大陆板块
39、构造新理论。2 .带动相关学科建设发展计划。将带动我校生物学和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二)项目预期成果和效益1 .学科建设。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将使学科在地球浅部层圈作用系统、地球节律、重大XX事件与相关生物灭绝、复苏及其对现代生物圈变化研究,高分辨率综合地层和年代地层自然界线、层序地层与海平面变化、古地理与古大陆再造、大地构造定量研究、进化古生物学与分子古生物学、古海洋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方面上一个新的台阶,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地球节律、生物灭绝、复苏及其对现代生物圈变化启示研究、东亚大地构造学、全球古大陆再造、高精度地层对比、理论地层学及造山带地层学研究方面部分达到国际先进
40、水平。基本形成一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适应性强、锐意创新、有能力承担国家和部级重点项目的学术队伍。继续保持人才的整体优势,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学历层次,具有博士学位的达95%以上,具有参与国际合作研究能力的达50%以上。着力培养出拔尖人才和年青的学术带头人,他们能够经常活跃在国内外学术舞台上,作出具有创新性成果。在教学方面能够促进地层学、古生物学、沉积XX学、古海洋学、全球变化等相关学科的相互结合和交叉,促进我国地球科学的教育水平和整体科研素质的提高,培养出具有跟踪学科前沿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在科学研究方面,能够提出具有影响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提高我国在全球XX事件、地球
41、层圈相互作用、大地构造学和古全球变化等研究领域的整体水平,在国内具有学科带头作用,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定地位。在经济建设中,具有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关重大XX问题的较强能力。并为能源盆地分析、油气资源评价和预测提供理论指导。为推动地球科学发展,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水平做出贡献。2 .人才培养:硕士生20xx2003200420xx博士生20xx2003200420xx招生数29363845招生数28353842毕业生数25384754毕业生数17292636在校生数94116120151在校生数617479893 .科学研究:“九五”期间已承担科研项目121项,合计经费4165
42、万元。其中国家级基金项目(或重大工程项目)34项,省部级48项,横向科研项目29项。计划新承担科研项目11项,合计经费430万元。计划完成科研项目50项,通过省部级评审15项,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3项,其中国家三大奖12项。4 .重大科研项目或进行部分预研究的题目及方向:(1)长江中游地区古环境演变、长江变迁及洪灾防治;(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RoDlNIA古大陆时期的XX演化与中国古大陆再造;(3)地史重大转折期地球环境与生命过程;(4)中国南方碳酸岩沉积区沉积古地理与古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5)中国晚寒武纪以来重大XX事件及其成矿意义的综合研究。(6)东亚大地构造演化与岩
43、石圈再活动(三)建设经费预算:总经费132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825万元,学校自筹495万元。预算项目预算(万元)比例计算论据1仪器设备等硬件建设70053.03%见设备购置计划。必要的建设安装工程604.55%配套的仪器设备管理软件705.30%2配套、运行及维护费和实验室开放544.09%3学术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1289.70%国内进修2人2万元;国外专家来校讲学9人9万元;11人国外短期学习和合作研究,每人5万元,共55万元。共计66万元。另外18万元向人事处、国际合作处申请。4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学术交流614.62%三次国际会议9万元,二次国内会议4万元,国内学校交流2万元。另外4万元
44、向科技处申请。5图书文献资料费523.94%6教材、专著出版及论文发表1724.92%教材、专著30本,每本0.5万元。7预留机动费1309.85%合计1320100%(四)拟购代表性设备1 .激光粒度分析仪2 .气相色谱一热转换一同位素比质谱仪3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4 .激光纯化、熔样系统第二、地球化学学科群建设3个子项目:(1)岩石圈地球化学与壳慢演化动力学;(2)XX系统复杂性;(3)应用地球化学。含地球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等学科。首席科学家於崇文院土、张本仁院士。(一)项目建设内容1.主攻的学科方向、科学技术问题及学术思想创新。(1) XX系统复杂性XX系统复杂性是本学科群学术带
45、头人於崇文院士提出的科学命题。於崇文院士在半个多世纪研究经历中,致力于将数学、化学、物理学和复杂性科学与XX科学相结合,长期探索XX现象的本质和地球科学的基本问题,得出结论:XX作用与时一空结构是XX现象的本质与核心,地球科学的基本问题是XX系统的复杂性。本子项目在这一学术思想的指导下,以XX系统的复杂性为研究对象,研究XX系统复杂性的时空特征、动力学行为和非线性动力学机制。近期重点发展XX流体地球化学;地球化学动力学;计算地球化学三个研究方向,并进行相关实验室建设。(2)岩石圈地球化学与壳幔演化动力学壳幔演化和壳幔交换动力学是当今固体地球科学的前沿领域,被认为是认识大陆动力学和区域构造演化和
46、成矿作用的关键。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XX优势,已成为国际关注的重要研究地区之一。现代壳幔演化动力学研究强调多学科的结合。其中地球化学和流变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化学演化和动力学机制的重要手段,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本方向力求将这两方面研究内容有机结合。本方向旨在运用现代地球化学和流变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区域岩石圈结构和物质组成的背景上,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壳幔体系的地球化学演化,从流变学角度研究壳幔体系动力学,从而达到全面认识壳幔体系的形成、交换和动力学机制以及区域构造发展历史和区域成矿作用的目的。围绕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二个重点项目和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的开展,近期
47、研究为西秦岭一松潘一祁连构造结、青藏高原以及华北克拉通的壳幔交换动力学。本方向已有很好的研究基础,通过本次研究和国际合作,可望取得国际高水平成果。(3)应用地球化学地球化学作为固体地球科学的三大支柱学科之一,既肩负着当代地球科学面临的基卒理论问题-天体、地球、生命、人类和元素起源和演化的重大使命,又有责任为人类社会提供充足的矿产资源和良好的生存环境。应用地球化学承担着后者的重任,它主要有勘查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两个方向: 勘查地球化学方向:资源勘查地球化学在国内外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方法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矿产资源勘查的难度日趋加大,寻找隐伏矿、肉眼难以鉴别矿等,勘查地球化学技术方法有着独特的作用。为此,该方向的奋斗目标是继续研制开发先进实用、成龙配套的勘查方法技术和新装备系列,提高勘查地球化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在不同景观区快速、高效圈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