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评估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56741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评估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实验室评估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实验室评估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实验室评估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实验室评估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室评估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评估工作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实验室评估工作总结一、实验室概况(限300字)2011年7月,依托于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农业部农业信息获取技术重点实验室”作为农业信息技术学科群的专业实验室获得农业部批准。实验室以“农业信息获取技术”为研究领域,设立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的(1)土壤信息获取传感器:重点突破基于电化学方法和介电特性的土壤养分、理化特性参数和重金属感知方法和传感技术;(2)设施农业环境传感器:重点突破养殖水体水质、农业小气候和环境生物的感知机理、方法和先进传感技术;(3)作物长势信息传感器:重点突破作物长势信息、病虫草害信息感知方法和传感技术;(4)农业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重点突破非刚性农业生物体的

2、生态性状信息获取技术和生理特征解析方法;(5)生物传感器:重点突破基于免疫铁纳米花和纳米磁珠进行沙门氏菌分离的简单快速灵敏细菌检测新技术,共5个研究方向。现有实验室人员固定37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15人,副教授21人;55岁以上5人,45-55岁之间12人,35-45岁之间15人,35岁以下3人;有博士学位者36人;专业结构涵盖了计算机10人,电子13人,3S技术9人,农业信息化技术及其它5人。现有面积35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达到2950万元,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总值为1400万元。二、主要成效(限3000字)(一)发展定位与学科建设1 .发展定位。本实验室属于专业性实验室,以应用

3、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为重点,进行方法和技术上的创新;针对农业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结合自身优势,在水产、种业、农田信息感知与农机作业智能化等领域进行产品研发和集成创新与应用。在十三五期间,围绕发展定位,得到多项科研课题支持,纵向课题到账总经费8564.73625万元,横向课题总经费1102.165万元。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基于传感器的变量施肥关键技术与装备”、“智能变量施肥作业技术与系统装置研发”、“设施水产养殖智能模型与精准管控关键技术研究”、“多机协同作业导航技术与装备”;主持重点研发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新一代水产养殖精准测控技术与智能装备研发”和国际合作项目“用于家禽供应链中沙门氏菌检

4、测的阻抗生物传感器开发”;主持国家发展改革委北斗卫星导航重大应用示范发展专项项目“北斗农业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几十项。2 .学科建设。配合“学科群”建设方案编制,制定了本实验室建设方案。农业信息技术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必备技术基础,其研究内容广泛,涉及农业信息感知(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与信息利用等研究领域。因此,农业信息获取技术是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方向,建设“农业部农业信息获取技术重点实验室”是构建我国“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学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必要。基于“农业信息技术”学科群的研究方向,建设“农业部农业信息获取技术重点实验室”对于

5、学科群的完整性和在学科群中的基础地位尤为重要,也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的“要强化重点实验室建设,大幅度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的要求;符合“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要求;符合“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农业”以及“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要求。四年期间承担国家、部委、地方和企业横向课题经费近亿元,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不仅提高了农业信息化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还带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等支撑学科的创新发展。目前该学科整体水平居国内领先,部分成果已达国

6、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农业信息感知方法和传感器研究方面的成果已在国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二)产出贡献与效用影响1.获奖成果(国家、省部级)。2016至2020年,共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单位),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省部级二等奖3项,其他奖励1项。3 .论文,标准、著作等知识产权。国家发明专利114项;发表学术论342篇,其中SCl有146篇、EI169篇;教材著作7本;软件著作权160项起草制定池塘养殖物联网技术规范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行业标准1项。4 .成果转化应用。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总场、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玉

7、玺仪器有限公司、约翰迪尔(天津)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科企合作,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合同金额540多万元。(三)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1.学术带头人。XX院士作为实验室主任,主持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研究方向的引领、以及定期召开实验室学术会议和学术委员会,为加强人才培养,牵头制定了实验室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学术带头人傅泽田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李道亮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 .团队建设。现有实验室人员固定37人,其中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教授15人,副教授21人;55岁以上5人,45-55岁之间12人,35-45岁之间15人,35岁以下3人;有博士学位者36人;专业结构涵盖了计算机

8、10人,电子13人,3S技术9人,农业信息化技术及其它5人。实验室多位人员在国际、国家级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也是重要课题的承担人和主要成果的产出人:XX,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农业工程协会会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名誉理事长、IJABE国际刊物(Sel)主编。XX,实验室主任。担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部农业信息获取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农业工程学会农业信息化分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

9、精细农业关键技术、土壤重金属快速检测技术及农业装备智能控制技术等研究工作。XX,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担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畜牧工程分会常务理事,TransactionsoftheASABETTSC副主编,福建省闽江学者讲座教授,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CSAE),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高级会员(CSB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员(IEEE),美国化学学会会员(ACS),美国生物与农业工程师学会会员(ASABE),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员(RSC)oXX,2016年荣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农业部杰出科研人才、教育部新世

10、纪人才,是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现任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农业信息处理分会主席,中国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执行理事长,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研究成果水产集约化养殖精准测控技术入选2019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XX,农业部农机化科技创新专业组农业信息化专家组成员,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专家,云南省专家工作站进站专家。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基础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航空分会副主任委员,亚洲精细农业学会(ACPA)常务理事,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ASABE)会员

11、,农业工程学报栏目副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刊农业分刊FrontiersofAgriculturalScienceandEngineering栏目主编等。xx,曾任农业农村部农业灾害遥感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美国加州大学SantaBarbara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atSantaBarbara)客座研究员、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美国佐治亚大学访问学者,西北农业大学助研等。现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空间信息技术方向负责人,长期从事定量遥感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XX: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ASABE)会员,亚洲精细农业学会(ACPA)会员,

12、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精细农业与智慧农业、农业机械导航定位、农业物联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了农机自动导航与控制系统设计、主从-协同作业农机导航系统的研发、基于物联网的温室智能控制与管理系统研究,以及作物生长检测与表型快速测量等。xx: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精准农业技术装备分会秘书长,农业农村部农业灾害遥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专家组专家,国家卫星导航应用政策编制专家组专家,教育部卫星导航联合研究中心总体技术部主任,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IJABE)编委。XX:2019年入选中组部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国农业大学青年新星A类教授。xx:从事农田信息获取技术与装备研

13、究,在光谱学分析与作物生长监测机理、机器视觉处理与作物检测、传感器开发与作物信息感知、无人机载作物监测与智能作业装备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针对作物水分、养分、表型等参数研发了一系列感知系统;2017第十届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2018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第九届和第十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和三等奖。6 .人才培养。实验室结合学校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制定了实验室引进人才及培养政策,重点引进青年优秀人才。实验室40岁以下青年人才共有13名,占实验室固定人员的35%o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21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纵向课题87项,校企合作横向课题3

14、4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42篇,其中SCl146篇,EI169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发明专利114件,软件著作权160件。四年期间,培养毕业研究生212人,其中“农业信息化技术”博士共毕业22名,“农业信息化”专业学位硕士34名。正式开始农业信息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结合国家课题成果示范,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进行了人员培训工作。(四)资源共享与运行状态L共享平台建设。实验室积极推进共享平台建设,已建设和共享使用的包括:农业移动互联终端与应用软件开发平台;多源数据共享集成平台;初步建设的农大大数据服务器集群;涿州农场“智能农业基地”、宜兴实验站“水产养殖物联网实验基地”共享基地。在仪

15、器设备的共享方面,在学院网页上提供了主要仪器设备的共享信息,目前正研发更为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共享系统。2 .开放课题设置。受学校财务制度的限制,目前实验室开放课题设置主要有两种途径:(1)依托教育部基本科研业务费开展青年教师开放课题研究,共设置开放课题18项,经费245.5万。(2)依托重大科研任务,与相关协作单位开展研究任务委托性质的开放课题设置,外单位共3项,经费20多万元。3 .运行状态。积极开展人才交流与培训,重点加强实验室到国外的交流与培训,共有13人进行3个月-12月的访问研究,占固定研究人员的20虬短期出国交流37人次,显著提高了研究人员的国际化水平和研究前沿接轨。定期召开实验室

16、工作会议或学术会议,建立了研究单元学术讨论、研究方向学术交流、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学科群学术委员会和学术交流会四级学术交流制度。仅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就达50人次以上,并连续四年主办了第3届、第4届、第5届、第6届智慧农业(ICSaid2016、ICSaid2017、ICSaid2018、ICSaid2019)国际会议和2018年智慧农业与生物技术国际会议(BI0R0B0TICS2018),扩大研究人员的视野和在国内外的影响,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实验室内部人员之间的交流。(五)研发条件与制度文化1 .实验条件。农业部农业信息获取技术重点实验室现有面积3500平方米,主要集中在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

17、工程大楼的4层、5层和Bl层,仪器设备总价值达到2950万元,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总值为1400万元。水、电、空调等公用工程条件良好。生活用水、实验室用水为自来水;供电可利用现有变电室和相应配电设备,供水可利用现有管线,每个实验室均配有空调。2 .运行管理。学校在研究生名额分配、教育部业务科研经费、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其维护、水电气等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和充分保障。制定了实验室章程、实验室设备管理办法,学院委派实验中心的专职老师负责实验室的条件建设和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实验室秘书负责人员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等规章制度、技术平台和数据资源等共享平台使用的具体落实。按要求填报了实验室年报。

18、3 .科研环境建设。中国农业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国农业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中国农业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绩效基金实施办法-科研部分在实验室内部严格执行,既有效约束又有激励手段,形成了各研究单元潜心原创性技术创新,但在面对重大问题时,共同协作,进行产品和集成创新科研氛围。在大楼的4层和5层走廊提供了免费可更换内容的展板,各自的研究成果随时可以上墙,形成了自由的学术交流气氛和创新文化。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限200字)主要围绕实验室(实验站)“十三五”期间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的偏离;分工协作与协同创新的不足等。1、机制问题:如实验室对开放课题的要求与学校的课题(包括横向课

19、题)财务管理相冲突,财务管理要求课题申报时没有参加单位名称的一概不予经费拨付。望农业部尽快设立专门的开放课题经费。2、研究内容过多、分散。进一步凝练方向,应抓取几个瓶颈性的信息获取技术,集中方向,集中人员、集中技术,集中突破,不仅在技术在方向上也要突破,抓住重点效益会更高。四、“十四五”建设思路与建议(限500字)结合中国农业大学“新工科”、“新农科”的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科研增长点,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梳理重点实验室现有科研平台力量,优化整合科研资源及团队,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多层次开展社会服务。在国际合作方面,继续保持重点实验室开放合作共享理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农业工程师,

20、持续开展常态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在管理运行与改革创新方面,围绕学科群对十四五的规划目标发展重点工作,强化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重点实验室所依托的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围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和电气工程三大学科,以智慧农业为核心,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ICT技术和农业自动化(包括农业机器人)技术为依托,着力加强农田环境、农机作业、作物表型等信息的高精度、稳定可靠的信息获取技术,同时发挥知识和信息的作用,服务传统农业,加快新农科建设。加快重大科研团队和标志性成果的培育,主要从农业信息智能感知与处理、农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智能农机与装备、生物材料与生物传感器等方面展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基于信息和智慧管理复杂的农业系统,促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泛在化)、智慧化、智能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