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石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docx(15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黄石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黄石市环境保护局2011年U月目录第1章环境保护形势与环境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1 “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回顾错误!未定义书签。1.2 面临的环境形势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环境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2.1 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2.2 “十二五”环境宏观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3.1 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3.2 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3.3 环境保护目标与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3.4 环境保护总体战略15第4章生态保护分区控制与环境功能区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 生态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4.2 生态保护分区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4.3 环境功能区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错误!未定义书签。5.1减排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5.2 主要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5.3 重点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水环境保护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6.1 水环境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6.2 水环境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6.3 目标与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6.4 主要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6.5 重点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6.6 预期效果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大气环境保护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1.1 1大气环境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1.2 大气环境
3、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1.3 目标与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1.4 主要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1.5 重点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1.6 预期效果错误!未定义书签。第8章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8.1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8.2 防治目标538.3 主要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8.4 重点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8.5 预期效果错误!未定义书签。第9章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9.1 固体废物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9.2 固体废物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9.3 3目标与指标599.4 主要任务599.5 重点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9.6 预期效果错误!未定义书
4、签。第10章放射与电磁辐射防护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10.1 放射源、射线装置与电磁辐射源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102放射与电磁辐射监管能力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10.3 存在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10.4 目标与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10.5 5主要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10.6 重点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1章资源型城市转型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11.1 资源型城市转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11.2 农村环境保护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2章区域环境综合治理规划7912.1酸雨控制区综合治理规划7912.2 城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12.
5、3 预期效果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3章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13.1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13.2 存在的主要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13.3 目标与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13.4 主要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13.5 重点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13.6 预期效果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4章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8914.1清洁生产8914.2 循环经济错误!未定义书签。14.3 低碳经济错误!未定义书签。14.4 重点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5章环境风险防范错误!未定义书签Q15.1 环境风险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15.2 环境风险防范目标错误!未定义
6、书签。15.3 环境风险防范任务和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15.4 重点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6章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16.1 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16.2 环境监察能力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16.3 环境信息化和环境宣传教育能力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16.4 重点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7章环境保护重点项目及绩效预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17.1 环境保护重点项目与投资估算错误!未定义书签。17.2 环境保护重点项目绩效预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17.3 投资可行性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17.4 技术可达性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17.5 规划目标可达性分析错误
7、!未定义书签。第18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18.1深化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18.2完善环境经济政策错误!未定义书签。18.3加大环境保护投入错误!未定义书签。18.4强化环境监管错误!未定义书签。18.5健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18.6建立环保科技支撑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规划编制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规划工程项目表137第1章环境保护形势与环境状况1.1 “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回顾“十一五”期间,黄石市委、市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全市重点任务,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以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载体,以污染减排为抓手,
8、取得环境保护的重大成就。1.1.1环境指标完成情况黄石市“十一五”环境指标完成情况见表I-Io表1-1黄石市“十一五”环境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名称计量单位2010年(预期值)2010年(实际完成值)完成情况黄石市市区大冶市阳新县黄石市市区大冶市阳新县环境质量黄石长江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100100100完成阳新富水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100完成长江黄石段水质类IIIIII完成市区主要湖泊水质达标率%8585.6完成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天292280295320319333完成酸雨发生频率%10512.422.5未完成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75751004857.434.
9、0未完成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达标率%656510050.9031.0未完成续表Ll黄石市“十一五”环境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名称计量单位2010年(预期值)2010年(实际完成值)完成情况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万吨/年3.223.01完成总氨氮排放总量万吨/年0.310.27完成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年7.607.60完成控烟尘排放总量万吨/年1.321.95未完成制工业粉尘排放总量万吨/年7.184.60完成固体废物排放总量万吨/年0.10O完成重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699.05完成污重点工业废气综合排放达标率%9099.04完成染防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率%100100完成治城市生
10、活污水集中处理率%6081.2完成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585.3完成生森林覆盖率%4032未完成态环境重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50指标调整环工业用水重复用水率%56指标已取消境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5262.47完成经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2.21.83完成济环境保护投入占GDP比例%1.52.02.33完成环境管环境监测能力达到标准化水平比例%10070未完成迨能力环境监察能力达到标准化水平比例%100100完成注:2010年总量控制指标实际完成值为环境统计数据。黄石市“十一五”环境保护指标共有6大类27项,其中:完成21项,未完成6项;14项约束性指标,有1项(烟尘)未完成(
11、如果按通行的颗粒物排放合并计算,该项与粉尘合计则已完成)。1.1.2 环境保护工程完成情况“十一五”规划环境保护重点项目71个,预计总投资28.55亿“十一五”期间规划实施的环保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良好,已完成项目48个,占项目总数的67.61%;需跨入“十二五”的项目20个;因企业关闭或停产而未实施的项目3个。包括跨入“十二五”的项目,完成的项目总数达到68个,完成率95.78%。“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总投入为61.19亿元,占同期GDP的2.33%(全国同期为1.40%)o“十一五”期间未完成或需跨时期完成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方面,主要是磁湖、青山湖、大冶湖流域环境综合整治
12、、重点矿区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工程、网湖湿地保护区建设、仙岛湖水源保护、山南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保安镇、还地桥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黄石集中饮用水源地环保整治工程等,这些项目占总数的28.17%o1.1.3 环境保护取得的主要成效(1)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全面实现。2006年至2010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8.2%和10.2%,完成了减排任务。其中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已于2009年提前实现。(2)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持续好转。与2005年相比,2010年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为320天,多了10天;2010年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8.0dB(八),下降了3.7dB(八)
13、o(3)污染防治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10年底,完成了湖北华电发电有限公司黄石热电厂209号机组脱硫工程、湖北西塞山发电有限公司1、2号机组脱硫工程;扩建青山湖污水处理厂,新建磁湖污水处理厂二期、大冶城南污水处理厂、阳新宝塔湖污水处理厂等,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3.5万吨/日,较2005年增加21.5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27.8%提高到81.2%o黄石市先后荣获全国水环境治理人居环境项目范例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等称号。(4)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日益显现。2006年至2010年,全市累计关闭国家认定小水泥23家、小造纸4家、小火电4家,淘汰落后产能,把关闭企业腾出的
14、环境容量分配给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化的企业,促进我市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5)民生保障和改善取得新进展。开展县级以上城市和乡镇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全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土壤污染调查,获得了大量的基础数据与资料,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与资料库,编制完成黄石市县城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黄石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09-2015年)、武汉城市圈黄石市碧水工程规划(2010-2020年)等。完成了环磁湖、青山湖145个排污口截流,先后实施磁湖北岸、磁湖西岸、沿江景观带一期工程,黄荆山北麓14个开山塘口基本修复;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
15、长江黄石段环保执法行动等。(6)争取项目资金取得突破。充分抓住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以及与东北老工业城市比对等政策支持机会,积极争取环保项目资金。2005年至2010年中央和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共计83个,争取资金14480.2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2632万元,省级投资1848.22万元。1.2 面临的环境形势分析“十二五”是我市加快发展、转型崛起的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实施”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三大战略的攻坚时期。在这一阶段,环境保护工作是机遇与挑战并存。1.2.2 面临的主要机遇(1)“十二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了更加重要的
16、战略位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成为“十二五”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国家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等专项资金以及基层环保执法与监测能力建设资金支持力度,为环境保护提供投入保障。(2)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发展。”、“把建设“两型社会”、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节能减排,加强污染治理,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走绿色发展之路”,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政策支撑。(3)黄石
17、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实现“四个转变”,建设全国“两型社会”示范市、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将进一步促进我市环境保护向纵深发展。(4)“十一五”时期完成的全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土壤污染调查等基础工作,查清了全市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的底子和土壤污染的状况,为“十二五”时期对症下药,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1.2.2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1)主要污染物减排刚性任务艰巨。我市产业结构失衡,初级资源型产业和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如矿业、冶金、建材、火力发电等)比重较高,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总量较大。到201
18、5年,全市GDP将达到1220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过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以上,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5万辆,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将分别达到6.75万吨、0.61万吨、11.34万吨、5.95万吨,按照国家减排要求,在减排潜力下降的情况下还需比2010年分别减少7.8%、10.2%、9.0%、8.0%,减排任务艰巨。(2)部分流域、区域环境容量饱和。我市提出环磁湖、大冶湖和沿江开发的战略,磁湖功能区划水质为m类,目前水质为V类-劣V类;大冶湖内湖功能区划水质为类、外湖为类,目前内湖水质为V类.劣V类,外湖为HI类,磁湖、大冶湖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已无环境容量,市
19、区水体环境容量难以继续承载新上项目。同时市区大气二氧化硫、PMio(可吸入颗粒物)环境容量已饱和。(3)环境治理压力增大。我市在长期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矿山废石、尾砂、煤歼石等固体废弃物,对生态环境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废弃矿山土地需要复垦,采空区、塌陷区、排土场和露天采坑需要生态治理,尤其是黄荆山北麓、南麓及长乐山沿线开山塘口急需修复治理;大冶市罗桥街办、金湖街办、金山店镇、陈贵镇、灵乡镇、还地桥镇、大箕铺镇等区域土壤受重金属污染。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粪便、农用化学品、农业废弃物等导致的地表水、土壤污染问题已经相当严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电子垃圾、放
20、射性、电磁辐射等将对环境带来潜在风险。我市环境治理任务依然繁重。(4)环境保护投入不足。“十一五”中央、省对我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投入虽然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投入总量仍显不足,投入多元化机制尚未形成,致使我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较差,环境执法、监测、现场快速反应的装备、设施等监管能力较弱,不适应生态建设与保护、环境治理与管理的需要。(5)环境管理机制尚待健全。当前有许多环境管理职能由多个部门承担,例如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畜禽养殖业污染、水环境质量、机动车尾气监管等等,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管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环境管理和综合决策机制(例如联席会议等)尚待健全。(6)生
21、态文明建设力度有待加强。我市尚未出台创建“生态文明单位”考核标准及激励措施等。第2章“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环境预测2.1 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根据黄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黄石市“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见表21。表21黄石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项目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长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亿元)690.12122012人均GDP(元)265434518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34.168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474.064860(累计)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0063016外贸出口(亿美元)5.341(累计)12一、二、三
22、产业比重6:53:414.9:52.7:42.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12.415全市总人口(万人)260270310310310315约束型酸雨发生频率%12.410预期型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100约束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79.3280预期型地表河流省控断面达In类水质的比例%100100约束型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5.685.6约束型重点流域跨界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预期型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db的比例%48260260260260预期型污染防治指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05299.0599.05299.05299.05约
23、束型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285预期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280预期型辐射工作单位安全许可证发放率%100预期型农用化肥施用强度kgha,折纯N395.8376.0预期型农药施用强度kgha,折纯5.75.4预期型指标名称单位2010年现状值2015年预期值指标类型黄石市市区大冶市阳新县环境安全保障指标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率%100约束型违法排污处理率%100预期型环境信访答复率%100预期型环境管理能力环境监测能力达到标准化水平的比例%70100预期型环境监察能力达到标准化水平的比例%100100预期型生态建设指标森林覆盖率%3237约束型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9.441
24、0预期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新建和生产矿山%100预期型历史遗留矿山%40预期型矿区土地复垦率新建和在建矿山毁损土地%85预期型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45预期型城镇基础设施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以上%81.2285285285285约束型重点乡镇%250预期型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以上%85.3292292292280约束型重点乡镇%240预期型能耗指标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1.831.52预期型注: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5项指标2010年现状值为污染源普查更新数据;铅、镉、总格、碑4项指标现状值为2007年污染源普查数据。3.4环境保护总体战略(1)以总量
25、削减为立足点引导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十二五”期间,我市减排潜力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空间将逐渐减少,实施难度将明显加大,必须强化结构减排,深化工程减排,实化管理减排,以总量削减为立足点引导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应强化环境保护的政府责任,着力通过总量控制工作,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产业结构,严格市场准入,以排放标准和清洁生产标准倒逼火电、钢铁、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治污工程从重建设向建设和运营并重过渡。加强治污设施包括环境基础设施的监管,提高运行效率,发挥存量资源绩效,建立配套政策措施。改变污泥处理、管网建设与城镇污水处理不配套的局面,将其作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有机
26、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脱硫的同时应把脱硫石膏利用一并统筹解决,对于未解决污泥、脱硫石膏处理的单位扣减其减排量。以工程保障、法规政策、政府预算等为主要实施计划内容,来编制全面可达的黄石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同时,根据国家政策优化、调整、完善实施方案、考核机制等,进一步推进污染减排的系统管理。(2)以环境要素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我市环境质量改善在“十二五”期间,将采取以总量控制为主同时加大质量控制切入的模式,引入水、气、土壤等三大要素作为重点切入,解决区域污染物减排和区域质量改善的响应问题。在磁湖、青山湖、大冶湖等重点湖库地区,增加总磷、氨氮控制性指标,大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重点
27、解决劣V类水体水质问题。在控制酸雨等中长期生态环境系统问题的同时,着力解决灰霾天气、PM25,颗粒物超标问题,编制清洁空气行动方案。根据我市农村环境保护需求,把“四两”(“两清”、“两减”、“两创”、“两治”)工程作为我市农村环保的重点抓手,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的意识,积极探索农业与农村污染防治的新途径。“十二五”期间,要把环境质量纳入对地方政府环境绩效考核范围,加快建立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明确措施,落实指标。(3)以环境安全为生命线积极防范环境风险“十二五”期间,我市大力实施“三大战略”,经济社会处于较快发展和转型阶段,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的同时,污染物产生量持续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
28、会居高不下,甚至有增加可能,累积性污染隐患爆发的可能性很大,对环境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要启动环境安全风险防范与应急的研究和调查工作。识别环境风险的高发区域和敏感行业,加强对重大环境风险源的动态监控与风险控制,大力加强环境污染损害评估,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明确环境风险和处置对策,制定综合防治方案。全面推行稳定达标排放工作。在抓重点污染源的同时,把中小企业有效纳入管控范围。要把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管理和风险管理作为重点,实施严格的总量控制。要重视解决黄石振华化工有限公司老厂区格渣(泥)、大冶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等历史遗留问题,把防范重大污染事故、提高应急能力作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把常态
29、污染之外的环境健康、风险防范作为污染防治的新起点,建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准入要求、过程控制、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管理制度,严格风险评价。以钢铁、有色、建材、化工、医药等行业为重点,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对环境风险企业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推动企业落实环境风险防范工程措施。第4章生态保护分区控制与环境功能区划4.1 生态布局黄石市生态安全网络以山脉、水系为骨干,以山、林、江、湖、水库、田为基本生态要素,构建“一区、两轴、五环、六片”为重点的生态网络框架。建成“生态节点、生态廊道、生态绿岛”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生态格局,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廊道畅通、斑块稳定的区域网络化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30、一区:黄石主城区生态绿地,包括磁湖、青山湖和青港湖组成的“三湖”,以及“峰烈山一马鞍山一大众山、黄荆山一月亮山一廖家岩、尖林山一东方山一长乐山”三个楔形林地。两轴:长江生态走廊和富水生态走廊,包括长江景观带和长江、富水流域防护林建设。五环:磁湖、大冶湖、保安湖、仙岛湖和网湖等5大水体保护区和林网。六片:包括东方山、黄荆山、小雷山、黄坪山、七峰山、大王山等6大森林片区和风景林区。生态节点:由黄石各城区、大冶市城区、阳新县城区、集镇组成,这些节点位于几条或若干条生态廊道的交汇处,是区域生态要素的集聚点,也是区域生态演化的生长极。生态廊道:由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河流和渠道等线路两侧的绿化带形成的网
31、状绿色生态廊道,它们将起到净化空气、防护隔离、改善景观、保护物种多样性等生态维护作用。生态绿岛:以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生态公益林和基本农田为主体,形成多组天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生态绿岛,在生态系统内部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4.2 生态保护分区控制根据国家和省主体功能规划,城区、大冶市总体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阳新县总体为省级生态型限制开发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我市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市域空间划分为禁止开发区域(红线区)、限制开发区域(黄线区)、重点开发区域(绿线区),实行分类指导,分区管理,明确
32、环境保护重点。(1)禁止开发区域(红线区)区域范围: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区、地质公园、蓄滞洪区、基本农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等。发展方向: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实施强制性保护,坚决禁止任何有损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开发建设活动,引导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实现污染物“零排放”,提高环境质量。(2)限制开发区域(黄线区)区域范围:包括阳新县重点开发和禁止开发以外的区域,市域粮油主产区、水土保持和生态功能区。发展方向: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发展、点状开发,控制开发强度和开发规模,严格产业准入标准,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和
33、生态型产业,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向重点和优化开发区域转移。(3)重点开发区域(绿线区)区域范围:黄石各城区、大冶市区(含东风路街办、东岳街办以及罗家桥街办、金湖街办)、阳新城关和十个中心镇;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沿江经济带和沿路经济带(主要是依托106国道、武九铁路和大广高速路的纵向和由黄咸高速为主体的横向两个发展地段)。发展方向: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步伐,承接株三角、长三角以及武汉城市圈的产业转移,承接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是我市先进制造业集聚地、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地、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区域,是支撑全市经济发展和
34、人口集聚的主要载体。4.3 环境功能区划4.3.1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1)长江黄石段长江黄石市区段:由三峡至河口长31千米,为开发利用区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1I类标准;长江阳新段:从河口至天马岭长45.6千米,为黄石一阳新保留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功能为:饮用水源、工农业用水、航运。(2)磁湖水域面积8.0平方千米,为景观娱乐和一般鱼类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1I类标准。功能为:调蓄、景观。(3)青山湖水域面积0.4平方千米,为景观娱乐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功能为:调蓄、景观。(4)大冶湖水域面积64.96平方
35、千米,内湖为一般鱼类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HI类标准;外湖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1类标准。功能为:工农业用水、调蓄、养殖、航运、饮用水源(阳新县金海开发区饮用水源地)。(5)保安湖水域面积39.36平方千米,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1类标准。功能为:工农业用水、调蓄、养殖、饮用水源(大冶市保安镇、东风农场饮用水源地)。(6)富水在黄石境内由富水水库大坝至富池大闸,河长81千米,为阳新县重要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和一般鱼类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n类标准。功能为:饮用水源、工农业用水、航运。(7)舒婆
36、湖水域面积16.8平方千米,为一般鱼类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1I类标准。功能:渔业用水。(8)网湖水域面积41.1平方千米,为湿地自然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1I类标准。功能:渔业用水。(9)仙岛湖(王英水库)水域面积30.67平方千米,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1类标准。功能为:调蓄、景观、饮用水源(阳新县王英镇、三溪镇等地饮用水源地)。4.3.2 市区环境噪声功能区划(1) 1类区域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昼间不高于55分贝,夜间不高于45分贝。适应区域有5个:新下陆居民区、团城山居民区、楠竹林居民区、青山湖居民区、中窑居民区。(2) 2类区域为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